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减肥计划方案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中医院校开设科学减肥课程的教学运用
[摘要]肥胖会危害人类健康,已成为全球最为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肥胖人口数量居全球第一,其中大学生肥胖率呈上升趋势。大学生因为缺乏相应的知识,在实施减肥中存在着许多误区并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作者系统阐述了大学生肥胖的原因、在减肥中的误区及作者在中医院校开设科学减肥课程的建设情况。作者通过该课程,培养了大学生群体正确的减肥理念,指导其进行科学减肥,以期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医院校;科学减肥;教学实践;大学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长期摄入过高热量的食物,同时伴随运动量与活动量的减少,肥胖人口数量与日俱增。2016年,《柳叶刀》报告中国已成为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1]。其中,大学生肥胖发生率增速迅猛,不容忽视。肥胖会给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带来许多问题,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乎自己的体型。由于缺乏科学的减肥理念和专业的指导方法,许多学生采用过度节食、过度运动、乱吃肥药、抽脂瘦身等方式减肥,导致营养不均衡,对身体造成伤害[2]。为了帮助大学生降低因盲目减肥而造成的身体伤害,作者在中医院校开设了科学减肥的公共选修课,旨在帮助中医院校大学生获取正确的肥胖知识并形成科学的减肥理念,提高在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1大学生肥胖成因
肥胖病是遗传、心理、社会经济及文化背景诸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3]。作者将大学生肥胖成因主要归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虽然部分大学生因为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导致其比一般人更容易肥胖,但更多的大学生肥胖离不开后天环境和行为习惯的影响。各种对身体不健康、容易引发肥胖的饮食习惯,以及缺乏运动等都是导致大学生肥胖的重要原因。随着社会各方面的竞争不断加剧,高压力、快节奏常常使人处于高度精神紧张状态。临床研究发现,许多患者在精神压力极大情况下,会表现为进食过多,进而引发肥胖。
2大学生减肥的误区
大学阶段是学生对自己的外在形象非常在意的时候,这导致大学生会采用各式各样的减肥方法。目前,在学生中比较主流的减肥方法包括:节食、运动、服食减肥产品,这3个方面都存在各自的减肥误区。
互动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
摘要: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统一的过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效果,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科学地融入互动式教学,有助于在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活跃课堂氛围,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基于此,文章围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课堂的教学现状,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对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开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核心素养
互动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观点是通过激发师生之间的主观能动性,使师生在相互交流、相互对话、相互讨论和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面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要求,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一言堂”等教学模式显然已经落伍,其严重制约了高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而将互动式教学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能够体现语言的交流和表达特点,使师生在良好的互动中实现英语语言的交流和信息的传递,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一、互动式教学开展现状分析
