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系统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监管系统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监管系统论文

近五年我国远程教育质量

一、远程教育质量的内涵

(一)服务论

它深受英国开放大学西沃特等人思想的影响,在我国也颇有市场。有的学者把远程教育的“服务”和“质量”合而称之“服务质量”,指服务满足用户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之和。有学者认为远程教育要“践行服务的理念,以教学质量为支撑,以服务质量求发展”。它们充分体现了教育服务即质量的思想,都把学生作为服务对象和评价服务质量的主体。笔者认为这仅仅是一个方面,还应把远程教育服务社会作为重要理论加以研究,遗憾的是这方面的研究十分匮乏。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服务被修改为“教育云服务”。

(二)立法论

要想保证远程教育的质量必须给予它们充分的法理地位,通过远程教育立法提高其社会地位。佘质斌从法学的视角认为应当颁布《网络教育法》,内容包括“学历教育、学习形式、专业设置、学历教育招生计划、学历教育学生入学资格、教师教学资格、高等学历教育毕业生毕业资格及学位授予、学历教育课程考试、网络教育学校年报年检和评估制度、受教育者权利的保护、法律责任等。”他的主导思想是防止教育资源被无偿占有,保护远程教育办学主体的合法权益。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确保远程教育的声誉。

(三)系统论

要提高远程教育质量,不能从某个环节入手,应当从整体上着眼,做到各个教学环节协调发展。有学者认为:“我们应从系统观的角度建立质量保障的体系架构,着眼于远程教育实施过程中的整体机制,综合考虑教育目标符合于实际的情况。”实际上他强调宏观政策调控对远程教育质量的影响。质量保障体系需要包含相互关联的诸多要素。早在1997年英国的丹尼尔就提出评价远程教育质量的四个标准,即建校历史、排斥性入学、人际交流、教育资源。丁兴富又结合中国远程教育实际详细地阐述了这四个方面。教育质量保障不能单纯强调一个方面而不顾其他。

阅读全文

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摘要]从3个方面阐述了构建高等中医药院校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意义,一是学校自身发展的要求,二是教育科学发展的要求,三是提高成人教育培养质量的保证。并从4个方面着手介绍了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本内容,以及从3个方面落实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的措施。

[关键词]高等中医药院校;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提高高等中医药院校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提高医疗技术人员能力水平的要求,而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则是提高中医药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探索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促进高等中医药院校成人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保证。

1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意义

1.1高等中医药院校自身发展的需求

高等中医药院校成人教育机构一般为继续教育学院或成人教育学院(二级学院,以下简称继教院)。虽然招生竞争激烈,但各高等中医药院校也清醒认识到只有遵循成人教育的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源源不断地吸引到更多的生源,培养出更好的人才,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要求

阅读全文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培养

一、概念解析

教学管理是指为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学校的教学活动为对象的计划、组织、执行、监督、反馈等全部活动。管理的目的就是靠管理促运行,向管理要质量。教学管理既是服务,服务于全校师生教与学的活动,以维系正常的教学工作;又是管理,是对教学工作的监管和评价,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包括人员的管理(师资队伍管理、服务人员管理、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等)、质量管理(课堂教学管理、教师科研管理、教师评聘管理、学生评价等)、教学运行管理(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安排、教学实践、毕业论文、学风建设等)等三大方面,是高校全部管理工作的中心。教学管理人员是指高校中对教师、学生以及他们的工作、学习起管理和服务功能的人员,主要包括教务处、科研处、人事处、学生处及院(系)教学相关的管理人员。教师专业化是在教师职业化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职业是社会发展和进化的反映,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了获取报酬,满足社会联系和自我需要而进行的持续的活动方式。

教师职业的前提就是经过师范教育的培养,具备相关学科课程的知识技能、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技能、教师师德以及组织管理能力等。教师职业就是在这一前提下,运用相关技能从事持续的传授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从这一方面说,教师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者,不是知识、技能的创造者和生成者,具有可替代性。而专业型的教师则是专家、学者,是研究人员,体现学术性,具有不可替代性。教师专业化是基于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专业、教师个体作为专业人员这一基本前提的。“专业”意味着经过系统培训而拥有一套专门的“知识”,具备从事特定职业的专门“能力”,并形成体现职业特点的“价值观念和态度”。“化”体现一个历程,强调由不专业到专业的过程,是指一个普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业人员,并获得专业地位的过程,即群体成员获得“知识”、“能力”、“价值观念和态度”的过程。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是指教学管理人员把自己从事的工作看作专业性的工作,具有探索和研究的专业精神,完善教学服务与管理的功能;具备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系统论等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化过程不仅使自己体验到工作的意义与自我生命的价值,而且利用管理工作权力,制定教学规章制度,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促使教学活动积极运行,以利于推动高校全员教师的专业化进程。

