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护理学位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护理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现状
摘要:重点剖析当前我国护理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供相应对策和建议,有助于相关管理部门不断完善学位论文评价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为护理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评价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关键词:护理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对策
护理学硕士学位是为顺应高等护理教育发展,同时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护理人才的需要而设立的。护理学硕士分学术型和专业型,学术型硕士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与研究,注重培养研究生探索科学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型硕士以专业技能和实践发展为导向,注重临床实践和专业技能。近年来,随着高等医学教育的普及及护理学专业学位招生规模的扩大,护理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研究生学位论文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总结性成果,其质量高低不仅反映出学位申请者本人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也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集中体现。目前,国内仅个别院校设立了医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方法,但其评价标准不一,且没有考虑护理学培养目标及要求的特异性。因此,本研究致力于构建全面、客观、系统、有针对性的护理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为护理学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1护理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现状
护理学硕士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增为高端人才培养带来越来越多的发展契机,同时高校及导师人才培养工作的压力也不断增加。作为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学位论文的质量水平近些年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滑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论文选题缺乏创新点、选题与本专业无关等问题。(2)论文结构混乱模糊、设计不合理。(3)论文写作缺乏严谨性,中英文摘要直译痕迹明显,语言表述不专业、关键词不准确等,甚至将多篇他人文章拼凑成一篇文章。(4)论文论点把握不全、实验证据不充足等。(5)重复前人的实验结果,或已经有前人发表过此类文章。以上情况令学术界和教育界对硕士生培养质量担忧。
2护理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现状
在中国知网上输入关键词“硕士论文评价”进行检索,结果为相关期刊文献共81篇。以“硕士论文质量评价”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搜索到相关的期刊文献共37篇。其中,涉及医学专业学位论文评价的研究文献有8篇,查询到与护理学专业相关的学位论文评价的研究文献1篇。唐瑛等[1]指出,由于所有学科实行同一个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对于不同学科的培养目标和方式、综合素质和论文能力水平也存在不同,因此出现评审意见相悖的现象。而且现在学科分类比较复杂,研究方向广泛,会出现评审专家对论文的研究内容知之甚少的现象。因此根据学位类型的不同,建立科学、合理的护理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是提高与保证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刘金等[2]认为硕士论文盲审体系大致相同,但是各指标的评价标准和指标权重因学校的侧重程度不同而异,就会产生论文评价差异,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硕士论文盲审评价标准。而且要进一步完善论文送审工作,送审的全过程都由研究生管理部门直接操作,保证客观、公正的空间和条件。曹利美等[3]发现由于评价标准简单化、形式化,限制了评审专家做出定量的分析和评价意见,从而导致论文评审出现另一个不公正现象,例如“优秀”和“一般”没有明显的区别,难以区分不同等级的论文。这样的评审只是满足形式上的规定,其实质没有达到科学可靠的评价论文质量的目标,没有充分发挥评价的质量监督和导向功能。因此,评价指标要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以促进论文质量的提升。
强化护理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的理念实践
一、充分利用继续医学教育网络平台不断开拓创新,取得长足进步
主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加速人才培养。对护理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加强管理,以保证继续医学教育不留于形式,切实达到“学有所用”,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
二、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及护理质量决定了其社会竞争力
高素质的护理队伍,可以提供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贯穿其整个执业生涯。要想跟上护理学发展的步伐,使护理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真正起到补充、更新、拓宽、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及水平的作用,必须使继续医学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
三、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护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护理人员继续医学教育也需不断地强化组织管理,健全运行机制,更新教育内容和方式。知识更新、技术创新、能力开发、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继续医学教育所肩负的重要使命。要求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必须不断地务实、求新。使护理人员通过继续医学教育培训不断吸取多方面营养,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同样也是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四、护理学是既有自然科学属性又有人文社会属性的综合性学科
护理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的可行性
1充分利用继续医学教育网络平台不断开拓创新,取得长足进步
主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加速人才培养。对护理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加强管理,以保证继续医学教育不留于形式,切实达到“学有所用”,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
2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及护理质量决定了其社会竞争力