(一)“以考试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盛行长期以来,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一直束缚在“以考试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中,课堂教学呈现出极强的“应试性”。在这种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往往以高考考点为教学重难点,教学的唯一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学生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可以说,在应试教学理念的影响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出现了“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的现象,致使一些有趣的内容、素质拓展的内容被忽视,甚至被删除。而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高中英语教学逐渐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这对高中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应关注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品质、思维品质等,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当前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与英语核心素养之间的矛盾逐渐扩大,难以真正满足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学要求。
(二)对互动教学重视不够
班级管理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一、结合班级常规教学来开展劳动教育和道德教育
低年级班级管理的重心,应该是抓好、抓实常规教学。因为常规教学是班级管理的基础,基础夯实了,班级管理才能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顺利前行。常规教学通常包括社会生活常规、家庭生活常规、学校生活常规和课堂学习常规这几方面内容。对低年级班主任来说,首先得抓好学校生活常规和课堂学习常规,让学生养成初步的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良好的品行习惯。为了使入学不久的学生学会并掌握系红领巾、整理书包、整理课桌、整理餐盘、准备上课用品等五项学校生活技能而尽快适应小学学校生活,还特意开展了“自理五项大比拼活动”。活动内容包括:个人自理五项练习、小组自理五项评比、自理五项班级层面评比。让学生向家长、老师、学长等请教,学习最基本的五项学校生活技能;在班内开展小组合作,让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学生帮助能力较弱的学生,选派能起示范作用的“志愿者”每天检查班级学生学习自理情况,记录并及时反馈。又如:班级里开展“我爱我的小书包”活动,活动分以下几个过程:第一步,先让学生猜一猜“我的书包有多重”,再现场测一测。并让学生思考: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得到结果?第二步,让学生展示“我的书包里有什么”,分别介绍它们的作用;第三步,“给我的书包减减肥!”,让学生们出出主意,谈谈怎样爱护自己的书包。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上述活动时,可以不必那么循规蹈矩地确定主题、设计方案、分组分工等,那是他们能力所不及的。而要以充满童趣的活动为主,让活动在自由自在的气氛中开展,教师要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哪怕效果不那么突出,也能为今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二、结合班级文化建设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门潜在的课程,恰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是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对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及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熏陶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新课程改革要求班级文化建设中树立积极向上、展现活力热情的精神风貌。因为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班级氛围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文化土壤,而这恰好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完全相同。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可以分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两方面。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指教室环境建设,它是班级特色文化的物化表现,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同时也体现了班级的精神文化———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方式等。班主任可借此开展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发动学生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设计和制作,用自己的双手布置美化教室,营造班级精神文化特色,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例如,有一个班级经过学生民主讨论决策都形成了共识:以“爱生活、爱阅读”为班级文化特色口号,除了学校统一的队角外,在教室里另行开辟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为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发挥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教师可以策划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发动全班学生都来参与“图书角”的设计、实施和管理系列活动,具体包括:1.