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护理风险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护理风险管理

临床护理风险管理探析

摘要:综述临床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指出护理风险管理在我国刚刚起步,缺乏从管理层面上的风险管理,应借鉴国外医院风险管理的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风险管理体系与制度,统一相应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临床护理;风险管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研究进展

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不会随着医学的进步而消除。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维权意识的增强和法制建设的日益完善,医疗护理行业所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如何降低护理差错及纠纷的发生已成为护理管理者关注的重点。全面、全程的系统化风险管理能真正做到降低护理风险损害的发生率,最终促进病人安全的大幅提升。本文就医院的护理风险管理相关内容进行综述。

1病人安全管理现状

病人安全是最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各项护理服务的最终目标均是为了保障病人安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国外有关护理安全管理研究较早、范围广,主要研究内容是护理安全管理理念、护理安全文化、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等。美国质量评估报告指出,应制定安全执行标准以提高卫生保健人员执行标准;制定病人安全目标并执行安全有效的操作规范;建立全国性差错报告系统[1]。英国成立国家病人安全中心,目标是促进医疗环境的公开、公正,找出医疗护理服务制度的管理漏洞。日本研究者认为,护理安全管理应在护理部或护士长的督导下,提高高年资护士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2]。我国关于病人安全的研究多集中在对病人安全现状的研究、病人安全措施的实施、病人安全文化、护理风险管理等,医疗机构也开展探讨护理风险测评体系的建立。医务人员有关病人安全知识、在校教育和执业后继续教育明显滞后,包括人文、技能、沟通等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2护理风险管理程序

2.1护理风险识别

阅读全文

护理风险管理与对策

1护理风险管理发展概述

护理风险管理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很多,控制护理风险的一般程序主要包括风险的识别(分析、识别护理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评估(测定护理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定量分析和描述)、处理(针对经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之后的问题采取措施,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和管理效果评价(对风险管理手段的效益型和适用性进行分析、检查、评估和修正,为下一个周期提供更好的决策)4个阶段。需要指出的是护理风险管理的这4个阶段是不断循环的,它们形成一个周而复始的周期过程,这也提示护理风险管理是一个长期进行、不断改进的过程。护理安全是患者康复的基本需要,而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是护理安全的保障,也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服务环境下,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维护患者安全、促进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2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

我国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与研究起步较晚,护理风险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集中在医疗护理纠纷的防范和事故的处理等方面,对如何防范风险尚未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值得注意的是,护理风险是发生风险事件或医疗事故的可能性而不是护理事件本身,因此在事故发生之前的预防工作很重要。要完善护理管理、注重护理安全,首先要分析并识别护理风险的来源,即护理风险的产生原因。实践和研究表明,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2.1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来自护理人员方面的原因主要有:责任心不强,缺乏“慎独”精神,不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查对制度,如对“三查七对”等护理核心制度执行不够严格。未认真履行职责,在工作中不能集中注意力,出现护理差错甚至事故。护理人员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不能及时了解患者的需要,不能正确协调和处理护患之间的矛盾。个别护理人员技术水平较低,对各种操作或仪器的使用不熟练,临床工作经验不足或协作能力不强。输液、皮试、肌注、口服及外用药物的使用是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能,然而有关不良护理事件调查显示,给药错误位居护理风险直接原因的首位。此外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未能提高警惕等也是造成护理风险增加的重要原因。总之,护理人员方面的原因主要在于护理人员缺乏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或者未严格遵守护理常规与规范。

2.2患者自身及家属因素

阅读全文

小议儿科护理风险管理

1不安全因素分析

1.1护士技术操作过程中的风险:①一些儿科患者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发展猛、病情险、病死率高的特点,护理服务过程中常遇到不可抗力的情况,如采取紧急医学措施、患者体质特殊、无过错输血感染、输液反应、过敏反应、违反操作规程、护理新技术应用等因素都可造成不良后果直接导致死亡或伤残且后果难以弥补修复[2]。②抢救患者时,医生来不及开书面医嘱,口头医嘱多,执行时可能因听不清而用错药、重复用药。抢救仪器的故障,如吸引器无吸力、监护仪出现血压或血氧饱和度测不出、异常心电图波形。

1.2意外事件形成的风险:①不可抗力因素,如突然停电、设备故障等[3]。②来自患者及其家属的因素:如意识障碍(昏迷或骚动)致碰伤、坠床、撞伤,抽搐、呕吐可导致患者咬伤、窒息;急症、重症患者在诊查、运送途中可能突然出现呼吸心脏骤停情况发生。也存在如给小孩穿刺时不能一针见血等原因,导致暴力事件,如辱骂、打人、砸东西等。

1.3职业性损害造成的风险:由于儿科急诊患者病情往往比较急,需要马上救护,面对患者潜在传染病的不确定性,如肝炎、结核病、艾滋病等,救护过程中在接触患者具有传染性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时,不仅造成自身感染,还会成为传播媒介,传播给家人和朋友。

1.4护士心理性因素产生的风险:急诊室护士经常是在应急的情况下完成各项抢救工作的,需无条件的全身心投入,工作持续紧张和刺激,导致一定的精神压力,容易出现精神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心烦意乱等。

1.5病历资料造成的风险:目前护理记录中存在许多缺陷。由于工作量大,存在着漏记或忘记护理记录;医护记录不一致:护理记录中医护记录不一致或自相矛盾;病情记录、护理措施、效果评价与实际不符:护士未按常规观察及记录或弄虚作假,而导致误诊、误治引发医疗纠纷事故。

