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教案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健康教育教案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健康教育教案

基层健康教育人员学术交流需求

【摘要】通过小组讨论、文献评阅和半结构式访谈梳理出供给侧改革和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广州市基层健康教育人员的学术交流的备选措施。经过专家咨询和结构性访谈,备选措施得到扩充和调整。专家、典型对象的意见赋值协调系数为0?670。结果提示,有必要在保留论文和科研交流的基础上增加科普短文、实践案例、校园教案等载体的交流,研究得到的备选措施符合专家的判断和基层健康教育人员的需要。

【关键词】需求;健康教育;学术交流;基层

学术交流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是对知识、经验、成果进行的探讨、论证、研究活动,其本质是通过激励、激发和启迪,促进学问的总结、推广和创新[1-2]。学术交流为参与者提供了开阔视野、更新知识、了解动态、激发灵感的机会,促使涉足者深入地归纳问题、分析问题和寻求解决方案,从而帮助“人力”掌握有系统的专门学问向“人才”转变。需求评估是在专家判断的需要和潜在需要、供给、主体诉求和可接受程度这几个因素之间找出平衡点。广州市的基层健康教育人员主要包括区级健康教育所的全职人员52人(11个区合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的健康教育专责人员189人。广州市健康教育所从1997年开始,每2年组织1次学术交流会。前9次学术交流会均以论文稿件为基础开展交流,从第10次起,稿件形式有所扩充[3]。为了更好地制定未来3年的学术交流供给措施,笔者于2018年3月启动了需求评估工作。项目组在充分考虑备选措施的结构、质量、有效性[4]的基础上,根据卫生服务研究中“需求”的来源和转化关系[5]选择评估对象,以定性方法为主开展评估。

1从典型对象了解诉求并拟订备选措施

1.1通过小组讨论了解诉求

根据广州市健康教育所往年的基层学术交流措施自订小组讨论提纲,主要内容是学术交流的必要性、既往措施的可延续性和存在的问题。选取区级公共卫生服务包健康教育专线2016和2017年考核累计分数[6-7](下简称考核分数)中上和中下水平(即第3和9名)的区,每区选取基层健康教育人员代表8人参与讨论,共组织小组讨论2场。小组讨论获得的诉求如下。a1?有必要继续举办健康教育学术交流会;a2?基层健康教育人员对学术交流会的功能期待主要是更新专业知识和开拓工作思路;a3?可延续以往征稿和评奖、现场交流和优秀稿件网络公开的做法。存在的问题包括:a4?基层健康教育人员身兼数职,科研能力有待提升;a5?科研或科普项目主管部门面向基层的申报配额少,导致基层健康教育人员获得科研或科普项目立项的机会甚少,足以提供交流的学术成果则更少,建议加强立项前的交流;a6?有些基层健康教育人员认为学术和自己的日常工作关系不够密切,建议选择与日常工作关系更密切的内容进行交流。

