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教师合作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合作共同体理论下教师教育论文
一、“转型期”国内外教师教育模式的演进
实现高质量、专业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已经成为世界性课题。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许多国家对教师的需求由“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升”,对教师素质的关注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培养高质量的教师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进入20世纪80年代,提升教师教育质量成为国际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和特点。很多国家都把教师培养模式作为提升教师质量的必由之路,并基本形成了以综合性大学的教育学院、独立设置的师范学校以及中小学为实施主体的三种模式。以英国为例,英国主要由大学实施“教育学士学位”(BachelorofEducation,简称为BED)课程和“研究生教育证书”(PostgraduateCertificateofEducation,简称为PGCE)课程对大学生进行职前教师教育。并以学校为基地,通过大学与中小学校之间合作开展教育实习的模式进行教师教育。这一时期,以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DS)为代表的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教师教育模式成为引人注目的新动态。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中,参与式管理和协同决策小组是最普遍的结构,它用来建立民主的关系,使教师与管理层能够更好地进行对话、沟通,形成一种新型的教师教育文化。日本在面临学生学习能力下降的状况时也进行了教师教育制度改革。在加强教师职业科目教学的同时,设立教职研究生院,并通过教师资格证书更新制度等方式来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先后贯彻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基本国策,对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师资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建立新型的教师教育模式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师范教育基本经历着两个转型:一是由“三级”师范教育体系(中师、大专、本科)转向“二级”师范教育体系(大专、本科);二是教师教育由“封闭”转向“开放”,逐步形成了以高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院校共同参与的有开放性特点的教师教育体系。教师教育体制的探索和改革,对于提高教师教育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教师教育模式探索方面,首都师范大学王长纯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初进行了师范大学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建立教育发展服务区的研究,并以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作为建设服务区的重心,形成了师范大学、中小学校合作的教师培养模式。这是我国教师教育模式探索的成功案例,成为“转型期”师范大学、中小学校双方合作教师教育共同体探索的最初形态。
二、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的基本内涵与作用机制
(一)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的基本内涵
总理曾多次强调: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建设一流的国家;国家的兴衰在教育,教育的好坏在教师,师范教育可以兴邦。研究与创新教师教育体系,一方面可以为基础教育补充高素质的教师,另一方面能够切实促进在职中小学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这是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和保障,也是师范大学、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共同的职责。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部门的调控较多。在此时代背景下,师范大学、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三方合作建构教师教育共同体(以下简称“共同体”)成为推动教师教育模式改革、引领教师教育文化发展、提升教师教育成效、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共同体”以“整合”的教师教育为指导理念,充分实现师范大学、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教师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将优质的教师教育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质资源、课程资源等进行多维“整合”,一方面形成了三方教师教育合力,能够将零散的、割裂的教师教育状况建立有效衔接,使教师教育的主体凸显职能,并扩充了各主体作用的弹性空间,进而促进教师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和有效开发;另一方面,“共同体”三方遵循共同的发展目标,彼此各司其职、各取所需、协同发展、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了教师教育稳定、长效发展的保障体系,推动了教师教育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二)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的作用机制
在师范大学、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三方合作教师教育共同体的实践运行过程中,师范大学以服务基础教育为办学使命,凭借其固有的教师教育资源优势和师资队伍,负责“共同体”运行的理念引领、智力支持、技术指导和人力资源保障;通过优质学科的建设、特色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以及教师培养资源能够促进优秀科研成果在中小学校转化,为中小学校提供在职教师培训等相关服务。教育行政部门在政策制定与实施、教育经费管理等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能够为“共同体”的高效运行提供政策保障和经费支持,协助师范大学选定师范生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实践场域,为师范大学师生的教育实习提供条件、环境等多方面保障。与此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能够充分发挥协调作用,积极组织中小学在职教师进行在职教育和岗位培训,为中小学教师的职后专业发展创造空间,开辟途径。中小学校作为师范大学的服务对象,在“共同体”运行过程中为师范大学提供教育实习平台、教育实验场域,开展调查研究,反馈基础教育现实问题和发展需要,并与师范大学分享科研成果,在教育实践中与师范大学共同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探索基础教育优质、高效、均衡发展之路。师范大学、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三方协同合作、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各自主体职能,实现优势互补,形成了多样化、全方位的教师教育保障体系。
