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监理毕业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工程管理实现课改思索
本文作者:周海婷 单位:贵州大学管理学院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具备建筑技术、经济管理、法律以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从事现场管理、成本管理、合同管理的复合型应用人材。毕业生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成为合格的建造师、监理工程师和造价工程师。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的教学应始终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加强项目管理技术、技能的训练。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性环节,是工程管理教育工作者长期探讨的课题。
一、现行工程管理本科教学实践环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体系中,从专业委员会的工程管理专业学科指导意见到各类学校的教学计划中,都强调工程管理教学中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并由专业指导委员会给出了规范统一的教学指导意见,但各校在实践环节的设置上却具有较大差异,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实践环节缺乏科学的、系统的理论指导
目前工程管理本科教学缺失系统研究建设项目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哪些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这些能力应从哪几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去培养。其课程的安排主要是在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下,根据各个学校的师资情况来设立课程,编制培养计划,专业课程的设置基本能满足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但实践环节可以说是千姿百态,其设置缺乏科学的、系统的理论指导,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学校,造成实践环节设置极大的差异性。由于未能提供与培养方案对应的实践环节教育,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实现专业的差异化教育。
2.实践环节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学质量难于保证
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思考
摘要:结合青岛工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实际情况,分析了工程管理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与建议,从而培养出能够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管理、监理、预算、工程咨询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部
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中设立的工程管理专业[1]。截至目前为止我国有400多所学校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青岛工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是2010年开设的[2]。从总体上看,目前我校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人才培养方案特色不够鲜明
青岛工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是2010年开设的,在这期间本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学院将人才培养方案不断的进行修订,截止2018年一共修订了三次,特别是2013年工程管理专业借助学校本科评估的契机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总体来看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基本满足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当然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修订培养方案的时候由于经验不足,出现较多借鉴公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情况,使得人才培养方案特色不够鲜明。公办本科院校在培养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时候本着“宽口径、厚基础”的思路进行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四个方面的知识[3]。我们作为民办本科院校,更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更突出其应用型,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突出民办本科学院的专业特色,降低人才培养宽口径与市场需求专业化之间的矛盾。
1.2实验室建设力度不够,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平台
卓越计划教学改革工程管理论文
一、工程管理专业工程师培养现状
(一)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是伴随着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输入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工程教育至少有100年的历史。2009年,中国开始准备申请加入《华盛顿协议》,这表明中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已经进入通过建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现与国际高等教育学历互认和工程师专业资格互认的新阶段。目前,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主要呈现出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设施大为改善、与国外高校交流合作增加等发展趋势,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
(1)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供需之间存在矛盾。一方面相当多的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但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却招不到需要的人才。主要原因是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市场)需要的人才不对口。工程教育的培养层次、结构体系和人才类型与经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严重脱节。
(2)工程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合理性。例如在课程体系的设置和实施中,未打破学科壁垒,实践课与理论课之间的矛盾未得到解决。
(3)面向实际的工程训练不足,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工程教育与业界脱节,实践教学、课程设计、毕业实践严重不足。与企业联系不密切,使学校难以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发展社会急需和具有前瞻性的专业,出现人才培养与人才市场需求脱节的局面。
(4)学生能力有待提高。除了实践能力较弱以外,学生普遍缺乏正确的工程思维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大学生这方面能力较差。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教学体系
【摘要】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利于构建我国工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推进工程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结合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从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实践平台、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等四个方面,结合专业认证要求,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学体系。
【关键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育质量;农业水利工程;教学体系
【基金项目】
本文系石河子大学校级教学项目“农业水利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成果。
