教师军训总结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教师军训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教师军训总结

职院三位一体国防教学探析

高职高专院校国防教育的现状

根据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教体艺[2007]1号)精神和江苏省《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苏教体艺[2009]19号)要求,“军事课(含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在校大学生军事技能训练为2—3周,实际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4天”,“专科院校军事理论教学时数不得低于24课时”。有些高职高专院校并没有把军事理论课和军训列入专业教学计划中并赋予相应的学分,或训练和授课时数不足,或教学方式采取大礼堂报告的形式进行授课,或在师资、教材、经费、场地等方面没有保障与落实。教学管理不规范,教材不统一,课时安排不合理、经费保障不到位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的效果。2011年7月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防教育法,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促进建设和巩固国防。高职院校把新生入学后的军训作为履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形式,但军训后就不再安排系统的国防教育,使军训的成果不能得到很好的巩固,军训结束后,很多学生又回到起点,行为习惯散漫、组织纪律不严,宿舍内务脏乱。这种现状与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探究一种适应高职院校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有效模式势在必行。

构建高职院校“三位一体”的国防教育模式

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的实际情况,逐渐构建新生军事技能训练、第一课堂军事理论教学、第二课堂国防教育活动“三位一体”的国防教育模式,全面提高国防教育的效果,促进学生国防意识的全面提高。大学生军训是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生入学后的集中军事技能训练,是大学生入学后的第一课,通过集中军事训练,学习战士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爱国奉献、勇于牺牲的优良传统,有利于磨炼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提高组织性、纪律性,强化身体与心理素质,为将来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按照江苏省普通高校军事课课程建设要求,“条令条例教育与训练”作为必选项目。军训期间重点按队列条令要求,加强学生常规军姿训练,包括站立、行进、队列、队形等,在队列训练与条令条例教育中,使学生树立强烈的军人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使之自觉塑造军人端庄、严肃、快速、利落的良好形象。新生入学军训期间是学生养成文明习惯和良好行为规范的最佳时机。因此在军训开始,就要结合学院学生行为规范的有关规定,严抓基础管理,如作息、出勤、出操、宿舍内务、校园行为规范等。建立管理队伍,明确管理责任,加强过程考核,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教育处理,促使学生文明习惯和良好规范的养成。结合军训安排的实际,开展学生军事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与训练,通过宣传资料学习、专题介绍报告与讲座、方式培养国防意识,增长国防知识,在理论教育与实践训练中使学生的军事知识和身体素质均得到提高。结合征兵工作,在一年级新生中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为国防后备力量的储备奠定基础。

根据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印发〈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的通知》和《江苏省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有关精神,严格落实“普通高等学校要把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纳入在校生的必修课程”,保证理论教学课时不少于24学时、军事训练实际训练时数不少于14天,同时要严格抓好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培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开展教研活动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军事课教学的常规管理工作,将课务聘任、教学计划拟订、课堂管理、课程考试、教师考核、听课评课以及实践活动的指导与开展等,都纳入规范化管理。有计划组织好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集思广益,研究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课堂教学效果。紧密结合教学大纲和课程计划,紧紧围绕教材文本,拓宽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全面实施多媒体技术授课,提高教学的效果;尝试改变重理论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适当引入实践教学内容,使受教育主体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积极性。3.重视师资培训,加强课程建设进一步优化军事课教师的配置结构,加强军事课教师的校际交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交流与培训,提升教师的施教水平。在此基础上,认真研讨,积极准备,按院级精品课程标准组织开展军事课课程建设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与课题的研究工作,使教学、工作、研究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同步提高。