二、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现存的问题

1.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人们对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学术性的认识不够充分。大多数人认为,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就是一线教师的专业化,教学管理工作不是学术性工作,教学管理人员不需要专业知识背景与技能,不需要探索精神和研究意识,只需要按部就班完成确定的事务性工作就万事大吉了。这种工作思想致使教学管理人员从招聘到使用、再到后续发展都相对处于弱势状态,招人时既不看所学专业,又可降低学历标准;用人时只管“使用”,不管“培养”;个人发展只关注少数人的成长,大多数则较为迷茫。教学工作没有被当作既可研究又有必要研究的学术性工作。教学管理工作纷繁复杂,尤为琐碎。教学管理工作者终日忙于事务性工作,既没有外在环境的认可,也无时间思考工作的学术性、专业性,导致缺乏合理的职业认同感,产生职业倦怠。

2.素质不高

阅读全文

谈药用植物学融入课程思政案例

摘要:药用植物学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对培养中医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起着重要的作用。按药用植物学章节体系介绍一些课程思政案例,以期促进我国药用植物学课程思政案例库的共建和共享,实现新时代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课程思政;案例库

药用植物学是讲授药用植物形态、结构、分类等知识的课程,是中药学类和药学类等专业的基础课,通常面向大学一年级或二年级学生开设。该阶段是学生由基础课程向专业课程过渡的时期,是培养学生专业思维、职业素养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药用植物学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将这些元素提炼出来,潜移默化地融入专业知识的讲授中,对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和职业素养,实现中医药人才的“三全育人”大有裨益。近年来,许多高校开展了药用植物学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践,报道了一些优秀的药用植物学思政案例[1-10],最新出版的《药用植物学》教材也增加了课程思政的内容[11],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尚未见对整个课程体系的思政案例报道。本课程教研组在药用植物学和药用植物野外实践省级一流课程建设过程中,对思政元素进行挖掘、汇总,建立了药用植物学课程思政案例库。本文按药用植物学章节体系对思政案例进行介绍,以期促进我国药用植物学课程思政案例库的共建和共享,提高药用植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1药用植物学绪论中的思政案例

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本草著作中所记载的药用植物的形态、生长习性等知识蕴含着药用植物学的萌芽,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新精神,对植物分类、品种考证和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就是受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用法的启发而发现了青蒿素的提取方法。研读本草著作,学以致用,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探究创新精神。“神农尝百草”反映了古人的无私、无畏和创新精神,也反映了人类对药用植物的认识和利用过程与生产力的发展息息相关。通过介绍误食断肠草花、毒蘑菇等中毒事件,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药用植物学的现实意义,领悟药材基原鉴别的严谨性,端正中医药工作者诚实守信、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完成3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当前正进行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许多药用植物学任课教师也参与其中。资源普查的过程、技术创新和成果展现了科研工作者不畏艰辛、无私奉献、求实创新的精神,能激发学生学习药用植物学的兴趣,加强对中药事业的认同感,培养作为中医药人守护人类健康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普查结果表明,许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甚至濒危,国家出台了禁止采集/滥挖发菜、甘草、麻黄等重点保护动植物的行政法规,各地积极发展药用动植物人工种养。通过这些案例,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2药用植物形态解剖学中的思政案例

2.1植物细胞与组织

阅读全文

药用植物学融入课程思政案例思考

摘要:药用植物学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对培养中医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起着重要的作用。按药用植物学章节体系介绍一些课程思政案例,以期促进我国药用植物学课程思政案例库的共建和共享,实现新时代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课程思政;案例库

药用植物学是讲授药用植物形态、结构、分类等知识的课程,是中药学类和药学类等专业的基础课,通常面向大学一年级或二年级学生开设。该阶段是学生由基础课程向专业课程过渡的时期,是培养学生专业思维、职业素养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药用植物学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将这些元素提炼出来,潜移默化地融入专业知识的讲授中,对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和职业素养,实现中医药人才的“三全育人”大有裨益。近年来,许多高校开展了药用植物学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践,报道了一些优秀的药用植物学思政案例[1-10],最新出版的《药用植物学》教材也增加了课程思政的内容[11],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尚未见对整个课程体系的思政案例报道。本课程教研组在药用植物学和药用植物野外实践省级一流课程建设过程中,对思政元素进行挖掘、汇总,建立了药用植物学课程思政案例库。本文按药用植物学章节体系对思政案例进行介绍,以期促进我国药用植物学课程思政案例库的共建和共享,提高药用植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1药用植物学绪论中的思政案例

