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研讨材料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交流研讨材料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交流研讨材料

小工作坊教研模式助推幼儿教师发展

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幼儿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的不断发展和自我完善,即从新手型教师成为专家型教师。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将幼儿教师视为“专业人员”,是引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的保障。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活化、游戏化课程理念的不断渗透,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难点问题也逐渐凸显:如何在观察、解读幼儿的基础上不断生发和推进课程,促使幼儿获得发展?这使得研究幼儿、研究课程、研究指导成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难点。教师解决这些难点的途径主要依靠有效的教、研、训活动,通过阅读、观摩、听讲、行动、反思、研讨,在保教实践中、在行动研究中、在持续学习中去解决专业难点问题。传统的教、研、训活动是通过集中培训、全员教研、同步学习的形式解决教师共性的问题,在传递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中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具体的实践中不能有针对性地、有效地解决具体问题。“小工作坊”教研模式,能帮助教师有效地学做日常小研究,及时解决日常问题,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一、幼儿教师“小工作坊”教研模式的含义

“工作坊”一词,一般指小手工业者的工作场所,与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工厂”概念是相对的。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劳伦斯•哈普林将“工作坊”概念引用到都市计划中,成为可以提供各种不同立场及族群的人们思考、探讨、相互交流的一种方式。“工作坊”模式传入我国后,在教师培训、会议、研讨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小工作坊”的形式也很多,有名师工作坊、骨干教师工作坊、线上工作坊、线下工作坊。福州市鼓楼区的“教师小工作坊”是借鉴“工作坊”研究的模式,着眼于教师身边的小问题,通过小团队自主的协作研究,形成自下而上的自主学习方式,来解决专业发展中的问题。这样的“小工作坊”由教师主导,解决的是实际问题,具有良好的时效性。

二、“小工作坊”教研模式的实施———以健身区的“小工作坊”为例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研究的道路是否幸福,在于研究的自主性和成果的实效性。为了支持教师做好日常工作的观察、研究,我们先给出了“小工作坊”教研的基本概念,拟定基本流程:专题引入—案例分析—群策群力—得出结果,并以一个“小工作坊”为试点,逐渐推广,展开实践。

(一)形成自下而上的组织

我们在调研的基础上,从了解教师的需求出发,让教师明确“小工作坊”的自主性和目的性,从而大胆地提出成立自己“小工作坊”的设想和研究方向,通过宣讲和竞选的方式“招兵买马”。户外健身区“小工作坊”的成立,是基于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开学初,幼儿园有了新的活动场地和新的设施,需要设置适宜的户外健身区的课程。为完成这个任务,中、大班年段的部分教师成立了健身区“小工作坊”,共同研究和推进户外健身区课程。“小工作坊”组织应当逐步覆盖教师全员。教师可以按需建立或加入不同的“小工作坊”,让不同发展水平、不同个性、不同经验的教师成为协作学习的同伴。各教研组长、行政人员也可以成为受邀对象。“小工作坊”组织应需而生,管理者退位,成为支持者,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

阅读全文

地理知识教学视域中初中地理论文

一、活动主题

受课时限制,高中阶段不可能安排初中内容的专题复习课,因此有必要掌握在新授课中渗透初中内容的讲解应用,在复习课中渗透初中内容的例题示范,在课后作业中渗透初中内容思考材料的方法和技巧;受课时限制,高中阶段不可能对初中内容进行全面渗透巩固,因此有必要弄清高中学生的需要,明确渗透初中地理知识的最佳范围和所需巩固的重点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渗透、巩固初中地理知识,对高中学生来说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但不能仅仅是一次简单的重复学习过程,而是通过渗透、巩固、复习让学生加深对初中地理知识的理解,扩展其地理观察视野,促进学生养成地理思维习惯,进一步做到学以致用,掌握终身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

二、活动过程

1.第一阶段———准备工作

在高一伊始的前两周,利用零次考契机,测试初中学习内容,对学生情况进行调查,并于第2周周五确定研究主题———如何应对初中地理知识在学业考中的体现,并且研读课程标准与考试要求,明确初中地理知识在学业考试中的呈现形式、内容与要求,提出在新授课、复习课以及作业中渗透、巩固初中地理知识的理念,并要求每一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将其实施。

