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建筑毕业设计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建筑学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微
摘要:
为了提高建筑学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分析了建筑学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毕业设计教学方式和加强毕业设计检查环节的具体方法,达到了提高建筑学毕业设计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
建筑学,毕业设计,教学方式,检查环节
0引言
毕业设计教学工作是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最重要环节,是对五年教学成果的一次综合性检测,是学生在毕业前的最后学习和综合训练阶段,是深化、拓宽、综合教学的重要过程。能够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的学习作风,以及协调合作能力。毕业设计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存在问题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内容
摘要: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方式陈旧,多年没有变化,很难达到其教学目标,改革势在必行。笔者分析提出,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改革方案中,首先要保留毕业设计中绘制结构施工图和一榀框架钢筋构造详图部分,然后要将原来一成不变的施工方案编制部分,改为毕业设计老师擅长的专业领域自主命题,最后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就业方向选择合适的指导老师,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毕业设计充分体现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毕业设计;绘图;教学改革;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工程素质和较强的岗位技能人才;获得建设行业工程师基本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培养面向建筑行业和社会企、事业单位所需要的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等职业岗位的高等应用型技能人才。其中,毕业设计(综合项目)课程是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重要课程,通过毕业设计(综合项目)课程的完成,可以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的各科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能力,对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能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一般建筑工程施工、监理中的实际问题,并熟悉其工作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一、毕业设计(综合项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笔者所在学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综合项目)运行方式陈旧,毕业设计(综合项目)布置形式已经很多年没有大的改动,指导老师虽然会根据学生情况规定设计的内容,为学生提供最新的设计资料,但是毕业设计(综合项目)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就业方向,采用“一刀切”的传统模式,所有学生的毕业设计形式相同,可能会出现有些学生的实习内容或工作性质与毕业设计关系不大。这样就导致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兴趣不高,只是作为任务来完成,使得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主观能动性不强;并且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采用的是“2+1”的人才培养模式,最后一年学生基本都出去参加顶岗实习,使得学生花费在毕业设计上的时间有限,老师当面指导也比较困难,大多通过微信或电话进行沟通,毕业设计(综合项目)指导效果不佳。很难达到毕业设计(综合项目)的教学目标。所以毕业设计(综合项目)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二、毕业设计(综合项目)改革势在必行
根据毕业设计(综合项目)存在的问题,本文对毕业设计提出几项建议,并对毕业设计(综合项目)中优秀部分进行保留。“图纸是工程界的语言”:建筑工程施工图是建筑工程界用来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规范的工程技术“语言”。作为即将计进入建筑行业工作的高职学生来说,读懂建筑与结构施工图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技能。我国的结构施工图都是根据《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6G101中平面整体表示方法设计制作形成的,施工人员不仅要会识读结构施工图,还要熟悉平法图集中各构件的钢筋构造详图。所以毕业设计改革方案中保留了原毕业设计(综合项目)中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的识读部分,以及为了增强结构施工图识读能力和钢筋构造详图分析能力的绘图部分。毕业设计(综合项目)中所用图纸均为近几年的实际工程项目图纸(如学校新建校区的办公楼、图书馆及宿舍等)。首先,笔者认为,在毕业设计(综合项目)中应该保留的部分有以下几点。一是应该继续仔细阅读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对图纸中存在的错误或者有疑问的地方在图纸会审表里分门别类列出,形成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的图纸会审问题汇总清单。增强对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的整体认识,熟练运用所学的建筑施工图制图规则与结构施工图的平法整体表示方法。为以后工作中识读建筑和结构施工图打好基础。二是保留手抄某工程部分结构施工图。选择其中一层的梁配筋平面图、板配筋平面图、模板图、基础平面布置图各一张,共4张。在绘图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对结构施工图的平法整体表示方法的认识,更加能够通过绘图的过程了解结构设计师设计意图以及在工程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的分析及解决方法。三是保留手工绘制某一榀框架梁、柱的剖面图(剖切位置在所绘制的平面图中表示),表达出梁、柱的布筋构造详图以及梁柱节点构造详图。