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家访反思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市教育局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
根据市委宣传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市2013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的通知》(安监〔2013〕97号)精神,结合我市教育系统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核心,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方针,以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为主线,以“强化安全基础,推动安全发展”为主题,坚持“三贴近”(贴近校园、贴近生活、贴近师生)、“三面向”(面向基层、面向校园、面向师生),创新形式,注重实效,促进学校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安全责任,普及安全知识,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师生安全意识和素质,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浓厚氛围,为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二、活动主题
强化安全基础,推动安全发展。
三、活动时间
2013年6月1日至30日。
幼儿教师教育观念重要性
一、老师老师做游戏———游戏当中学知识
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中活动的一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游戏中融入知识和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能力,则可以做到寓教于乐,既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和友爱,又可以让孩子们从中学到知识。我在教学中,经常将所学习的常识和生活技能与游戏相结合,孩子们也都非常喜欢这种形式的游戏。比如,我经常会让孩子们玩扮演的游戏,我首先会启发孩子“:我们坐公交车的时候,看到有老人上车,但没有座位,我们该怎么做呢?”孩子们纷纷回答“:要给老人让座。“”孩子们,你们回答得真好,那么我们来玩个扮演的游戏,将给老人让座的情景重现,好不好?”孩子们兴致都非常高昂。一个孩子要扮演“老人”,几个幼儿扮演放学路上的孩子,一个孩子还踊跃报名要扮演“司机”,摆上几个小凳子,就是车上的座位。“老人”上“车”之后,看到“座位”都坐满了人,就站在了“座位”旁边,一个小朋友很快站起来,扶住“老人”,还礼貌地说道“:老奶奶,你坐我这里吧。”孩子还故意变声回答道“:谢谢你,好孩子。”逗得别的小朋友都哄堂大笑。很多小朋友还在表演中有自己的发挥,有时候孩子们还会自发地扮演生活中的不同人物,表演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孩子们在表演中学会了如何待人处事,在表演中学会了生活常识。传统的授课式教学方式应当得到改变,教师要多采用让孩子更乐于接受的,更能培养孩子自发性的游戏教学方式进行幼儿教育。教师要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孩子一同游戏,一同成长。
二、老师老师讲故事———故事内容含哲理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幼儿教师在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会采用直接批评、说教的方式对待,这样对于孩子的自尊心伤害很大,孩子的内心也很难以接受。教师要改变这种呆板的批评模式,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告诉孩子道理,让孩子自己思考自己的行为,激发他们思维的主动性。有一次,我给孩子上美术手工课的时候,有一个孩子一会想画画,一会又想做手工,一会和周围孩子说说话,一会又跑去喝水看书,不能安静下来做好一件事情。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孩子们美术手工课结束之后,我就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叫做“小猴子掰玉米”。讲述的是一只小猴子在玉米地看到玉米又多又大,高兴地掰了一个玉米往前走,突然看到地里的西瓜又大又圆,兴奋地扔下手里的玉米去抱西瓜。走着走着,看到树上的桃子又红又多,扔下了西瓜去摘桃子。一只鸭子从猴子面前经过,猴子丢掉了手里的桃子又去追鸭子,最后鸭子“嘎嘎嘎”地叫着跑走了,小猴子没有追到鸭子,水果也没有留下,只好垂头丧气地两手空空回家了。讲完故事之后,我向孩子们提问“:小猴子为什么最后两手空空回家了呢?”有的孩子回答说“:因为它一会要玉米,一会要西瓜,一会要桃子,一会又要追鸭子。”我点头称赞,给孩子们总结道“:因为猴子不能专注地做一件事情,对什么事情都是三心二意,所以最后它一无所获。我们也是一样的,只有静下心来好好地、认真地做一件事,才能将事情做好。”之后我还让每个孩子结合自己的情况说说感想。孩子们都对自己做了总结,在总结中也同时进行了反思,从这个故事中感悟颇多。孩子虽然还比较小,但是他们同样有自尊的感觉,有思考的能力。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将所要训导的内容融合故事内容,给孩子们以启发和思考,引发孩子们的主动性。
三、老师老师家中坐———家访之中知动态
