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健康服务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老年居家运动健康服务研究
摘要:大力发展老年居家运动健康服务,实现老年人在其周边、身边和床边“三边”就近享受运动健康服务,对于实现健康老龄化和健康中国战略具有重大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就老年居家运动健康服务的概念、内容与属性进行了探讨,在对其发展背景及主要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老年居家运动健康服务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老年人;居家养老;运动服务;健康服务
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的加剧,老龄人口日益增多,并呈现出速度快、基数大、空巢化、高龄化、失能化等特征,使得老年人照料、医疗、福利负担愈加沉重。居家养老符合国情和人情,是社会和老年人的首选养老方式,我国逐渐形成“9073”“9064”的养老服务格局,即90%居家养老、6%-7%社区养老、3%-4%机构养老。基于我国居家养老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老年居家运动健康服务,实现老年人在其周边、身边和床边“三边”就近享受运动健康服务,对于实现健康老龄化和健康中国战略、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1老年居家运动健康服务概述
1.1老年居家运动健康服务概念
现在学术界还没有针对老年居家运动健康服务的明确定义。本文结合居家养老服务、健康服务、体育服务等相关概念和内容,将老年居家运动健康服务定义为“政府和社会依托社区,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体育运动为手段,满足老年人运动健康服务需求的一种服务形式”。老年居家运动健康服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老年居家运动健康服务仅指上门入户服务,广义的老年居家运动健康服务包括入户和户外服务[1]。其服务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开展运动健康服务,二是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或社区老年运动健康促进中心等社区体育、养老服务场所,为老年人提供运动健康服务。
1.2老年居家运动健康服务内容
特色健康教育服务模式研讨
一、重视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
1.针对医护人员,进行教育方法、效果评价、临床知识等在职教育。并通过外出学习、专题讲座、情景模拟等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理念、理论技能及服务礼仪的培训,充分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
2.加强医护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使每个医护人员都本着以病人需求为出发点、以病人满意为目标,坚持“人人皆为健康教育员、时时皆为健康教育时机”的服务原则,营造满意服务。
3.医护人员教育的目的在于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并通过他人良好的卫生行为表率影响受检人员的行为。
二、落实各健康教育环节的服务
1.候检教育
既要安定受检人员情绪,又要向受检人员传播一些卫生科学知识及自我保健措施。设置固定的健康教育专栏、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内容以常见病、多发病、流行病的防治知识为主,宣传各种健康知识与理念,以内容的科学性、普及性、教育性和实用性吸引受检人员的关注。形式力求美观大方,内容深刻,字迹工整,语言通俗易懂。
新时代下健康服务和管理专业建设思考
摘要: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是近年来各大高校相继开设的新专业。自2016年第一批高校开设该专业以来,如何开展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建设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根据近几年专业建设所做的各种探索,提出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建设要遵循中西医协同、医教协同、医药协同、医文协同4项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建设思路要从紧扣相关国家政策,专业建设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社会需求作为专业建设导向;凝练专业发展方向,合理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强化创新创业意识,积极拓展专业就业渠道4个方面开展。
关键词: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大健康健康服务与管理
专业是2016年国家教育部新设立的本科专业,至今已有百余所高校纷纷设立了此专业。作为一门隶属于管理学的新专业,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是因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而产生的,专业建设也在探索中不断完善和成熟。