通过钢筋详图的绘制可以更好地熟悉钢筋下料的注意事项以及根据结构施工图制作下料清单的工作程序。为接下来顶岗实习中现场施工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笔者认为,在毕业设计(综合项目)中,需要改革的部分如下。一是时间改革。由原来的“2+1”变成“2.5+0.5”。“2+1”的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学生在最后一年基本都是在顶岗实习工作中,学生只能通过工作之余的零星时间来完成毕业设计(综合项目)。完成毕业设计(综合项目)的时间不能集中,毕业设计(综合项目)的完成质量达不到要求。同时,老师指导学生只能通过微信或电话进行沟通,毕业设计(综合项目)完成效果不理想,老师不能及时发现学生毕业设计(综合项目)的问题并反馈给学生进行思考及改正。为了使毕业设计(综合项目)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人才培养模式建议改为“2.5+0.5”,即在第5学期学生仍在学校学习,在完成学校授课课程的同时布置毕业设计(综合项目),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有大量的时间来完成毕业设计(综合项目)内容。由于学生均在校,老师可以有集中的时间来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反馈给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可以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供学生思考解决。老师也可以及时发现学生毕业设计中的问题,给出恰当建议,学生及时修改。学生在校期间与指导老师可以更好地面对面交流及沟通,保证毕业设计的完成质量和效果。二是毕业设计内容需要改革。主要是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考虑(教师的专业性和学生的兴趣及职业规划)进行毕业设计内容的改变。除了保留原毕业设计中的绘图及识图部分,对原毕业设计中提交文档部分进行了改变。在毕业设计内容重新制定时,应提前召集专业老师进行商讨,并根据往年所带学生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情况和企业工作经验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结合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情况对毕业设计进行修改。考虑老师专业方向和擅长和学生感兴趣的方向和以后的就业方向,提出了除了基本的绘图和识图任务外,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的老师。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在布置任务之前,首先提出自己的专业方向和毕业设计选题部分的要求和任务,然后学生再结合自己的就业方向和专业兴趣去找指导老师领取任务,并与指导老师就专业方面进行交流和沟通,保证学生更好地完成整个毕业设计。这样老师指导的是自己擅长的方向,可以更好地辅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并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学生选择自己的专业兴趣和就业方向会更加积极和主动去完成任务,就不懂或不明白的知识和技能会更加主动去寻求老师的交流和指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能形成和强化学生的过程认知和从工程的角度去分析和发现工程中的有用信息,为实际的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毕业设计内容改革部分是把原来固定的施工方案变成了4个方向的选题:BIM建模、施工组织设计、钢筋工程量计算、招标文件编制。毕业设计中选题部分的主要内容为:以BIM建模为例,根据一整套完整的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绘制出BIM建筑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渲染,输出BIM建筑模型效果图和动画,输出完整的建筑施工图,并将输出的建筑施工图与原施工图进行比较,总结出自己在BIM模型建模过程中考虑不全面的地方以及识图知识掌握的不足方面,在以后的工作中避免此种情况出现。毕业设计中选题模块的训练,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识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加强了将图纸转化为实际工程模型的操作能力。
高职高专建筑设计类专业群毕业设计改革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高职高专建筑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改革和实施的方法,提出了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所面临的问题,在对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建筑设计专业毕业生毕业设计进行效果分析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岭南特色传统村落”,提出相应的毕业设计指导的规范化工作方法,为未来相关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提出改进意见和想法。
关键词:高职高专;建筑设计类专业群;毕业设计改革
1对毕业设计在认识上有偏差,当作业敷衍了事
由于扩招的原因导致了高职高专建筑设计类专业学生专业素质差距大,大多建筑设计专业学生的高考成绩并不理想,基础知识和素质并没有达到专业标准。就业问题更加导致学生敷衍毕业设计,造成毕业设计质量和规格与行业需求相差甚远。由于学生就业压力大,导致最后一个学期几乎都在外出找工作,有的提前毕业急于上岗,不但使指导教师毕业设计管理受到很大影响,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毕业设计质量。很多毕业生草草应付了毕业设计,只求过关而已,这样的情况给高职教育造成了尴尬的局面。毕业设计以及毕业生质量与毕业生就业率产生了很大矛盾。
2毕业设计抄袭现象严重
学生设计能力的不足和理论知识与设计的脱节,造成很多学生的设计照搬网上的设计图纸或者直接用实习公司的项目图纸,拼凑现象普遍,缺乏对主题性设计的思考。
3毕业设计选题单一,缺乏个性和创新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
[摘要]根据BIM的时代趋势,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融入BIM技术,以小组为单位,运用BIM技术,对传统的毕业设计进行改革,并取得一定的成效,逐步提升学生的毕业设计和实践应用能力。
[关键词]BIM;教学改革;应用型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是一种运用计算机三维模拟软件或者其他软件建立的多维模型信息集成技术,是对建筑工程相关信息的数字化承载和可视化,以三维信息模拟模型展示出来,实现建筑全生命期各参与方在同一多维建筑信息模型基础上的数据共享。信息化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之一,BIM应用作为建筑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极大地促进建筑领域生产方式的变革。笔者学院将BIM技术融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是教学改革的趋势。
