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评估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健康管理评估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健康管理评估

部队健康信息管理体系研究

【摘要】

传统的部队健康信息都是以纸质的方式进行存档,随着年份的增加,极易导致信息遗漏、缺失等现象的发生,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传统的纸质健康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也不利于部队健康信息的管理。因此,本文从信息化管理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建立信息化的健康管理评估系统对部队健康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希望对完善部队健康信息管理评估体系有所帮助。

【关键词】

军人;健康信息;纸质文档;无纸化办公;评估系统

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为方便部队的军人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需要完善对部队健康信息的管理评估系统,建立电子化的健康信息管理系统,从而既方便军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也方便军医及时的掌握军人的健康信息,从而为提高疾病的预防措施提供可供参考的有效信息。

1部队健康信息管理的概念

部队健康信息管理具体是指在部队中,军医按照现代化的健康理念和医学的基本要求,根据先进的医学经验,再加上科学的方法,对部队军人的健康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保证部队军人的身体健康,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1]。

阅读全文

矿产业的风险管理研讨

一、环境风险管理

来自矿产业运营活动的环境风险及其对环境和地方社区的潜在影响可能对矿产企业产生诸多影响,例如:影响社区人群的健康、公众不满导致声誉受损、矿区关闭和复原导致成本消耗、矿区关闭后持续的遗留风险。为此,澳大利亚政府组织编写了《工业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估指导手册》。该手册概括了针对工业化学品的最优环境风险评估方法,包括评估化学品所使用的信息、方法和工具。

同时,该指导手册为评估人员提供了风险评估所需的必要信息,包括:环境风险评估的一般概念和实施的步骤;评估数据的要求;对数据的充分性、适宜性和可靠性的评估方法;环境暴露的评估方法;环境效应的评估方法;具持久性的、生物累积性和有毒化学品的评估方法;以及如何确定环境风险的特征和环境风险管控措施等。

二、社区健康风险管理

社区健康风险通常与采矿或矿产加工过程中的大气、水或土地排放有关。在澳大利亚普遍存在社区健康问题的地方,矿业公司可能选择卫生资助计划或为偏远地区建设社区基础设施来改善社区人群和矿业公司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福利,为社区和矿业公司都带来了益处。为系统评估环境危害所带来的健康风险,澳大利亚政府组织编写了《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指南》,该指南提供了一种通用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方法,适用于各种环境健康危险,并明确了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的具体步骤,尤其是在确定一般人群、小团体或个人所面临的风险时融入了毒理学、流行病学、暴露评估方法和剂量反应评估方法。

三、风险沟通管理

澳大利亚矿业公司普遍认为自身有责任与员工和公众就风险问题进行充分的沟通。有效的风险沟通是建立社区信任、增加社区对采矿和矿产加工风险的了解,以及使利益相关者能更好地了解可能受到采矿和矿产加工活动影响的重要方式。

阅读全文

肉鸭健康养殖内涵和保健管理技术

摘要:为使肉鸭健康养殖技术具体化并能够落地落实落细,本文分析了健康养殖的核心体现、内在表现:环境健康、生态友好,机体健康、生理稳态,高品质与高效益,产业链协同全过程安全;指出了制约肉鸭健康养殖发展的因素:健康养殖理念欠缺,养殖设施设备陈旧老化,集约化养殖密度过高,养殖环境遭到破坏,饲料配制不合理,疫病防控与保健体系不完善;提出了肉鸭健康养殖的策略和路径:改善养殖条件、实施生态养殖,健全肉鸭健康养殖的保障制度;从肉鸭健康管理方案的制定、监测管理与安全行为、保健方案的应用等方面简述了围绕健康养殖需实施的保健要求。

关键词:肉鸭;健康养殖;保健管理

肉鸭健康养殖内涵是以优质、高效、安全为目的,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建立数量、质量、生态和效益和谐发展的现代养殖模式。健康养殖涉及环境健康、肉鸭机体健康、产业链健康、产品健康和人类健康5个方面的健康要求[1]。发展肉鸭健康养殖,必须从氛围塑造、技术集成、设施改进、组织协调、保健管理等方面加以完善,为肉鸭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1健康养殖的核心体现与内在表现

