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教师继续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监控探索
摘要:
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综合素质的关键,教师的继续教育过程中,对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公认的个别教师继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作为评价的主体,在高校教师继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没有出现。为此,论述了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技术路线、指标和标准评价体系、评价标准以及提高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监控;评价方式
1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1.1对教师工作素质的要求
针对高职院校的特点,根据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和实践型人才的定位,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评估,必须明确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这不仅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自身的目标,也是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评价的基础。继续教育评价旨在鼓励教师个性发展,促进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水平,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发展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质量评价应遵循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继续教育评价模式,突破传统的奖惩评价框架进行评价。目前,国际教育评价的范围不断扩大,教育评价方法越来越丰富,当代世界著名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家本杰明,提出教育方面评价的作用是促进,不只是选择。因此,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质量评价模型和通识教育评价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促进继续教育的对象的发展,挖掘继续教育的潜力。
教师继续教育论文(3篇)
第一篇:特殊学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
1研究对象与方法
随机抽取来自河北省10个地区57所特殊教育学校的75名体育教师进行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要求,针对本课题涉及的内容,在吸取专家和同行意见的基础上,设计了《教师问卷》,问卷采取封闭式问题。发放教师问卷90份,回收有效问卷75份,有效回收率83.3%。数理统计根据研究的需要,通过EXCLE对数据进行统计。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对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进行了访谈。
2结果与分析
2.1体育教师对参加继续教育必要性的认知及主观意愿
参加继续教育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是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调查数据显示,认为参加继续教育非常必要和有必要的占总数的89.4%,愿意和非常愿意参加继续教育的被调查者同样占总数的89.4%,充分说明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对参加继续教育的必要性有正确的认识,有着强烈的主观意愿和求知欲望。但同时也不应忽视有10.6%的教师缺乏积极性,对参加继续教育必要性的认知有待加强。
2.2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动因
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策略浅探
摘要:当前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职业院校内涵发展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素质,而教师素质的提高与教师继续教育密切相关。厘清了教师继续教育的定义、内容、方式,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经费不足、观念落后、培训难度大、培训方式不灵活等问题,提出了加大继续教育经费、更新教育观念、制定教育规划、培训形式多元化等策略。
关键词:双高背景;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策略
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的终身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认可,教育不应止于校园内,而应延伸到校园外。高职院校教师在平时教学和工作中也应不断学习,不断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紧跟时代潮流,了解自身专业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前沿动态,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当前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高职院校要强化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综合素质。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学生就业前景和高校未来发展,而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环节。在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时代,高职院校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势在必行。
一、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及其方式
(一)继续教育的内涵。关于继续教育的定义,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至今没有统一的说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技术教育术语》中提出,继续教育是指已经脱离了正规教育、已经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1]。还有人认为我国现阶段的继续教育是指面向接受学校教育之后的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2]。教师继续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和在职教师的需要,对已达到职务任职资格的教师所实施促使其专业发展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二)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内容。1.职业教育基本理论。高职院校教师有的是非师范院校毕业,对于教育学、心理学、教师职业素养等不甚了解,故对高职院校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大有裨益。通过这些专业课程的学习与培训,高职教师可以充分认识到所教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学生施加有针对性的教育,还可以增加理论深度,提高教师职业素养。2.职业教育实践技能。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二者在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学方式、教育评价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尤其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培养。所以,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更加重视提高自身的实践经验、打磨自身实践技能、争当双师型教师。3.提升学历层次。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已经到来,大学本科毕业生数不胜数,但是高职院校部分教师学历层次较低,在职称评定、外出培训、校内提拔等方面受到诸多限制,这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函授、同等学历考试、在职研究生考试等方式提高自身学历。高职院校积均极响应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鼓励教师再次深造。4.信息素养培训。《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明确提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改革。信息化教育改革要求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不是教师将课本知识点简单移植到PPT中、照PPT讲课,而是应该整合课程资源、梳理课程结构,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教学效果,而不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
