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户外拓展活动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院校户外运动人才培育研究
作者:张春隆 韩璐 单位: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招生对象与人才培养模式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主要招生对象是广东、广西、江西、江苏、河南等十余省份的全日制普通高中体育生及对口职中、中专毕业生。我院户外运动专业基本学制3年,采用“2+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两年,最后一年到户外相关拓展培训、户外俱乐部、户外产品生产销售企业、旅行社等进行顶岗实习。
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掌握一定的户外运动技能,具有较强的户外技术指导和营销能力,面向各类户外拓展培训公司、户外运动俱乐部、户外用品生产销售企业、户外活动(赛事)经营管理类企业从事基础的户外活动指导、营销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职业岗位需求及技能分析户外专业在拓展培训领域主要工作岗位为户外拓展培训师(助理级)、营销人员,要求具有拓展课程开发、实施及培训方案制定及开拓维护客户关系的能力(见表1)。在户外产品生产销售行业主要是实体店终端销售人员及网络营销人员需要具备店面接待、商品导购及能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售户外用品的能力。户外旅游领域主要是户外领队、特种导游及客服人员,所需主要技能为户外活动方案策划、实施及销售客服技能。【见表1】
人才培养规格和要求户外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主要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进行要求(见表2),其中知识能力包括文化知识、专业知识、相关知识,能力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个方面,素质可分为专业素质、社会素质和自然素质三种。【见表2】
资格证书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证书)“双证书”制,未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证书)不得毕业。在校期间必须获得以下证书:
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证书;
学校引进户外运动课程的意义
作者:朱江华 单位:东华大学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通过访问中国期刊网、中国体育信息网,查阅1992年-2010年全国各体育学院学报,关于户外运动课程和素质教育、教学管理等相关的文献资料,从中获取相关信息进行探讨分析,为本研究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2专家访谈法根据研究需要,走访了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体育教育的高等学府,主要访问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访谈并记录谈话内容,收集对课程设置的意见和建议,与专家进行探讨,取得第一手宝贵的真实体验资料,使得理论研究更有针对性。
3教学实践法东华大学户外运动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的内容,在为同学讲解充足的理论知识之后,带领同学去校外进行野外生存素质的拓展训练,积累了大量的教学案例,从而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
结果与分析
户外运动课程是在户外借助自然的条件,进行野外生存、攀岩、定向、拓展训练等一系列的户外活动教学与实践的总称。活动中结合大自然环境中的各种条件,通过设定活动的任务与规则,让参与者接受各种险阻、艰辛、挫折等困难,以此来提升个人意志力、协作能力、应变能力、团队的沟通能力等为目的的挑战式拓展训练,从而达到激发潜能、熔炼团队的目的。户外运动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体育项目,它不仅在锻炼体魄,而且在培养团队精神,加强人际沟通方面等都起着积极的作用。东华大学户外运动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的内容:(1)理论教学理论部分教授学生对野外素质拓展训练的相关概念,教授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野外生存的基本方法(包括野外宿营、饮食、行走、涉水、攀岩、岩降等基本技术),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及危险环境中的自我保护和自救方法,培养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教授科学锻炼的方法,增强体能水平的方法,使学生的体能、心理、知识和合作都达到良好状态。