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护理基本知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儿科护理论文
一、原人才培养方案“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定位
分析现执行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的定位,这章学时比例小,理论知识大多以熟悉、了解为主;实践学时比例少,学生操作技能薄弱,这就弱化了本章在整个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性。“健康儿童保健”是每个孩子从出生到青春期都要遇到的普遍性问题,而“疾病儿童护理”是个别孩子遇到的特殊性问题。目前学生的学习重点大多偏向于各类疾病儿童护理、住院儿童护理等,即特殊性,忽略健康儿童保健护理的重要性,即普遍性。
二、“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分析
1.儿科护理工作的特点
儿科护理与成人护理相比,其护理内容复杂、工作紧迫、护患关系特殊。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们对孩子的健康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结合医疗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及人们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儿科护理工作者所承受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护理学生更好地掌握对健康儿童日常护理与营养保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各年龄期儿童保健护理的重要性
新生儿期护理的重要性:表现在对新生儿的喂养、保暖、指导家长护理新生儿的眼、鼻、口、耳、脐、臀等方法,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连接。婴儿期护理的重要性:婴儿生长迅速,但消化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易出现消化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疾病,此时的日常护理尤为重要。幼儿期护理的重要性:幼儿的行走和语言能力逐渐增强,但危险识别能力差,易发生意外伤害;免疫功能不健全,依然易感染疾病;大小便的训练、睡眠时间的养成护理等极其重要。学龄期护理的重要性: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和心理发展迅速,对其饮食营养搭配、生活自理能力、体格锻炼、团体意识、品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极其重要。青春期护理的重要性:这个时期是人生的过渡期,体格成长迅速,要注意儿童的营养、认知、心理、行为等的养成,保持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此外,加强青春期生理卫生等也尤为重要。
外科护理学生学习兴趣教学
1纠正对外科护理学绪论的教学误解
目前,大多数的外护教师对外科护理学绪论课教学的作用和意义普遍认识不足,认为外科护理学绪论这一章节教学内容空洞无味、无具体要求,仅仅是胡乱吹虚一通,走走过场而已。学生对外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要求及学习方法常感到不知所措。外科护理学绪论课教学基本上处于“学生无认识,教师无目的,学校无要求”的“三无”状态。笔者认为,首先,外护教师必须纠正对外科护理学绪论教学的错误认识,尽快转变“外科护理学绪论教学无关紧要,浪费时间”的错误观点,树立“外科护理学绪论既是外科护理学学习的重点,也是外科护理学学习的难点”的新理念。其次,中专生年龄偏小、心智发育不全、文化基础知识及医学基础知识较差、学习兴趣及积极性不高、专业思想不巩固,有的存在厌学的心理、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注意力易分散,缺乏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但具有一定好奇性和接受能力,因此,要培养学生对外科护理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就应从重视外科护理学绪论教学开始。学生能否较快地适应外科护理学的临床课教学,并对外科护理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这么说,外科护理学绪论教学起着由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外护教学的桥梁作用。外科护理学绪论教学不但能让学生知晓外科护理学的定义、内容、发展史、怎样学习好外科护理学及如何成为一名合格外科护士的条件等,更重要的是能激励学生怎样学好外科护理学来适应日新月异、不断发展的外科临床护理的要求,更好、更快地适应临床外科护理工作。
2外科护理学绪论中基本概念要具体形象
外科护理学绪论教学中出现的基本概念:外科护理学定义、外科疾病、外科病人、外科护士及外科护理学范畴等,这些概念均较为抽象,且外延较广,如果单纯地照本宣科讲解,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只能靠死记硬背,不能完全理解出绪论教学对学生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亲身经历、日常生活、分组讨论及临床外科护理实例比较等措施进行教学,来增强学生对绪论中基本概念的理解。在讲外科护理学是对外科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一门重要的临床护理学科的定义时,其中的外科疾病及外科病人概念学生难以理解,怎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呢?在课堂上,笔者首先引入一段临床外科护理学案例:伤员,男性,18岁,因车祸引起左下肢严重外伤、大出血,倒地痛苦呻吟,面色苍白、出冷汗。如果你在车祸现场,如何急救处理?有学生回答:包扎止血、拔打120急救电话。如经现场处理后,伤员需送到哪一科进行进一步治疗?大多数学生摇了摇头。其次,又问学生患有肿瘤怎么办?大多数立即回答手术切除。病人应住哪一科?绝大多数学生回答外科。从而让学生潜移默化地理解外科疾病是指需要手术或手法治疗为主要对象的疾病总称,外科病人是指患有外科疾病的病人。最后,教师总结出外科疾病包括损伤、肿瘤、外科感染、畸形及功能障碍等。