图书角名称、图案征集;2.图书角板块设计;3.书架的设计;4.图书的来源与流转;5.图书的借阅与管理;6读书心得征集与展示等。在全员参与、人人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展示,最后每一块内容由一个小组(组长领衔,组员分工)负责具体实施和管理。学生参与热情高涨,活动有声有色。利用“百草园”来开展了以“植物保姆”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自由报名,分组研究“植物管理中浇水的学问”、“植物管理中施肥的学问”、“植物管理中光照、温度的学问”,通过小组研究掌握植物管理的方法。学生们采访了学校开心农场的负责教师和花工爷爷,邀请有经验的家长义工讲课,帮助学生及时解决管理植物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笔者还引导学生用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点滴的感受和实践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学生兴趣盎然,因为他们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在实践中锻炼才干、在劳动中增长见识、在合作中分享快乐。
三、结合班级事务管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班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很广,校长室、教导处、大队部等布置的各项活动,最终都得落实到班级。如果光靠班主任老师单枪匹马,累且不说,效果还不尽人意。要想班级管理工作有特色、出亮点、创和谐,班主任老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小主人翁意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引领他们积极投身于班级管理、主动参与班级事务,这样既可以减轻班主任老师的工作压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从服务于学生成长和班级管理的角度来设计目标
高校数学教学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
摘要:高校的使命就是为社会不同行业领域实时性培养技能型人才,因此在数学教学方面,应该着重锻炼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由此,本文将在客观阐述高校强化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必要性,当前我国高校数学教学的实际状况基础上,探讨日后深入性培养高校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校数学;教学;应用能力;培养策略
一、前言
一直以来,因为学生数量和课时有限等问题影响,导致我国高校生数学应用能力和素养未能达标。因此,在今后的高校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专注于锻炼学生个体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令他们更加有热情去研究和应用相关知识点,进而及时转变成为各个行业领域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二、高校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必要性
在高校教育体系之中,数学始终被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课程而存在,并且对不同专业学生产生不同层面的影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可以辅助学生完善思维,进一步在实践活动中回忆和应用已学知识点。在此类背景之下,怎样有针对性的锻炼学生的数学应用技能,已经成为高校上下深刻关注的问题。至于高校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必要性,则可以细化为:
(一)迎合新时代的人才培养要求
健康教育护理对高血压治疗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依从性、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血压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2组SBP、DBP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2组SBP、DBP水平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血压控制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健康教育护理;依从性;血压
高血压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除遗传因素外,多与暴饮暴食、酗酒、神经紧张有关,常伴随着头晕、头痛、心悸、意识丧失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健康教育护理通过加强患者健康意识的方式提高服药、饮食等依从性,达到血压良好控制的目的。本研究探讨了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依从性、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接收的90例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5例。观察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59岁~75岁,平均年龄(67.14±1.20)岁;高血压分级:Ⅰ级22例,Ⅱ级13例,Ⅲ级10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60岁~76岁,平均年龄(67.20±1.14)岁;高血压分级:Ⅰ级23例,Ⅱ级13例,Ⅲ级9例。纳入标准:确诊为高血压;无心、肾等重要器官障碍;无意识障碍,生活可自理;排除标准:患精神类疾病;患炎症性或免疫性疾病;临床资料不全者。对比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物联网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实践