以军事爱好者协会、国旗班等学生国防教育社团为载体,加强指导,规范管理,开展系统而丰富的第二课堂国防教育活动,使之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国防教育应该成为经常性开展的教育活动。尤其要结合国庆、建党、“3.18”、“8.1”、“12.9”、全民国防教育日等重要时段和纪念日,在各班级有计划开展相应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走进烈士陵园、博物馆、军事陈列室、军营等场所接受现场熏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结合当前国际局部军事冲突不断发生的大背景,联系我国台湾问题、西藏问题、东海南海问题、中印边界问题以及南沙问题等可能引发局部军事冲突的实际,聘请校内外专家开展国防教育专题讲座,利用多媒体资源等音像资料实施专题教育,使学生对国际国内形势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让忧患意识和国防安全观念常驻心中。一方面,加强社团的组织建设,即在社团的管理、成员的准入、学期活动计划与总结、阶段性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等方面做到规划、有序、有效;另一方面,结合军训、国防宣传教育等阶段性重点活动,积极发挥社团组织的作用,在常规校园学习与生活中,使之成为维护校园安全与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本文作者:张想林 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民武装部)

阅读全文

单亲中职生德育论文

一、运用优化师生关系法,打开学生的心扉

社会学、心理学研究表明,母爱、父爱对子女的身心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失掉任何一方,就会使子女的情绪波动并处于内心不安宁状态中,常常表现为空虚、寂寞、惶恐不安和焦虑,感情冲动好斗,导致一系列不正当的行为的发生。这些学生入学初期往往是把自己封闭起来,极不愿与老师和同学交流。那么做为一名中职德育教师,应该如何化解和消除这些不良情绪呢?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是可笑的”。师生关系的优化是学校教育的保障,要求教育倾心关爱而切忌放任自流,适度的要求而切忌拔高。有的教师总喜欢在学生面前摆出一副师道尊严,神圣不可侵犯的姿态,使得学生敬而远之,这样不仅不会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往往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把自己封闭的更严,使人难以接近。2010年担任口腔护理班班主任工作时,发现学生姜某行为表现封闭,通过侧面了解到他家庭条件特殊,三个月大时父母离异,父亲再婚。我经常找他谈心,关注他的细微变化,让他觉得老师时时都在关注他的成长,一段时间后我们无话不谈的朋友。记得一次升旗仪式上,他理的“草坪”被主管校长发现,让他重新去理发,他头一歪说“没带钱,不去。”校长走后,我刚要说话,他马上就说“老师我剪头去”。我拿出十元钱让他快去快回,他边跑边说:“老师,我带钱了!”。由此可见,优化师生关系法对于解决这类问题是相当有效的。

二、运用榜样示范法,培养学生自信的优良品质

社会的变迁使得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现在家庭离婚率大幅度上升,父母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由此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是学校中的双差生,父母离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打破了他们的心理上和感情上的平衡,因而也容易带来他们行为上的偏差。走进中职学校后,学生往往表现为对环境缺乏安全感,对老师和同学不信任,对自已没有正确评价,对前途丧失信心。那么做为一名中职德育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自信的优良品质呢?首先从点滴小事做起,给学生树立榜样。2010年8月新生入学之际,了解到班级中有11人来自单亲家庭。我当时的心情特别沉重,一直在不停的思考着如何给学生上好入学的第一堂课,正好入学第一周是封闭军训,我想这应该是个好机会。军训的第一天,仅有两名同学没有叫苦请假,其他同学都有偷懒现象。我抓住时机利用晚上总结军训情况时,大肆表扬了这两位同学,并奖励给他们一人一个苹果。第二天,情况有了变化,整个一天都没有一个人跟我请假休息。一周下来,成为全校唯一没有学生掉队的班级,在军训总结大会上受到了表彰。记得当时学生都高兴的欢呼起来,我又抓住时机,对他们说,这是咱们班级得到的第一项荣誉,是大家努力的结果,以后在我们班级就是整个学校的榜样,你们都是优秀的。由此可见,通过榜样示范法建立学生自信,使学生热爱生活。

