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调查报告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会展调查报告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会展调查报告

高校商务英语改革探索

摘要:

毕业论文不仅是一项衡量学生四年所学商务英语专业知识的一个综合性考核,也是一个增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北京城市学院英语(国际商务)专业为例,探讨本科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改革方式,并且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实践能力

教育部办公厅在2004年4月发出《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强调:毕业设计(论文)旨在培养大学生探索真理,强化社会意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教育部在2009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再次明确要求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紧密结合生产和社会实际,难度工作量适当,体现专业综合训练要求”。从2010年起至今北京城市学院国际语言文化学部英语(国际商务)专业进行了相关的改革研究与实践。结合毕业设计管理与指导实践,作者对积累的一些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一、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方向)毕业论文的现状

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学术气氛浓厚、重复率高。多集中于“商务谈判的技巧”、“商标的翻译策略”、“商务广告的语言特色”等,与商务实践密切相关的文章寥寥无几。学生在选题上还是侧重于文学和文化,没有充分体现出商务英语的专业方向性。多数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写作内容脱离实际,没有注重毕业论文的自身价值与实际意义。缺乏实证分析,不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有的同学撰写的内容与将来所从事的商务活动毫无关系。大多数学生都是根据指导教师布置的论文题目独自搜索文献、分析整理资料、缺乏了团队协作、限制了思想火花的碰撞。如果毕业设计能够以团队的形式来完成撰写必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与沟通交流能力的提升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阅读全文

地域文化在展示设计中的语言表现

摘要:目前,我国展示设计行业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在展示设计中,资讯和文化传播是重要的内容,但部分实际设计项目中对文化的表现缺乏深度和独创性。该文分析地域文化的内涵、语言、符号,探讨了一些展示设计案例中的表现方法和手段,重点指出了地域文化在展示设计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与创新思维对于展示设计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展示设计;地域文化;语言表现

当前,我国会展业已进入迅速发展期,“展示设计以其资讯传播的直接性和对社会文化的敏感性,导致展示设计和展览活动成为各种先锋思潮的试验场。社会意识形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展示设计提供了探索的动力”①。在展示设计教学中,对文化的表达与传播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地域性文化具有差异性特征,教师将之运用在展示设计中,可以突出展示的主题,在视听的表现方面,可以形成鲜明、独特的效果。在会展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这样的成功案例有许多。但是,也存在文化精神内涵表达粗浅和文化元素运用泛滥的问题。所以,深入理解地域文化十分重要,准确把握地域文化,并且加以提炼与归纳,是会展设计创意表现的关键。

一、文化地域性的概念和文化符号

我国是个文化多元化的国家,历史上曾出现过巴蜀、荆楚、吴越、齐鲁等多个文化区域。各个区域的文化特征被不断地传承、交流,形成更加多样的特性。“语言作为形象的印刷(载体),图片、绘画、照片、雕塑物、材料和外表、色彩、光线、运动、影片、图表等等都是作为符号象征,所有有形的与心理的方法的运用产生了展览设计的强化核心的设计语汇。”②显而易见,这些文化符号、语言的表现对展示设计起着关键的作用,有助于展示设计更好地发挥信息交流、情感交流、文化交流的作用。

二、地域性展示设计的类型与现状分析

展示设计种类繁杂,业界和学术界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最常见的是按照行业分类,如商业展示(专卖店、橱窗、商业空间等)、文化展示(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美术馆等)、展览展示(科技博览会、世博会等)、主题公园类展示(游乐园和主题公园等)。这些展示设计承载着历史和未来,是展现当地的特色、历史文化和发展趋势的场所与窗口,具有教育、收藏、征集、保护、研究等不同的功能。

阅读全文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摘要]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后,OBE理念成为教育领域的热词。本文系统地阐述了OBE的概念、框架和理论基础,介绍了西安欧亚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基于OBE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总结了改革特点,以期为建设中国特色的OBE教育模式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等教育;OBE教育模式;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OBE概述