2风险管理对策

阅读全文

产科护理风险管理探讨

【摘要】目的评价二胎政策下产科护理风险管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所产妇560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0例。观察组实施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产科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风险认知率分别为:90%、78.21%,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4.28%,对照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8.93%,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胎政策下,加强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产妇的风险意识,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关键词】二胎政策;产科护理;心理;风险管理;风险认知;风险管理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在二胎政策下我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为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我国提出了计划生育的国策,开放了二胎政策[1]。为提高产妇的风险意识,降低不安全事件发生率,确保母婴的健康。本次选取近年来收治的560例产妇,观察在二胎政策下,实行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常规产科护理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560例产妇,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0例。研究前,两组产妇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医护人员开展各项临床工作。观察组年龄24~40岁,平均(32.5±3.3)岁。其中,顺产产妇、剖宫产产妇各185例、95例。对照组年龄25~41岁,平均(33.3±3.5)岁。顺产产妇、剖宫产产妇各180例、10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阅读全文

普外科护理中的护理风险管理

【摘要】目的:分析在普外科护理过程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方式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15例普外科患者,对其进行观察,采用抽签分组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107例,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108例,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治疗依从性、住院时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投诉率、患者治疗期间的抑郁评分。结果:试验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普外科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护理方式效果显著,利于患者预后,减少了护理风险事故的发生率,提高了普外科护理质量及水平。

【关键词】普外科;护理;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主要是指针对护理工作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1],实现以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理念,护理风险管理中建立多种途径、多个方面及多种视角的护理风险管理组织,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委员会[2],成立专业风险管理小组及科室风险管理三个层面,及时对护理过程中或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发现,评价护理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降至最低[3]。普外科是一个以手术治疗为主的对胃肠、肝脏、肛肠、血管疾病、乳房肿瘤、甲状腺及胆道等进行治疗的科室,普外科属于临床外科系统中最大的一个专科科室[4],因此,对于普外科患者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分析普外科护理中护理风险管理的运用,笔者所在医院针对收治的普外科患者进行了有效的护理及观察、对比,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15例普外科患者,对其进行观察,纳入标准:患者均为普外科患者、年龄20~85岁、无严重过敏史。排除标准:存在严重手术禁忌证患者[5],严重凝血障碍患者,严重精神疾病患者,存在认知障碍的患者及不同意此次观察的患者。采用抽签分组的方式将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07例,患者年龄20~85岁,平均(52.36±5.12)岁;甲状腺患者29例,肿瘤患者17例,肛肠患者20例,血管疾病患者18例,其他疾病患者23例。试验组108例,年龄20~83岁,平均(52.10±5.07)岁;甲状腺患者26例,肿瘤患者15例,肛肠患者22例,血管疾病患者24例,其他疾病患者2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阅读全文

护理风险管理中外科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过程中所选取的病例对象均为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患者。全部患者共136例,男100例,女36例,年龄15~66岁,平均年龄(44.34±3.24)岁。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风险护理组,每组68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研究可比性。

1.2护理措施

1.2.1常规护理组

本组患者均实施一般常规性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措施和方法。

1.2.2风险护理组

阅读全文

风险管理在产房护理管理的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产房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方法和应用效果,以期促进当下产房护理管理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方法从2018年11月~2019年4月期间,本院产科所接纳的患者中选择126名产妇,根据其在产科就诊时间,前后交替采用风险管理和常规管理。参比指标满意度、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在应用不同管理措施后,采用风险管理的一组患者并发症出现情况非常少,并且满意度高,与常规管理相比具有明显优势。结论在产房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能够取得非常好的实用性和适用性,是提升产房护理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产妇;风险管理;护理;满意度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所处于的精神压力和人身风险都非常大,如果出现任何意外情况,都将影响产妇的生命安全。所以在当下临床中对于产房护理管理,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和标准,不断研究可以促进产房护理管理水平提高的相关措施和方法。风险管理作为一种预见性管理措施,能够有效促进病房护理管理水平的提高,基于此,本院就对此展开了以下方面的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共有产妇126人,是本院在2018年11月~2019年4月期间所接纳的。其中年龄最大的产妇33岁,年龄最小的产妇21岁,人均年龄(25.12±2.33)岁。经统计怀孕周期都在36~42周。按照统计学中的相关算法来完成对这些一般资料P值的计算,均超过0.05,说明这些一般资料在统计学中并没有差异性。

1.2方法

阅读全文

护理管理中的风险管理

1、资料与方法

1.1定期开展护理培训

为了有效规避护理风险,则应将护理人员组织起来进行培训,并在培训当中向护理人员灌输最新的专业护理知识,从而使其护理技能实现有效提升。另外,还应通过培训教会护理人员如何正确识别护理风险。要有效识别风险,则要求护理人员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认真了解患者的病情等信息,并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不断发现以及分析可能存现的风险、安全隐患等,尽量完善护理方法。在增强风险识别能力的基础上还要结合医院各个科室的实际护理情况,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并制定出对应的应急预案,从而有效提高处理风险的能力。

1.2观察指标

实施护理管理之后,评价对照组及观察组的护理质量,并对护理两组患者时出现的差错次数以及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进行统计,以便能够准确分析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采用百分制评估护理质量,分数越高则护理质量越好。

1.3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