三、运用优化情境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单亲中职生缺少父母的照顾,不仅生活习惯差,学习习惯也存在问题,因此走进校门后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表现为懒惰,散漫。他们往往没有理想,没有报负,得过且过。试想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的教育将会是失败的。在几年的教育教学经验中,我发现优化情境法能较有效的解决这类问题。德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各项活动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如学校开展技能标兵比赛,生活礼仪比赛等。德育教师还要充分利用班集体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如礼仪诚信主题班会,文明寝室评比等,积极主动实施心理引导,你会发现在潜移默化中,他们变得阳光了,有自信了。记得在2011年9月校运动会中,班级中的刘某就来自一个单亲家庭,他私自做主,找来了体校的学生替跑,结果班级成绩被取消,同学们都认为我会大发雷霆,可我没有提及此事,我在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到了主题班会时间,我提前找来团支书拟定班会题目《诚实守信———从我做起》,在班会中没有直接批评学生的错误,而是让他们自已去发现,大家争先恐后表达自已的看法,班会结束做总结时,看着学生的眼神我感到这次班会是成功的。由此可见,运用优化情境法可以较有成效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结语

阅读全文

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路径

[摘要]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安全环境,我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安全威胁和挑战。青年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这就要求高校必须重视并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青年大学生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本文将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深入分析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高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积极作用,深入总结当前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具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以期可以有效提升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质量。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教育;问题;策略

引言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际,党和国家结合当前我国面临的国家安全新形势,总结以往维护国家安全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观点。在报告上明确指出: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青年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这就要求高校必须重视并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青年大学生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本文将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深入分析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高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积极作用,深入总结当前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具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以期可以有效提升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质量。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的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积极作用

(一)国家安全层面:筑牢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

伴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深入,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安全环境,我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安全威胁和挑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际,党和国家结合当前我国面临的国家安全新形势,总结以往维护国家安全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观点。在报告上强调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要求重视并加强国家安全教育。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对在校大学生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促使大学生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内化总体国家安全观,并且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主动践行,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实基础。

阅读全文

中职学校生活德育的实践

一、生活德育的构想

什么是生活德育?简言之,从德育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德育。即德育的起点和归宿应该是引导人学会生活;德育的素材和场景来自生活,生活又成为德育践行和体现德育成效的场所;将德育根植于鲜活的现实生活,充分激发学生自信,开显学生潜能,在活动中育德,在生活中育人。我们的德育过程就是通过“教学做”的活动,实现行知合一、道德自觉的过程。我们要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确立学生中心意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努力创设德育情境,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主题活动和行业及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真切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和体验良好道德品质的魅力,从而提高道德认识,增强落实道德行为的自觉。

二、探寻“三途同归”的生活德育路径

1.学校教育:生活德育主要路径

学校作为生活德育的主阵地,应采取以下措施开展生活德育。一是建设物化环境,发挥环境熏陶作用。校园环境是无声教科书,构建文化品味高、美化绿化好、富于教育的育人环境,使校园内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如向师生广泛征集楼名,精心设计校园内人文景点、格言、警句、植物介绍标牌,设立读报栏,张贴名人字画、陶行知语录,开设各种专题宣传展示的橱窗、黑板报、专栏,全校师生开展“每天四问”……校园处处渗透生活德育理念。二是开展主题活动,引领学生品德成长。我校每年开展新生军训,矫正新生的不良行为,培养学生坚韧的品质,增强身体素质;利用各种重大节庆日、纪念日、社团活动、艺术节、科技节等,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规范在我心中”、“诚信伴我成长”等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通过行知志愿服务节、行知体育节、文化艺术节、创造节等主题活动,“校园歌手赛”、舞蹈队、礼仪队等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开放、自信、礼仪、诚信的品质。三是实施非常措施,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学校制定了“晨训、军训管理规程”,聘请了6位退役军人作为生活德育教官,将军训纳入课时管理,实现了军训生活德育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学校还实施每节课前站一分钟军姿、每次集合集会站2分钟军姿、每次军训前站5分钟军姿的“125”军姿站立活动,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纪律观念。

