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交流总结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家访交流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家访交流总结

高校辅导员家访模式

1、高校辅导员家访形式应多元化。

家访,不能只单纯的限制在亲自走访的方式上,也可以采取电话远程访问、网络访问(包括BLOG、E-mail、BBS、ICQ)、顺访、组织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访问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甚至还可以利用写信这种古老的方式,使家长通过阅读辅导员致家长的信件,体会到辅导员对自己孩子的关爱。这样既有利于家长及时掌握学生的最新动态,做出正确判断,又能使老师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和家长形成一股合力,起到共同监督、共同促进的良性作用。

2、高校辅导员家访对象需多样化。

从高校辅导员家访问卷调查和家访现状访谈结果来看,高校辅导员家访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他们主要集中在学习成绩差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家庭。事实上,作为一名教育者,应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和关注每一个学生,以便扩大家访的范围并保障辅导员和家长之间的沟通。

3、高校辅导员家访队伍可随机性。

大多数辅导员进行家访工作时,只是单独行动,认为家访只是学校布置给个人的工作任务,忽略了“团结就是力量”的巨大作用。事实上,高校辅导员家访活动可由一个辅导员家访到团队组合家访,组合方式可采取家访学生地区一致的原则、辅导员性格互补的原则、辅导员专业结合的原则等多种灵活的方式,这样更便于辅导员之间相互交流,有利于工作的进行。

4、高校辅导员家访活动可随时性。

阅读全文

幼儿园新生入户家访技巧

摘要:新生入户家访是联系幼儿园与家庭的第一座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将在幼儿、教师和家庭之间建立起互相了解的纽带,有利于教师直接了解幼儿的家庭状况、家长的文化程度和对幼儿教育、幼儿园工作的支持态度,是教师日后指导家长开展个性化家庭教育的有效手段,更是减少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幼儿园新生;入户家访;技巧

幼儿园是教育基础的基础,幼儿园老师面对的不仅是没离开过家长的孩子,还有没离开过自己幼小孩子的家长。不仅孩子对幼儿园极度陌生、容易产生“入园焦虑”,部分家长也容易因为第一次送幼儿入园而产生“分离焦虑”,过分焦虑对幼儿和家长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2016版《幼儿园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当主动与幼儿家庭沟通合作,为家长提供科学育儿宣传指导,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随着学习和贯彻《规程》《纲要》《指南》精神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家长工作的重要性。如果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那么新生入户家访就是联系幼儿园与家庭的第一座桥梁,它在孩子、教师和家庭之间建立起的将是一架互相了解的桥梁。新生家访有利于教师直接了解幼儿的家庭状况、家长的文化程度和对幼儿教育、幼儿园工作的支持态度,是教师日后指导家长开展个性化家庭教育的有效手段,更是减少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有效措施。教师通过新生家访将极大地促进幼儿园和家庭共同配合,提升教育效果,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我感觉新生入户家访,了解家庭情况是非常重要的,而家访的技巧也是需要老师逐一注意的。

