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教师成长计划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教育局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实施方案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职教教师队伍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为了增强培训的针对性、适用性,在调研基础上,结合全市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现状和发展规划,同时考虑到区划调整和宿州对接,以提高含山、和县双师型教师比例为目标,以专任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为主,以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为补充,全力提升全市职教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一、培训目标
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形成“教坛新星、专业学科骨干、名师专业学科带头人”的教师成长梯队,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增强职教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提升职教德育管理工作的层次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教师的高一层次学历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崇德尚技、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今年计划组织300名左右的教师参加通识培训、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培训、骨干教师培训、青年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等。
二、培训类别与内容
(一)“双师型”专业教师分层培训:“双师型”教师培训以各职业工种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旨在提高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培养具有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的“双师型”教师。
1.骨干专业教师培训。以机械(数控)、电工电子、汽修、计算机、现代服务业等专业为重点,参加对象根据教育局要求,由学校推荐。培训内容以职业教育理论、专业教育内容分析、专业核心课程教材教法和专业教学实践等为主要内容,旨在提高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教学实践能力,促进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2.企业实践。安排八大类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培训,重点学习操作技能,专业教师考证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各类职业技术资格证书考证培训,并取得相应证书。
募捐教育课程设计论文
一、募捐教育的社会实践
1.我国缺乏与现有公益事业发展相匹配的高等学历教育体系。
目前,在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公益专业尚未被纳入到相应的体系之中,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我国现有的公益人才培养,主要以民间自发的为主,包括针对高端人才“银杏伙伴成长计划”,针对特定人群的小鹰计划、创绿家环保公益创业资助计划等。但上述模式明显不能满足公益人才奇缺的现状。
2.我国缺乏募捐专业的研究人员和师资力量。
由于我国没有公益专业学科体系,自然也就没有太多人从事公益领域的研究了。在这个大背景下,从事募捐专业研究和教学的人才也就更少了。据笔者观察,我国现有的募捐专业研究人员不超过10人,师资力量几乎全部来自于实践领域。
3.我国尚没有成型的募捐课程体系。
在没有专门的学科和人才的背景下,成熟的募捐课程体系自然也是无从谈起的。目前,我国尚没有一本完整的介绍募捐专业的教材出版发行,而关于募捐领域各个细分专业的,包括募捐心理学、募捐行为学、募捐营销学、公益品牌学等学科教材书籍则更是一本都没有。此外,就我国现有的人才培训计划而言,其过度注重理论层面的讲授,而缺乏实践技能的培养。我国尚没有建立专门的实践课程体系,也没有专门的实践基地供学生练习。
高职院校技能大师工作室管理制度初探
摘要:本文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技能人才被列为国家12项人才工程之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大力推进“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为背景,以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陈芳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例,主要探讨能够有效保障高职院校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常运转和循序发展的管理制度。
关键词:高职院校;技能大师工作室;管理制度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加强职业院校和实训基地建设,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精湛技艺的高技能人才。到2020年,在全国建成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120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养100万名高级技师”,明确了“技能大师工作室”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和必需路径。
1指导思想与职能定位
“技能大师工作室”是将专业技术攻关、新技术应用与技能型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的实践基地。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旨在为技能大师创造一个更好发挥其培养技能人才方面优势的环境,提供一个为技能大师带徒传技,为高技能人才开展技术研习、攻关和创新的平台。同时,推动技能大师实践经验及创新成果的加速传承和推广。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湖南建院”)陈芳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主要职能定位为:(1)促进产学研及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群建设,以点带线引面。(2)促进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群课程改革建设。以专业群核心共享课程“居住建筑设计”“材料选型与构造设计”等为教改重点,为各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目标、内容和方法提供基础。(3)提升专业教师产教研能力。“老中青”师徒传帮带,培养优质教师梯队。以赛促建,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和职业专业技能,创团队品牌。(4)培养学生对专业、行业的理解力;培养学生开拓市场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对行业发展的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在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面对真实客户的需求,收集各类资料、协调各方关系,而后完成任务,各种或细微或复杂的任务内容和过程都能有效、快速地提升学生应对社会和市场的能力。(5)自主创新研发及新技术应用。通过校企合作联动,将掌握的技术技能或开发的新技术转化为科研成果,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区域内企业的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对企业、行业面临的技术难题进行技术会诊,提出有效的改进意见和措施,进而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探索绿色建筑技术社会培训及咨询服务渠道;探索装配式技术特点及装配式建筑设计方法。(6)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以学院设计院为发展平台,实践“前堂后所”产教结合,以美丽乡村、绿建咨询、建筑施工图设计等项目对接并服务社会,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2建设制度与管理规范