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本草著作中所记载的药用植物的形态、生长习性等知识蕴含着药用植物学的萌芽,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新精神,对植物分类、品种考证和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就是受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用法的启发而发现了青蒿素的提取方法。研读本草著作,学以致用,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探究创新精神。“神农尝百草”反映了古人的无私、无畏和创新精神,也反映了人类对药用植物的认识和利用过程与生产力的发展息息相关。通过介绍误食断肠草花、毒蘑菇等中毒事件,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药用植物学的现实意义,领悟药材基原鉴别的严谨性,端正中医药工作者诚实守信、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完成3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当前正进行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许多药用植物学任课教师也参与其中。资源普查的过程、技术创新和成果展现了科研工作者不畏艰辛、无私奉献、求实创新的精神,能激发学生学习药用植物学的兴趣,加强对中药事业的认同感,培养作为中医药人守护人类健康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普查结果表明,许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甚至濒危,国家出台了禁止采集/滥挖发菜、甘草、麻黄等重点保护动植物的行政法规,各地积极发展药用动植物人工种养。通过这些案例,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2药用植物形态解剖学中的思政案例

2.1植物细胞与组织

阅读全文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网络安全探讨(6篇)

第一篇:计算机网络安全虚拟网络技术作用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文化不断的进步,信息技术的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计算机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国普遍应用了起来,计算机给人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便利,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安全受到威胁,笔者对于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进行了分析,分析了计算机网络安全中虚拟网络技术的作用。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安全;虚拟网络技术;应用

0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的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是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安全的问题,影响着信息技术的安全以及发展,人们不断的寻求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法,各种技术不断的应用于其中,近几年来我国的虚拟网络技术发展,也开始应用于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阅读全文

桥梁工程质量控制讨论(6篇)

第一篇:桥梁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措施

摘要:

社会的发展带动市场高质量高标准的需求,桥梁作为连通公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高风险路段,其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区域交通的安全性。本文按照工程质量控制阶段分别讨论工程项目质量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措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

桥梁工程质量控制;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

引言

桥梁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在桥梁工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对其项目的质量控制,从它的形成的过程来看,可分为质量的事前控制措施、事中控制措施和事后控制措施。

阅读全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综述(10篇)

第一篇:社会学角度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近来,由沈壮海教授撰写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第三版)一书(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年3月),对提高思政教育有效性研究具有参考价值和作用。该书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以市场经济为研究背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全面细致探讨,作者从历史到现实、从宏观到微观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观点新颖,论证深刻,思想敏锐,读来令人耳目一新。该书共分为六章,在导论部分作者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内涵、本质、研究意义、研究论域、研究思路与方法等内容。

第一章主要论述了中外思想家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观念的历史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深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的科学贡献。第二章主要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育情境等方面的有效性。第三章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意识活动与实践活动过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内在构成和有效性。第四章主要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教育性、教育结果有效性的表现及评价、教育有效结果对个体与社会需要的满足性。第五章重点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实现中的几个规律性问题: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主导主体问题、要素效能问题、结构匹配问题、过程的充分性及可持续性问题、合力构成问题和生态契合问题等。第六章阐述了切实增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问题,具体阐述了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教育重在增强有效性、加强和改善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支撑、造就精干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与模式转换、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明性等。最后附录了几篇关于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与新形态,以及宏观思想政治教育学初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科学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育主客观自我追求和时展等多方面的必然要求,其研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等。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产生的影响因素有社会环境、社会群体、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和教育机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制约因素,其中政治教育主体因素有:教育队伍稳定性差、理论素养不高、科研水平低下等;教育客体因素有:大学生主体意识薄弱、理解与接受能力不强、有关知识储备相对薄弱等;教育介体因素有:教育目标欠科学、教育方法陈旧、教育内容滞后、教育手段缺乏整合等;教育环境因素有:全球化意识形态的渗透、市场经济的冲击、社会转型引起的思想观念波动、网络时代导致生活方式的改变等;还有教育目标与内容、教育方式与载体等方面的因素。还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科学评价内涵、含义、原则和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其科学评价原则为导向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实践性原则与科学性原则等,科学有效性评价的依据是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教育观和其他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借鉴,其评价方法有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和综合评价等。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妨采取以下策略和途径:首先,提高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和网络文化氛围;积极构建政治教育新平台,提高师生运用新媒体的媒介素养;不断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创新;加强新媒体教育的建设和管理,全面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和工作创新,充分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优化教育目标和内容,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载体创新。

总之,这部结构严谨的著作选取了思想政治教育前沿性理论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实践与学术价值。

作者:卢静 庄杰 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

第二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析

摘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