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会计课程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职项目教学法应用(3篇)
第一篇: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摘要】随着当今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各行的普及度越来越高。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不断发展,如何能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水平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在发展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本文通过分析项目教学法的特点以及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对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实施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项目教学法;实践
目前,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再加之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各行各业已经得到普及。因此,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成为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实际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项目教学法可以为计算机教学提供一个新的思路,这种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水平,对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熟练实践技能的人才具有很大的帮助。
1.项目教学法特点
项目教学法是教育学的一种新的形式,其主要是基于行动导向的一种学习和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的意义主要在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使教师更好的在教学中扮演组织者和协调者的角色,并且能够形成一个包括计划、决策、实施、评估等在内的完整教学系统。在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积极有效的互动,能够让学生在自我获取信息、制定并实施计划、自我评价中学习理论与实践知识,师则可以通过扮演好一个领路者的角色对学生以指导。这样就能形成一个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充分引导的良好学习氛围。同时,在项目教学法引入实际学程中,学生在自我学习时还能收获成就感,进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步将要我学的学习心态改变为我要学的学习心态,从而提高他们自身的学习与实践能力。
2.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设计
【摘要】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已是一种趋势,传统教学手段显现出的弊端更加突出,本文以高职财务会计课程中的库存现金清查为例,探讨在教学设计中合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财务会计;信息化教学;库存现金清查
一、前言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提到:要依托信息技术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促进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推进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深入、广泛应用,适应信息时代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了推进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从2015年开始举办信息化教学竞赛,截止目前,已举办四届。通过以赛促教,目前长工院的部分课程已实现信息化教学。本文以财务会计课程中库存现金清查为例,探究信息化教学设计。
二、会计信息化教学概念
通过对国内近10年相关文献的查阅,笔者发现会计信息化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候玉凤认为,会计信息化是IT与会计融合的过程,通过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和利用会计信息资源。[1]这是早期对会计信息化的一种解释,是一种狭义的信息化。在教学过程中,各大高校也以培养会使用财务软件的应届毕业生为目标,引入金蝶、用友等财务软件。教师利用财务软件为学生创造一个包括会计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和传送的体验式财务业务一体化会计环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模拟互联网会计信息化环境进行会计业务处理。[2]这种早期的信息化教学与时代接轨,并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近几年来,翻转课堂、慕课、私播课、微课等大量面世,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的应用又将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推上一个新台阶。”[3]朱鹏华认为,信息化教学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活动。其主要特点为:强调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更造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4]根据信息化教学的相关定义,广义的会计信息化教学教学可以理解为,除了使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信息化教学之外,更多的是改革教学方法,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让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充分融合到会计信息化教学的全过程中来。
三、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案例教学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应用
摘要:本文以《企业战略与风险管理》和《国际会计》课程为例,探讨了将案例教学应用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必要性,如何将案例教学应用在课程思政建设及案例教学应用于课程思政建设应注意的问题,希望研究结果能对其它课程更有效地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案例教学;课程思政;案例库;翻转课堂
一、将案例教学应用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必要性
如何教书育人,传道授业,在课程中自觉融入思政元素,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道德、精神、价值观的塑造,是本科教学中每一位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在非思政课上直接讲授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收效并不理想。案例教学有别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讲授式教学,强调开放性和互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教师设置的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分析、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案例教学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方法,代表着未来教学发展的方向。将案例教学应用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可以拓宽案例教学的维度,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道德、精神也得到提升。而且由于案例教学相对于直接讲道理,形式更加活泼,学生在与教师、同学互动中,德育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在案例教学中挖掘思政元素,将案例教学应用于课程思政建设中。
二、案例教学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应用的设计方案
(一)《企业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设计方案
1.内容分析。《企业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授课内容主要包括企业战略和风险管理两个模块。该课程的特点是涉及多学科知识体系,综合性较强。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基本理论,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深入浅出,使学生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本次课选自风险管理模块。主要介绍风险管理的概念及中国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等。2.学情分析。本门课程是会计及财务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大三第5学期开设,学生之前修过会计学、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经济学、管理学。根据以往课程成绩统计及问卷调查发现大学90%的学生基础好,对学习新知识非常渴望。但也有约10%的学生,学习不够刻苦,有畏难情绪,学习的主动性不强。3.教学目标。本次课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是:教书与育人结合。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注意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具体以“管风险,促发展;心中有规,行不愈距”为价值导向,将思政元素融入日常教学,引导学生发现、思考问题,着重学生的自我体验和感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4.教学过程。