1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服务业已然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托育、文化、旅游、体育、物业等服务业,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扩大覆盖全生命期的各类服务供给。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作为近年来教育部新设立的本科专业,是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发展所急需的新兴专业。健康管理在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兴起,随后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也开始效仿和实施健康管理。进入21世纪后,健康管理开始在我国逐步兴起与发展[1]。根据教育部公布的相关信息,目前本科专业目录尚无健康管理学专业,与之相关的为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属于管理学门类。2016年,广东药学院、成都医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滨州医学院、山东体育学院5所高校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健康服务与管理”新专业;2017年,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等21所高校设立了此专业;2018—2021年,分别有35所、25所、23所、15所高校设立了“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根据各大高校对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介绍内容来看,该专业的主要课程由3个部分组成:医学基础知识、健康辨识与干预知识、管理学知识。人才培养目标为应用型复合人才,就业方向主要有医疗卫生单位、健康管理公司从事健康评估与干预工作,或者从事管理工作。该专业的培养周期为4年,与医学类专业五年制的培养周期相比,既要掌握医学健康方面的知识,又要掌握管理学的知识,时间较为紧迫,对学生来说压力较大。虽然在健康评估与干预服务中,不可避免会涉及部分医疗行为,但该专业授予的是管理学学士学位,无资格报考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因此该专业毕业生择业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2健康服务与管理的专业建设原则
目前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尚无成熟的模式,每年虽有多所高校因应时代发展和自身人才培养的需求开设了该专业,但如何能够更好地开展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育尚无可供参考的成熟经验。总结近几年来专业建设的各种探索,笔者认为本专业建设需要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主动式服务模式下健康教育论文
一、服务模式创新
1.主动式老年人健康教育服务模式创新。
为了实现主动式老年人健康教育服务,我们整合高等院校体育部和计算机专业教师、专科医院医生、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和心理咨询师等人力资源,利用软件系统(包括基于体域网的社区居家养老健康云系统、老年人健康素养问卷调查系统、老年人健康教育问答咨询服务平台)和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拥有体域网传感器设备可以实时采集老年人体征数据并上传到社区居家养老健康云系统。医生可以通过健康管理系统查看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的发展态势)的平台作用,根据体域网传感器测量到的老年人实时体征数据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的统计数据,识别出老年人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和存在较高健康风险的老年人个体,再由医生、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体育教育讲师主动对老人及其关爱员(老人关爱员包括老人监护人、家属、保姆等)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即建立面向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的主动式健康教育服务模式。
(1)在社区服务中心的统筹安排下,开发并应用基于移动计算技术的老年人健康素养调查问卷系统,不定期对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问卷结果,实时把握老年人健康知识、健康技能以及心理健康的发展态势;开发老年人健康教育问答咨询服务平台,把老年健康教育延伸到老人日常生活,还可以利用老年人健康教育问答咨询服务平台的健康信息推送功能,把个性化的健康信息推送给老人,形成健康咨询和健康信息推送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服务模式。
(2)在健康咨询师、体育教育工作者、综合医院医生的配合下,软件开发人员对老年人调查问卷结果、老年人实时体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识别出辖区内老年人全体中普遍存在的身体素质、心理素养、健康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问题,为老年人健康教育的教育对象选择、健康教育内容及教育方式的科学设计提供支持。
(3)根据健康素养数据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的结果,针对性设计健康教育讲座、健康教育系列活动的主题和内容,对辖区内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进行健康教育干预、体育干预和保健诊疗活动干预;针对具有较高健康风险的老年人个体,通过社区居家养老健康云系统把老人健康风险推送给老人及老人关爱员;利用健康教育问答咨询平台的健康信息推送功能把个性化、针对性的健康信息推送给老人。还可以通过软件技能培训,让老年人熟悉社区居家养老健康管理系统的功能,掌握体域网传感器的使用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助老系统的效能,形成老年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服务之间的良性互动,逐步形成老年人健康素养提升的合力。
(4)社区工作人员还可以根据季节变更、疾病疫情暴发等情况,主动组织并施行老年人健康教育活动。还应关注老人关爱员(包括老人家属、监护人、与老人结对的自愿者、社区工作人员)的健康教育,通过开发食材搭配禁忌随手查、药物搭配禁忌随手查、肛肠健康卫士等手机应用为老人关爱员提供易于获取的健康知识,通过潜移默化的健康宣教使之能够给予老人更高质量的健康关爱。
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服务与医患关系分析