工作室成员由具有共同愿景、共同目标的教师自愿组成,以平等姿态合作交流与分享,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发展。湖南建院陈芳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了“四梯队”式的人员结构。具体设定为,第一梯队以陈芳教授为领衔名师,联合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群的各专业带头人组成导师组,主要负责项目统筹组织、技能传承、科研课题和整体考核等工作。第二梯队以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群的各专业负责人及骨干教师为核心成员组,主要负责开展活动组织、运行管理、项目实施、社会服务及考核评价等工作。第三、第四梯队分别以青年教师、学生为主要培养对象,按照其各自发展方向划归各项目组,制定培养制度。同时,可根据工作室的实际需求,将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岗位)群领域的企业专家柔性引进工作室,聘为专家顾问,充实师资力量,提高职业水平。
高校党建育人功能的发挥
一、党建示范点建设与学生素质提升
1.“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示范寝室”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党员教育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先进学生队伍建设,结合形势,开展“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示范寝室”创建活动,体现学生党员的先进性。
2.党员示范工程。学生党员成长计划。引入了目标管理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党员全面素质、引导学生党员健康成长、充分发挥好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目标,最后实现对学生党员入党前、后持续、有效进行培养、教育、管理、锻炼的管理。
二、学生党员模范作用提升的实践
1.校园和谐工程。学生党员技能学习坊:以党员教师为指导,由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担任助教,为学生开设相关技能的学习坊,义务为学生提供课余学习的指导。
2.特色实践服务站。设立党员家政服务中心,开展义务支教活动;建立流动图书站,为社区居民送去精神食粮;建立“爱心E站”,为社区居民带去科技服务;建立积极分子服务队,为专业实验室日常工作服务。
3.筑梦工场。做好工作坊,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工程软件工作坊、室内设计工作坊、建筑施工技术工作坊,促进教风、学风建设,在强化学生专业基础技能的同时,也形成了模范带头的党员团队。成立创新坊,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以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创业创新计划大赛为代表的学生竞赛,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从培养企业所需的职业素养入手,动员广大党员乃至非党员师生积极参与相关项目的培训指导,帮助学生竞赛中屡获佳绩。创新坊的成立,既是对师生自信心的提升,也开拓了组织以及全体成员的视野,提升了全体师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铸就成功坊,提升学生党员的自信心。通过定期开办成功大学、学生干部培训、业余党校、职业素养讲座、竞赛练习、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连续几届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学生竞赛的获奖者都在学生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中间产生。成功坊的党员学生不仅在学生工作、专业学习等方面都表现出了模范带头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的举办,使得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点,逐步改进自身的缺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理,培养做人做事能力。
地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摘要:地方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机构,其教育教学质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对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结合地方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现状,从建立层次化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体系、建立教学咨询服务体系、组织教学研究改革、建立相应保障措施四个方面提出地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具体措施,旨在为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要。在影响教学质量的众多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一项重要因素,其教学能力与水平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教师热爱并憧憬着教育事业,但是缺乏教学经验、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不能合理结合等问题普遍存在。作为高校未来发展的关键,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越来越被关注。
一、地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现状
2016年教育统计年鉴显示,我国高校青年教师(45岁以下)占全体教师总数的72.33%,是高校教学的主力军。大部分青年教师普遍未接受过专业训练,缺乏从事教学工作的经验,不熟悉教学技巧及环节,需要承担科研和教学的双重压力。据研究显示,教师的教学能力对其教学生涯长远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为此,提高教师教学能力需要被更多的关注,为教师今后的全面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但是,地方高校在职称评审、薪酬分配、岗位聘任等评价标准上把科研能力作为评价标准的主要依据,导致大部分教师出现“重科研,轻教学”,对教学投入不足的情况。地方高校生师比偏高成为师资队伍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教师用于钻研教学技能和提升教学能力的时间有限,“重数量,轻质量”,对教学质量重视不足,阻碍教师教学能力发展。