摘要:剖析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分析当代大学生思想特征和生理特点,引用物联网中“物物互联”的高新技术,探索了物联网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合理化应用,为高职院校优化现有体育教学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引导高职院校的可用资源辅助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的革新,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在物联网时代中再次提升奠定坚实科学基础。
关键词:物联网;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探索
1研究目的与意义
1.1硬件设施落后。由于高职院校近几年生源较广,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虽然《体育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中,严格要求体育设施在高等院校的建设中不得小于院校的建设一定比例。但据调研当前院校在实际建设中,体育设施的建设速度仍然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增长速度的。再加上原有体育设施的损耗量,体育器材更新速度早已不能满足高职体育人的使用量。恰逢物联网技术和高校体育教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这就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水平的再一次提升。虽然大众传播媒介逐渐现代化、多样化,但高校的体育器材的更新始终跟不上当今科技的发展。学生在校与在社会上应用的高新技术产生强烈的反差,直接影响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同时,也导致一些创意性的教学方案无法实施。
1.2分析传统高职体育教学方法的优缺点。众所周知,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期,刚经历了压力强大的高考,大学生总体表现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强,思维活跃、创造性强,并善于应用手机和电脑获取知识,从网络学习新东西了解新事物。而高职体育教学受学校体育运行环境和师资力量的影响,教学方法常常沿用老思想、老教材,在长期的高校体育教学中“三个基本”思路是根深蒂固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还是“运动技术”的传授,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仍然是高职院体育教学手段中的主要手段,但讲解和示范的方式方法不可拘泥于传统的“死灌输”的以运行技能为目标的教学方法,无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体育兴趣的建立,传统的“死灌输”与高职体育教学“锻炼身体素质,培养体育爱好”的思想相违背。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参加体育运动的地位,学生常常感觉到离不开老师,无法在课余时间继续运用技能的学习和体育锻炼,不利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1.3体育教学大而化之,忽略了个性化培养。据社会调查结果说明“热情开放、充满活力”是当代大学生的普遍特点。但是,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只有在自己熟悉的人、熟悉的环境下较热情、能言善辩。在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下表现的不合群,很高傲,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够,身体素质的全面掌握更是需要进一步的熟悉。况且在体育教学中往往是在运动场较空旷的环境中体育大而化之的教学,在不了解学生个体特征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突出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导致心肺功能强的更强,肌力量不足的还是不足,不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均衡发展,提高身体的整体素质。
1.4物联网的发展带来体育教学观念的转变。物联网即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广泛连接,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智能感知、识别和管理。对于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主要是应用物与人的智能感知,例如通过传感器收集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身体机能参数,通过收集到的运动参数评价学生个体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柔韧素质等。各类信息的基础上,以互联网为基础的通讯传输,广泛应用于传感器、互联网、计算机的通信技术,再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为人们提供智能的物联网。综合考虑高职体育的发展都离不开教学探索JIAOXUETANSUO物联网的发展,物联网的发展必然成为高职体育教学的又一助力。将物联网引用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物联网的优势,在保障学生个人隐私和生活自由的前提下应用好物联网,服务于高职体育教学。