1.1环境健康、生态友好

对一个养殖主体来说,环境因素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显得突出。环境健康包括适合肉鸭养殖发展的社会氛围环境、便于防疫的周边环境、美丽洁净的场区环境、清新适宜的舍内环境与健康平衡的肠道微环境等内容,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定生态关系的系统整体称为生态环境。生态养殖是一种实现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生态养殖包括:环境生态维护、养殖生态维护、生理生态维护。

1.2机体健康、生理稳态

阅读全文

腰椎间盘突出症健康管理模式分析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高、治疗复杂和易复发等特点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构建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方面入手,实施疾病的健康管理,成效显著。文章主要探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以期望对该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herniation,LDH),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单侧或双下肢麻木、放射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1],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2],我国LDH的发病率高达7.62%,约有80%的成年人有腰背痛的经历,其中约20%的腰背痛由LDH引起,成为第3位经济负担的疾病,予社会及家庭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存质量。将疾病预防控制重心前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主旨,符合人们对健康的需要,同时也是对医生和患者的一次理念上的改变[3,4]。中医“治未病”思想,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层次指导实际临床工作,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高发病率、多诱因、易反复发作等特点,积极创新与构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是临床工作中迫切需要的,值得深入探讨。

1中医“治未病”思想与现代健康管理技术的结合

现代健康管理提倡从生物-心理-社会三维组合去认识健康,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将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同时进行,以开放、联系、动态的新思维看待复杂生命。而中医传承千年,立足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将自然、人体和疾病三者有机的综合评估、辨证论治,尤其强调“治未病”的预防观,这正是现代健康管理所提倡的。“治未病”思想作为中医诊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中医辨证施治的最高要求,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灵枢•逆顺》亦云:“上工,刺其未病者„„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指出对疾病预防的重要性,更是将“治未病”作为中医师的最高标准。“治未病”思想贯穿于中医的整个诊疗过程,其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1)未病先防:这一阶段强调在强健自身的基础上,积极规避导致疾病发生的因素,即合乎自然之道,顺应自然规律,增强体魄,适时调理精神情志,避免六淫邪气的侵袭,是可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2)既病防变:中医认为,疾病的发展都有其顺逆传变的规律,这一阶段需在正确诊治疾病的基础上,以内外表里、五行制化、六经传变等规律预测疾病的发展,并及时阻断疾病的进一步恶化。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其根据五行生克制化,即肝(木)脾(土)相乘、相侮的传变关系,提出肝脏之疾患,可传于脾胃的预防理念。(3)瘥后防复:中医认为疾病虽除,但正气已伤和(或)余邪未尽,此时尤重调护人体正气,预防疾病复发。如《伤寒论•辩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并治法》记载:“大病差后,劳复者”,提示病后人体气血亏虚,应避免劳作,防止复发。“四级预防”观点作为现代医学的健康管理指导原则,即病因预防、“三早”预防、康复治疗、病源预防,以现代科学信息技术为桥梁,通过健康信息采集、个体化管理方案、健康评估、健康检测、健康干预等手段来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与发展,针对个体及群体进行健康管理,提高自我管理意识和水平,减少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5]。毫无疑问,健康管理的中心思想与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是相一致的,是中医“治未病”在现代医学的具体体现与实施。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将二者优势结合,将包含有中医特色的健康信息,如中医四诊、体质评估、精神情志,与运气学相关的时间、气候、地理环境等参数与现代医学的健康评估有机结合,发挥中医“治未病”和整体观等核心理论,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支持下,将数据采集与分析、个体化健康管理计划制定、应用情况及效果评估等信息进行跟踪与反馈,实现闭环式管理,实现长期、循环的动态监测,使健康管理工作具有连贯性和针对性。基于大数据的分析优化,增强管理疾病的针对性,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减少并发症及疾病的复发,加速疾病的预后和转归。

