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家访个人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校辅导员家访模式
1、高校辅导员家访形式应多元化。
家访,不能只单纯的限制在亲自走访的方式上,也可以采取电话远程访问、网络访问(包括BLOG、E-mail、BBS、ICQ)、顺访、组织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访问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甚至还可以利用写信这种古老的方式,使家长通过阅读辅导员致家长的信件,体会到辅导员对自己孩子的关爱。这样既有利于家长及时掌握学生的最新动态,做出正确判断,又能使老师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和家长形成一股合力,起到共同监督、共同促进的良性作用。
2、高校辅导员家访对象需多样化。
从高校辅导员家访问卷调查和家访现状访谈结果来看,高校辅导员家访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他们主要集中在学习成绩差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家庭。事实上,作为一名教育者,应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和关注每一个学生,以便扩大家访的范围并保障辅导员和家长之间的沟通。
3、高校辅导员家访队伍可随机性。
大多数辅导员进行家访工作时,只是单独行动,认为家访只是学校布置给个人的工作任务,忽略了“团结就是力量”的巨大作用。事实上,高校辅导员家访活动可由一个辅导员家访到团队组合家访,组合方式可采取家访学生地区一致的原则、辅导员性格互补的原则、辅导员专业结合的原则等多种灵活的方式,这样更便于辅导员之间相互交流,有利于工作的进行。
4、高校辅导员家访活动可随时性。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策略
一、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1.学校领导不够重视
学校领导对留守儿童关心不够,这是因为:(1)与学校安全设施、硬件建设等问题相比较,留守儿童问题还算不上大问题。(2)上级主管部门考核主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升学率为主,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虽然存在许多问题,但短时间内难以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3)家校沟通困难。学校通知开家长会,来的全是老人,问什么也不知道,讲也听不明白,家长会等于没开。
2.教师也很茫然
虽然家长不主动与教师联系,但是有的教师会进行家访,可是家访时面对的基本上都是老人,而且老人们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不太了解,也很少监督孩子在家里的学习,因此家访的效果并不理想。
二、留守儿童教育策略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是建设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进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因为这一部分人群会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农村一线的教师,我们有责任教育好这些学生,也有义务为他们创造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但是我们要认识到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是一项系长期的、系统工作。
幼儿园新生入户家访技巧
摘要:新生入户家访是联系幼儿园与家庭的第一座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将在幼儿、教师和家庭之间建立起互相了解的纽带,有利于教师直接了解幼儿的家庭状况、家长的文化程度和对幼儿教育、幼儿园工作的支持态度,是教师日后指导家长开展个性化家庭教育的有效手段,更是减少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幼儿园新生;入户家访;技巧
幼儿园是教育基础的基础,幼儿园老师面对的不仅是没离开过家长的孩子,还有没离开过自己幼小孩子的家长。不仅孩子对幼儿园极度陌生、容易产生“入园焦虑”,部分家长也容易因为第一次送幼儿入园而产生“分离焦虑”,过分焦虑对幼儿和家长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2016版《幼儿园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当主动与幼儿家庭沟通合作,为家长提供科学育儿宣传指导,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随着学习和贯彻《规程》《纲要》《指南》精神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家长工作的重要性。如果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那么新生入户家访就是联系幼儿园与家庭的第一座桥梁,它在孩子、教师和家庭之间建立起的将是一架互相了解的桥梁。新生家访有利于教师直接了解幼儿的家庭状况、家长的文化程度和对幼儿教育、幼儿园工作的支持态度,是教师日后指导家长开展个性化家庭教育的有效手段,更是减少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有效措施。教师通过新生家访将极大地促进幼儿园和家庭共同配合,提升教育效果,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我感觉新生入户家访,了解家庭情况是非常重要的,而家访的技巧也是需要老师逐一注意的。