女学员文化生活的特性综述
女大学生文化生活现状的形成原因
1.全媒体环境的影响。大部分女生重“键盘”轻“笔杆”,导致文化素养不平衡。“全媒体”指媒介信息传播采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网页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利用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报纸、杂志、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最终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3]全媒体环境下,文字、声音和图像等信息查询便捷,给女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便利,女大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爱好及需求对阅读内容进行即时筛选,并运用键盘完成阅读。在电子阅读过程中,有89.22%的学生经常选择浏览的方式,而经常精读的只有10.78%;有71.01%的学生只阅读不做任何记录,只有6.42%的学生写读书笔记。[4]大部分女生通过浏览电子文本,就可以又好又快地掌握所需信息,因而疏于阅读纸质书籍报刊;通过键盘输入文字,既可保存又便于搜索查询,因而无暇用笔杆记录;此外,全媒体环境下,女生缺乏对阅读内容的深度思考,也阻碍了其文化素养的积淀。2.规范化指导的不足。大部分女生重“达意”轻“规范”,导致写作水平不平衡。信息化时代,信息的采集、加工、传递及贮存,都必须依靠以语言文字为载体,都离不开写作。写作能力是学习、工作、生活的必备技能,而女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却受流行语、火星文及其他不规范语言与写作行为的影响而每况愈下。事实上,“中学阶段没学好、大学阶段又不学”已经成了女大学生写作能力欠缺的重要原因。一是高校对写作学科不重视,忽略了大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仅有少数高校开设了写作类课程,绝大部分学生大学期间不再有机会接受规范化的写作指导。二是教师对写作要求不严格,忽略了大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现今专门教写作课的教师很少,教大学语文课的老师也有限,难以完成大规模的写作指导。三是学生对写作实践不关心,忽略了自身写作水平的提升。大部分女生勤于写网络日志、发即时微博等,但其语言表述的规范性、行文逻辑的思辨性却不容乐观。3.系统化服务的缺乏。大部分女生重娱乐轻文化,导致文娱层次不平衡。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显示,娱乐休闲是女大学生最常参加的校园文化活动,文化艺术次之,专业实践最少。这与高校文化活动的组织能力与水平相关联,是缺乏系统化文化生活服务的表现。一是高校学生事务工作体系尚未健全。中央16号文件出台后,高校以学生为本,“三观”教育成效显著。但是,系统化的生活教育与文化服务相对不足,缺乏有效措施引导大学生健康、文明、可持续地参加文娱活动。二是高校一味追求校园文化活动现场氛围。不少高校学团部门组织的学生文化生活,“热热闹闹走过场”的现象比较多,“踏踏实实练才艺”的情况则较少。现场的参与人数、活动气氛成了衡量活动质量的主要标准。三是文娱活动的指导教师相对匮乏。一般情况下,学生文娱活动都是在教师的悉心指导、学生群体内部互助合作或个别学生全力推进的情况下组织完成的。现如今,教师对文娱活动的指导力匮乏,女生群体喜欢热闹的娱乐活动,不甘于作静静的文化思考。4.不科学认知的干扰。大部分女生重“休闲”轻“锻炼”,导致体质健康不平衡。体育认知上的错误,导致大部分女生不愿意参加大运动量的无氧运动,而乐于把精力或财力用于有助于保持体形的有氧运动,如散步、逛街等。一是女生文静的特性导致她们不适合剧烈运动。大部分女生好静,过于注重外表的美丽,认为体育运动会影响其淑女形象,有的女生甚至认为剧烈运动会导致体型变化,如手臂、大腿变粗等,因而偏爱休闲活动。二是女生功利的观念导致她们不坚持体育锻炼。不少女生认为运动就是为了修身减肥,而节食减肥见效快、省力,所以不必坚持体育锻炼。也有一些女生虽然知道运动有益,却没有恒心和毅力,达到目的或失去兴趣后就不再坚持。三是女生学业的压力导致她们不喜欢体育运动。女生学习生活压力较大,容易疲劳,课余时间只求舒适懒散的生活,即要么去休闲场所解压,要么回宿舍休息,导致她们对体育活动避而远之。5.艺术鉴赏力的缺失。大部分女生重“观赏”轻“研修”,导致艺术修养不平衡。女大学生的审美观存在一定的偏差,对美的鉴别力和鉴赏力不足。一是学校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高校都有公共艺术教育机构,负责大学生艺术生活的策划与组织等,然而,高校往往是以公选课、报告会、主题活动等形式为大学生提供艺术生活服务,艺术教育的投入不足、组织松散、氛围淡薄、成效较差。二是教师对公共艺术的教学管理不佳。师资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最为缺乏的资源,甚至无法满足规定的课程教学。三是学生对艺术活动的参与热情不足。大部分女生无暇或被迫参与“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主动研修戏剧、音乐、书法、绘画、摄影等课程或进行艺术实践的女生较少,只有艺术专业学生始终充当着艺术活动的生力军角色。
女大学生文化生活的优化路径