1.1概念与框架

OBE理念在20世纪80年代率先在西方各国出现,在我国2016年正式加入了《华盛顿协议》且成为其内部成员后,OBE理念才成为我国教育体制充分认可的指标。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Education,OBE)是以学生预期学习结果为中心来组织、实施和评价教育的一种教育理念,核心体现于课程的学生预期学习结果。阿查亚(ChandramaAcharya)指出实施OBE教育模式主要有4个步骤,即定义学习产出(Defining)、实现学习产出(Realizing)、评估学习产出(Assessing)和使用学习产出(Using)。OBE理念主要包括三大核心要素:其一,以学生为中心,人才培养顶层设计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活动围绕学生获取的知识及能力目标来制定,学习评价是评价学生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其二,以目标为导向,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人才培养目标决定学生的毕业要求,按照毕业要求来设计课程体系,结合课程提出具体教学目标和学习成果,进而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然后重新检测毕业要求的合理性;其三,持续改进。在OBE实践中,对教师教学、课程体系和支持条件等环节进行评价,在实际评价中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正。

1.2理论基础

OBE模式的产生和发展是基于一些教育理论或教育思想的。马伦(MalanB)系统地总结了与OBE起源紧密相关的教育运动和教育思想。①泰勒运动。著名的泰勒原理(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经验)是围绕“教育目标”这个核心展开课程设计的。②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若能提供充裕的学习时间,绝大多数学习者都能实现学习目标。实际上,这是OBE教育模式得以成立的支撑假设之一。OBE在很多方面吸纳了学习理论的特征,以弹性的时间去实现教学目标;使用不同的资源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使用形成性教学评价来反馈学习产出以改善教与学等。③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CompetencyBasedEducation,CBE)。该理论产生于二战以后,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主要应用于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中。通过学校聘请行业中一批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按照岗位群的需要,层层分解以确定从事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然后再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最后考核是否满足这些能力要求。④标准参照学习。标准参照测验并非为了选拔人才,而是通过测验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水平,查漏补缺,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业成就感,该理念受到了OBE教育模式的青睐。

阅读全文

酒店管理职能课程创建思路

本文作者:卢竹 单位: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能力的培养状况最终要通过在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实践中体现,因此职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指导和参与,需要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长期有效地合作机制。从目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经验来看,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效果比较好,学校依托地方酒店企业的优势互补,形成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机制。但最大的问题是校企合作的内容比较浅,极少进行深层次的合作。在“校企合作”的步伐中,学校应主动出击,创造条件更好的迎合企业的需要,已达到更有效地合作。而企业应当履行合作的义务和社会责任,把学生的培养工作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上面提到,职业能力包括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两个方面,而从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角度分析,应包括职业通用能力、职业特定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三个层次。以此为基础,既要针对专业培养目标,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又要符合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科学地设计课程体系,本人认为可将课程依据职业能力分为三大模块课程体系: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在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中,注意公共必修课与专业通用课程的整合;专业核心课程要注意,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职业资格认证三方面的相互衔接,正确处理服务技能类课程和管理技术类课程的关系;职业拓展课程注意必修课和选修课的结合,是为学生将来职业的发展储藏潜能,也要考虑学生就业的职业选择和爱好提供个性化的课程。

“一个中心”指始终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二个平台”指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主要依靠学校和酒店企业二个平台,以学校教育为主,以酒店培训为辅;“三个模块”指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的课程体系,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三个模块。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职教育办学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职业能力是衡量学生在企业生产和实践表现的重要标准,是完成一系列职业任务所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具体而言,包括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服务意识、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水平、酒店服务技能、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等。[4]培养模式的建立必须立足于学生从事酒店行业所需的职业技能的培养,并将这一思路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此为宗旨构建课程体系,开展各种专业教育活动。

学校作为学生教育培养最主要的平台,除了传统的专业课程教育外,通过多种教育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尤其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酒店行业对服务意识、沟通能力和职业习惯等方面要求较高,单纯依靠课程教学的培养效果并不明显。营造有利的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单一依靠专业课程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只有在学校营造特殊的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正确的职业素质。为创造整齐洁净的生活环境和高雅舒适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审美能力和服务意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每年开展“最有特色寝室”比赛,让学生设计布置自己的寝室;并让学生布置自己的教室,要求具有一定特色和文化性;寝室和教室每周检查卫生情况,开展“星级寝室”和“星级教室”的评比。学院规定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穿定制的校服,佩戴校牌,让全校师生监督他们的行为举止,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仪容仪表和礼仪礼貌。开展各种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一直以来,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坚持把各种各样的学生活动纳入到专业教育的整体环节中,与职业能力的培养有机联系起来,指派专业教师负责指导,使用专业实训场地和设施,提高活动的广泛性和针对性,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每年在九月份开展一次大型的“酒店服务技能大赛”,包括客房铺床、前台情景模拟、餐饮创意摆台等比赛项目,还穿插学生的才艺、水果雕花、插花、茶艺等表演,既让比赛选手提高专业技能,展示自身才艺和价值,又让观赏者拓宽专业知识面,加深对专业的热爱,尤其让新生更好的了解专业特色。在每年五月底学院开展的“心理健康周”活动中,通过讲座、讨论和演讲等方式加强对学生“服务意识”的灌输,让学生客观准确的认识酒店服务工作的特点。