应化专业毕业论文的探究
作者:冯茹森 张太亮 马喜平 单位: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应化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中的问题
1.1本科毕业论文所需要的教育资源不足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7]:(1)经费不足。应化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经费有限,仅依赖学校下拨的毕业论文经费是难以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2)实验条件欠缺。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场所无法满足毕业生每人有一套独立实验装置和一小块专用实验平台;(3)教师资源不足。学生人数猛增使本科毕业指导教师明显不足,平均每个指导教师要指导10个以上的学生,根本应付不过来,自然也无法保证其指导质量。
1.2毕业论文选题不科学、不严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题目脱离生产、科研实践,没有反映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和应用,某些选题只是教学实验的简单延伸和甚至重复,一题多年、一题多人现象并不罕见;二是简单地把科研任务分解为毕业设计题目,任务难度和工作量都不合理,造成最后毕业论文难以完成或者文不对题。
1.3指导教师的教育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指导教师在学生毕业论文的过程起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指导思想直接影响学生毕业论文的成功与否[3]。指导教师水平和责任心不足、对毕业论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是造成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重要因素。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决定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就是走过场,做与不做都能够正常毕业,参与毕业论文的自觉性较差,甚至有少数学生采取实验数据造假、拼凑、抄袭等手段蒙混过关。
2毕业论文“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近年来我校在具有油气特色的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采用“产学研”合作模式完成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在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毕业学生、指导教师和参与的企业都从中获益。经过几年来对“产学研”合作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模式的摸索和实践,我们认为该模式下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重视以下四个环节。
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管理体系研究
摘要: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时间最长、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核最多、教学环节最多的培养环节。与行业协同开展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提升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已成为共识。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文章提出构建协作框架、指导教师库、工程案例库以及信息管理机制等途径,为高校保障毕业论文质量、提升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提供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行业;协同;毕业论文;工程实践;教学管理
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工作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时间最长,持续时间跨越两个学期;其教学环节最多,要历经论文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评审和毕业答辩等若干环节;其培养和考核的内容众多,既要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又要锻炼学生的科研素养,还要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尤其是要符合行业需求的工程实践能力。因此,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本科教育中最综合、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既是对学生大学四年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考核和运用,又是对学生掌握的点知识、线知识和体知识的综合考量[1],最能衡量学生综合水平和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2]。基于提升毕业论文质量,强化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适应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已是共识[3]。
