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建筑业知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建筑企业组织级项目管理能力提升研究
摘要:
我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常态”阶段,不论从宏观的政策、市场环境还是微观的项目管理层面来说,都对建筑业企业的资金、人才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关键词:
建筑企业 组织级 项目管理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主要存在3个方面的问题:企业战略目标和项目运作脱节、建筑业企业层次对项目层次支持力度不足、对项目的监管和控制程度低。建筑业企业内部为了适应市场发展而普遍推行的承包制赋予了项目经理较大的权利,项目管理所得的利润、人才、资源不可避免地从组织流向了项目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建筑业企业组织层面的发展。许多建筑业企业依然沿袭着计划经济时期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多采用粗放经营模式,重项目、轻管理,资金控制不严,制度不健全,致使企业层面的项目管理水平一直处于较低水平[1],由此,项目部也难以享受到企业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从而造成“弱企业,强项目”的管理现状。伴随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加快,企业的项目管理能力已经成为当今企业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热点[2]。
一、组织级项目管理能力分析
(一)从功能角度分析组织级项目管理能力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研究
摘要:在我国经济速度增长和向城市化全面进军的时代下,建筑行业的发展尤为突出。中国是世界上建设规模最大的国家,同时也带领了建筑市场的飞速崛起。建筑业现已成为全民关注的行业,也是关于民生的基础产业。为助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在不断成熟与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建筑专业技能人才的需要在提升,随之带来了对建筑行业和建筑教育的新要求。
关键词:技能考核;建筑工程;教学研究
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为了给我国建筑行业输送高技术含量的建筑人才,我们教师要将教学理念与建筑行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在设计、操作、创新能力上进行适度调整,从而达到理论能力和实践水平两方面共同发展,并将工匠精神蕴含在教学里面,确保培养的建筑技术人才能够满足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技能考核的重要性
2014年我国提出要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把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技能型人才。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发展背景下,优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加大培养力度,成为了建筑专业教学的前进目标。使用专业技能考核的机制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加强课程设置。专业技能考核起到巩固理论知识,加强实际应用中的应变能力、决策能力,及时发现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分析原因,并解决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引发,全面提高技能水平。专业技能的考核是将实践放在第一位,结合建筑行业反馈的信息缺少实践能力,所以专业技能考核也成为提高专业技能的内在需求。以专业技能考核来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的合一,对于专业知识的不同理解及应用也透过考核显现出来。专业技能考核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掌握技术,为进入岗位做准备,培养出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和多样化的人才,促进个人潜能的发展,传承技术,为跨入行业、适应岗位、自主创业奠定基础。
二、专业技能考核背景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策略
(一)借鉴先进建筑教育理念,发展建筑行业理论教学
建筑业农民工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摘要:切实地维护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安全和身心健康,是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重要保障之一。为了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农民工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在阐述农民工安全生产管理现状的基础上,从政府、企业和农民工自身三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建筑业农民工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落实政府监督管理机制、加强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管制等对策建议。研究成果可以为进一步完善建筑业农民工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并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健康稳定推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业农民工;安全生产;市民化;对策建议
一、引言