2.企业实训:生活德育重要路径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显著特点。我校以校企合作为契机,让企业文化进校园,发挥德育作用,增强学生对企业文化的适应力和相融度,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企业对人才的第一要求就是良好的职业道德。为此,我校除了在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团队精神、敬业态度外,还大力借助企业、实训基地,让学生对企业文化及用人要求有切身的感受。学校请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实习出色的学生及在企业干得比较成功的学生到学校做讲座,做报告,谈心得,举办优秀学生事迹报告会,给在校学生现身说法;定期派学生到企业和学校的实训基地去见习或实习,让学生明确职业道德在工作岗位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企业文化的适应力,提高学生职场生存力。

阅读全文

校园国防教育课程设计思考

课程资源概述

按照课程资源的存在形式划分,可分为显性课程资源和隐形课程资源,显性课程资源的特点是可以直接运用于课程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如教材、网络和社会资源中的实物等。隐形课程资源的特点是以潜在的方式对教学课程施加影响的课程资源,如:学风、校风、师生关系、学生的知识经验、教材中隐含的思想等。除此之外,按照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根据性质可以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高校国防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

所谓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质上,就是寻找一切有可能进入课程,能够与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当前,随着国防教育越来越被国家重视,国防教育课程改革也提上日程,而课程资源与课程存在着密切关系,可以说,课程改革实施的范围和水平,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运用水平。那么,目前,我国高校国防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存在哪些不足和问题?教师对开发课程资源的需求度?学生对开发课程资源以利于学习持什么态度?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为此,笔者先后对湖南省的部分高校组织了相关的社会调查,主要采取发放问卷的形式。此次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2份,回收率为94%。其中,本科院校的调查人数占31%,高职高专院校的调查人数占69%。回收的有效问卷中,高校教师占总数的62%。学生占总数的38%。因此,本次社会调查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基本上能反映出目前国防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

教师专业背景为非国防教育者居多,国防教育师资不健全,专职人员少,专业化程度不高。调查显示,在大专高职院校中有20%的的国防教育教师是从事思政教育的,大部分是保卫处的工作人员。而在很多本科院校中,很多已经撤销武装部、学生军训处等国防教育专职部门,而由学校的保卫处、学生处等职能部门合并合署。教师课程资源开发视野狭窄,尤其是大专高职院校教师开发利用国防教育资源的意识薄弱。就湖南省而言,很多高职院校都是中专升格的,从事国防教育的教师大部分是保卫处的工作人员,把国防教育简单的等同于军训,无心无力去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只有18%的受访教师认为国防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是必须的,54%的教师从未尝试过除军训以外的其他教育模式,28%的教师认为国防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可有可无。国防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投入不足,制约了课程开发的质量。当前,国防教育在高校中逐步得到强化,但相对于其他学科,在国防教育上的财力和人力投入明显不足,国防教育方面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相对薄弱,难以为国防教育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国防教育教师中缺乏具有教育技术学和教育学专业背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因此,信息化课程资源的难度增大,同时,对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管理成本较大,对于本来在硬件跟不上的国防教育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从调查中发现,有80%的学生对现阶段国防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情况不满意。以军训为例,不少学生认为训练的内容陈旧、过时。主要是阅兵式、分列式等内容,目的纯粹是总结汇报演出,跟中学比起来没有多大区别。同时军训的内容不能跟当今先进军事变革挂上钩,即使军事理论课上,老师偶尔提到一点知识,但由于没有感性的认识,因此这些知识也只能停留在记忆层面。

探索高校国防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模式

阅读全文

国防教育专业创建思路

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界定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核心,是提高学校教学与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基础。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的学科建设是根据国家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客观需要,并结合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特点和规律,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措施,促进国防教育学科发展和水平提高的活动过程。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由构成国防教育这一学科学术体系的各个分支学科所组成。它包括国防教育学概论、中国国防教育史、中国国防教育法律法规概论、中国高等学校国防教育概论、国防心理学、国防教育管理学概论和中外国防教育比较等学科,构成了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体系。