一、行业协同的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管理体系对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毕业论文作为对本科生走向行业岗位的最后一个培养环节,具有承前(综合学生知识和能力体系)启后(对接行业需求)、开启职业生涯的作用。构建行业协同的毕业论文教学管理体系,是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行业推动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从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内涵建设的内生动力来看,教育部自2004年《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到2010年国家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再到2016年我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大力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直至现在推进“新工科”的研究与实践,我国一直在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贯穿上述政策链的核心关键之一,是要求高校重视行业需求,加强与行业融合,促进行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高校落实国家政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行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工作,都可通过毕业论文这一综合性的人才培养环节来落实。从行业加大人力资源储备、促进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外部需求来看,随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未来行业将更加需要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以气象行业对气象探测人才的需求为例:按照该行业的相关人才发展规划,至2020年我国将建立一支近1.5万人的综合气象探测(综合观测)人才队伍。气象探测技术是将大气科学和电子信息科学的理论知识同相关工程技术紧密结合,该行业要求其人才队伍必须在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方面具备复合型、应用型特征,而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工程实践能力方面的需求,也可通过毕业论文这一综合性的人才培养环节来承载。
二、构建行业协同的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管理体系面临的问题
1.学校与行业协同合作的框架不成熟。构建与行业协同的毕业论文教学管理体系,除了学校自我革新之外,行业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是关键因素。相较于欧美一些国家从法律制度和政策利益等多个维度,对行业(企业)承担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做出的规定和引导,国内的行业(企业)并没有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法律义务和社会公义[4]。单纯地从经济利益方面考量,行业同学校协作开展毕业论文工作,并不能对其产生较好的直接收益,反而会增加额外负担。同时,在高校未同行业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大批量培养的人才对行业并不具有不可替代性,行业也并未因此获得自身急需人才,因而行业参与协作的动力不足。所以,如何找准切入点,与行业建立协作框架是问题之一[5]。2.高校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有局限。许多高校特别是地方普通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中,对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重视不够。一方面,高校引进人才多强调高学历、高职称,许多引进来的教师本身并无行业实践经验;同时,高校的绩效考核制度大多重论文、轻实践,无法引导教师投入精力来增强工程实践能力,纵然有高校引进了“双师型”教师,久而久之,在上述大背景下,其个人发展重心慢慢也会与行业实践脱节。另一方面,因为高校对引进人才的诉求集中在学历、论文和纵向项目等方面,来自行业一线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人才与之不相适应,所以制约了行业人才向高校的流动[6]。现有师资队伍实践能力提高有限,外部行业的新鲜血液难以注入,成为制约高校教师队伍提升工程实践能力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在毕业论文工作中显得尤为突出。3.毕业论文研究对象不贴近行业生产实际。从来自某地方普通高校2018年本科毕业论文的一项调查中,采样分析了4522名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数据。调查表明:论文中明确研究对象来自行业(社会)实践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21.36%;论文中明确是在行业(社会)实践中完成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38.46%。这从侧面反映出,作为强化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培养环节,毕业论文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与行业实际脱节。4.与行业协同的毕业论文教学管理工作欠缺高效的信息平台。许多高校和行业合作开展毕业论文工作推进乏力,既有上述的协作框架不成熟、行业缺乏动力等原因,也有操作层面上的缺乏管理平台和沟通渠道等原因。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管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既需要长时间(跨度两个学期),又需要面对多个主体(学校、行业、导师、学生等),还有多项重要指导和考核环节(开题、中期检查、评审、答辩等),其日常的指导、监督和沟通工作更是繁复。如果缺乏一套运转顺畅的协作机制以及高效的信息管理平台,很多工作开展起来都难以为继。这种管理不畅,也成为制约高校与行业协同开展毕业论文工作成效的问题之一。
高校商务英语改革探索
摘要:
毕业论文不仅是一项衡量学生四年所学商务英语专业知识的一个综合性考核,也是一个增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北京城市学院英语(国际商务)专业为例,探讨本科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改革方式,并且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实践能力
教育部办公厅在2004年4月发出《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强调:毕业设计(论文)旨在培养大学生探索真理,强化社会意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教育部在2009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再次明确要求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紧密结合生产和社会实际,难度工作量适当,体现专业综合训练要求”。从2010年起至今北京城市学院国际语言文化学部英语(国际商务)专业进行了相关的改革研究与实践。结合毕业设计管理与指导实践,作者对积累的一些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一、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方向)毕业论文的现状