2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

2.1未病先防,构建健康档案,人群分级管理

阅读全文

近海生态健康评价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但长期以来,受到自然和人类非理性活动(例如:海洋灾害、过度捕捞、海洋资源开采、污染物大量排放、滨海城市人口剧增等)的影响,使得近海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需求难以保障,近海本身的循环与自净也得不到保证,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生物栖息地变更,生物群落结构异常,赤潮,海岸、堤坝的侵蚀、倒塌等[1-4]危害,从而引发了全球范围近海生态系统的退化与服务功能的减弱。有关近海生态系统健康问题受到各国政府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已成为海洋学、环境学、生态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虽河流、湖泊等淡水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研究已开展的较多,相关的理论体系已较为完善[5-7],但关于近海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目前还处于一个摸索阶段,尚无比较完善且成熟的理论体系出现,尤其是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研究尺度方面。目前为数不多的近海生态系统健康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区或区域[8-14]这一单一空间尺度上,时间尺度的选取由于资料收集、监测条件等限制也较为单一,但就近海评估本身而言,一个完整的近海生态系统评估体系应覆盖多个时空尺度,而且影响近海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胁迫因子、决策者的总体目标、管理方式等都与时空尺度有关,对近海的评价、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方式都是在不同尺度集成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对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首先要明确的核心问题就是尺度问题[15]。但在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还未见相关时空尺度的研究报导,故本文在借鉴河流[16]、湿地[17]等时空尺度分级的基础上,界定了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时空研究尺度,以期为正在开展或将要开展的近海生态系统健康研究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1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空间尺度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等级系统理论在生态学的多个领域广为应用,为理解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动态的复杂性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为解释尺度效应及发展新途径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理论基础[17]。根据等级系统理论,并在借鉴河流、湿地等空间尺度分级的基础上,将近海生态系统健康的空间尺度划分为微观尺度(点位、断面)、中观尺度(分区、区域)、宏观尺度(全近海海域、全球)3个等级。   1.1微观尺度:点位、断面   点位、断面具有功能统一的特点以及均质的特征,代表着近海生态系统的微生境,能较细致、具体的表征近海生态系统健康的状况,便于进行不同点位、断面间的对比分析。由于点位、断面的空间尺度较小,以点位、断面为单元收集数据,可为近海管理提供更详实的资料,是诊断近海生态系统健康的基础,同时也为在更大空间尺度上深入研究近海生态系统健康提供基本保障。目前水质理化参数、生物指标以及沉积物环境指标等评价指标是这类尺度近海生态系统健康关注的焦点。人类对水质污染的研究始于对水质理化参数的监测和评估,也是长期用来反映人类活动对近海生态系统影响的传统手段之一,水体中营养盐和污染物质的含量、pH值、水温、透明度、SS等参数均可被用来表征某一点位、断面的水质污染状况。而生物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诸如近海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等多途径、多方面的综合影响,也可用于研究生物体对人类活动的响应,探究近海退化的原因,现已逐渐成为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中海獭[18]、海牛[19]、海豚[20]、海鸟[21]、海龟[22]等常用来作为评价近海健康的警示物种。