(2)实践教学通过课内外一体化的户外训练,对所教授的理论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其中,在训练方面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具体为:1、体能训练:科学地进行体能训练,提高各项身体素质;2、野外生存的基本技能训练:野外生存技术的模拟或实战,包括野外宿营、饮食、行走、涉水、攀岩、岩降等;3、野外活动训练:包括定向运动、远足、攀岩、溯溪、岩降等;4、拓展训练:通过各种精心设计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相互信任、自我发现、自我激励、达至自我突破、自我升华。另外在训练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安全急救方法(通过模拟练习了解基本的野外急救和自救的方法)以及野外活动的组织和设计(让学生自己拟订活动计划、活动安排、人员分工等,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团队意识)。通过调查研究和实践学习,户外运动训练课程的开设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户外美术教学策略
【摘要】户外美术教学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自然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为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和素材。美术教师应运用“基于现象,对户外美术教学内容进行‘迁移式’拓展和建构;基于意象,对户外美术课程技法进行‘叠加式’的塑造与发展;基于形象,对户外美术课程的运用进行‘开放式’的延伸和补充”等策略,培育学生因地制宜地观察、利用、应用美术材料的意识,创生出独具自然和生活气息的美术作品,提升学生户外美术创作能力和美术综合素养。
【关键词】户外美术教学;现象;意象;形象
户外美术教学不是儿童纯粹认知与习得技法的过程,而是强调儿童对自然与生活之美的感受和体验,进行美术探索、发现、创造的过程。“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户外美术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基于现象、意象、形象,激发学生探究美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在观察中独具慧眼,不断获得新发现,不断萌发创意,在探索和尝试中创造美。这样的户外美术教学是教材和现实生活融合的美术学习,具有生活化意义,突出了以“趣”为导向,以“探”为手段的特性,其实质是一种开放的研究性学习。
一、基于现象,对户外美术教学内容进行“迁移式”的拓展和建构
现象是指艺术美必须来自于自然、生活等客观现实,即现实美是艺术美的源泉。在户外美术教学中,当学生以完全不同的全新体验在户外进行探索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教材内容向客观现象迁移,激发他们美术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开展全新的户外体验和探索,从而促进学生对新知的拓展和构建,培养学生对户外课程内容的敏感度。
(一)教材延伸——初始现象的拓展
现有的美术教材中隐含着不少利于户外美术教学的内容,突破了传统美术课堂的时空局限,更接近自然、生活,有利于学生在体验中学会“举一反三”。因此,美术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自然环境资源和学生发展水平,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延伸,通过户外美术教学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获得课内教学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以浙美版《美术》二年级上册《剪影》一课为例,为了让学生体验剪影的魅力,教师往往需要制造黑暗的教室环境,再用手电筒等设备照射个别学生以形成剪影,委实大费周折。其实,只要让学生走出教室,利用户外阳光,就可以轻松解决这一问题。在阳光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各种事物影子的轮廓变化(图1),还可以摆一摆造型,让自己的影子与事物影子共同构成现象,并不断调整自己的剪影作品(图2),体验到影子的魅力,感受到创意的乐趣。
户外运动生态发展回顾与总结
作者:傅钢强 周红伟 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自1995年“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字眼首次亮相于我国科普类的文章起,“野外生存”的概念就备受关注,这里的“野外生存”就是户外运动的前身。2002年国家相关部门设立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课题《拓展高校体育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课题组在浙江大明山、湖北神农架和东北冒儿山三地组织开展了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野外生存课程的实验研究,此课程的试验开设取得了理想的预期效果[1]。2007年7月开始,户外运动课程在教育部体卫艺司的支持下,作为体育教学的选修课程在全国普通高等院校进行了进一步的推广。可以这么说,自2002年开始试点以来,高校户外运动课程历经了多个春秋,在渐进中寻求突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态化课程体系、开展形式体系和师资培训体系。
