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健康管理案例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目标分析
技能层面的目标。通过课程的教学,让学生通过领悟、体验和训练等形式掌握生活、学习、交往、情绪情感、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基本心理健康技能;掌握探索自我、调适心理及发展心理等方面的技能。自我认知层面的目标。通过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实践、学会和养成生活、学习、交往、情绪情感、就业创业等方面基本的心理健康能力与素质;形成心理健康发展的正确理念,认识自身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并且能够对自己的生理条件、心理状况、行为习惯与能力等方面进行客观的评价,全面认识自己和接纳自己,当产生心理困扰或出现心理问题时可以进行自我调适或主动寻求帮助,树立适合自己又适应社会的积极心态。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及文献资料认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以案例教学为主,灵活辅以其他的教学方法能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中选择案例的原则
案例教学中选择案例是非常关键的。选择案例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主要有以下五条。
1.针对性原则。教师所选的案例要与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紧密联系,针对学生的心理实际、认知水平和思辨能力等选择案例,这样的教学案例学生才易于接受,引起关注。
谈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课程思政案例
摘要:在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推进课程思政工作的过程中,将思政内容与专业特色相结合,融于专业知识的讲述,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专业思想和心理健康。以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为例,展示课程思政案例设计的3个主要方面:课程主旋律思政设计,历史发展思政设计和时事政治思政设计。经过课堂实践探索发现,课程思政工作有利于提升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格局,增强学习动力和促进教学良性互动。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课程思政;案例设计
当代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教育在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过程中不能只讲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思政修养也同样重要。2020年,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国各类院校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该“纲要”明确指出不同专业的课程思政需要突出本专业特色。其中,经济管理类专业在课程教学中需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因此,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也要围绕本专业特点开展思政建设。社会公共事业关系到居民生活的质量与社会的福祉[1],应以需求为导向提供相应的服务。因此,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应当了解公共事业的公益性,具备为居民服务的基本思想观念。而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与健康、医学息息相关,医疗保健服务的管理与供给需要时时遵照健康领域服务的核心原则,如确保医疗服务的公益性、维护居民的健康权、平衡资源分配的公平与效率等[2-4]。这些思想观念有助于学生树立职业道德,并且有助于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因此,除入学阶段的专业介绍、专业思想稳定工作之外,大量专业特点和专业思想的渗透应当融合在专业课程中,通过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向学生展示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点和个性化的职业特征[5]。在我校课程思政推进的过程中,本专业课程目标设计为增强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本教学团队围绕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点,结合“三全育人”要求,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中,规划了课程思政的框架与内容。以期通过教学团队全员参与课程思政,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并贯穿全课程,从政治思想、专业思想和个体心理健康多维度推进本专业的育人工作[6]。
1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课程思政设计思路
在课程设计思路方面,围绕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总体目标,将课程思政划分为:树立政治情操、引导家国情怀、增进人文修养和培养各类美学意识的思政内容。专业课程思政内容需包含但不限于以下3个方面:(1)奠定本课程主旋律的思政设计;(2)基于历史唯物主义介绍某内容的历史发展;(3)立足于时事政治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点。课程思政的形式包括:知识介绍、问题引导、先讲后问。这3种形式结合以上3个方面的思政设计思路,灵活安排于各个章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设计案例
以卫生事业管理学为例,介绍课程思政案例的设计。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教学分析
摘要:
主题式案例教学逐渐受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青睐,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教师要想用好主题式案例教学,必须把握好“五度”取向,即主题选定的适切度、案例选取的积极向度、问题设置的开放度、师生互动的倾心度和教学活动的效度,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主题式案例教学的作用,有效完成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标。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主题式案例教学;“五度”取向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成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同于高校中的其他公共课和专业课,因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使其具有更强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为了更好地落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程目标,主题式案例教学越来越受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青睐。主题式案例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编写以某一主题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案例并作为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和研讨,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建构意义的一种教学方法。[1]主题式案例教学所具有的情境性和形象性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愈加的生活化和实用化,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可。因此,主题式案例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然而要想充分发挥主题式案例教学的作用,必须把握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五度”取向。