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正在有序推进。作为对农民工劳动者权益的重要保障和组成部分之一,农民工的职业安全和健康保护受到社会关注。如何保障广大农民工能够安全、健康、体面地从事劳动不仅是与农民工劳动权益关联的政策、法规的战略核心和重要议题,也是我国在新时代树立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中心发展战略理念的客观要求。我国的农民工职业安全与健康保护问题较为突出,存在于诸多行业中,特别是农民工占比较大的建筑业。调查数据显示政府规制能力、事故预防及监控程度、安全法规执行程度、事故问责力度等对农民工的职业安全水平影响显著[1];非正规就业农民工职业安全与健康防护现状不乐观,而体面劳动对其有正向的影响[2];对于新生代建筑业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文化氛围等中介效应对其职业安全有较大影响[3];通过对农民工工伤事故的分析,年龄、教育程度、是否技术工人、个体安全防范意识等为主要影响因素[4];加强工伤预防,科学设计工伤救济程序等保障农民工劳动权益的制度正在不断完善[5]。因此,虽然社会已为切实地保护建筑业农民工的权益提供了基本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支持,但农民工职业安全和健康保护涉及的各方主体之间尚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包括行业安全意识、相关政策和监督以及综合管理模式等方面。农民工的安全生产管理问题的解决应该深入实践,学习先进经验,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不断的积累和发展来给予不断完善。本文针对建筑业农民工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从工程建设领域的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具体问题,并给出加强建筑业农民工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研究成果可以为进一步完善建筑业农民工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健康稳定发展路径提供参考。
二、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加强农民工安全管理是每一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者应负的责任。根据2018年农民工总量监测情况,2018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8836亿人,相较于2017年增加184万人,同比增加量减少297万人,增长0.6%,但数量和增速同比明显下降1.1%,如图1所示。建筑业农民工队伍总体数量十分巨大,主要是从广大的城市和农村地区流向不确定的施工重点区域,同时建筑业农民工的流动性非常大、建筑业农民工的素质普遍不高、安全意识不足等一系列因素给工程建设项目农民工安全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6-7]。因此,加强建筑业农民工的安全生产知识教育,提高建筑业农民工自身的安全意识迫在眉睫。虽然我国现处于经济发展的高速时期,建筑业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但是建筑业的安全事故问题还时有发生。社会对建筑业安全情况也越来越关注,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但会直接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还会给社会的稳定和政府的公信力带来一定的影响。虽然安全事故的发生近年来逐渐减少,但是仍然有上下的变动,所以我们应保持足够的重视。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通报文件提到了部分边远地区和城市的建筑领域较大事故多发,而高处坠落和坍塌是较大事故的主要类型[9]。其中建筑领域占比最大的分别是高层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等专业领域,其余占比较大的分别是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电力网络建设工程等专业领域。重大安全事故中,因为安全保障不足导致的高处坠落事故的数量占总数的48.2%,在事故中设备问题引发的坍塌事故的数量占总数的45.1%,其余的6.7%是由于安全意识不足而导致中毒和窒息造成的,农民工则是这些事故风险的受损人。由此可见,处理和解决有关农民工安全生产和管理的问题是进一步保障和开展农民工正常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前提,也是保障和维护农民工个人合法权益的底线和重心。通过分析发现:相关的保障政策不够完善、政府监管力度不够、建设施工企业管理上、意识上不到位,以及对农民工的知识、经验、安全意识培训和教育流于形式,社会关注度不够,施工过程中不按专项安全实施方案要求进行等行为直接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三、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安全生产管理存在问题
绿色建筑工程技术教学探索
一、绿色建筑理念融入教学的必要性
“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建筑业占我国全社会总能耗的1/3,浪费极其严重,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耗能比例还将上升。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我国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承诺,在建筑业必须大力推广“绿色建筑”。2013年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制定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标志着绿色建筑已成为最高级别的战略共识。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适用和高效的居住、工作、生活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明确了未来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将遵循绿色、循环、低碳的思路,以促进全社会在更高层面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的推广和应用标志着我国建筑业将面临一场新的革命,它不仅对建筑的规划、建筑设计、工程施工、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从事建筑工程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包括:发展工程总承包、发展建筑信息模型(BIM)、发展建筑工业化和绿色建材等几个方面。绿色建筑要求学生有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既要懂结构工程和施工技术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又要掌握建筑设计方面的知识,同时具备通过信息化手段将建筑全过程进行整合的能力。