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会计专业毕业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浅论
摘要:探讨了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策略。分析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专业与产业需求不一致,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教师队伍水平有待提高的问题。指出1+X证书制度能够促进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对于提升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是构建优质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基础。提出了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策略,应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更好地实施人才培养计划。
关键词:1+X证书制度;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
1+X证书制度弥补以学分作为职业院校学生毕业考核中的不足之处,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等级,使其成为社会所需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会计行业对专业技术有着较高要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出现又给传统会计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高职院校要想增强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就必须要从深化复合型人才的专业培养入手。基于1+X证书制度做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将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
1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第一,专业与产业需求不一致。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上,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定位在培养毕业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在实际工作中,毕业生职业能力相对薄弱,无法满足企业对岗位工作人员的实际需求,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不一致,无法形成无缝对接。第二,教学方法过于陈旧。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会计专业教学工作中,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单一,部分会计专业教师照本宣科,导致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缺乏学习兴趣,会计课程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第三,教师队伍水平有待提高。很多高职院校会计教师毕业后直接参与教学活动,缺乏实践岗位工作经历,知识结构不够完善,理论层面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相互脱离,双师型教师队伍配置严重落后。部分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结构不够合理,中、高级职称占比相对较低,初级职称占比相对较高,会计专业教师团队水平有待提高。
21+X证书制度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基于1+X证书制度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其主要过程是积累、认证并转换学历证书、职业技能证书中体现出的学习成果,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之间的无缝衔接与有机融合。通过此培养模式,能够进一步夯实会计专业学生的知识基础,提升其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人才。1+X证书制度的提出与应用,促进了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对于提升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构建优质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基础。1+X证书制度的关注重点在于有机融合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在于紧密结合专业学科教学与职业技能标准,使会计专业学生能够在掌握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会计专业职业技能等级。1+X证书制度下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会计专业学生在完成日常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要获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即获得岗位胜任能力的有效证明,提升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基于1+X证书制度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能准确捕捉市场发展态势,决定了1+X证书制度本身是一个动态化的可变动指标,以此为基础搭建符合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助于满足市场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更好地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教学资源与专业教学资源,推动会计专业的产教融合发展。
高职专业教学会计论文
一、课题选题背景与价值
1.选题依据
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是按照《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教材进行理论教学,同时安排部分实训。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①偏重于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课课时数所占比重较少。②忽视知识应用,学校教学与工作岗位衔接性差,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③各科目之间各自为政,忽视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包括课程数量、授课内容等方面。④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当前,高职会计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随着高等院校本科会计专业毕业生的逐年增多,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将面临着失去市场的危险。同时,在知识经济年代,学生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会计职业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所以,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会计专业的培养方法进行更新的研究创新。本文立足当前高职会计专业存在的问题实际,以教学效益的提高为中心,提出“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方法与效益研究”这个课题。以创新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摸索有效教学方法;求新的实验与实践模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等为研究目标。
2.课题研究价值
①有利于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是市场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可以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文理念,又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②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改革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的面貌,提高了教学的效益。使得学生的实际能力得到真实的发展。③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与模式,力图把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提升。
二、课题研究情况介绍
1.学校及课题组简介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问题
