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呼吸疾病护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呼吸内科患者优质护理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呼吸内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辽宁省鞍山市长大医院收治的60例呼吸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掌握情况、康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的掌握度和康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实行优质护理既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掌握度,促使其早日康复,又能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优质护理;呼吸内科;应用价值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医学护理学也在逐步完善,其原则是以患者为中心,护理人员应顾及患者感受,尽可能地满足其需求。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对基础护理工作进行强化改进,落实护理责任制,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1-2]。据资料显示,目前大部分医院均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使护理工作真正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以提高医院的护理水平[3-4]。优质护理服务具有较高安全性、合理性和科学性,能有效控制不良反应发生[5]。本研究就优质护理在呼吸内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高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吸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应用效果。方法: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情况。结果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呼吸质量、满意度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更高,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结论结论:护理干预对高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应用效果显著,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提高了呼吸质量和满意度,值得应用。
【关键词】高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吸护理;对策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是指患者采用机械通气后经过48h或拔管后的48h内形成的肺部感染,属于典型的医源性肺部感染性疾病,该疾病的发病率随着患者的年龄升高,有着明显上升的趋势,这是与患者的身体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患病后,患者的肺部功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进而导致患者的呼吸功能降低,同时,易形成各类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患者的护理质量非常的重要和关键,应给予重视[1]。本文为探讨护理干预对高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应用效果,特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每组2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在68-84岁,平均年龄为(75.21±1.45)岁,合并疾病类型:高血压2例、慢阻肺17例、多脏器衰竭1例;观察组男性13,女性7,年龄在68-86岁,平均年龄为(75.68±1.65)岁,合并疾病类型:高血压3例、慢阻肺15例、多脏器衰竭2例。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患者;②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③全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1.2方法
护理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影响探析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对行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撤机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1日~2020年4月30日收治的108例行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撤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撤机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且一次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胸、皮下气肿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撤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护理管理;撤机;并发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易造成患者通气功能障碍,且病情呈进行性发展,最终导致机体呼吸衰竭,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影响[1-2]。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以抑制疾病进展、缓解呼吸衰竭症状为主,机械通气是其中最有效的方案[3]。机械通气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机体通气障碍,但患者易对其产生依赖性,导致呼吸肌无力、呼吸动力不足,无法自主呼吸,从而导致后期脱机困难,严重影响患者预后转归[4-5]。因此,临床需采取适当干预措施改变这一现状,在改善患者呼吸功能的同时,避免不良事件发生。护理管理以提高护理质量为主要原则,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职能水平,从而为患者提供高效的护理服务质量。鉴于此,本研究探讨护理管理对行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撤机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回顾性收集我院2019年3月1日~2020年4月30日收治的108例行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6]者;②临床资料完整者;③均经患者同意翻阅临床资料。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疾病者;②合并精神性疾病者;③其他非呼吸性急性疾病且需机械通气者;④药物摄入、肌肉、神经疾病所致肺泡通气能力障碍者。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58~76(67.12±5.47)岁;体质量指数(BMI)20.1~24.5(22.35±1.46)。观察组男36例、女22例,年龄57~78(67.81±5.28)岁;BMI20.3~24.2(22.25±1.38)。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两组均满足脱机指征:病情稳定,意识清醒,未见烦躁、不适之症;呼吸肌功能基本恢复,胸腹运动无矛盾;呼吸机脱离每小时5min,直至自主呼吸1h以上均未出现呼吸困难现象,通气和氧合指标正常。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撤机前注意查看相关检查结果,观察患者临床表现,根据实际情况对呼吸机参数进行调整;对患者进行翻身、叩背、排痰处理,确保其呼吸道畅通,注意操作过程规范;加强机体营养,保证能量供应;对出现感染的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撤机时由护士对达到撤机标准的患者进行撤机,取平卧位,将口鼻湿润清洁后,对气道分泌物进行清除,沿气道自然弯曲度于深吸气末将气管导管迅速拔除,并立即对面罩加压给氧。撤机后由护理人员陪床,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若出现血压升高、呼吸困难、心率过高等情况,立即通知医生给予干预措施,必要时可再次进行机械通气,避免引发不良后果。