高素质的护理队伍,可以提供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贯穿其整个执业生涯。要想跟上护理学发展的步伐,使护理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真正起到补充、更新、拓宽、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及水平的作用,必须使继续医学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
3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护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护理人员继续医学教育也需不断地强化组织管理,健全运行机制,更新教育内容和方式。知识更新、技术创新、能力开发、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继续医学教育所肩负的重要使命。要求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必须不断地务实、求新。使护理人员通过继续医学教育培训不断吸取多方面营养,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同样也是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4护理学是既有自然科学属性又有人文社会属性的综合性学科
研究型医院护理论文
1研究型护理概念
1.1研究型护理概念
研究型护理就是以护理服务标准和护理技术规范的产生和传播为使命,立足临床实践,重视科学研究,在护理创新中培育高水平科研成果、培养高层次护理人才、完善护理服务品牌形象,充分发挥护理专业价值,为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和人类健康做出应有贡献。
1.2研究型护理内涵
研究型护理包含4层含义:一是强调护理服务标准和护理技术规范的产生和传播,经过实践检验、科学凝练、行业认可的服务标准和技术规范有助于保证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二是强调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关系,护理科研离不开临床实践,科研源于临床,服务于临床,通过科研促进临床护理方法的改进、护理技术的提高、护理结局的改善;三是强调人才培养在推进研究型护理中的重要作用,技术优、能力强、素质好的高层次护理人才不断涌现,能够为护理专业的发展提供保证;四是强调护理的专业价值,使护理服务适应和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和环境等诸方面的健康需求,为维护和提高人的健康水平发挥作用。
1.3研究型护理特征
研究型护理一般应具备以下4个特征: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为目的,以持续护理创新为动力,以造就高层次护理人才为关键,以发挥护理专业价值为己任。
国内研究型医院护理论文
1研究型护理概念
1.1研究型护理概念
研究型护理就是以护理服务标准和护理技术规范的产生和传播为使命,立足临床实践,重视科学研究,在护理创新中培育高水平科研成果、培养高层次护理人才、完善护理服务品牌形象,充分发挥护理专业价值,为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和人类健康做出应有贡献。
1.2研究型护理内涵
研究型护理包含4层含义:一是强调护理服务标准和护理技术规范的产生和传播,经过实践检验、科学凝练、行业认可的服务标准和技术规范有助于保证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二是强调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关系,护理科研离不开临床实践,科研源于临床,服务于临床,通过科研促进临床护理方法的改进、护理技术的提高、护理结局的改善;三是强调人才培养在推进研究型护理中的重要作用,技术优、能力强、素质好的高层次护理人才不断涌现,能够为护理专业的发展提供保证;四是强调护理的专业价值,使护理服务适应和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和环境等诸方面的健康需求,为维护和提高人的健康水平发挥作用。
1.3研究型护理特征
研究型护理一般应具备以下4个特征: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为目的,以持续护理创新为动力,以造就高层次护理人才为关键,以发挥护理专业价值为己任。
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育的意义及成效
一、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的意义
1.奠定学科基础
2011年国务院学位办认定护理学成为一级学科,学科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与成熟的国家及地区相比,我国护理学科尚缺乏清晰的学科专业定位和战略发展方向,发展二级学科、培养不同类型的护理专科人才是护理学科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二级学科的确立需要与医学发展相匹配,其专科理论知识、技术能力及未来的发展领域可为护理学科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中医护理学具有丰厚的理论基础、独特的护理技术,在老年医疗、社区保健、养老服务等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空间,培养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巩固、提升中医护理的专科地位,创立护理二级学科,可为护理学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打造专业队伍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医护理教育起步较晚,西医护理学校毕业生成为中医院护理的主力军,在开展中医护理时存在着巨大的理论盲区。中医基础理论薄弱、护理技术能力有限,导致临床中医护理技术使用率低下,与技术水平下降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临床护理专科化发展程度是衡量护理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由于教育层面的缺失,专业人才队伍匮乏,影响了中医护理水平的发挥,限制了中医护理向高层次的发展。而目前国内尚无完善的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体系,根据中医护理队伍现状制定中医专科护理培训内容及标准,开展不同层次的中医护理专科人才规范化教育,可造就一支独具中医护理特色的专业队伍,有利于中医护理学科理论发展、临床实践的深化、中医护理水平的提升。
3.拓展专科领域
国内外研究表明,专科护士的出现有力地促进了专科护理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使专业护理知识不断积累,护理方法和技术进一步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与地区相比,我国临床专科护理人才发展相对落后,培养体系不健全,人才梯队无层次。卫生部曾明确提出,分步骤在重点临床专科护理领域开展专业护士培训,建立和完善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以进一步拓展专科领域,对专科人才培养准入资格、目标、形式、考核及管理等进一步细化。通过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探索建立完善的中医专科人才培养体系,规范培训模式,构建中医专科护理人才梯队,对拓展专科人才培养领域、积累专科人才培养经验、促进专科护理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军队护士档案管理在业绩考核中应用
摘要:目的借助军队护士培训档案的建立,转变将拔尖改为冒尖的培养方式,对业绩考核突出者进行个体化重点培养,以适应实战型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方法由护士按培训项目逐层级、逐人逐项填写完整。责任组长、总组长、护士长对业绩完成情况进行三级核查,使骨干人才脱颖而出。结果总结了四类军队护理人员绩效完成情况,经过对比可以对军队护士有效区分和进行合理针对性培训。结论通过培训方案的实施,认为能有效提高军队护士自身素养,提高实战性专项技能,对于医院有效选拔军事技能过硬、业务素质高、参训率等功能提供有利保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军队护士;培训档案;管理;业绩考核