2.第二阶段———研讨交流

研讨交流分阶段进行,旨在及时分析实施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原则上每月一次。组内每位教师将一个月来自己的策略与效果交流探讨,主讲人员由各位教师轮流担任,研讨内容也由主讲教师汇总。以下分别是组内一次复习课交流与作业补充材料实例。教学思考与设计:农业部分的复习过程中存在两种困扰,困扰之一在于对所涉及的区域缺少背景知识,遇到题目无从入手;困扰之二在于对所给材料不能高效利用,提取信息、分析材料的能力较差,在教学中本着“诊断式”原则,提出相应的学习方法与解题技巧。

阅读全文

一年级科学课堂学习习惯培养浅谈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倡导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探究活动的开展需要以小组合作、材料整理、观察、记录等科学课堂学习习惯为保障,也需要良好的课堂常规习惯为辅助。为此,教师应设计有效的习惯培养策略,以始业教育课、实验分组单、小组比赛表为载体,通过游戏、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和科学探究的有效性,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一年级;科学;学习习惯;策略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小学科学课程的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一年级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时期,也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因此,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专注倾听、小组合作、观察记录、材料整理、有效表达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培养科学思维奠定基础。

一、利用手势辅助,提升学生的倾听注意力

倾听需要思维的参与,学生只有先听懂发言者的观点,才能进行思考和判断。而注意力是学生进行有效倾听不可缺少的条件。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稳定性有限,他们往往等不及教师或同学讲完,就想发言,或是才听了几句话就走神了,没有听清他人的发言,无法有效开展实验探究,也无法对他人表述的内容进行思考。因此,教师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借助手势,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品质。例如,准备讲实验步骤时,教师要求学生注视发言者,每讲完一条就竖起一根手指复述,最后全班同学核对手指数是否相同,以此提升学生倾听的专注度。此外,教师还要求学生如果对发言有补充或质疑,不能插话,但允许边倾听边举手并用力摇晃,用肢体语言告知教师自己想要发言的迫切愿望。当发言者与自己的想法一致时,可以竖起大拇指点赞;想法不同时,可用手指做出“×”。手势辅助不仅能保护一年级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逐步提升其注意力品质,帮助其养成倾听习惯,也便于教师直观了解学生的倾听状况,避免重复发言,促进学生思考。

二、明确小组分工,促进有效合作

“小组合作在改善课堂气氛、提高学业成绩、促进非认知品质的形成等方面实效显著,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一年级学生之前未开展过小组合作形式的科学探究,对如何分工合作不了解也不知该如何进行。小组合作时,学生会因领取、整理、归还材料或上交作业本等分工问题产生矛盾,引发争抢实验材料、霸占材料、不愿合作等问题。对此,教师可以运用实验分组单、小组比赛表等方式明确小组分工,促进小组合作的有效开展。

阅读全文

教师远程教育课程设计思索

本文作者:陶佑钦 单位:湖南省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指导中心

作业设计与点评

辅导教师不但要根据学科特点命题,更要考虑到学员的实际水平和实际需要。不出偏题、难题,不要设置答题的障碍。主观性作业。主观性作业没有固定的答案,强调学习主体的认识体会和实践感悟,有比较大的发挥空间。如“请运用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合理制定幼儿一日生活制度,并做分析。”这类作业题是以论述或者阐述学习主体的主观认识为主,能反映出学习者的能力和水平。实践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因其密切联系教育教学实践、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应用性而受到广大参训学员的认同。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讲一个自己的音乐教学故事或音乐教学片段)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体现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教学理念。”这类作业题我们称之为实践性作业,可以引导学员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同时能很好的引导学员将理论学习与实践问题结合起来,将感性知识升华为理性知识,使自己的专业水平获得进一步的提升。引申性作业。引申性作业给出一个定论,同时也给出一段论证,要求学员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论证,引出更广泛、更深刻的道理,因此,完成作业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散的过程,是知识拓展的过程,也是课程资源生成和深化的过程。第一,要抓住课程内容设计作业。进行远程培训项目设计时,通常是根据培训目标设计教学模块,根据教学模块设计教学课程。每一个模块都有一定的主题或者要达成的分目标,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一定要抓住课程目标和课程主题来设计,这样,使完成作业的过程为达成每一阶段的目标服务,同时,也使学员完成作业时有理论的参照和指导,从而做到有的放矢而不至于无所适从。第二,要抓住教育实践中的热门话题设计作业。如话题:欣赏真能改变学生吗?“有老师说,当班主任一定要会欣赏学生,欣赏他,才能让他的潜力充分发挥。有些班主任对此持怀疑态度,那些宣扬的案例是不是只是特例,只是一些极个别的现象而被夸大了呢?很多老师在实际中也试着去欣赏学生,但是你欣赏他,鼓励他,他一转背又是老样子。而好多严厉的老师,对调皮捣蛋学生一顿批评指责,问题反而迎刃而解。这是怎么回事呢?欣赏真能改变学生吗?请根据教育实践谈谈你对赏识教育的理解。”