家访可以让老师更多的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行为、习惯,能够让老师更深入地了解孩子一些行为的根源,也能够更好地与孩子的家长进行沟通,改变家长的一些溺爱情况,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我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孩子进行了家访。其中有一个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总是喜欢对别人呼来喝去,要每个人都称她为公主,还伸手打过别的孩子。我感到孩子的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于是对孩子进行了家访。发现在家的时候,因为爸爸妈妈工作比较紧张,孩子大多时候是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爷爷奶奶在家里称呼她都会亲昵地叫“我的小公主”,老人对孩子百般顺从,要什么给什么。孩子对老人缺少起码的尊重,随意地要老人为她做这做那,稍有不顺心,还会对老人挥小巴掌,而老人没有对孩子予以制止,还认为这样孩子不会受欺负。我与孩子的家长进行了沟通,要让孩子正确认识事情的是和非;对孩子合理性的要求应当满足,而不合理的要求就要及时制止;让孩子学会最起码的尊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幼儿园,我也会适当地纠正孩子的一些行为,对孩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孩子在家长和教师的双重帮助下,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从之前的趾高气昂到现在的乐于助人,从以前的不高兴就打人到现在学会和别人和谐相处,家长看到孩子的转变也是喜在心上。教师要改变之前单纯的“园内教学”,不仅要注重园内的教学,同时还要了解孩子园外的生活,这样才能更详尽地了解孩子,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新时期的幼儿园教学,已经不能再用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现在的孩子更加聪明、更加敏感,教师也要多尝试将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开展游戏、讲故事、家访等活动,与孩子展开亲密接触,从孩子的角度寻找更好的教育方法,才能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好老师。
作者:张燕 单位:江苏省常熟市淼泉中心幼儿园
影响幼儿出勤率的班级管理论文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让幼儿园小班幼儿主动、积极、乐意地入园,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大提高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出勤率,使幼儿教育教学活动得到顺利开展。
(二)所要解决的问题:
1、调查目前幼儿园小班幼儿出勤率不高的原因。
2、探索出提高幼儿园小班幼儿出勤率的有效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一、积极探索有益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途径
1.意识先行。第一、强化学校相关负责人的意识。学校相关负责人要提高其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让教育回归人的本质,也让心理健康教育回归课堂,而不仅仅是课程表上欺上瞒下的一个象征性的文字符号。第二、教育者要有意识。教育者要能够积极参加专业培训。使自己走向专业化的心理教育的道路,丰富完善自己的教育理论,注重心理训练的实践以及案例的反思总结,这也是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最坚实而有效的一步。第四、家长要有意识。在这一点上,学校是家长产生意识的助推者。学校应适时组织家长学习有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尤其对于留守学生的监管人而言,无论定期举行家长会或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家庭背景,还是有关训练心理发展的活动、方法都要与家长进行讨论,进而制定方案。
2.行动跟进。第一、做好专业教师的培训。学校要加大培训力度,加大投资,在本校培养至少一名专业的心理教师。第二、做好各学科教师的延伸培训工作,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掌握基本的心理疏导及训练的方法,有效地控制好自己的教育行为。第三、做好教师的心理健康工作。教师要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愉悦的心境,和稳定平和的情绪投入到教育中去,优化教育教学环境。第四、做好评价工作。学校要建立包括各学科教学成果、师生的情感体验、健康水平测试等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体系。第五、做好各学科的渗透性教育。各学科教师要打破学科概念,发掘本学科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适时适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第六、做好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角色,他既是管理者,又是陪伴其成长的朋友,与学生的交往最为密切。因此,班主任的工作一定要勤、细、实、巧,要深入了解学生心理,根据不同学生地不同心理问题,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对学生实施教育。
3.文化陶冶。开展丰富多彩,健康高尚地各种文体活动,演讲比赛,团队活动,给学生心理发展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影响。并可通过橱窗、板报、专栏、手抄报等方式营造健康和谐的的校园文化环境,以陶冶学生的性情、促进其活动能力,集体生活与人际交往能力。
4.爱的滋养。“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出发点,把爱当做心理教育的催化剂、灵丹妙药,你会发现走进学生心灵是多么的幸福。所以,教师要善于发掘社会、学校、家庭的爱的教育资源,实施爱的教育,营造爱的氛围,让感受爱与奉献爱成为每个教师的工作方式和每个学生的生活方式。
二、结语
总之,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急需我们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做好从无到有的工作,之后不断的健全与完善,使之在农村中小学加以推广与普及,这样才能给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份关注,一份希望,也才能给无数农村学生以一份关爱,让他们健康成长。
