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毕业实践报告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会计毕业实践报告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会计毕业实践报告

会计人本教育与会计就业效应分析

摘要:会计人本教育强调以人为本,除了理论知识之外,更加注重对会计人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介绍传统会计教育理念下会计从业者存在的认知误区,分析会计人本教育与会计就业之间的效应,提出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在工作实践中逐渐提高综合能力、在会计人本教育理念下进行教育改革、从职业角度全方位培养会计人才等提高会计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会计人本教育;会计就业;效应分析;就业质量;职业层面

人本教育理念是在总结传统应试教育中的弊端之后,总结而成的现代教育基本规律,其中以人为本、确立主体、平等竞争、健全人格等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级学校,期待为国家培养出堪当大任的复合型人才。当代高校学生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如何走好“毕业”到“就业”的人生之路,通过对会计人本教育与就业效应进行分析,能够更加客观地了解此种教育模式的科学性。

一、传统会计教育理念下会计从业者存在的认知误区

在传统会计教育理念下,高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下列认知误区:第一,在入学之前,很多学生及家长对会计的理解极为狭隘,甚至认为会计等同于银行工作,因此存在盲目报考现象。第二,在入学后,普遍对自己抱有较高的期待,渴望在毕业后迅速找到好工作。然而会计及相关专业每年招收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数量众多,行业自身的流动性较低,市场供求关系处于严重的“不对称”状态,导致大量学生“毕业即失业”。第三,总体来看,资深会计师数量稀少,因此在很多会计从业者的眼中,自身的工作资历是与用人单位“谈条件”的强力筹码,往往提出超过正常范畴的物质需求。当过高的要求无法被满足时,部分资深人士迅速离职,给用人单位造成较大的损失。第四,会计强调实际工作能力,但近年来流行的“考证热”使得广大从业者将重心全部放在考试上,导致了很多从业者理论分析水平高、实际工作能力差的现象。

二、会计人本教育与会计就业效应分析

《英才薪资调查报告》对某地近15年来不同学历会计从业者的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结果如下:在2004年前后,刚刚走向工作岗位的本科生年薪为3万元,硕士研究生为3.8万元;工作1年后,本科生年薪为3.5万元,硕士生为4.5万元;工作2—4年后,平均涨幅与第一年差距较小;工作5年后,本科生年薪为5.5万,硕士生为7.5万;工作6—9年后,本科生年薪为6.3万,硕士生为8.8万;工作10—15年后,本科生年薪为6.8万元,硕士生年薪接近10万元。工作超过16年之后,受年龄、岗位等客观因素影响,两种学历的会计从业者年薪均有所滑落,其中本科生的年薪为6万元,硕士生年薪为8.2万元。从上述数据可知,两种学历从业者的平均薪资差额以及实际工作能力在十数年的时间内一直呈现正向关系。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即会计专业学生接受的教育程度越高,其起薪、薪资增长幅度均超过低学历者[1]。根据上述的数据分析,一些人可能产生诸如“研究生薪资超过本科生是必然的”之类的想法,而忽略了隐藏在背后有关人本教育的重要作用。根据我国高校招生考试的普遍情况来看,大多数高中毕业生从高中升入大学的年龄为18岁,经过4年本科教育后,周岁在22岁左右;而硕士研究生在此基础上增加了3年的学习时间,在25周岁左右踏入社会。在“多出”的三年时间内,硕士研究生接受了更加全面、系统地人本教育。比如在攻读学位期间,绝大部分的研习过程均有自身的积极参与,在相当一部分人看来毫无“用武之地”的英语、高数等学科虽然对实际工作的帮助不大,但却在另一个层面引导研究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近年来,会计就业环境变化频率较快,相关法律法规正在不断完善。很多从事多年会计工作的人员面对新的挑战时,往往无所适从。而具备高学历、经受过完整人本教育的会计师,基于其对相关知识的深入了解,加之较强的学习能力,在适应的过程中能够呈现出积极的面貌。

阅读全文

会计专业硕士案例学位论文探析

摘要:以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会计专业高层次人才为宗旨的会计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是其毕业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学位的取得。笔者阐述了案例在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指导等环节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学生学位论文撰写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路径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加深自我调查;增强培养案例研究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明细研究主题、密切主题与对象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会计专业硕士案例学位论文;存在问题;改进路径