1.引领科学阅读,积淀文化素养。第一,优化校园文化,引领科学阅读。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发展高校教育的需要,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需要。[5](P.222)高校教育管理者要把营造“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阅读氛围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方式上,网络浏览和纸质阅读都有可取之处,女生要根据阅读需要进行浅阅读或深度阅读,切不可沉溺于其一;同时,做必要的笔杆记录。第二,倡导阅读经典,提升文化内涵。阅读经典是积淀传统文化素养最基本的方式,它可以充实、丰富和发展女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引领她们做思想进步、品德高尚的女生。高校要规定各院系将阅读传统文化经典作为必修的学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要督促专任教师组织学生阅读专业类经典著作以培养专业内涵,激发女生通过阅读经典去修身养性。第三,举办主题活动,选树阅读榜样。阅读活动中,最吸引人气的往往是名家学者报告会。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每年春学期都会邀请国内外名家到校参加阅读文化节,以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引领学生科学阅读。高校要贴近学生生活,举办网络或纸质阅读比赛、读书沙龙、文化评论等不同类型的主题活动,其中,选树、追寻身边的“阅读之星”影响很大,女生群体中的“普通典型”往往最能带动身边的同学积淀文化素养。2.加强写作指导,优化语文能力。第一,优化写作教学,规范语言行为。现今,女大学生的写作都能充分“达意”却时常“不登大雅”,不乏汉语写作口语化、外语写作汉语化的现象,这需要高校优化写作学科的教学管理。开设写作类课程、专题,不仅要教会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思路清晰、文笔流畅的文章,而且要教会学生擅于运用不同文体进行规范化写作。不管是网络随笔,还是学习生活中的应用文体,都能做到深入浅出、规范得体。第二,加强文化引领,优化文化知识。文化知识水平直接影响着写作水平,高校教育管理者必须着力优化。大学语文课程教师有进行写作教育、普及文化知识的义务,并引导女生优化自身的文化素养;其他专任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也应自觉履行“育人”使命,督促女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加强文化知识的积累,为她们写作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第三,强化写作实践,提高写作能力。写作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女大学生只有通过长期规范的实际写作训练才能巩固和提高写作能力。当前,女生写日志、发微博等随笔感悟是兴趣爱好,写请假条、课程论文等应用文则是学业要求。其中,写课程论文须经历问题意识培养、借鉴阅读、写作训练、修改讲评等步骤,无疑是提高写作能力的理想路径。3.发展文娱爱好,提高文娱质量。第一,完善工作体系,推进生活教育。新形势下,高校必须着力完善系统化的学生事务工作体系。女大学生文娱现状不是依靠“三观”教育就能优化的,还需要系统化的生活教育与文化服务加以引导。高校要把指导女生参加文娱活动作为重要的生活教育内容,根据女生的兴趣、爱好及特长等因素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设计和开展文娱活动,满足女生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终身爱好的需求。第二,优化社团运行,发展文娱爱好。学生社团是学校第二课堂的主要载体,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成学生兴趣爱好的最佳场所。优化社团的运行,一是社团活动要常态化、规范化,切实服务女生文娱生活需要,避免流于形式;二是社团活动要有重点、有亮点,着力吸引女生参与主题活动,切忌简单重复;三是社团活动要贴近女生、服务女生,重点引领女生发展文娱爱好,避免无的放矢。第三,实施导师制度,提高文娱质量。文娱活动,不能光“娱乐”不“文化”,而要兼顾差异;不仅要有热闹的场面,还要有质量的保证。当前,许多高校施行了“学业导师制”抓学习质量,其实,文娱活动也需要导师。一是引导文化活动,激发女生进行思考、阅读、写作等文化实践,提升个人文化品位;二是指导娱乐活动,指导女生做好策划、组织娱乐活动,提升女生娱乐质量。4.优化健身方式,促成健康体魄。第一,优化活动环境,激发健身意识。高校必须着力优化体育活动环境,激发女生健身意识。一要完善体育设施,为女生时时处处都能就近健身搭建平台;二要健全健身机制,将早锻炼、项目俱乐部等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体系;三要优化体育文化,营造“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校园体育环境。第二,组织健身团体,科学锻炼身体。高校要着力调动女生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积极性。女生在体育健身项目的选择上往往求同存异,高校二级学院可以通过组建羽毛球、乒乓球、篮球、健美操、瑜伽等健身团队,由学院聘任高水平的同学担任队长,带领队员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活动,既锻炼身体又优化体型。第三,加强专业指导,发展兴趣爱好。就业压力和学习时间紧等客观因素是阻碍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无暇顾及体育锻炼,学生体质也就容易下降。[6]只有把相关体育活动作为终身爱好的女生,才能够一如既往坚持运动。对有特长的、参加某一健身团队的女生,高校不仅要给予充分肯定,而且要聘请校内外相关专家进行业务指导,促成女生终身的体育爱好。5.推进艺术教育,提升鉴赏能力。第一,重视艺术教育,完善运行体系。