加强建筑工程专业课程的探索、开发与研究,将绿色建筑理念及相关知识融入专业教学中,让学生理解绿色建筑的内涵,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在专业层面上学习绿色建筑的相关知识,结合建筑业发展前沿和绿色建筑的生产实践,掌握先进的专业技能,将对绿色建筑的发展、学生的就业以及职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绿色建筑理念与专业教学融合的探索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广东省第一批高职重点建设专业,为满足广东省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企业绿色节能技术创新及走向国际建筑市场的需要,以绿色建筑为特色,将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建筑工业化、绿色建材的理念及知识和绿色建筑节能构造及施工技术推广有机地融入到了人才培养计划及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不断推进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将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融入专业教学过程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的核心的理念是各阶段的技术信息共享,贯通建筑设计、工程施工以及运营维护等阶段,是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技术,在可持续设计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并对提升绿色施工的设计和施工效率,改进绿色施工项目的管理模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BIM技术的应用可缩短约8成的造价估算所需时间,且使造价估算的精度控制大幅提高,消除约4成预算外的更改。通过BIM的三维模型技术,在施工前发现并解决冲突,可以有效降低合同价格,使项目工期缩短,尽快实现投资回报。学院在2011年即与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由学校提供场地、设备,企业方提供软件和技术,建成BIM校外实训基地,开发了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课程。BIM教学资源库及实训基地的建设,完成了将BIM技术与《建筑制图》《房屋建筑构造》等课程的融合式教学,结合学生的专业能力、兴趣爱好安排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虚拟建造、工程造价确定等实践项目,并通过完成虚拟的BIM咨询项目,使学生体验到BIM咨询服务的全过程工作方法,为今后真实项目的参与和实施打下基础。在顶岗实习阶段,学生在校企双方的指导教师共同指导下参与真实的BIM咨询项目,至今共完成39项,包括“慈溪大剧院”“蚌埠博物馆”等,共同培养具备“工程能力+BIM能力”的人才。BIM教学基地建成至今也培养了一批具有BIM技术的骨干教师,多次为设计院、施工企业进行BIM技术培训同时完成BIM省培项目2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将建筑工业化融入专业教学过程
绿色建筑经济
1、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原因
1.1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近年来,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任何行业要想得到长远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实现自己的发展,而是要实现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当下已经深入人心,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建筑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论从自身发展还是从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来考虑,建筑业都应当以绿色低碳理念为指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用最小的资源消耗为人们提供健康、高效、适用的使用空间和居住环境,实现建筑经济与资源、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2改变建筑业粗放型发展方式的要求。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规模不断扩大,但是,我过当前的建筑模式大都是高消耗、高投入的,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与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严重背离,并且大大制约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还有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我国的建筑业没有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致使工作效率低下,产值与其它行业相比有较大的差距,还有一些建筑企业为了追求高利润,恶性竞争,压低报价最后通过偷工减料的方式盈利,不仅影响了建筑物的质量,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建筑业要想取得长远发展,必须要改变原有的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创造绿色建筑为目标,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3保护环境的要求。建筑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对能源、资源、环境都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我国建筑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浪费了大量的能源资源,还有一些建筑在没有规划好就开始施工,最终导致快要完工的建筑被摧毁,白白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建筑物产生的垃圾也是不容忽视的,目前我国建筑垃圾已经占了城市垃圾总量的三分之一还多,每年因拆除旧建筑物和建立新建筑物所产生的固体垃圾已经达到3亿吨,建筑物内部的取暖设备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已经占到气体排放总量的百分之二十五,建筑施工带来的噪声污染已经非常严重,鉴于建筑行业给资源、能源、环境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影响,迫切需要走绿色建筑经济之路,实现建筑与环境、生态、资源的和谐发展。