3外科护理学发展史的教学要生动形象
大多数外护教师在外科护理学绪论的教学过程中常采用单纯讲授法讲解外科护理学的发展史,由于教学内容抽象、笼统,学生往往感到惘然,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外科护理学的学习兴趣。最近,笔者采用网络、视频、电教、图片展示、提问、分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学生对外科护理学的学习兴趣也进一步增强。首先,播放一段外科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如何创立和发展外科护理学及现代外科护理学发展水平的视频,然后提出问题:①外科护理学的创史人是谁?②现代外科护理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③为什么说外科护理学是现代护理的源泉?④我国现代外科护理达到什么水平?其次,学生看书、上网查阅、分组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通过教师教学反思、学生问卷调查及学期考试考核等,学生普遍反映这样的教学方式方法能够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从而增强学生学好外科护理学的自信心。
4外科护理学绪论的教学应灵活多样
认知发现理论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实践
摘要:在外科护理教学中,运用认知发现学习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探讨其应用方法及效果。
关键词: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外科护理;结构教学法;认知表征法;发现学习法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首先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被广泛应用于指导各学科的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理论主要观点包括结构教学法、认知表征法和发现学习法[1]。外科护理是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为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外科护理基本知识结构,培养主动探索和获取知识能力,以期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笔者将认知发现学习理论所包含的教学方法运用于外科护理教学中,探讨其应用方法及效果。
1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启示
1.1结构教学法。布鲁纳提出,学习就是掌握事物的结构,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一门新知识怎样相互联系,在教学中务必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2]。结构教学法强调学科的学习要掌握其基本结构,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对于外科护理而言,基本结构主要指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中务必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有效促进对知识的理解、迁移和应用,以解决新情境中的新问题。
1.2认知表征法。认知表征是指个体经知觉而将其外在环境中的物体或事件转换为内在心理事件的过程,人类获得知识的过程就是对事件进行认知表征的过程。认知表征是人们成功理解知识的手段。认知表征包括3种方式:动作表征借助动作来感知事物;映像表征借助图像或表象等感知材料进行学习;符号表征借助语言和符号来认识事物,其中最主要的是语言。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新技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1.3发现学习法。发现学习以培养探究性思维为目的,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教学,发现所学内容的规律。学习过程强调探究性,让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其学习动机,使其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3]。
外科护理课堂教学质量策略
一、教师应经常学习,积累资料
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为此,除外出进修学习外,主要靠平时刻苦钻研,在学习和教学中积累资料。近年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不少考题与临床病例、药理知识等联系紧密,这就要求相关专业教师不仅要学习本专业的有关资料,还要学习与本专业有关的科学知识及新进展,定期到医院进行临床实践,将书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教给学生“一杯水”的知识,教师就应具有“一桶水”知识的要求。
二、认真备课
(一)备大纲
教学大纲和CLEN考试大纲是指导教学的重要指南,是教学的依据,也是检查教学质量的标准及尺度。因此,在开课前要认真学习和研究大纲,深刻认识外科护理学课程在整个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钻研外科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制定出全面的授课计划,要遵照大纲的要求,在钻研大纲的基础上,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树立正确的学术观点和思维方法等。
(二)备教材
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精选教材内容,努力做到“懂、透、融”。懂,即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概念要搞清楚;透,即在弄懂的基础上进一步搞清楚教材的组织结构和前后连贯的内容,分清重点和难点,熟练掌握;融,是把教材内容的目的性、系统性、思想性及科学性融合起来,努力做到融会贯通,才能得心应手,这是讲好课的重要基础工作。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了解考试的题型,掌握考试的重点及难点。