一、入户前做好相关准备
入户家访是教师第一次与家长沟通与交流,由于幼儿园入学幼儿年龄小,很多是第一次离开家庭参加集体生活,家长们会特别担心老师是否能较好地照顾好自己的孩子,所以应让家长充分感受到老师的亲切与热情。1.认真阅读幼儿资料。教师在收到幼儿资料后,首先应认真阅读,对资料上的幼儿和家长情况进行熟悉与了解。如:现在的家长对幼儿的起名与以往大为不同,有些家长喜欢使用一些生僻字,教师如果对幼儿的姓名读法不清楚的话,应先做好查询工作,确认幼儿姓名的读音。在与家长第一次致电时准确地称呼对方为XX爸爸或妈妈,会让家长产生亲切的感觉。2.归类整理家访区域。由于公立园的幼儿都是片区内的孩子,我园的幼儿住址比较集中,教师家访前应先整理、归类幼儿的住址,根据区域人数预先想好先家访哪个区域,后家访哪个区域,每个区域大概用时多久,这样在第一次电访时就可以与家长预约家访的时间,让家长提前做好准备,家长和幼儿都能够安排好时间与老师见面。3.理清电访沟通思路。与家长电访前,要先理清自己的思路,明确自己将与家长沟通哪些事项,以免丢三落四,让家长产生对教师的不信任感。如:问候家长后,应先自报家门,告知家长自己是哪所幼儿园的X(姓氏)老师,孩子分配在哪个班级,为了提前与幼儿熟悉,以免幼儿在陌生环境产生分离焦虑,我们预计在XX时间段到家中家访,咨询家长是否能够安排至少1名家长与幼儿在家受访,并且需要填写入户问卷等。让家长清楚有条理地了解幼儿所在班级、班主任姓氏、教师家访的目的、需要配合的事项等,以达到电访预约的目的。4.礼貌进行电访预约。电访预约时,注意生活细节上的礼貌预约,如尽量避开家庭餐点时间,以防造成家长的尴尬和不便,尽量协调好家长的时间,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不给家长的生活和工作带来麻烦和困扰。5.提前协商入户分工。班级老师提前协商好入户后的合理分工,如班主任主要面向家长进行沟通,而配班老师则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关注幼儿表现、做好问卷调查、拍摄家访情况作为资料留存等方面。6.整理入户所需材料。整理好家访时所需要用到的幼儿信息和“新生入户问卷调查表”等相关材料,用干净的拉链袋等分类装好,并多备书写用笔,以防发生家长家中没有备笔的情况。因为年龄小的幼儿月龄的差别对幼儿的能力有明显的差异,所以建议事先对幼儿按出生年月进行排序,年(月)龄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序,这样可以协助老师在入户时更充分、全面地了解幼儿。
二、入户时注意一言一行
在与陌生人交往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有关对方的最初印象称为第一印象,主要是根据对方的表情、姿态、身体、仪表和服装等形成的印象。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第一印象效应。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但却总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过程。1.教师在第一次家访前,一定要挑选好家访所穿着的服装,颜色不宜过于鲜艳,款式不宜过于新潮,最好穿着较端正的职业装,并略施淡妆,精神焕发、气质优雅地前去家访,在家长和幼儿心目中树立起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师的第一印象。2.到家长家中进入室内前要脱鞋或自备鞋套,以免发生家长家中有入室脱鞋或换脱鞋的习惯而不敢提醒教师的尴尬情况,尽量避免在家长心中产生疙瘩,也体现了教师的素质、教养与卫生习惯。3.家访时教师要主动与家长亲切问候,之后,教师要立即主动与幼儿打招呼,最好能够蹲下身来,与幼儿视线持平,增加幼儿对老师的亲近感。但考虑到幼儿对教师的不熟悉,应与幼儿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切忌直接冲到幼儿面前与幼儿进行身体接触(如拥抱幼儿)等,视幼儿的情绪表现而要求幼儿给予回应。家访过程中时刻保持自己的仪表姿态,面带微笑、举止得当,站、坐姿优雅;展现自身亲和力和人格魅力,不无目的地讨好家长,也不过于高冷使家长产生距离感。班主任应为主与家长交谈、沟通的情况下,配班教师则应多与幼儿接触,如与其一起玩玩具,适当地与幼儿交谈,给予幼儿表达自己的机会,从而初步了解幼儿的情绪反应和交往、表达能力等相关信息。4.家访中老师要做到心中有目标,通过谈话与不露声色的观察初步了解幼儿的家庭结构、经济状况、主要教养对象、家庭教育和幼儿在家表现、生活习惯等,初步评价幼儿个性特点、发展情况。5.家访时教师应尽量运用标准的普通话与家长沟通,但为了拉近亲切感,同地域的教师与家长可以用本地方言进行沟通。遇到家访时是爷爷奶奶等长辈在家的,老人家谈话又以本地方言为主的,教师有条件的应以本地方言与其交谈,以免造成老人家听不明白的情况,也缩短了教师与老一辈家长的心理距离。
幼儿教师教育观念重要性
一、老师老师做游戏———游戏当中学知识
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中活动的一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游戏中融入知识和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能力,则可以做到寓教于乐,既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和友爱,又可以让孩子们从中学到知识。我在教学中,经常将所学习的常识和生活技能与游戏相结合,孩子们也都非常喜欢这种形式的游戏。比如,我经常会让孩子们玩扮演的游戏,我首先会启发孩子“:我们坐公交车的时候,看到有老人上车,但没有座位,我们该怎么做呢?”孩子们纷纷回答“:要给老人让座。“”孩子们,你们回答得真好,那么我们来玩个扮演的游戏,将给老人让座的情景重现,好不好?”孩子们兴致都非常高昂。一个孩子要扮演“老人”,几个幼儿扮演放学路上的孩子,一个孩子还踊跃报名要扮演“司机”,摆上几个小凳子,就是车上的座位。“老人”上“车”之后,看到“座位”都坐满了人,就站在了“座位”旁边,一个小朋友很快站起来,扶住“老人”,还礼貌地说道“:老奶奶,你坐我这里吧。”孩子还故意变声回答道“:谢谢你,好孩子。”逗得别的小朋友都哄堂大笑。很多小朋友还在表演中有自己的发挥,有时候孩子们还会自发地扮演生活中的不同人物,表演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孩子们在表演中学会了如何待人处事,在表演中学会了生活常识。传统的授课式教学方式应当得到改变,教师要多采用让孩子更乐于接受的,更能培养孩子自发性的游戏教学方式进行幼儿教育。教师要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孩子一同游戏,一同成长。