一、主题选定的适切度
(一)正视存在的问题,走出主题选定的误区
脑梗死患者健康宣教中的护理效果
摘要:评估案例分析联合情景模式训练在老年脑梗死患者健康宣教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8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与联合组(n=41),对两组患者均使用多媒体情景模式训练进行护理,联合组加用案例分析进行护理,干预周期为3w。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w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脑卒中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SMB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结果:干预3w后,两组SSMBS得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上升,且联合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NDS、NIHSS得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减小(P<0.05),联合组NDS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NIHSS得分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案例分析联合情景模式训练可缓解老年脑梗死患者病情,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对其预后康复有利。
关键词:情景模式训练;案例分析;脑梗死
大多数老年脑梗死患者接受治疗后仍会出现各种不同程度行为障碍,较难实现生活自理。有研究发现,案例分析通过对患者进行病案分析,将自身病情状况、身体素质、既往病史以及主要护理措施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讲解[1],从而有针对性的对每位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情景模式训练通过对病情进展与对应护理方案的模拟加以宣教,目前关于这两种方式应用于脑梗死的报告较少,本研究将其应用于老年脑梗死患者健康宣教中,以探究其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2019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与联合组(n=41)。对照组患者男23例,女18例;年龄60~73岁,平均(66.54±5.25)岁;语言障碍11例,单侧肢体瘫痪27例。联合组患者男22例,女19例;年龄60~72岁,平均(65.74±5.63)岁,语言障碍9例,单侧肢体瘫痪2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可比较。入组标准:根据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脑梗死[2];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年龄在60~74岁。排除标准;无自主意识,不能独立完成问卷调查;伴有严重器质性损伤;合并智力障碍、精神病。
1.2方法
谈公共卫生人员环境卫生技术培训需求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市区公共卫生人员对环境卫生技术培训的需求。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参加环境卫生技术培训的学员为对照组,累计人数为580人,选取2012年7月至2018年6月参加环境卫生技术培训的学员为观察组,累计人数为600人,对两组人数对培训课程需求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人员对现场处置案例、卫生应急管理、卫生应急方法与技术、对软件应用等方面的培训需求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环境卫生技术培训,我市区需增加现场实际案例的收集,制定卫生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卫生应急措施和相关技术的运用,对提高培训效果有非常显著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公共卫生;环境卫生技术;培训需求
0引言
公共卫生人员是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推动者,也是疾病预防控制、社区卫生服务、乡镇卫生院等机构的主要工作人员,面对广大的人民群众,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1]。目前公共卫生机构对工作人员的环境卫生技术培训工作非常重视,为了进一步提高环境卫生技术培训效果,我市区针对公共卫生人员的培训需求进行调查。下面进行一一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均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参加环境卫生技术培训的学员580人,男235人,女345人,中专120人,大专201人,本科179人,研究生80人;观察组为2012年7月至2018年6月参加环境卫生技术培训的学员600人,男258人,女342人,中专135人,大专190人,本科180人,研究生95人。两组研究人员的性别、学历等无显著差异,P>0.05,资料可纳入研究。
1.2方法。根据我市区实际情况自制问卷调查表,主要由组织培训经验丰富的相关工作人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的专家共同制定,涉及培训内容、培训形式、以及对现场处置案例、应急管理机制、应急技术和方法、以及相关的软件运用等方面。调查问卷均由相关负责人发放回收,所发问卷全部回收。
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现状与趋势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渐渐养成了许多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很多慢性病代替恶性传染病成为了人类新的健康杀手,健康管理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很多设计者着眼于以系统化的方式为用户提供良好的健康管理服务。产品服务系统倡导产品服务化,通过将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进行融合可以为健康管理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系统化的解决方案。文章通过对健康管理和产品服务系统的理论方法进行综合研究,结合案例分析提出健康管理产品服务系统的设计现状和趋势,为将来的健康管理产品服务系统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健康管理;产品服务系统;案例分析;设计现状;设计趋势