人文关怀融入护理基本技术课程设计
摘要:护理基本技术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构建护生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生开展临床护理活动的基础。为充分体现护理人文关怀精神,尊重和关爱患者,进行护理基本技术课程设计,将护理基本知识、技能和人文关怀完美结合。
关键词:人文关怀;护理基本技术;课程设计
护士就是护理患者的人,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护”就是关心、关爱、照顾患者,而“士”则是守护生命,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着护理人文关怀的本质。护理人文关怀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关心人、尊重人的护理理念,即重视生命的质量和价值,维护患者的权利和尊严,最终实现护理技术与人文关怀真正融合[1]。护理基本技术课程包括对患者的生活护理、病情观察、治疗照护等基本护理技术操作[2],为了深化高职教育改革,提升高职护理教学效果,培养具备人文关怀素养的护士,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充分体现人文精神,尊重和关爱患者,笔者进行了护理基本技术课程设计。
1课程性质
1.1课程性质、地位与作用
护理基本技术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构建护生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生开展临床护理活动的基础[3],同时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项目之一。
1.2课程衔接
优质护理服务中儿科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普通病区分为2个护理单元,共设63张床位,收治患儿年龄为生后1个月至14周岁,病种均为儿内科病种。共有护士长2名,护士24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6名,护士18名;本科学历7人,大专学历19人;护士平均年龄32岁。床护比为1∶0.3~0.4,床位利用率年平均为98.3%以上。
1.2方法
1.2.1实行新颖有效的管理框架模式
实行护士长—责任护士—轮班护士—辅助护士四层立体管理框架模式。儿科1护理单元设33张床位,划分成3个责护组,每个责护组分管11张床位;儿科2护理单元设30张床,每个责护组分管10张床位。每3个责护组设1名护士长,主管护师或副主任护师职称。每组责任护士1名,护师职称;轮班护士2名和辅助护士1名,均为工作3年以上的护士。
1.2.2改变护士责任意识与护理理念
内科护理学教学的革新
1教学内容的改革
系统疾病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常用诊疗技术、护理要点。实验教学:根据护理专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提到培养“技能型”护理人才的要求,在原有实验项目“呼吸机的使用”、“体位引流与胸腔穿刺”、“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的基础上,增加了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必须掌握的两项技能操作“心电图机的使用”与“血糖仪的使用”,而删除了临床实践中不常用的“十二指肠液与胃液引流”的项目。这些实训课的安排将大大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教学顺序:由于《内科护理学》的基础课程《健康评估》同时开设,其中循环系统疾病需要《健康评估》讲过心电图的知识后才能讲述,故安排上下学期课程时,将循环系统疾病调至下学期,将消化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调至上学期。通过这样的调整,学生可以在学习了《健康评估》中有关心脏评估内容的基础上再学习《内科护理学》中的循环系统疾病,有利于学生理解及掌握各个疾病的相关知识。
2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着“以能力为本,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内科护理学在教学中突出以下教学理念: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教学。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全程渗透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教学内容设置上,除了让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外,突出课程的前沿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理念。
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最终要运用到临床护理实践中去,因此在教学中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联系实际案例,使学生做到学用结合,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注重实践:根据护理专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提到培养“技能型”护理人才的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但要掌握《内科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同时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操作技能。因此强化实验教学,开设“呼吸机的使用”、“体位引流与胸腔穿刺”、“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心电图机的使用”与“血糖仪的使用”等实验项目。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突出启发式教学,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在教学中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参与性学习:学生参与主讲:在教学中,教师首先选择部分教学内容,让学生重点准备一个知识点,然后在阅读完教材之后,根据所学的基础知识及对教材的理解,自拟讲课提纲,并在讲台前向其他同学进行讲述。学生进行讨论:让听课的同学给讲课的同学提出问题,找出优缺点,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从中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向同学进行布置,学生根据问题查阅资料、互相讨论,进行分析,得出满意答案,最后由教师对本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评和总结。