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学术气氛浓厚、重复率高。多集中于“商务谈判的技巧”、“商标的翻译策略”、“商务广告的语言特色”等,与商务实践密切相关的文章寥寥无几。学生在选题上还是侧重于文学和文化,没有充分体现出商务英语的专业方向性。多数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写作内容脱离实际,没有注重毕业论文的自身价值与实际意义。缺乏实证分析,不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有的同学撰写的内容与将来所从事的商务活动毫无关系。大多数学生都是根据指导教师布置的论文题目独自搜索文献、分析整理资料、缺乏了团队协作、限制了思想火花的碰撞。如果毕业设计能够以团队的形式来完成撰写必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与沟通交流能力的提升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高中政治课程资源开发思考
【摘要】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还是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中,对于课堂教学缺乏应有的发散与延伸。在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中,对于教学资源的挖掘可以从很多方面展开。教师应该能透过小组合作,挖掘有效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开发有效教学资源。也可以鼓励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
【关键词】
高中;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如何能够有效的对于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资源展开合理的开发与利用,这是很值得探究的一个教学问题。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还是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中,对于课堂教学缺乏应有的发散与延伸。在这样的前提下首先无法吸引学生的教学参与积极性,也很难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吸收也并不深入。教师要转变自己的一些陈旧的教学观念,并且加深对于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透过小组合作,挖掘有效教学资源
开发课程教学资源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性,让学生透过有效的合作交流来对于很多内容展开思考与探究。小组合作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能够让学生们在过程中极大的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与问题分析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创设一个相对开放的活动任务,并且给予学生充裕的发挥空间,让学生自己来组织与设计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这首先就是给学生提供的一个很好的挖掘教学内容的平台,能够让学生发现很多相关的教学知识点。同时,学生们在针对具体问题展开合作探究时,也会对于很多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与思考,并且会对于很多问题有更透彻的研究。这不仅极大的拓宽了课堂教学的知识维度,这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够促进学生能力的不断提升。如:在讲“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创设一个开放性的学习任务,让大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来探讨国有企业中经营者的具体地位。课前教师可以将本课的提纲和主要内容提前交给学生,让学生考虑自己所担任的角色。上课时,由小组推荐四位同学演讲,角色分别为厂长、工会主席、党委书记、企业职工,内容分别为厂长、职工代表大会、企业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地位、作用、职责和功能。然后可以进一步创设相应的情境,若某企业因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下,导致企业亏损,职工因拿不到工资情绪低落等,请四名演员按自己的角色表演并处理好以上问题。这个教学过程首先会很有趣,学生将自己放在具体的位置中时,对于国有企业中经营者的具体地位会有更直观的认知。这便是一个非常好的对于教学资源展开挖掘的过程,并且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知识领会与吸收能力。
环境工程毕业实践培养新模式实践
摘要:针对目前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实践的现状,以毕业实践为研究对象,通过考查毕业生选题分类、课题拟题、选题、过程指导、成绩评定等环节,探索出毕业实践培养环节的新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该模式对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实践;教学改革;新模式
进入新世纪以来,主要发达国家围绕创新人才培养相继提出了新战略和新政策。自2009年9月以来,美国颁布了以《美国国家创新战略》为代表的系列创新政策,建立了培养创新人才的工业园区、企业孵化器、研究中心模式;2009年6月,英国公布了“建设英国的未来”计划,提出了教学中心模式、沃里克大学模式;2009年12月,日本也出台了《面向光辉日本的新成长战略》,提出了产学研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共同研究中心模式、科学城模式。2017年6月12日,教育部正式发布《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指出新模式选题是在总结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体制机制改革和大学组织模式创新。2019年10月8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提出要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1-2]。目前,哈尔滨商业大学环境工程及其他一些工科专业实践教育模式过于单一,尤其是毕业实践培养模式,采用分配学生到建立的实习基地进行参观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由指导教师拟定的方式,学生被动选择实习单位和毕业(论文)设计课题,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达不到预期的培养效果。因此,文章在现有的课程体系基础上,结合专业发展方向、学生兴趣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等,探索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实践环节培养新模式,提升学生专业综合实践能力,解决企业和学生对接的问题,促进学生就业,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师生在区域内服务社会的水平。