职业能力的培养状况最终要通过在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实践中体现,因此职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指导和参与,需要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长期有效地合作机制。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通过近几年的经验总结和调查分析,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深入的合作模式。建立紧密型合作基地针对酒店管理专业特性,为增强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依托地域优势和社会资源优势,建立了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搭建优质的实习平台、广泛的就业平台和校企共同发展产业的平台。酒店管理专业先后与数家高星级酒店及大型餐饮连锁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产学结合的长效机制。还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参与课程教学,组成联合教学团队,担任客座教授或课程教师,定期开展行业前沿讲座。此外,通过学生参观酒店和顶岗实习的方式,使学生在企业接受现场教学,让学生提前融入企业文化中,提高了综合职业能力与就业适应能力。2012年4月酒店管理专业与湘鄂情股份有限公司签约,达成深度合作办学模式的共识,将在学生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全新的尝试和探讨。建立松散型合作网络相对于紧密型合作基地多方位多角度的合作与探索,松散型合作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和校外短期实习环节。要求学生寒暑假期必须进行社会实践,开展行业调查,形成调查报告。一些高星级酒店、大型餐饮机构和中西餐厅等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短期实习的机会,因此通过考察和选择,与一些企业建立了松散型合作关系,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安排学生短期实习,在双休日、黄金周应企业需求安排学生实习。学生在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很快。这成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一大特色,100%的学生参与过节假日的短期实习。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下,有针对性的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完善,科学设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突出职业通用能力、职业特定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的培养,将课程分为三大模块课程体系: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三大模块,以基础课程为基础,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体,以相关拓展课程为延伸。[5]整合专业基础课程,提高职业服务意识基础课程模块的教学目标是为专业学习打下广泛的基础,着重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培养,由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组成,而且公共基础课占大一学生的总课程的比例较高。在专业基础课程的整合上,主要采取的是“渗透式”教学:把专业基础课程结合到教学内容相似的公共基础课程中去,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服务意识。体育课程加入体能训练,结合形体训练和基本礼仪训练;思想政治课程与酒店法通论结合,加入酒店服务案例和法律知识,让学生客观地认识服务行业,并了解酒店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就业指导课程融入酒店行业现状,让学生对酒店就业有清醒的认识,调整心态准备就业;这些教学内容上的调整,让学生在学习公共课程的同时,也获得了专业知识方面的培养和加强。深化专业核心课程,提高实践管理能力酒店企业普遍认为,前厅管理与服务、客房管理与服务、餐饮管理与服务、酒店市场营销、酒店人力资源、酒店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酒店心理学、酒店公关礼仪和现代酒店管理与操作实务等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课程非常重要。这些课程也是目前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加强管理思维的灌输,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具体做法是:通过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操训练,以及平时的实际锻炼(学生经常参加节假日的短期实习),学生动手能力较强,也开始有意识的思考如何对酒店进行更好的管理。在这一背景下,专业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结合酒店管理的案例,让学生感悟酒店管理的方法和原理,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能力,在实际中转化为现场管理能力。探索职业拓展课程,提高后继发展能力拓展课程模块由与酒店相关的学科和文化素质课程组成,其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复合型酒店管理人才奠定更广泛的专业口径,增强人才培养的弹性。拓展课程实行的是以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形式,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将来就业时的职业选择,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满足多样化就业的需要。比如,为提高学生信息检索与分析能力,开设论文写作指导必修课程;有学生未来打算从事会展酒店工作,开设了会展酒店管理选修课程;针对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酒吧类场所工作,开设了花式调酒、茶艺插花等选修课程。#p#分页标题#e#