二、地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
(一)建立层次化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引言
实践性教学在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这一项教学的质量由双师型教师的整体素质所决定。由此,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当前高职院校高度重视的问题。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双师型教师,指的是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和授课能力,又有一定实践经验和能力的教师。要想准确理解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可以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理解:高职职校所培养的是具有一定理论基础、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技术人才。基于此,高职院校所开展的教学必须与技术应用的实际有机衔接,注重实践教学。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必须以双师型教师为主要骨干,这些双师型教师除了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与其他类型高校相区别的是,还应该具备较强的技术实践能力,最好是具备一定的生产管理经验,能够很好地进行生产技术的教学和应用。同时,作为新时代的高职院校教师,还应具备在本专业上的科研能力,包括技术开发、技术革新和技术推广。以具体能力为标准来划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等级,可以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种层次的双师型教师,其相应要求如下。初级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助理讲师以上职称,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及教学经验,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和初级导游证书,具备旅游实践和实训技能,能够指导旅游实训,至少能胜任一门以上专业课程或者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能够发挥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参与相关课题研究等作用。中级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讲师以上职称,具有扎实的旅游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和中级导游证书,具备较强的旅游实践和实训技能,能够指导旅游实训,独立设计旅游实训方案、分析旅游实训教材,并且能够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具有指导助教和学生、参与相关课题研究的能力,能胜任至少两门以上专业课程或者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可以发表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旅游专业学科科研和教学的论文。高级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副教授以上职称,系统的旅游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经验。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能够吸收本专业学科的最新成果并应用于实践,能够指导中级职称人员开展技术工作,处理复杂、关键性的技术问题,具备能够设计和指导旅游实践环节创新的能力,可以指导编写高质量的旅游实训教材,发表具有较高水平的旅游专业科研和教学论文或者相关著作。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问题突出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普遍偏重于理论研究,在高校扩招之前,将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放在科研人才培养上。高校扩招以后,不少学校面向实际进行教学转型,特别是一些新兴的高职类院校,开始重新定位教学目标,办学理念有了一些改变。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高职院校在教学理念上仍然偏重于理论教学,对于实践教学不够重视,旅游管理专业也不例外,高职院校对于教学上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学生对专业理论的掌握上,而忽视技术实践教学,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不足。这种错误的教学理念严重制约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开展,致使学校在双师型教师建设工作中不可避免地陷入看重教师理论水平、忽视教师技术实践能力的怪圈。
工科学生党员土木工程论文
一、工科学生党员的培育现状
学科支撑专业,专业细化为方向,方向培养人才,因而也就催生了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党员培育模式。其中,工科学生党员培育模式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必须指出,工科专业及其学生,特别是学生党员,无论在专业上,还是在政治理论素养上,都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在学科竞赛、社会实践活动、系部和班级乃至宿舍建设中,他们都是活跃分子,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班主任和辅导员学生工作“大合唱”小提琴手的作用。对于如此重要的角色,无论从常理来讲,还是从创新工作思路来看,都应该在实际工作和宣传工作上加大投入力度,从而开辟出一块属于工科学生党员的“红色土壤”。带着这样的理论预设,我们就内地工科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展开资料搜集,通过图书、报刊、网络等渠道搜索。我们发现,涉及工科学生党员培育的图书仅有一册题名为《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工作创先争优标杆工程:学生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标兵》在档,其中谈到了将学生党员培育融入“标杆工程”和“卓越工程”的实际成效;在期刊文章方面,我们通过中国知网检索,输入“工科学生党员培育”,搜索到唯一一篇题名为《工科学生党员人文素质培养探究》的学术文章,但从严格意义上而言,作者谈及的是工科学生党员的人文素养的建构问题;我们还查询了多所著名的“985”和“211”理工科高校,无论在学生工作板块还是党团建设板块,对培养工科学生党员的模式的宣传与报可谓凤毛菱角,绝大多数的内容均为“表彰”“会议”、“学习”等,几乎“千校一面”。个中缘由或许出于保密工作的需要,但从学生党员培养及其效果宣传上的视角来看,我 们认为这项工作并没有引起有关部门足够的重视,以至于在实践上,“工科学生党员培育模式”一直处于被遮蔽或者是“不在场”的状态。惠州学院是一所地处珠三角腹地的第二批本科A类高校,历史悠久,群英荟萃,在多年的办学经验中摸索出一条国际化办学和主动融入地方的发展路子,在所有招生专业中,理科和工科专业面占到近50%。其中的建筑与土木工程系所开设的专业均为工科专业,注册在读的全日制学生960余人,学生党员115人,学生党员占学生比率为10.64%。近年来,我们以既是“剧中人”也是“剧作者”的身份指导了工科学生党建工作。应该说,高校学生党建是一项常规工作,只需照章办事和循序渐进即可,但我们并没有因此而止步,而是以国家发展高等教育的方针和政策为指针,主动将各项工作与“卓越计划”相对接,实现了工科学生党员培育模式的“格式塔”式的转换,一种具有地方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工科学生党员培养模式得以出场。
