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兼职心得体会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区县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改革与创新
干部教育培训经过延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培训模式。新时代新阶段干部教育培训在各方面都发生了新变化,特别是最基层区县与中央、省市和地区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在培训对象、培训师资、培训方式、培训环境等方面有较大的不同。为了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为干部健康成长服务,区县干部教育培训要在培训理念、内容、方式等方面改革创新,形成充满生机活力的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一、区县干部教育培训的现状
近年来,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和培训机构按照中央的要求,扎实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取得了阶段成效。但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大背景下,发现区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还有不少差距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干部教育培训的作用认识不够充分
中共中央印发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指出,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特别是区县对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充分。正如在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种现象在基层一定范围还存在。1.部分领导重视不够。一是一些地方领导认为,干部教育培训是思想意识的教育,见效较慢,或者认为培训后起的作用不明显,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既花钱又占用干部的工作时间,培训工作能拖则拖,能不培训尽量不培训,导致部分党校等培训机构常年培训的任务较少,没有充分发挥党校理论培训主阵地的作用。二是一些送培单位领导认为参加培训影响本单位中心工作,上级组织调训干部时借故推诿,安排“闲人”参训,造成大批培训“专业户”,导致有的干部工作满一届或者几届都没有参加过系统政治理论培训,违背了上级组织要求一届任期中必须参训一次系统理论培训的原则。有的干部在培训过程中,因为工作需要,单位主要领导以送培干部工作任务重要,代干部向组织请假,造成在训干部无法安心学习。三是一些干部培训没有全脱产,而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有的干部以自己的本职工作无人接替为由经常请假。有的干部借机放松休息,还以到党校培训“养养神,认认人”的心态对待培训。四是当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与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发生冲突时,就放弃培训而去做中心工作。基层干部是各项具体工作的执行者,一有重大中心工作,培训就会让路,导致年初制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计划不能如期完成,这对培训工作顺利开展有一定的影响。究其原因,就是各级领导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没有正确认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2.重实用轻理论。有的区县领导对培训工作的认识还停留在训后即用的原则来设计培训班。希望通过短期培训来提高干部阶段性完成工作的能力或者以培训来提高干部的某项工作技能和某项技术,而忽视干部系统完整的政治理论学习和加强党性的修养,没有意识到干部的思想认识水平提高才是做好工作的长效动力源泉。3.重短平快的短期培训,轻系统性长期培训。短期培训主要是以培训业务知识为主,时间一般在3~5天,既不影响工作,又能增加业务知识。而举办系统的理论培训和党性教育,时间长、见效慢、短时期对工作的促进作用不大,领导的重视程度也就不够。所以区县干部培训从数量上看3~5天的短期培训远远多于一个月以上的主体班培训。
(二)区县干部教育培训的体系不够完善,培训“最后一公里”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目前,中央各部委和各省市级行政区设有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部分大中型国有企业也设有党校,形成了比较专业、比较系统和全面的干部培训教学体系,能够适应本行业本地区的干部教育培训需求。但在区县一级,实施干部教育培训的机构唯有区县党校、行政学院和社会主义学院,各乡镇和各系统基本没有专门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在调研中发现,区县部门、乡镇的普通党员、一般干部有的几年或者更长时间没有进过党校等干部培训机构进行系统政治理论教育培训。而且区县党校等培训机构也不具备对全县普通干部和党员进行全覆盖系统培训的能力和条件,这是干部教育培训的盲点,培训“最后一公里”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专业毕业创新高职酒店管理论文
1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撰写存在的问题
1.1毕业论文理论性太强,与工作实际结合太少
高职高专毕业论文与本科、研究生毕业设计要求不同,更加注重其实践性。但是现在很多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理论性内容偏多,有些文字材料甚至是教材内容的搬家,使得毕业论文学术味太浓,这和高职类毕业生培养目标是不一致的。
1.2毕业论文抄袭现象较普遍
大多数院校都将毕业论文环节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这个学期也是学生找工作、实习的关键时刻,好多学生工作压力大,毕业论文写作精力严重缺乏。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到很多类似的论文资料,有些学生为了图方便,将网上获得的论文资料直接复制,严重破坏了论文撰写要求的严肃性,不能起到毕业论文对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作用。
1.3指导教师实践经验少,论文专业化水平低
目前很多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都是从本科学校毕业再到高职院校工作,自身专业实践较少,在给学生布置论文题目时导致理论性题目多,专业性强的题目太少,论文的整体专业化水平较低。针对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撰写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更加认识到毕业设计应改革现有毕业论文这种单一化形式的现状,在毕业设计的形式与内容等方面进行创新。
医学检验综合实验教材与实践的融合