2、建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2.1提高绿色意识。提高全社会成员的绿色意识,是促进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借助媒体的力量,加大对绿色意识的宣传和普及力度,利用各种传播渠道如广播、电视、报纸加大绿色知识的宣传度,让普通市民加强对绿色建筑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可以让市民积极参与其中,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加强社会成员的节约意识,大理贯彻节水、节能、节地、节材理念,让节约意识深入人心;积极鼓励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强对社会成员绿色低碳建筑经济知识的普及,让社会各界了解到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更为重要的是加强对建筑施工人员的绿色观念培养,通过对施工一线人员的绿色建筑理念培训,加深他们对绿色建筑经济的认识,并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严格要求自己,在施工中贯彻绿色理念,用行动做到绿色施工;最后,全国高校要不断完善绿色建筑经济有关学科建设,培养优秀的、适应社会需求的绿色建筑经济人才。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不断接受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就能实现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进行绿色设计。设计是建筑业的重要环节,是整个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设计不仅决定着建筑物的外观美,还直接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建筑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把好设计关,首先要聘请拥有绿色理念,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来担当,设计人员在进行规划、制作设计图时,要以绿色、环保理念为指导,统筹考虑到选材、施工、设计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在进行建筑物内部设计时,更要引用绿色设计理念,不仅追求设计的舒适度,更追求设计的环保性,在设计施工方案时,采用先进的技术,使用清洁能源,尽最大努力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健康的生存空间。
地区建筑业安全教育反思
作者:姜园明 单位:甘孜州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现有安全教育培训体制主要是针对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所以一线的农民工很难得到正规安全教育培训。由建筑业企业负责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体制,对甘孜州短期用工的现状,使得安全教育培训流于形式,得不到落实,留下了潜在的安全隐患。企业使用的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未能让企业负责人引起足够重视。因为在甘孜州内相当部分的建设项目施工单位除了必要的管理人员外,其余的工人基本上是根据当时的用工情况,临时找人拼凑起来的施工队伍,所以说更谈不上安全培训了。
甘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从2004年起,甘孜州建筑业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就已经得到重视,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1)在甘孜州从事建筑施工的农民工文化层次较低,绝大部分仅仅是初中文化甚至还有小学文化,缺乏学习安全知识应有的文化基础知识,使他们接受培训的理论操作技能和安全生产知识比较困难。(2)甘孜州的培训机构设置满足不了安全教育培训需求。甘孜州的培训机构仅有甘孜州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和甘孜州建设协会培训中心,虽然监督站每年有2~4次安全教育培训,培训中心每年还到各县组织农民工安全培训,但由于用工量大,不能做到人人都能参加、人人都能被培训。(3)培训计划与实际生产不同步,教学内容滞后于实际。甘孜州幅员面积15.3×104km2,北向的石渠县距州府康定县700km,南向的得荣县距州府康定县650km,只有东向的泸定县距离州府康定县50km。如此大的面积,如此远的路程,绝大多数的农民工很难得到参加安全教育培训的机会。(4)由于企业管理人员自身文化和安全知识的原因,其培训的内容存在一些问题。同时授课人员没有接受专门的培训,在授课时随心所欲,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导致授课质量不高。
建议
1强化认识,构建合理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要把对建筑业农民工的安全文化和思想教育作为重点内容抓,强化农民工的安全意识。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涉及很多环节,只有确定了一致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体系的有效运行机制才能保证企业安全教育与培训得以顺利实现。
2调整培训体制,服务甘孜州大多数农民工现在甘孜州一般劳动技能培训主要是通过社会教学力量进行。建筑业企业的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又是通过专业性很强的行政部门组织,再加上授课人员专业性强、教学规范,所以受训人员获得的是相对较高的理论知识,实际的可操作性教弱。同时相对在甘孜州的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来说,高教育、远培训让他们很难得到正规教育。我们就需要调整培训体制,让农民工得到实实在在的安全培训。
国有建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创新探讨
[摘要]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第三道风险防线,对企业风险防控及战略目标实现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国有建筑企业普遍大而不强,生产组织及发展方式粗放,市场同质化竞争过度,企业内部治理及内部控制管理重视不够,加之外部环境发生许多新变化。国有建筑企业发展面临新的问题,建筑业改革提速和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要求国有建筑企业创新内部审计工作,强化内部审计职能,协同内部监督机制,全面提升公司治理效能,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国有建筑企业;内部审计;创新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全新的变革时期,经济增长由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增长,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升级。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市场规模庞大,企业数量众多,市场竞争充分。