一、入户前做好相关准备

入户家访是教师第一次与家长沟通与交流,由于幼儿园入学幼儿年龄小,很多是第一次离开家庭参加集体生活,家长们会特别担心老师是否能较好地照顾好自己的孩子,所以应让家长充分感受到老师的亲切与热情。1.认真阅读幼儿资料。教师在收到幼儿资料后,首先应认真阅读,对资料上的幼儿和家长情况进行熟悉与了解。如:现在的家长对幼儿的起名与以往大为不同,有些家长喜欢使用一些生僻字,教师如果对幼儿的姓名读法不清楚的话,应先做好查询工作,确认幼儿姓名的读音。在与家长第一次致电时准确地称呼对方为XX爸爸或妈妈,会让家长产生亲切的感觉。2.归类整理家访区域。由于公立园的幼儿都是片区内的孩子,我园的幼儿住址比较集中,教师家访前应先整理、归类幼儿的住址,根据区域人数预先想好先家访哪个区域,后家访哪个区域,每个区域大概用时多久,这样在第一次电访时就可以与家长预约家访的时间,让家长提前做好准备,家长和幼儿都能够安排好时间与老师见面。3.理清电访沟通思路。与家长电访前,要先理清自己的思路,明确自己将与家长沟通哪些事项,以免丢三落四,让家长产生对教师的不信任感。如:问候家长后,应先自报家门,告知家长自己是哪所幼儿园的X(姓氏)老师,孩子分配在哪个班级,为了提前与幼儿熟悉,以免幼儿在陌生环境产生分离焦虑,我们预计在XX时间段到家中家访,咨询家长是否能够安排至少1名家长与幼儿在家受访,并且需要填写入户问卷等。让家长清楚有条理地了解幼儿所在班级、班主任姓氏、教师家访的目的、需要配合的事项等,以达到电访预约的目的。4.礼貌进行电访预约。电访预约时,注意生活细节上的礼貌预约,如尽量避开家庭餐点时间,以防造成家长的尴尬和不便,尽量协调好家长的时间,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不给家长的生活和工作带来麻烦和困扰。5.提前协商入户分工。班级老师提前协商好入户后的合理分工,如班主任主要面向家长进行沟通,而配班老师则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关注幼儿表现、做好问卷调查、拍摄家访情况作为资料留存等方面。6.整理入户所需材料。整理好家访时所需要用到的幼儿信息和“新生入户问卷调查表”等相关材料,用干净的拉链袋等分类装好,并多备书写用笔,以防发生家长家中没有备笔的情况。因为年龄小的幼儿月龄的差别对幼儿的能力有明显的差异,所以建议事先对幼儿按出生年月进行排序,年(月)龄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序,这样可以协助老师在入户时更充分、全面地了解幼儿。

二、入户时注意一言一行

在与陌生人交往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有关对方的最初印象称为第一印象,主要是根据对方的表情、姿态、身体、仪表和服装等形成的印象。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第一印象效应。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但却总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过程。1.教师在第一次家访前,一定要挑选好家访所穿着的服装,颜色不宜过于鲜艳,款式不宜过于新潮,最好穿着较端正的职业装,并略施淡妆,精神焕发、气质优雅地前去家访,在家长和幼儿心目中树立起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师的第一印象。2.到家长家中进入室内前要脱鞋或自备鞋套,以免发生家长家中有入室脱鞋或换脱鞋的习惯而不敢提醒教师的尴尬情况,尽量避免在家长心中产生疙瘩,也体现了教师的素质、教养与卫生习惯。3.家访时教师要主动与家长亲切问候,之后,教师要立即主动与幼儿打招呼,最好能够蹲下身来,与幼儿视线持平,增加幼儿对老师的亲近感。但考虑到幼儿对教师的不熟悉,应与幼儿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切忌直接冲到幼儿面前与幼儿进行身体接触(如拥抱幼儿)等,视幼儿的情绪表现而要求幼儿给予回应。家访过程中时刻保持自己的仪表姿态,面带微笑、举止得当,站、坐姿优雅;展现自身亲和力和人格魅力,不无目的地讨好家长,也不过于高冷使家长产生距离感。班主任应为主与家长交谈、沟通的情况下,配班教师则应多与幼儿接触,如与其一起玩玩具,适当地与幼儿交谈,给予幼儿表达自己的机会,从而初步了解幼儿的情绪反应和交往、表达能力等相关信息。4.家访中老师要做到心中有目标,通过谈话与不露声色的观察初步了解幼儿的家庭结构、经济状况、主要教养对象、家庭教育和幼儿在家表现、生活习惯等,初步评价幼儿个性特点、发展情况。5.家访时教师应尽量运用标准的普通话与家长沟通,但为了拉近亲切感,同地域的教师与家长可以用本地方言进行沟通。遇到家访时是爷爷奶奶等长辈在家的,老人家谈话又以本地方言为主的,教师有条件的应以本地方言与其交谈,以免造成老人家听不明白的情况,也缩短了教师与老一辈家长的心理距离。

阅读全文

家庭教育与学校及社会教育的相关性

一、在家、校教育结合上,家长应明确几点要求

进一步明确教育子女是家长的神圣社会职责,极大的爱心与热情关心热爱孩子,培养教育子女,充分认识到子女不仅是自己的后代,更是国家和民族的后代,因此,教育子女既是自己的职责,更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科学的规律办事。家庭处在教育子女的第一线,必须了解教育是科学,家庭教育也是一门科学,只有教育好子女的愿望和责任心是不够的,还必须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每个家长除学习政治、文化知识外,还必须学习教育科学,明确教育的本质,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等,从而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经常了解子女们所在园、校情况和子女在园、校的表现。家长应多抽时间到校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了解教师怎样教,孩子怎样学,全面掌握子女在学校各项活动中的表现。