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意义及价值

国防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列宁曾经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又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因此,理论是先导,理论要先行。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研究高校国防教育的理论及其体系。所谓的国防教育理论是国防教育的先导,就是引导、指导高校国防教育的实践。作为先导的国防教育理论其作用在于:不仅让人“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理论为先导就是告诉人们作包括国防教育在内的任何事情时,首先要知道为什么,懂得怎么做,减少盲目性,随意性。国防教育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让广大人民群众从理论上认清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才能引导他们树立牢固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从而在思想上、行动上投身到国防建设事业中去。国防教育理论主要包括国防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国防教育的体系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国防教育的指导思想、方针和原则;国防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特征;党和国家的国防政策、国防战略;此外,还包括战争理论、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等与国防教育相关的理论。这些理论的形成和不断完善,成为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行动指南。高校国防教育的实践同样也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但如何从高校的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并在创新理论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摆在我们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由此可见,越是和平时期,越要重视和加强国防教育,越要重视和加强国防教育理论研究,越要重视和加强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的学科建设,为高等学校乃至全社会开展国防教育提供理论指导,这是历史经验和科学结论。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中之重,居于核心和龙头地位,是高等学校的立足之本,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高等学校学科建设是一项关系学校发展的综合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基础性工程,是高校当前和未来改革的主攻方向。高等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学科建设。学科是高等学校学科专业、教学研究机构的细胞和基础,是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文化的结合点,学科又是凝聚人才和教学实验的基地,学科水平是衡量学校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就是要建设一流的学科,学科建设的状况从根本上反映和体现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因此,加强学科建设已成为当今世界高等学校教育的共识和发展趋势,特别是建设一流学科,已成为大多数高等学校的办学宗旨。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所辖的所有分支学科。所谓的学科是人们对物质世界、精神世界进行科学认识的“集合”,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根据这一定义,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有其自已独特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构成独立的知识体系。因而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构成了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国防教育,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通过广泛深入的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增强当代大学的国家安全意识,把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除了要有针对性外,这一学科的特点还要有超前性,要规范化、科学化,才能达到国防教育的有效性,达到国防教育的预期效果。由此可见,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是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才是强国之本,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是要建设一流的学科,建设一流的学科,必定要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要有一流的学科来培养。高等学校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各类人才的主阵地,正如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他还强调,“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人才培养成功与否,教师队伍的能力与水平至关重要。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首先要有一支理论功底雄厚、实践经验丰富,既懂文、又懂武,学术水平高、在国内影响大的学科带头人;同时,每个学科方向中,还要有国防教育学术功底比较扎实的、宽阔的国际视眼,富有为国防奉献和各方面的协作能力,尤其是学术方面的协调能力的学科骨干,学科骨干下面还要有一定数量的职务、学历、专业、年龄等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要有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来支撑,这些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是学科队伍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没有学科带头人,学科发展就难以为继,而只有带头人没有学术队伍,学科带头人也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于学科带头人具有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较宽的学术视野以及丰富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经验,善于把握学术前沿。并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凝聚力,它将带领学术团队始终走在本学科建设的最前列,从而推进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学术水平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这是其一。其二,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通过理论研究、学术交流、教材编写、申报课题、教学实践、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培养、学习进修、学科管理、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活动过程来不断完善这门学科建设同时,又培养和提高了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和理论素养。可见,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本学科建设的基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必要前提。教师可以说是高等学校的核心,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学术和素养、精神和状态在根本上决定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术研究的水平和社会服务的贡献,教师队伍的水平直接反映、代表和决定了学校的水平。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就成为高等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p#分页标题#e#

我国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基本情况

阅读全文

自我教育转化体制研究

作者:刘志涛 王印华 单位:邢台学院

突破传统教育理论,突出和强化自我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主体性地位,促进个体自我教育向群体自我教育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有机统一,已经成为当今时代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这是克服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和应对新形势的必然选择,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标准和最终归宿。

一、自我教育及群体自我教育的重要意义

自我教育可分为个体自我教育和群体自我教育两种形式。个体自我教育是受教育者个人通过自我反省、自我总结、自我批评等方式提高自我修养的方法。群体自我教育是指某一集体内部的互帮互教活动。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教育的自由,是为实现人的全面的、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快乐、幸福的终生学习者。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激发教育对象的主体自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也对自我教育做了经典的诠释:“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二、群体自我教育对自我教育的促进作用