这是一个远程教师抓住当前中小学教育实践中特别是班主任工作领域中关于赏识教育的热门话题设计的一次作业。参训学员对教育实践中的热门话题一是感兴趣,关注度高;二是有思考,有话要说但还很不系统,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思考和语言呈现来进行梳理、提升;三是有困惑,希望通过作业的形式得到辅导教师与课程专家的指导。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紧密联系教育教学实践,收集和筛选教师关注度高同时又与模块主题相关的问题作为学员作业。第三,要抓住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设计作业。通过作业的形式来强化重点、难点和疑点,引导学员思考,从而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解决疑点。作业题的文字表述也非常重要,表达要精确,指向要准确,要求要明确。下面这个作业题就达到了上述要求:科学课要使学生学科学知识,学科学方法,学科学态度,但是落实到具体问题解决时,学生必须善于思维。教学时,用什么样的语言,能有效的指导学生思维?请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论文,要求联系教学实践,层次清楚,表达准确。这个作业题设计得精妙。由科学课知识、方法、态度的学习目标,引入到思维培养这个教学目标,最后落到用什么语言指导学生思维这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由远而近,问题指向明确,同时题干语言也能给学员以很多启示。作业评价包括点评和评分。点评的方式包括个别点评、个别点评与整体点评相结合以及组织学员相互点评等多种方式。点评要做到如下几点,一是点评中肯。点评中肯使培训增加信度和分量,学员能感受到辅导教师和课程专家的专业水平,否则将影响远程培训的信度。二是抑扬结合。要用两分论来评点作业,既要褒扬作业中优点,也要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或者采用“三明治”的评价方法,既指出优点、缺点,同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三是突出亮点。要善于找到学员作业中的亮点予以肯定并进行鼓励。四是言简意赅。点评的语言要精练,不要拖泥带水。我们提倡辅导教师给学员作业记分采用百分制量化记分的形式,这样既可以适当拉开学员作业成绩的差距,也能使参训学员看到自己作业的进步或者认识到与优秀作业的距离。学员作业必须为原创,杜绝抄袭现象的发生。如果作业为抄袭,必须打回重做。原创作业的记分可以设置为三个档次。观点新颖,论述有深度,表达流畅的作业为第一档次,可以记80分以上。联系实践,有理有据的作业为第二档次,可记60~79分。空洞无物的作业为第三档次,记60分以下。辅导教师要把优秀作业推荐到项目专页或者班级门户中进行展示,作为参训学员的共享资源。

答疑设计与组织

根据培训需要,远程培训平台一般都设计了答疑专区。答疑是远程培训过程师生互动的一种常规活动,是培训过程的重要环节,可以解决学员学习中或者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各种疑难问题。答疑活动的质量如何,首先决定于质疑的质量情况。因此,辅导教师要善于引导学员质疑,与培训无关的问题不提,没有质量的问题不提,大而泛之的问题不提,别人已提的问题不提。远程学习中,学员的问题一般分为学术性疑问和非学术性疑问。来自课程内容及其学习方法的疑问称学术性疑问,这种疑问应该由具有学科课程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的辅导教师回答。来自技术操作、教务管理等方面的疑问称非学术性疑问,可以分工给技术教师、教务管理员或者班级管理员回答。从答疑的时间分类,可以把答疑分为即时答疑和异步答疑,即时答疑在师生同时在线的情况下进行,异步答疑是指学员提问与教师答疑并不同步进行,是在师生不同时在线的情况下实施的教学行为。从答疑运用的材料分类,可以把答疑分为在线文字答疑和在线视频答疑,文字答疑简单易行,而视频答疑富于直观。从答疑的组织分类,可以把答疑分为在线集中答疑和在线分散答疑,集中答疑是综合多名学员一段时间内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当然这些问题需经过教师或者专家的过滤和筛选,是典型问题,带有普遍性;分散答疑是教师通过发帖等方式直接回答学员个体提出的问题。从答疑的主体分类,可以把答疑分为专家在线答疑、教师在线答疑和学员在线互答,教师要鼓励学员互相提问、互相答疑,既可以活跃学习气氛,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又可以减轻教师工作负担。#p#分页标题#e#