1.2.2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管理,具体内容如下。①组建护理管理干预小组:组内成员由护理科室主任、护士长、专科护理人员构成,其中护理人员均为呼吸内科专业,且工作经验>5年,均进行专业性培训,包括呼吸道管理、疾病病理、生理特征、机械性排痰技术、呼吸机参数及模式、气管拔管方法及脱机指征,并通过相关考核。组内成员对影响撤机的因素进行分析,制订护理管理措施。②由主治医生带领组内成员进行查房,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对其进行分析评估,依据实际情况调整护理方案;在机械通气伊始,做好撤机准备,在呼吸衰竭得到控制后,调整机械通气参数,锻炼呼吸肌,提高自主呼吸能力,以便逐渐过渡至自主呼吸。③撤机前向患者讲解撤机的必要性,缓解其不良心理,可通过言语、动作等方式安慰患者,消除其负性情绪;将呼吸机于床边放置,若撤机后无法自主呼吸,可接通呼吸机;与患者家属沟通,提高其积极配合度。④采取静脉营养补充机体微量元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查看血生化指标,依据情况给予肠内营养支持,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为主,提高机体营养状况。待达到脱机指征后,进行撤机,操作参照对照组,并于撤机后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出现不良情况立即给予干预,并及时告知医生予以处理。⑤根据每例患者口腔情况给予适合的护理液冲洗口腔,预防感染;将气管插管固定,观察气囊压力;严格按照吸痰操作规范执行,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定时叩背、更换体位,促进分泌物顺利排出;尽早进行下肢功能锻炼,每次15min,3次/d。
1.3观察指标。①撤机效能:比较两组撤机时间,并记录1次撤机成功情况,计算撤机成功率。②并发症: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期间及撤机后气胸、皮下气肿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呼吸内科优质护理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1月淇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00例呼吸内科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接受呼吸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优质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呼吸内科运用优质护理进行临床护理干预安全有效,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加快康复。
【关键词】优质护理;呼吸内科;应用效果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发生于气管、支气管及肺部的病变,发病率高,病情复杂多样,患者主要有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低氧血症甚至呼吸衰竭[1],最终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对于呼吸系统疾病,不仅要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还要给予优质的护理干预。优质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深化护理责任制,同时结合疾病特点开展的一种具有科学性、整体性、安全性的新型护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康复,在其他科室疾病护理中应用广泛2-3]。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优质护理在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以期对今后护理工作进行指导,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2月至2016年11月淇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00例呼吸内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男82例,女68例,年龄16~73岁,平均(51?3±7?5)岁;观察组男85例,女65例,年龄17~76岁,平均(52?7±6?9)岁。
1.2护理方法
排痰护理对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探究
摘要:目的探讨有效排痰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焦作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2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有效排痰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和圣·乔治呼吸问卷(SGQR)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周后观察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及最大自主通气量(MVV)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的SGQR各部分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排痰护理可改善AE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有效排痰护理;肺功能;生活质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而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常因身体虚弱、咳嗽无力等无法有效排痰,使气道阻塞症状加重[1],本研究旨在探讨有效排痰护理对AECOPD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焦作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2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指南》中AECOPD的诊断标准[2],生活可自理,意识清醒,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建立人工气道者、伴有其他心肺疾病者、严重高血压患者、肋骨骨折者等。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中男31例,女10例;平均年龄(66.35±5.24)岁;平均病程(17.84±5.63)年。对照组中男32例,女9例;平均年龄(66.57±5.32)岁;平均病程(17.79±5.7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焦作市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应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抗菌药物、健康宣教、控制性氧疗和营养支持。观察组接受有效排痰护理:①评估和宣教:通过交流了解患者的排痰需求、临床症状等,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②序贯式排痰:以500mg复方异丙托溴铵(法国Labo-ratoireUnither公司,国药准字H20150173,规格:2.5ml×10支)+200mg硫酸沙丁胺醇(英国GlaxoWellcomeOperations公司,国药准字H20140029,5mg×20ml)+1mg布地奈德混悬液(澳大利亚AstraZenecaPtyLtd公司,国药准字H20140475,2ml∶1mg×5支)+2.5ml生理盐水进行6L/min的氧气雾化吸入,15min/次,之后患者在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有效咳嗽,再使用胸肺物理治疗仪在患者背部震动排痰,10~15min/次,3次/d,重复有效咳嗽,对仍无法有效排痰的患者实施负压吸痰。③相关指导: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肌锻炼、呼吸操等。以上内容在患者入院1周内完成。
1.3观察指标。①在护理前和护理1周后测量两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和最大自主通气量(MVV)。②使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QR)[3]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和出院时的生活质量,问卷包括呼吸症状、疾病影响和活动能力3部分,分值0~100分(加权平均),分值越低则生活质量越好。
