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培训总结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护理培训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护理培训总结

干预管理模式在医院感染防控中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干预管理模式在医院感染(院感)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1日~2019年11月30日住院患者97例和护理人员19名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管理;选取2019年12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住院患者92例和同批护理人员19名为研究组,给予综合干预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院感防控意识、护理质量,比较两组感染情况、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和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无护理人员感染,研究组患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1),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为临床护理人员实施综合干预管理能减少院感发生,且能优化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升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医院感染;综合干预管理;满意度

在饮食结构调整和生活压力增加等因素影响下,多种疾病谱发生改变,且在治疗期间需要使用多种医疗器械,侵入性操作次数较多,使医院感染(院感)较为多发。院感被认为是医疗质量的威胁性因素,且会影响护理效率,容易导致护患纠纷[1]。护理人员是护理活动的实施主体,其操作技能直接影响院感发生率,需要严格规范消毒隔离制度,最大程度上控制院感发生率。2019年12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我们将综合干预管理应用于住院的189例患者和19名护理人员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8年11月1日~2019年11月30日住院患者97例和护理人员19名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12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住院患者92例和同批护理人员19名为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男51例、女46例,年龄22~62(42.58±1.34)岁;研究组男51例、女41例,年龄23~64(42.31±1.2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男11名、女8名,年龄23~37(29.32±0.48)岁。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后准许开展。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管理,即监测患者病情,记录其年龄和既往病史等情况,筛查感染高危因素,并不定时观察感染征兆。研究组给予综合干预管理,具体内容如下。①完善管理机制:多角度分析卫健委相关管理制度,划定院感管理的重难点,根据院内管理现状完善管理制度。②强化培训:组织护理人员参加院感培训,使其明确院感相关知识。岗前培训及岗内技能考核期间纳入院感防控知识,并强化护理人员的消毒隔离意识,使其完全掌握自我防护要点。③拟定院感记录单:告知护理人员明确记录院感发生情况,包括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和诱因等,明确记录感染者的基本资料,记录监测项目、医生临床诊断结果和预防措施等,完善感染患者的基本信息。④成立院感质控小组、技术干预组,设置护理兼职员:组长为护士长,组员为科室主任、监控医生与护士。组员负责不定期抽查某个护理单元或科室的院感控制效果,并上报现有问题,追溯责任。同时设立技术干预组,分别为集中培训考核组,管理惩罚组与现场监督组,每组3~5名组员。其中,集中培训考核组的职责为:拟定培训内容,统一编制相关教材和培训/考试方案,每周总结1次培训考核情况,优化培训考核制度。管理惩罚组的职责为拟定惩罚标准,对各个组的院感控制实施效果进行监督与指导,执行惩罚方案。现场监督组的职责为:拟定院感相关制度,质量考核标准与院感操作技术,现场指导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并定期总结院感控制效果。各科室设置护理兼职员,即病区选择2~4名护士长,兼职员的职责为协助科室护理人员执行护理操作,积极总结护理问题。⑤拟定院感防治计划:质控小组、技术干预组应根据各个科室的感染类型、高发因素制订预防方案,组内护理人员负责定时监测患者的脉搏、体温和血常规等情况,若出现感染症状需立即上报医生。尽量减少家属的探视次数,减少有创医疗器械或物品的使用率,筛查易感人群,并高度关注其病情动态。⑥定期举行会议:每周组织1次多个小组集体会议,分析现阶段抗生素的用药情况,对组内成员进行感染知识教育,并讲解病房和基础护理要点,讲明消毒隔离制度,优化院感防控方案。

1.3观察指标。①护理人员院感防控意识:由科室护士长和院感质控组成员对护理人员进行不定期抽查,评估其日常护理工作中的院感防控意识,共计100分,>80分为意识较强,60~80分为意识一般,<60分为意识较差。②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由科室护士长评价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包括基础护理、无菌操作、病房管理、健康教育、感染监控与消毒隔离,各项均为100分,>60分为合格。③患者感染情况:包括胃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和其他。④患者满意度:经自制评价表评估患者满意度,包括服务态度、感染防控、知识讲解等,共100分,>85分为十分满意,60~85分为一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满意率(%)=(十分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阅读全文

视频反馈在儿科护理实习生规范化培训

[摘要]目的:分析视频反馈教学方法在儿科护理实习生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儿科实习生126名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教学法,实验组接受视频反馈教学法。比较两组实习生的综合能力考核成绩及培训教学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医患沟通、文献检索及团队协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带教管理满意度95.24%(60/63)高于对照组的69.84%(44/63)(P<0.05)。结论:视频反馈教学法可提升儿科护理实习生综合护理能力考核成绩,提高教学满意度。