摘要:在校企合作下,将《医学检验综合实验》实验教材与学生的临床见习充分地融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双主体”办学,尤其是双师的团队建设,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关键词:《医学检验综合实验》;临床见习;融合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技术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更需要有扎实的实践操作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为了更好地实现专业培养目标,适应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发展要求、职业岗位能力需要,促进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双主体”办学,并使本专业学生能尽快通过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1】,我校自2016年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由专兼职教师共同出版了配合学生临床见习的配套校本教材《医学检验综合实验》。本教材至今已使用三个学年,在编写及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何修订本教材,并将双主体实践教学内容与实践教材充分地融合,进一步加强教师团队合作,更好地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医学检验综合实验》教材的编写
为了适应职业教育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要求,实行早期接触工作岗位的“双主体”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岗位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临床见习实训效果【2】,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专职教师与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兼职教师共同合作出版高职高专特色实验校本教材《医学检验综合实验》。本教材按照教材编写规范、检验科常见操作和临床见习的具体要求确定了编写章节,在内容编排上考虑教学和学生学习规律,加深学生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和行业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医学检验技术的岗位适应能力,适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尤其是专科层次的“双主体”办学的学生学习需要。本书包括临床检验基础、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输血检验和血液学检验六大部分,主要内容涉及到临床检验科和输血科常用的一些规范性操作技术,作为教师实践教学的参考和学生临床见习的参照,作为实践教材的有力补充。
二、《医学检验综合实验》教材的使用情况
自2016年9月至今,已有三届学生使用本实验教材。在使用本实验教材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普遍反映在进入相应的科室见习之前预习本教材,可以大概了解各科室主要有哪些实验操作,可以上网搜索相应的视频进行观看预习。在见习之中,遇到不清楚的地方及时学习本教材,并就其中的问题与带教老师进行零距离沟通,把重点难点弄清楚,可以解惑。某一科室见习结束之后复习本实验教材,对所见习内容进行整理,并书写电子版的心得体会,以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但是,仍有少部分学生在见习中很少使用本教材,学习的主动性较差。
网络文化建设研究
一、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营造高校网络文化的氛围
早在2000年底,文化部、团中央等十家单位正式启动了“网络文明工程”,号召“文明上网、文明建网、文明网络”,致力于营造一个健康安全、有活力、无污染的网络环境。面对当下国内外纷繁复杂的形势,我们应坚持以社会主义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为引领,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高校校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时代前瞻性,是“网络文明工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将它纳入到高校教育事业以及校园文化建设中去,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外界氛围。首先,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教育工作者应不断认清形势,创新观念,牢牢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方针。其次,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活动氛围。网络的虚拟应和校园的现实相结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准绳,引导学生开展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学校除了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活动等,还可以结合一些社会热点,发帖倡议结成不同专业甚至不同学校的网络联盟,共同抵制不良言论,倡导健康文明的绿色网络氛围。
二、以构建绿色校园网络体系为支撑,健全高校网络文化的育人机制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必须有一套科学完备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要把这项工作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格局中,纳入到构建和谐校园的总体战略布局中去,专门负责的部门制定出具体的建设方案和办法,以学校人才培养为出发点,定期召开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会议,总结经验、制订计划、交流心得、畅谈做法。要有专题的教育网站、论坛、活动渠道、意见反馈平台等,鼓励师生共同参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另外,校园网络文化管理也要明确网络的引导、规范、监督和奖惩等职能。部分高校统筹规划欠缺,归属不明,权责不清,后续保障力度不够。在组织管理上,应加紧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加强各个程序之间的控制,加大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加深各个板块之间的互通;在团队管理上,要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科结构互补、学历层次相当、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网络技术资源应用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管理团队;在信息的防范和监管上,应大力推广网络用户的实名制登记和备案,及时建立起学校网络的绿色城墙,对网络安全进行防护,对不良信息进行过滤。
三、以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平台,打造高校网络文化的工作队伍
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专业技能好的思想教育工作队伍是高校网络文化向科学化、正规化管理的重要保障,也是向纵深化、高品质发展的必要配备,更是建设和培育网络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目前,网络建设工作人员的现状是“三多三少”,从事政治理论研究多,从事实践工作少;普通教师多,领导干部少;兼职辅导员多,专职教师少。从事网络文化建设的工作者要讲究方式方法,不断创新。首先,统一管理思想。高校网络的领导者和建设者必须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共同重视高校网络文化的建设。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辅导员更要重视网络文化在工作中的作用和影响。其次,改变管理方式。观念思想的改变必然带来工作方式上的变化。网络的功能不应仅仅限于网上评教、信息反馈等简单应用,更应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阵地。以往是班干通知到人、集中会议学习、撰写心得体会等,现在都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发现,积极关注,有效引导,把不良势头扼杀在萌芽状态。