摘要: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决定着用人单位会计人才的质量。本文通过对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的现状做了调查分析,发现现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探索市场需求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要求,提出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对策,以期为企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
一引言
随着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的主力军。据调查,高职教育会计专业毕业生数量与社会需求量之间出现了不协调现象,主要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的需求相脱节,会计专业毕业生质量达不到市场需求造成的。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调查分析
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水平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所以,用人单位决定了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笔者对河南省多家企业和我省高职会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分析详细的数据信息,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专业课程的安排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调查
校企合作下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探究
摘要:面对财务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越来越重视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实践经验及其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理论教育成果必须与实践教学模式相结合。充分利用企业发展新的教育资源,打破前高职会计实训资源严重不足,实训流于形式的问题,真正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满足各项需求的高技能实用型毕业生。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
会计是高等职业学校最早建立的一批专业,所以具有很长时间的发展历史,也是高职院校校为完善的学科之一,会计专业培养的是实用型的会计人才能够为企业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但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用工需求和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也在变化,所以为了适应这项变化,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在培养方向上也在调整。2017年以前,我国对会计专业设置了资格考试,也就是毕业生必须取得会计资格证才能够从事会计岗位,但是从18年开始就将这项资格证考试取消了,也就是说放开了会计岗位的入职条件。这一变化表明当前企业对于会计岗位的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会计专业的需求,更加重视会计人员使用计算机以及财务软件和交流信息等综合性的能力。所以,对会计专业的培训应适应时代的变化,加强实践教育,改善实践教学。
一、高职会计专业实训现状
(一)教学观念落后、实训内容单一陈旧
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主体是一系列的实践培训课程,因为知识部分重叠,所以部分培训内容具有重复性。基本会计、综合企业会计等实训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手工或计算机会计处理水平,通常都会使用固定路径,并不重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思维创新的能力;其次,出纳和业会计综合实训出纳部分存在重复,而财务会计培训的大部分操作内容都与企业会计综合实训有关,此外,个人学习课程,例如点钞、珠算教师很少上课,学习方式就是自学,但是并未节省课时。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
高职会计专业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摘要]会计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会计专业培养满足企业需要人才的理想选择,是帮助会计专业学生实现毕业就能顺利就业目标的重要途径。然而受限于会计工作自身的特性以及现有条件,会计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文章在分析现代学徒制概念及实施背景的基础上,探讨了高职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关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1前言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会计专业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根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高职会计专业毕业学生应当具备系统的会计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具有熟练的账务处理技术和会计信息处理技术。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会计操作岗位,具体包括企事业单位出纳员、银行柜台出纳员、商场收银员、车间核算员、仓库核算员、成本核算员、工资核算员、往来结算员、收入核算员、税务核算员等。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相去甚远,已经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校而言,要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适应社会发展的会计人员,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发展以技能为导向的工学结合职业教育。在这一背景下,在会计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被提上日程。在高职会计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究现代学徒制应用于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不仅必要,而且急迫。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实践教学以企业师傅为主,理论教学以学校教师为主的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认真贯彻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双证融通的理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积累以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更强调实际操作,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现代学徒制概述
自2014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以来,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在我国正式实施。2015年8月,教育部遴选165家单位作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行业试点牵头单位,期望通过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带动现代学徒制在全国范围的应用。2017年8月,教育部确定第二批203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现代学徒制逐渐在全国各专业普及。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目的在于促进产教融合、推进校企深入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现代学徒制是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以企业师傅为实践教学导师、学校教师为理论教学导师的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学生学习以实训技能为主的现代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会计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能够提升用人单位在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参与度,实现会计专业设置与实际需求对接,专业教学内容与会计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企业实际业务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3高职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理论和实务实用性对比分析