建筑业对相关的上下游产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明显,解决了大批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带动了钢材、水泥、电力等众多行业发展,相关的造价咨询、评估审计等服务行业,也随建筑业的发展而起到了明显的带动作用。自2010年以来,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始终保持在6.6%以上,2019年达到了7.16%,为十年来最高点,建筑业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稳固。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关联分析》和《建筑行业和产业分类标准研究》的研究成果,建筑业每增加10000元的产出,将对国民经济其他行业产生7345元的直接生产拉动和16708元间接拉动,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1.建筑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是建筑行业发展方式粗放,内部审计功能弱化。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248446亿元,同比增长5.7%,低于当年国家GDP增速;全国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4.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3%。在“房住不炒”的总体调控要求下,房地产投资增速已经明显回落,建筑业增速放缓,逐渐由增量经济转为存量经济,总体规模压缩进一步加剧了建筑市场竞争。我国建筑业普遍大而不强,仍属于粗放式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规模化程度低,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与生产方式落后,产业现代化程度不高,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市场同质化竞争过度,制约了建筑企业总体竞争力提升。大多数建筑企业都存在“重经营,轻管理”的现象,弱化了项目前期风险控制及生产过程管控,企业内部控制缺失且无法有效运行,内部审计工作体系不健全,内审工作流程过于简化单一,无法发挥内部审计应起的作用。二是建筑从业人员面临断层,内部审计人才匮乏。在“一带一路”及国际产能合作等战略推动下,中国海外投资将保持一定增长率,带动海外投资建设项目及建筑业出海,带来许多建设新机遇。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棚户区改造提速,智慧城市、海绵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均给建筑业市场拓展了空间,成为建筑产业发展重要动力。近年来,建筑市场人才竞争激烈,加上从业人员社会地位不高,工作环境差等原因,人才流动和流失情况严重。很多建筑企业缺乏优秀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以及有技术、善管理、懂法律、会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尤其缺少高素质、能按照国际通行项目管理模式、程序和标准实施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建筑业的发展。三是建筑企业经营风险加大,亟须强化内部审计职能。近些年来,项目建设模式发生明显变化,由施工总承包转变为工程总承包,建筑业从单纯的施工建造模式进入了BT\BOT\PPP\EPC等建设运营模式。随着项目管理链条的加长,建筑企业管理风险由原来的招投标风险、安全风险、质量风险、资金风险扩展到政策风险、环境风险、法律风险、投资风险、股权风险等项目建设全过程,风险控制点不断增加。目前的建设招投标制度仍以最低价中标为主导,增加了建筑企业的风险和责任,企业千方百计降低工程成本会带来违法转分包、质量安全等多方面的隐患。加之建设项目合同金额大、建设周期长,具有高投入、高产出特点,施工期间的劳务、材料价格市场波动大,导致建筑行业利润空间不断压缩,项目亏损风险增加,影响了企业的合理利润率,进而影响到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由于建筑行业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加之作业人员素质不高、施工技术落后,出现产能过剩的局面,行业产值利润率普遍下降,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建筑企业尤其需要强化内部审计职能,提升内部审计效率,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在事前及事中运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揭示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评价内部控制和治理过程效果,并提出最佳解决方案,从而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经营目标。四是建筑企业内部审计与其他监督体系协同性差,监督效率低。当前,国有建筑企业面临的外部监督环境复杂多变,国企改革、减税降费、行业监管、放管服改革等重大措施不断密集出台,要求建筑企业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监督体系、强化监督质量,提升监督效能,包括企业经营生产中的招投标管理、施工合同评审、材料采购、机械租赁、成本控制、专业分包、工程结算、税收抵扣等各环节,对企业规范运作、合法经营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目前的建筑企业管理实践中,内部审计与财会监督、监事会监督、纪检监察等内部监督体系协同机制差,内部审计监督效率低。建筑企业内部监督主体各自为政,均设置独立的制度、办法、流程及工作目标,内部监督合作性差,造成企业监督资源配置不合理,内部监督信息共享渠道不畅通,重复监督时常发生,增加被检查单位负担,严重浪费监督资源,影响了内部监督质量、效率以及整改效果。多数企业内部审计监督系统独立于其他信息系统,在协调监督信息融合方面存在数据来源不统一,造成内部审计数据核对工作量大、数据维护成本高、效率低等现象,企业内部数据资源协同利用的广度及深度不够。
2.创新国有建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措施