1我院BIM技术的可行性环境境况
我院作为全国“建筑信息模型(BIM)”“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其中作为首批启动的建筑工程技术领域试点为“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院BIM技术中心依托集团BIM中心技术优势、整合社会资源、加强与住建局的联系,成为了全省职业院校金字招牌。2019年11月14日我院被授予湖南省1+X证书教学研究中心,2019年11月26日举行了湖南省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建筑信息模型(BIM)教师培训,打造了一批能够满足教学与培训需求的教学创新师资队伍。学院土木大楼目前已创设BIM实训工作室,学院多次聘请BIM软件公司及建工集团BIM工程师多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进行暑期培训指导,学院大部分青年教师参加BIM软件的培训工作并已通过BIM技术认证考核。
2我院BIM技术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我院在建筑构造与识图、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施工技术和建筑施工组织这些核心专业课程中已经融入了BIM技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核心专业课程当中的知识点,其中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让学生准确掌握识读建筑施工图;而混凝土结构课程让学生准确掌握结构施工图并进行构件钢筋的下料;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让学生准确掌握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屋面与装饰工程的工程量计算;而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让学生掌握如何进行施工方案的设计,最后建筑施工组织课程让学生掌握如何绘制横道图和网络图,以及绘制施工平面图,这些内容全部将在毕业设计当中体现,从而促进BIM在毕业设计中的改革。
新工科下建筑学毕业设计多元教学探析
摘要:新工科建设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标准,建筑学主要培养具有较强执业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设计是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提升设计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开阔视野以及加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过程。该文通过安徽建筑大学建筑学专业近年来本科生毕业设计教学实践,探讨了地方高校立足自身实际开展新工科建设,探索使用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方式方法、程序、收获以及建议。
关键词:新工科;建筑学;毕业设计;多元教学
2017年,教育部开始大力推进新工科建设,并先后形成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六问”“北京指南”三部曲,对新工科的内涵特征、建设与发展路径进行了规定,用以指导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随着教育部启动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面向所有高校、所有专业,全面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建设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一流基地,全国高校掀起一场“质量革命”,新工科建设全面展开[1]。毕业设计是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实践操作,提升设计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开阔视野以及加强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过程,是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因此,积极开展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创新,是适应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亟须解决的命题。
1安徽建筑大学建筑学专业办学特色与毕业设计教学
1.1安徽建筑大学建筑学专业办学特色。安徽建筑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建筑学专业依托学校“大土建”学科优势,坚持“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依托建筑业、服务城镇化”的办学定位,坚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需求,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设计实践能力,具有创造性思维、开放视野、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能从事建筑设计、教学与研究、开发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教学强化学科融贯,注重学生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1.2建筑学毕业设计教学作为安徽省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单位、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安徽省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我校建筑学专业建设认真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努力实践教学改革,坚持开拓创新、多元交叉,积极完善协同育人,尤其在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多方面探索。毕业设计教学成果不仅是对学生本科阶段学习成效的综合反映,更是对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的全面检验。毕业设计是建筑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环节,学生应进一步开阔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综合运用所学相关知识进行创新实践。我校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立足自身实际,积极推行教学改革,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构建分层分类培养机制,走出了一条“多元交叉,特色融通”的特色发展之路。