1.2经过半结构式访谈后得到备选措施

阅读全文

优化心理健康教学实践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既是一个人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时期。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约20%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人际交往困难、情绪不稳、意志薄弱、学习困难等,并表现出种种不良行为,如:打架、骂人、逃学、网瘾等,甚至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这些问题心理和行为不但严重影响着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从2004年开始,在7年多的时间里,我们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有效推动了学校的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   一、以游戏为载体的团体辅导课   学校设有专门的团体辅导室,每周0.5课时,安排具有国家级心理咨询资质的三名专职教师每人任教一个年级,以校本教材《杭州路中学心理健康教案》为参考,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团体辅导。团体辅导课主要通过各种游戏展开,让学生在不同的游戏中获得不同的心理体验。“大风吹”拉近了同学的距离;“孤岛求生”让他们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   “忍者无敌”让他们学会了自我克制;“大饼、油条、豆浆”让他们学会悦纳自我;“电话号码会唱歌”让他们掌握了学习的秘诀……我们在参考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每一学段学生特点,自创了50多个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生动活泼、针对性强的团体辅导课避免了单纯的说教和硬性的规定,它从学生的心灵出发,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平时,班主任可能会无数次地强调团结就是力量,可关键时刻,学生“我”字当头的现象还是屡屡发生。而一场“孤岛求生”的游戏,就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不团结、不和团队在一起,等待自己的就是掉进“无底的深海”。这些以游戏为载体的团体辅导课分别从习惯养成、悦纳自我、人际交往、情绪管理、学习能力、人生规划等方面展开,旨在全方位塑造学生的心灵,健全学生的人格。团体辅导课在全校范围内推动和普及了心理健康教育,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发展为先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二、专业技术干预的个体辅导   虽然我们强调在学校中大力推广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社会、家庭以及他们自身成长的原因,有些学生的一些小的心理问题还是会发展成心理障碍,这在学校每年的心理测试和实际工作中都有所发现。因而,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此,学校专门安排了三名专职心理老师负责个案辅导,并建设了专业的个体辅导室,配备了沙盘、相牌、皮纹测试、若水心理测评系统等设备,开辟了发泄区。在个案辅导中,辅导教师们运用专业的心理知识和多种心理分析技术,帮助学生排除了心理障碍。去年,一名初二女生在考试前出现了紧张、出汗、手抖、睡不好觉等症状,考试过后症状有所减轻,但临近中考时这些症状又都出现了,并且更加严重,基本不能坚持正常上课。当她神情恍惚地来到个体辅导室后,辅导老师和她一起制定了个体辅导方案,运用沙盘游戏疗法,陪伴她做了12次沙盘游戏。童年创伤、家庭离异、追求完美、学业压力……这些心理问题一次次在沙盘中呈现,又一次次在沙盘中减弱、消失。后来,这名学生中考考了721分,班级排名第三,顺利升入了重点高中。几年来,我们借助沙盘游戏帮助了许多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让他们重新做回了真实的自己。受益的学生经常自愿到个体辅导室做义工,帮助整理沙具,清洗沙子,有些已毕业的学生每逢节日还会给母校的心理老师送来别样的祝福,感谢老师当年对他们的帮助。   三位专职心理老师除了能熟练运用沙盘游戏进行心理治疗外,对相牌技术也掌握得比较到位。简单便携的相牌给个案咨询带来更多的方便,64张内容丰富的画牌,64张寓意深长的字牌,随便抽两张放在一起,就会把来访者的问题生动形象地摆在咨询师和来访者面前。有一次,一个学生因家庭遭遇变故,变得沉默寡言,不管老师怎么劝解,他就是不能从阴影中走出来。班主任老师把他介绍到个体辅导室后,心理老师让他抽牌玩,连抽了9对牌,孩子都是一言不发。当抽到一张一个男子肩上扛着一个男孩时,他忽然嚎啕大哭起来,趴在桌子上,肩膀不停地颤抖。心理老师静静地守候着他,递纸巾、倒水,轻拍他的肩膀,孩子终于慢慢平静下来,对老师敞开了心扉……在老师的帮助下,他终于打开了心结。   其实,个案咨询很多时候是各种技术的综合运用,因为各种心理技术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比如在沙盘游戏中我们也经常加上意象对话技术。各种技术的综合运用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   三、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虽然在团体辅导和个体辅导中,专职心理老师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一所学校要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起来,仅仅依靠心理老师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学校还应多方借力。为此,我们不但经常请校外的心理专家培训老师和学生,还定期安排三名专职心理教师对所有教师开展心理知识与技能培训,努力让每一位老师都能够“懂心理、用心理、调心理”:班主任能在班会课上开展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任课教师能在所教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全体老师的参与壮大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力量。同时,我们也积极借助家长的力量,由校长亲自挂帅,成立了家长委员会,积极吸收家长力量参与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并把每学期的家长培训内容汇集起来,形成了校本教材《杭州路中学家长学堂教案》。   由于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抓住了心理健康教育这个源头,因“心”施教,以人为本,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也赢得了全面丰收。首先,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井然有序,师生关系和谐,生生关系密切,连年来学校无暴力、破坏性事件发生,为教育教学工作创造了健康稳定的环境。其次,学校教育教学水平逐年提高,不管是文化课还是各种才艺比赛,学生的成绩都是名列前茅,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好评。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健康成长。#p#分页标题#e#

阅读全文

心理健康与体育教学论文

1.衡水学院师范生心理健康及体育教学的现状

1.1观念上亟待更新

衡水学院的体育教学虽然也经历了一些变革,但更多地仍然受到既成体制及教学习惯的约束。许多教师仍然认为体育教学应该注重体操、田径、踢毽子以及跳远等项目的锻炼,至于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体育教学课程之中,不少体育教师仍然表示不认可,认为这只是“瞎折腾”,“难以起到什么实际作用”。很多体育教师在受访中表示,体育教学的目的首先是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其次一些特殊的体育项目还担负着竞技、表演的功能。因而,无论如何都不会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相结合的可能性。因此,要将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从而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需要首先从体育教学工作中开始,更新其教育理念,从而为后续教学方案的制定、实施和改进提供观念基础。