一是创新内部审计理念,健全内部审计工作体系。国有建筑企业传统的内部审计主要是经济责任审计,重视的是经营成果审计,大部分都是事后审计。随着建筑业的发展转型,传统的内部审计已不能适应企业的运行管理要求。国有建筑企业要坚持内部审计关口前移,着重抓好事前及事中审计,基于公司战略及发展全局的角度,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并督促内部控制有效运行,为国有建筑企业防控生产经营风险及增加价值。国有建筑企业要及时健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体系,创新内部审计工作理念,内部审计部门应接受企业董事会或者审计委员会的直接领导,内部审计工作要具有前瞻性,及时调整内部审计重心。内审人员要从传统的经济卫士向管理咨询服务转变,明确企业风险控制要点,对合同评审、制度制定及运行提供风险防控意见,不断优化企业组织管理结构及流程,为企业管理层决策提供支持。二是充实内部审计人员构成,提升内审人员综合素质。国有建筑企业现有的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所掌握的审计知识比较片面,主要以内部经济效益审计为主,且大多在项目完工过后才开展事后的内部审计工作,工作流程简化,工作方法简单,对国家最新颁布的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认识不到位,对企业内部管理流程及要求了解不全面,明显不能从加强风险防范及实现公司战略角度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无法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质量,阻碍内部审计职能发挥。为适应现代国有建筑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需要,应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专业化及职业化,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教育,增添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加大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并补充战略管理、投资管理、项目管理、工程预结算、信息技术等专业人员,丰富内审人员专业知识结构,保证内部审计人员掌握更专业的知识,并且能熟悉其他部门的业务技能,成为综合性内部审计人才,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综合能力,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工作价值。三是创新内部审计沟通,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我国内部审计协会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能恰当地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内部审计沟通对保证信息快捷传递和充分交流、处理好与审计对象的关系以及内审工作顺利开展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内部审计中,最重要的沟通原则是彼此平等、相互尊重的原则。国有建筑业内部审计沟通技巧:第一,确定沟通目标。内审人员要确定期望通过沟通所达到的目标,譬如了解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项目实际成本与债权债务情况以及遗留问题的整改情况等。如有些目标无法实现一步到位,则需要设立一些阶段性的过程目标,做到循序渐进。第二,要学会倾听。倾听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只有听到了完整的信息,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倾听过程中要求内审人员要善于观察思考和分析判断,并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和根本原因。第三,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国有建筑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要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将“一审二帮三促进”落到实处。具体说来,内审人员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中不应存偏见、倚经验,在没有搞清事实时,不轻易作判断、下结论。内审人员在工作中要学会换位思考,坦诚帮助被审计单位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落实整改,并建章立制堵塞管理漏洞,建立问题整改的长效机制。良好的沟通能够有效提高国有建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水平并改善工作质量,使团队合作更加融洽。新形势下机遇与挑战并存,国有建筑企业自身做强做优的战略需求迫切,必须要破解行业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促进国有建筑业改革提速和转型升级。要求国有建筑企业积极转变思维,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创新内部审计工作,激发内部审计活力,进一步丰富内部审计职能,建立内部监督协同机制,创造性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不断完善内部监督体系并提升监督效能,全面提升公司治理效能,促进国有建筑企业高质量发展。
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思路
摘要: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得我国的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常态,既为建筑企业的发展带来机遇,又使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更好的适应经济新常态,在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时需要不断的创新,才能推动建筑企业的持续发展。本文就新经济常态对工程项目管理创新带来的挑战进行分析,并就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思路进行探讨。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思路
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与其他项目管理不同,其具有一定的约束性,也是一种动态的管理活动。在新经济常态背景下,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需要创新,才能促使其逐渐的走向国际化,使建筑企业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1挑战分析
1.1加大建筑行业的发展压力
城镇化建设使得建筑工程越来越多,建筑企业不断的出现,使得建筑业在近年来得到快速的发展,且其规模增长速度会受到经济增长状况的影响。GDP曾连续几年保持10%左右的增长速度,但后来又下滑至7%-8%,建筑行业的规模增长速度也因此而受到影响。比如,从2011-2014年的规则增长速度来看,建筑行业的增长速度越来越缓慢,原来为22.6%,后面三年逐渐降为17.8%、16.1%、10.2%。建筑业估摸增长速度的下行趋势,使得许多建筑企业从原来的一味追求规模扩张,转变为提高规模发展质量,并逐渐向集约化的方式发展。
1.2建筑结构需要作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