摘要:会计专业会分为理论与实务,这二者之间相辅相成,会计从业人员需要不断增强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合理解决日常工作问题。会计专业的从业人员包括很多财务相关岗位,这些岗位包括财务总监与财务主管等管理岗位,也包括一些基础工作岗位,但这些岗位的工作人员都必须熟悉会计理论,才能胜任工作。本文首先阐述会计理论与实务关系;其次,讲述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具体作用及社会功能分析;最后,阐述会计理论与实务实用性分析。
关键词:会计理论;会计实务;实用性;对比
引言
会计从业人员不但要掌握会计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实务,还要熟知相关法律法规,才能更好地展开工作。因此,学校在培养人才时也要更注重理论和实务方面培养,这样才能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也更符合人才发展需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立志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虽然本文是研究会计理论与实务对比,但二者关联密切,同等重要。
一、会计理论与实务关系
会计的基础理论一般包括会计目标、会计环境、会计假设和职业道德等等,这些都对会计从业人员日后工作具有重要帮助,会计从业人员也是需要依据理论进行工作。会计实务包括财务报告、企业融资、报表分析等等内容,由此可以看出,会计实务需要以会计理论为基础,充分掌握会计实务,也能提升会计理论知识,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存在天然的内在关系。会计实务是根据会计理论进行工作的,但会计理论与实务又有密切关联。在研究相关理论时,要以了解会计实务为基础,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和了解相关理论知识,并增加实践应用能力。首先,根据会计理论,形成会计规范,会计规范对会计实务也有指导性作用;其次,会计理论体系,也会规范基本理论,这二者都与实务密不可分,会计规范需要借助会计准则帮助。虽然很多专家学者并没有就会计理论与实务达成共识,但我国会计理论已与国际接轨,不但在不断引进先进技术技能,也在引进时不断改革和完善符合我国制度和发展的会计理论。
二、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具体作用及社会功能分析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需求分析
摘要: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为会计行业带来全新的变革,对会计人员的能力需求也有了新的变化,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会计专业教育的改革是必然趋势,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需求调研是会计专业教育改革的基础。该文通过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需求的调研分析,针对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人才培养目标、实训课程体系构建、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方面提出措施,为智能化时代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市场需求
1调研背景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财务云、会计大数据技术、RPA技术等会计新技术相继产生,带来了会计行业的全新变革,市场对会计专业人才的技术技能提出新的要求,而会计专业教育在新技术下的改革是必然趋势[1]。在“怎么改”之前,应清楚“为什么改”,因此追溯到会计人才市场,了解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技术技能等能力素质要求是必要的。对于旨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院校而言,为培养新时代下企业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开展会计专业市场调研分析,以此为支撑,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
2调研情况
2.1调研对象。调研目标是市场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结合调研目标,调研对象主要包括新疆制造、商品流通、服务等行业的15家企业,主要针对中小型企业,调研对象分布广泛,被调研人员包括基层财务人员、财务主管等。调研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
2.2调研分析。2.2.1岗位需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受访企业财务岗位需求最多的为财务会计岗,排名前五的分别是财务会计岗、出纳岗、税务岗、管理会计、财务管理;财务会计岗占比达30.13%;出纳岗占比21.73%;税务岗占比18.53%,管理会计占比13.04%,财务管理占比8.7%,审计、统计、文员占比较小。问卷访谈结果显示,多数企业特别是财务公司需要财务会计、税务、财务管理知识技能均具备的综合技能型人才。2.2.2专业能力需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专业知识的要求集中在财务会计、出纳、税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报表分析等。对专业技能的要求,一是账务处理能力,包括熟知财税政策,熟悉账务处理流程,票据整理与审核,正确建账,财务核算与制单,生成报表,了解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分工和凭证传递中各个岗位联系,审批流程,具有一定的财经写作能力,能够使用智能财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二是报税能力,熟悉涉税政策,税务核算,基础的税务筹划,准确开具发票,纳税申报表填制与申报。三是办理银行结算,会填制结算单据。四是办理工商和社保业务,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等。五是具备基础的财务分析能力,和财经写作能力,能够做出财务分析报告。六是计算机能力,熟练运用办公软件。2.2.3职业证书要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3.33%的受访企业对会计初级职称证很重视,16.67%的受访企业对会计职称证书无要求。访谈结果显示,多数企业对于国家启动的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表示很支持,获得证书的毕业生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专业技能,能够掌握工作流程,具备上岗前的知识技能储备。同时获得初级资格证书、岗位群对应的专业群范围内不同领域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且具备相关实习经历的学生是企业所青睐的。2.2.4综合素质需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受访企业除了对专业知识的要求,还非常注重会计专业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精神等综合能力素质,此外,访问结果显示企业对的自主能动性、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是比较看重的,而部分大学生欠缺这样的品质。因此,在培养学生业务素质的同时,还应当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综合性技能人才。
新时期中职财务会计教育论文
一、目前中等职业财务会计专业的症结
(一)文化课、公共基础课过多,专业课偏少
目前,中等职业财务会计专业在课堂教学排课中,55%左右的课时布置的是如中职数学、语文、英语、政治与经济、礼仪、普通话、职业生涯规划等;其他45%布置的是专业理论课,各专业学生学习无特色,造成文化课成绩提不上去,专业课成绩拿不出手,与《师说》中的“术业有专攻”相去甚远,当招工企业到校招工时,招工负责人提出专业问题,学生被问得面红耳赤,真是“苦不堪言”。
(二)理论重于实践
由于现代企业都重视工作效率,很不情愿让学生去实习,学生的实习占用人家很多时间和精力,于是造成了重理论课,轻视实践课的现象,使会计课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和特色。学生大部分时间坐在教室里学习理论课程,社会实践、上岗操作动手能力机会减少,只是在高三学年的后半期做一做模拟实习,没有一个良好的研学氛围,许多动手过程草草收场,有的学生甚至一遍完整的做帐过程都没有好好地练上一次。许多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走上了制药、钢铁、电子、机电等公司,去做一线操作工。
(三)师资水平不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求
从事教育的专业教师虽然是会计专业毕业的,但教师从学校一毕业就从事到了教育事业当中,可谓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实际操作经验,往往无法从理论到实际都为学生做好教学示范,也有少部分教师是从其他学科转教会计专业,再加上多数职校前身是普通教育,教师担任公共课或专业基础课,其教育理念一直处于普通教育观念之下,无法及时融入到职业教育当中来,难免出现南辕北辙之事。学生是学校的命根,没有学生,职业教育无从谈起更谈不上壮大,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辛辛苦苦把学生招进来,没有教育好既浪费教育资源,也不符合教师教书育人的目的,只会让职业学校在社会上声名狼藉。为了振兴职教,重展会计专业的魅力,我们需要对会计专业进行改革,去除症结,让其健康成长,以下是对财务会计专业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