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毕业实践报告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护理毕业实践报告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护理毕业实践报告

循证护理高等教育模式的启示

摘要:[目的]介绍英国循证护理的高等教育模式,为我国高校护理教育和临床护士的循证实践培训提供启示与借鉴。[方法]文章分别从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学习教材、结业考核、带教团队、学习资源和设施等方面介绍英国护理授课型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循证实践模块的开展方式。[结果]英国护理授课型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循证实践课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尊重学生个性,强调学生的反思能力,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强理论与临床实际的联系,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多元化的带教团队;丰富的网络资源和便利的学习设施。[结论]英国循证护理教育对我国高校循证护理教育和开展临床护士循证实践能力培训均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循证实践;学习体会;护理教育

循证实践(EBP)近年来作为国内外医疗领域的热点,在医学生的在校教育、临床人员的培训中逐渐开展起来,以高质量的证据为临床导向是临床护理工作不可或缺的能力。自20世纪90年代加拿大的DavidSackett教授提出循证医学(EBM)的概念以来[1],随着英国Cochrane协作网、约克大学NHSCRD循证护理中心、澳大利亚JoannaBirggs循证护理中心的成立,循证护理实践得到迅速发展,国外有不少院校将循证实践教育纳入本科生、研究生和临床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中[2-3]。尽管我国目前有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的循证医学中心,复旦大学的循证护理专业培训,但我国护理人员对循证实践还缺乏全面系统性的认识,仅有少量高校开设循证护理(EBN)的初步尝试[4-6],循证护理教育滞后,循证护理实践及培训状况不尽人意[7-9]。笔者有幸参加了由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开展的第二批中英合作护理硕士培训项目,并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前往英国索尔福德大学进行为期1年的学习。通过这次进修学习,开阔了我的国际视野,更新了我对护理事业的认识,同时也让我对英国循证实践教育有了深度的、系统的认识,这正是循证护理教育和实践需要学习和借鉴之处,现将学结报告如下。

1索尔福德大学循证实践(EBP)的培养模式

英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分为2种,一种是授课型硕士(PostgraduateTaught),一般为期1年,包括2个学期共4个模块的课程学习以及一个学期完成毕业论文(以系统性综述为主),其中每个模块及毕业论文都分配一位导师进行课后的学习和跟踪,这种类型的研究生课程学习强度大,包括课堂学习、大量阅读、完成作业及考核;另一种是研究型硕士(PostgraduateRe-search),为期2年左右,不需要参加正式的课程学习,以跟随一位固定的导师做研究为主,其目的是为将来的专业发展提供机会或为修读博士做准备。循证实践是一门独立的模块,且在最后毕业论文写系统性综述时会强化EBP的学习及应用,学习的目的是结合科研成果、临床实际和病人的意愿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通过评判性地将科研知识转化成临床实践,给病人提供更好的医疗环境,改善病人结局,将最新最有效的科研成果运用到临床工作中。循证实践课的开展包括3个阶段的学习。第一个阶段分别针对量性研究、质性研究和系统性综述及Meta分析等不同类型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第二个阶段以专业的文献检索指导和实际操作为主,包括通过PICO模型[6]构建循证护理问题,各大医学护理相关的英文数据库的选择和检索方法、检索词的发掘和应用,以及Endnote等文献管理软件的运用;第三个阶段主要讲解循证问题的形成以及如何将最佳证据运用于临床实践中,包括理论模式的可行性分析、风险评估、变更管理模式、利益相关者分析等。