一、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实践的现状分析
毕业实践环节包含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毕业实习以参观企业形式完成,实际生产的认知程度和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指导意义理解有差距[3]。毕业论文模式为:毕业指导教师一次性拟题、学生选题、集中2~3个月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最后根据毕业(论文)设计对开展过程、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及答辩等方面进行考核。这种模式中,拟题环节拟定的毕业课题方向并没有与学生兴趣和就业方向相结合,部分选题缺乏创新性、针对性和应用性,不能发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观内在动力。选题环节采用一人一题的选择模式,一次完成选题,导致部分学生选不到合适的课题和指导教师。毕业指导过程多采用一名指导教师指导多个毕业生的方式,存在指导教师精力不足的弊端,从而导致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不能及时到位。而学生正好处于求职、研究生复试、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等关键时期,占用了部分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导致学生不能将精力集中于毕业(论文)设计上,同时学生多以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为动力,在教师的督促下进行,学生本身的积极性较低,这些都会导致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下降。考核环节目前主要根据毕业(论文)设计的参数或者实验数据、结果分析、论文撰写及答辩环节的学生表现来评定成绩,但是答辩的时间有限,以及教师对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不了解,导致存在不能准确评价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情况。
二、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实践环节培养新模式
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和学生特点的凸显、专业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日益变化,高校需要对以往的毕业实践环节的模式进行改革创新,这样才能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才能充分发挥毕业(论文)设计这一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以满足专业认证和环保行业等对毕业生自身所具备的专业实践能力的要求。因此,文章提出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实践环节培养新模式,克服以往毕业实践环节培养模式的弊端,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新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教育期刊学习进阶文献计量学统计分析
21世纪国际竞争的重要焦点之一是科学技术,其中最为激烈的就是人才的竞争。[1]为了在中小学科学教育界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公民和高素质的科技人才,解决好科学课程学习内容零散且缺乏衔接的现状。2004年,史密斯(CarolSmith)等学者代表“基础教育阶段科学学业成就评价委员会”向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提出学习进阶(LearningProgression)的概念,以发现学生课堂学习中的困难,提出相应解决办法。这也是学习进阶第一次在科学教育领域被正式提出。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在2005年和2007年的两份报告中指出,“学习进阶”是理论研究者、考试命题者、课程编制者、教育决策者对话的重要渠道,是沟通学习研究和学校课堂教学实践的桥梁,是连接课程、教学与评价,促进三者一致性最具潜力的工具。为此,“学习进阶”受到美国教育界的重视,各研究者也纷纷运用“学习进阶”以解决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在美国,最近的K-12科学教育框架(NRC,2012)和下一代的科学教育标准(NGSSLeadStates,2013)都倡导教师使用学习进阶来确定学习目标和组织课程内容。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曾指出:学习进阶是指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以及对某种技能的掌握随时间的推移连贯且逐渐深入的典型发展路径。即是说,学习进阶是描述学生在学习时针对一个概念,具体是怎样思考,怎样习得这个概念的路径。当清楚了解这个思维路径时,研究者们就可根据学生的思考方式和学业要求编制课标、设置课程,教师也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思维发展及学习步骤来进行有效教学。而这个学习进阶到底是怎样的,每个学生的发展是否一致,需要设计一个测评模型进行评价,评价后若发现问题,再根据教学来进行调整、修正模型,直到模型可以使用并能够有效测量学生。最近的研究表明:将学习进阶用于开发课程、指导教师教学以及对学生进行测评时,能够对学生学习产生积极影响。(Furtak&Heredia,2014;Songer,Kelcey,&Gotwals,2009)本文拟在对近几年来我国关于学习进阶研究的相关论文进行统计分析,提供学术领域了解其发展的脉络与趋势,以期加快建设该研究提供参考。
一、文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文献来源
本文围绕研究目标,从中国知网(CNKI)及维普数据库中以“学习进阶”为主题,运用顺查法,检索了从2004年“学习进阶”正式提出以来,关于学习进阶方法建设与运用的论文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学者于2009年正式发表第一篇有关“学习进阶”的文章,所以这里对2009-2017共九年来关于“学习进阶”的文献进行研究分析。检索时间为2018-01-22。并筛选出相关的有效期刊文献155篇(其中国际会议、中国会议与报纸文献各占1篇)、学位论文28篇进行统计。
(二)研究方法
