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建设标准要求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化工作思考
摘要:标准是绿色矿山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文章分析总结了国外绿色矿山建设的要求与经验,系统研究了支撑我国绿色矿山建设、评价等工作的标准现状,针对当前标准支撑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的不足,提出加快完善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体系、逐渐建立统一的绿色矿山建设评价体系、加强标准宣贯与实施等建议。
关键词: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评价标准
0引言
当前,绿色矿山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矿业领域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必然要求[1-2]。2017年《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国土资规〔2017〕4号)(以下简称“4号文”)印发,标志着我国绿色矿山建设全面推进。文件提出了我国绿色矿山建设的总体目标,并要求“制定领跑标准,打造绿色矿山”[3],试图通过标准引领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化不仅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还是科学管理的基础[4]。从2007年中国矿业大会提出“发展绿色矿业”的倡议以来,我国绿色矿山建设取得显著进展。越来越多的矿山企业意识到主动建设绿色矿山在降低政府规制风险、政府补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可以获得多项收益[5],正在由“要我建”向“我要建”转变。为落实4号文对标准化工作的要求,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以及企业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原国土资源部、河南省、山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政府机构纷纷提出标准制定计划并了部分标准,为当前绿色矿山建设提供了技术指引和支撑。但是,现阶段无论是在政府管理层面,还是矿山企业层面,对于绿色矿山如何建、建到何种程度等关键问题仍然存在疑问,急需加大标准研制力度,对绿色矿山的建设、评价、监督管理工作进行规范、指引,助力绿色矿山建设新格局的尽快形成。本文在分析国外相关绿色矿山建设要求与特点基础上,从我国绿色矿山建设、评价两个方面的标准化工作现状入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1国外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及经验
国外绿色矿山要求多以法律文件形式固定。早在19世纪,英美等国就提出了绿色矿山建设的理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绿色矿山的概念内涵在不断变化和延伸,由最初的重视环境,演变为二战后由环境保护延伸至“资源的综合利用”,直到当代,已经演变为“以人为本”,并达成了“科技创新是人类发展与进步的唯一途径”的共识[6]。经过长期发展,英美等国对矿山开采活动中涉及的植被恢复、废水处理、矿山环境治理、闭坑与复垦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要求[7],这些要求多是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目前,加拿大和芬兰是仅有的明确提出绿色矿业计划的国家[8-9]。为了提升矿业的国际竞争力,加拿大从政府层面制定了“绿色矿业”倡议(GMI)和绿色矿业研究计划(2016—2021),芬兰政府提出了绿色矿业计划(2011—2016),旨在通过创新方法,实现绿色矿业发展。2004年,加拿大矿业协会(MAC)提出了一套工具指标,即“迈向可持续采矿工具指标”(TSM),主要目标是使矿业公司以最符合社会、经济和环境要求的方式满足社会对矿物、金属和能源产品的需要,帮助矿业企业评估和管理其环境和社会责任[9]。从TSM的评价指标体系来看,重点考核评价的一级指标分为三个领域,分别是矿山企业在社区和居民、环境管理、能源效率;二级指标分为7个方面,集中在管理系统的不同方面,包括土著和社区外展人、危机管理合沟通规划、安全与健康、防止强迫合雇佣童工、尾矿库的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管理、能源使用和温室气体排放管理。TSM将评价结论划分了5个量级,分别是AAA、AA、A、B、C,其总体目标是让所有矿山达到A级或更高级。TSM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在矿业领域做到对生产矿山进行评估的计划,其对矿山企业考核评价的指标要求与评价量级划分对我国制定相关标准具有借鉴意义。
2我国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化现状
轨道交通建设标准体系探析
1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1.1网络规划阶段问题。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逐步形成将带来建设规模体量以及结构复杂程度的急剧增加,使得工程建设的规模、跨度和难度进一步加大,轨道交通单线的规划站点设置、枢纽布局和设施布点将无法满足网络化运营的需求;同时,由于部分线路的规划设计缺乏前瞻性、标准较低、各线系统制式不协调、各专业系统采用的技术及管理标准不统一等,将造成规划网络系统部分关键性功能的缺失或不协调,从而导致部分网络运营管理业务运作的基础条件薄弱,影响网络运营管理效能的充分发挥。另外,由于在线路规划阶段对专业系统的功能拓展考虑不够充分,各专业系统之间存在接口预留不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未来网络系统效能的发挥。
