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道德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教师道德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教师道德论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道德发展

摘要

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十八大所提出的“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也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本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视角,阐述了当代教师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应该具备的道德素养以及教师道德的未来发展,为教师道德素质的提升以及对教师进行甄别、选拔、评价、培训提供重要依据,并为教师道德未来的发展提供方向。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道德发展

1研究背景

核心价值体系表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灵魂,为社会发展和稳定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撑。当今中国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国人面临着转型期间出现的各种困惑,其中,文化困惑冲击最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正确的方向。通过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顺利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理论层面为主导统领理想、精神、道德等不同层面。[1]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德育以多种形式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为更好地为学生树立榜样进行德育与教师的自我发展,培养教师道德素质十分关键。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以此为指导提高教师道德素质至关重要。

2教师应具备的道德素养

阅读全文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师文化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师文化影响了现代教师的职业认识与职业观,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并促进了教师肩负重任、履行自己作为教师角色应尽的义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师道”以及孔子的教师形象与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都体现了教师文化的具体内容。中国传统文化下的教师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主要是让教师心怀热爱,真诚对待学生。同时,教师也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兢兢业业,并且在教育过程中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教授,让学生感受文化熏陶。教师可以通过寻访文化故址、学习相关的教师课程、参加相应的研讨会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师文化。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师文化[1],教师努力追求崇高的敬业精神和道德修养,并以自己的信仰、思想、学识、人格去示范并影响教育对象注1。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教师文化;品德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古人有许多优秀的品质与精神值得后人借鉴与学习。在教育方面,中国传统教师文化也影响了现代的教师文化。无论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师说》还是孔子自身的教师价值观,都是华夏文明背景下对教师形象深入的诠释[2]。

一、教师文化的定义

教师文化的内涵抽象笼统,不同学者的界定与阐释也不尽相同,多数研究是从文化的内涵(价值观、信念、规范或生活形态等)切入,认为教师文化是社会中的一种特殊文化,一种“次级文化”,即指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成员所共同持有的一套信念、价值系统、行为模式及生活形态[2],表现是异于其他团体的。阿克在谈到教师文化时就将其分为职业文化与职场文化两部分。职业文化包含特殊的意识形态、信念、形式与其他组织内团体的规则。职场文化则强调教师的价值观、态度、信念非固定不变,而是视其在职场中所经历的情境而定,与职场的社会组织关系密切。戴维·哈格里夫斯则从教师的地位、能力与社会关系三个维度构建出教师职业文化的模型[2]。欧斯特认为从外显的行为表现来说,教学文化就是教师长期所展示出的固定行为模式。换句话说,教学文化指的是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所形成的价值观、观念和规范,教师共有的想法、心智运用的习惯以及人际互动等都是教学文化的具体项目。哈默斯利也指出教师在教室里的行为往往有规则可循,潜意识、自动将事件归类以及选定适当的行动准则等都属于教学文化的范畴[2]。

二、中国传统教育中的教师文化

(一)“师道”。师道的核心就是为师之道,即什么样的人可以做教师?如何做教师?要回答这两个问题,必须追溯教师的起源。唐代韩愈在《师说》中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这句话的意思是,教师不仅仅是传授课本中的知识内容,还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与主动学习的可贵品质。“传道”,要求教师做到言传身教,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授业”就是传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4],这是教师必须要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更好更高效地将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是职业生涯中需要一直思考的问题。“解惑”,就是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提出他们的疑惑,教师要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困惑[5]。教师在解惑的同时也要意识到,解惑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并使其能够自己解决问题。《师说》是韩愈的一篇著名议论文,作者通过反复论辩,阐明了为师的性质与作用,论述了从师的重要意义与正确原则,批判了当时普遍存在的不重师道的消极风气注2。这篇文章推动了乐于从师、善于学习的社会风气的逐渐形成。在那之后,许多教师与虚心求学者都受到文中所表达的思想、精神的影响,明确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也鼓励社会形成“尊师重道”的风气。

