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护理礼仪修养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三甲医院护理礼仪重要性与实施方法
【摘要】护士是医院里接触病患时间最长,机会最多的工作人员,护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反映出个人的素质修养和医院的医德医风、院风院貌。我院作为一家现代化三甲医院对护理人员的礼仪非常重视,专门成立了护理礼仪小组,设立礼仪小教员组织开展自纠自查,使得所有护理人员的护理礼仪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改善了护患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三甲医院;护理礼仪;实施方法
随着现代医疗观念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以及对医疗质量的高要求。医院的医风医貌成为医院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三甲医院作为代表我国医疗等级最高的医疗机构,礼仪已成为代表医院文化、促进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而护士作为医院理接触病患时间最长、机会最多的工作人员,其言行举止更是代表了医院的形象。护理礼仪不但能使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充满自信,而且端庄的仪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优雅的举止,可以创造一个友善、亲切、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能使患者在心理上得尊重和满足,改善护患的沟通效果,提高护理的满意度。我院作为一家现代化三甲医院,一直紧跟医学发展步伐,重视医院医德医风、院风院貌的建设。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精神风貌要求严格。通过成立护理礼仪小组,设立礼仪小教员组织开展自纠自查,严格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礼仪,医院护理人员的精神风貌、工作状态越来越好,护理满意度不断提高。
1护理礼仪的重要性
1.1护理礼仪是强化护理效果的重要保障
在临床护理上,护理效果主要取决于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和患者的配合治疗程度。虽然专业技术是由人为主导的,但是患者能否积极配合治疗取得最佳疗效需要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来强化,而护理礼仪就是人文关怀的主体。在护理工作中,将礼仪融入临床的每一个细节,从接诊、查房、治疗交接班、护患沟通等环节通过礼仪来强化效果,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上充满自信心、责任心,保持最佳状态。
1.2护理礼仪是治疗患者心理障碍的良药
角色扮演对护生礼仪培训的作用
护士礼仪是建立在社会公共礼仪基础上的一种特殊职业礼仪,在医院文化建设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积极促进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1]。在临床实践中,带教老师如何加强护生礼仪与形体培训,培养其崇高的内在素质修养,树立良好职业外在形象,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做到学以致用,灵活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十分重要。我们在以往临床带教经验基础上,发现角色扮演法能全面提高护生综合素质,并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9月~2011年9月在我院实习的护士60名,分别来自五所高等医学院校;其中,男2人,女58人;学历情况:本科33人,大专21人,中专6人;年龄17~23岁,平均年龄(21.06±2.88)岁。将60名护生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名,两组护生性别、年龄、学历等基本资料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讲授等传统教学方式,观察组采取角色扮演法。 1.2.1分组 将30名护生分成五组,每组6人,每组设立一名组长。 1.2.2任务布置 护士礼仪与形体培训由护理部总带教老师完成,各科带教老师协助完成。首先,要求所有护生认真熟读护士礼仪行为规范,组织护生们编写剧本,指导排练;制定比赛规则和评分标准,讲解注意事项。 1.2.3情景剧编写 带教老师根据临床实际需求、护生知识水平,提出一些主题,指导编写情景剧。内容涉及入院宣教、接诊服务、发药、打针、晨晚间护理以及各项护理操作等。比如模拟候诊大厅场景,导诊护士以及若干候诊病人,甲护士在导诊台接受病人咨询,乙护士推着轮椅上前迎接行动不方便的病人,丙护士进行分诊登记,维持秩序。每组护生事先分配角色,设置“台词”,商讨整个扮演过程。发挥每位护生创造力,发扬团结合作精神。 1.2.4角色扮演 护生们利用休息时间自行排练,带教老师引导护生根据剧本探讨护理礼仪问题,护生在排练过程不断揣摩护理礼仪,讨论角色扮演中存在的不足和值得发扬的亮点,诠释护士礼仪要求,通过场景展示护士的仪容仪表、言行举止等护理职业礼仪。 1.2.5点评、总结 护理部总带教老师和各科带教老师担任本次护生礼仪与形体培训的考核评委。老师们对情景剧角色扮演整个过程进行点评、总结,指出每组可取之处与存在的缺陷,使护生们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老师对每组表演情况进行打分,去掉最高分、最低分,算出平均分,并评选出“最佳表演奖”和“最佳创意奖”,给予一定的奖励。 1.3评价方法 (1)自行设计《护士礼仪形象考核评分表》,包括仪容仪表、仪态、举止、语言、微笑、交际共六项内容,每项10分,临床带教老师根据两组护生们的实践表现逐项评分; (2)自行设计《护生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本院病人对实习护士工作服务的满意情况,分“非常满意”、“满意”、“—般”、“不满意”四项,满意度=非常满意率加满意率。观察组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回收率100%;对照组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7份,有效回收率97%; (3)自行设计“护生礼仪形体培训教学效果评价表”,了解两组护生对教学方式方法的效果评价。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生礼仪形象考核评分比较(表1) 2.2患者对两组护生工作满意度比较(表2) 2.3两组护生对教学效果评价比较(表3) 3讨论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护理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护理工作模式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性护理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责任制护理。