二、老师老师讲故事———故事内容含哲理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幼儿教师在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会采用直接批评、说教的方式对待,这样对于孩子的自尊心伤害很大,孩子的内心也很难以接受。教师要改变这种呆板的批评模式,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告诉孩子道理,让孩子自己思考自己的行为,激发他们思维的主动性。有一次,我给孩子上美术手工课的时候,有一个孩子一会想画画,一会又想做手工,一会和周围孩子说说话,一会又跑去喝水看书,不能安静下来做好一件事情。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孩子们美术手工课结束之后,我就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叫做“小猴子掰玉米”。讲述的是一只小猴子在玉米地看到玉米又多又大,高兴地掰了一个玉米往前走,突然看到地里的西瓜又大又圆,兴奋地扔下手里的玉米去抱西瓜。走着走着,看到树上的桃子又红又多,扔下了西瓜去摘桃子。一只鸭子从猴子面前经过,猴子丢掉了手里的桃子又去追鸭子,最后鸭子“嘎嘎嘎”地叫着跑走了,小猴子没有追到鸭子,水果也没有留下,只好垂头丧气地两手空空回家了。讲完故事之后,我向孩子们提问“:小猴子为什么最后两手空空回家了呢?”有的孩子回答说“:因为它一会要玉米,一会要西瓜,一会要桃子,一会又要追鸭子。”我点头称赞,给孩子们总结道“:因为猴子不能专注地做一件事情,对什么事情都是三心二意,所以最后它一无所获。我们也是一样的,只有静下心来好好地、认真地做一件事,才能将事情做好。”之后我还让每个孩子结合自己的情况说说感想。孩子们都对自己做了总结,在总结中也同时进行了反思,从这个故事中感悟颇多。孩子虽然还比较小,但是他们同样有自尊的感觉,有思考的能力。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将所要训导的内容融合故事内容,给孩子们以启发和思考,引发孩子们的主动性。
三、老师老师家中坐———家访之中知动态
家访可以让老师更多的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行为、习惯,能够让老师更深入地了解孩子一些行为的根源,也能够更好地与孩子的家长进行沟通,改变家长的一些溺爱情况,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我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孩子进行了家访。其中有一个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总是喜欢对别人呼来喝去,要每个人都称她为公主,还伸手打过别的孩子。我感到孩子的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于是对孩子进行了家访。发现在家的时候,因为爸爸妈妈工作比较紧张,孩子大多时候是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爷爷奶奶在家里称呼她都会亲昵地叫“我的小公主”,老人对孩子百般顺从,要什么给什么。孩子对老人缺少起码的尊重,随意地要老人为她做这做那,稍有不顺心,还会对老人挥小巴掌,而老人没有对孩子予以制止,还认为这样孩子不会受欺负。我与孩子的家长进行了沟通,要让孩子正确认识事情的是和非;对孩子合理性的要求应当满足,而不合理的要求就要及时制止;让孩子学会最起码的尊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幼儿园,我也会适当地纠正孩子的一些行为,对孩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孩子在家长和教师的双重帮助下,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从之前的趾高气昂到现在的乐于助人,从以前的不高兴就打人到现在学会和别人和谐相处,家长看到孩子的转变也是喜在心上。教师要改变之前单纯的“园内教学”,不仅要注重园内的教学,同时还要了解孩子园外的生活,这样才能更详尽地了解孩子,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新时期的幼儿园教学,已经不能再用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现在的孩子更加聪明、更加敏感,教师也要多尝试将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开展游戏、讲故事、家访等活动,与孩子展开亲密接触,从孩子的角度寻找更好的教育方法,才能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好老师。
作者:张燕 单位:江苏省常熟市淼泉中心幼儿园
农村小学家校共育合作途径
摘要: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但是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品行和习惯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品德和性格,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因此,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才是完整化教育。
