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健康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探讨
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医院开展健康促进工作是医学模式转变和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医院发展的必经之路,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理念,把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不断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医院健康教育的服务对象也从单一的患者向医院职工、患者及其家属、社区居民转变,服务范围由单一的院内向院内、院外、社区发展[1];服务功能从单一的治疗向治疗及预防发展;服务内容由疾病向健康维护发展。现就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阐述如下。
1医院健康教育工作领域
1.1制定健康政策
建立以职工、患者及其家属、社区居民的健康为中心的管理政策。
1.2创造支持性环境
有益于员工、患者及家属的健康与安全的工作与诊疗环境。
1.3强化社区行动
孕产妇健康教育分析
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人们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健康教育不仅包含了大量的健康知识传播,而且包括通过健康教育手段唤起人们的健康意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建立有利于健康的行为[1]。但目前实施的以责任护士负责的健康教育模式在产科病房中存在许多不足,产科病房住院天数短、周转快、陪伴家属多而且更换频繁,仅靠责任护士个人的健康教育及指导易使计划落实不到位,家属和陪护不良的健康习惯极易影响孕产妇的健康教育效果。为此,本科室自2007年7月以来根据产科病房的特点,成立了健康教育小组,协助责任护士完成产科病房的健康教育知识传播及健康行为指导,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07年9~11月在本科室住院的孕产妇399例为观察组,年龄19~40岁,平均(25.0±5.5)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63例,中专或高中126例,初中及以下110例。选择2006年9~11月在本科室住院的孕产妇386例为对照组,年龄20~40岁,平均(24.0±5.0)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60例,中专或高中123例,初中及以下103例。2组孕产妇在年龄、文化程度等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成立健康教育小组健康教育小组成员由本科室年资较高的护师担任。设组长1名,组员3~5名。要求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专业理论知识丰富,具有较强的沟通及口头表达能力,熟悉本专业的健康教育知识及行为方法,并热爱本专业,富有爱心及耐心的护理人员;并要求组长定期组织成员进行知识更新和培训学习。
1.2.2健康教育小组工作方法对照组的健康教育由责任护士全程负责。观察组在责任护士完成孕产妇的资料收集、评估、计划和实施的基础上,小组成员协助责任护士完成全科室孕产妇及陪伴家属的健康教育及孕产妇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对病房中所出现的共性问题、疑难问题加以重点指导及帮助。健康教育小组成员每天上午利用8:00~10:00医生查房时间组织病房内所有家属陪护进行集中的讲座,特别对当日新住院、手术、分娩的孕产妇的家属,主要讲解查房陪伴制度的重要性,病房的空气消毒及安全管理,新生儿异常情况的识别,费用查询等家属最关心的问题。上午10:00医生查房后,小组成员到病房评价每位孕产妇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如剖宫产术后第1d,评价产妇掌握母乳喂养的方法及新生儿护理的方法,评价其能否按需哺乳,是否掌握腹部伤口自护办法等,如孕产妇对健康教育的内容掌握不全或不到位,孕产妇小组成员将结果反馈给责任护士,责任护士给予个别指导;小组成员在完成每位孕产妇的健康教育评价后,填写健康教育反馈卡,并插入孕产妇床头卡上,使责任护士能随时了解此孕产妇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整健康教育方式、方法。下午小组成员针对孕产妇及家属所存在的不足或特别需求,进行集体讲座或组织孕产妇进行小范围沟通、示范、交流,如开展新生儿抚触的指导、新生儿游泳的好处及方法演示、新生儿换尿裤的技巧、产妇挤奶的方法、产后健身操等和进行产妇饮食制作方法的交流,或者组织孕产妇进行心得和经验交流等。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的实践
1注重特色
一是编印健教资料,推广健教处方。在门诊大厅设立了健康教育资料取阅处,每天免费向患者及家属提供中医药特色健康教育处方、和各种健教资料。各病区设置健康教育资料取阅处,供患者免费取阅,科室还根据患者需求不断更新内容,满足患者需要。
二是推行全员健康教育。中医医院要将健康教育咨询融入日常诊疗工作中,在工作时要及时充分履行健康教育职责。病人入院后,医护人员须密切配合,利用查房、巡视病房、护理等及时与患者交流沟通,适时向患者传授中医药养生保健和疾病防治知识,并进行规范化健康教育。
三是开展健教大课堂,推行重点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大课堂是中医医院开展中医特色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实践中,由医务、科教、防保等科室牵头负责,精心选派各科专家主讲。2012年,我院就举办各种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义诊活动和健康讲座19场次,听众达四万余人次。发放健康教育资料6000余份。走访社区居民近700户,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发放“居民优惠就诊卡”1300份,取得了良好效果。
2拓展形式