会计专业硕士(以下简称MPAcc)自2009年开始招收以来,由于培养理念、学生指导方式以及培养时间的灵活性等特点,受到了社会广泛青睐,学生招生规模也因此急剧扩大。但由此也带来学生指导上的困难,特别是学生毕业学位论文的创作方面。根据MPAcc最新培养方案,学位论文一般为研究报告、案例论文与案例分析报告。因此,分析案例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路径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案例研究对会计专业硕士的重要性

(一)培养方案中规定MPAcc专业学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参与案例学习、研究与开发活动。案例研究与开发活动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参与的案例开发工作情况或科研成果评定成绩,学生取得相应学分,提高学生对此的重视程度,并且毕业论文类型一般要求应采用案例分析、调研(调查)报告、专题研究、组织(管理)诊断等。鼓励学位论文选题与实习实践、案例开发内容相关。以各种方式向学生传达案例研究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MPAcc毕业学位论文要求也有相关规定。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遵循“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结合为途径,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指导原则。通过案例教学、案例开发、实地调研等方式,了解会计实务,提高实践应用能力,使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形成会计硕士人才培养学术型与应用型并重的格局。

(三)专业学位论文,需要体现专业学位特点,突出学以致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学位论文应当体现学生已系统掌握会计理论、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具备综合运用会计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方法,分析和解决会计相关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具有一定创新性和实用价值。

阅读全文

产教融合下会计专业双创人才培养

摘要:近年来,产教融合和创新创业一直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关注热点,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二者融合度不高,往往忽略了不同专业的差异性。对于会计专业的双创人才培养应结合学科特色,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发挥高校与企业的优势,建立符合专业特性的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产教融合背景下会计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关键词:产教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一、引言

2017年12月19日,为全面贯彻提出的“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战略方针,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明确指出,深化产教融合的主要目标是,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用10年左右时间,使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总体形成。同时还提出,为了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加强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培养创新创业的“双创型”人才[1]。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优化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已经成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思想。新时代和新形势下的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应运而生,与传统行业重新整合产生各种新型业态形式。而会计传统的核算和监督功能已经不能满足当前行业的岗位多样化需求,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高校会计专业的教育模式和体系带来了新挑战。

二、新形势下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一)复合型财务人员需求量高于核算型财务人员

各类高等院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上,往往更多的注重学生会计核算技能的掌握,设置了“基础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审计学”等专业核心课程,在满足毕业基本技能掌握的同时,却忽略了学生在战略方向上管理思维的培养[2]。中国工程院院士、互联网专家邬贺铨与2013年8月在中国互联网大会上,首次提出“大智移云”的概念,“大智移云”指的是“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及云计算”等概念的综合性概括。这些新兴领域也不断影响着社会的各行各业,会计专业领域也不例外。据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于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除了要求专业知识水平过硬之外,还需要外语能力、计算机水平、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管理能力、职业道德等多方面高质量的综合性人才,尤其是富有领导力、学习力、善沟通且积极主动的复合型人才更受雇主青睐,这也为高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高等学校提供了一个信息。目前的会计人才培养不能固步自封,应结合时展现状,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社会输入高质量人才。

阅读全文

财务会计教育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模式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个专业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在此以财务会计教育专业作为研究视角,选取广西财经学院为例,从该专业的概况、职业能力的内涵以及提升的意义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提出要构建“双专多能”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以及“四位一体”的评估制度。

关键词:财务会计教育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模式

一、财务会计教育专业的概况及学生职业能力内涵

(一)财务会计教育专业概况

财务会计教育专业以培养既能在大中专院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从事财务会计相关教学、科研工作,又能在政府部门、企业、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相关会计、审计、财务管理业务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兼具职业性与师范性特征。据统计目前全国开设此专业的院校有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岭南师范学院等13所。作为广西唯一一所财经院校,广西财经学院开设了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其将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技术等方面的课程融入财会人才培养之中。该专业2013年经批准招生,目前有在校生215人,已培养两届毕业生共90人。

(二)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内涵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以职业需要具备的各种能力的综合。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专业能力,指具备从事某一职业的特殊知识与能力,即任职能力;二是职业素质,包括一般的学习、文字和语言运用、沟通、分析判断、获取信息、制定计划、解决问题等能力;三是职业生涯管理能力,包括组织协调、团队合作、人际关系处理、口头表达交流、心理承受、职业道德与个人品德等。作为一个新型的专业,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既不同于财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也不同于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而有其特殊性。首先,专业知识与能力。与财务专业、教育学专业学生相比,财会会计教育专业学生只有掌握了更加丰富的财会理论知识与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面对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换代快,要想更好的教学,就需要有这较强的理论知识学习能力。其次,实践操作能力。财务会计教育专业要想能够较好的教学,必须有着财会会计的实践技能。这就要求有着较强的财务会计实践能力。据此,我们认为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是指在掌握财务会计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充分运用实践,善于教学等各种能力于一体的综合能力。