(1)课前:发放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包,其中包括:授课内容的课件、微视频、案例资料等,学生按自主学习任务单要求进行自主学习,以案例部分为例,研读案例资料、分组讨论、做汇报PPT,回答自主学习任务单提出的问题,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协作能力。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上课内容作出调整。(2)课中:首先播放导入案例微视频导入案例:*ST长油成央企首家退市股:内控失效无法逃脱干系。提出问题,学生汇报,其他组学生点评,教师点评总结。教师总结一方面从专业角度解读*ST长油不重视风险管理,酿成大错。另一方面从思政角度点评学生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尤其是在国企,央企,一定要有责任感,主人翁态度,保护国有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在讲授完风险管理概念及中国风险管理的历程之后,用华为任正非之风险管理说:绝不允许为了风险控制把业务逼上梁山作为对比案例,强调风险管理的局限性。同时让学生讲一些任正非事迹,感受其爱国敬业、求真务实、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个人品格,帮助学生树立爱国、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课后: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进行拓展训练,搜集这一主题的案例进行整理。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协作能力。(4)考核评价:成绩比例包括PPT制作,汇报,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强调多劳多得,尊重劳动的价值观。
成本会计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摘要:在“互联网+”背景下,将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到成本会计课程中,实现了线上线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过程,克服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弊端,提升了教学效果,满足了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本文以交互分配法为例,介绍了成本会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提出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本会计
1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1.1教学内容多,联系紧密且逻辑性强
成本会计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知识转化能力,手脑结合,既要掌握成本会计相关理论,又要动手运用成本核算原理和方法于实践。以工业企业为例,产品成本核算涉及一系列过程,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如要素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等各项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与辅助方法,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等。学生需熟练掌握并应用各种计算公式和方法,同时掌握账务处理的方法。成本会计课程有点枯燥,也有点复杂,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如果对学习内容理解不透彻、到课下很有可能把各种费用分配方法弄混。同时,课程的各个章节逻辑结构性强,联系紧密,环环相扣。从要素费用的分配到完工产品成本的核算,涉及一系列的流程,如果某个章节的内容没有学好,后面章节涉及的成本核算流程会中断。学生的学习状态也会两极分化:一部分同学领悟力比较强,认为成本计算公式好理解,计算过程并不复杂;一部分同学学习比较吃力,认为很多公式都差不多,不会区分,很易混淆,同时认为成本核算表格的填制以及相关数据的计算过程复杂,弄不清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倘若课堂上没有听懂,没有跟上老师的节奏,学习的积极性下降得很快。
1.2教学学时少,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参与度不高
笔者所在学校成本会计课程仅32学时。由于学时短内容多,通常是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成本核算方法较多,如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定额消耗量比例法,计算分配有两种思路,不同思路公式不同,容易混淆。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法又与定额费用比例分配法容易混淆。整门课程公式多且相似,易混淆。成本会计课程中涉及的公式有200多个,计算的工作量尤其大,很多同学看到公式,面对计算就感到“头疼”。仅仅通过“满堂灌”难以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各种费用分配方法,学会应用于实践更是难上加难。学生公式记不住或记不准,做题时遇到各种问题。教师授课充满挫败感、效率低,学生感觉很吃力、听课效率也不高。
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论文
一、关于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思路的研究
黎小长从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出发,以琼州学院为例,详细介绍了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构建合理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岗、课、证三位一体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刘飞认为,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背景下,探讨会计电算化专业怎样建设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培养人才是十分必要的,在此基础之上,他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建设、校内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的改革内容进行了具体阐述。许久霞在《对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的思考》一文中写道:专业是学校的核心,专业建设应是学校建设的龙头,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思路应以校企合作为基点,以建立典型工作任务课程为要点,以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为支点以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杨晓芳从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出发,针对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的现存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和途径:建立正确的专业建设思想和长效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模式改革、建立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和实习基地。
二、关于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秦学斌基于毕业生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多角度分析,对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目标定位进行了反思:简单的技能型人才并不能满足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的需要,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才能够对学生的会计职业发展有更深远的影响。孙金平从“培养什么人(即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如何培养人(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设计)”两个问题入手,提出了“基于工作岗位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唐婧妮根据高职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职业持续发展等核心问题,提出自己的三点建议:一是要以实现学生职业持续发展为核心,改革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组织;二是要高度关注学生职业持续发展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三是要深入、系统地研究并制定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取向。由晓霞、吴斌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吉林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后得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需要进行改革,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从培养目标确立、课程体系优化、实训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改革和师资结构调整进行改革。邹奎和其同事们选取贵州省部分小微企业作为调查对象,深入研究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并总结指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时要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吸收各行业的物质资源融入到教学中,建设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关于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