阅读全文

国内文化会展业发展策略论析

明确我国文化会展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我国文化会展业是文化产业和会展业的综合,而二者都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部分,甚至文化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因而,无论如何,要站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高度,明确我国文化会展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发展文化会展业,就是在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会展业要服务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而发展文化产业是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部分,因而,文化会展业要服从于我国“文化强国”战略。从这一角度讲,我国文化会展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要注意:第一,要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发展,要能提升和完善国家和民族的形象,有助于实现“中国梦”。后发展的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事业基本由国家自上而下开展,具有很强的国家意志。我国在“文化强国”战略下发展文化会展业,必须要有为国家,为民族而孜孜以求的发展共识和责任感,以之凝聚成精神上的巨大发展动力。第二,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文化会展业要有利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和发展,丰富和实现“中国梦”。第三,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文化会展业既要追求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要追求社会效益,包括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和完善国家以及诸多城市、区域的整体形象,等等。某种程度上,社会效益更能体现文化会展业的价值和深远意义。第四,要切实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会展业通过完善、充实自身内容,充分发挥平台和引擎的作用,努力促进文化产业提升内容内涵,培育和拓展国内外文化产品市场,实现我国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文化产业更好发挥出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地位和作用。如上文化会展业的发展战略愿景是基于国家层面的。那么,从文化会展业自身而言,应如何规划战略目标?首先,从文化会展业发展历程上讲,要明确以几年为单位的发展规划,在这几年里,文化会展和文化会展业发展要达到什么目标。其次,要结合文化会展发展趋势,明确文化会展业的发展方向。笔者认为,我国文化会展业可朝“一主九化”方向发展。“一主”是指文化会展和文化会展业要逐步建立、完善“政府主导”运作模式。“九化”是指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观众化、品牌化、规模化、国际化、信息化、主题化。第一,社会化。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到文化会展业中来,把文化会展逐步推向社会,包括建立行业组织,完善中介服务,吸引社会资本,多发挥相关行业组织和专家的作用,完善社会力量对文化会展业的评估评价工作,加强文化会展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第二,市场化。文化会展必须走市场化道路。把文化会展推向市场,培育、发展文化会展业市场,包括融资市场、项目转化市场、文化科技市场,等等。积极探寻市场化运作机制,包括厘清文化会展产权关系,树立产权意识,建立文化会展公司,让社会企业力量进入文化会展市场,以公司制经营文化会展。第三,专业化。在进一步发展好已有的影响大、效果好的综合性文化会展的同时,要大力发展专业性文化会展。从国内外会展业的经验看,综合性会展逐渐减少,而专业性会展大量增多,成为了当今会展业的主流。专业化是会展发展的必然趋势。专业性文化会展要有专业化定位、专业化服务、专业化评估、专业化办展人才。第四,观众化。举办文化会展既要注重邀请知名展商,也要邀请高质量的专业观众,不能只求会场热闹,让大量群众观展,搞得会展像赶集的庙会和卖场。参展者和观展者是博览会成功的两大要素。随着会展的专业化趋势加强,观展的观众的质量显得愈发重要,能否邀请到专业的观众,很大程度上能影响参展商参展的积极性,也就对会展成功与否产生决定性影响。目前,国际会展已由重视参展者转向重视观展者,把拓展优质观众当作重中之重,甚至胜于邀请高质量的参展商。第五,品牌化。当今会展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残酷市场竞争使得众多会展必须走品牌化道路。一个会展要想发展壮大,一开始就要定位于打造品牌会展。所谓品牌会展,是指具有一定规模,能反映行业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对行业发展有指导性意义,并产生强大影响力的会展。若干年内,文化会展业要打造几个具有国内外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品牌文化会展。第六,规模化。走规模化道路是打造品牌文化会展的有效途径。国内外会展呈规模化发展趋势,展场愈来愈大,会展运作愈来愈集团化。市场化了的会展业竞争非常激烈,小规模会展难以生存。为了降低成本,减少风险,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会展企业纷纷以兼并、联合、合作等方式形成会展联盟,进行集团化运作,这样,类似的同质会展合并而办,大的越大,小的被淘汰,会展规模逐步扩大。我国文化会展业若市场化,竞争必会激烈,定会优胜劣汰,规模化将是必定趋势。第七,国际化。会展业的国际化有三种:一是国际品牌会展向国外移植,实现跨国运作,抢占国际会展市场;二是国际知名会展公司通过资本运作,以兼并、联合等方式进入国际市场;三是国际品牌会展瞄准国际市场,参展商和观众国际化程度高。我国文化会展业必须要有国际化眼光和国际化思维,一是为了文化会展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要做大做强,做出国际品牌效应,二是为了我国“文化强国”战略中“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只有国际化的文化会展,才能发挥出借鉴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经验,提升我国文化产业国际水准,推动我国文化产业走向国际的作用。第八,信息化。信息化已成为会展品质的一大象征。信息化是当今高科技的核心。文化产业是科技含量很高的产业。国际化品牌文化会展应该高度信息化,富有高科技,首先要有发达的网络信息系统,便于国内外展商和专业观众了解会展信息,参加会展,其次是会展现场要有诸多信息化的高科技手段,便于会展运营和客商的工作与生活。第九,主题化。即举办会展有个清晰的主题。主题越来越清晰,越来越人性化,是当今会展业发展的一大特征。会展的主题化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以某一主题举办会展,如环保、休闲、创意等;二是某个会展每届设置一个主题,如每届世界博览会都有一个主题。主题展﹙有主题的会展﹚不同于专业展,专业文化会展是根据文化产业的门类与领域来确定的,而主题展是综合展示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某个主题,它既可是专业展,也可是综合展,只要围绕某个主题就行。主题展有利于集中展示主题,有助于解决与主题相关的问题。今后,文化会展的主题应该更明晰。#p#分页标题#e#