1.1循证实践(EBP)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英国的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的反思能力,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英国教育的重点。课堂学习形式以老师授课结合杂志俱乐部(JournalCubl)[10-12]的教学模式为主。教学中融入了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视频教学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起引导作用,倡导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学习文献质量评价为例,先以4人或5人为单位将不同国籍的学生平均分配到各个组中,分别负责查找文献(1人)、课堂汇报(2人)、记录汇报内容及讨论结果(1人或2人)。每周老师提前根据教学计划将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料放到公共平台上,由学生根据学习重点进行自主学习,广泛查阅文献及书籍;然后,小组内的成员根据老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分别负责查找符合标准的文献并提前分别发给小组内成员,小组成员课前阅读论文并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选择适用的论文评价工具来评价论文;课堂上老师快速将学习内容讲解1遍,然后以小组为单位针对学习任务进行汇报;汇报后,由其他小组的成员先对汇报进行点评、提出疑问或者反驳;待所有小组都汇报完后,由老师进行互动式的点评,对好的观点、精彩的汇报进行表扬,并对汇报中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最后梳理和归纳整个课程的学习内容,进行课堂总结;此外,每个小组均有1名成员负责记录和整理该组的汇报内容、其他小组的意见及老师的点评。这种形式的小组讨论能够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合理的分工又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来学习。

阅读全文

护理科研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护理学上升为一级学科后,更需要护理科研的支持来推动学科的发展,护理科研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护理本科生作为护理事业的主力军,培养其科研意识,提高其科研能力,显得非常重要。国家教育部将本科护生的培养目标规定为“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从中可见国家对本科护士科研能力的重视。但目前本科护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缺乏连贯性与系统性,即基础培训、护理研究的课程教学、科研实践三者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结合,导致本科护生知识结构松散,科研能力难以得到系统性培养。笔者试图通过对本科护生护理科研认知现状的调查,为本科《护理研究》课程的教学改革如教学内容的分配、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自制调查问卷对郑州大学104名08级护理本科护生进行调查,其中男10名,女94名,填写后当场收回,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2结果   2.1护理科研的重要性   83.7%(87/104)的学生认为学习科研知识很重要或重要。92.3%(96/104)的学生认为培养和提高护理科研能力很重要或重要,88.5%(92/104)的学生认为护理科研对临床护理工作有促进作用,91.3%(95/104)的学生有做护理科研的打算。2.2学生利用图书馆情况74.0%(77/104)的学生经常从图书馆借书,92.3%(96/104)的学生借的是中文书籍,62.5%(65/104)的学生借的是护理及医学书籍,45.2%(47/104)的学生经常上网查阅资料。   2.3参与科研活动情况   18.3%(19/104)的学生参加过护理科研学术会,36.5%(38/104)的学生参加过护理科研小组,34.6%(36/104)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写过护理科研文章,1.9%(2/104)的学生已发表过护理科研论文。   2.4科研实践步骤困难程度排序   科研实践步骤困难程度依次为:选题>科研设计>资料收集>统计分析>论文书写   2.5《护理研究》课程的考核方式   53.8%(56/104)的学生赞成开卷考试,46.2%(48/104)的学生赞成实践考试,同学们都不赞成闭卷考试。   2.6有无必要书写毕业论文   55.8%(58/104)的学生认为有必要,21.2%(22/104)的学生认为无所谓,23.2%(24/104)的学生认为没必要。   3结论   3.1大部分学生认为护理科研很重要,但参与科研活动较少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护理科研很重要,但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参与科研活动较少。另外大部分学生经常从图书馆借书,还经常上网查阅资料,说明本科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从图书馆借的书大多为中文书籍,说明一方面护理本科学生的英语尤其是专业英语的能力尚需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需鼓励学生给自己施加压力,进一步拓宽眼界。   3.2《护理研究》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内容需要改革   笔者曾尝试在《护理研究》教学中应用课题作业法,学生反映良好[1]。在《护理研究》学习结束后,调查学生在科研实践中各步骤的困难程度进行排序。结果显示:选题>科研设计>资料收集>统计分析>论文书写,说明选题和科研设计仍然是学生感到最头痛的,这与医院的调查结果相一致[2]。而马芳等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主要问题包括选题太大、范围太广,选题陈旧、无新进展[3]。说明选题问题尤其值得重视,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加大这部分内容的授课课时,尽量采用实例进行生动形象的教学,通过实例给学生更多的参考,启发学生的思路,拓宽学生的视野。   3.3《护理研究》课程的考核方式需要改革调查   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赞成开卷考试或实践考试,不赞成形式死板的闭卷考试。以前采用了闭卷考试,虽然可操作性强,但是对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帮助不大,因此以后应尝试多种考核形式相结合。另外大部分学生认为书写毕业论文有必要,可以考虑将课程的考核和毕业论文结合起来,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自由选题,写出开题报告,教师根据报告质量给出评分,第二阶段在学生实习结束后根据其上交的完整的论文给出评分,两次成绩相加,即为该课程的总成绩。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可以给学生一定压力,使学生在实习时既要勤于思考和练习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同时也更好掌握了论文的书写格式,学以致用,为以后的科研工作做准备。   3.4学生的建议   在问卷调查的最后,学生还提了一些教学相关建议。如:①增加学生到图书馆实践的学时数;②应适当介绍医学科学进展和医学科学的先进方法;③适时增加实践课(如到病房进行资料收集的实习);④多介绍优秀科研设计,多分析科研文章等;⑤增加计算机软件(如SAS、SPSS等)及上机实习的机会;⑥安排科研讲座,请科研专家介绍科研经验。这些建议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尝试采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职业技术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现在培养的护理本科生不仅要具备基本的护理技能和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教育、科研的能力,因此更应注重对学生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通过本次调查,了解了学生的一些现状及需求,获得了一些教学相关建议,从而为本科《护理研究》课程的教学改革如教学内容的分配、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阅读全文

