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健康教育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实践
摘要:
本文就高校二级工作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现实意义、主要思路展开论述,并以“身边的小幸福———做幸福的使者”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开展为例,进行实践分析。
关键词:
高校;二级工作站;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一、高校二级工作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教育管理部门及各高校对此项工作越来越重视,不少高校成立了院系二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二级工作站成员一般由学院的学工干部、辅导员老师组成,主要功能是及时掌握所在院系学生的心理健康动态,并对多数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发展性辅导,帮助他们面对大学期间可能遭遇的各种困扰。结合大部分高校二级工作站目前建设的实际状况,本着提升工作实效性的考虑,由二级工作站发起、指导各班级根据需要适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是非常好的一个实践。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是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班级学生某一阶段普遍关注的心理问题科学地设计方案、有序地开展活动,真正达到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提升其心理品质。
二、高校二级工作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主要思路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1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状况
大学是知识青年成才的关键时期,是知识青年自身发展具有突破性的黄金时段。因此,对大学生的教育更须倍加谨慎,使其向优良方向学习发展。而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条件,是大学生吸收知识和提升能力的保证。健康的心理教育能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成就自我。目前,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广泛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由于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历史不长,经验不足,尚存在诸多问题,也面临种种困境,如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研范围不够广泛、分析不够具体深入、教育师资力量的匮乏,教学方法不完善等等。针对这一系列问题,相关研究人员积极寻找对策,制定出比较完备的解决方案,从教材、师生关系、教学方案、课程安排等方面一一着手,并对未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做了进一步的展望。但是否能有效实施,还有待考证。
2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指导界定不统一
第一,不同地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得出的研究结论千差万别,数据高低差距很大,使得部分理论知识没有相对准确的界定,部分理论内涵和概念模棱两可,缺乏具体的针对性。第二,各高校地区特色不同,教育目标也各不相同。部分高校侧重于大学生全身心综合素质的发展,授予大学生心理保健知识和技能,注重教学过程;而部分高校则侧重现实问题,从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需求出发,目的性显著。
2.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指导方法不完善
第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研结论不统一,部分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人数最低仅有4%,最高确达64%,中间还出现各种参差不齐的数据。这使得从事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对研究指导陷入困惑,不知应根据何组数据进行教育研究工作,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第二,部分教育人员由于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了解不够透彻,对心理健康教育性质混淆不清,容易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指导教育混淆,制定出的教育方案也不够恰当准确,没能从根本上指导教育学生预防或解决心理健康问题,达不到真正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目的。第三,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心理问题的预防措施不完善。大多数高校心理辅导老师都是根据大学生已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予以咨询和帮助,往往容易忽视预防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治标不治本。所以,应对预防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策略也少之又少,应加以重视。
基层计划生育队伍承担健康教育任务现状
【摘要】目的了解目前我国基层计划生育队伍承担健康教育任务的情况,探索研究有效的资源整合机制和模式。方法结合区域(东中西部)、健康教育机构是否独立、卫生与计划生育合并情况等因素,选择北京、河北、安徽、陕西和甘肃5省/市为调研现场;主要采用定性访谈(小组访谈和个人访谈)的方法,对其省、市、县三级卫生计生委、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宣教等相关机构的领导和骨干共134人进行了调查。结果当前我国的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尤其是基层人员数量严重不足,本次调研的项目区县健康教育人员配比均不足060人/10万人;绝大多数访谈对象(129/134)认为基层计划生育队伍承担健康教育工作的可行性较强;但同时机遇和挑战并存;目前部分省份已初步探索出一些基层计划生育队伍承担健康教育工作的做法和经验;针对基层计划生育人员的转岗健康教育培训,可将常用基层健康教育工作技能分为3类。结论我国的计划生育网络体系能够对目前的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起到补充作用;应有针对性的对基层计划生育队伍开展健康教育转岗能力培训;明确基层健康教育专业队伍与转岗计划生育队伍之间的职责分工。
【关键词】基层计划生育队伍;承担健康教育任务;现况;能力培训
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与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合并,建立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1],并对其原有职责进行了整合。在当前全国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下,各地积极探索基层计划生育队伍承担健康教育任务的新模式和新思路。为了解目前我国基层计划生育队伍承担健康教育任务的情况,探索研究有效的资源整合机制和模式,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于2016年开展了调查研究,为今后基层健康教育工作和队伍建设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北京、河北、安徽、陕西和甘肃5省/市的省、市、县三级卫生计生委、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等相关机构的领导和骨干134人。
1.2方法
叙事治疗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摘要:
叙事治疗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尊重当地文化,重视人们应对问题的本土知识和技能,强调从社会文化的视角看心理问题的产生,并借助外化的世界观将人和问题分开。心理健康工作者秉持“去中心化、有影响力”的定位,并以提问而非直接的指导或教育作为主要干预方法。介绍了提问模式和集体叙事实践方法等两种实践模式,并阐述了在灾后心理援助中如何使用提问模式和集体文件开展应用实践。在保持叙事世界观的基础上,有机地调整工作思路和干预方法来适应当地文化和人群特点,是本土化实践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本土知识,心理健康教育,叙事治疗,叙事社区工作
以叙事治疗为代表的后现代心理治疗流派,在家庭治疗、社区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等领域带来了后现代的世界观、理论模式和实践方法,推动了这些领域的创新[1-3]。本文以叙事治疗和叙事社区工作的理论和实践为基础,从叙事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念、实践模式及其在灾后心理援助中的应用等方面,探讨叙事治疗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1叙事治疗与叙事社区工作
叙事治疗是由家庭治疗大师MichaelWhite和DavidEpston在20世纪80年代创立。叙事治疗的发展同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密切相关[4]。叙事治疗的哲学基础是后现代哲学,尤其受福柯和德里达等的思想影响深远。福柯关于“现代权力”、“知识与权力的关系”,德里达关于“解构”的思想,是叙事治疗“解构”、“外化”、“似无还有”(absentbutimplicit)等治疗实践的理论源泉。除了后现代哲学外,布鲁纳的叙事心理学、梅尔霍夫的人类学、维高斯基的潜在发展区等思想,也是叙事治疗的理论基础,发展出重写对话,重组会员,定义式仪式和鹰架对话等治疗实践。叙事治疗平等、开放、多元的治疗理念,对家庭治疗领域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由于创始人的社工背景,叙事治疗在创立之初就致力于家庭治疗领域之外的实践。White在20世纪90年代同澳洲土著人社区合作,开创了叙事社区工作实践。叙事社区工作以叙事治疗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结合社区工作的特点,引导社区人群总结他们应对特定问题的知识和技能,反思应对方式背后所蕴含的重要价值观、人生目标、希望或梦想等,并将其制作成社区文件,通过分享社区文件,促进人与人、社区与社区之间的联结。从叙事治疗和社区工作的视角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不是让个体努力去迎合或达到各种“客观科学”的、统一的心理健康标准,而是帮助个体发展应对特定心理问题的经验和技能,协助其识别和发展自己的独特性和人生的特定目标、价值观,并按照这些目标、价值观积极主动地改变和塑造自己的人生。通过总结这些故事、经验和技能,并在特定人群中分享和传播,心理健康教育还能围绕类似的价值观,促进不同人群和社区之间的联结。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健康教育护理
【提要】
目的探讨实施护理健康教育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方法对45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健康教育在护理中的重要性。结果通过实施护理健康教育以及抗结核、降糖等对症治疗和护理后,45例患者血糖维持平稳,痰菌阳性者转为阴性,抗结核治疗效果明显,均由住院强化期治疗转为门诊继续治疗。结论通过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疾病及其相关知识的认知,使患者增强了自我护理能力,在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肺结核;糖尿病;护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护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分支,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护士进行的、针对患者所开展的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对患者来说,通过护理健康教育可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让患者对疾病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还能培养和提高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能力。我科于2013年1月—2014年11月共有45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住院,除给予相对应的治疗与护理外,还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护理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有机结合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了现阶段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心里健康教育、学生管理为中心,分析教育与管理发展现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两者有机结合的可行性进行阐述,从而开辟一种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管理工作;有机结合
当前高职院校中,学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是针对学生的基础性工作,但是在执行过程中这两者明显独立,心理健康教育执行者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生管理工作执行者是各个院系的辅导员。为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高两者工作的积极性能动性,我将从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现状总结可行性发展对策,并且加以详细阐述。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管理发展情况分析
(一)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国家根据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做出明确指示,并且相继在2001年3月、2002年4月出台《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等文件,标志着我们国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正式起航。高职学生与本科大学生相比具有自身特点,高职学生在心理疾患上不如本科院校严重,因此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高,心理健康教育起步相对较晚,在经验以及机制等方面上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表现在:(1)心理健康中心师资力量薄弱,比如心理健康中心工作人员数量不够,没有达到国家四千学生比一的比例要求;另外一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中心工作人员没有心理学基础背景,仅仅考取了国家二级或三级心理咨询师的从业资格证书,或者只有个别科班出身的专业人士,各院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直接由辅导员兼任,不具备任何心理工作的能力。(2)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单一,只有课堂书本知识传授,缺乏团体辅导等内容,知识呈现形式像传统课程一样,采用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而实际上心理健康课程与传统课程不一样,应该在课堂、实践和游戏三者中呈现。有的学校因为现实原因直接采用视频课程,让学生自行在网上学习而修习学分,就像学习选修课一样,使学生感受不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3)心理健康中心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不够,很多学生不够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并且交谈中十分抵触心理健康问题,将心理健康问题视为难言之隐,认为自己会受到同学、教师的歧视,正因为如此,一些学生带有色眼镜看待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4)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工作人员自身发展有限,如果不换岗,在这个平台上就算工作几十年,依然是干事岗位,在职级上没有上升空间,所以人员难以长期稳定。