阅读全文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

[摘要]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应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不断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现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面对新形势下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高校必须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建立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一是突出政治引领,围绕凝心铸魂加强师德建设;二是强化师德教育,唤起教师道德自觉自省;三是完善师德制度,强化师德建设制度保障;四是深化师德实践,在日常工作中锤炼师德;五是优化师德环境,营造良好的师德氛围。

[关键词]师德师风;时代价值;实践路径;长效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关于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始终强调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提升新时代教师素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首要任务。他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1]“要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2]并先后用“大先生”“筑梦人”“系扣人”“引路人”等称谓表达对广大教师的殷切期望。这些论述深刻阐明了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新时代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师德师风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时代价值

新形势下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首先必须建设好人民满意的高校教师队伍,最根本的是必须要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是新时代高等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工程,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人才的重大举措,是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保证。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也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们努力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最具决定性的时代背景。高等院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职能,做什么样的学问,培育什么样的人,取决于教师队伍。对于高校教师来说,除了对学识学术和文化素质有很高的要求之外,对德行情操和内在品质同样有着极高的要求,甚至更为重要。教师队伍的道德素质和精神风貌,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形象和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对广大教师提出殷切希望:“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1]师者百行,以德为先,只有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根基才能更加坚实有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才能更加清晰可辨。

阅读全文

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思考

[摘要]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存在着诸多问题。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应完善师德规范与要求、创新师德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加强师德宣传力度、健全师德考核体系、强化师德监督机制、注重师德激励与惩处、完善保障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思考

2019年初,国务院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把职业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中的突出位置,并明确提出,到2022年,要建成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简称“双高”),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1]。要实现以上目标,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而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可见,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意义重大。

一、当前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师德建设时紧时松

总的来说,我国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整体态势是良好的、健康的,广大高职院校教师积极向上、爱国守法、教书育人、关爱学生,为各行各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技术技能人才。但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挑战性很强的工作。一方面,由于多数高职院校都是从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而来,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机构建设比较薄弱,师资管理力量配备不足,师德师风建设经费相对紧张。学校各部门对师德师风建设齐抓共管的机制也尚未形成;另一方面,师德师风一般难以用量化指标来体现,也很难找到衡量师德师风建设的着力点或抓手,即难以检验有关师德师风建设的具体成效,从而导致多数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出现时紧时松状态[2]。如果出现了较大师德师风问题,学校则通过开展运动式的师德师风教育和整治行动来消除负面影响;在问题没有出现前,多数学校一般不会采取太多具体的措施。总之,师德师风建设在高职院校大多处于“说起来很重要,但忙起来就忘掉”的尴尬状态。

(二)师德培训实效性、针对性不强

阅读全文

高校师德治理体系建构

摘要:当前高校师德问题主要是极少数教师违规兼职兼薪、利用权力对学生实施不正当关系和学术造假等三个突出失范行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重视高校师德治理前所未有;国家出台高校师德治理政策前所未有;高校落实师德治理政策力度前所未有。通过师德他律和自律机制建设,已构建较为完善师德治理组织体系;逐步健全以师德规范、违规处理的制度体系和建立以提升教师能力素质为根本的师德治理自律体系。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正在形成。

关键词:高校教师;师德问题;师德政策;师德治理;治理体系

为师之道,首在师德。高校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高校之魂。高尚的师德是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的第一要素,比言语教育有更强的心灵渗透力,对教育教学质量影响更生动、更持久、更深入。高校教师的道德修养不仅反映个人形象,而且影响着大学生的人格养成,影响着社会对高校的评价,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课题组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政府作出高校师德建设理想激励、政策发力、利益导向和高校的务实措施都是空前的。通过挖掘德治资源,强化德治约束,激发德治能量,建强自治组织,创新自治活动,激发自治活力等师德他律和自律机制建设,现已构建规范、有序高校的师德建设治理组织体系、治理制度体系和治理自律体系。