(三)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方式。1.校内培训。校内培训主要集中在教师之间的听课、评课、新老帮带等活动。通过优秀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其他教师交流课促进教师之间相互观摩、沟通交流,了解自身讲课的优势与不足,促进教师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深入开展课堂研究,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2.远程培训。远程培训是教师在网上通过观看视频、参加课堂讨论、完成阶段作业、展示培训成果进行继续教育。这种培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大大节约培训成本,方便教师学习,是许多教师比较喜欢的一种培训方式。3.跟岗访学。跟岗访学是教师利用一个月或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深入实践基地,跟随指导教师实地听课、教研、观摩实训基地,研究实践基地好的做法,结合本校实际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模式。教师通过看、听、访、议、思等方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高职教师继续教育论文
1江苏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调查
1.1整体情况
江苏高职教师群体是一批以拥有本科硕士学历为主、中青年教师为主力的群体。如图1所示,48%的受调查对象有本科文凭,46%的有硕士文凭,中青年教师占84%。在职称方面,讲师和助教的占比分别为42.5%和35.5%。这说明这批年轻高学历的教师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从工作时间上看,不足5年的占25%,5-10年的占37%,大部分教师还属于个人职业发展的发展期。因此,这个群体对继续教育的需求比较强烈,且很愿意接受这类教育。对于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调查结果显示主要是满足教学需要和科研需要,其中,对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的需求最高,其次是教学方法和科研方法。
1.2认识水平
江苏高职教师对于自身继续教育的定位比较准确,主要是实践能力的提升和专业知识的补充。这源于对高职教育体系的深刻理解。高职教育就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相应地,认为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应该是到企业实践。
1.3现实差距
江苏高职教师所接受的继续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与期望有差距。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江苏高职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形式主要是听讲座和参加会议,只有约37%受调查对象是到企业实践。谈到参加继续教育的效果,约68%的受调查对象认为一般,效果不是很明显。
地理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研讨
一、新建本科院校地理教师继续教育的缺失
(一)关注新课改态度淡漠
笔者通过调查钦州学院地理科学专业教师得知,90%以上教师不知道中学地理新课程实施的具体时间,100%教师不清楚我国现行中学地理教材有多少种版本,一半以上教师不知晓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及结构。可见,部分教师不主动关心中学地理新课程改革,对中学地理教育现状及趋势知之甚少,折射出教师课改态度的淡漠。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中小学不同,课程设置、教学环境、教学对象与基础教育有较大差异;同时,受地理高考、中考改革的影响,地理师范教育日趋萎缩,这些因素左右着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关注新课程的积极性。二是“经验型”教师的消极影响,此类教师缺乏专业进取精神,坚持“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培养明天的人才”,不太可能主动投入本校地理课改工作。近年来,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尤其是非师范专业教师比例在上升,多数新教师没有系统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育学知识明显缺乏。来自教学、管理和家庭的压力,让他们没有足够精力去开展教改研究。地理教师不关心或不知道如何参与新课改,这一切都归咎于继续教育的缺失。因此,从地理课程性质及教师主观意愿来看,继续教育已被人为淡化。
(二)新课程掌控能力弱化
目前,新建本科院校仍是乡镇中学地理师资培养的摇篮。但经常会听到毕业生和中学教师的抱怨:大学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所学知识与中学地理教学实际严重脱节。其本质是教育教学过程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分离,人才培养模式与中学地理师资规格相冲突。可见,新建本科院校部分教师并没有明确中学地理新课改的目标及要求,很少探讨中学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缺乏新课改意识,不重视地理师范生知识与技能塑造。中学地理新课程实施,不仅对中学地理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也促使新建本科院校教师不断更新课程观念,完善知识结构,优化教学策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新建本科院校要着眼于师范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习得,可持续发展教育观念和方法的内化以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终身学习方法体系的建构等。显然,地理师范生专业素质的全面提升,必须以新建本科院校地理教师的新课程掌控能力为前提。因此,以新课改培训为继续教育主题,让新建本科院校教师从中获得灵感,调整教育教学思路,培养适应新课改要求的现代地理教师。
(三)新课改研究能力低下
以钦州学院为例,目前还没设地理教育研究室或地理教学功能实验室,地理教育学术团队也尚未组建。熟悉中学地理新课改的教师几乎为零,主动从事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教师不多。多数教师对这一领域要么不理解,要么不感兴趣,要么不知该如何去研究,认为其理论研究成分大,应用研究不足,难出新成果。从本院师资规划来看,也忽视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师资的培养和引进。在地理教学论、地理教育学或地理新课程改革研究教学中,涉及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不多;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并不开设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研究、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等研究性课程。新课改研究基础不牢,导致课程与教学研究氛围不浓。新建本科院校学科教育研究体系的残缺,势必阻碍教师教育科研素质的全面拓展。对教师来说,教育教学研究是基础、是职责、是“经验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或“学者型”教师的必由之路。所以,要尽快通过继续教育牢固树立新建本科院校地理教师课改研究意识,提高教改研究水平,从而加快本校地理教育教学改革进程。