另外,在近海健康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的丰富度、优势度、生物量等指标也经常用来反映目标海域的健康状况。由于近海水质长期受到污染,使得沉积物中蓄积了各种各样的污染物,同时底泥的受污染程度也是影响底栖生物的重要因子。在水域环境中探讨的沉积物指标主要包括有机碳、硫化物、重金属含量以及底泥污染指数等。因此,以点或断面等微观尺度评价近海生态系统健康具有较好的对比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也有利于近海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修复措施的具体实施。   1.2中观尺度:分区、区域   在对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时,往往可把一个区域海域分成几个区进行研究,每个分区中又可包含数个点位或断面。区域是某个地区或特定地域的一种泛称,面积可大可小。在评估近海生态系统健康时,可选自然地理单位或社会政治经济单元(即国家管理的行政单元)作为区域中观尺度。在分区、区域尺度上的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可有效监测和评估大面积海域所处的健康状况,识别分区、区域尺度上近海生态系统健康的约束因素。与微观尺度上的近海生态系统健康监测与评估不同,中观尺度评价不仅要考虑单个点位或断面上的评估指标,还需关注人类活动对大面积海域的胁迫(如分区、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经济活动、城市化规模和人口分布状态等),并结合水文和水质等资料判别近海的生态特征,从更大尺度上识别自然和人类活动对近海及其周边环境和其余邻近生态系统的影响。分区、区域中尺度的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以点位或断面的详细数据为基础,再结合近海生态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以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等因子具体的表征近海生态系统健康的状况,并可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更为详细的信息。   1.3宏观尺度:全近海海域、全球   全近海海域是以水为媒介融合起来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综合体。全近海海域面积上的气候、地质地貌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态直接决定着近海结构和各项功能的健康。海洋是全球水循环系统中重要的一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类对全球水循环系统的干扰能力也越来越大,温室效应、酸雨等全球范围的影响作用都会影响到近海生态系统的健康。因此,随着近海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监测技术和手段的不断成熟,开展大尺度的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评估,分析全近海甚至全球海域健康质量的变化趋势,并为从源头上对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进行维护和管理提供依据,是该领域的一大发展趋势。全近海海域、全球尺度上近海健康研究能从宏观尺度上把握近海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规律,可为大尺度的海域规划、管理和保护提供决策依据,但其评价指标、评估方法和评估模型也将更为多样和复杂,且资料的收集也需借助3S等技术以及跨区域、多国家、多学科的协同与合作。总之,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对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进行研究的特点也各不相同,所选取的评估因子也会有所区别(表1),具体针对实际的研究问题可选用一种或多种尺度。#p#分页标题#e#   2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时间尺度   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时间尺度,随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的不同,选择也将不同。短时间的干扰主要体现在对点位、断面等小尺度微生境单元的影响,而区域、全近海海域等大尺度空间仅对长时间大范围的干扰产生响应。因此,近海生态系统管理与修复对象的空间尺度越大,相应的开展评估活动时所需要的时间也就越长。