关键词:新时代;农村小学;家校共育;合作途径
我们农村的一些学生家长缺乏家庭教育意识,认为只要把孩子送进学校,教育孩子就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跟自己没关系了。家庭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坚实基础,它对于学校教育,尤其是学校德育具有不可衡量的补助作用。学校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学生对三观有正确的认识。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才能事半功倍,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一、农村小学教师与家长合作关系的现状
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一些教师只负责教学,很少跟学生沟通交流,也很少引导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在孩子面前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教师和家长成了两条没有交点的平行线,缺乏沟通与合作。有些教师只顾着完成教学任务,无心过问其他事情。有些教师虽然也开家长会,也进行家访,但都是只走个过程,缺乏深度合作。所以,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是失调的。很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了学校,教孩子知识和做人的道理都是老师的责任,跟自己无关,可事实并非如此。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要什么给什么;有些家长的不良言行对孩子产生了负面影响;还有些家长在外打工,没有时间陪伴和教育孩子,这些现象削减了学校的教育成果,也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就要采取家校共育的方式,共同努力,推动学生更上一层楼。
二、加强家校共育的合作意识
家校共育的方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想创建家校共育的合作体系,必须要加强家校双方的合作意识。
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模式
小学英语教学中引入教育游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增强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英语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明显提高。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中,对不同的教学目标有不同的应用要求以及应用方法。如何使教育游戏发挥最大的效用,使小学阶段学生对英语学科产生兴趣、激发学习动力,英语教师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更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促进小学英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影响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效用逐渐显现,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丰富学生情感。英语学科对小学阶段学生而言是陌生的,但通过游戏方法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英语教学活动中,使其在游戏中感受英语所带来的愉悦、信任、难过、感激等情感,进而体会到英语学科的内涵、魅力。并且,英语教师在采用教育游戏教学模式时,也多与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结合,使学生在合作中体会竞争的激情,进而在互动交流中增强个人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其次,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其更喜欢在游戏中学习。在教育游戏中,学生的注意力被高度集中,使其时刻注意教师的动态,观看教师所展示的英语游戏内容,而这个过程也使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力得到有效提高,同时也不断丰富、完善其认知结构,增强其认知能力。最后,强化学生英语技能。英语学科重点内容包含单词、听力、语言表达以及语法知识内容,其理论知识点较枯燥,需要学生理解和背诵。通过教育游戏,学生可以在游戏中轻松掌握知识,并灵活应用,有效强化其英语技能。
二、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一)“判断式”小学英语单词教学应用模式
英语单词与汉字一样,需要学生进行背诵,并在应用中加深记忆。背诵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是枯燥、无趣的,因此单词背诵效果并不理想,经常存在短暂性记忆。背过、考过就忘,再进行下一次重复性背诵,使学生对英语学科产生抵触情绪,认为是最难学科。教育游戏针对学生背诵单词经常忘记的特点研究出“判断式”单词教学应用模式,通过其特有的判断方式,使学生对新单词的学习主动性被有效激发。“判断式”单词教学模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在教育游戏中对单词进行有效记忆,并通过判断使学生知道自身哪些单词掌握不牢,哪些知识需要进一步巩固。在教育游戏中,若学生对判断结果满意,那么游戏结束;若学生对判断结果有不满意的地方,可以再进行巩固学习后,再一次进行教育游戏。例如,在学习“Playtime”单元知识点时,其单词词汇都与体育运动项目有关,如 play football,fly a kite,swim 等单词、词组学习,这些内容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因此可以采用“打快板”的教育游戏,使学生将所学单词、词组快速说出,其他学生给予判断,若速度与单词正确率符合要求算合格,若不符合要求则会被选择是否进行下一次测试或直接接受一定的惩罚。学生都不喜欢被惩罚,因此大多会选择再次进行测试,下一次的测试会更用心将单词记住、掌握。
