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教改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校教改历史教学论文
一、高校历史教学教改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陈旧单一和滥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这里包括两种僵化的教学模式。第一种是,有的教师授课,还在搞满堂灌,唱独角戏,不能开展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也不能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课堂上没有交流,没有讨论,没有互动,没有合作,感受不到学生的思维,把学生当成了简单的传声筒和教师话语的接收器。第二种模式是,片面地过量地依赖和滥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认为不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是保守,就不是教改。不管什么课程,都要使用电子课件。为此,教师都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心制作课件,但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有的课件成了绘画绣花、课本搬家,画蛇添足,或只是起到了代替小黑板的作用;有的教师为了展示精心制作的课件而砍掉了本该由学生去解决的内容,使学生成了观众,难以把该学的知识和自己的学习有机地结合好。有的老师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用课件代替了必要的讲解和内容推演的过程。学生想做个笔记都不跟趟;有的课件因制作粗糙,链接不好,弄得讲课教师在课堂上手忙脚乱,漏洞百出,甚至成为累赘。更有甚者,有些学校评选精品课,不是看实际教学效果,而是看你有没有电子课件。例如有的老教师教了三十多年的历史课,教学上很受学生欢迎,桃李满天下,却因为没有电子课件失去了被评为名师的资格。可见,这样的学校在教学评价体系方面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和误导。事实上,在许多学校,虽然制作了许多精良的课件,但并没有也没有条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只不过把课件当做教师的一种表面的要求或作为评教条件的一种摆设而已,而实际上却根本没有应用在教学上。
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像以上这两种简单的教学方法都是违背教学宗旨的,起不到多少真正的教学作用。过后,没让学生学到多少有价值的知识。满堂灌式的教学给学生的感觉就像看了一场枯燥的独角戏,而滥用教学多媒体课件仿佛就像学生看了一场图片的流动展览。
(二)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片面性和单一化
对学生学习成效的的考察,高等院校历史课的考试内容,多以学生死记硬背、不加思考的记忆性知识为主,缺乏对历史分析评价能力和唯物史观的考查;在试题设计上,一般只有填空、解词、简答、论述、判断等几种常见的题型,很少有分析活动与实践活动的考查。考试题目的设计日益趋向于简单化、公式化、程序化;评价模式仍以考试为主,不管是专业课测评,还是公共课测评,都是笔试。在确定学生的总评成绩时,往往是只以一次或两次闭卷考试的分数来做定论,看不到学生的潜在能力。这种考评体系不仅弹性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水平,而且学生还因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得不到激励而使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抑制。要想得高分,只能按老师讲课的内容或要点去做复习范围和答案。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阻碍了创造思维能力和主动学习的内驱力的发展。这样培养出来的“高分”学生,越来越傻,往往是知识面仅限于教材范围的缺乏独到见解的低能者。
教学评价体系涉及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问题。什么样的教学评价体系就会引导学生怎样地去学习,单一化的考评体系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潜力的发挥,误导了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学习方法。高等学校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陈旧一套的教学评价体系就必须做到稳健而深化地改革。
财务会计教学教改论文
一、工学结合与《财务会计》课程改革
分析当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外乎三个关键环节,即实验、实训、实习。这三个环节分别体现了教学环节的实践性、开放性以及职业性。工学结合就是这样一种注重这三个环节改革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将学习与工作结合起来了,究其本质,也就是结合了市场与社会需求,为用人单位培养出令其满意的高素质技能型的会计人才。在高职会计教育中实行工学结合,不但能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职业素质以及能力,还非常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就业质量。更重要的是,这种改革可以带动整个财务专业建设,进而引导课程改革。
二、基于工学结合的《财务会计》课程改革策略
基于工学结合的基础,《财务会计》的教学模式可以作如下改革:
(一)“课岗融合”的教学模式。
所谓“课岗融合”,指在工学结合模式中将课程与岗位进行融合。具体而言就是一课融多岗、一岗融多课,做到课中融岗、岗中融课,真正实现课岗融合。在教学的构建中,根据工作岗位来进行。在《财务会计》教学改革中实行课岗融合,不但满足了会计岗位工作过程的需要,而且满足了《财务会计》课程改革教学的需要,有利于学生就业。
(二)结合实际工作中会计岗位的工作内容设计教学内容。
教改视野下的数学教学论文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陶行知说过:“要解放孩子们的头脑、手、脚,就必须要让他们生活得到充分的自由,让他们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2]。通常,数学知识在孩子们的眼中显得死板而枯燥,那么作为教师应该怎么样让这死板的知识变得灵动鲜活起来呢?学生又该如何去了解文本中的知识、汲取文本中的精华呢?如何让学生在自己的心中构建知识的框架呢?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实际生活的经历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与此同时,在情境的设置中需要借助多媒体,直观、生动、形象的画面、语言、音乐等能短时间内聚集学生的眼光和注意力,便于教师进行教学。由于小学生的个性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回忆、重温并融入所创设的情景中去,激发学生想学、要学、乐学的愿望。例如,教“比大小”一节中,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有一天,4只松鼠一起去森林玩耍,玩累了之后它们坐在草地上休息,准备要吃自己所带的松果、橘子、苹果(出示情境卡片)。请同学们观察,这4只松鼠此时在想什么呢?做什么呢?学生们对松鼠吃食物的情景产生了想象,接着他们进行讨论的氛围显得格外的有趣、生动、自然。待他们认真地观察、讨论之后,教师便能更好的引出相关的数学问题,有助于进一步的思考。