文献计量分析方法是指以文献信息为研究对象、以文献计量学为理论基础的一种研究方法[2]。文献计量分析通过对文献采用数学与统计方法,来描述、评价、预测某一领域的研究。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或传达工具(如教科书、期刊、报纸、广告等)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主要从文献的发文量与发文年度、前十五位发文作者、合作率分析、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文献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材料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摘要:为了提高转型发展形势下材料工程专业就业能力,对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新思路,提出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建立学习小组,以促进交流合作。对于科研型毕业设计实行一人一题,使学生成为毕业设计的实施者和推进者,而对于实习型课题,要加强校企合作,重视校方和实习单位的协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实践能力。最后,严格执行高标准答辩,提高毕业论文质量,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材料专业;毕业设计;大学生;教学改革
目前,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地位已经确立,在转型发展背景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的重要目标[1-2]。应用型创新人才最重要的特征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培养该类型人才的根本是培养学生具有完善的理论知识结构和实践创新能力,并引导更好地践行所学知识。毕业设计是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培养专业实践能力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在高校面向应用技术性大学转型的背景下,如何借鉴国外应用技术大学的已有成功经验,结合国内院校的改革实践,深入分析和探索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措施,对做好材料专业毕业设计工作、提高本科阶段毕业设计的实践质量、提升材料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作能力等具有实际意义[3-8]。毕业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进而培养使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模式[9]。本科阶段通过完成毕业设计,可以使学生利用文献检索和数据整理,对学过的化学知识进行整合,学会利用化学思维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培养科学严谨性[10-12]。然而,目前毕业设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做毕业论文的时间比较集中,与学生考研和实习时间相冲突、学生认识不足进而不重视、毕业设计的题目仍然局限在过去十年的标准等问题[13-16]。基于此,我们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本科毕业设计提出以下改革思路和方法,为材料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和专业综合改革提供参考。
1实行本科生导师制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合作,提高做事效率。每个导师下有各个年级的学生,在大一阶段,让学生打好基础,学好无机化学和实验等基础课程,同时对学生介绍导师的研究方向,让学生对各个学科有一定的了解,指导学生进行选择导师。在每个导师名下同个年级的学生可组成1~2个学习小组进行研究和讨论。学生从大二即开始学习课题的整个流程,即从选题、文献调研、课题展开、数据处理、到论文写作和排版,在这个过程中导师起引导作用,课题的推进由学习小组完成。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利用学到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建立本科阶段完善的知识体系,为学生继续深造打基础。
2研究型课题一人一题,真题真做
目前,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的去向主要有以下情况,一是在第六学期就确定了毕业后的发展方向是继续深造,经过第六和第七学期的努力复习,通过研究生考试,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这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可正常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可选科学研究性课题,毕业论文所做的课题是导师的科研型课题。进入导师制后,导师公布名下所做的项目、所进行的课题,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课题研究一人一题,真题真做,即学生本人负责研究课题,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中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文献查阅和整理的能力,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学术作风。研究型课题的毕业论文在完成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1)学生是毕业设计的实施者和推进者。指导老师下达任务书,学生去查阅和整理文献资料,然后撰写开题报告。通过查阅文献去拟定、检验、最后确定实验方案,准备实验所需装置仪器和药品,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学生实验每日进行,认真记录实验现象,及时修正实验方案,深入分析实验结果,应主动与指导老师汇报和交流实验进度。在实验进行中遇到问题,学生首先应去自行查阅资料和文献,自己动脑去思考和分析,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整个实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亦可增强自觉性,提高承担能力和加强责任感,使学生毕业后更容易适应工作岗位和社会生活。(2)指导教师是毕业论文的辅助者和指导者。指导教师要端正指导思想,把培养人才放在首位。要善于因材施教,启发引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施实验操作过程中,指导教师要与学生直接见面与指导,定期检查学生进度,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应在关键问题上指导、把关,防止其由于走弯路而造成资金和时间浪费,并在具体细节上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3)发挥学习小组的合作作用和团队作用。在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应积极交流,并定期(如每周)召开小组会,每名学生汇报实验进度和心得体会,针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共同探讨解决方法,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在小组讨论阶段,指导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调控,力争在毕业论文过程中达到“既出人才,又出成果”的双重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