1.2网络建设阶段问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大多是以线路为单位进行招标的,以线路为单位开展的建设必然带来制式种类多、接口标准不一致、主要设备供应商之间存在技术保护、技术接口不开放等问题;同时,单独建设的线路在进入网络化运营后又需要互相关联,这必然会给后续运营与维护带来一系列棘手的难题。
2轨道交通建设标准体系构建依据及思路
2.1常州轨道交通建设概况。目前,常州成为全国第29个、江苏省第4个获批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常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于2013年开工。常州轨道交通规划设置了6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共208km,还预留了与周边城市、外围组团(片区)相衔接的市郊线。常州轨道交通建设任务主要由常州市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承担,其工作内容有:常州轨道交通新线土建、轨道工程、机电设备、装饰装修等建设以及委托项目的建设管理,负责工程的勘察、设计、咨询、施工策划、项目计划统筹和工程进度、安全、质量、文明施工及投资控制。常州轨道交通建设业务与我国大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业务流程基本一致,与工业型生产企业的生产流程具有相似性,故可以参考国家推荐性标准《企业标准体系要求》(GB/T15496—2017)进行构建。《企业标准体系要求》中提到:企业可根据自己选择的标准分类方法,构建企业标准体系,无论采用哪一种标准分类方法,所形成的标准体系都是标准科学、有机的整体,覆盖企业经营管理全部领域,满足目标性、完整性、适宜性和有效性的要求。同时,GB/T15496中给出了企业标准体系框架图的参考模式,见图1。
2.2基本思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是一个多层次、多专业、多阶段的系统性工程,一般具有建设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参与单位多、技术要求高且涉及的学科门类多、受周围环境制约大、对社会影响大及社会关注度高等特点。1)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标准体系的维度看,国家住建部于2003年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城乡规划、城镇建设、房屋建筑部分)》中有关城镇公共交通专业标准分体系结构中,基本是按照基础标准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通用标准层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用标准层来划分。由于在该体系中未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子体系再做具体分类或分层级,故我们可以笼统理解为国家层面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大致划分为基础层、通用层及专用层3个层级。2)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主流程的维度看,可以按照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实际阶段划分,大致可分为规划勘察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监理阶段、验收交接阶段和试运营阶段等。3)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专业的维度看,可以按照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实际专业划分,大致可分为线路专业(包括线路总体、客流、行车、轨道、路基、限界、车辆基地等)、土建专业(包括建筑、结构、工程防水等)、机电专业(包括供电、通信信号、通风空调、给排水、综合监控、设备监控、火灾报警、乘客信息系统等)以及运营自动化专业等。将以上3个维度结合,可以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业务的特点,分别是国家行业层面基础-通用-专用标准的具体指导,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核心流程及关键专业系统分类的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业务特点见图2。
3体系架构设计
供电企业班组整体提升体系建设
摘要:供电企业要高质量发展,抓好班组建设,全面夯实管理基础是关键。建设完善的班组整体提升管理体系,按照建立标准、打造样板、整体建设、持续改善的路径,系统提升班组管理水平,推动班组建设整体提升。
关键词:班组建设;标准;标杆;星级;整体提升
班组是企业的基本作业单元,是企业内部最基层的劳动和管理组织。对于供电企业来说,约有三分之二的员工在班组工作,班组建设与员工成长密切相关;班组是公司落实各项业务的基本单位,是安全生产、优质服务的基本保障;班组建设水平,也是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班组建设是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很多优秀企业都十分重视班组建设工作,持续推进,全面加强。
一、实践背景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求“国有企业要通过改革创新,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对于供电企业来说,适应新形势,支撑国家经济转型,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供电企业要高质量发展,抓好班组建设,全面夯实管理基础是关键,通过提升班组整体管理水平,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深圳供电局多年来推进星级班组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通过自我分析发现,班组建设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如五星、四星班站所班组配置整体配置较好、现场管理注重细节、深入开展7S管理、班容班貌井然有序、拥有成熟的班组文化,而部分三星及以下班站所缺少必要的工作设施、工作环境亟待改善、7S管理有待加强、班组文化建设有待开展等,部分班组在班容班貌、班组文化、创新能力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难以完全支撑企业高质量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要求。为解决班组建设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该供电企业从2017年起实施班组整体提升体系建设与实践项目。