选题是指选择问题进行回答。抓典型问题。典型问题具有代表性,解决了一个问题就解决了一大批学员的问题,可以起到举一反三、一箭多雕的作用。抓热点问题。来自教育教学一线的热点问题,也正是参训学员特别关注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远训教师不能避重就轻,必须直面这些焦点问题和热点问题,并做出中肯的回答。抓高难度问题。一般的问题可以组织学员回答,教师需要把注意力聚焦高难度的问题,抓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将问题整合。在问题区中,有时看似问题一大堆,其实认真研读,学员是从不同的侧面或者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有的甚至就是一个问题,只是语言的使用不同而已。因此许多问题可以整合,进行综合回答,或者将全班学员的问题分为几大类,按类别作答。如果一一作答,既耗费时间和精力,答疑的内容也将流于肤浅,缺乏广度和深度。将问题分解。有时问题本身的综合性强,一个问题中蕴涵着多个问题。回答时,教师可以抽丝剥壳,把问题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小问题,然后逐一回答。将问题突显。题干中关于问题的支撑材料较多,导致问题指向不明,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将问题突显出来,防止在回答问题时偏离问题本身。中小学教师非学历远程培训的课程容量大,涉及面广,因此,学员就课程提的问题也许难度大,不易于回答,教师不要勉为其难,可以重新在线研读课程内容,寻求课程指导;也可以向专家请教,寻求专家指导;甚至将问题置顶,组织学员对问题进行讨论,寻求学员帮助。

阅读全文

德育课互动型教学分析

(一)故事渗透式

故事渗透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故事本身具有生动性、趣味性、形象性和联想性的特点,联系学生的知识经验,在课堂上设置丰富的故事情境,寓教于乐,使学生心情愉悦、思维活跃,主动参与政治教学,通过讲评故事,启发学生从故事内容中发现问题,突破教学重难点。在德育课教学中渗透故事,能够增强情感色彩和教学的实效性,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能够调动学生乐学新课程的热情,激发学生愿意学习政治、经济、哲学等基本常识的积极、主动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想象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比如,当学习“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作用”的基本内容时,通过讲述“总理梦想”的故事,推进了课堂和生活的距离,引发了学生深层的思考,从而理解故事的深刻哲理、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1.操作过程及具体步骤:分析教材——收集故事——讲评故事——领悟故事。2.基本要求及注意问题:(1)收集和选择故事时,要求生动有趣,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组织和讨论故事时,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核心问题上,明确学习的任务,强化教学的内容。(3)点评和总结故事时,要求启发学生的思维,领悟故事的深层内涵,提升师生的思想境界。

(二)游戏交流式

游戏交流式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围绕要探究的教学中心问题,精心设计各种形式的游戏,让学生参加游戏,在活动、交流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地思考和讨论游戏的内容,以此引导学生共同探讨,从中获得相关知识和观念,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通过德育课堂中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真正感受到学习政治的乐趣和价值,从而建立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内在学习需要,也有助于促进学生认识能力,情感意志,交往能力的全面发展。比如,在讲到“人生价值的实现”时,借助“人生刻度尺”和“人生八宝箱”两个简单的心理游戏,让学生轻松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正确的价值选择和判断能力。1.操作过程及具体步骤:设计游戏形式——制定游戏规则——参与游戏活动——交流游戏体验。2.基本要求及注意问题:(1)游戏的准备要求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客观物质条件,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实践。(2)游戏的开展要求突出游戏蕴藏的教育内容,使游戏活动便于学生自化、理解,内化知识和观念。(3)要求教师及时指导学生活动和交流,注意创立合作的氛围,增强情感的体验,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使游戏活动升华。