护理教育与护理文化的结合

作者:常翠鸣 单位:山东杏林科技职业学院

有利于护理学生的职业定向职业定向是指青年学生确定职业方向,选择职业目标,并为此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对于高职护生来说,职业定向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困惑,如果在进入临床护理工作前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那么,这一问题势必会困扰他们1~3年,甚至面对社会上对护理专业的偏见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这与目前高职护理教育为临床一线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目标相悖。目前职业定向已成为现代护士综合职业素质的首要组成部分。培养护生形成良好健康的职业态度,对于稳定护理队伍、更好地发展我国护理事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校护生年龄、阅历、经验上不成熟,大部分对职业定向存在误区,且容易受社会上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因此,通过医院护理文化与学校文化的融合互动,有利于学生对护理职业的发展及医院护理文化的了解,使学生了解行业和护理职业特性,重新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走出职业定向的误区,为职业生涯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利于缩短学生上岗前的不适应期高职教育的特点是贴近社会,贴近企业。过去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意识不够,缺乏与企业文化的衔接和交融,使不少学生在第3年实习期间,面对全新的与校园文化氛围差异,心理准备不足,不习惯医院的管理方式、方法,不适应一线的工作岗位。因此,一些学生在实习岗位上不断地出现一系列问题,如纪律意识差,工作责任心差,缺乏认真钻研、吃苦耐劳的毅力、害怕值夜班等。这些说明我们对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与临床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学校文化与医院护理文化融合,减少了因对临床环境陌生而产生的心理冲突。

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高职学生通过接触医院护理文化,能够亲身体会到医院与医院、人才与人才之间竞争的现实,切身感受到专业知识、技能和责任心在医疗护理实践中的重要性,清醒认识到没有一技之长的高职护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是很难有立足之地的。由此,能够自觉地树立强烈的危机感、严肃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激发起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内在动力,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成才的自觉性,加倍珍惜学习机会,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医院制度文化有利于规范学生行为制度文化具有强烈的、鲜明的规范性、组织性。吸收医院文化和护理文化中所倡导的职业道德、服务至上的理念、严明的纪律、严格的操作标准、规范的管理等,对于规范学生的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校期间,通过将实训操作当作为患者服务、把护理实训室当作病区,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习惯,适应现代医疗机构的要求。

有助于学生确立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观念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是护理价值观的核心。随着疾病与健康观念的转变,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护理文化随着护理专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而不断发展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服务文化是对护理实践者的客观要求,它表现了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关爱,主观人的需要,由单纯提供医疗服务向提供标准化服务上靠拢,把患者的方便、舒适、满意作为护理过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了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各级医院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提高为患者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通过用医院护理服务文化教育学生,宣传护理服务理念、培养服务意识、讲授护理服务艺术,使学生树立全新的服务观念。