1户外运动课程概述
户外运动项目进入高校不仅符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而且满足了当代大学生喜欢追求时尚的心理特点。因此,户外运动的课程内容对于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来说既切实可行,也势在必行,而且还可以丰富和完善课程体系,促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快速发展。一般认为,户外运动课程是一门包涵了野营、负重行军、野炊、野外自救、岩降、定向、漂流涉水、穿越丛林和攀岩等在内的新兴活动项目群,具有一定的系统知识性、生活效用性、社会发展性和兴趣需要性。
2户外运动课程的渐进式发展
2.1户外运动在高校受到广泛重视并组建了课题组开始试点研究
随着野外生存训练在国内的兴起,为了全面开展和组织野外生存训练,国家有关部门开始着手野外生存训练的组织和管理。国家级教育规划课题《拓展高校体育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课题组在浙江大明山、湖北神农架和东北冒儿山三地组织开展了把大学生户外运动野外生存作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实验研究,此次试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为研究和探讨山地户外运动课程作为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一部分课程内容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在高校,有些学校已经开始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户外活动,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系统的组织学生进行野外生存户外训练,浙江农林大学将此课程作为学校体育必修课程,云南大学也将其列入体育选修课中,当然还有其他许多学校也开设或者即将开设这门课程。对于大学生开展野外生存户外运动课程,教育部体卫司司长杨贵仁谈到:随着社会的城市化,大部分青少年被禁锢在高楼大厦的“丛林”中,生活极度舒适安逸,与野外的接触越来越少,他们在艰苦环境中与大自然抗争的生存能力越来越差。通过山地户外运动的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有效预防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野外生存户外运动对当代青少年身心健康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山地户外运动的演变
作者:高民 单位:贵州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贵州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展最为典型的地区之一,独特的喀斯特地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五分之三,峡谷、石林、峰林、湖泊、溶洞、天坑遍布全省,不仅为徒步、登山、攀岩、漂流、山地车、探洞等户外运动提供了理想的场所,而且宜人舒适的气候条件极其适宜开展户外运动。1988年,贵州省国际体育旅游公司的成立无疑使贵州的山地户外运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贵州各民族的生活习俗与文化传统各异,国际体育旅游公司将户外体育与多样化、民族化、原生态的民族文化资源结合,使贵州省的户外运动有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随后,贵州省登山运动协会的成立以及贵州省体育局山地户外运动管理办公室的设立,使贵州省山地户外运动有了具体的指导和管理机构,正式开启了山地户外运动的快速发展之路。
贵州省山地户外运动的发展现状
2005年,国家体育总局将“山地户外运动”设立为我国正式开展的体育项目,不但有利于推动和规范我国的山地户外运动,更有利于我国山地户外运动的规范管理与健康发展和规划管理,对山地资源大国的我国更好地促进因地制宜的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举措对贵州省而言无疑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贵州省体育局局长蔡国祥也曾表示利用贵州独有的地貌资源,打造山地户外大省,是贵州省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直言:“‘黔’程似锦,打造山地户外大省,是一条符合贵州发展的体育道路。”[3]近些年来,山地户外运动在国内发展迅速,20世纪末开始,贵州充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气候条件,逐渐使山地户外运动成为了一种时尚运动,方兴未艾。