(三)问题探究式

问题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当营造多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重点、难点,社会热点和思维盲点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探究中组织自己的学习活动并逐步形成强烈而稳定的问题意识。教师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探究问题,通过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共同协作,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独立的思维能力、自主的学习能力,使师生在问题探究中同步发展和提高。比如,在讲授“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和生死观”时,设计一系列易于学生交流思想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在问题的探究中,促进知识的有效掌握、理解和技能的形成。1.操作过程及具体步骤:引导、察觉问题——发现、提出问题——辨析、研讨问题——探求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2.基本要求及注意问题:(1)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的引导者、探求者、启发者、问题解决的合作者,创造思维的激活者,而不是问题的灌输者。(2)要求学生应具有问题意识,大胆质疑;具有主体意识,自主分析问题,相互补充和发表不同意见。(3)要求师生注意问题的拓展和资源的生成,共同探究重点、难点和热点,形成良性互动。

(四)对话论辩式

阅读全文

研讨会课程在艺术设计本科生教学的应用

摘要: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课程中置入研讨会课程形式。通过课程编排将研讨会形式导入到课程中,将理论知识点通过精简的课题融入研讨课中。在课程中能加强学生们自我的参与度,学生会对理论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并且将个人理解直接体现在作品中。通过研讨会形式的课程安排,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批判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帮助学生们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当中。这体现了研讨会形式的课程对于艺术设计教育来说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研讨会课程;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

引言

研讨会形式的课程往往在欧美地区的大学授课活动中非常常见。这种课程主要是由教授或者导师的亲自指导下,带领班级学生从事开创性研究。在课程中多以讨论和报告的形式阐述个人的观点,进而对课题进行深入研究。从效果上看这样的形式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通过思考、总结、报告、讨论等方法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针对课题或项目,在理论的基础上获得自我认知与项目的核心。本人在德国深造期间参加了四年的Seminar课程(即研讨会课程)。深刻体会到了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同时发现了一些我们在教育中可以从中学习借鉴的地方。接下来本文会描述Seminar课程的由来和德国的Seminar课程的形式,以及两个学期的实际教学案例中研讨会课程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实施的状态,效果及小结。本文所描述的课程范围为艺术设计专业范围。文章中会提到Seminar课程在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基础类课程,也会介绍一些品牌设计等理论课程的实施效果。

一、研讨会课程的意义与形式

早在《论语•先进》中就有记载:孔子和颜渊、季路等几个弟子们围坐在一起促膝谈心[1]。这样的描述在《论语》中还有很多,其实体现了当时孔子在传授知识时的一种状态和情景。而这样的场景等同于当今大学课程中的Seminar课程即研讨会课程。Seminar一词中文直译是“研讨会”,最早的Seminar见于1732年教育家弗兰克所创办的师范学校中,实际产生于19世纪德国的柏林大学[2]。虽然西方国家的这种Seminar课程已经深入到大学,高中,甚至初中的课程当中,但在中国这样的形式还并没有被完整地融入到日常的大学教学工作中。Seminar课程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客观评价事物的能力。在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趋向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到不同的思维观点。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知识点和掌握设计类应用技巧。艺术设计类课程往往需要学生扎实的软件基础,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艺术审美观。学生在学习中要锻炼独立思考能力,以便进行课程和设计创作。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如果把学生的激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3]。但现在的设计类专业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不爱思考,分析事物的能力普遍较弱的问题。这些也正是“中国式教育”一直存在的问题[4]。当今的“中国式教育”,大家普遍意识到其问题所在,但想根除中国式教育中的弊垢,还是需要尝试和寻找更高效的方法。总的来说,研讨会课程会对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育方式的改革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不管从国家还是从个人的角度出发,这种课程带来的逻辑思维方式的养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是这次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德国的包豪斯设计学院成立于1923年,开创了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先河。包豪斯的教学模式也深深影响了中国的设计教育基本格局。那么研讨会课在包豪斯日常教学中占有很高的地位。要求学生每学期都要选择一门研讨会课。研讨会课的形式主要是以学生们和导师共同围绕一个相关话题各抒己见,由教师引导学生们进行系统的,有条理的分析和讨论问题[5]。通过研讨课,师生可以围绕着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来进行“圆桌会议”,空间上的平等与氛围上的自由能让师生交流更加畅通无阻[6]。德国的研讨会课程课时较长。他是对专业知识的深化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基础,这就需要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因此课时较长[6]。同时课程要求导师有较强的把控能力,要在讨论过程当中始终掌控节奏。对观点进行引导并保证讨论可以一直顺畅进行。若运用到国内实际教学中时,这些问题则需要有针对性的调整。