四、以落实校园网络安全稳定为标杆,强化网络文化建设的问责机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共艺术教育论文
一、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作为一项重要教育内容,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培养团队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艺术教育能够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因此,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其他任何学科都不能替代的一门重要学科。为了促进学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实施,我国教育部先后颁布实行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意识课程指导方案》等条例,加快了公共艺术教育的制度化与规范化进程,并且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们在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取得成绩感到欣喜的同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其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整体情况来看,基本上都设置了相关课程,但是得到的重视程度却比较低,甚至没有配备专业的老师,存在其他学科教师兼职的情况。另外,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体系不够合理,教学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落后,只是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忽视了实践的环节,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上课的目的主要是凑学分或者是单纯地觉得好玩,很难达到艺术教育原本的教学效果。
二、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在世界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国以一个悠久的国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从古代中国到现在经济、综合国力等方面都很强大的现代化的中国,积淀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没有中断的国家。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表演艺术、传统手工艺、社会礼仪、节日、风俗等方面,与艺术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我国国务院于2005年颁布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其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这样的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式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传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述、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与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人们普遍热衷于追求快节奏、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越来越少,如果任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的话,将来的某一天,我们的子孙后代可能无法体会到优秀非物质文化带来的民族自豪感。保护与传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人们对非物质文化的了解,也有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国文化之魂在世界上长盛不衰。
三、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引入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策略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还能发挥艺术的熏陶作用,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开展,应当实现与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让文化的魅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艺术教育的效果。
(一)树立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理念
幼儿教育中高质量“亲子任务”的措施
[摘 要] 家庭教育在家长的心目中日趋凸显。《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倡导学前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以形成合力,父母与教师之间应是平等互补的合作伙伴关系。教师应以家长工作为突破口,以“三项原则、三种形式”为导向,合理开展高质量“亲子任务”活动,力求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关键词] 幼儿园;亲子任务;实施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倡导学前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以形成合力,父母与教师之间应是平等互补的合作伙伴关系。本文以家长工作为突破口,以“三项原则、三种形式”为导向,探索高质量“亲子任务”的实施策略,力求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一、当前“亲子任务”的实施现状
(一)家长工作需转变
教师应从专业角度指导,让“亲子任务”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比如,在手工作业中,可以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完成任务,效果会好很多。但是“亲子任务”却成了当前最热门的话题。
(二)家长对“亲子任务”不清楚
高职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综述
高职市场营销拓宽实践教学的途径
高等职业院校市场营销课程为了锻炼学生的营销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营销职业素养、提高营销综合应用能力需不断探索实践教学的途径,构建符合市场需要的、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
(一)结合教学项目,实行课业实践