(二)“竞赛式”小学英语听力教学应用模式
高中班级管理工作创新与实践探析
摘要:
班级管理是落实高中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效的班级管理工作,不仅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还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中班主任必须加强对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视。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实践,提出几点个人浅见。
关键词:
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创新
在过去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由于班主任的重视程度不足,缺乏切实有效的班级管理办法,导致班级管理效果不明显,严重影响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高中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新期望、新要求,高中班级管理工作改革势在必行。
一、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民主化管理
班级管理工作需要班主任与学生的共同参与、共同配合,调动学生参与班级建设的积极性,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更利于班级管理策略的落实。有效的班级管理工作,离不开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教师在管理工作中落实民主制度,应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像朋友一样跟学生交心,能够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获得成长。例如,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学习任务和管理目标打造班级文化,组织学生献计献策,每个人都参与到班级活动中。通过学生的共同努力,体现班级文化的价值,学生也可在民主文化的渲染下,约束自身行为,激励自身发展。
乡村小学班级管理现况及对策
一、结合实情,创建有本班特色和个人风格的班级工作管理体系
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学生和班级事务进行多方面的综合管理,这就需要班主任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科学的工作方法、策略、技巧。探索,科学辩证地吸取他人的方法经验,然后根据自己所带班的具体的情况,成功的创设一套有自己特色符合实际情况的班级管理经验体系。作为班主任,在平时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不忘提高自己,修炼自己,把自己打造成能经得起任何考验的钢铁战士。应关心爱护学生,心甘情愿做学生人生的铺路石,和学生一起成长。
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育,应该刻苦钻研,深入学习管理学理论,并不断实践,总结经验和教训,虚心求教,吸取别人的精华,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并结合所带班级具体情况,制定一套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班级管理制度,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让班级成为孩子们的第二个家。应该利用多种方法和各种活动提高班级凝聚力,因为评价一个班级好坏的标准,就是这个班级是否具有凝聚力。
另外,本人认为,一个光明绚烂的人生需要有丰厚的科学知识做铺垫,而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所以,作为班主任,应该刻苦专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认真斟酌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努力做一个最优秀的教师。
二、当好一个爱心班主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奖惩分明,奖惩有度。一个优秀的人,应该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法国大思想家卢梭曾形象比喻道:“植物的形成,由于栽培;人的形成,由于教育。”育人先育德,才能有春风化雨的结果;可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而德育的“重中之重”则是道德行为的教育。所以在校时,班主任可以按照《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德育量化打分评价,并让班干部把这些成绩都记录在德育量化手册上,并把它作为年终评先树优的重要条件,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