构建立体化健教网络在实践中,我院创新运用当地报刊、电视、电台和院内电子显示网络、健康教育橱窗等宣传普及中医药健康教育知识,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健教宣传网络。
一是在门珍及病区,因地制宜地设立内容丰富、科学实用与转业业务相应的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专栏,除介绍中医药基本知识、诊治原理外,还普及药食同源、治未病等与人们生活习惯息息相关的知识、方法和养生保健理念,并确保适用性和安全性,取得了实效。
中职技校艾滋病健康教育
1.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展开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特殊意义 中等职业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社区,在校学生是这个社区最重要的群体。他们正值青春发育期,随着性生理机能的日趋成熟和性意识的萌发,性本能和性冲动日趋强烈,恋爱、择偶已成为其生活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性信息的泛滥,性观念的开放,性教育的滞后,相当多的中专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认同态度,他们对所有与性有关的现象和话题充满了好奇。校规、校纪固然可以禁止在校结婚和同居,但在高年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中男女间有过目的性性行为、过程性行为、边缘性行为者已占有一定比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群体己成为性行为活跃的群体之一,同时也成为容易受到艾滋病病毒侵害的群体之一。因此,针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身发育特征,积极开展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健康教育不仅十分重要,而且十分迫切。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他们中的许多人在不久的将来将走上各种岗位,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成为未来的人才,对他们进行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不仅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婚姻观,同时也有助于保护他们自身不受艾滋病的侵害,当他们走进社会后,用自己所掌握的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去影响周围的人群,起到良好的示范和表率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针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身发育特征,不失时机的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 2.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展开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教学形式 2.1课堂教学 按教学计划,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开设健康教育必修课,其中AIDS健康教育为其中重点之一。教学方法主要运用参与式、启发式、举例法教学,既有讲解对学生起指导作用,又能在学生参与下进行讨论,活跃课堂气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个别咨询 对于一些在课堂上没能解决的问题或个别疑问,学生可以在课后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提出,对学生进行个别解答或课堂解答,学生不便当面询问时,也可以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形式向老师咨询。 3.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及原则 3.1主要内容 ①AIDS的基本概念;②AIDS的国内外流行趋势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造成的危害;③传播途径;④主要临床表现;⑤预防方法和措施;⑥禁毒知识;⑦无偿献血知识;⑧健康的恋爱、婚姻和道德观;⑨生育与避孕;⑩关爱、帮助、不歧视AIDS及HIV感染者;我国预防和控制AIDS的相关政策与法规;拒绝不良行为和不良诱惑的方法和技巧,以及相关的生活技能。 3.2原则 应结合实际,坚持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同时,应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切忌肤浅和一般化。因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群体思维活跃,求知欲较强,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对讲课的内容比较挑剔。因此,讲课内容应侧重于艾滋病的流行病学;艾滋病的预防,艾滋病防治中的伦理和政策问题;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与艾滋病相关的敏感问题,如同性恋现象、、等高危行为、性病与艾滋病的联系、性自慰、安全性行为、安全套的使用、无偿献血知识及禁毒知识等内容。对艾滋病的病原学,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及艾滋病的治疗等内容可做适当介绍,如能适当辅以录像片或图片效果也很好,做到信息量较大,具有冲击和震撼力,但内容紧凑,不拖踏冗长,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3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学体会 ①在AIDS教育中以课堂教学形式,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结果显示,教师和学生的反应都很积极,使受教育的学生增强了自己选择健康行为的能力,对学生整体的健康素质有所提高。