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从“应试型”向“应用型”转变。在市场营销课程内容中,不仅要包含必要的营销知识点,还根据营销职业教育需要设计相应的能力点,在“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课程教学模式下,为每一个教学项目安排相应的课业实践任务。实践课业训练是营销专业知识与岗位技能的“桥梁”,实现从“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根本转移。[2]教师讲授实践训练的要求,讲解课业操作的方法,学生带着“任务”及“问题”积极听取教师作有关课业所需的理论、方法、程序、技巧等方面的指导。学生在对课业的完成过程中势必要走出书本、深入到现实的市场环境中,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营销实践中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践课业有助于学生形成查阅资料、自主获取知识的习惯,培养其积极思考、大胆创新的意识,同时提高其营销方案的写作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校园销售实践,展现职业技能
学校搭建“校内商品展销”平台,鼓励学生在全真环境中学生进行“真枪实弹”的经营、体验销售过程。要求学生按照自愿的原则形成营销团队(以6人为宜),在校园市场上进行摆摊设点、陌生拜访推销。每个独立的营销团队应设计一个有吸引力的团队名称、宣传口号。营销团队各自分析市场机会,制定校园销售计划,寻找货源、进行产品宣传及销售,策划各种新奇可行的促销活动方案。营销团队在销售实战中探索如何协调采购、营销、财务等各个环节,同时真实体会市场的残酷与盈利的艰辛。销售活动结束后各营销团队撰写校园销售实践报告,每位学生形成校园销售心得体会,促使他们从成功中汲取经验,从失败中寻找差距。通过校园销售的实践训练,学生能增强工作责任、团队协作等职业意识,同时使其营销技能、沟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承受力等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发展,进而提高其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三)校外参观实践,贴近营销工作
应用化学教学管理方式完善
作者:鞠剑峰 单位:南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建立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必须要有与之相配套的硬件的支持,实践教学场所(包括教学实践基地、专业实验室、创新实验室等)及配备教学设备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活动场所的安全性、时间和空间的可满足性等,实践教学设施水平的高低和专业实践条件的优劣关系到实践教学的质量,因此要建立可行的教学设备、场所管理制度,保证教学设备和场所的安全运行,以满足教学需要。必须做好以下工作:第一,要构建良好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保障持续稳定的教学投入。学校要加强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室建设及实践基地的建设,加大实践经费的投入、保证专业实验仪器设备的购置、仿真实习软件的购买等。教学实践基地是进行应用化学专业见习实践教学的基本条件,加强专业实验室、实践基地的建设是保障学生顺利进行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第二,实验室建设要根据教学、科研的需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整合实验室的教学资源、合理规划与建设实验室[1]。实验室要制定详尽的建设计划,重点建设综合实验室、创新实验室和创新实践基地;逐步建设开放实验室,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提高实验仪器尤其是一些大型分析测试仪器的利用率,为学生自主、独立、创新性实践提供必要的条件。第三,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必须抓好应用化学专业实践基地的管理工作,加强对专业实践基地兼职教师的培训与管理,同时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为兼职实践课程教师,加大对实践教学基地的投入,以保证实践教学正常运转和实践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另外,可以根据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性与应用性较强的特点,可以考虑在校内建立小型工厂,生产某些产品,如可以建一个小车间,进行啤酒的生产,让学生从原料选择、发酵工艺的选择、工艺流程的选择等方面进行实验,最后的产品可以饮用。可以模拟工厂实际生产工艺流程,适当缩小规模,建立几种化工产品的生产装置,让学生可以通过实践生产出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的管理、检查与评估制度
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与检查的目的是为了监控实践教学过程,针对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采取调控措施,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2]。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与检查不仅要注意最终教学效果,更要了解实践教学过程,使各种影响因素处于受控状态。必须以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大纲制定的原则和要求为依据,检查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和效果,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加强教学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与监控教学准备阶段是指教师根据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制定实践课程教学计划,包括实践课教学大纲、指导书、教学进度、专业见习的场所、仿真实习的地点等,对于论文(设计)类课程还包括选题原则等内容,论文(设计)类课程根据专业特点制定选题原则,选题要考虑科学性、先进性,要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适应,以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重点。鼓励学生与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选做富有创新性的题目,原则上一人一题,也可以采用指导小组集体指导。学院组织专家对学生选题进行认真审核,同时报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备案,作为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的重要依据。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对可能存在问题的内容组织专家进行审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对教学实施阶段的质量管理与监控对实践性教学的师资严格按照规定,选择有能力且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保证实践性教学过程严格按实践教学计划执行。加强实践教学期中检查,除常规检查外,还要不定期抽查教学情况,注重学生评教工作。课程主讲教师、实验指导教师对实验教学质量负责。专业见习、实习及课程设计等实践及实习课程教学质量由实践基地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及指导老师共同负责。论文(设计)指导过程中,指导教师应经常性的检查和指导学生,详细记录指导过程,指导完成后交学院归档备查,以作为考核指导教师和学生是否按要求完成设计(论文)的依据资料。加强设计(论文)的立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