在教学中突出以问题为中心——自主性学习:根据教学内容实行病历及诊治讨论,由教师介绍或诊治一个病例,全班或全组同学仔细观察和研究病例,并就该病例相关内容提出问题,包括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要点、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等相关问题,然后由教师限定时间,让学生就所提问题,分别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资源寻找答案,再由学生分别就所提问题进行回答、讨论、修改和补充,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应用多媒体技术:内科护理学的课堂授课、案例学习讨论等均应用多媒体技术为主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了具有链接和动画效果的PPT课件,增加了视听效果,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直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精品课程建设:利用学院的网络信息体系,健全了《内科护理学》精品课程的内容,构建了全套电子教案,与教学配套的习题库、PPT课件等,方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3考试方式的改革
口腔颌面部感染优质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者均有切开引流指征;(2)患者无智力、听力、言语、语言等影响交流沟通的问题存在,导致无法与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3)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了解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其他明显影响患者情绪的躯体疾病;(2)患者合并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等重型精神疾病,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3)患者不愿意参加本次研究。随机抽取优质护理开展前后各30例患者,分别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常规护理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52±14)岁;部位:颊面多间隙感染9例,口底多间隙感染5例,颌下间隙感染6例,嚼肌间隙感染6例,眶下间隙感染3例,咽旁间隙感染1例;感染原因:牙源性感染11例,腺源性感染8例,损伤性感染6例,医源性感染4例,血源性感染1例。护理干预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53±14)岁;部位:颊面多间隙感染9例,口底多间隙感染6例,颌下间隙感染7例,嚼肌间隙感染5例,眶下间隙感染2例,咽旁间隙感染1例;感染原因:牙源性感染10例,腺源性感染9例,损伤性感染7例,医源性感染3例,血源性感染1例。2组患者性别构成、平均年龄、感染部位和感染原因等方面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患者仅接受心理护理、健康宣教、饮食护理、切口护理、口腔护理等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理念指导下的护理措施。护理干预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加用以下护理措施:(1)加强患者的健康宣教:印发健康宣教手册,介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基本知识,开设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知识专栏,组织护患交流会,告知围手术期护理重要意义及其注意事项;(2)全身肌肉放松训练:由于患者多担心该病对自身容貌造成影响,尤其是年轻女性患者,为此,多出现明显的负性情绪,指导患者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首先从体会双手紧张与放松的感觉开始,吸气时,患者逐渐握紧拳头(约持续5s),吐气时,患者缓缓放松(约持续15s),然后用类似方法从头—颈—胸部—腹部—背部—腰部—大腿—小腿—双足等部位肌肉,逐步放松训练,整个过程均与患者的呼吸密切配合,在做某一组肌肉的放松练习时,患者全身其他部位要保持放松,有效调节患者的负性情绪;(3)转移患者注意力: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兴趣和爱好选择一种或多种方法,采用转移注意力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主要分为视觉分散法(读报、浏览网页、看电视、笑话等)、触觉分散法(轻轻触摸、按摩疼痛部位),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4)音乐疗法:建立包括现代舒缓音乐、轻音乐、戏曲、古典音乐、民歌等6种类型音乐的音乐库,让患者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种音乐类型。患者家庭条件允许则自行下载音乐,条件不可则告知护理人员其最喜爱的曲目,由护理人员为患者下载喜好的音乐。患者感觉耳鸣明显时则带上耳机,闭上双眼开始听MP3,声音强度选择十分重要,不能太高,避免引起患者烦躁,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满意度。
1.3观察指标
1.3.1焦虑抑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