实践证明,课堂教育能使学生掌握系统完整的AIDS相关知识,这对提高学生知识水平,转变学生态度是有效的,但对改变学生行为方面是不够的。②在教育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需求,有计划,有准备,并重视对教育效果的评价。从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来看,以健康教育课课堂教学形式,运用参与式教法,效果良好。 4.对今后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思考 4.1提供条件支持 学校应为开展这项工作提供必要的财力、物力支持,如购买一些预防艾滋病的书籍、教材和宣传品供学生阅读;选派教师参加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学校要支持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与探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4.2要强调关怀教育 大多数学生仍对艾滋病患者存在歧视和排斥心理。健康教育后,学生对他们的态度与健康教育前相比,没有显示更多的宽容。对艾滋病患者提供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总体预防,而严厉的社会歧视会产生负效应,对人类战胜艾滋病是不利的。因为歧视会增加HIV暴露机会,害怕受到歧视和羞辱的人可能采取过激行为或隐匿病情,造成对社会更大的危害。大家应明白一个道理:每个人都可能面临艾滋病感染问题,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防止艾滋病的传播。 4.3要注意性行为教育 目前,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中谈恋爱成风,甚至发生性行为,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当代学生思想已打破了中国传统的性观念。存在性行为开放思想,就会有不端性行为的极大可能,也就会给这一群体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这就提示预防AIDS教育必须与性心理、性道德及安全性行为教育相结合,并对恋爱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建议在校期间不谈恋爱为益,使学生树立正确和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性观念态度,并且采取正确的性行为。 4.4建立健全的健康教育机制 《全国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指导方案》中对学校的宣传教育工作中明确规定:对健康教育的任课教师进行预防艾滋病及其相关知识的培训,到2005年达到100%;对入学新生发放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处方,到2005年发放率达100%;到2008年各类大、中学校完全开课率达到100%;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要备有一定数量的艾滋病防治及其相关知识的读物,到2008年达到100%。上述指标的实现,是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措施。因此,在抓落实的过程中,使健康教育工作不走过场,不漏掉一位受教育者。#p#分页标题#e#
妇产科健康教育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处方在减少我院妇产科药物静脉滴注渗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6-11月我院妇产科住院患者3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在药物静脉滴注中按照日常操作中的口头健康教育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在药物静脉滴注治疗牌上附带一张静脉滴注健康教育处方,方便患者及家属查阅;护士每天在患者输液过程中按照处方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临床药师陪同主治医师查房,进行健康教育抽查。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处方内容知晓率、治疗满意率及硫酸镁注射液、注射用五水头孢唑啉钠滴注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两组患者静脉滴注渗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健康教育处方内容知晓率为94.0%,治疗满意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3%、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硫酸镁注射液滴注速率≤40滴/min占比为9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注射用头孢唑啉钠滴注速率≤60滴/min占比为9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静脉滴注渗漏率为5.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处方可明显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减少静脉滴注中的不良反应和渗漏情况。
关键词
健康教育处方;静脉滴注;渗漏率;不良反应
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过程与行为指导[1]。静脉滴注是将大量无菌溶液和药物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静脉滴注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给药方法,在多途径治疗中占有不容置疑的首要位置,,也是治疗重症疾病及抢救危重患者的首用治疗方法[2]。但是由于该项治疗手段流程较长、环节较多,在临床上存在一定的医疗安全隐患,滥用和不合理使用静脉滴注疗法,常可引起滴注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3-4]。因此,做好患者静脉滴注的相关健康教育非常重要。但由于传统的口头健康教育存在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护士宣教时内容不固定、患者容易遗忘等缺点,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针对以上问题,我院临床药师制作了静脉滴注健康教育处方,附于输注治疗牌上,以方便患者及家属查阅,以及临床药师和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妇产科健康教育浅析