小学班主任高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摘要】担任班主任,首先要有正确的班主任观。班主任的职责是引导学生,而不是改造学生;班主任自身要定位为学生服务,而不是命令学生;作为班主任最大的任务是要努力打造理想的公平的教学生态环境,更好地营造健康的教育和成长的氛围。这样学生在一个价值导向正确,班风学风良好,集体荣誉感强,富有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班集体里,才能够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一、班主任首先要取得家长和学生的信任,制定可行的措施,努力提高班级层次
人说万事开头难,班主任最初的工作是了解班级情况,理顺班里方方面面的关系,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赢得家长和学生的最初信任,进而在掌握学生情况(家访、问卷调查等)的前提下开展工作,切忌“拍脑袋”。建议开学之初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班级。在了解班级的基础上让学生和家长了解班主任,让他们意识到这个班主任不一样。这时候班主任要输出自己的价值观,激发正能量,以赢得家长的支持,这样才能进一步开展班主任工作。还有就是要有好的关系才有好的教育,建议多找学生谈心,提醒班主任要重视霍桑效应———每个人都有被关注的需求。其次是要战术要围绕战略,由此班主任要制定一系列的制度,杜绝假大空的班风口号。大的教育主题要通过每周、每天的具体工作去逐步完成。最后是要努力解决班级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才能做到我想进步,无人阻挡,不断提高班级的层次。
二、组建和培养有群众基础和办事能力强的班干部队伍,分解班级管理任务,实现高效管理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班级管理的骨干力量,开展班主任工作,必须要有班级小干部协助和具体执行,这样班级管理才能有序开展。故强有力的班委成员是班主任工作高效开展的保证,所以组建和培养有群众基础和办事能力强的班干部队伍成了重中之中。为了让班级小干部发挥主力和辐射作用,建议班主任每个月召开一次班干部会议,总结前期工作,布置后面的工作重点,及时对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热情给予肯定,引导他们塑造严于律己,热心服务班级的班干部形象,从而树立威信。如何选拔小干部则是一个技术活儿,这要注意观察孩子们的行为,可能的话从以往的任课老师和班主任那里了解情况。但可以肯定的是,能担任小干部的首先要求该同学学习至少是中等偏上的,这样才能服众;其次是该同学愿意帮助别人,自律意识较强,如果自己都管不住自己,如何能管得了别人?最后就是该同学性格属于外向型,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人缘比较好,不自私自利,群众基础较好。
三、狠抓班级常规管理,从一开始就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乡村小学班级管理现况及对策
一、结合实情,创建有本班特色和个人风格的班级工作管理体系
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学生和班级事务进行多方面的综合管理,这就需要班主任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科学的工作方法、策略、技巧。探索,科学辩证地吸取他人的方法经验,然后根据自己所带班的具体的情况,成功的创设一套有自己特色符合实际情况的班级管理经验体系。作为班主任,在平时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不忘提高自己,修炼自己,把自己打造成能经得起任何考验的钢铁战士。应关心爱护学生,心甘情愿做学生人生的铺路石,和学生一起成长。
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育,应该刻苦钻研,深入学习管理学理论,并不断实践,总结经验和教训,虚心求教,吸取别人的精华,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并结合所带班级具体情况,制定一套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班级管理制度,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让班级成为孩子们的第二个家。应该利用多种方法和各种活动提高班级凝聚力,因为评价一个班级好坏的标准,就是这个班级是否具有凝聚力。
另外,本人认为,一个光明绚烂的人生需要有丰厚的科学知识做铺垫,而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所以,作为班主任,应该刻苦专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认真斟酌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努力做一个最优秀的教师。
二、当好一个爱心班主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奖惩分明,奖惩有度。一个优秀的人,应该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法国大思想家卢梭曾形象比喻道:“植物的形成,由于栽培;人的形成,由于教育。”育人先育德,才能有春风化雨的结果;可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而德育的“重中之重”则是道德行为的教育。所以在校时,班主任可以按照《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德育量化打分评价,并让班干部把这些成绩都记录在德育量化手册上,并把它作为年终评先树优的重要条件,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
三、总结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