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李丰乾的改革思路是:一是课程设置要以就业为导向,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二是课程体系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应与时俱进;三是课程设置要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马建华、邢琰彬、刘瑞红、李建卿等人一致认为:在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过程中,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强化素质教育;要强调职业技能为核心,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课程体系设计要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张小红、吴平萍提出:课程设置与会计岗位的职业要求严重脱节、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不足是当前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两位教师在认真分析存在问题的成因后提出如下建议: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设置课程时要以会计工作任务以及具体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为导向,加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朱莉、黄进龙结合实际教学工作,建议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即:尝试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建立健全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提高技能为本位,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参照,以项目课程、案例教学为主体的技能进行考察体系。
四、关于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
财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
会计人才培养既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改革对于提高应用技能和上岗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积极而长远的意义,但同时也对实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
联合实训;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
职业教育必须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教学的水平和能力。我国职业教育界一直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提出了一系列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法。高职会计专业培养面向中小企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系统掌握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具有企业会计相关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进行了财务会计和会计电算化两门课程联合实训教学改革。
一、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的必要性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与网络的应用已经全面普及,既熟悉传统手工账务处理又掌握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技能成为了对会计人员上岗的必然要求,但在目前的学校会计教学中,较多进行的是单独的手工财务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的训练,较少将二者联合起来进行实训。这种相互独立的实训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偏见,或认为只要熟练掌握手工账务处理方法就行,电算化知识进行简单培训就可上岗;或认为已经全面采用计算机处理,传统财务会计处理方法已无学习必要。通过财务会计和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让学生在实训中充分体会并认识到对于会计岗位来讲,两门课程是同等重要的,缺了哪一个都不能很好满足岗位要求,做不好会计工作。开展财务会计和电算化二者一体化实训教学很有必要。财务会计和电算化虽然在处理对象、方法与要求有一致的地方,但在数据处理的起点、记账规则、存储介质、内部控制方式、操作要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要实现使学生充分有效地体验与掌握二者在会计业务处理、操作技能及要求等方面的区别与联系,只有将两门课程的实训教学联合进行才能达到。这是因为,单科实训教学一般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难以与职业岗位对接。开展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既可以训练学生运用财务软件综合处理企业会计业务的能力,又能促进学生进一步认识与理解手工会计处理与电算化会计处理的异同,为他们更好地适应会计电算化岗位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开展财务会计和电算化二者一体化实训教学也是可行的。第一,手工与电算化账务处理的对象是完全相同的,处理要求上均遵循同样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第二,处理流程上虽不完全相同,但大体是一致的。
高职院校管理会计课程改革
一、高职院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一)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尽管管理会计是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但是其地位远不如财务会计等其他会计类课程。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管理会计这门课程从最初的专业必修课逐渐沦为选修课,甚至近两年已从高职会计类课程体系中完全消失了。由此可见,管理会计课程在高职教育教学中越来越不受重视。事实上,我国的社会实践急需大量管理会计人才,据统计,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的缺口已达300多万人。
(二)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
目前缺乏适合高职院校的管理会计教材,一方面大部分教材理论内容多而过于深奥,实用的案例较少,即使有些教材编入一些案例但过于复杂,超越了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范围。另一方面教材的多数内容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教材内容出现重合现象,如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中的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及标准成本、作业成本、质量成本、责任成本等存在着重复。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重复的内容主要有长期投资决策分析、存货管理、资金需求量预测及全面预算等。上述现象的存在,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而且破坏了三门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递进关系,不利于课程的安排。同时大量的重复内容极易削弱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热诚,影响教学效果。而一些高职院校认为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应用范围更广,加上怠于研发管理会计校本教材,于是把管理会计的内容删除了甚至干脆不开管理会计这门课程了。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
在高职院校的管理会计课堂教学中,讲授法依然是主要的教学方法,讲授的案例比较零散单一,没有与实践结合进行及时更新,更没有系统全面的案例用于教学。学生在课堂上仍以学习枯燥的理论为主,较少参与主动学习与讨论,影响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与积极性。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反思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对会计电算化课程进行改革,是提高课程与时代的适应性、解决当前课程教学质量低等问题的主要途径。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并从会计软件、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调了将互联网应用到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互联网;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
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使得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逐渐提高。企业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以人工核算为主。在互联网背景下,人工核算已经逐渐被“电算化”所取代。在此环境下,会计专业教学,必须适应时代以及企业的需求,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通过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效率及质量的方式,提高人才的综合技能。
一、互联网背景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一方面可以提高人才的理论素质;另一方面可以增强人才的实践技能。与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相比,会计电算化课程核算的途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会计人才不仅需要充分的了解会计专业的相关知识,同样需掌握与会计软件应用情况有关的理论。加强课程改革,是确保教学能够达到上述效果的基础,对会计人才理论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从实践的角度分析,会计电算化对人才计算机操作水平的要求逐渐提高。学生必须不断的练习,并积极利用网络资源,方可充分了解当前的会计政策以及核算方式的变化情况。加强课程改革,是确保学生的各项实践技能,能够得到充分培养的关键。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会计软件应用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