一、高校师德:三个突出问题表现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在师业、师爱、师能和师风等方面存在着工作表现、教学行为和学术道德等方面的失范。一是在工作上,部分教师理想信念模糊,对国家的发展与未来缺乏足够信心,对个人的理想抱负混沌迷茫,调查中发现:教师对工作的思想境界停留在个人家庭生活的稳定层面,以生为本的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奉献精神,不愿主动承担校内正常的工作量、课时量,不能很好地平衡理想与现实、个体与群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价值行为的选择上缺乏必要的责任感、大局观。二是在课堂上,表现为语言不洁、衣装不整、行为不雅,把个人偏见、不满情绪带到课堂,在学生中造成负面影响,没有把育人工作作为应尽的职责,调查显示:学生评价老师最突出的是上课敷衍,依次为散漫随意、态度粗暴、品行不端,教师同行评价认为品行不端很严峻。三是在学术上,极少数教师由于自身修养等原因,未能坚守住教师的职业道德底线,出现学术道德行为失范状况,如学术上造假等现象时有发生。师德问题的成因有其复杂性和综合性,是在社会、学校、教师三维因素共同作用下生成的。伴随着社会转型、体制转轨、观念转化的当下,高校也在不断转型、重构之中,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学校片面的发展导向、行政导向、科研导向以及思想价值观导向所致。教师的生活形态、知识的生产形态、文化的生成形态都发生许多重大改变。

二、高校师德:三个前所未有治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师德建设在理想激励、政策引领、利益导向、机制创新等综合治理下,调动了广大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积极性,遵守教师道德规范的主动性有所提高,师德失范行为呈现下降趋势。

阅读全文

教师师德修养问题思索

师德与师魂的科学内涵

一个人不能只指望享受某一行业的特殊权益,却不愿意承担这一行业的特殊义务,当然这是以自愿为前提,如果某一位大学教师不愿意遵守大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完全可辞职。如果某一位求职者觉得自己不愿意接受大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或者自知做不到,那完全可以选择其它行业。其次,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师魂,师魂是指一位大学教师伟大而又高尚的灵魂。教师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敬业精神,高昂的工作激情,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对党和人民高等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积极进取,勇于拼搏,敬业爱生,乐于奉献,淡泊名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清贫廉洁的高尚品质。仰望师魂,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感受一位大学教师的精神,可以用“师爱”为魂,来概括其内涵,师爱为魂,“师爱”就是大学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

目前在高等教育领域高调提出强化师德教育与师魂精神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近些年来,在高等教育领域出现了一系列师德缺失、弱化、滑坡甚至沦丧的现象:⑴福建仰恩大学某教授做生意,想要成绩拿钱来。学生考试不及格,一科老师索要230元即可过关;⑵浙江大学某副教授8篇学术论文造假、剽窃、抄袭,一稿多投被开除;⑶云南大学后勤的某老师给女生免费充值水电费,但条件是女大学生要陪吃、陪唱、陪睡;⑷哈尔滨理工大学远东学院英语4、6级考试,向学校交纳1.2万元现金,可免作弊学生被开除;⑸华中科技大学某教授因科研成果造假被曝光,雇凶打伤打假斗士方舟子;⑹中国政法大学某教师因和女大学生关系不清,被女大学生的男朋友杀害;⑺江西九江学院政法学院的院长李长江被副院长张俊杀害;⑻北京大学的某教授在云南丽江给高三的女生见面后发展为情人关系,答应让其到北大就读;⑼西安交大、科技部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通告,决定正式撤销西安交通大学原教授李连生等人2005年所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是我国第一例因学术造假撤销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⑽上海交通大学2006“汉芯”科技成果造假;⑾个别大学的辅导员以及有关领导收取学生贿赂后答应发展为中共党员,大学生得了奖学金或困难补助,令其大学生返还辅导员或相关领导一定比例的获奖金额……综上所述,在大学教师队伍当中,虽然这些道德败坏的教师为数不多,但却玷污了大学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玷污了大学校园这片净土。