明确我国文化会展业发展的战略定位

文化会展业的重点不是会展业。我们发展文化会展业不是为了发展会展业,不能仅从会展业角度思考发展文化会展业的意义。同时,我们发展文化会展业,也不能仅仅只是为了发展文化会展业,若思维只定在文化会展业自身之发展上,那我们就只会关注如何办好文化会展,追求文化会展是否盈利,是否盛大辉煌,而忽视了文化会展真正的价值和作用。文化会展业的重点是文化产业。要从文化产业角度思考发展文化会展业的意义。文化会展业虽可直接视为文化产业,但发展文化会展业的意义更多且更根本的是通过发展文化会展业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也就是说,发展文化会展业是为了追求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文化会展业只是发展文化产业的一种手段和途径。因此,我国文化会展业的战略定位就是,它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平台和引擎,通过切实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那么,文化会展业是如何发挥平台和引擎作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呢?②从文化会展的功能来讲,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第一,交流交易平台。文化会展能为文化产业发展搭建交流交易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文产企业开展项目推广、交易,展示自己最优产品,彼此观摩比较,薭较长短,既可宣传、推广自己,实现广告效应,又可了解行业最新动态,把握行业整体状况。这些无疑在整体上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此外,这个平台还能促进政府与文产企业、文产企业相互之间、文产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使得以文产企业为核心的关系网更加畅通。而且,通过现场直观交流,它们还可达成合作和交易意向,签署意向性协议,实现初步交易。第二,开发潜在市场。在文化会展上,文产企业展示、推广自己的产品、项目,进行企业形象宣传,实际在开发潜在市场,更主要是,文化会展能实现制造商和专业观众直接对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些专业观众就是专业买家,代表的是市场需求。专业观众越多,说明市场需求越大,达成交易的可能性就越大。文化会展把众多厂家和商家汇集一堂,并配以现场的产品演展,更便于厂、商双方交流,缩短了很多市场流通和开发环节,既方便又节约了成本,为会展结束之后的批发交易打下很好基础。第三,寻求发展之道。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行业组织、企业个体,都不能把追逐文化会展上的交易,实现短期利润作为唯一目标,而应以促进文化产业整体发展为鹄的。举办文化会展就是为了寻求文化产业更好发展的办法。比如,对展品及其所代表的行业进行品评研究,加以综合分析,对展品进行评奖,召开专家和高端从业者的研讨会,编辑详细的展品和项目宣传册,等等,诸如此类的举措,都是为了促进文化产业整体而长远的发展。第四,实行产业联动。文化会展,特别是大型文化会展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效应。文化会展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不仅仅只是体现在产业经济增长上,还体现在产业结构优化上。以文化会展业为动力和纽带,文化产业之间进行联动,各种资源在产业联动之中实现动态配置,从而既可促进产业发展,又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第五,促进科技进步。文化会展是推广新科技,传播新知识、新观念的重要舞台,也是培育新知,获得创新灵感的温床。文化会展上往往展示的都是最先进的产品,它们既代表了文化科技最高、最新的成就,也预示文化科技的发展趋向。会场上的品评、比较、观摩,以及各种会议论坛上思想和观念的碰撞,肯定有益于萌生创新的灵感,获得促进产品改良的正确之道。这些都有利于促进科技进步,促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进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明确了文化会展业的战略地位和所具有的功能之后,我们举办文化会展应如何切实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呢?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日本在近现代为了实现现代化,追赶发达西方,举办了一系列博览会,其博览会称为“劝业会”,顾名思义,就是劝兴实业的博览会。这些劝业会有着非常强烈的追求国强民富的意志,但其国家意志不是空的,也不是眼光向上,瞄准“形象”与“政绩”,而是内化到劝业会的诸多环节和具体活动中,使得劝业会具有非常强烈的追赶意识和发展精神,紧紧围绕着“劝兴实业”做足文章。比如,详细的产业调查报告,对展品进行详细品评研究,并予以审查和评奖,邀请专家演讲,等等。