以医院优秀护理文化作引领,积极探索护理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方法,创新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护理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课题。我们坚持抓好“一个核心、二个平台、三个基本环节”,全过程、全方位、多形式渗透、融合优秀医院护理文化。“一个核心”即以职业道德为核心;“二个平台”即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两个平台;“三个基本环节”即课堂教学、护理实训、毕业实习3项环节。

阅读全文

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

摘要:围绕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发展状况,对教学改革与课程设置等方面设计调研问卷,分析调研结果,形成基本观点,对制定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以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护理岗位群的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通过线上问卷调研形式,我校开展了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发展状况调研和同类院校教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是我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和国内高职高专类院校护理专业任课教师,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

1.2调查方法

阅读全文

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绩效考核的应用

摘要:

目的研究绩效考核在普通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有效达到各项的管理质量。方法依据普通外科岗位的护理职责,我院实施了绩效考核制度,根据2015年~2016年期间实行绩效考核的结果,评估护理人员与护理对象对我院工作满意度。结果在2016年基本的护理有以下几个:病危护理、整体护理、医院感染、书写护理文件与人员满意度,从中发现病房的管理分数完全大于2015年(P<0.05),我院实施绩效考核后护理差错大幅减少了(P<0.05),然而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提高了(P<0.05)。结论实行了绩效考核完全提升了护理质量、满意度和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关键词:

普外科护理;绩效;考核应用

护理的工作既细心又繁杂,在判断指标质量中,护理质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随着护理事业不断地向前发展,医院都把绩效考核归档到管理中处理,我院人力资源部已经成为了考核机制的核心部门。作为管理人员在实施绩效考核的过程中,都在竞争力的基础上不断实践和改善现有的管理方式,以有效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充分调动相关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依据普通外科岗位的护理职责,我院实施了绩效考核,根据2016年期间实行绩效考核的过程,现将护理人员与护理质量以及病人对我院工作满意度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阅读全文

医学护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

摘要:护理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目前,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医疗市场的蓬勃发展,各医疗机构对护理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加强护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的培养,是提高护理人才各项技能和就业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学实习是实习生毕业后核心培训的重要环节。为保证实习生的能力,探索新的医学环境下实践教学管理的新途径,教育学生提高医疗保健能力。因材施教,提高医学护理实习生运用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岗位能力。

关键词:护理学;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护理和医疗工作中日益强化,临床护理设备和现代护理理念和技术的更新也在不断深化。护理职位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更广泛的覆盖面,对护理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和发展技能的活动过程。教学护理实践要不断渗透和深化,加强素质培养,全面发挥实践学习的包容性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等各方面的专业能力。

一、护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在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必须认真审视和思考我国护理教育的现状,及时应对优化高等护理人才素质和21世纪护理人才培养国际化的问题。我国高等人才培养的要求是适应21世纪的需要。高校应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知识面广、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的专业人才,注重素质教育,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运用护理技能为病人进行操作和服务是护理人员工作的重点之一。操作技能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对患者的康复、危重病治疗的改进和死亡率的降低至关重要。护理技能是护士成为合格护士的必要条件之一。无论学历和职称如何变化,护理操作技能始终是护士必备的基本技能。因此,对护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是高等护理教育的关键环节。护生尽快与诊所联系是非常必要的。将实习场所扩大到医院,增加临床实习教学的比重,增加学生参与实习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护理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中穿插实践内容的安排,缩短毕业实习时间,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而且可以调整实践与考研就业的矛盾。只有早接触、多接触临床、理论与实践交叉教学,才能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与国外实践模式接轨。