二、工科学生党员培育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工科学生党员的培育在各大高校中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过去是如此,未来也是如此。因为他们的专业性、技术性和创新性已经先验地决定,他们必定成长为创新发展的高级技术型人才,是推动民族国家由传统型向现代型和创新型迈进的中流砥柱。为此,各级党的组织部门都应该,也必须将他们紧紧团结起来,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和才智,但在实际培养工科学生党员的过程中,也存在“五重”“五轻”的失衡现象。
(一)重发展轻培养
一些高校在发展工科学生党员时,能够按照相关要求积极推选入党积极分子,也能及时组织召开支部大会表决预备党员转正。这些工作从面上来看不存在任何瑕疵,但通过长期观察我们发现,在发展学生党员的过程中,部分单位往往是宣传上无比重视,行动上无比迅速,但培养上无比混乱,重点不明确,培养不到位,从而为学生党员的健康成长种下了毒瘤。
(二)重精专轻博识
医学院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学分制
摘要: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是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医学院教师鉴于双师型的特殊性,教学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通过引入学分制,有的放矢地培养教师教学能力。
关键词:双师型;教学能力;学分制
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是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医学院教师具有其特殊性,为具有专业资格和教师资格的双师型教师,作为一名医生,临床工作是第一要务,作为一名临床教师,教书育人是天职。经调研,目前临床教师教学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如多数是从临床医生直接过渡到临床教师,对教学手段和方式、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等教学知识缺乏系统学习和了解;理论联系实践能力较差;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不足;教师成长周期过长等。笔者分析产生上述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医生工作繁重,医学院临床医生面临着临床-教学-科研三重压力,在有限的精力、时间下,面对晋职晋升等现实因素,临床教师对教学工作积极性不高,甚者是有抵触心理,鉴于内心动力不足,自然不会积极主动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其次,各院校虽在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方面采取各种各样培训、交流、竞赛等措施,以期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但是效果甚微。院校针对教师教学能力培养采取的措施缺乏针对性,没有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教师能力提高仍处于一种“自然成长”、“单打独斗”状态。鉴于以上因素,将学分制管理引入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学分制最早诞生于高等教育领域,而随着学分制优点的凸显,其逐渐推广到高中教育阶段。由于高中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制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因而学分制改革成为高中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借鉴学分制管理制度,将其引入到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中。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关键是制定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学分制培养方案,既要考虑教师的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职称、不同能力、不同需求,又要考虑院校对教师培养的需要。
一、构建模块,制定学分
1.培训内容。(1)业务能力提高。一名优秀的临床教师必然是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临床专业知识、过硬的临床基本技能等。因此加强临床教师临床能力内涵建设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常抓不懈的工作。可通过学科专题讲座、业务学习等,不断丰富教师知识的“一碗水”,让教师真正做到传道受业解惑。(2)教学基本功培养。通过课件制作、教案书写、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运用等教学基本能力培养,使教师掌握教学常规。伴随经验增长,按教学规律,改进、完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3)教学先进理念灌输、学习。利用国内外、院内外教学相关会议,更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通过内化因素,指导教师提高。(4)教学研究能力培养。培养教师先进教育教学思想,在临床教学的实践中,善于教学研究,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能达到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相辅相成。2.培训方式。采取岗前培训、教学竞赛、知识讲座、业务培训等形式,院内院外结合的方式,多途径提高教师教学能力。3.学分制定与认定。(1)学分认定、审核形式。学分作为教师参与教学活动、教学培训等的重要依据,认定审核形式、流程必须公正、公开、透明,才能起到预期作用。学分获得途径包括教研室层面和院系层面。鼓励教研室层面开展多种多样的培训,培养教师教学能力。教研室开展培训前,提前向教学管理部门报备,教学管理部门根据培训的形式、时长、主讲人、院内外等要素判定当次培训学分,教研室获批培训学分后,开展培训活动,组织教师参与。通过此举,一方面,教师的关注能够促使教研室积极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发挥教研室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第一平台的作用;另一方面,培训活动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必有提高。如此,达到教研室、教师之间的良性循环。学院层面每期培训次数不宜过多,由院系、教学管理部门商定每期开展的次数、形式、具体内容后,依据形式、时长、主讲人、级别等要素确定学分,提前公布给教研室、教师。教师完成教研室、学院层面培训活动后,分别由教研室、教学管理部门负责如实登记备案,登记时保证教师姓名、参培时间、参培地点、培训形式、获得学分类别、获得学分明细等信息真实、完整,并定期向教研室、教师公布,让教研室、教师及时了解本部门和自身参培情况,也利于院系、教学管理部门了解教研室、教师情况,便于督查、指导。(2)针对不同层次教师提出不同学分要求,明确培养目标。在一个院校,不同职称、不同年资、不同能力、不同专业教师之间存在着差别,院校应正视这种差别、承认差别、区别对待,寻找适合不同教师的培养方式,明确各级各类各阶段教师不同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核算出需完成的学分要求,广而告之,让广大临床教师提前知晓,指导教师做好职业发展规划、个人成长计划。
二、了解教师需求
学分制管理的实质在于提高教师积极性,让培训活动更加具有针对性,从而有的放矢,切实提高临床教师教学能力。通过前期开展情况,教研室、院系可总结经验,开展问卷调查、访谈,了解教师需求,针对教师们的意见适时调整活动形式、计划、安排,从而达到更优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