师德教育与师魂精神出现缺失弱化和沦丧现象的根源所在

首先,和上世纪末各大学实施扩招有关。自上个世纪末期开始,在高等教育领域出现了教育的局面,不少中专升大专,大专升本科,各高校的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国外一流大学比的是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在我国大学曾一度比的是占地面积和楼房的高度,校园的漂亮程度,以及办学规模,就是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规模也大都在15000人以上,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管理水平未能完全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水平能力参差不齐,学生没有固定的场所上课,有的学生一个月都见不到辅导员一面,班级例会无法正常召开,上级的精神以及学校的要求不能完全准确、及时的传达贯彻到位,老师和管理者疲于应付,是师德出现滑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部分高校教师个人意志不坚定。个别高校教师道德意志,道德信念不坚定,做好高校人民教师的意志薄弱,抵御社会不良风气的免疫力不强,不是精益求精地给大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千方百计在大学生身上做文章。再次,师德缺失、弱化甚至沦丧由社会大环境所致。邓小平讲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但现实告诉我们,物质文明抓住了,精神文明抓了,但没有抓死。总理最近和国务院参事在讨论工作时指出;“社会上一些商人丧失了道德底线”。马克思也讲过:“商人当利润达50%就会大胆,当利润达到100%就会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200%时就会不顾人间一切”。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周孝正教授在接受《?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我国政政务诚信,商务诚信,个人诚信,都不同程度的出了大问题,随着近年来社会结构的变化,中国社会诚信状况不但越来越差,有些方面甚至极其糟糕,已经成为一个显著的社会问题。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和个人诚信方面,政务诚信是关键”。大学教师也是人,当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出现大问题的时候,高校教师的师德和师魂肯定会受到冲击,进而导致大学教师的师德缺失、弱化和滑坡。

师德师魂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阅读全文

教学团队建设下古代文学论文

一、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策略

以往对教学团队的研究,大多只停留在内涵和宏观路径上,事实上,每一个学科都有其不同的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教学团队更不应当走一锅粥的道路,而应该将建设策略具体到每一个学科,针对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中“古代文学”课程特点,在教学团队建设上更要层层深入,有条不紊。笔者认为策略有五:

1.将师德建设作为教学团队建设的核心。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的灵魂,也是教师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在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里,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师德风气,便很难形成集体凝聚力。应该看到,当前我国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好的,大部分教师都能秉承着自己的师道尊严,为人师表,这样的师德风气在我国教师队伍中占据主流。但是,我们还应看到,依然有部分教师在面对金钱、地位、名利考验时,丧失了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学术腐败,弄虚作假,以权谋私等不齿行为在高校依然存在,这严重影响了我国高校教师的形象,这些人的存在腐蚀着我们的教师队伍,给高校抹了黑。“古代文学”传递的是中华传统文明,“古代文学”的教师团队更需要具备高尚的师德,如果教授“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师自己首先言行不一,这会让学生寒心,让教育寒心。

2.营造良好的团队协作风气。

如今的高等教育早已经告别了各自为政,单打独斗,千里走单骑的时代。个人的眼界、学识、经验往往是要受到历史局限的,只有把个体放到集体的大熔炉中,才能发挥其作用,实现其价值。团队协作就是要在共同目标、共同理想的作用下,发挥每一个成员的作用,最终将集体的力量整合重拳出击。尤其在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师的学术能力和眼光非常有限,因此更需集体的力量、团队的力量来提升我们的整体素质。