与河流、湖泊相比,近海生态系统范围更广,组成部分也更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活动干扰响应也更具稳定性,故在结合近海生态系统本身特性的基础上,对应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空间尺度,将时间尺度分为短(小时、天、季节)、中(一年或几年)、长(十年到百年)、极长(数百年及以上)4个尺度。   2.1短时间尺度:小时、天、季节   短时间尺度是指相对较短的时间段,在这一较短的时间段内,近海生态系统所受到的外部环境作用相对保持稳定,如“一年中的某一季”、“一季中的某几天”、“一天中的某几时”等。在短时间尺度上研究近海生态系统健康问题,可以反映近海在某个时刻受人为干扰的程度,要求所选择的指标易于量测,具有敏感性、诊断性和针对性。其优点就在于它能快速评价近海生态系统的现状和特征,及时提供必需的管理信息,但缺陷是忽略了需要在更大时间尺度上研究的近海的自然变量及动力学过程,难以反映近海生态系统健康长期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对其修复效果也大为局限。此外,短时间尺度特征下的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标准的确定也较为困难,常常需要借助国家标准,特别是水质标准和相近区域同类型受人为影响较小或无人为干扰状态下的近海中相应指标值作为参照状态等。Hua等[23]选取春、夏、秋、冬四季作为时间段,评价了江苏省近海海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就是对开展短时间尺度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有益探索。   2.2中时间尺度:一年或几年   中时间尺度主要是指一年或几年的时间段,其结果可用于评价人类对近海开发的规划、实施以及后评估过程中近海生态系统状况的变化,比较管理行为实施前后的近海生态系统健康特征,分析近海生态系统健康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长期发展趋势,更易于近海生态修复措施的实施。这一尺度上的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有助于更好的提出近海生态系统管理和修复措施或识别人类活动对近海生态系统的干扰影响因子,其主要特征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周期性。   2.3长时间尺度:十年到百年   长时间尺度主要是指十多年、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时间段,在这一时间尺度上往往更关注的是宏观层面上的近海土地利用、景观过程与格局、水文周期、完整的水生食物链等因子,只有对其进行系统持续的监测与评估才能辨明作用于近海生态系统的长期人为或自然的干扰。这一时间段特征下的近海生态系统健康指标选取的标准常以历史时期的数值为参照,同时考虑理想水平下要素的取值范围,通常以要素的变化率或各种指数来表示。长时间尺度的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评估不仅可在掌握历史时期大量数据及其相关演变趋势的基础上,系统分析近海系统特性及其生态变化规律和其内在变化机制,也可识别不同干扰程度下的近海生态系统健康关键影响因子以制定相应的管理和修复对策。Xu等[8]选取10年为一时间段,比较了20世纪70-90年代的香港吐露港附近海域的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就是对开展长时间尺度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有益尝试。   2.4极长时间尺度:数百年及以上   极长时间尺度是指数百年、上千年甚至几万年的时间段。地质地貌、土壤、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因素是这一尺度的近海健康评估考虑的重点,而这些因子都是一个非常缓慢的演进过程。此外,极长时间尺度本身也意味着该研究领域内的那些概念或因子通常不一定以现有的观测和实验为基础,而更倾向于通过对久远事件的解释来研究,如地学专家会关注几万年前发生的地壳运动、全球性气候变化等所引起的海洋演变。大时间尺度的缺点或不足在于许多要素的历史资料没有记载或不完全,收集或模拟也相当困难,会给评价结果带来不确定性。因此,在综合考虑近海生态系统管理的要求、空间尺度的大小、修复效果的有效性等基础上,有时需要将不同的时间尺度结合起来评估近海生态系统健康。不同时间尺度的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关注内容见表2.   3结语   尺度是景观生态学或群落生态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16]。同样,根据所研究的对象、目的与内容,明确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时空尺度也极为关键。在借鉴河流、湿地等时空尺度分级的基础上,可将近海生态系统健康的空间尺度概括为微观尺度(点位、断面)、中观尺度(分区、区域)和宏观尺度(全近海海域、全球)3个等级;结合近海系统的本身特性,对应近海健康评价的空间尺度,可将时间尺度划分为短(小时、天、季节)、中(一年或几年)、长(十年到百年)和极长(数百年及以上)4个尺度。