注意总结和交流家、校教育相结合的经验。我国家庭教育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可以说建国以来的家庭教育实践是现实的家、校教育结合经验的主要部分,是千千万万家长心血的结晶,是千千万万的家长为建设四化,在家校教育的结合上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因此广大家长当前和今后的主要任务就在于总结和交流家庭教育如何配合学校教育的经验,进一步促进家长们在家、校教育的结合上继续作出共同的努力。

二、“家访”“校访”“师访”是家、校教育结合的基本途径

1.“家访”

这通常是学校和幼儿园教师对孩子家长分别进行的访问,通过这样的访问,了解学生的家庭条件和他在家里的表现,与家长交换教育学生的意见,与家长一起分析学生犯错误的原因,研究教育方法,叮嘱家长不能采用不正确的教育方法,通过家访,教师和家长共同做工作,使得学生感到教师和父母都是爱护他的,因而易于接受教育。教师家访是,家长要细心倾听教师的询问和对学生优缺点的介绍、分析,对孩子在家中的表现,也要如实告诉老师。家长对教师的来访,要热情接待,无论职务大小、地位多高都要抽出时间,热情接待教师来访。

阅读全文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策略

一、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1.学校领导不够重视

学校领导对留守儿童关心不够,这是因为:(1)与学校安全设施、硬件建设等问题相比较,留守儿童问题还算不上大问题。(2)上级主管部门考核主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升学率为主,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虽然存在许多问题,但短时间内难以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3)家校沟通困难。学校通知开家长会,来的全是老人,问什么也不知道,讲也听不明白,家长会等于没开。

2.教师也很茫然

虽然家长不主动与教师联系,但是有的教师会进行家访,可是家访时面对的基本上都是老人,而且老人们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不太了解,也很少监督孩子在家里的学习,因此家访的效果并不理想。

二、留守儿童教育策略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是建设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进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因为这一部分人群会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农村一线的教师,我们有责任教育好这些学生,也有义务为他们创造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但是我们要认识到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是一项系长期的、系统工作。

阅读全文

农村小学家校共育合作途径

摘要: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但是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品行和习惯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品德和性格,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因此,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才是完整化教育。

关键词:新时代;农村小学;家校共育;合作途径

我们农村的一些学生家长缺乏家庭教育意识,认为只要把孩子送进学校,教育孩子就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跟自己没关系了。家庭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坚实基础,它对于学校教育,尤其是学校德育具有不可衡量的补助作用。学校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学生对三观有正确的认识。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才能事半功倍,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一、农村小学教师与家长合作关系的现状

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一些教师只负责教学,很少跟学生沟通交流,也很少引导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在孩子面前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教师和家长成了两条没有交点的平行线,缺乏沟通与合作。有些教师只顾着完成教学任务,无心过问其他事情。有些教师虽然也开家长会,也进行家访,但都是只走个过程,缺乏深度合作。所以,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是失调的。很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了学校,教孩子知识和做人的道理都是老师的责任,跟自己无关,可事实并非如此。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要什么给什么;有些家长的不良言行对孩子产生了负面影响;还有些家长在外打工,没有时间陪伴和教育孩子,这些现象削减了学校的教育成果,也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就要采取家校共育的方式,共同努力,推动学生更上一层楼。

二、加强家校共育的合作意识

家校共育的方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想创建家校共育的合作体系,必须要加强家校双方的合作意识。

阅读全文

幼儿园班级管理措施分析

一、认真了解班上每一个幼儿的情况

家访是班主任教师了解幼儿情况的最重要的手段,虽然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但一定要对重点幼儿和特殊幼儿进行定期的家访。现在有很多教师都习惯把家长叫到学校来了解幼儿的情况,并把幼儿在园的情况反映给家长,极少有教师愿意家访。虽然教师了解学生情况的途径有很多,但都不如家访的效果好。教师定期家访不仅可以充分了解幼儿生活的家庭环境和经济条件,同时还能使家长感觉到教师非常重视幼儿,从而拉近了教师、幼儿和家长的距离,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配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了解幼儿的基本情况对于一名班主任来说固然重要,但是了解幼儿的心理情况更加重要。教师只有真正地知道幼儿在想什么,对幼儿的思想有一个具体、全面的了解,才能教育好幼儿,才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想进入一个幼儿的内心,就必须坐下来和幼儿进行心灵上的交流,真正了解幼儿的心理情况,从而为我们的教学提供更多的依据。