护士礼仪形象既作为护理人员内在素质修养的外在体现,又是其职业道德修养的具体表现[2]。传统教学模式带教老师是“主角”,护生只是聆听,处于被动接受知识处境,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教学形式单调,内容抽象、枯燥与乏味[3]。 角色扮演法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通过设置场景进行模拟,护生可以身临其境,将理论知识从“静态”变为“动态”,护生们由“被动学习”发展为较为“主动学习”。角色扮演法作为一种开放式、启迪性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调动护生智力因素,还可以调动情感因素以及其他非智力因素[4]。护生们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会团结互助,学会从各渠道收集资料,进一步调动学习能力。本次教学结束后,我们通过教学效果问卷调查显示,护生对角色扮演学习法给予高度评价,100%的护生反映能够提高学习兴趣,更好理解、记忆与应用所学知识;93.3%的护生表示可以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96.7%护生反映能够培养高尚职业情操。 更为重要的是,护生在角色扮演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开动思维能力,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与创造力,将护士礼仪融入日常工作中,如站立时抬头、挺胸,目视前方,双手自然垂直在身体两旁,双脚并拢,头、颈、腰成一直线,取放物品时,采取下蹲的姿势,养成良好礼仪习惯,避免不雅姿势。护生们学以致用,在临床中深受带教老师、病人及家属的好评,各科临床带教老师反应,观察组护生仪容、仪表、仪态、举止、语言、微笑及交际礼仪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观察组护生工作满意度高达96%,收到良好的效果。#p#分页标题#e# 实践证明,角色扮演法在加强护生礼仪与形体培训中,有利于护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保证教学效果,提升护生礼仪形象,提高患者对护生工作满意度,促进教学相长,值得推广。
探索提升护生职业素质的带教心得
一、提高业务素质
1.系统全面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
首先根据护生情况制订切实可行、详细的带教计划歹日出条目制成表格逐条完成带教任务。我们结合病房收治患者的特点采用每班提问海周1次科室业务小讲座海月1次护理查房、院级大讲座出科进行考试的形式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
2.培训护理操作技能及急救技能
在为患者操作前先根据操作流程给护生示范并讲解操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让学生模拟演练,熟练后对患者操作。如有失败给予安慰、鼓励指出失误原因捉进操作水平不断提高。我院制订带教计划时就分配给每个科室两项技术操作,作为护生出科考试内容,以强化、规范护理技术操作。急救技能是护生的薄弱环节从加强急危重患者基础知识、急救专科知识的培训入手提高护生急救知识的储备从急救意识、观察预见能力、应急应变能力等几个方面强化培训为护生的急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增强护生的应急能力科室每月还组织1次应急演练,以培训护生l}贫床应急能力。
3.培养观察及语言表达、沟通能力
入科后安排每名护生分管4田名患者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为所管患者制订护理计划从收集患者资料、观察病情、发现问题及时制订相应护理措施、评价效果等方面培训。并在带教老师指导下为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和心理护理大大提高了护生沟通能力和整体护理的能力。
门诊导诊护士职业素质分析
[摘要]门诊导诊护士的职业素质体现医院的医疗水平,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形象,本文从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礼仪沟通素质、业务技能素质四个方面对门诊导诊护士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礼仪沟通素质;业务技能素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医院的医疗水平及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门诊导诊护士是医院对外服务的第一窗口,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患者是否能够顺利就诊,同时影响着医院的整体形象。因此,门诊导诊护士的职业素质在提升医院服务质量中显得尤为重要。
1思想道德素质
门诊导诊护士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为人类护理事业的奉献精神,忠于护理事业,工作中树立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服务的理念。门诊导诊护士良好的职业道德来源于她们良好的职业情感,门诊导诊护士在每天的工作中接待的患者多,患者的心态急切、焦虑,在这种特殊的工作环境下,门诊导诊护士工作中容易失去热情和耐心,因此,门诊导诊护士要从思想上热爱导诊工作,树立职业荣誉感和职业责任感,用真诚的态度完成每一项工作。门诊导诊护士良好的职业素养,不但有助于提高医院护理服务质量,而且可以有效减少护患纠纷,从而使医院与患者及家属间建立更加和谐的关系。
2身体心理素质
门诊导诊护士超负荷的劳动强度要求她们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患者对医院的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门诊导诊护士的职业岗位要求越来越高,这导致门诊导诊护士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加,心理负荷随着不断加重。虽然工作压力的调节涉及到医院工作环境、社会环境、个人特点等多种因素,但门诊导诊护士应学会自我调节工作压力的方法,提升自我调节工作压力的能力,并积极进行自我调节。门诊导诊护士应在工作中逐渐建立良好的心态,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能够在面对工作压力时,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充分发挥应对工作压力及排解不良情绪的能力,找到正确的减压渠道及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工作中做到坦诚、豁达,不要对自己、同事、患者的要求太严格,生活中主动寻找与他人心灵沟通的契机,排解不良情绪,使自己在工作中能够处于愉快的心理状态中,并用饱满的精力和耐心为患者做好服务工作。