目前石河子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得到了整合和提高,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形成了以博士研究生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成人教育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办学模式;形成了一支专业水平较高、师资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的教师队伍;人才培养理念先进、目标明确、规范合理、操作性强;办学特色鲜明,优势明显,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成绩显著。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为培养高素质专业性新型人才提供了平台。结合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也进一步完善。
环境工程卓越工程师教学体系创建思路
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中对实践能力的要求
具有一般性、专门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的能力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必须具备从事环境工程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掌握环境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技能;了解行业的基本业务流程、基本工作纪律、基本工作内容,熟悉行业的工作性质,能够较快适应行业的相关工作,熟悉行业的行业背景,了解工程项目的运营、管理方面的关系;熟悉环境工程领域技术标准,了解技术发展趋势。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在具有一定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必须具备环境工程项目设计、应用和维护或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系统化工程训练,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善于对环境工程项目设计、应用和维护中出现的工程问题进行处理,并具备基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环境工程方面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意识,能对环境工程项目变化的需求提出改进设计方案并制订实施计划,具备污染物处理技术开发、系统维护改造的能力。具备环境工程项目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并具备参与能力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必须具有管理环境工程项目方面的思想和相关法律法规意识。
具备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畴内,按确定的相关标准和程序要求开展工作的能力;具备应对环境工程项目需求变化的能力,能够发现质量标准的变化,并采取恰当的措施应对;具备处理项目中出现的危机及突发事件的能力;参与评估环境工程领域设计的工程项目,具备提出项目改进建议及工程过程改进建议的能力。具备有效的沟通与交流的能力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必须能够熟练使用环境工程领域的技术语言,基本具备在跨文化环境下沟通与表达的能力,能够进行工程文件的编纂,如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任务书、投标书等,并可进行说明、阐释;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能自信灵活地处理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能够跟踪本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具备收集、分析、判断、归纳和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建、运行、管理、协作团队方面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一定的职业法律法规、标准知识,以及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遵守所属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积极进取精神、系统思维能力、创新精神、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工程师角色定位。
环境工程领域卓越工程师计划本科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在对环境工程领域卓越工程师计划本科层次实践教学认识的基础上,学校通过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大学习、大讨论,进一步明确卓越工程师计划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经济建设、学科发展及科学研究、普遍性培养与个性化教育、校内外五结合,拓展实践教学的空间,构建新型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依托学校与中铁二院建设的土木工程与环境工程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到企业的最新技术,初步构建体现教学与科研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综合设计与工程应用结合、基础与前沿结合、经典与现代结合的,具有学科特色的实践教学内容,为切实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围绕环境工程“环评、设计、监理”核心能力的培养而展开。新型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工程实践与科研训练为主线,重点放在了各类工程实习、技能实训、专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四个线性层次上的实践环节,并将部分综合性、设计型、创新型实验项目环节纳入实践教学体系中。
实践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参照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及实践教育相关质量保障措施,建立实践教学质量安全动态保障机制,构建了新型工程实训考评体系和面向工程应用的论文(设计)考评体系。以执业能力评价为准绳,改革传统实践教育考评体系,着力构建工程实训考评体系。以面向工程应用为目标,着力构建新型毕业论文(设计)考评体系。根据环境工程领域卓越工程师本科层次人才需求能力要求,构建不同层次的“环境工程人才能力评价矩阵法”,依托能力评价矩阵对知识、技能和素养的综合实现质量开展面向执业能力提升的全面考评。
工程管理专业学实践教学质量提升路径
摘要:学年论文是高等院校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本文以工程管理专业为例,从主客观方面分析了影响学年论文质量的因素,提出了通过指导环节重构来提升教学质量的路径,同时,要根据专业特点,严把三关来控制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年论文;质量提升;路径;策略
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学生在具备系统的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等知识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针对复杂的工程问题,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对策,并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这当中,离不开文献研究、信息分析综合、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等能力的培养。学年论文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其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写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近几届的学年论文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的写作质量参差不齐,写作水平普遍不高,距离工管复合型综合人才的培养目标仍有不少差距。因此,分析影响学年论文写作质量的因素,认真思考解决问题的路径对策,有助于提高学年论文教学质量。
1影响学年论文质量的因素分析
1.1客观因素
开课学期和时间安排。在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学年论文为一般必修课程,学分为1分。文献检索与学年论文1安排在第4学期,学年论文2安排在第5学期,学时数均为1周。但实际上这一周的实践教学,是穿插在学期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利用上课学习之余的空闲时间进行的。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布置学年论文写作任务呢?给学生留多长的写作时间合适呢?从以往来看,指导教师一般会在学期结束前1-2个月布置论文写作任务,进行论文写作指导。这个阶段同时也是各专业课程考试或是课程设计相对集中的阶段,学生常常无暇顾及学年论文的写作,有些学生就随便从网上找一篇敷衍了事。而一篇好的学年论文,从选题到最终定稿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特别是学年论文1,是大学阶段论文写作的开始,对于一群初次接触学年论文写作的大二学生来说,如果没有经过系统的长时间训练,想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学年论文,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1.2主观因素
工程管理本科培养探究