2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学生在提前预习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作为教师就必须要鼓励学生在预习中敢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让他们的学习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当学生学习意识高涨之后,他们就会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积极的探索、创新自己的学习方法。结合上面的例子、为学生提供的教学情境,提出了:松果正好4个,松鼠一只一个;橘子只有3个,若是每只松鼠1个就不够;苹果有5个,每只松鼠吃一个还多了一个等等这样的问题。接着教师让他们根据文本上所讲的“大小”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再让同学们从中选出自己比较喜欢的一种水果,思考一下,若是分4只松鼠吃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同学们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操作之后,很快地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问题式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开发学生的大脑,还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
3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以提升问题的层次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疑问、水平、能力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充分的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待学生提出了问题之后,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深化便于提升问题的层次和深度,与此同时,再让学生认真的思考、观察、分析、讨论、计算等交流之后,从中找出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或者是解答方案,此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在讲台上讲出自己的解答方法。例如:讲“认识路线”一节时,同学们在学完了怎么样“认识路线”这一知识点之后,他们脑海中所得到的知识是零碎的、片面的,那么如何让学生真正的掌握这个知识点呢?下面就提出一道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的问题:从学校到欢乐谷应该要怎么走呢?教师通过这样灵活的、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的思维得到极大发散。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有的小组思考出有哪几条路能从学校到游乐园,有的小组在讨论有哪几路公交车能从学校到达游乐园等。然后,教师将这些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现在屏幕上,让学生一一观察之后,从中得出公交车有很多辆能到达,但是其中有几辆车是需要中途转车才能到达。这道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的题型,通过学生之间的思考、探讨等,使学生自己从中找出认为合理的方法,再将方法讲解给其他的同学听。这样的学习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主动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去,又便于达到自主、创新、合作式的学习目的。
4拓展合作创新,实施自我的总结归纳
高职院校教改模式音乐教育论文
一、进行高职院校音乐教改的重要意义
通过对建构主义学习观的解读,不难看出,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之中,学生才应该是接受音乐知识和进行对音乐知识思考的主体,只有通过学生自主思考所建构的音乐知识体系才是学生自己掌握的音乐知识体系。如果只是音乐教师一味的向学生灌输抽象的理论知识,不是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手段(例如,小组讨论的方式、交流探讨的方式、互相帮助的学习方式)所进行的主动的知识的获取方案,学生所获取的知识的牢固性就会比较弱。针对这样的情况,不难看出,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关键要素就是在学习过程之中,充分享受到音乐学习的情景和交流,才能够构建筑属于自身的音乐学习体系。为了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音乐教师应当充分的意识到自身的教学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之中,利用自己的音乐教学经验和对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的理解,在学生音乐学习的过程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之中充分的强调对于学生音乐学习主动性、音乐学习情境性的要求,并在教学过程之中,充分强调学生应当形成属于自身的音乐学习理念,注重对于学生音乐学习理念的培养,而不是采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之中机械记忆和背诵的方式。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在网络环境下促进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的提升,音乐教师应当利用互联网技术充分的激发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音乐学习目的,不断探索新型的教育教学方法手段。
二、进行高职院校音乐教改的基本概念
在进行高职院校音乐教改的过程中,以多媒体手段辅助高职音乐教学为例,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音乐教学,从形式上和手段上根本的改善了传统音乐教学的基本形态(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借助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放映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丰富数据资源库,将原本枯燥无味的课本知识内容转化成为丰富多彩的图片或者Flash短片视频,可以有效的改善音乐教学的教学趣味性),并从教学观念、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多个层面赋予了音乐教学模式以全新的涵义。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音乐课堂教学的授课氛围将更加的贴近于学生群体,并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手段直观的表达形式,创立一个学生和教师交互式的学习讨论环境,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之中的Flash短片的过程之中,可以从声音、视觉等多个角度对学生的音乐知识进行刺激,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数据库之中的海量文件来丰富音乐课堂的知识内容(例如,在制作的音乐课件PPT之中添加内容超链接,可以直接查询到互联网的相关数据库网页等)。