早期护理干预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焦虑状况的影响效果。方法以就诊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所有入组患者给予下呼吸道感染的标准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不进行早期护理干预。研究周期为14d,治疗7d及14d时比较2组患者SAS量表评分、HAD量表评分、平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结果研究共纳入符合入组标准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与干预前比较,治疗后7d及14d时观察组HAD评分及S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对照组仅在治疗14d时HAD评分及SA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7d及14d时观察组HAD评分、SAS评分、平均住院天数及平均住院费用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比较,早期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焦虑状态,同时明显降低平均住院天数及平均住院费用,是一种值得临床借鉴参考的护理干预手段。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下呼吸道感染;焦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空气质量的下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发病率呈增多趋势[1-3]。下呼吸道感染包括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及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3种疾病[4]。下呼吸道感染多伴有严重的咳嗽咳痰,甚至伴有发热等全身性症状,而AECOPD及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病程较长且容易复发,这不但影响患者的躯体生理功能,而且可能影响患者的心理情绪,引起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文献报道,患者焦虑情绪可能延缓疾病的康复甚至加重病情[5]。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的缓解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焦虑情绪的干预手段是医务人员较为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焦虑状况的影响效果,以为此类患者的护理方式提供有价值的思路和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为2015年7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在我院就诊并明确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8周岁;符合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4];能够理解并配合护理干预措施。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导致焦虑情绪疾病的患者;既往有相关精神疾病病史的患者;合并其他系统及全身感染的患者;预期不能完成随访的患者。
1.2方法
中医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中医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5年12月—2018年5月所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选取98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联合中医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对2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变化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6个月时,其MVV、FEV1、FVC及FEV1/FVC水平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在护理6个月时,其活动受限、呼吸症状及SGRQ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对于改善此类患者预后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护理;肺功能;生活质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进行性发展的肺部疾病,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及生命健康。当前,临床药物治疗方案可有效缓解COPD患者呼吸困难、咳痰等症状,但考虑到长期用药带来的药物依赖性、治疗成本过高等问题,在治疗的基础上对COPD患者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以改善其预后十分必要[1]。传统中医理论近年来在临床各个领域均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本次研究以98例COPD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分析中医护理对此类患者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5年12月—2018年5月本院所收治的COPD患者中选取98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本次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观察组49例,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龄为51~87岁,平均年龄为(62.5±6.3)岁;平均病程为(3.9±0.8)年。对照组49例,男性31例,女性18例,年龄为53~86岁,平均年龄为(63.4±7.2)岁,平均病程为(4.1±1.1)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纳入标准
呼吸内科重症病人治疗护理干预的应用
摘要:综述临床常用的护理干预措施的内容及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重症病人治疗中的应用进展。指出在对呼吸内科重症病人进行合理救治的同时,辅以人性化、科学化、优质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病人的身心状态,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提升治疗效果。
关键词:呼吸内科;重症病人;护理干预;综述文献
近年来,随着大气污染状况日益恶化,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是一些重症疾病,如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肺损伤等[1]。而对呼吸系统重症疾病的治疗一般病程较长,病情易反复,并发症较多[23],且预后较差。在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临床症状(如胸闷、呼吸困难等[45])容易使病人出现烦躁、精神萎靡、抑郁等负性心理,严重影响了病人治疗的依从性,给临床的救治工作带来诸多困难。护理干预作为对呼吸内科重症病人治疗的一个辅助治疗措施,已经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且取得了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67]。现综述临床常用的护理干预措施的内容及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重症病人治疗中的应用进展,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1护理干预的内容
护理干预是以一定科学理论、丰富的医学知识、护理研究成果、护士本身的临床判断能力等为基础,以预防并发症,促进、保持或恢复病人的生理和心理功能为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护理干预措施[8]。
1.1观察护理
呼吸内科重症病人病情复杂且不稳定,极易出现病情恶化等突发状况。例如,重症哮喘病病人哮喘急性发作时呼吸困难,若处理不及时病情会进一步恶化,甚至会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910]。因此,护理人员对重症病人的日常护理,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意识的变化,如呼吸、心率、血压、脉搏等;观察病人是否伴有咳嗽、咳痰、咯血以及痰液的性质;观察病人有无并发症以及诱发因素等。定时巡视病房,尤其是要加强后半夜的巡视护理,一旦病人出现病情变化,应立刻通知主治医生,并协助做好救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