职业院校教师继续教育浅析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教育类型,承担着培养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这些政策措施都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教学的主导力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大力振兴教师教育,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职业院校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及培训现状
职业院校教师主要来自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普通师范院校、普通高等院校、企业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所占比例较小,大部分教师没有经过职前和职后系统化职业培训。近些年随着新的职业教育理念的提出,校企深度融合、新型学徒制和国外先进职业教育模式的引入,教师原有的知识体系已不能满足需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国家加大了职业院校教师培训的投入,教师有了更多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如参加国培、省培或到国外参观学习等,使教师基本素质得到了很大提升。但从教师队伍整体来看,受到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影响,外出培训机会不能满足所有教师的需要,各级培训中也存在着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先进性等问题。职业院校每年根据当年的上级培训计划安排教师参加培训,缺乏教师培训的长期规划。继续教育网络的学习针对所有专业技术人员,对职业院校教师的独有特点缺乏针对性。
二、职业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一)职业性原则。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有着最紧密的联系。职业院校教师除了具备一般院校教师应有的基本素质和教学能力外,还应具备一定实践动手能力。教师继续教育体系中应该突出其职业性的独有特点。
(二)先进性原则。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时所学的知识有的已经与当前社会需求不相适应,新的职教理念的提出和新的办学模式的不断出现,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新的教学理念,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相适应,体现其先进性。
(三)系统性原则。教师职后培训即继续教育培训,要进行系统化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继续教育培训规划,避免培训内容重复、落后和不系统现象。
财会专业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研究
一、传统继续教育模式
传统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就是以高校为本或以专门的教师进修机构为本的模式。该模式往往因只重视知识和理论讲授,难以有效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而受到较多批评。近年来,高校或教师进修机构已意识到这个问题,正采取措施逐步加以改进。比如,在对教师的培训中加上外出实地考察、参观或岗位实践等环节,同时辅之以职业技能证书教育(如会计行业的会计电算化师、物流行业的物流师、电子商务行业的电子商务师等)。这些改进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教师技能,还提高了被培训教师所在学校的双师证率,使传统的继续教育模式焕发新的生机,再一次受到被培训学校的认可。虽然如此,该种模式仍存在一些缺陷。一是该模式的继续教育是上级教育部门为推广某项教育改革或某种教育模式而组织的,虽具有很好的前瞻性,却不一定符合各受训学校的实际,结果经常由于受训学校的条件难以达到要求而出现“教师个人业务水平提高了,但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作用不大”的情况。二是该种模式的继续教育时间大都在1—2个月,用时较长,大多数的教师由于家庭等多方面的原因所碍,不能外出接受该种继续教育;而且该种模式所需经费较多,受经费所限,能接受培训的名额就有限,致使该种模式的继续教育覆盖面有限。
二、校本培训模式
1.校本培训的界定
20世纪70年代中期,作为“教师在职培训的新概念与新策略”的校本培训计划由英、美等国首先发起,并很快在世界各国盛行开来。目前,许多职业学校都开始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对教师实施继续教育培训。校本培训主要有两种界定方式,一种是以培训地点为依据,指完全在学校内进行的教师在职培训活动;另一种是以培训内容为依据,主要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善学校和教学实践为中心的计划与活动。无论是完全在学校内进行的,还是在学校与其他机构合作开展的,都属于校本培训。第二种定义被普遍认为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即校本培训是一种以教师任教学校为培训基地,辅之以大学或师资培训机构提供必要课程和人员而开展的师资培训活动。
2.校本培训模式探讨
无疑,校本培训能有效避免传统继续教育培训的缺陷。第一,它由受训教师所在学校本身发起、组织,方便了解一线教师的继续教育需求,有利于安排切合实际的继续教育内容;第二,受训教师不用长时间外出,所需经费也会大大降低,受训范围也可大大扩展;第三,它并不排斥高校或教师进修机构所提供的继续教育,只不过是形式发生了一些改变,从“走出去”到“引进来”。校本培训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不同学校针对具体的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摸索出不同的适合自己的培训方式。我们也在力求探寻适合财会教师继续教育的校本培训,以期在此基础上构建起适合财会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模式。
教师继续教育专业发展
摘要:
在我国教师继续教育及其专业发展中,存在三种权力关系:教育部门代表国家行使主导权、大学专家的权威及教师自主权。事实上,这三种权力在教师继续教育中是不平衡的,国家主导权过大,教师自主权几乎为零,由此使得教师的专业发展受限。为此,文章分析国家、大学专家及教师自主权的角色及运作关系,并提出改进继续教育及教师专业发展权力关系运作的建议。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继续教育;权力关系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个复杂的过程,不仅包括教师的自我学习,还包括制度化的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学习。按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主要由学历教育及非学历教育组成。学历教育主要是依赖于高校及其教师,非学历教育范围更为广泛,包括新任教师岗位培训、骨干教师岗位培训等,这些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及其下属部门负责实施。教育主管部门有独立的教师培训系统,包括教研室、教科室及教师进修学校,其代表的是国家权力,推行国家的教师继续教育政策及规划。因此,在教师继续教育体系运行中,影响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有三股权力:教育主管部门代表的国家权力、大学专家的权威以及教师群体的自主权。国家—专家—教师三股权力关系的运作深深影响教师继续教育及其专业发展的方式、手段。自实施素质教育之后,教师的继续教育得到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三股权力体系的运作更为复杂。基于此,本文就教师继续教育权利关系运作与互动,分析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种种影响,并在此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式。
一、国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角色
(一)国家对教师继续教育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