阅读全文

大型桥梁与隧道工程监测评估系统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建设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而且在实践中工程质量得到全面的提高,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建设的基础,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但是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不得不承认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新时期工程建设的发展,影响了社会的可持续进步。大型桥梁与隧道工程建设也是如此,针对此现象出现了许多应对措施,其中工程健康监测与评估管理系统就是其具体体现。本文主要是对大型桥梁与隧道工程建设现状进行简单分析,并且对工程健康监测与评估管理系统进行简单探究,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大型桥梁与隧道工程建设简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道路交通的需求越来越高,在新时期大型桥梁与隧道工程逐渐增多,而且其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得到不断的提高。在新时期大型桥梁与隧道工程建设的相关内容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其中健康监测和评估管理系统就是其具体表现。在新时期由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其不断进步发展的需要促使其自身不断完善,为其发展保驾护航。这一系统的建立和完善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为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率提供制度保障,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大型桥梁与隧道工程建设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道路交通的需求在不断地增大,其中对于大型桥梁与隧道工程的需求更是如此。新时期大型桥梁与隧道工程建设发展现状可谓是喜忧参半,在调查分析之后,我对大型桥梁与隧道工程建设现状作如下分析:

1.大型桥梁与隧道工程建设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新时期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发展,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交通的需求在不断地加大,在此过程中国家出台了大量的扶持政策,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尤其是一些自然环境比较差的地区,在交通道路建设的过程中,其对于桥梁与隧道的需求在不断地提高,在发展过程中得到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时随着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社会主义教育取得了全面的进步,出现了许多相关专业的人才,为桥梁与隧道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方向保证。总之,在新时期大型桥梁与隧道工程建设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其发展前途光明。

阅读全文

医院设立老年护理门诊实践和积极效果

【摘要】目的设立老年护理门诊,并探讨其实施对患者就诊满意度及护士护理专业自我概念评分的改善效果。方法制定一系列老年护理门诊服务制度、工作流程及管理条例,明确了老年护理门诊的出诊条件、工作重点及工作内容,开设老年护理门诊,为老年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实施个性化慢性病及居家护理指导。选取2021年5—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老年护理门诊就诊的老年患者、出诊的老年专科护士、合作的医师为研究对象。对就诊患者进行满意度电话随访调查,对合作医师进行老年护理门诊认可度调查,对出诊护士于出诊前后进行护理专业自我概念量表评价。结果就诊1周后,在172例就诊患者中,共有164例患者接受了电话随访,调查其对老年护理门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总体非常满意率达97.0%(159/164)。20名合作医师对老年护理门诊认可度为90.0%(18/20)。老年护理门诊开诊后15名护士的护理专业自我概念量表各分项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开诊前[总评分:(98.7±5.6)分比(63.0±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本院老年护理门诊的开设工作流程顺畅,工作内容能够满足老年患者就诊需求,能够有效保障老年患者就诊满意度,提升出诊老年专科护士职业价值感,得到了合作医师的认可。

【关键词】护理门诊;老年;健康促进

《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指出2022年左右,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4%[1],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已成为当今医疗事业的重要课题[2],老年人多病共存现象较为普遍,其对健康知识的需求量大。当前,老年医疗门诊的重点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院外延续护理服务尚不完善,难以满足老年患者的健康需求,因此,老年专科护理门诊也应运而生。护理门诊是独立开设的由从业护士参与的针对护理事项的门诊[3-4],专科护理门诊的设立是高级护理实践的一种创新形式,应用整体护理理念与患者共同合作,保持、促进患者的健康[5-6]。为了给老年患者提供便捷的健康知识获得渠道,引导护士实现自身价值,促进老年专科门诊建设发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于2021年5月成立了老年护理专科门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工作和运行模式及效果等进行分析总结,供大家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5—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老年护理门诊就诊的老年患者、出诊的老年专科护士、合作的医师为研究对象。本研究方案通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KY2021-042-02),受试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研究方法

阅读全文

外科病房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观摩手术对提升外科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146名外科病房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测评量表》评价其观摩手术前后健康教育能力。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相关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外科护士观摩手术后健康教育能力评分显著高于观摩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摩后评估、计划、实施和评价维度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逐步线性回归法分析显示,总分与评估、计划、实施、评价维度得分存在线性回归关系(均P<0.05)。结论观摩手术有助于提高外科病房护士健康教育能力。

关键词:

外科;护士;观摩手术;健康教育能力

健康教育能力是一项涉及多项学科的应用技术,需要综合护理人员认识、实践、沟通等多方面的能力。大部分住院患者手术前感到焦虑,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够缓解他们的焦虑水平[1]。然而临床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除了来自学校教育、实习及平时的临床实践外,需要医院进行专科相关疾病的病因、机制、手术方式、手术过程等知识的系统传授,特别是对患者主动、全面的整体护理[2]。为了满足医院外科各专科的现实需求,针对性地提高外科专科护士的综合素质,完善健康教育内容,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使用观摩手术提高护士健康教育能力是比较经济、有效的措施[3]。本研究通过调查影响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及健康教育效果的因素,找出误区,纠正不足,故于2014年8月—2016年8月对外科临床护士观摩手术前后的健康教育能力进行了效果评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