阅读全文

高职教育95后大学生就业观念

摘要:本研究以邢台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2020届毕业生就业调查为例,来探究“95”后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通过对他们的就业形势、就业意向及就业因素等展开客观的分析,旨在探讨相应改善对策,提升高职教育就业难,就业率低等现象。

关键词:“95”后大学生;就业观念;改善对策

0引言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这是报告对就业重要性的再次肯定。跨入21世纪,党中央坚持就业优先,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我国就业规模不断扩大[1]。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兴则民族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作为青年的主要群体,其就业是整个社会最为关心的核心问题[2]。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首批、河北省第一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之路上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不断创新,实行军民融合职业教育产学研协同发展,以“邢台模式”成为中国高职教育的一面旗帜。然而在当前就业市场上,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更是承担着就业压力。当前的毕业生以“95”后作为主力军。五年的时间里,大学生毕业人数屡创新高,从2015年毕业749万,2016年将近765万,2017年达到795万,2018年突破820万,2019年逼近834万,这一连串的数字对大学生来说,意味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巨大的就业压力[3]。提前掌握了解“95”后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进行及早指导与规划,能够灵活多变,有效地适应多变的市场新变化。本研究以邢台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2020届毕业生就业调查为例,来探究“95”后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旨在探讨相应改善对策,提升高职教育就业难,就业率低等现象。

1邢台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2020届生源分布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自2014年初建系,开设有会计、财务管理、投资与理财三个专业。五年来,拥有在校生1540余人。2020年将有近550余名毕业生走上就业岗位,学生生源分布多以邢台、邯郸、石家庄为主(图1),河北省内生源约544名,占比率96.5%,河北省外将近20名。

2会计系大学生就业观念调查

阅读全文

会计教育考试误区思考

摘要: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小企业得到蓬勃的发展,同时也需要大量的新时代的会计人员,每年有大批的高校毕业生进入中小企业。本文以我作为一个基层会计工作者对目前会计行业新会计从业者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并依托所学会计相关知识与实战技能,阐述了在实践工作中发现会计教育和考试与会计实际工作中出现的误区,对出现的误区等方面进行思考,并相应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

关键词:新会计从业者问题;教考现状;会计教育

会计专业是一个十分注重实际经验和专业技巧的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专业,是一个非常讲究实用性的专业。纯理论型学者由于缺少会计实践经验,对会计实务操作缺乏感性认识,在课堂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就容易产生只重视会计理论研究而忽视解决会计工作中实际问题的现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胜任实际工作的需要。结合本人20多年的基层会计工作经验,从事过事业单位、商品流通企业、建筑业等多个行业的会计工作,指导过一大批高校财务毕业生的实际工作,发现学生的实践能力普遍不强,短期内无法胜任工作,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和会计工作无法胜任的现象,毕业生质量不高,严重影响其就业。我认为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应提倡和鼓励会计专业教师到社会上兼职,学校也可以聘请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社会会计工作者参与教学,指导学生的实践课,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以培养出能在短时间内胜任实际工作需要的学生。经过分析,发现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后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教学定位不清,没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导致学的用不着,用的没学到

高校会计教育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行业会计课程开设过多,一方面表现为教学内容交叉重复,另一方面表现为特种会计学相关学科内容太少,学生普遍基础知识和基本功不扎实。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懂得基本的会计理论,实践动手能力很差,综合分析和解决财务问题的能力普遍偏差。大多数学校由于受实习条件、实习环境及实习经费的影响,很少有在学习期间组织实习。学生毕业上岗后大多数人不会编制现金流量表,现代企业又很重视现金流,致使相当大的会计人员无法胜任专业工作。学生毕业前夕的实习,由于其岗位的特殊性,几乎不能顶岗实习,单位又不想暴露自己的经济秘密,学生在实习期间根本学不到东西。有限的会计实践条件,直接影响了会计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对会计二级以下科目的核算不够重视

无论会计教学还是考试,学校都比较轻视会计科目的二级、三级明细核算,导致很多会计新手总账和明细账对不上,造成应收应付混乱,成本费用归集不全,甚至成本费用明细账和利润表列报的数据不匹配,表间数据不对应。并且一级科目(总账)只有一本,明细账再小的公司都需要4本,业务量大的可以达到十几本,这方面会计工作新手都比较差。