与工程管理专业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工程”是指将自然科学的理论应用到具体的工农业生产部门中形成的各学科的总称[1]。如:化学工程、土木工程、生物工程等。“工程”也指用较大而复杂的设备来进行的工作。如:城市改建工程、京九铁路工程、“菜蓝子”工程等。我国大学所设有关工程类的专业就有土木工程专业、机械工程专业、材料工程专业等。“管理”的定义是指组织、指挥、协调、控制[2]。管理的分支也很多,如:工商管理、国民经济管理、农业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科学与工程是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侧重于研究同现代化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该学科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系统的管理理论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正确地应用系统分析方法及相应的工程技术方法解决管理方面的有关理论与实际问题。从《工程管理》字面上来看,很容易使人产生如下疑问:比如是对什么“工程”进行管理?或者学成后会“管理”什么工程?国内有些学者把“工程管理”定义为研究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即对建设项目的专职管理。从建设项目的周期来讲,工程管理就是研究。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的开发管理、项目实施阶段(准备、设计、施工)的工程项目管理、项目运营阶段的设备管理,即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的管理。
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
第三届建设部高等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一九九九年七月西安)认为:工程管理专业一般设置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国际工程管理及物业管理五个方向。为此,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除了一般工科专业所必修的基础课程以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可设置为:主要专业基础课有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市场学、组织行为学、财务管理、经济法、统计学、运筹学、工程经济学、工程制图、房屋建筑学、测量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工程力学、工程结构、施工技术与组织、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工程合同管理、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等。主要专业课有工程咨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估、投资经济学、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项目风险与保险、工程项目招标与投标、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房地产评估、项目融资、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工程承包、国际工程合同管理、国际工程索赔、国际工程专业英语(听力、阅读、口语、写作)、国际公司理财等。因此,工程管理专业实际为跨土木工程与管理工程的交叉学科,适合有足够土木工程方面与管理学方面师资力量的学校设置。
从学生的修业科目来分析,上述主修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已有36门,再加上公共课程:高等数学、外语、政治、体育、概率论、线性代数、计算机、普通物理、普通化学、机械原理、电工学等总共有47门之多,有的课程如高等数学、外语等要学习两个学期。如果学制定为四年,第八个学期学生即要寻找工作还要完成毕业论文,47门课要用7个学期来完成,平均每学期学习近7门课。所以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学制宜定为5年,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掌握土木工程方面的技术知识与管理、经济、法律方面的知识,学生工作后即使从事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技术专业水平也不会低于相应专业的大专水平,同时也会把所学管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为以后事业的发展打好基础。如果条件允许,应把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和管理方面的论文结合起来做,使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对工程项目的形成过程强化理解,对如何发现“工程”方面的管理问题、解决“工程”上的管理问题会有很大的帮助。
学生就业与市场需求
根据《中国教育报》报道的统计资料: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和工程管理相近的本科专业学生就业率为:工商管理类78.05%、经济学类72.72%、土建类84.91%、管理工程类82.73%、管理类Ⅰ51.82%。根据新华社2003年6月4日统计资料,黑龙江省2003年应届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不足50%,明显低于2002年。据了解,除了受非典的影响,一些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被迫中止和取消,部分毕业生无法进行正常的面试、体检和签约以外,目前社会的需求形势也不容乐观。作为吸纳毕业生的主渠道之一的国有企业,由于受经济不景气(包括改制)的影响,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大幅度下降。黑龙江省省属高校毕业生到国有企业就业的比例在2001年为21.6%,2002年为13.8%,2003年很难增长。政府和事业单位受编制所限,特别是今年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要全面铺开,毕业生需求量也会减少。而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非国有经济单位就业的渠道在一些地方还不畅通。这些原因导致了毕业生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华商报2003年2月20日报道,在长安大学举行的“2003年毕业生双向选择会”上。公路桥梁专业的毕业生今年供不应求,此专业的学生很多在年前就已经找到单位。八成用人单位招聘桥梁工程、公路城市道路专业学生。河南洛阳一研究所原打算招收10名桥梁工程本科生,结果一上午只有一名学生递交了推荐表。长安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红红分析介绍说,西部大开发首先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公路、桥梁、隧道的建设急需人才,而设置公路桥梁专业的高校并不是很多,长安大学公路桥梁专业的供需比例去年是1:8,今年这个比例会进一步拉大。
考究通信工程监理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我校通信工程监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一)拥有高职称、高学历人才
自2005年与广东达安公司合作办学后,通信工程监理专业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先后引进了具有丰富工程背景的专家1人(高级工程师),教授1人,硕士5人。通过这些高级人才引进与青年教师培养,目前通信工程监理专业建设取得系列成果,国家级课题3项,省级项目5项和多项校级项目和成果,还获得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并成功申报了通信工程设计专业方向。每一个专业及专业方向均有1~2高水平学术带头人,通过专业带头人承担各种科研项目,带领教师团队积极开展科研,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提升了教学水平,提升了教师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鼓励和吸收学生参与研究课题,如校教改项目《顶岗实习3G手机管理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监理班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利用3G技术实时传回通信工程现场监理的情况,不仅直接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也改进了传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体现了特色引领型的专业特色。
(二)拥有通信真实项目背景的专任教师团队
(1)建立专业教师定期下企业培训制度,组织教师走出去到通信行业、企业脱产集中培训。有计划的抽调专业教师到对口的企业单位补习实践能力课,同时让教师带着课题到生产一线,再将行业、企业实际问题带回学校研究,用生产实际问题及研究成果充实教学,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近年来,通信工程监理专业每年均有1~2人到企业挂职锻炼。(2)组织专业教师到国内外相关的企业进行参观、学习、进修。近两年该专业与不少通信类企业加强合作,如广东达安、讯方通信、华为通信等,每年都组织一些教师到企业进行学习、参观、培训,让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拥有由企业技术骨干组成的稳定的兼职教师库
为了做实工学结合,保证教学的质量,在广东达安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和推荐下,不断充实和完善兼职教师队伍,目前师资团队已经拥有近15名由企业技术骨干和专家组成的兼职教师库,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均起到引领作用,他们参与到理论讲授、实习指导、毕业论文指导以及顶岗实习等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每年承担专业理论课教学3-4门,专业讲座5-6次,实践教学(含暑期实践)和顶岗实习达25周以上,学生们在校能学习通信企业的最新知识,了解企业文化,对职业规划起到积极作用,较好地满足专业建设的实践性的需要,也充分体现了本专业“校企嵌入,共建共管”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