二、推行思路
以解决班组建设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立足点,以夯实企业发展基础、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宗旨,按照建立标准、打造样板、整体建设、持续改善的路径,建设班组整体提升管理体系,推动班组建设整体提升,包括班组业务指标全面提升、班容班貌全面改善、班组文化提炼及建设全面覆盖、班组QC或职创全面开展,工程师和高级工及以上人才比例持续提升。打造业务能力过硬、创新能力强、文化特色鲜明、人才输出丰硕的一流星级班站所。
谈工商管理对企业良性运营的促进作用
摘要:中国新时期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企业综合经济总产值水平分析,结合各行业的发展规范要求,结合企业发展的规模和数量,逐步提升市场建设发展规模和管理基础实力,在结合企业综合产业化布局,提升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水平建设,构建符合企业快速发展的经济发展稳定标准基础。新时期工商管理中,需要明确商业化管理运营的基础,重视工商管理的监督管控,结合工商管理的规范要求,确定大概职业作用发展思路,提升企业综合化管理布局,明确人才培养的规范目标和建设要求,加强人才配置规范化水平培养,结合工商管理的实际情况需求,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明确产业布局和规范化水平建设。
关键词:工商管理;企业运营;促进实施
引言
我国现代化产业发展布局中,需要结合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趋势,明确我国产业化经济体系的发展管理思路,结合现代化产业改革创新优势,不断提升经济融合发展进程,规范企业社会布局,结合社会产业发展趋势,快速提升企业集约化产业建设,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工商管理的价值优势。
一、工商管理的基本职能和建设作用要求
(一)工商管理保障消费价值基础权益
工商管理的职能规范要求是实现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消费者权益管理中,是指不遭受各种侵占的情况下,加强消费保护职责的规范建设要求。重视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障思路建设,提升法律法规建设标准实施要求,优化企业的保护实施标准。企业需要关注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综合要求,明确消费意见建设的管理信息,及时发现企业自身存在的不足,重视弥补和改正。在工商管理保护建设中,需要不断提升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建设,这是提升企业长效坚定管理的基础,是为消费者服务的前提。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关键环节初探
摘要:目前我国的企业正在处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关键阶段,企业传统的安全生产标准化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安全生产标准的要求。本文主要阐述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针对目前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需要,在标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理论的基础上,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进行完善和创新。
关键词: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利用现代化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对安全生产管理方法实现过程、对象全覆盖的模式,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内容包括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和操作规程的建立,通过安全生产责任制,找到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排除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制定生产行为规范、建立预防机制,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严格的遵守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生产过程中注重人、机、料、法、环的状态,不断的完善和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1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构建意义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是落实安全生产的一种重要手段,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制定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建立的预防机制、生产操作制度来进行排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的问题通过先进的经验和现代技术得到治理。企业安全生产每个环节中都要由专业人员负责,通过企业生产中每个环节管理流程和规范的制定,有效的控制安全生产中的问题。