2安徽建筑大学建筑学毕业设计多元教学模式探索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摘要】高职院校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可以为社会培养出应用型技术人才,而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结束课程学习之前,需要毕业设计,不仅可以形成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还能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成为实践操作能力。然而,传统的毕业设计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学生毕业设计的学习需求,难以正确开展指导工作。针对于此,下文分析高职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方式。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制定完善的方案,遵循科学化的原则,保证在合理进行毕业设计的情况下,可以掌握丰富的经验,提升实践操作水平。
一、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问题分析
(一)缺乏设计深度
通常情况下毕业设计在第六个学期,且有两个月仍需进行课堂教学,在完成教育任务之后才能进入到毕业设计阶段。然而,此阶段的学生多数都重视就业应聘等,毕业设计的时间较少,很容易出现应付设计的现象。一般情况下,在毕业设计之前学生需要选择题目,对任务进行分析,明确最终的设计目的,详细的了解实际内容。搜集各类关于毕业设计的素材与相关资料,并编制完善的计划方案。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学生难以理清思路参与到毕业设计准备中,不能保证毕业设计的深度。
(二)缺乏管理力度
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实习初探
摘要:毕业设计实习是环境设计专业四年专业学习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以本院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实习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进行研究总结。
关键词:毕业设计实习;环境设计
一、毕业设计实习概况
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实习主要集中在南京、杭州、苏州、上海等地代表性建筑、景观。历时两周时间,重点向学生介绍特色建筑及街区的设计及特有的历史文脉,了解建筑背后的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在了解一座建筑时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并对设计主体设计内容和设计方法进行细致的讲解。使学生从大的方面对建筑设计及其功能分区有一定的了解,培养其对设计探究的热忱和兴趣。主要采取教师带队,集中实习的形式。重点培养学生对室内外环境空间的整体欣赏鉴别的能力,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室内外空间考查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对不同类型的空间有欣赏的眼光,提高审美,培养学生较全面的整体的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的设计思维及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系统完整地分析、概括、优化的综合设计能力,并逐步形成个性化的创作意识。
二、教学组织
首先分院对毕业设计实习工作非常重视,实行学校和学院两级管理体制。学校成立由主管校领导任组长、副组长,教务处、学生工作处、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处、就业指导中心、党委组织部、校团委、财务处、后勤处相关人员和各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为成员的毕业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分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教学院长为副组长,专业教研室主任为组员的毕业设计实习领导小组,对毕业设计实习的地点、质量、过程管理进行指导、检查,制定符合学院实际的毕业设计实习工作管理办法,并能有效的落实开展。其次,加强教师课前准备,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任务书拟定的实习地点,进行教案的编写和备课,了解这些建街区景观的历史及区位分析,对它独有的历史文脉和肌理尽心探究并分析它们的设计及空间划分。
三、做好毕业设计实习动员和安全教育工作
基于团队模式的建筑学论文
一、存在问题
(一)选题脱离实际,缺乏创新
作为工程应用性极强的建筑学专业,在进行毕业设计选题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脱离工程实际,不能同本地区域经济建设接轨;题目缺少前瞻性及创新性;重复使用相同题目,同质化程度高,差异性不足;过度强调建筑规模,忽视其综合性;选题单一,涉及面窄,主要集中在住宅、办公楼等常规项目。选题不能很好地体现培养目标,降低了学生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不高。
(二)缺乏与相关专业协作、配合
建筑设计是一项整体工程,规划、建筑、水、暖、电等多个专业既要各司其职又应紧密配合、相互协作才能顺利完成设计任务。建筑学专业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大多一人一题,独自完成,只限于本专业,没有协作与配合,在设计时缺乏整体考虑。作为设计龙头的建筑学专业,应当考虑城市规划对该设计地块的控制指标,包括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高度、绿地率、城市设计等。同时,负责提供给结构设备等专业准确详尽的平面条件,并对所设计的建筑提出设计文字要求。如果不了解相关专业的要求,不经常进行沟通交流,就会积累矛盾,增加后续过程的返工量,甚至造成违法违规设计。
(三)指导模式等同于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任务要求、指导方式乃至成果要求等几乎等同于一般的课程设计,只是建筑规模更大、功能流线更复杂一些。教师给定任务书,明确目的、要求、技术指标等,环境因素限制较少,设计条件相对宽松;学生仅按照任务书要求完成了建筑外环境设计、功能布局、流线组织、造型设计等内容。教学过程注重具体内容和详细设计,缺乏对项目进行论证与策划,缺乏对相关专业的综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