专科护生人文素质教育实践研究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的护理教育普遍存在“重技术,轻人文”的现象,导致不少临床护士虽然拥有高超的护理技能,但却不善于与患者沟通,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很难感受到人性的温暖[1]。这不仅容易造成护患关系的紧张,护理治疗操作的质量也会受到影响,甚至可能酿成医疗事故。因此,我们在教育护生时,不能仅仅教给他们专业知识,还要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其中,加强人文精神培育,使护生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以人为本。到目前为止,护理理论在我国还是以“引进”为主。科学无国界,不具有独特的民族性,而人文则具有民族性。以往外来文化融入中华文化的历史事实表明,任何文化的传入都必须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相结合,都必须被我们的人民所接受,对护理学来说也是如此。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儒家文化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它所体现的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肯定、对社会和人类的终极关怀等以人为本的思想与护理人文关怀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2]。本研究尝试在专科护生人文素质教育中融入儒家文化教育,践行符合我国文化背景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护生人文素质教育方式,以期提高专科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我校2016级护理专业两个大班的专科护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两大班人数均为150人,他们年龄相仿,专业相同,具有可比性。从2017年1月至12月,学校择优挑选两名本课题研究人员作为实验班儒家文化教育指导教师,负责进行护生人文素质状况调查和儒家文化教育活动。对照班护生没有配备相关指导教师,没有进行有组织的儒家文化教育活动。
1.2教育实践过程
1.2.1编写《儒家经典语录读本》
在对实验班开展儒家文化教育活动之前,课题组编写了《儒家经典语录读本》,作为对护生实施儒家文化教育的教材。该读本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将儒家经典语录按主题进行编排,分为“仁爱篇”“礼仪篇”“立志篇”3章:“仁爱篇”重在介绍儒家的仁爱思想,旨在引导护生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分为“以人为本”和“仁者爱人”两部分内容;“礼仪篇”重在介绍儒家礼仪文化,旨在引导护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分为“修身为本”和“待人以礼”两部分内容;“立志篇”重在介绍儒家“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旨在引导护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分为“义以为上”和“内圣外王”两部分内容。在每章开篇部分,先用几段简短但充满力量的话语阐述主题,再用儒家经典具体表达。正文由原文、注释和解读三部分构成。原文普遍篇幅不长,多为简洁的语录,如“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大学》)。注释主要选择重点和难点的字词、短句,用现代文进行翻译;解读是用现代文先把原文整体翻译,再拓展原文的意义,把儒家经典与护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护生用儒家文化指导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将来的护理工作。
职业素质培养护理专业形体训练课分析
摘要:该文从教材、师资队伍、设备条件、教评方法等方面分析了形体训练课程的教学现状,讨论以“职业素质”为导向探讨医学独立院校护理专业开设形体训练课程对培养高素质、高竞争力护士人才的重要性,探讨独立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形体训练课教学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医学独立院校;护理专业;形体训练课程
在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物质生活、精神文明追求日益提高,社会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体现在就医的环境,对医护人员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包括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外在的整体形象等,也就对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为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转变[2],各医学高校在培养护生课程设置中都增加相关人文学科,如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护理美学等,以护理形体训练、护理美学指导护理实践,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创建于2002年,是经国家教育部和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医学独立学院,学院2005年开设护理专业以来,基于“职业素质”为导向,着重人文护理,围绕如何培养具备技术过硬、精神饱满、举止高雅的护士人才,积极开展形体训练课程教学改革,现将其现状分析如下。
1形体训练课程对护生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塑造职业形象,提升就业竞争力
南丁格尔说过:“护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护士不仅要有熟练过硬的技术、高度的责任感,更应仪态端庄、举止高雅、谈吐亲切,富有同情心等内在亲和力[3]。近年来,医疗卫生机构招聘护士非常看重形象和外表,优秀的职业护士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外,同时还需具有健康的身体、健美匀称的形体、高雅的气质、充满活力自信的精神面貌[4]。高校形体训练课程作为以体育教学理论和美学原理为指导的一门综合性课程[5],以人体科学理论为基础,通过科学练习,开展护生身体形态、姿态和线条的塑造和教育,有目的的改善人体原始形体状态,培养正确优美的姿态和动作,逐步提高形体的表现力、生命力和积极向上的姿态,目的是培养学生高雅气质和表现自我优美形体、塑造职业护士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为提高就业竞争力创造有利条件[6]。
1.2健美塑形,符合护生身心需求
高职护理教育护理模式转变影响分析