[关键词]视频反馈教学;儿科;护理实习生;规范化培训;满意度

儿科属于临床专业性很强的独立学科,在儿科护理过程中,患儿病情变化快而急,加之患儿缺乏语言沟通能力,无法准确地诉说病情,给护理工作带来极大挑战。视频反馈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培训方式,通过智能手机、数码高清摄像机等智能设备录制儿科护理视频作为教学材料,要求实习生在反复观看护理视频的过程中,对护理内容进行思考、总结和反馈,加深其对儿科护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有效提高儿科护理实习生自主思维能力及实践操作技能[1]。鉴于此,本探究探讨视频反馈教学法在儿科实习生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总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儿科实习生12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63名,均为女性;年龄20~33岁,平均年龄(26.41±6.18)岁;实验组63名,均为女性;年龄19~32岁,平均年龄(25.98±6.10)岁。两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二)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教学。带教老师讲解儿科护理真实案例,给予答疑和指导,后带入科室讲解儿科护理流程、规范。实验组接受视频反馈教学法。(1)根据实习生考核成绩分组,5~6名分为1组,成绩优秀实习生暂代组长职务,教学以小组的形式开展。(2)由带教老师进行儿科护理理论知识讲解,示范儿科护理的规范性实践操作,并将整个培训过程通过手机或数码高清摄像机录影,培训结束后将录影视频文件上传教学微信群,确保每一位实习生都能下载并观看培训视频。(3)要求实习生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自主学习,对培训内容进行思考、总结,并通过微信群反馈给带教老师。(4)带教老师组织实习生进行分组讨论,并对讨论结果进行评价,更正、指导实习生在反馈内容中出现的错误及不足之处,规范实习生护理实践操作细节。

(三)观察指标。1.综合护理能力考核。由带教老师组织考核,包含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医患沟通、文献检索及团队协作等5项内容,每项评分各20分,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综合护理能力越高。2.满意度调查。采用《满意度调查量表》评估满意度,Cronbach'sα=0.805,满分100分,十分满意:评分≥90分;较满意:评分80~89分;不满意:评分≤79分。满意度=(十分满意+较满意)/人数×100%。(四)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阅读全文

坚持服务改善在急诊护理风险的价值

作者:张开慧 单位: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

急诊科作为医院重要的窗口科室,担负重要的职能,因急诊科患者病种复杂多变、病情急、病情重、不定因素较多,使其成为医患纠纷多发科室。本院急诊科近3年来实施持续服务质量改进方案(发现问题-分析总结问题-制定改进方案-评价实施效果-持续改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急诊护理风险评估

1.1护理人员缺乏应具备的工作责任心及对患者的同情心医者治病救人、救死扶伤,应本着“一切为了患者、为了一切患者、为了患者一切”的服务宗旨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解除患者病痛。急诊科为重要职能科室,患者病情急、病情重,急需快速、高质量的治疗护理,患者及家属心情急迫,这就要求急诊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工作责任心及对患者的同情心,解除患者病痛,从疾病本身及患者心理、精神等方面给予足够的同情心及关怀。本院急诊科护理人员因工作环境、待遇、学历、工作年限、思想压力等因素影响,部分人员缺乏足够的工作责任心及对患者的同情心。

1.2护理人员缺乏专业技能、不熟悉各项规章流程急诊护理对专业技能及各种流程的知晓要求非常高,急诊科很多纠纷与护理工作有关,因此积极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非常重要。本院部分急诊护理人员存在如下问题:专业技术水平低下,对抢救流程及各种规章制度不能熟练掌握,急诊急救药品、设备仪器使用欠熟练,经常能影响抢救工作的进程。

1.3护理文件记录欠妥当医疗文书是治疗护理所有过程的记录,是解决医疗纠纷的法律凭证,高质量的护理文书应明确详细地记录患者的治疗、护理操作,应及时、准确地记录。本院部分急诊护理人员存在如下问题:对护理文书的书写认识不够,不能详细、准确、及时地书写护理文书,亦存在漏记、错记的情况。

1.4护理人员不能进行高质量的护患沟通急诊护理作为重要的护理单元,对护理工作要求非常高,积极有效的沟通可以安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减轻患者的病痛,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家属的配合率,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本院急诊科护理人员因学历、工作经验等导致部分人员沟通质量欠佳,部分沟通常带来不必要的纠纷和问题。