三、传统高职音乐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
所谓音乐教学模式,指的就是音乐教师在相应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指导理论的指引下,在一定的音乐教学环境下,形成的教导者、教导工具、接受教导者(例如,音乐教师、高职学生、教材课本、媒体材料、教学工具等)之间的的稳定关系以及实现教学过程的教学结构形式。教学模式既是一种高度概括化的教学理论,又是对音乐教师的教学经验的高度总结和系统化的概括。
数学课程论文:中学数学教改透析
本文作者:霍丽芳 单位:河北邢台市第八中学
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鼓励自主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转变观念,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上突破。在教育观念上,一定要建立和谐、平等、愉悦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方式上一定要建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指导者、组织者和引领者;在教学的行为上绝对不能包办代替,要让学生广泛地参与课堂的活动,避免教师一言堂,要形成互动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模式上要有所创新,要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少一些否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使得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形成好学乐学的学习气氛。
关注学习差异,促进共同提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刚进入初中的学习,学生的数学成绩差异很大,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一定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关注每一位学生,特别是那些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对他们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给予帮助,在起始年级就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让所有的同学都参与到数学教学的活动中。另外,教师还要关注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这些学生或是出于对数学学习的爱好,或是有数学学习的天赋,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满足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心理,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讨论”“观察”“试一试”“做一做”等问题,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情,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在合作小组成员的安排上兼顾优中差三类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让优秀的学生发挥其数学学习的特长,而又不能剥夺差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和回答问题的权利。对于差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更多思考问题的时间,为其设计尽其所能可以回答的问题,调动其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也要设计一些比较灵活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展示他们的数学才能。
重视学习过程,体验学习收获
“让我们的孩子在数学上有所发现,有所体验,这就在于他研究知识的过程是否有思考,是否经过自己本身积极地探究去发现数学结论,如果是这样,他对数学的体验是幸福而自信的。”让每个学生有学习数学的体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幸福,有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是我们数学教学的追求和所要达到的目标。要实现这种追求和目标,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数学,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去做数学。对一道数学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可以让学生合作学习,有选择性地让学生进行商议,思维活跃的学生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见解,不爱言谈的学生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样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同时也能够在小组内相互沟通、共同分享。合作学习的实质是每个学生都有合作学习的体验,在宽松、和谐体验中,每个学生的思维都是活跃的,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思维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因而这种学习是快乐的,是幸福的。
中学英语口语教改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英语口语的用途越来越重要。然而,我国大多数中学生的基础英语口语确实令人堪忧,他们一般不能将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口语表达和灵活应用,这一点已引起有关部门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深入研究口语教改的对策,是当前口语教改的迫切要求,是加快推进中学生口语水平提高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中学英语;口语教改;对策
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也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必修的主要课程。学好英语,尤其是口语,必将对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中学英语口语水平相当差,还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革和提高。认真分析口语现状和研究提高口语的措施和对策,是中学英语口语教改的重中之重。
1中学英语口语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多数中学生的英语口语底子薄、基础差,不能和笔试成绩成正比。
1.1英语教师的口语现状