摘要:
随着护理模式向着整体护理方向的转变,传统的护理教育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新时期的护理需求。针对这种现象,主要对护理模式的转变、高职护理教育中的缺陷和高职护理教育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
护理模式;高职护理教育;教育方式
在传统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员仅需要完成被动式的护理,这很难满足患者的多样化需求,不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护理模式的转变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对高职护理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护理模式的整体护理方向转变
传统护理方式主要采用功能制护理,这种护理方式使得护理人员相对被动,对患者的个体差异缺乏有效的重视,同时对患者缺乏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致使患者对医院存在较大的陌生感和焦虑感[1]。由此可见,传统的护理方式不仅不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而且不利于提升患者的满意度,难以有效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提升了对患者的重视程度,并且逐渐将护理模式向整体护理的方向转变。整体护理方式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来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整体护理方式不但可以提升护理质量,同时可以加强和患者的沟通,从而可以全方位地为患者服务[2]。
艺术教育提升护生人文素养途径浅议
摘要:艺术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育,是教育中的必要组成部分和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关键,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和关注。作为培养护理专业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如何在给学生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通过艺术教育以美启真、以美储善,培养学生的审美、人文素养以及职业情感,是值得高职护理院校探索的课题。本文阐述艺术教育在高职护理教育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分析当前高职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通过艺术教育提升高职护生人文素养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艺术教育;高职院校;护生;人文素养
高职院校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通常将职业所需的专业课程和技能培养放在首位。因此,除艺术类高职院校外,绝大多数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缺位严重。在党的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随着国家对文艺工作、学校美育工作、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学校艺术教育获得了日益广泛的关注,各地区也对不同教育类别的美育、艺术教育进行了细化,提出了具体要求。但由于高职院校受职业教育技能为先这一思维定式影响,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仍较低,落实力度和获得的效果更是参差不齐。
1艺术教育的性质与作用
艺术教育是一种提高个人素质、修养的新兴教育,目标是加深人们对美的感受和理解,培养人们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艺术教育以艺术为媒介,其功能主要体现在艺术实践教育和美育上,强调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艺术的人文属性决定了艺术教育是关乎人的教育,它旨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帮其塑造健全人格,使其成为完整的人[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要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艺术教育对于除艺术类的高职学生而言,属于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并非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艺术家,而是要在职业教育的同时,让学生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人文精神、审美情趣,使其成为具有一定艺术修养和专业知识的人才。发挥艺术对于个体在陶冶情操、增强审美意识、启迪智慧、发展个性等方面的效能,同时还将通过感知内化和精神感悟,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形成更深远的影响。对于高职护生而言,从其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服务人群、工作性质来看,他们更需要这方面的培育。因此,应从护生在学校接触专业起同步跟进,使其在今后的护理服务中充分展现自身文化底蕴及职业情感。笔者认为,对高职护生而言,艺术教育有以下较为明显的作用。
1.1艺术之美利于护生自我约束
护士的职业特性要求护士在言谈举止、仪容仪表、待人接物、沟通交流等方面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注重护士礼仪。随着系统化整体护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要求护士除拥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外,对护士礼仪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良好的护士礼仪可以提升患者获得服务的质量,也使护士的工作价值得到认可,满足护患双方尊重的需要。要想培养护士礼仪,提升护士的审美能力非常重要,而艺术的审美性,由于其内容美和形式美的高度统一,能在很大程度上唤醒人的美感。如果在学校期间,在护生审美观形成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艺术熏陶,让护生接受高雅之美、传统之美、和谐之美等美育,使其发自内心地产生对美的向往与追求,就能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摒弃低俗文化,提升自我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