阅读全文

情景模拟在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情景模拟联合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手术室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2名新入职手术室护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名。对照组采用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观察组接受情景模拟联合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护士培训前后护理技能评分,以及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质量评分。结果:培训后,观察组护士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手术配合能力、应急能力和案例分析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教学效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景模拟教学联合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士岗前培训,可提高护士的护理技能评分和教学质量评分,其效果优于单纯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的培训效果。

【关键词】以病例为基础教学模式;情景模拟教学;手术室护士;岗前培训

手术室工作量大且对医护手术配合度要求较高,手术室护士需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能力和对突发事件的冷静应对能力[1]。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更贴近临床实际,可培养护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仍缺乏一定临床经验[2]。情景模拟通过设置实际临床情景,护士模拟演练,不仅可增加临床经验,还可训练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本文观察情景模拟联合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手术室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本院新入职的42名手术室护士为研究对象。护士均接受岗前培训,了解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汝医审2017-23号)。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名。对照组:男2名,女19名;年龄21~25岁,平均(22.58±1.05)岁;专科17名,本科4名。观察组:男1名,女20名;年龄21~25岁,平均(22.58±1.05)岁;专科18名,本科3名。两组性别、年龄和学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接受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1)分析案例,带教老师选取经典手术室案例做分析教学,要求新入职护士分组讨论,按照护理流程做归纳总结,每周做汇报。(2)护理查房,带教老师带领新入职护士查房,选取典型案例进行讲解,通过案例实际操作,培养新入职护士的实际操作能力。(3)个案分析,新入职护士分组完成个案分析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患者既往史、术前护理准备、合理术式选择、术中护理措施、术后护理,对采取的护理措施和产生的护理效果做综合评价,查漏补缺,总结不足之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情景模拟教学:(1)确定情景模拟教学内容,带教老师提前选取手术室经典案例,准备相关资料,确定主题,将新入职护士进行分组,分配模拟角色,设计角色行为,并设计科学性、可操作性的模拟场景,督促新入职护士复习授课内容,以便实施模拟演练。(2)实施模拟演练,根据带教老师讲解的重点护理内容,由新入职护士分别轮流扮演不同角色,按照护理操作流程演示手术室整体护理过程,带教老师可在情景模拟过程中围绕主题增加难度,提高新入职护士对突发状况的应对能力,指导其在面对突发状况时迅速做出准确判断,并实施正确的护理措施。(3)总结模拟演练经验,在情景模拟演练结束后进行小组讨论,总结经验,交流心得,带教老师对情景模拟过程进行评价打分,总结新入职护士的专业操作能力、应急能力等方面,指导其重复演练易出错环节,查找原因,增强记忆,避免重复错误。

1.3观察指标。(1)培训前后,由带教老师对两组护士的护理技能进行评分,包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案例分析能力等,每项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护理技能掌握越好。(2)采用医院自制教学质量评价表(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0.86,重测效度为0.88)评估两组教学效果,包括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和灵活应用理论知识等8个维度,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评分越高教学效果越好。

阅读全文

手术室护理中前馈限制的可行性

1前馈控制护理方法

(1)建立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小组

成立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领导小组,由本科室护士长以及主管护师以上职称人员组成。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手术室规章制度的制定、信息通报反馈及科室的全面工作,主管护师以上职称人员担任副组长,负责手术室风险管理的具体实施、分析、监控、评价以及人员的培训等工作。

(2)完善手术室风险管理相关制度

建立护理安全预防机制,实行护理质量二级管理体系,明确各自质控点。护理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开会讨论,将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总结,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让护理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3)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护士职业培训

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做好护士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高年资护士要起模范带头作用,低年资的护士要以纯洁、诚挚的情怀去尊重生命、权利。强化护士知识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鼓励护士参加自学考试、外出学习、参加学术交流会等活动。本院内部也可采取逐级培训的方式进行,护士长培训高年资的护士,高年资的护士培训低年资的护士。培训的内容主要有:护理职业道德,技术操作规范,服务意识及风险意识,各项规章制度等。

阅读全文

医院社区干预对患者延续性护理探究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社区联动干预在慢性伤口患者延续性护理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慢性伤口(以压力性损伤为主)患者100例,采取医院-社区联动干预的延续性护理模式,评价护理效果及社区护理人员培训效果。结果:采取延续护理后,较护理前创面面积及疼痛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护理服务满意率达100.00%;社区护理人员培训后,较培训前创面健康教育知识考核、护理技能考核及慢性伤口专业知识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社区联动干预对慢性伤口患者开展延续性护理,有助于为社区培养慢性伤口专科护理人员,提高社区对慢性伤口的处理能力,更好地服务社区患者。