众所周知,除少数外,还有相当部分中学英语教师不能将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不能和同行或外国友人进行一般的交流;有些甚至连初级日常英语都不能较准确地表达出来,他们不是语音变调就是用词不妥;还有部分老师一听说要举行英语会话或和外国人进行学术交流,就谈虎色变,敬而远之,这种现象在老、少、边、穷等地区的表现较为突出。
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改革分析
一、我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新旧课程结构的比较 旧课程结构根据高等教育的发展,对我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应的课程体系改革为:计算机基础分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三个层次,为必修课或选修课。其中:理工类建议选择C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等,文科类选择VB程序设计、web程序设计等;第四、五学期各专业可根据专业培养需要选择。同时为了使同学们能更好的掌握知识,将《C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VB程序设计》《web程序设计》《动漫设计》课程分为两个学期完成,称为《C语言程序设计(1)》《C语言程序设计(2)》,其他课程以此类推。 二、教改具体措施以及效果 (一)全程机房教学,增强动手能力 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措施。传统的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教学方法既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也不符合计算机教育的特色,必须改革。 我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由原来的课堂教学,改为全程机房教学,使同学们在边听教师讲解的同时,可以直接上机进行操作,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立刻得到对计算机操作的感性认识。通过三个学期的教改实践,完善了全程机房教学模式,对同学们使用计算机的动手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二)配套教学软件,提高学习能力 本课程组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开发了一个《大学计算机基础辅导练习系统》,该系统分为抽题模块、答题模块、判卷模块,本系统为C/S结构,当管理员在服务器端设置好本次模拟练习的题型比例后,系统自动生成一套模拟试卷;所有的同学们可以在客户端进行答题,当答卷完毕时,由服务器端自动进行判卷并将本次练习的结果反馈给同学们;该系统可以提供给学习本课程的同学们经过教师的指导后,在课堂内外自行进行练习。以便同学们完成练习后,自己可以评判自身的学习程度,并在下一阶段的课内外学习中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本系统已经提供给2005级大一学生进行了初步使用,体现了较好的作用。 (三)开发网络平台,整合教学资源 本课程组在调研了周边各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情况,开发了一个本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心教学平台》,在本教学平台上,提供了基础部课程的相关介绍,教学信息的,教学资料的下载等等功能,可以提供给任课教师所任课程重点难点详细介绍。对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方便了同学们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本课题的后续时间里,拟设计开发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的基于校园网教辅系统,使得同学们可以开展课余时间自由学习。 该平台具有以下优点:①发挥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多种媒体的作用,使教学信息组织超文本化。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可实现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②在培养高级认知能力的场合中,因特网和校园网是协作学习的主要形式,实现了协作式教学。③教学过程的生动性是多媒体计算机的强大魅力之所在。在教学中可以同样重视教与学这两个部分。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教与学成为两个相辅相成的部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发现式”学习能力,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④在短时间里要获得大量的信息与知识,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是可望不可及的,而以多媒体网络作为传播信息的渠道,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同时传播大量的信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四)编制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吸引力 根据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重新编制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A》《计算机程序设计B》的电子课件,使之更符合我校的实际教学情况,更符合浙江省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要求。其中《计算机程序设计A》课件获得中国计量学院首届多媒体课件竞赛二等奖。改编后的课件具有以下优点:界面清晰、美观,结构清晰,例题丰富、并附有书本外的课后习题。 (五)出版教辅材料,同步教学改革 根据高等教育中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和结合浙江省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要求,本课题组编制了《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与习题指导》面向21世纪高等院校计算机系列规划教材,该教材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并于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开始投入我校、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使用;根据我校学生应考浙江省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需要,本课题组编制了《C语言辅导与讲义》、《VB程序设计辅导与讲义》,并与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开始投入使用,学生们反映良好。 (六)开发考试系统,改革测试手段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应用技术学科,主要凭试卷来检测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的实际能力。