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是个体进行自我教育的前提和条件。没有客观、准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便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教育。人是在交往中活动中彼此认识和评价的,只有通过群体的评价才能全面、准确认识自我。同样,也只有通过群体的验证,才能确保证情绪体验的正确性,也只有个体的自控和群体的“他控”有机统一,才能实现自我控制的目标。因此,自我教育只有通过群体的协同才能完成。学习是学生的的主要任务,也是一个人成为人的重要方式。“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和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环境事件”(加涅)。学校作为“环境事件”营造者,其主要的责任和使命就是创造适合学生成人成才的群体环境,使学校成为一个活跃的互动磁场,其中充满着丰富多彩的生命活动和学习、运动、生活等“环境事件”。学校的物质环境既是“教育过程必不可少的条件”,而积极和谐的精神生活环境是拨动学生的心弦和使其产生自我实现的热望的重要条件。从小学到大学,班级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集体。班级性的群体生活环境已经成为学生心理环境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影响源。为此,学校应该首先从班集体建设入手,把班级建设成为学生的学习共同体,建设成学生的心灵家园。通过发挥班级集体力量,启发每个成员的教育自觉,调动其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激发其对理想人格的渴望,并努力通过互动去构建个人意义,通过不断的实践体现个人价值。此即所谓的“在集体中进行教育”。用马卡连柯的话说,就是:为了集体,在集体中运用集体力量去教育每一个成员。只有要把个体自我教育与群体自我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一种巨大而持久的道藩教育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体自我教育的协同效应,为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根本性保障。

三、个体自我教育向群体自我教育转化的必要性及其理论依据

阅读全文

管窥声乐教学课程设计

1.关于师范的学生计划

①大量浏览各类曲目,在难度技巧上以普及音乐教育水平为主,少涉猎高难度作品,各类风格的作品教学都要训练。②要开设教学课程,指导学生如何教学,如何发现学苗如何做最初级的教学工作。③就目前各个行业都需要多少懂得素质教育,尤其是涉及到我们音乐方面的人才,我们要考虑给学生开设策划大型文艺演出或小型企事业单位的年终总结文艺演出。④音乐欣赏课(各类音乐)。⑤板书课(练习书法)。在以上的前提下还可以更细化,设计出四年学生在每学期的课程,而且学生在每学期结束时都已选定自己的课程,故开学第一周就可进行授课。

2.关于学生学期演唱作品的设计

入学新生:第一学期五首作品;第二学期十五一二十首作品;第三学期十五一二十五首作品;第四学期十五一二十首作品;第五学期十五一二十五首作品;第六学期十五一二十首作品;第七学期十五一二十五首作品;毕业班:第八学期五首作品。以上是非师专业的学生作品安排,每位学生各学期还要自选五首作品。师范专业可酌减到十首作品,自选二一三首作品。第一学期新生入学报到、安排食宿、熟悉大学生活、军训、调整基本功、适应新任主科老师,故选择必唱与自选各五首(师范自选二一三首作品)。第八学期毕业班准备论文,音乐会毕业实习等等占用大量时间放安排必唱与自选各五截师范自选二一三首作品飞关于声乐专业的作品类型也要每学期分布均匀,师范类要在三年级上学期设立为期二年的教学课。四年学习按规定的必唱曲目可积累一百首作品(师范专业八十首),自选作品积累下来就是二十首(师范专业十六一二十四首)。

3.关于学期期末考试之设计

学期期末考试是检验学生和老师整个学期的教学成果所以考试曲目应从每个学年必唱的十五首歌里面,抽签演唱进行考试。另外还要从自选的曲目中抽签参加考试,这使得学生既学习了规定的技术技巧性,又学习了跟随时代特点的自选曲目。

4.关于学生考试分数的设计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