摘要:采用自编的《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服务行为量表》与《医患关系量表》对664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服务行为处于中等水平(3.85±0.46),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服务行为各维度与医患关系的总分及各维度的得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r=0.136~0.514,P<0.01)。其中,言语耐心、表情亲和、情感支持与沟通主动四个维度均能正向预测医患关系,能够有效解释医患关系36.7%的变异量。因此,加强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服务行为,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可以促进医患关系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服务行为,医患关系
我国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人们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心理问题也成为了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取向性导致我国人民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躯体化现象,许多人意识不到自身的心理问题,却以躯体症状为主诉求助于医护人员;另一方面,受心理疾病污名化的影响,患者不愿到相关的心理(精神)科室或者专业心理机构就诊,而是倾向于到一般的医疗机构就医[1]。可见,非心理(精神)科室的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承担了大量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目前大部分医护人员受传统医学思维定式的影响,倾向于关注患者的躯体症状,而忽视了背后隐藏的心理问题,从而导致误诊、误治,甚至出现加重病情的情况,增加了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浪费医疗资源,严重影响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导致医患冲突。因此,本研究以非心理(精神)专科的医护人员为调查对象,分析其心理健康服务行为的现状及其对医患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将为缓解医患冲突,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四川省部分市州(成都、遂宁、达州、广安、阿坝)选取不同等级非心理精神科室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进行调查。
1.2方法
老年人健康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摘要:
课题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深入分析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设计了以智能移动产品为平台的老年人健康服务系统框架和系统功能模块,并提出了基于系统平台的老年人健康服务产业链资源整合的设想,为居家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展开个性化健康服务,实现健康老化、成功老化提供策略。
关键词:
居家养老;健康服务系统
我国是世界上老龄化人口最多和老龄化最快的国家。截至2015年底,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数的16.1%,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1.44亿,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政府提出了搭建养老信息服务网络平台的指导意见。本课题通过分析不同年龄层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从物质与精神需求等方面着手,研究居家养老模式下以移动智能终端为载体的老年人健康服务系统设计。
一、居家养老概述
居家养老是指以家为养老场所,以社区照料服务网络为依托,以国家制度、政策、法律管理为保障,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体系,是建立在个人、家庭、社区和国家支持基础上的养老方式。“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9073”养老模式,根据国情,90%的老人需要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成为我国居民养老的主要方式。
健康体检后续服务质量的思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体检及检后服务也有了更大需求。目前,大多数体检机构主要以单纯检查为主,按照客户选择或体检机构推的体检套餐进行检查,通常情况下体检结束后,由于参检者健康意识薄弱,没有很好保存健康档案,对待体检报告中的问题也没有让专科医生进一步诊治,自已上药店乱买药服上,导致一些需要尽快诊治的疾病而没有及时诊治,拖延成重症或慢性病,甚至发展为不治之症。其主要原因,一是医院或体检机构缺乏健康管理意识,尤其是检后服务方面,没有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效体检服务机制。二是每天接待的体检者者多,医生每天难以做到对每个体检者的结果针对性分析指导,即使想对每一位体检者负责任,却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是被体检人的自身因素。针对以上原因,提出以下措施
1提高检后服务意识,建立检后服务机制
检后服务是健康体检的重要内容,包括电子健康档案、跟踪提醒、健康咨询、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等方面。在日常健康管理工作中去,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任委员武留信也指出:“95%以上的体检机构以体检为主,缺少检后服务,总体服务水平有待提高”。要提高体检质量,检后服务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提高检后服务意识,建立检后服务机制非常必要。