安全生产标准要落实到企业的基层管理、现场管理等每个方面,企业管理人员需要监督每个部门、班组、员工是否按照生产标准化执行,规范企业安全生产标准,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企业的人、事、物在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模式下,得到了良性循环,将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技术结合在一起,保障实际效果和安全生产标准的一致性,保障企业的生产安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能够最大程度的保障企业生产的安全,充分的体现出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和文化内涵,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2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构建思路
2.1明确管理模式要求
有轨电车企业班组安全标准化建设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也相应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安全标准化的建设方面越来越重视。因为这涉及着个人以及企业的根本利益,所以就不得不加以重视。在有轨电车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这也是经营者所考虑的重点,尤其要加强班组的安全标准化建设,这样才能增加团体的合作意识,提高对于作业现场的安全管控,从而促进有轨电车企业的健康发展。所以,如何进行班组的安全标准化建设就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安全标准化建设;班组;有轨电车
有轨电车企业的班组安全标准化建设是尤为关键的,因为这关系着用电安全、行车安全、设备安全等问题。只有保证一线生产班组的安全生产,才能向社会提供安全优质便捷的服务,更好的维护社会稳定。安全标准化工作要从人员、管理、检查以及改进这几点来加强建设,通过对影响安全的因素进行详细分析,进而针对这些因素采取有效的手段来加强安全标准化的建设,从而实现有轨电车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班组安全标准化建设意义
班组安全标准化建设对于企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命安全都具有重要的影响。班组是企业中的基本单元,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以及服务活动的主要载体。所以,班组的安全生产状态决定了企业安全运行的实际效果。只有保证班组安全生产状态良好,才能加强对于生产作业过程的控制,将风险控制在我们接受范围以内,以此实现企业的稳定运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班组标准化的建设,不断的加大班组安全标准化建设的力度,将安全标准化建立在班组上,才能够有效的规范安全生产行为,从而保证企业安全有序的发展。
二、有轨电车企业的班组安全标准化建设
安全标准化的建设要从多个方面来加以考量,这样才能推进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取得良好的生产效果。只有做好详细的分析,才能不会漏掉关键性的问题,进而为班组安全标准化的建设增添一份有力的保障。而这就需要我们能够综合各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深入的探讨班组安全标准化的建设问题,从而实现有轨电车企业长远的发展。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问题和策略
摘要: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大战略,是实现耕地高效利用、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聚焦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等因素,在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对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主要做法进行分析,阐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政府主导作用”“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鼓励社会参与,落实建管结合”以及“严格执行实施流程”等措施,以期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改进优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建设;乡村振兴;产业优化;实施对策
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目前我国面临的重要任务[1-2]。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大战略,是实现耕地高效利用、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3-4]。近年来,高标准农田建设已成为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依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乡村振兴规划以及《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要求,明确项目区域及时序安排,围绕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等八个方面,重点抓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施,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建成易于耕作、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新局面[5-6]。聚焦“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目标任务,重点对不规则田块、沟渠进行整合、填平、疏浚,完成土壤改良、地力培肥已成为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基本手段[7-10]。本文对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主要做法进行分析,阐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以期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改进优化提供借鉴。