二、医学护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教学目标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护理专业以完成临床护理任务和具体临床护理项目培训为主要形式。其基本特点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和思考,掌握相应的岗位技能,培养护理专业态度,提高护理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护理专业实践教学具有情境性、全程性、整体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旨在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掌握技能和技能,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实现护理理论知识应用和专业技能应用的统一。[3]通常在实验室、实习场所等专业活动中进行。教师根据不同的作业和不同的个人进行分类指导。学生采取学做结合的方法。

阅读全文

护理技术实践课教学设计探究

[摘要]为了培养符合临床护理工作岗位需要的护理人才,对基础护理技术实践课(以“青霉素过敏试验”为例)进行改革,将OBE教育理念引入课程教学设计中,根据临床需求确定实验课程教学的预期成果目标,根据目标制订教学计划、考核方案,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协助学生实现目标成果。

[关键词]OBE基础护理技术实践课教学设计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education,简称OBE)又称“产出导向教育”或“目标导向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而设计的教育模式。其基本思想起源于西方教育鼻祖苏格拉底倡导的“精神助产术”式教学和中国教育先师孔子提倡的启发式教学[1]。OBE带来的教育理念核心的变化是彻底摒弃以往“堆砌式”的课程体系构建方法,需面向行业需求,实时动态设计培养目标,及时调整毕业能力要求,围绕学生毕业知识、能力、素质需达到的指标全面构建课程体系,进行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资源的配置[2]。为了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高职护理专业必须基于OBE教育模式构建“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3]。目前,许多护理技能实践操作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学生理论学习→教师示教、讲解操作要领→学生分组实践,教师巡回指导→总结→课后完成实践报告。这样的实践教学模式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不强。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主要是从学习态度、上课时的仪容仪表、考勤、单项操作考核、实践报告等方面评价。这样的评价模式会导致学生过分注重单项操作的熟练和规范,忽视了整体护理理念,难以满足实际临床工作岗位需求。笔者以“青霉素过敏试验”实践教学为例,基于OBE教育理念,设计了教学目标,制订了教学计划、考核方案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实现目标成果,提高学生岗位胜任力。

1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调查临床医护人员的工作岗位需求,查阅《护士条例》、护士职业资格考试内容相关要求,结合《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等,制订课程教学目标如下:①掌握青霉素过敏试验基于OBE教学理念在高职护理学专业课程的建设研究——以基础护理技术课程为例。整体流程,正确判断青霉素过敏试验结果,熟悉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②熟练掌握青霉素过敏试验技能,掌握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急救措施。③具有严格的无菌观念、严格遵守注射原则。具有严格查对意识。具有关爱病人、沟通能力。具有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2教学设计

基于OBE教学理念,确定了“青霉素过敏试验”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后,围绕该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阅读全文

民办高校护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和思考

摘要:高校是提升护理人才数量和质量的场所,对于民办高校而言,教学质量的高低严重影响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而师资队伍建设是核心问题。在新医科背景下,民办高校护理专业如何建设和加强师资队伍是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民办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既有其不足,也有其优势。民办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完善教师管理机制、提升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打造一批师德高尚、教研双精、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新医科;民办高校;护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四新”建设即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和新农科建设。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2018年度)》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新阶段。教育部通过全面布局“四新”建设和颁布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等一系列重要举措,在本科教育关键领域“谋突破、上水平”,打响新一轮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得到全面提升[1]。在新医科背景下,如何组建一支“引进来,送出去,留得住”的高素质护理专业教师队伍,是影响民办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一、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优势

(一)具备创建“互联网+”教学环境的能力

2018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四新”建设,提出建立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国家枢纽和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32个省级体系全部连通,数字教育资源实现开放共享,教育大资源开发利用机制全面形成。由此可见,“互联网+”教育将会带来新一轮教学方式的改革[2]。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结构大多表现为“两头大,中间小”,新进毕业教师和退休返聘教师较多,中间层次教师较少。新进毕业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热情,对“互联网+”技术掌握水平较高,能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在新医科背景下,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将云平台与课堂有机整合,借助人卫慕课、中国大学慕课和网易公开课等创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新进毕业教师的知识厚度和讲课技巧,还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拥有更多独立承担课程的可能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