2合理调整医疗资源,确保体检工作正常开展
体检中心涵盖体检环境、体检设备、体检医务人员等,本文主要指医务人员的配备。若体检工作量大,医务人员配备不足,很难保证体检质量,为了能够满足体检需求,在人员配备上要充分考虑不仅工作人员数量,更要考虑不同岗位人员结构,从而让被体检者得到优质的服务。
3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提高服务能力
3.1提高业务水平,定期进行业务学习。为提高医务人员的自身素质,不但要掌握现代医学知识,还应掌握心理学。通过优质的服务加强医患关系。
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模式构建与应用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问题关注转向疾病预防,对健康信息关注度不断提高。我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公共图书馆担负国家健康发展战略的重要角色,要充分发挥其信息传播作用,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健康信息服务较少,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不够完善。本文介绍健康信息的内涵,分析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模式要素,探讨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模式构建对策。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模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问题关注转向自我保健,产生对健康信息需求度逐年提高。卫生部提出健康中国战略,以健康促进方式,动员社会共同参与。战略实施的关键是健康教育,但我国目前健康教育机构力量有限,健康教育专员匮乏,仅靠自身力量不能满足健康发展战略的需要。国外由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牵头,对社会力量进行整合实施社会性工程。公共图书馆积极参与健康中国战略是时代赋予的使命。目前我国健康信息服务处于起步阶段,公共图书馆应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群众提供科学的健康信息。研究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模式构建对更好地传播健康信息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概述
现代人健康观是整体健康,包括躯体、心灵与道德健康等。早期将健康信息内容局限于自我护理及对亲属护理、医疗保险等相关信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对疾病预防,关于人体生理结构功能相关信息等涵盖于健康信息范畴[1]。广义的健康信息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等,服务人群包括老年人等。公共图书馆是免费为区域公众服务的图书馆,可为普通群众与特殊群体服务。我国公共图书馆是面向社会开放的图书馆,按行政区划建立,省市县乡镇图书馆为公共性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模式以图书馆员为纽带,通过运作关系形成有机统一体,环境资源是系统重要因素。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用户类型较多,包括师生、普通公众等[2]。在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中利用信息交流渠道获取信息表现不同用户特征,体现在对健康信息服务需求多元化。公共图书馆通过建立与高校医学图书馆等联盟,公共图书馆提供健康信息资源特点是具有时效性。图书馆是复杂的社会系统,对社会的作用涉及生活各领域。图书馆职能随着社会发展变化,不同时期图书馆侧重点不同,其基本职能包括对知识物质载体收集;加工整理信息物质载体。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模式是为满足公民健康信息需求提供健康信息服务。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模式并非固定模式,呈现立体式拓展服务体系,需要不断完善才能达到循环模式。
二、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理论分析
信息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是信息消费的基本阶段。信息需求具有层次性,韦尔认为人的等级位置决定信息寻求行为。潜在的信息需求是未满足的需求,某些信息对人的需求等级位置无关需求意愿会下降。信息化时代,公共图书馆用户群信息需求出现综合化、多元化及权威化特点[3]。人们获取信息方式趋于电子化,实践中新问题出现会引起信息内容及获取途径的变化。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应加强纸质书籍在健康信息服务中作用。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模式是以信息资源为基础条件,经过保障机制通过运作形成有机体。公共图书馆为市民服务,服务对象是普通居民,其知识结构等不同,可能包括专业人员。需求表现多样化,有些人偏重于电子信息资源,一种服务模式难以满足需求。健康信息服务策略是把健康信息传播到需求者手中的方法,随着图书馆服务体系发展完善,延伸服务方式可运用于健康信息服务中。图书馆健康信息资源应转化为电子信息,与其他专业图书馆加强合作,充分利用其他专业健康机构电子数据库资源;注意电子信息的维护更新,使需求者及时了解最新健康信息。公共图书馆要注意对馆藏纸质健康信息资源的维护[4]。健康信息官员是健康信息资源管理者,必须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如国外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管理员需经相关培训,熟悉相关医疗术语,担负向政府反馈公众关注的健康信息的职责。目前我国缺乏健康信息管理员,急需克服以往体系中的弊端,思考有效的策略符合公共文化惠及全民的要求。健康信息模式是对健康信息要素作用方式的描述,服务活动是各要素相互作用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