贵州省的山地户外运动无论是在竞技体育、社会体育领域还是在学校体育领域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一)打造户外赛事,创建明星品牌1998年8月,由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贵州省体育局、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国际皮划艇漂流赛”在兴义市的马岭河峡谷举办,来自韩国、马来西亚等六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参加了被誉为“中华第一漂”的漂流比赛,贵州省第一次组织这样的国际赛事,缺乏组织经验,但仍然产生了巨大反响,外界对马岭河风景区“天下第一缝”的美丽风光和国际皮划艇漂流大赛的魅力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此次比赛后,贵州省各级户外赛事蓬勃而生。在发展山地户外运动的过程中,贵州省多个地区充分结合了当地的旅游文化资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户外赛事,并逐渐树立了自己的品牌。2000年1月,由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和贵州省国家体育旅游公司共同策划的“全国首届喀斯特野外探险与网络挑战赛”在安顺黄果树景区举行;依托清水江、都柳江丰富的水上资源,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在2009、2010年连续举办了两届以龙舟为特色的贵州民族体育旅游节,并辅以汽车越野表演、独竹漂表演以及刺激的激流回旋表演等活动;六盘水市和毕节地区则利用乌蒙山脉的山峦叠嶂的特点,开展了汽车与山地自行车运动,六盘水市自2004年起连续四年承办了全国汽车拉力赛的分站比赛,毕节地区则充分利用“地球的彩带,世界的花园”美誉的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资源自2008年开始连续五年承办了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赛的分站赛,2012年4月2日2012年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赛第五站在百里杜鹃景区刚刚落幕;仰仗古时便占据“北拒巴蜀,南扼黔桂”要道的娄山关的地理特点,宣传并提升海龙囤这一亚洲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军事屯堡的对外形象,遵义市于2007年、2008年和2010年分别举办了三届“娄山关•海龙囤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晴隆“24道拐”抗战公路,是我国抗战时期著名的“史迪威公路”的经典路段,是开展汽车爬坡、定速比赛的理想场所,2007年开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体育事业局、晴隆县人民政府、贵州省汽车摩托车自行车运动协会每年都会承办“‘史迪威公路’贵州晴隆‘24道拐’汽车爬坡赛”;紫云格凸河穿洞风景名胜区2006年被选定为贵州省体育局惟一授牌的省级攀岩运动基地后,2007年起开始每年举办紫云格凸首届全国攀岩挑战赛。2011年更是举办了国际攀岩交流大会,世界顶级岩壁开线专家先后开发攀岩线路300余条;此外,2008年~2010年,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遵义市、都匀市先后承办了登山户外运动赛事级别最高的全国山地运动会。由于贵州地处中国西部,属于经济欠发达的省份,无论是体育发展经费还是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都无法与东部省份相比,但依托贵州丰富的自然、文化和历史资源,发展户外体育赛事,不但能将户外运动与旅游休闲产业结合,更能形成贵州山地户外运动发展的独有特色。
(二)推广户外拓展,促进身心健康山地户外运动是一项集观赏性、健身性、娱乐性为一体的运动,随着贵州省山地户外运动的赛事不断增多,基础设施日益丰富,参与户外运动的人员也越来越多,户外运动俱乐部不断涌现。这些俱乐部一方面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协助在贵州举办的各类赛事,探索新的户外运动项目,如贵州悠山美地探险公司,一直在进行溶洞探险项目的开发与探索;另一方面,组织户外运动爱好者进行各类户外活动,特别是户外拓展方面尤其出色,成为贵州户外运动发展的又一亮点。在现代企业中,企业文化建设日益受到重视,在企业文化中,职工体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但关系到职工的健康,更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发扬团队精神,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拓展运动无疑能满足上述要求,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借助户外拓展来促进企业的文化建设。[4]P61此外,为了让中小学生有更好的社会适应力、团队精神,让大学生具备较强的挫折能力,近几年,贵州的户外俱乐部和贵州的各级学校都开展了合作,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随着拓展运动在贵州日渐受到重视与欢迎,贵州风行、起点、黔之驴、地平线、行知省等户外公司、户外俱乐部分别建立起各自的品牌特色,拥有了大批顾客群,成为了行业的排头兵。