教育部2017年8月颁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将心理健康教育列为德育内容之一。新编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也将心理健康知识囊括其中。那么,我们的教师怎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多渠道摸清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以小学生为对象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需要教师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摸清学生的心理状况,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权,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基础。1.建立心理档案。通过填写《小学生心理状况调查表》,构建学生心理成长档案。档案中包含如下内容:家庭人口状况、父母工作(务工)情况、监护人姓名、年龄、住址、电话号码等,同时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性格、智力、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家庭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诸多方面情况,并进行详尽记载。2.开展“心理日记周周写”活动。每周让学生写一篇心理日记,将近期内发生的对内心触动较大的事件写下来,并写出自己对此事的感受或者疑惑。班主任及时进行批阅,从而有效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心理方面的变化,同时借助批阅表达自己的观点,实现心对心的交流,为学生及时解惑。在有效的沟通建立之后,学生们会主动向教师敞开心扉,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3.开设“开心信箱”,由专人对此负责,及时搜集学生的心理问题,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对匿名反映心理问题的学生,心理老师对其进行心理辅导的时候可以借助学校广播或者私下沟通。4.建立家长微信或QQ群。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为家长提供促进孩子发展的指导意见,协助他们解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
二、优化环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景美则心旷,心旷则神怡,神怡则智清,智清则学佳。”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而言,环境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校园的自然环境应是和谐优美的,校园文化也应是意蕴丰赡的。学校和班级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它会使学生有种安全感、依赖感、自尊感和幸福感。学校环境建设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校园物质环境建设。学校要加大投入,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体现“新颖、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让校园的花草、树林、绿色草坪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二是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以弘扬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为切入口,通过开展各种艺术、文化、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等活动,提高学生兴趣,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改善学生心理环境。班级的环境布置、管理方式以及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良好心理的形成,因此,班级环境建设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因素。我是这样优化班级环境建设的。一是布置轻松愉悦的室内环境。让教室里面的每一面墙壁都说话,在墙上张贴了名人名言名画,每学期更新一次;定期出版班刊,围绕“快乐成长”的主题,层层深入,使班级充满阳光气息。二是开展民主平等的班级管理。如成立班级管理委员会,其主要成员由学生选举产生。三是加强老师、家长的双向联系、交流和密切协作,同时主动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如邀请德高望重的“五老”(老英雄、老干部、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到班级为学生上课,与学生谈心等。
三、开展活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等。如,可以通过小游戏或者小品表演等方式,让学生们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教育,既可以调整其心态,同时也能够使他们产生对自我的准确认知;既可以提高其抗挫的能力,也可以帮助其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实践证明,对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借助活动课的方式进行心理疏导收效显著。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队活动。班队心理健康活动要根据学生实际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方法。主要的活动方式有:(1)自我报告。这种方式更多的是学生对自我的剖析,可以引发其对自我的反思。如可以开展以“说说心里话”为主题的活动,学生所进行的表达可以是对自我成功的褒扬,也可以是总结失败的经验;既可以是高兴的事情,也可以是令其感到悲伤的事件。这样,学生能够快速实现对自我的认知和剖析。