1.2教学评价体系科学性有待提升

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结果有着较强的引导作用。衡水学院尽管将“提升学生全面素质”作为根本性的教学目标,但是在教学评价中仍然偏向学生的成绩。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则缺乏明文考核,也缺乏配套的评估方法。事实上,学生的素质不仅仅包括身体素质、学习成绩,而且还应该包括心理素质。因此,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尝试建立一个更为科学的、融合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标准在内的教学评价体系。

1.3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经验不足

国际国内较高层次的体育教学中十分关注学生或者运动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注重通过“缓解焦虑情绪”来促进运动员更好地训练。但是,我国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学中仍然较少使用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方法,衡水学院在这方面也严重缺乏经验。因此,这也成为衡水学院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的硬性障碍。

阅读全文

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改革

一、进行岗位调研,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及基本工作能力

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主要面向社区培养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要求承担预防医学教学的教师要转变观念,深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岗位调研,了解真实工作环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家共同分析,确定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是集“预防、保健、康复、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卫生服务。因此,应具备基本的工作能力包括:能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断治疗与转诊;能开展传染病的预防及社区管理;能分析判断慢性病的流行因素并制定预防措施;能对社区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自我保健;能对社区三大公共卫生进行管理;能初步开展医学科研;能建立并使用健康档案。

二、制定课程标准,实现校内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

在岗位调研基础上,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课程标准。确定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和执业标准为依据”的设计理念,将《预防医学》定位为临床医学专业核心课程,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预防为主”的基本思想,强化“群体观念、环境观念、预防观念、大卫生观念”,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预防意识、水平和技能。使学生毕业后不仅能够开出临床处方,更为重要的是具有开出预防处方的能力,以适应将来从事社区医疗服务的需要。将课程内容整理为环境、职业、食品等三大卫生;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医学统计与流行病学方法;健康档案的使用与管理等五大学习任务,努力实现校内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其课程目标按照执业考试大纲要求与岗位工作要求制定出知识、技能与态度三大目标。例如,在知识目标中除要掌握环境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懂得如何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避开和消除危险因素,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三级预防原则与措施,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内容、自我保健与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技能目标要求具备开展社区卫生保健服务的能力,具有指导群众开展防病和自我保健工作的能力,具有制定预防疾病和增进人群健康措施与计划的能力。职业素质目标要求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观念,具有维护与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社会使命感。

三、加强社区实践,获得岗位工作的初步经验

预防医学的实践性很强。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是要教会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这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预防医学的教学应将课堂外延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学生在工作环境中学习,提升专业适应能力,深刻感知就业岗位,从而获得基层工作的初步经验。例如,为培养学生在社区开展慢性病预防的工作能力,教师提出“生活方式与慢性病”的健康教育课题组织学生到社区完成。到社区前,学生分别收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资料进行准备,到社区后,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合作,精心制作社区健康宣传板报、印制发放宣传单,进入社区高危人群家庭帮助制订个性化的干预计划,实践结束后班内开展总结交流。大多数学生表示,通过社区实践,学会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同时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更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灵感,获得了岗位工作的初步经验。

四、改革课堂教学,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阅读全文

职业教育心理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摘要】各大高等师范类院校都开设了教育心理学这一门专业基础课,让各专业的师范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并渗透于学科教学中,提高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创造性人才,促进人格的完善,落实国家提倡素质教育的政策。

【关键词】教育教学;心理学;心理健康

在职业教育心理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理论和实践难以融合,传统的教学中以文化教育为主的理念难以改变,因此,本文就职业教育心理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相关具体措施进行讨论。

1.职业教育心理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1符合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原则

在90年代国家就颁布关于推进素质教育的文件,也多次强调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再次强调了要完善人格、开发智力、培育人才的工作目标。这些都可以看出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特别是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成为职业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该学科理论较强,但在理论基础上以实践应用为主体,最终目标是培养高素质人才。

1.2完善实践教学经验

阅读全文

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有效性思考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有效性的特点,然后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有效性的提高策略,包括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形成课程体系;创设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自主体验;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手段等方面。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师生关系;课程体系;课堂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发展的产物,符合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因此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桥梁,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1]。所以教师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尤为关键。有效教学是教育领域一直在探讨的问题,本文将从“如何有效,怎么有效”这两个方面对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有效性提出自己的思考。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有效性的特点