(三)培养户外人才,普及户外运动山地户外运动不但是一项休闲运动,更是一种培养野外生存技能的运动,随着经济的发展,体育休闲化的推广,人们在闲暇时间休闲活动的空间范围不断增大,也会遇到不同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掌握野外生存的技能非常必要。基于此,贵州省登山协会联合国家体育总局登山协会每年都会举办两次以上的全国山地户外社会指导员培训班,为贵州山地运动培养必要的指导者。此外登山协会每年都组织山地户外运动培训班,对登山爱好者进行山地户外运动知识技能培训,提高他们进行山地户外运动、野外生存和处置自然灾害的能力。户外运动的逐渐普及,对户外运动人才的需求量增大,登山协会的户外指导员培训已不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一批既具有户外运动能力、又有相关旅游知识、救护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亟待培养。2008年,贵州民族学院人文科技学院体育系在体育教育专业开设了体育旅游专项,2010年,开设了旅游体育方向,开始面向全国招生,旨在开始以体育旅游人力资源需求为主要培养方向,培养能够系统地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具备在体育旅游领域进行导游、领队、体育旅游市场研发、赛事筹划与组织、企业管理的实用型体育旅游人才。通过几年的发展,人文科技学院的旅游体育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不仅多次代表贵州省参与山地户外竞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高年级学生还建立了自己的户外公司并对外营业,教练全部由旅游体育专业中拥有户外指导员证书的学生担任,学生都能独立完成野外团队项目。2009年,贵阳医学院社会体育专业(户外运动方向)开始招生,这是国内第二所开展户外运动方向本科人才培养的学校,将医学专业与该专业结合,使学生在野外医学救护的学习实践上更具优势。#p#分页标题#e#
户外运动发展情况调研
作者:赵纯 单位:淮阴工学院
对户外运动的认识和参与程度据调查所知,只有6%的被调查者对户外运动很了解,有10%的被调查者对户外运动比较了解,有61%的被调查者对户外运动了解甚少,而有23%的被调查者对户外运动是从来没听说过。有6%的被调查者会经常参加户外运动,有51%的被调查者会偶尔参加户外运动,而其他的被调查者从来没有参加过户外运动。而那些会参加户外运动的被调查者中,有80%表示参加户外运动是为了放松自己,以解除工作、生活中的烦恼,有60%表示对参加户外运动的积极性一般,对吉安市参加户外运动积极性的评价见表2。
俱乐部的规模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在吉安市户外运动只是一家旅行社的一个项目,每月的出团人数只有一到两百人次,而在我国一些发达城市在五年前的月平均出团人数就达到了2000多。开展的项目在吉安户外运动俱乐部主要经营的内容是组织户外运动。俱乐部开展户外运动项目主要是针对公司、单位的需要,为他们提供拓展训练服务,也开展登山、野营、穿越、攀岩、漂游等项目。组织户外运动的形式在吉安户外运动俱乐部一般在周末或假期组织户外活动。活动多为1—2天,组团的规模和活动的内容主要根据客源的多少而定。一般活动的人数多在50人以下,在旺季时满月出团的人数就会多些,而在淡季时出团的人数就少,甚至没有出团。
户外俱乐部的教练与保护人员情况调查显示在吉安市的户外俱乐部有10到15名教练和保护人员,但是只有一名专职教练,其他的教练和保护人员都是兼职。俱乐部专、兼职教练和保护人员主要来源于体育院校(表3)。据调查所知在吉安户外运动教练的工资多在1000元以下,有80%的教练和保护人员表示吉安教练员和保护人员的出团来源体育院校业余爱好者退役运动员百分比%73.326.70补贴相对于其他地方的出团补贴较低。以上数据说明俱乐部人力资源的配备逐步受到经营者的重视。从目前俱乐部的教练人数和保护人员的配备来源来看,虽然数量充足、质量也比较好,但是存在着严重的不稳定,只有一名固定教练,其他的都属于“打游击战”,今天谁有时间就找谁,明天谁没时间就换人。
吉安市户外运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吉安市户外运动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弊端。
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2004年7月1日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没有对户外运动的经营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从而导致各个地区体育管理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能够用统一的法律程序管理户外产业市场。
小议红色体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红色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价值
(一)教育性