(2)讨论交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其他学科的显著不同就是特别注重讨论的氛围。如,在性别问题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以“你认识异性吗”为主题的讨论活动,通过氛围的构建,学生们可以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性别问题。(3)案例分析。可以借助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出话题,指出问题的症结,当然此案例以反面教材为主。通过对具体的案例分析,学生自然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4)开展专题讲座。聘请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或者德育老师开展讲座,针对班级中的典型心理特征进行分析解惑,帮助学生端正心态,了解一些心理健康知识。(5)亲近大自然。通过春游、秋游等活动,让孩子在开放的空间尽情地舒展身心,在蓝天下草地上,晒一身太阳,弄一身泥巴,亲近大自然。3.开展家访活动。家访是教师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与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尤其对解决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有着独特的作用。
反思性教学理论研讨
一、反思主体角色定位,进行自我反思
每个教师都需要时刻意识到班级教学和管理是一项大的工程。只有意识到这点,教师才会懂得自我反思的重要性,才会时刻告诉自身要反思自己的班级教学和管理方式和行为。自我反思的价值是相当大的,它不仅有助于班级的教学和管理,同时这种管理方式也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此外,教师以此来增强自身的一个示范作用,也就是增强榜样的作用。作为教师,他们必须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学生可以以教师为自己的一个榜样,教师可以为自己本班级的学生们起到一个正面的积极引导的作用,这将有助于将来班级的进一步管理。当教师具有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的时候,这必将有助于教师走上一条专业化的班级教学和管理道路,并且有希望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的班级教学管理人员。反思可以说是对教师自身的教学活动的分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借助于自己的课堂教学档案,这其中包括对课程设计、教师课堂教学的录像、一些相关的文字记录以及教学笔记等等,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进行分析。然而,反思活动的发生所维持的时间较短,持续时间有限,往往并不能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使反思有倦怠之势。
二、丰富反思方法
第一,随班观摩。随班观摩就是去观摩其他班级的一些班级教学、管理行为以及管理方法。通过随班观摩这种形式,能够从中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以及分析别人失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来反思自身的一些教学和管理行为,特别是班级教学和管理方法,这对于以后的班级教学和管理具有很好的指导性意义。通常的观摩案例分析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一方面,对于一些不好的班级教学和管理行为,教师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此来避免今后会犯同样或者类似的错误;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好的班级教学和管理模式,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班级与其他班级进行分析,比较并辨别,将其他班级好的一面应用到自己班级教学和管理中。这样的一个思考过程,有助于教师管理反思思维力的形成和发展,而且对于提高班级的管理效率是相当有帮助的。
第二,写反思日记。目前,很多教师都能够写反思日记,这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通过写日记的方式加以记录,教师可以很直接并且很简单地实现自我监控并且自我分析。更加具体地说,反思日记就是把自己头脑中思考的问题通过一些数据符号来进行有效地外化,同时教师可以借助于文字不断地去分析、回顾和研究,以此来改进班级教学和管理的活动。对教师来说,写反思日记是没有任何要求和固定格式的,这就是说,教师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以及感兴趣的内容来记录生活和管理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充分地去展现自己的记录风格与写作特色。
第三,建立反思性学习共同体。不同教师的教学管理风格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没有两个教师在班级教学和管理上是一模一样的。这就是说,在班级教学和管理的过程中,各个班级的差异管理,需要教师去观察彼此的管理行为,在观察之后,各个教师需要彼此分享各自的管理经验以促进更好地发展。同时,在教学管理方面,教师还可以借鉴其他班级管理模式的优势之处,根据自己班级情况进行适当的借鉴,建立一个学习共同体,以此来帮助教师提高班级教学和管理的品质和质量。随着计算机的高度发展以及普遍应用,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来取得相互间的联系和沟通,同时借助计算机实现相互沟通的实验表明,建立学习共同体不但有助于教师形成更加清晰的思维,而且其他教师提供的教学管理反馈往往会激起教师更加深入地去思考班级教学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有待改进的地方,从而促进教师的反思能力的发展。
三、边学习边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