二、在幼儿心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教师给幼儿的第一印象很重要,所以新教师在初次面对幼儿时一定要表现得严肃、潇洒、干练,让幼儿打心底里佩服教师。教师和幼儿见面的机会很多,交谈的机会也很多,所以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将对幼儿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在幼儿面前树立一个可亲可近但又可敬的教师形象,要想做到这一点,我们就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要注意自己的仪表着装。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保持衣着整洁美观,男教师不得留长发、胡须,要时常保持微笑,在进行教室前要注意整理自身的形象。女教师不要刻意地打扮自己,不要穿奇装异服,要打扮得自然得体,从而给幼儿留下一个健康阳光的形象。只有幼儿喜欢教师,认可教师,课堂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其次,幼儿教师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身就要有一桶水。教师要熟悉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如果对幼儿的问题一时拿不准时,可以让幼儿先进行自主思考,在教师得到准确窃案后再告诉幼儿。这样可以确立教师在幼儿心中的高大形象,让幼儿从心里佩服教师。而幼儿教师也要广泛涉猎本专业以外的知识,很多幼儿都会问一些课外的问题,如果教师对此一窍不通,就会影响教师在幼儿心中的形象。其次,教师要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幼儿,在行为上为幼儿做好表率。例如,在学校举行的各种公益活动中,教师要起到带头作用,从而引导幼儿积极地参与其中。

在平时细微的小事上,教师也要重视自己的形象。比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等,从而让幼儿从小就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最后,幼儿教师要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无论幼儿的家庭是否富裕,学习成绩是否良好,我们都要一视同仁,不能区别对待。否则就会给幼儿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同时也会使教师的形象大打折扣。

阅读全文

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模式

小学英语教学中引入教育游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增强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英语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明显提高。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中,对不同的教学目标有不同的应用要求以及应用方法。如何使教育游戏发挥最大的效用,使小学阶段学生对英语学科产生兴趣、激发学习动力,英语教师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更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促进小学英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影响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效用逐渐显现,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丰富学生情感。英语学科对小学阶段学生而言是陌生的,但通过游戏方法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英语教学活动中,使其在游戏中感受英语所带来的愉悦、信任、难过、感激等情感,进而体会到英语学科的内涵、魅力。并且,英语教师在采用教育游戏教学模式时,也多与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结合,使学生在合作中体会竞争的激情,进而在互动交流中增强个人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其次,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其更喜欢在游戏中学习。在教育游戏中,学生的注意力被高度集中,使其时刻注意教师的动态,观看教师所展示的英语游戏内容,而这个过程也使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力得到有效提高,同时也不断丰富、完善其认知结构,增强其认知能力。最后,强化学生英语技能。英语学科重点内容包含单词、听力、语言表达以及语法知识内容,其理论知识点较枯燥,需要学生理解和背诵。通过教育游戏,学生可以在游戏中轻松掌握知识,并灵活应用,有效强化其英语技能。

二、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一)“判断式”小学英语单词教学应用模式

英语单词与汉字一样,需要学生进行背诵,并在应用中加深记忆。背诵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是枯燥、无趣的,因此单词背诵效果并不理想,经常存在短暂性记忆。背过、考过就忘,再进行下一次重复性背诵,使学生对英语学科产生抵触情绪,认为是最难学科。教育游戏针对学生背诵单词经常忘记的特点研究出“判断式”单词教学应用模式,通过其特有的判断方式,使学生对新单词的学习主动性被有效激发。“判断式”单词教学模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在教育游戏中对单词进行有效记忆,并通过判断使学生知道自身哪些单词掌握不牢,哪些知识需要进一步巩固。在教育游戏中,若学生对判断结果满意,那么游戏结束;若学生对判断结果有不满意的地方,可以再进行巩固学习后,再一次进行教育游戏。例如,在学习“Playtime”单元知识点时,其单词词汇都与体育运动项目有关,如 play football,fly a kite,swim 等单词、词组学习,这些内容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因此可以采用“打快板”的教育游戏,使学生将所学单词、词组快速说出,其他学生给予判断,若速度与单词正确率符合要求算合格,若不符合要求则会被选择是否进行下一次测试或直接接受一定的惩罚。学生都不喜欢被惩罚,因此大多会选择再次进行测试,下一次的测试会更用心将单词记住、掌握。