现阶段正值军事体制改革,军队医院编制人员有限,为进一步完善政策机制,树立正确向导,释放创新活力,强化队伍动力,科室制定出适合军队特点的《护士培训档案》,通过一张清晰管理架构和个人档案、使个人业绩、培训项目透明、量化考评公开公正,对业绩考核进行科学管理,选拔出了护理工作中业务素质高,能力水平强,培养了一专多能的实干人才,对下一步设立岗位津贴,拓宽培训渠道,提升军队护士综合素质,促进护理队伍人才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现将应用情况汇报如下:
1内容与方法
1.1军队护士培训档案表格设计的内容。该档案依据不同层级、不同类型军队护士制定相同的护士培训项目,内容涵盖院科级理论、技能培训学习、科研创新、资历、完成重大任务、论文写作等核心培训内容。
1.2军队护士培训档案表格的设计。表格设计含院级考核成绩、参加学术交流、获取学历、学位、职称、小革新小发明、、科研立项、新业务新技术、院内外轮转、实习生授课、年度学分统计,共计11大项22小项,详见表1。1.3实施方法由护士本人参加完成一项活动,组织完一次授课、参加完1次培训等逐层级、逐人逐项填写完整、责任组长每周检查一次,月底检查登记一次。总组长每月抽查、半年整查,年末由个人检查完毕交护士长。由护士长对本年度护理个人的惨项活动、取得的成绩结合量化细则和值夜班个数综合评定给予赋分并公示,以此作为评优评先的依据。各类项目完成率=本项目完成数/护士总人数×100%(考试分值=院+科级考试总分数/考试满分数×100%),等级评定为优秀、良好、一般、差。
2结果
护理学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大健康时代的到来对护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面对新要求新挑战,通过对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梳理,总结经验,尝试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和中外合作办学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新时代对护理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大健康;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中外合作
办学经过多年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成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参与国际竞争人才的重要模式[1]。中外合作办学作为国际化办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实现我国高校办学国际化的重要途径,是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必由之路。然而随着中外合作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引进优质资源不足,师资队伍不稳定,中外课程体系对接不畅,教学质量监控不到位等问题逐渐显露。为保障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和效益,2018年教育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终止了229个中外合作项目和5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我院与瑞典耶夫勒大学学院(UniversityofGavle)自2014年合作举办“中瑞合作办学护理学本科教育项目”以来,在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不断改革和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了中外核心课程的整合对接,突出了渐近—融合—一体化的英语教学,创新并实践了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模式,初步构建了中西融合的国际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通过对我院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和总结,为中外合作办学和国际化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参考。
1改革目标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明确了“健康中国”建设已成为国家优先发展的重要战略,预示着我国已经进入到了大健康时代[3]。立足大健康理念,对照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标准,医学教育如何转变理念,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与社会发展和人民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相适应的人才,成为新时代的重要课题。面对新要求新挑战,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积极加强国际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并且还特别指出要加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基于此,我们修订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引进Gavle大学的优质教学资源和先进教学理念的同时,结合“健康中国”建设对护理人才的需求,确定了护理学教育理念以健康为主线、以全人护理为中心,重视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拓宽护理服务的范围,培养社会所需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国际化护理人才。
2构建“两主体、三阶段、渐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性文件,是人才培养规格和能力塑造要求的充分体现。基于中外合作办学目的和“健康中国”战略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在深入研究中瑞双方人才培养模式后,寻找契合点,在保持国内较为擅长的护理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借鉴外方优势,突出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护理科研能力、人文关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在以能力为导向的基础上初步确立了“两主体、三阶段、渐进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两主体”是指学校(中外两校)和实践基地(医院和社区),《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2018年教育部《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专业》均指出培养主体多元化是提高护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4]。因此,在人才培养上确定了国内与国际、学院与临床的多元教育主体,协同合作,通过双师型队伍建设、教学资源聚集、联合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来实现具有国际视野的综合应用型人才培养。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促进为中心转变,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基于此,合作办学的课程设置以“生命周期模式”进行组织,以渐进式学习为原则,主张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内容由浅入深,形成“三阶段”和“渐进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第一阶段重点学习基础健康知识,培养基本素质。第二阶段关注个人、群体健康,强调处于不同阶段人的健康,突出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第三阶段则强调使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形成一个渐进的过程,强调护理实践中护理行为与患者、家属以及其他医护人员的沟通,实践所学,以改善人类健康,本阶段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