1资料与方法
1.1方法
①孕期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进行各项健康检查,医护人员应态度温和,给产妇以安全感,取得其信任与配合。评估相应的医疗程序,以评估结果为依据来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做好分娩前准备。坚持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稳定其情绪,缓解产妇的紧张心理。②产前健康教育:进行生理护理的同时,给予产妇心理上的支持,排除干扰分娩的各种外界因素,稳定其家属情绪,指导产妇学会自我监护,耐心讲解相关的分娩知识,介绍产中呼吸技巧。③临产时健康教育:全程陪伴产妇分娩,选择有经验母亲医师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分娩过程中,助产护士指导减轻痛苦的方法,关注产妇的变化,采取措施分散孕妇疼痛的注意力。④产后健康教育:监测产妇生命体征,注意出血、伤口敷料污染等情况,一经发现及时处理。待产妇恢复体力,向其讲解育儿知识,介绍育儿方法。其中母乳喂养知识、胎儿护理方法以及母婴保健知识均为讲解的重点内容,与此同时应制定健康饮食计划。产妇出院时要指导其合理进食、注意休息,督促其定期来院进行产后检查,给予产妇避孕指导,告之婴儿具体的接种时间和地点。
1.2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对患者进行观察的指标包括营养水平、药物知识水平、计划生育水平、新生儿护理水平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其中并发症包括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肌肉疼痛、产后尿潴留。
1.3评价标准
以问卷形式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本次研究中所采用的调查问卷由本院专家参考相关文献制定,共20个问题,每题5分,满分为100,其中>80分为满意,50~80分为比较满意,<50分为不满意,其中>50分为总满意度。
消化内科健康教育评价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180例消化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消化内科疾病,其中男112例,女68例,患者年龄19~75岁,平均53.1±6.3岁;入选标准:①住院时间在3~15d患者;②无精神科疾病患者;③无严重的全身系统性疾病患者;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90)和对照组(n=90),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本组所有患者均予以消化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并采取常规方式进行护理,包括向患者口头讲述相关的治疗和护理的健康知识,如自身疾病可能的发展情况和自身应注意的相关问题等,相应的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患者一定的护理指导。
1.2.2观察组
流感防控中的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本文将针对流感防控中的健康教育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选取我县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12例禽流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主要开展流感防控健康教育工作,做好防控知识的宣传普及,从而降低流感对人们造成的死亡率。结果对我县人民医院112例禽流感患者进行流感防控健康教育,患者流感防控知识明显提升,并且对社会人群进行健康知识宣传,扩大宣传范围,使更多的人清楚禽流感对人类的危害,从而提升自身的防控意识。结论对患者进行流感防控知识宣传,有效丰富患者及群众的流感防控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流感感染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从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流感防控;健康教育
0引言
禽流感为禽流行性感冒,该疾病则是由正粘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导致的禽类传染病,主要分为三类,的非致病性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和高致病性禽流感。该疾病不仅对禽类产生严重的危害,对人类自身健康也造成了持续威胁,对社会造成一定恐慌,从而影响家禽养殖和消费。因此,本文将对流感防控中健康教育进行深入研究,有效预防禽流感疾病[1]。
1禽流感病原学特征
禽流感病毒属于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呈现球形,是典型的病毒粒子,该粒子直径为80-120mm,平均直径为100mm。首次分离的部分为毒株,呈现长短不同的丝状,经过鸡胚连续传代培养或是细胞培养物可以转变成球形。此病毒有囊膜,单股负链RNA分节段病毒组成基因组,并由8个片片段组成,依次为NS、M、NA、NP、HA、PA、PBI、PB2基因片段,这些基因片段可以编码成11种病毒蛋白。其中神经氨酸酶(NA)与血凝素(HA)是两种主要的表面抗原糖蛋白。两种糖蛋白存在抗原性差异,可将其分为9种NA亚型以及16种HA亚型。流感病毒因为具有特殊的基因组结构,使其在复制及组装过程中,会发生“错误”,造成变异[2]。
2流感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