阅读全文

互联网下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

[摘要]在新工科背景下,“互联网+教育”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优化四川开放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调研用人单位和学生的需求,分析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从动态调整培养方案、完善实践课程线上教学资源、创设实践课程微信公众号以及毕业论文管理平台、高效利用虚拟实训平台、优化师资结构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策略。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优化

为应对新经济快速发展对新型工科人才的需求,教育部提出“新工科”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到要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1]。如何顺应新工科趋势,基于互联网开展实践环节,对开放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教师提出了新挑战。本文将探讨基于移动互联网优化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利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创新能力和持续竞争力的土木工程新型人才。

一、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分析

(一)实践课程的构成与实施现状

四川开放大学土木工程的实践课程由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四部分构成。生产实习为期2周,学生联系适合的岗位实习,完成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课程设计由学生根据选课情况及课程进度完成两项任务并提交成果;毕业实习为期2周,学生在项目上进行实地参观及调查,记录完成的工作并撰写实习报告;毕业设计为期10周,学生从多个备选版块中选择一个独立完成规定的任务。以上实践环节的实施从学生选课、指导教师选聘、实习单位的联系到实践成果的汇总、评分等均由各教学点组织完成,采用线下模式开展工作。

(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实践教学优势分析

阅读全文

公共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前期准备探讨

摘要:

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上海迪士尼乐园建造了许多大型公共建筑,建造过程中施工项目的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成本控制得到了全方面的提升,施工企业向全世界展现出超强的实力,展现出惊人的中国速度,也在建造过程中积累了科学的管理经验。

关键词:

装饰装修;前期准备;公共建筑

公共建筑往往具有施工体量大、要求高、工期紧等特点,现就工期紧谈谈心得体会。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相继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等特大型全人类盛会。每次盛会举办前都必须有许多大型公共建筑建设竣工投入使用,例如上海浦东机场T2航站楼工程、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交通中心、世博文化中心、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迪士尼等大型公共建筑,它们的建筑风格不一、结构形式不一、规模大小不一,但工期要求同样严格。装饰公司应在土建公司施工期间做充分的前期准备,重点抓住图纸深化、材料样品确认、施工条件创造、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控制预算编制等工作,为正式施工创造条件。

1图纸深化

图纸深化是施工单位对所要进行施工的工程的一次彻底性的图纸审核,要做到对设计图纸的意向的充分领会和了解,审核施工图纸的可行性及提出施工图纸中所表达不明确的地方,在此基础上对设计图纸进行细化,确保施工图纸在施工过程中的可行性与既定性。大型复杂公共建筑的深化设计不但需提高施工图的可操作性,还应完善各专业施工单位的综合图纸,为各专业施工单位穿插和协调施工提供依据。深化设计就是根据国家规范和原设计要求结合自身公司施工习惯设计细部节点图和综合布置图,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达到业主和设计师确定的效果要求。