3.培养好的团队带头人。

阅读全文

当代高等教育的道德教育论文

一、审视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存在的一些问题

1.诚信缺失。

大学生诚信缺失是道德素质不足的主要表现之一。诚信是为人立世之本,是人进行社会活动的基本品德。大学生诚信缺失体现在许多方面,比如说助学贷款是国家惠及学生教育权利的优抚政策,但是,近年来贷款还贷步骤出现恶意逃债、赖账不还的比率越来越高。据中央财经大学在全校对助学贷款问题调查发现,有20%的学生甚至没有考虑过还款的问题,7%的学生表示是否还款还很难说。贷款学生是在用诚信为自己作担保,贷款不还等于失信于社会。2013年2月1日哈佛大学宣布针对之前发生的集体作弊事件的处理结果,勒令60名去年5月参与考试作弊的学生休学,剩下涉嫌作弊的65名学生一半留校察看,另一半根据情节严重性勉强得到赦免。该案例令人扼腕的同时,折射出诚信缺失所表现的另一类普遍现象———考试作弊。大学教育不同于中学义务教育,学校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监管力度下降,比较中学“前紧后松”的学习状态导致学生对学习重视程度下降,为了应付考试而选择作弊。调查显示,参与过考试作弊的学生比率接近50%,思想认识上接受考试作弊的学生更是数不胜数。此外,像大学生替考、论文的现象逐年增多,已成高校新兴职业。无论平时布置的小型论文,还是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许多学生都是从各种学术杂志或互联网上摘抄。然而,国外的大学在学生诚信方面的管理制度着实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绝大多数欧美发达国家的学校对于学生的作弊行为,有着极为严苛的惩罚制度。一旦作弊行为被发现,均以开除学籍作为处理标准。震慑于这样严格的管理制度,学生的作弊行为得到了基本杜绝。虽然惩罚制度不是改变大学生诚信缺失现状的最佳途径,但是不得不说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制度。中国大学在制定自己的管理规则时,可以在此基础上学习借鉴,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以期提高全体学生对于诚信问题的重视程度。当然还要提一提学历造假现象,假学历已然成为目前大学生进入社会的优选手段,求职简历言不符实,滥竽充数,资格证件造假严重。造假现象也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重要表现之一,对此,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应该在中国目前较为特殊的环境背景下,加强对孩子基本道德规范的教育,使其能以应有的道德准则约束自己,杜绝不良行为。

2.对情感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高校学生结构的变化,大学生恋爱在高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大学生因恋爱导致的心理问题也层出不穷。刚进入高校大门的年轻学子势必对青春靓丽的异性充满迷恋与渴望,恋爱行为或多或少成为大学生生活到主要节奏,大部分学生缺乏科学的生理、心理卫生知识,并且大部分学生“游戏化”地看待恋爱问题,导致恋爱形式畸形发展。爱情本身是神圣并且美好的,大学生追求爱情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是我们需要现代社会文化和道德理念标准的形态特点,努力完善提高自身的教育模式,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将伤害降到最低化。

3.自私自利。

鲁迅曾经说过:中国公共的东西,实在不容易保存。如果当局者是外行,他便将东西糟蹋完;倘若内行,他便将东西偷完。这些言论虽然是形容旧社会的中国人,但当代大学生自私自利缺乏公德心或多或少被此言一语中的,比如教室桌椅设施“占座”篆刻字样蔚为壮观;像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男女行为不检点的现象比比皆是,笔者还观察到像开学报名时校园内到处乱停的私家车等。在西方国家,义务公共劳动成为大学生的必须社会活动,缺乏社会公德意识的行为则不为整个社会接受,这种道德理念值得我们借鉴。同时还有令人更加愤慨现象如很多大学生求学道路上或多或少受到过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助,然而,“知恩图报”者却很少。广州地区经社会各界牵线搭桥得以一圆大学梦的莘莘学子逾千名,但这中间只有一成不到的人曾用信件向资助者表达感激之情。沈阳有一位80多岁的王儒臣老人,节衣缩食13年出资数万元赞助40多名贫困生完成学业,其中有10名是大学生。至少他们在1999年4月29日《中国青年报》刊载关键报道时,没有给老人写过信,也没有一名大学生肯露面。同样还有许多被大学生淡漠的传统美德,像有学生认为,见义勇为不应在大学生中提倡,因为大学生没有这个能力。见义勇为的道德基础是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见义不为或者见死不救,不是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