当前,高校已把艺术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教学活动,但公共艺术教育的投入、组织、氛围、成效却有待加强。一要增加资金投入,改善艺术教育的硬件设施;二要完善组织制度,优化艺术教育的基本规范;三要优化艺术氛围,营造艺术教育的育人环境;四要加强组织管理,优化艺术教育的运行成效。第二,统筹艺术资源,传承艺术精品。课程学习是女大学生提升艺术鉴赏能力的主要途径。当前,全媒体环境为传承艺术精品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高校可以通过购买相关网络精品课程的方式解决艺术资源贫乏的困境。此外,高校还能通过聘请兼职教师、加强校际人才交流等途径凝聚艺术资源,为女大学生进行艺术观赏和艺术研修提供指导。第三,组建艺术社团,丰富实践体验。高校要加强对学生艺术社团的管理和指导,为艺术教育提供可依托的阵地。[7]艺术社团是女生艺术实践的主阵地。高校校级层面一般都设有音乐、美术、书法等大型艺术类社团;院系层面则以专业类社团居多,艺术类社团较少。可见,大部分女生缺乏艺术实践。一是校级层面要提升艺术实践层次,提高艺术活动影响力;二是院系层面要搭建各类艺术实践平台,扩大艺术实践覆盖面;三是艺术社团要积极组织主题活动,陶冶女大学生艺术情操。#p#分页标题#e#
作者:徐正兴 单位:常熟理工学院合作与发展处
大学体育篮球体能训练现状和对策
摘要:体育中的篮球课程不仅在社会上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在大学当中也是非常热门的一项课程。但是这一项课程对于体能的要求却特别的高。因此,无论是为了学生体能素质的提高,还是为了大学篮球的发展。我们都应该对体能训练有一定的要求。对于大学篮球运动的学习,对学生的体能素质都必须有一定的要求,在大学篮球的教育当中,体能训练是重中之重。然而,在大学体育篮球课当中体能训练也是最难以开展的。因为过多的体能训练会导致学生对于篮球课程不感兴趣,但是过少的体能训练达不到训练的效果。因此本文针对于大学体育篮球选修课当中体能训练的现状。以及想要解决的对策进行探讨和浅显的分析。
关键词:篮球;体能训练;科学;身体素质
1、体能训练的现状
篮球是一项国际化的竞技项目。它不光是因为团体作战而受到大家的欢迎,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因此在大学的众多体育运动当中,篮球是最受追捧的一项。无论是在选修课上,还是在平常的篮球场上,我们都可以看到,有很多人参与其中。但是体能训练一直得不到重视,体能训练得不到发展的主要原因还有一方面就是大多数的学生和家长都关注于学生自身的成绩,而非学生自身的身体。他们只重视在考试当中学生能否达到一个更高的分数,而不是在一场体育竞技当中学生是否能有一个良好的表现。对于这一现状,我们的教育改革深化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身体,在一个良好身体基础之上学习才能够长久稳定,并且身体健康对于一个人的可发展性是很有帮助的。但是篮球这项运动的特殊性,它对人的体能要求是十分高的。我们需要在体能训练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样对于篮球的训练才能有所进步。但是现在我国大学体育篮球发展的现状,老师过多的重视技巧的传授和学生的自身自由训练而缺少了体能的专业训练。学生对于体能并不重视,只一味的追求更高的技术,更准的扣篮,而忽略了自身体能素质的提高。这对于篮球发展是不利的。并且篮球作为一项体育发展活动。人们更多的是沉浸其中享受乐趣,并不愿意得到艰苦的训练,而体能训练意味着吃苦,并且要在很长的时间内忍受高强度的运动负荷。并且要坚持,这样的体能训练才是有针对性的,但是在大学,我们是无法达到的。因为教练不会根据每个学生自己个人的体质素质进行量身定做。而仅仅是统一化的体能训练对学生是效率很低的。针对于现在的体能现状。我们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案。由于体能训练在大学篮球是关键因素,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我们学习的同学都应该重视这一训练。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体能提升的同时就是篮球技术的提升。并且它会在潜移默化当中,对你比赛的战绩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我们应该重视并且加强个人的体能训练。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和自身经验之下,做出一套适合自己体能发展的体能训练,这对自己会受益终生。
2、体能训练中的问题
体能训练是一项对教师专业化,科学化要求极高的一项训练,并且针对于大学生的体能训练,我们需要为每个人制定不同的方案。因此对老师的标准要求是非常高的,但是对于大学现在普遍的篮球教师团队来说专业性都不够。一些老师并没有经过什么专业的训练,因此他们对于篮球教授普遍都是形式化,并且他们都是依靠学生自由进行训练,而没有一套完整完备的科学的体系,可以有效针对于学生的体能进行提高。没有对学生的忍耐力、控制力和灵活度进行专门的训练,学生的这几项活动也达不到现有的标准。由于放任学生自由活动,体育课的形式太过自由,学生的体能也通常比较低,没有能力坚持一场专业的篮球赛。并且更多的学生更关注于自己的成绩,而非自己的身体,导致现在国民体质降低。我们想要提高大学课堂当中的体能训练,首先要从教师的团队抓起,我们应该培养更多专业的教师。并分配到各个高校,通过这些专业的人员指导学生体能训练的设计,并应用在平时的篮球课堂当中。体能的增加意味着受伤可能性的降低,体能的增加意味着篮球技术的增高。这对于我国的篮球发展事业是有很大帮助的;另一方面,由于篮球这项运动的特殊性,需要一定的专业场地。而有些学校由于学校的经费不足,无法提供相应专业的场地。因此学生在某一些不专业的场地进行篮球训练,会加大受伤的可能性。体能训练就显得更加的重要。它会让我们肌肉的韧带更加的柔软。从而减少受伤的可能性。针对于篮球课堂当中的体能训练要和篮球技术一样同时提高体能训练,不仅仅对于篮球课程友谊,对于学生自身的个人发展也很有帮助。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大学体育篮球课程当中的体能训练。
3、改善体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