(一)发展性

是否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评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效性的主要标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为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这一目标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发展性与持续性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它的目标更多体现在发展性,而不是矫治性。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各级学校的普及率不高,很多学校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课排入日常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更多是以讲座、班会等形式存在,学校根据每学期师生的需要决定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的频率,这些课是以学生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处理生活、学习、人际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带着矫正性目的。这种倾向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人具有积极的潜质,当面临问题时,个体有自我解决的能力,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激发学生的这种潜质,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

(二)体验性

阅读全文

校内健康教学的重要地位探析

本文作者:张一英 单位:兰州城市学院体育学院

我国学校健康教育现状

国家教育部新制定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规定:中小学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等5个领域。要求学校通过多种宣传教育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学科教学每学期应安排6~7课时,主要载体课程为《体育与健康》;另外,健康教育在小学阶段还要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学科的教学内容结合,中学阶段则应与《生物》等学科教学有机结合。但从近几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来看,健康教育课事实上正面临不能长期持续开展的危机,乃至有逐渐消失之虞。如何正确理解体育和健康教育的关系,并与其他相关课程进行整合,依然是今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课程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

影响学校健康教育实施效果的因素

对学校健康教育学科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领导层的相关意识较为薄弱,从而导致健康教育很少被纳入其决策的范围之内,进而导致在履行教育职责时缺乏主观能动性。2011年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虽然一再强调体育与健康课不是原来的体育课程与健康课程的合并,但并未明确健康教育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也未对学校健康教育课的开设作出新的规定,其结果是使我国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危机,连带而来的是教师、学生乃至社会对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教师缺乏必要的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其内容不仅涉及人体生理学、营养学、预防医学等自然学科领域,还涉及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等社会学科领域,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很强的社会性。长期以来,大多数学校普遍存在健康教育教师缺乏和素质较低的问题[2-3],要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必须掌握足够的健康知识和技能,否则无法胜任相关工作。

对健康教育概念的认识鉴于许多教师对现代健康教育的基本内涵缺乏全面的认识,理解相对滞后,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必须正确领悟健康教育的内涵,认识到健康教育是以信息传播、行为干预为手段,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4];实际上健康教育的目的不应仅仅局限于疾病预防,更在于促进健康,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公共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达到知、信、行统一的目标。世界卫生组织对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着力倡导的内容主要涵盖以下主题:传染病的预防;合理营养;心理健康及社会环境;口腔健康等个人健康;家庭生活;生殖健康;人口教育等。1992年WHO发表的《维多利亚宣言》强调了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4]。而要使人们的健康相关行为发生转变,主要还须依赖正确合理的健康教育,其他任何课程均无法完成相关的任务。而学校体育教学则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传授运动技术和知识为主要内容,以求通过锻炼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一门课程。

学校健康教育新模式构想

阅读全文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对于学校教育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推动科学的教育进程;第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减少心理障碍和问题行为的发生,培养学生的心智水平和促进健康的人格发展;第三,它是培养德育、智育和体育的重要催化剂,心理健康涉及到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健康的心理素质成就了一个健康的个体。随着现代社会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加,心理健康教育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许多学校也对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特别是中小学群体处于人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更是收到了高度的关注。传统的说教式心理教育仅限于在课堂上进行基本知识的灌输,缺乏针对性与互动性,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于当前的需要。而积极心理学作为新兴的领域,应当被广泛的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之中。塞利格曼2000年1月发表的论文《积极心理学导论》标志着积极心理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形成。它关注人类的积极情感并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并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1]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与传统的说教方式区分开来,要有自己独特的视角、理念和研究方式。

二、积极心理学理念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

积极心理学指导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将积极心理学理念与传统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并运用到心理健康教育之中[2]它能提升积极情绪,培养优秀品格,增强自主学习动机,而这些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必备要素。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能自觉的运用以往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沉淀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生成属于自身的独特意义。积极心理学要求教育过程中学生要积极求知、让师生都获得积极情绪的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品格优势和人生态度。基于积极心理的学习策略可以概括为:1.创设符合学生特点的情境,编写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2.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和活动。3.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习

(一)创设符合学生特点的情境,编写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目前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种类繁多,但是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教材却不多,大部分教材流于形式化,机械化,内容也相对陈旧。所以编写适合推动课堂变革的教材显得尤为重要。积极心理学认为在教材中应当添加与学生日常生活相一致的场景(如生活中由于某件小事和同学闹矛盾),会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建构的能力。当学生观察到生活中的积极事件或者事件的积极方面,并知道如何焕发起积极的情绪来面对问题的时候,他们自然会根据自己的过去经验选择一种积极的解决办法,从而建构出自己独特的心理地图,去应对心理的消极方面。

(二)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和活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