而且试题类型目前多是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了解,不是考核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挣脱应试教育的樊笼,严重影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现在这种考试方法,使得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这种考试方法与素质教育大相径庭。 本课题组开发了《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考试系统》,本系统具有抽题功能、答题功能、判卷功能、存储功能、输出功能,对其中的实践部分从以前的“纸上谈兵”改为“上机实战”。其中的判卷功能、存储功能、输出功能也使得该课程实现无纸化考试,该考试系统于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开始投入使用。新的考核方法给了学生一个发挥才能的空间,变被动的死记硬背为灵活的实践操作,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人。 四、实际作用与效果 通过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对提高教学质量,效果明显。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学习C语言和准备迎接浙江省计算机二级考试中,选择了我校自行编制的《C语言程序设计辅导与讲义》《VB程序设计辅导与讲义》,取得了较好的成绩。#p#分页标题#e# 在该完成该课题的过程中,陆慧娟老师等于2005年11月在“首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发表了《多科性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教改论文,该文以本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为背景,探讨了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黄俊老师等于2005年11月在“首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发表了《配对编程教学模式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教改论文,配对编程方法是两学生并排在一台计算机上工作,协同完成一个设计、代码编写和调试的新的程序设计学习方法,该文对配对编程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应用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提出了配对编程在程序设计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五、展望 在我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基本确定的情况下,继续加强教材,教辅材料,网络教学等方面的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改项目的建设,争取早日在浙江省、全国获得教改的奖项。 1、针对新课程结构,加强教辅材料的建设;2、加强网络平台的建设,提高网络教学的覆盖面;3、积极开发新课程体系中的各科网络版教学课件;4、积极总结教改中的新成果,多出教改论文;5、积极参加学生学术竞赛,争取获得更好的成绩。
高校教学改革项目管理优化对策探析
摘要:高校要认真落实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的理念,加大本科教学改革力度,努力造就和培养一批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育一流的教改项目和教学研究成果,是高校提升育人水平、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高校要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管理工作的优化提升,从形式上和效果上“两手抓”,确保教改项目的研究质量,从而促进教学成果转化,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管理
1研究背景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18年6月,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围绕教育思想,提出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1]。教育部针对这场振兴本科教育的攻坚战,推出了一系列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措施,以期通过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体系,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为国家造就可承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优质人才培养是振兴本科教育的核心,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校必须充分发挥其在优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加大本科教学改革力度,努力造就和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青年人才。
2教改项目实施现状
针对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脱节、传统教学模式忽略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专业和课程设置缺乏时代感等,我国高校正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平台,教改立项可以促使各高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资源、教学理念与教学过程融为一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专业设置优化、培养路径完善等方面做出成绩,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高校的综合实力。教改项目研究具有科学实践性强的特征,其可以有效指导教学改革,可以深刻分析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研究经验,并针对核心问题有的放矢地提出解决方案。当前多数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机构被定位为行政管理部门,机构管理人员在完成日常的事务性工作之余,难以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推进教改项目培育工作,且其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也相对有限。教改项目管理过程中仍存在重立项轻结题、成果认定模糊、项目成果转化滞后、项目统筹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由此可见,教改项目管理理念更新与管理方法优化是教学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其成效将直接决定能否成功构建科学高效的教改项目管理体系。
3教学改革项目管理优化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