关键词:医院-社区联动干预;慢性伤口;延续性护理;护理培训

慢性创面因为受到较多因素影响,整个愈合周期较长,增加患者痛苦,且大多数患者出院后仍然存在延续护理需求[1]。本研究对慢性伤口患者延续性护理中采取医院-社区联动干预措施,通过当地二级以及三级医院的加入及其对社区护理人员的培训管理,帮助社区培养专业护理人员,改善社区对慢性伤口的护理能力,现就相关资料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慢性伤口(以压力性损伤为主)患者100例,男54例,女46例;年龄35~78岁,平均(48.92±3.65)岁;所有患者均为压力性损伤引起的慢性创面。社区共有5名护理人员参与本次研究,均为女性,年龄25~30岁,平均(28.62±0.37)岁;工作时间2~6年,平均(4.50±0.64)年;均为大专学历。所有患者与社区护理人员同意本次研究,有完整的调查、培训以及护理资料。

1.1方法:对慢性伤口患者采取医院-社区联动干预与延续性护理,措施包括:①成立联动干预小组:由二、三级医疗机构经验丰富临床医生、护理人员与社区护理人员组建延续护理小组,二、三级医疗服务机构一方面负责对社区护理人员的带教与培训,另一方面负责对慢性伤口的换药指导;社区护理人员负责对慢性伤口患者的日常护理。②积极宣传、深入社区、广泛宣传:主要采取社区发放宣传资料、社区家庭医生团队讲座等形式,让社区慢性伤口患者知晓社区可开展慢性伤口护理门诊。③社区开设慢性伤口护理门诊:由一名已取得适任证书的社区伤口专科护理人员、一名外科医生与各层级护理人员组成。每周开设2d门诊,并定期d由社区小组下社区,上门为患者进行慢性伤口的评估、换药与健康指导。④病患资料收集:统计门诊病房收治患者资料,及时下社区对患者予以伤口评估与护理,跟访患者慢性伤口恢复情况。⑤经验总结,分类收集门诊收治的各类伤口资料,总结患者护理期间常见问题、护理操作要点与不同护理技术要求,建立有特色的社区伤口护理门诊。对疑难伤口可由专家会诊,根据护理情况及时指导、培训。

1.2观察指标:①患者护理指标,包括创面面积、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率;②护理人员培训前后考核评分。

阅读全文

神经外科护理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护理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制定预防措施。方法选取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38例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记录及护理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影响护理工作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通过对38例神经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及护理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总结出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两方面:①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②科室管理水平相对欠缺。针对上述两方面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提高科室的管理水平,提升科室护理工作质量。结论在临床工作中,要对科室治疗和护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汇总和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以确保神经外科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从整体上提升医院的护理质量,促进医患关系的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神经外科;护理;危险因素;预防措施

神经外科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科室,该科室的患者病情危急、病情变化快,患者死亡率相对较高。从患者的特点上来看,神经外科的日常治疗和护理工作均存在较多的危险因素,这也大大提高了护理工作的风险性。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积极预防控制潜在风险因素,则会增加患者面临的风险,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从而引发医患矛盾[1-3]。鉴于此,要对科室内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和总结,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鉴于此,该研究拟以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38例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归总分析临床资料和护理记录,对神经外科护理中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并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现将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报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取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8例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最大74岁,年龄最小23岁,平均年龄为(45.28±2.86)岁。纳入标准[4-6]:①该研究中纳入的所有患者均接受有效诊断、治疗和护理,符合研究标准;②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研究方法

阅读全文

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安全教育的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护理安全教育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7年5月—2018年4月间到我院的实习护生64例,随机法抽取分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操作技术教学,研究组以传统教学为基础,实施护理安全教育,对比两种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实习护生的理论、操作技能、护理安全考核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应用护理安全教育,可有效提高实习护生的考核成绩,应用效果明显。

【关键词】护理技术操作教学;护理安全教育;应用效果

护理安全教育指的是整个临床护理服务过程中,预防、避免出现在相关制度规章范围内对患者造成的损伤、伤害或死亡的严重后果,确保其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生理与心理均可得到健康发展、快速恢复[1]。本研究选取了我院的实习护生,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为其实施护理安全教育指导,探究于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出我院在2017年5月-2018年4月的这段时间,接收的64例实习护生,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均有32例。研究组男性3例、女性29例,年龄18~23岁,平均(20.52±0.84)岁,学历:中专14例、大专18例;对照组男性2例、女性30例,年龄19~24岁,平均(21.51±0.83)岁,学历:中专15例、大专17例。对比实习护生临床上的基本资料信息,发现数据间不具有差异(P<0.05)。

1.2方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