1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主要做法
1.1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大中型灌区灌溉工程建设相结合,推动了传统灌溉农业向现代节水农业转变。以陕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例,渭北平原的大片农田基本都属于陕西省大型灌区泾惠渠灌区末端和交口抽渭灌区渠首,比如泾惠灌区的四支渠、五支渠、七支渠和九支渠等。高标准农田建设应按照:1)修复并利用原有灌区输水渠道为灌溉水源,建设以渠道和低压输水管道等为主的节水灌溉工程;2)利用渭北平原地下水位较低的优势,实施机井、抽水站等水源工程,配套建设渠道、低压暗管灌溉、滴灌等节水工程或水肥一体化设施,变大水漫灌为农田高效节水灌溉。
1.2促进多元增收模式
社区管理标准化信息体系的构建
1社区信息化两大支柱
社区信息化建设除了政策的支撑,还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经费可以是来自于政府投入也可以商业运作引入社会资金投入,资金是决定社区信息化是否能建设到位的重要指标。同时,信息化人才缺乏也制约着社区信息化发展,人才包括社区信息化开发人员和日常维护人员,其中,社区信息化开发可以委托或外包给专业软件开发公司实现,也可以购买第三方社区信息化服务公司获取相关服务项目。最重要的是落实社区信息化日常维护人员,目前,部分社区已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但信息平台建设完毕,由于缺乏日常维护人员,平台基本处于空置或半空置状态,变成形象工程,未达到预期建设要求和初衷。
2社区信息管理标准化规范
现阶段,社区信息管理的标准都未形成全国统一的设计标准,每个地区根据自己社区管理特点和方式,都建立了自己一套标准,如:上海、深圳、广州等重点地区。这些社区信息化设计标准对基础数据、字段信息、管理模式、系统结构都各有特点,但都存在地区局限性。深圳地区的社区信息化设计标准,对社区电子政务覆盖面有限,并未将社区所有管理事物都拓展到系统中,并且对信息化建设关键技术定义方面存在片面性。上海地区标准覆盖面广,但标准定义仅停留在表面。我国为了促进全国社区信息化的长效建设机制,在鼓励各地方建设适合于本地需求的社区信息化系统,同时着手根据各地推广情况,设计符合全国推行社区信息化建设标准。我们通过对上海、深圳、苏州等信息化建设典型代表性社区的调研,梳理和归纳出现阶段社区信息化标准可按技术规范和应用模块两种方式进行划分。
社区信息化标准可按技术规范应涵盖如下几个方面:⑴社区信息化基本标准:电子政务规范、信息管理标准、软硬件采购和设计标准、网络建设、数据安全。⑵数据规范化标准:数据分类代码资源、数据字典、数据传输与交换结构、数据多平台共享实施规范。⑶业务信息标准:户籍和人口基础数据库建设标准、多业务平台信息交换接口标准、多业务系统开发标准、数据管理中心建设标准、基础数据平台和业务系统互联拓展标准。⑷社区信息化管理标准:项目可控管理规范、信息化管理评估标准、运行与维护实施标准。⑸信息化集成标准:业务系统统一开放标准、多类数据转换标准、业务系统拓展标准、系统代码维护规范、用户使用培训规范。
其中,上述标准化中最核心的就是数据规范化标准,直接影响到社区信息化能否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在推广“大数据”平台建设,目标就是要实现全国基础信息共享和统一管理,而在每个社区部署全国统一标准化数据分类代码结构是数据共享和管理的基础。数据分类代码主要应包含:房屋数据、单位数据、人口数据、户籍数据、社区综合治理数据、社区组织结构数据、社区计生数据、社区卫生数据、社区文化教育数据、信访数据、综合查询索引等社区服务和管理以及社区信息化建设中所包含的各类业务数据。与之配套的数据字典包含:名称、英文名、说明、数据类型、数据结构、大小、定义域等。数据传输与交换结构要求各业务系统在数据传输和交换时,各系统的数据库能相互兼容,并达到数据交换的要求,如:社区户籍信息管理业务系统数据库与社区计划生育管理业务系统数据库类型不同,需要构建之间数据传输与交换方法,确保能实现两个业务系统相互共享对方数据库资源。数据多平台共享实施规范提出社区信息化建设中数据共享的基本要素、规则和方法,规定社区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的各业务数据共享功能,以及共享安全性要求,同时对系统数据共享接口、垂直权限数据共享、区域权限数据共享进行了规范。
社区信息化标准可按应用模块划分应考虑上级政府与社区之间信息往来、社区内各部门之间的业务信息往来,根据部门职能设计与之对口应用模块,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⑴居民信息管理:包含居民基本信息管理(如:姓名等)、居民扩展信息管理(如:政治面貌等)、居民关系管理(如:父子关系等)、暂住居民信息管理(如:租房客等)、家庭信息管理(如:家庭包含成员)⑵民政业务信息管理:包含特别人群管理(如:宗教人士)、社会捐赠信息管理、殡葬信息管理、收养信息管理、低保信息管理。⑶社区经济事物管理:包含社区内企业信息管理、社区组织业务管理(如:社团等)⑷劳动保障信息管理:包含就业人员信息管理、就业培训管理、失业人员管理、离退休人员管理、外出务工人员信息管理。⑸计划生育管理:包含育龄妇女信息管理、计生专门信息管理(如:是否独生子女等)、查环查孕管理、孕产信息管理。⑹社区综合治理信息管理:包含综治对象管理(如:拆迁户)、社区经营信息管理(如:社区摊位)、违章建筑信息管理、卫生信息管理、消防安全管理、纠纷和调解信息管理、社区安全信息管理。⑺卫生防疫信息管理:包含预防服务管理、保健服务管理、社区医疗服务管理。⑻基础设施管理:包含房屋信息管理、设施信息管理。⑼社区组织管理:包含党建管理、社区资产管理、制度管理、会议管理。⑽社区文化与教育信息管理:包含科普教育管理、文体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