阅读全文

旅游文化与时尚产业融合发展

一、把握自身优势,抢抓旅游文化时尚产业融合发展新机遇

哈尔滨不仅旅游资源富集,而且文化底蕴深厚,品位时尚高雅,加快推进哈尔滨旅游文化时尚产业融合发展势在必行、大有可为。一是融合发展基础坚实,条件优越。哈尔滨有历史,是金、清两代的发祥地,一千多年前女真人的兴起,八百年前金代统治者的征战厮杀,北宋徽钦二帝“坐井观天”,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哈尔滨有文化,是中西文化的交界点,在国内城市中个性鲜明、独树一帜,是名副其实的“万国建筑博物城”。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支交响乐团、第一个音乐学校、第一家啤酒厂等都诞生在哈尔滨。哈尔滨有灵气,冬有冰雪,夏有湿地,自然风光秀美,生态环境宜人,世界公认的四大旅游资源森林、冰雪、湿地、海洋,哈尔滨就占了3个,是一座百临不厌的“冰城夏都”。哈尔滨更时尚,拥有影视动漫、音乐艺术、时装美女等众多时尚元素,是享誉世界的“音乐之城”。同时,哈尔滨也正以更加靓丽的风采、更加开放的姿态备受世界瞩目,刚刚的《旅游舆情调查报告》显示,哈尔滨在亚洲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知名度和来哈意愿快速增长,位次大幅前移,居副省级城市前列,为发展旅游文化时尚产业提供了外部条件。二是融合发展需求旺盛,前景广阔。旅游文化时尚产业作为新兴业态、注意力经济,正孕育着强大的需求空间,特别对正在实现新跨越的哈尔滨来说,是拉动经济增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升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引擎。近几年,通过重点打造冰雪节、湿地节、啤酒节、五花山赏秋节等节庆活动,哈尔滨旅游人数屡创新高,旅游收入年均增速20%以上,“冰城夏都”正成为一个四季皆热的旅游城市,形成了旺盛的市场需求,连续多年冬季接待游客排在国内城市前列。2014年,哈尔滨入境游客大幅增加,仅韩国游客就达到5万人,实现同比倍增。哈铁国旅接到全国各地来哈旅游专列26列,中央大街每天接待游客高达70万人次。暑运期间,哈尔滨铁路日均发送旅客37.9万人次,机场进出港旅客增长15.3%。三是融合发展机遇难得,千载难逢。当前,国家对发展旅游业高度重视,制定实施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省委、省政府对哈尔滨更是紧盯不放,在政策资金上大力支持,制定实施的《黑龙江省促进经济稳增长的若干意见》,包含很多对哈尔滨旅游文化时尚产业发展的专项扶持政策,省文化厅、省旅游局制定出台了为哈尔滨量身打造的发展政策。在宣传推广上,省委、省政府把争取来的“全国旅游局长研讨班”、“全国百强旅行社龙江行”等活动先后放在哈尔滨举办,省领导亲自参加活动并进行推介,极大地提升了哈尔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难得的发展环境和大好机遇为哈尔滨旅游文化时尚产业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加快改革创新,探索旅游文化时尚产业融合发展新途径