早在大革命时期,红色体育活动就在安源的学生、工人、民众中蓬勃开展,向他们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革命纲领,教育他们要有强壮的身体、坚强的意志、铁的纪律,才能为国家、民族承担拯救与复兴的义务和责任。通过红色体育文化教育活动,使活动参与者在体验中回顾革命先辈的光辉历程,开展爱我中华,继承革命先辈的吃苦耐劳精神和牺牲奉献精神。培育人们的红色体育文化活动意识,传承红色体育文化的竞技拼搏精神,塑造人们勇往直前、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在参与红色体育文化竞技比赛活动中感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传播革命传统文化、净化人们的美好心灵、构建和谐健康的人格,弘扬社会正气,树立人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青年人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敢于担当社会责任,立足民族复兴,创建美好家园。
(二)凝聚性
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全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建立新中国,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红色体育文化活动是一个大家庭的盛会,它没有民族之分、军民之分、城乡之分,大家共同参与、共同竞技、共同拼搏。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传统,都可以通过红色体育文化活动彰显革命精神特色,打造地域红色体育文化品牌。通过红色体育运动会,增强了红色文化区域之间的互动与联系,提高了人们的红色体育文化传承意识,践行了革命先辈的拼搏精神、奉献精神,使人们在参与活动中形成人与人之间、团队与团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在竞争展示中互帮互助,形成一种向心力、合众力,从而形成一种国家、民族的凝聚力。
(三)健身性
革命战争时期开展的红色体育文化活动具有军民共建的特点,既凝聚军心,也凝聚民心。通过红色体育运动,提高军民强健的体魄,满足革命战争发展的需要。有了强壮的身体,才能在战争中战胜敌人、保存自己,达到保家卫国的目的。早在苏区时期就提出了开展红色体育“锻炼工农阶级铁的筋骨,战胜一切敌人”,以满足革命战争的需要,增强军民的战斗力。开展红色体育文化活动,在竞技中娱乐身心,展现军民的鱼水之情,在体验中获得锻炼的价值。开展红色体育文化活动也是对竞技体育文化发展的补充,能够有效的促进和引导我国的全民健身活动。从青少年锻炼抓起,以红色体育文化精神为指导,寓教于乐,可以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锻炼观,让每一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健康成长。
幼儿园户外活动及其质量提升
摘要:幼儿园户外活动是在幼儿园内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的总称,幼儿园户外活动最主要的组织类型是集体活动和自由活动。对L市城镇公办幼儿园的户外活动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幼儿园户外活动存在户外活动场地小、活动器械单一、活动时间短、内容单一、家长不重视等问题。从幼儿园和幼儿教师提高户外活动质量和家长支持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方面提出建议,期望幼儿能拥有高品质的户外活动。
关键词:幼儿园;户外活动;提升策略
幼儿园户外活动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十分重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两小时。而幼儿对于户外活动的态度是十分积极的,对户外活动的喜爱是不假思索的,毋庸置疑的。相对于室内活动而言,户外活动场地更宽敞,活动的规则性更弱,在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幼儿可以自由地进行散步、跑、爬、跳跃、游戏等活动,还可以自由选择玩伴,户外活动在给予幼儿愉悦体验的同时,可以促进幼儿身体、动作、认知、社会性、情绪情感等的发展。本文采用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对L市的城镇公办幼儿园进行了研究。
一、幼儿园户外活动
幼儿园在园户外活动类型包括晨间活动,餐后散步活动和间操活动。晨间活动时间幼儿在教师带领下进行跑步,使幼儿在跑步中舒展肢体。餐后散步活动,幼儿70%的时间都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去操场进行餐后散步,不组织幼儿进行较激烈的活动,以免幼儿吐饭。间操是所有的幼儿一起进行的活动,让幼儿学会规则和纪律。间操包括广播操、器械操和律动操,来训练幼儿的规则意识,锻炼幼儿工具的使用以及帮助锻炼幼儿的节奏感。户外活动时间教师组织幼儿玩轮胎,进行平衡木训练和攀岩等,其他的时间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流动性安排。此外调查发现幼儿园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的场地70%在幼儿园的操场上,一般来说操场是幼儿园场地最宽阔的地方,在这里进行户外活动既方便还能相对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在教学楼的走廊和幼儿园内树林进行的活动占25%,让幼儿能了解幼儿园,体验生活之美。剩下5%的活动内容是远足,包括各个季节的郊游、参观博物馆等。
二、户外活动存在的问题
1.户外活动场地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