(二)学生管理工作现状
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有效性思考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有效性的特点,然后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有效性的提高策略,包括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形成课程体系;创设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自主体验;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手段等方面。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师生关系;课程体系;课堂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发展的产物,符合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因此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桥梁,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1]。所以教师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尤为关键。有效教学是教育领域一直在探讨的问题,本文将从“如何有效,怎么有效”这两个方面对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有效性提出自己的思考。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有效性的特点
(一)发展性
是否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评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效性的主要标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为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这一目标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发展性与持续性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它的目标更多体现在发展性,而不是矫治性。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各级学校的普及率不高,很多学校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课排入日常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更多是以讲座、班会等形式存在,学校根据每学期师生的需要决定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的频率,这些课是以学生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处理生活、学习、人际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带着矫正性目的。这种倾向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人具有积极的潜质,当面临问题时,个体有自我解决的能力,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激发学生的这种潜质,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
(二)体验性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学生管理探析
摘要: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本文从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以及心理健康课程建设状况入手,具体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现状,调查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根源,在此基础上从环境的变迁、人际关系的失调、学习就业压力过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模式,最终达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成为一种可借鉴、具有普遍规律特点的大学常用教育模式。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管理;工作模式
一、引言
2003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教社政厅【2003】2号)中要求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2011年教育部下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硬指标”,从原来“及时发现和解决有关情况和问题”提高到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制机制”,“高校应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1]”。面对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出现的种种问题,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已成为客观必需,进一步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模式,为全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指明方向。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的现状分析
从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来看,一方面高校领导和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有充分认识,并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行动计划,采取诸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举办相关讲座等措施,但从实践效果来看并不理想;另一方面因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教师,由政治课教师或辅导员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咨询不等于个别谈心,心理治疗也不同于做思想工作,势必造成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缺乏疏导,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此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很不完善。从真正意义上来说,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真正地纳入到高校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去,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上来说仍然是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课程枯燥无味,学生提不起兴趣,教师也是敷衍了事;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上来说,无非就是讲座、咨询、选修课,没有任何创新模式,导致学生心理问题无法排解,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