围绕省市战略部署,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不断探索提升城市品质的新途径,旅游文化时尚产业融合发展成效初显。一是产业项目牵动,城市核心吸引物集聚。以项目为龙头,牵动旅游文化时尚产业融合发展,成立由主管市长担任组长的旅游文化产业推进组。2014年重点推进文化旅游产业项目43个,完成投资87.9亿元,一批旅游、文化高度契合的大项目建设和开发进展顺利。投资200亿元的万达文化旅游城建设世界最大室外主题乐园和室内滑雪场,投资100亿元的波塞冬海洋王国建设大型嬉水游乐项目,推动旅游文化时尚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海宁皮草城、华南城等购物场所的兴起,提高了城市的时尚品位,增强了哈尔滨的吸引力和向往度。哈尔滨大剧院、音乐厅、西城广场等文化产品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彰显出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产业项目的落地建设,推动了哈尔滨旅游业与文化、经贸、地产、会展等多领域的融合,突破了哈尔滨市旅游文化时尚产品的季节性壁垒,为引入无限的外部需求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深挖资源底蕴,城市休闲氛围日益浓厚。对415处历史老建筑进行梳理归集、界定分类和定向招商,重建格拉祖诺夫音乐学校,推出犹太老会堂音乐表演,恢复亚细亚电影院原貌,在保护浓郁历史气息的同时,彰显现代都市的时尚特色。将教育书店辟建成国际水准的游客服务中心,中央书店改建为全省唯一的多功能休闲书店,不仅迅速成为旅游新亮点,更成为展示全省丰富旅游文化资源的全新平台。加快推进中央大街商业业态调整和音乐艺术氛围营造,提高整体业态深度,使发展更符合城市鲜明特点。原创旅游商品设计大赛、老建筑摄影和故事大赛、“哈埠菜”评选、夜游松花江等活动,使旅游要素不断丰富。探索以文化促旅游、以时尚提品质的创新发展之路,2014“迷人的哈尔滨之夏”旅游文化时尚活动成效显著,品牌效应全面彰显,哈尔滨居全国60个避暑旅游城市排行榜首位。通过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和整合时尚传统,哈尔滨变得越来越有味道、越来越有意思,融合发展聚变出前所未有的磁吸力。三是丰富产品内涵,城市品牌走向世界。按照全省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哈尔滨市对城市资源进行了重新分类,最大限度地发掘城市鲜明而独特的气质,推出了更具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建筑、艺术、时尚、冰雪、生态、美食等八个哈尔滨的全新旅游产品,并针对境外游客、国内游客和本地游客的不同需求组合连线,使旅游文化时尚产品更加清晰有序,指向性更加明确。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推广,境内境外全方位营销,八个哈尔滨旅游产品迅速成为新热点,进一步彰显了城市魅力,哈尔滨已跻身世界旅游文化名城行列,被评为“最具特色魅力旅游目的地城市”,荣登2014旅游业最美中国榜,荣膺“2014构建美丽中国先锋单位”。

三、坚持突出重点,开创旅游文化时尚产业融合发展新局面

旅游文化时尚产业融合发展是一项长远发展的大计,更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程,只有常抓常新,才能撬动冰城经济的后发优势,带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一是加强规划设计。通过规划引领,突出抓好旅游文化时尚产业重点区域、重点景区、重点项目布局,促进产业相互间的深度融合、互动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加快构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旅游文化时尚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二是实施品牌战略。彰显优势,叫响“冰雪节”、“迷人的哈尔滨之夏”等旅游文化时尚品牌,提高太阳岛风景区、平房动漫游戏、松雷原创音乐剧等国家级旅游文化示范基地的发展质量,展示旅游文化时尚产业发展新成效。着力提高吊水壶、金龙山、松峰山等景区的文化内涵,打造旅游文化时尚融合发展新景区。挖掘资源,培育道外中华巴洛克、南岗“花园街黄房子”等大型历史保护街区融合发展新业态,把历史街区打造成旅游文化时尚融合发展的新名片。开发产品,加快促进以油画为代表的艺术品展销市场开发建设,利用丰富的温泉资源和医药优势,积极申请建设中医药养生健康旅游基地,促进旅游业向多个领域渗透,延伸产业链,拓宽产业面,集聚产业群。三是营造发展氛围。以哈尔滨交响乐、犹太老会堂弦乐、松雷音乐剧等高雅艺术为依托,着力打造交响乐团、音乐剧团等高端艺术团体,不断提升演出档次和水平。力争佛朗哥•德贡创作的大型秀场实现驻场演出,大力营造哈尔滨“音乐之城”氛围。依托哈尔滨时尚传统优势,深入挖掘建筑、艺术、生活、娱乐等领域的时尚亮点,通过啤酒节、时装周、电影节、艺术展等国际时尚节事活动,做大做强群力文化艺术、松北科技金融、道里南岗时尚商圈等新业态,进一步引领时尚潮流,扩大时尚消费。四是做好营销推广。营销宣传是加速旅游文化时尚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围绕“冰城夏都”城市品牌,建立旅游文化时尚产业项目库,编制招商引资项目册,以项目合作带动融合发展。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城市旅游形象宣传,集中资金、组合出拳,形成立体宣传阵势。依托旅游文化时尚产业特色产品,以俄罗斯、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为重点,制定入境旅游发展计划,建立市场促进体系,通过扩大开放、国际合作、招商参展、踏线采风等方式,不断引入境外需求。

单位:哈尔滨市旅游局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