二、参考德国的研讨会课程形式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总结出适用于国内本科艺术设计专业的研讨会课程形式

阅读全文

科技期刊品牌建设途径

1发挥青年编委的力量

期刊的编委在学术期刊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通常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而青年科研者作为学术界的后起之秀,前途不可限量,因此培养青年编委对期刊的发展起到深远的作用。两刊编辑部近几年参加了以青年科学家为主的会议,如第一届能源化学与材料国际青年论坛,发掘了具有潜力的青年编委。

2开展多种形式的会议

在期刊宣传过程中,与外界的交流给科技期刊带来丰富的反馈意见,有利于期刊知名度的提高,主办、协办学术会议是专业期刊进行宣传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学术交流和讲座进一步增进一线科研人员对两刊的了解与认同,同时扩大两刊的影响力。作为各科研团队交流思想、拓展新思路的平台,学术会议不乏优秀成果的报告展示,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编辑部举办了“2015年(第二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中的“航空材料分论坛”“2014年度中国北京石墨烯研发应用研讨会”等会议,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彰显了编辑部出色的组织能力,也进一步提高了两刊在科研工作中的声誉。另外,参加材料领域的展会或者与会议合作,作为会议的支持媒体,也能为两刊起到宣传推广作用,编辑部作为“第二届中国国际复合材料科技大会(CCCM-2)”“第十二届全国高温材料及强度学术会议”、“第十一届中国橡胶基础研究研讨会”“2016年第三届海洋材料与腐蚀防护大会”等会议的支持媒体,进一步扩大了两刊的知名度,在宣传期刊的同时,也能够选取质量高的稿件,并在该领域热点方向进行组稿。

3充分利用互动性网络媒介

近来来,新媒体融入传统科技期刊的出版流程;在新媒体环境下应充分利用互动性网络媒介,加强与作者、读者的互动。建立微信公众号平台,加强与作者、读者直接交流,及时学术前沿资讯以及刊物组织举办的学术活动,进行热点文章的推送宣传,巩固期刊品牌效应,提升期刊影响力。同时建立作者QQ群、微信群,及时与作者沟通并解答作者的提问,通过口碑传播建立两刊的知名度。利用各种机会,多途径地宣传刊物的微信公众号,以两刊编辑部为例,两刊的网站首页上加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在纸质刊物封面加印微信公众号二维码,编辑在与的作者联系时也宣传微信公众号,在参加学术会议的名片上加印微信公众号二维码,以加深参会代表的印象,扩大微信公众号的知名度。

4通过服务作者进行宣传

阅读全文

案例教学干部教育培训应用

摘要:

案例教学作为理论与实践相契合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提高培训效果进而提高参训人员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新教学观念,培养一支案例教学师资队伍,规范案例编撰及教学流程,建设案例库等,是税务干部院校应用和推广案例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税务干部培训;案例教学;教学方式创新

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教学改革,创新培训方法,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是税务干部教育培训发展的新要求。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第三十条提出:干部教育培训应当根据内容要求和干部特点,综合运用讲授式、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明确要求: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加大案例教学比重,2015年前省级以上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案例课程占能力培训课程的比例不低于30%。《全国税务系统贯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实施办法》第二十五条提出:税务干部教育培训应加强研究式教学,加大案例式、体验式教学的比重,开展专项培训和个性化、差别化培训,因人施教,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效果。第三十六条要求税务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加大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将税收工作中的典型事例编写成案例,应用于教学。案例教学是以教员应用相关的理论与知识,通过引导学员对实际发生的典型案例进行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以提高学员界定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实践证明,案例教学作为理论与实践相契合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提高培训效果进而提高参训人员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某税务干部学校近年来推进案例教学为切入点,通过研究,旨在总结出一套适合税务干部院校需要的具有操作性的案例教学基准和流程,为兄弟院校开展案例教学提供参照。

一、案例的选取及编撰

实施案例教学,除了有掌握了案例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巧妇”外,还要有巧妇可炊之米。这里的“米”就是教学案例。教学案例的选编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案例教学能否成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