阅读全文

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个专业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在此以财务会计教育专业作为研究视角,选取广西财经学院为例,从该专业的概况、职业能力的内涵以及提升的意义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提出要构建“双专多能”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以及“四位一体”的评估制度。

关键词:财务会计教育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模式

一、财务会计教育专业的概况及学生职业能力内涵

(一)财务会计教育专业概况

财务会计教育专业以培养既能在大中专院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从事财务会计相关教学、科研工作,又能在政府部门、企业、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相关会计、审计、财务管理业务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兼具职业性与师范性特征。据统计目前全国开设此专业的院校有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岭南师范学院等13所。作为广西唯一一所财经院校,广西财经学院开设了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其将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技术等方面的课程融入财会人才培养之中。该专业2013年经批准招生,目前有在校生215人,已培养两届毕业生共90人。

(二)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内涵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以职业需要具备的各种能力的综合。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专业能力,指具备从事某一职业的特殊知识与能力,即任职能力;二是职业素质,包括一般的学习、文字和语言运用、沟通、分析判断、获取信息、制定计划、解决问题等能力;三是职业生涯管理能力,包括组织协调、团队合作、人际关系处理、口头表达交流、心理承受、职业道德与个人品德等。作为一个新型的专业,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既不同于财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也不同于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而有其特殊性。首先,专业知识与能力。与财务专业、教育学专业学生相比,财会会计教育专业学生只有掌握了更加丰富的财会理论知识与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面对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换代快,要想更好的教学,就需要有这较强的理论知识学习能力。其次,实践操作能力。财务会计教育专业要想能够较好的教学,必须有着财会会计的实践技能。这就要求有着较强的财务会计实践能力。据此,我们认为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是指在掌握财务会计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充分运用实践,善于教学等各种能力于一体的综合能力。

阅读全文

数字经济下职业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摘要:近几年,以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会计是数字经济应用的密切相关行业,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会计专业人才职业素养和技能提出了新要求。职业院校作为会计专业人才的重要输出基地,必须顺势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和教学模式,将数字化理念融入会计专业教学之中,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会计人才。本文将结合数字经济发展形式及现状,分析我国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在适应数字经济大潮中亟待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数字经济;会计专业;高职院校;课程体系

一、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

科技的持续发展被视为21世纪最为显著的成就之一。于2016年召开的G20杭州峰会上,“数字经济”被首次列为中国G20创新增长蓝图中的一项重要议题。数字经济是指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政府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在2017年再次提出,数字经济是继农业、工业经济之后更高级的经济阶段。近年来,数字经济在各个领域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数字经济时代已悄悄到来。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统计,数字化程度与人均GDP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数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随之增长0.5%至0.62%。数字经济技术更是我国振兴经济的重要杠杆。据中国信通院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报告显示,2005年至2019年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从2.6万亿元扩张到35.8万亿元。短短14年间,数字经济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提升了22%。数字经济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也不容忽视。过去五年,数字经济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在50%以上,其中2019年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60%。刚过去的一年,受到疫情的冲击,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而中国在如此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仍然能迎难而上,取得傲人的成绩。这一切都离不开数字技术支撑下的各个新型产业及新型商业模式。数字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不仅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持久的动力,持续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已成为我国的新主题。未来,随着新时代下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必将改变我国各大传统行业的发展态势,从而影响人才资源配置模式。

二、数字经济下会计行业现状

会计是数字经济应用的关键性行业之一。会计专业以培养具备会计学、经济、管理和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科研方面工作的财务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近年数字经济下衍生的高新技术,如在线审计、电子档案、电子发票、数字签名、电子税务局、数据挖掘等智能化应用给会计行业带来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一方面大大提高数据处理准确率及工作效率的,使会计核算处理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要求会计人才转型。根据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会计信息调查中心联合学院企业管理培训部发起的“企业会计人的未来”专题调查显示,目前会计行业人员实际需求与拥有的能力之间存在巨大缺口,大量会计人员拥有的能力与当前企业的实际需求不符。传统财会人员比较擅长的“会计核算”、“财务报告”等传统职能需求越来越小,数字化社会对会计人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主要表现在“IT技术应用”、“风险管理”、“公司战略”、“公司治理”等领域。因此,我国当前会计人才能力供给和实际的社会需求之间严重失衡。

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