根据权威医学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超过9000万,肥胖人数达到2亿人,国民平均每30秒就有一个人罹患癌症、一个人罹患糖尿病。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身体出现了亚健康甚至是罹患慢性病的现象,公司白领的亚健康比例也超过了七成,不健康生活习惯导致的疾病已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头号威胁,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未来的健康管理将是通过智能的产品和服务及时、主动地感知用户的健康状况并加以智能决策,实现系统化的健康服务1,而产品服务系统与健康管理的融合将为未来的健康设计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系统化的解决方案。文章旨在分析健康管理产品服务系统的现状并总结设计趋势,为将来的健康管理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一、健康管理产品服务系统理论概述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当代医疗有效地遏制了恶性传染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但由于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心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等疾病成为了新的健康杀手2。健康管理包括用户对自身健康状态的认知、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及健康生活习惯养成等内容。随着健康研究的不断深入,健康管理的形式和载体也在不断丰富,由起初专业性强的医疗实体产品向健康类移动应用方向发展,再到软硬件结合的产品服务系统。产品服务系统是倡导产品服务化的理论源流3,将服务价值与实体产品的价值相融合,可以提供系统的研究视角和解决方案4。将产品服务系统理论应用于健康管理中是当下健康设计领域的一大趋势,通过二者的结合可以针对用户的健康需求提供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帮助用户养成健康习惯并达到良好的健康管理效果。
二、健康管理产品服务系统的分类与应用
健康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借助健康类产品或服务,以此来监测、预防用户的亚健康状态或改善用户已有的健康问题,最终帮助用户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通过合理的手段对用户的健康行为进行激发和引导是最关键的环节,明确用户健康行为的各个阶段至关重要。健康行为按阶段划分有以下几个阶段:健康行为无意识期、健康行为动机形成、健康行为触发、健康行为执行、健康行为达成、健康行为维持和健康习惯养成七个阶段5,在用户养成健康习惯的过程中七个阶段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导致习惯养成的失败,目前已有不少设计者在构建健康管理类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加入了对用户健康行为阶段的考量。综上,现有的健康管理产品服务系统可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分类:根据产品服务系统在用户健康行为的介入阶段可分为“健康行为产生前阶段”“短期健康行为阶段”“短期-长期健康行为过渡阶段”“长期健康行为阶段”和“健康习惯养成阶段”;按照需求目标可分为“运动健身类”“按摩理疗类”“健康监测类”“养生饮食类”“作息时间计划类”和“娱乐减压类”。从上表可发现,目前健康管理产品服务系统的品类和功能在日渐完备,但目前仍存在以下问题:1.面向特定人群亚健康问题的解决方式针对性不强。2.健康管理形式枯燥乏味,使用户难以养成健康习惯。3.大部分的解决方案缺乏理论指导,针对某个健康问题仅仅依托技术解决。4.较少关注用户的心理亚健康问题。5.很多案例的解决方式仅仅以改善或解决用户的亚健康问题为导向,缺乏对亚健康状态检测和预防的手段。
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策略
摘要:高校安全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维护校园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普及安全知识,抓好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对当代大学生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从目前高校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新时期高校安全教育可从机构设置、内容更新、教育方式的多样式出发。
关键字:新时期;高校;安全教育;策略
1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是特殊的群体,他们从紧张的高中生活中走过来,在高中生活中,他们无暇顾及学习以外的事情,而进入大学,对比高中阶段来说,是他们的一个放松时期。他们个性趋向定性,智能发育比较成熟,喜欢接触新鲜事物,而社会经验又不足,自我安全防范意识低,大多数人无自我防御能力,对自身安全问题缺乏警惕。目前高校校园中个人被盗案件大多数是由于自身安全防范意识低所致,例如:财物丢失,大多数学生是由于自身防范意识弱,将电脑或贵重物品丢在一旁去跑步、吃饭等而造成财物丢失。而高校校园中的部分自我危害或危害他人案件,一部分是由于一时冲动所致,一部分是由于心理方面的疾病引发。所以,高校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不仅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一个必经阶段,也是促进自身心理健康发展的一项必要措施。
2当前高校安全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各个高校开放式的办学,加之互联网、新媒体、微时代的到来,出现的各种新型不安全因素,让高校的安全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安全教育工作也在持续开展中,但实效性不高,关于高校安全教育缺乏实效性的原因大体如下:
2.1机构不健全,专业队伍不稳定
组织社会创业导向的探索性
【摘要】自二十一世纪以来,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组织的社会创业精神也日益突出,这促进了大量社会问题的解决。然而,目前关于社会创业取向的研究非常稀少,内涵不统一,概念维度仍然需要挖掘。本文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多案例分析方法,探讨了组织社会创业导向。本文丰富了社会企业家的现有研究成果,论证了我国企业社会创业的现状,为企业开展社会创业行为提供理论参考。本文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分析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社会企业家组织,包括对企业数据的详细分析和具体的社会创业行为分析,利用扎根理论对组织社会创业导向进行结构搭建。
【关键词】组织;社会创业;导向;研究
一、研究目的与方法
(一)研究方法:多案例研究方法
多案例研究方法对于定性研究具有独特的优势,无论是在根据新规律提出新理论还是实证检验已有理论方面.不同于单案例研究,多案例研究可以形成良好的理论建构。该方法要求案例有好的典型性与代表性,所以本文选取两家相对经营比较成功的,并来自不同社会创业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地理分布的社会创业组织,进行比较研究。
(二)研究目的
社会创业是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公共服务需求迅速增长的现实,其价值和意义日益突出而组织社会创业占领我国当前社会创业群体的较大比重,社会创业可以整合社会资源,解决社会问题,但是对于社会创业导向的研究很少并且相关概念界定仍然不够完善,本研究旨在通过跨案例分析,探究社会创业导向构思的维度结构,为社会创业导向构思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