(二)“竞赛式”小学英语听力教学应用模式

阅读全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

教育部2017年8月颁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将心理健康教育列为德育内容之一。新编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也将心理健康知识囊括其中。那么,我们的教师怎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多渠道摸清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以小学生为对象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需要教师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摸清学生的心理状况,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权,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基础。1.建立心理档案。通过填写《小学生心理状况调查表》,构建学生心理成长档案。档案中包含如下内容:家庭人口状况、父母工作(务工)情况、监护人姓名、年龄、住址、电话号码等,同时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性格、智力、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家庭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诸多方面情况,并进行详尽记载。2.开展“心理日记周周写”活动。每周让学生写一篇心理日记,将近期内发生的对内心触动较大的事件写下来,并写出自己对此事的感受或者疑惑。班主任及时进行批阅,从而有效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心理方面的变化,同时借助批阅表达自己的观点,实现心对心的交流,为学生及时解惑。在有效的沟通建立之后,学生们会主动向教师敞开心扉,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3.开设“开心信箱”,由专人对此负责,及时搜集学生的心理问题,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对匿名反映心理问题的学生,心理老师对其进行心理辅导的时候可以借助学校广播或者私下沟通。4.建立家长微信或QQ群。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为家长提供促进孩子发展的指导意见,协助他们解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

二、优化环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景美则心旷,心旷则神怡,神怡则智清,智清则学佳。”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而言,环境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校园的自然环境应是和谐优美的,校园文化也应是意蕴丰赡的。学校和班级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它会使学生有种安全感、依赖感、自尊感和幸福感。学校环境建设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校园物质环境建设。学校要加大投入,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体现“新颖、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让校园的花草、树林、绿色草坪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二是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以弘扬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为切入口,通过开展各种艺术、文化、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等活动,提高学生兴趣,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改善学生心理环境。班级的环境布置、管理方式以及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良好心理的形成,因此,班级环境建设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因素。我是这样优化班级环境建设的。一是布置轻松愉悦的室内环境。让教室里面的每一面墙壁都说话,在墙上张贴了名人名言名画,每学期更新一次;定期出版班刊,围绕“快乐成长”的主题,层层深入,使班级充满阳光气息。二是开展民主平等的班级管理。如成立班级管理委员会,其主要成员由学生选举产生。三是加强老师、家长的双向联系、交流和密切协作,同时主动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如邀请德高望重的“五老”(老英雄、老干部、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到班级为学生上课,与学生谈心等。

三、开展活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等。如,可以通过小游戏或者小品表演等方式,让学生们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教育,既可以调整其心态,同时也能够使他们产生对自我的准确认知;既可以提高其抗挫的能力,也可以帮助其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实践证明,对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借助活动课的方式进行心理疏导收效显著。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队活动。班队心理健康活动要根据学生实际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方法。主要的活动方式有:(1)自我报告。这种方式更多的是学生对自我的剖析,可以引发其对自我的反思。如可以开展以“说说心里话”为主题的活动,学生所进行的表达可以是对自我成功的褒扬,也可以是总结失败的经验;既可以是高兴的事情,也可以是令其感到悲伤的事件。这样,学生能够快速实现对自我的认知和剖析。(2)讨论交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其他学科的显著不同就是特别注重讨论的氛围。如,在性别问题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以“你认识异性吗”为主题的讨论活动,通过氛围的构建,学生们可以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性别问题。(3)案例分析。可以借助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出话题,指出问题的症结,当然此案例以反面教材为主。通过对具体的案例分析,学生自然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4)开展专题讲座。聘请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或者德育老师开展讲座,针对班级中的典型心理特征进行分析解惑,帮助学生端正心态,了解一些心理健康知识。(5)亲近大自然。通过春游、秋游等活动,让孩子在开放的空间尽情地舒展身心,在蓝天下草地上,晒一身太阳,弄一身泥巴,亲近大自然。3.开展家访活动。家访是教师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与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尤其对解决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有着独特的作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