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发言材料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汇报发言材料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汇报发言材料

一年级科学课堂学习习惯培养浅谈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倡导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探究活动的开展需要以小组合作、材料整理、观察、记录等科学课堂学习习惯为保障,也需要良好的课堂常规习惯为辅助。为此,教师应设计有效的习惯培养策略,以始业教育课、实验分组单、小组比赛表为载体,通过游戏、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和科学探究的有效性,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一年级;科学;学习习惯;策略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小学科学课程的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一年级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时期,也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因此,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专注倾听、小组合作、观察记录、材料整理、有效表达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培养科学思维奠定基础。

一、利用手势辅助,提升学生的倾听注意力

倾听需要思维的参与,学生只有先听懂发言者的观点,才能进行思考和判断。而注意力是学生进行有效倾听不可缺少的条件。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稳定性有限,他们往往等不及教师或同学讲完,就想发言,或是才听了几句话就走神了,没有听清他人的发言,无法有效开展实验探究,也无法对他人表述的内容进行思考。因此,教师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借助手势,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品质。例如,准备讲实验步骤时,教师要求学生注视发言者,每讲完一条就竖起一根手指复述,最后全班同学核对手指数是否相同,以此提升学生倾听的专注度。此外,教师还要求学生如果对发言有补充或质疑,不能插话,但允许边倾听边举手并用力摇晃,用肢体语言告知教师自己想要发言的迫切愿望。当发言者与自己的想法一致时,可以竖起大拇指点赞;想法不同时,可用手指做出“×”。手势辅助不仅能保护一年级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逐步提升其注意力品质,帮助其养成倾听习惯,也便于教师直观了解学生的倾听状况,避免重复发言,促进学生思考。

二、明确小组分工,促进有效合作

“小组合作在改善课堂气氛、提高学业成绩、促进非认知品质的形成等方面实效显著,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一年级学生之前未开展过小组合作形式的科学探究,对如何分工合作不了解也不知该如何进行。小组合作时,学生会因领取、整理、归还材料或上交作业本等分工问题产生矛盾,引发争抢实验材料、霸占材料、不愿合作等问题。对此,教师可以运用实验分组单、小组比赛表等方式明确小组分工,促进小组合作的有效开展。

阅读全文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教师巡视策略

摘要:有效的课堂巡视,可以从实验操作、实验记录、学生的情感体验入手进行巡视,做到巡而视之,巡而查之,巡而亲之。

关键词:实验教学;巡视;策略

有效的课堂巡视,可以从实验操作、实验记录、课堂纪律入手进行巡视。有些老师会犯巡而不周的问题,会落下个别小组;也有老师对不合“胃口”的记录视而不见;还有些老师淡化了学生的经验。笔者将结合一线教学浅谈巡视的一些策略。

一、巡而视之,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

大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教师的巡视是为了更好地“深人”学生,巡而视之,在科学实验中笔者认为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笔者执教三上《比较材料的韧性》,课本中呈现的材料是带有小孔的塑料尺、铁尺和木尺,实际上教具中的材料为塑料棒、铁棒和木棒,这无疑给操作带来了难度,我的做法是在材料的一端挂重物,为了不让重物滑落,就用手指抵住重物,我觉得较难操作,学生在用手抵住重物时的力度不好掌握,轻了要滑落,重了弯曲的距离就变短了,量弯曲的距离也是较难的,对于这样难度的实验,老师的巡视就变得尤为重要,我采取先整体巡视后个别巡视指导的策略,尽可能不落下一个小组,对于实验展开较为顺利的小组只需稍加停留,简单指导即可;对于动手能力较弱的小组,老师一定要耐心指导,有必要的话,老师可亲自示范一组实验,剩余的让学生操作。在学生实验时,老师的巡视不仅要照顾到每个小组,而目对于一些:意外情况尤其要关注,问清原因。

二、巡而查之,关注学生的实验记录

很多公开课,老师会在学生做实验的时候去巡视,既然去巡视,应该要落到实处,除了关注学生的操作也要关注学生的实验记录。比如,涉及到数据的话,老师应该记下各小组第———手的数据,以便于更有效的汇报。市里有位老师执教《摆的研究》,有个环节是“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有无关联的研究”,最后呈现的数据是这样的。这样的数据非常完美,学生顺理成章的得出了结论: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没有关系。整节课似乎无懈可击,看来老师的巡视是有效果的,是不是真的是这样?事后了解到有一个小组原来的数据并不是一样的,后来偷偷改的,因为老师让做完实验的小组把数据展示在白板上,这个小组受到了其他小组数据的影响,所以他们在私底下偷偷改了数据,才有了这样完美的数据。如果老师能够在巡视时能够先记下各小组的数据,做到心中有数,那么在汇报时就能发现改数据的情况,老师可以做相应的调整,培养学生尊重数据的科学态度。笔者在执教《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时,巡视的时候发现7个小组的记录单都写着实心木片是浮的,只有第8小组、写着实心木片是沉的,跟他们交流后,他们的看法是木片吸水后变重了,所以沉下去了。那么第8小组还要不要汇报?笔者认为必须要汇报,还要让全班同学一起来思考,同时也让第8小组的学生觉得自己的发现是有价值的,让学生明白凡事无绝对,总有特殊情况存在。老师在巡视学生记录的时候,不可打着巡视的大旗寻找所谓的“标准”答案,置其小组不顾,发现某些小组的记录跟结论相悖时在汇报阶段直接跳过,追求所谓的“平顺”,这样的巡视不要也罢。老师发现不一般的记录应该要与学生对话,或帮助或解答或转化为新的教学资源加以利用,如果采取冷淡处理,长此以往,学生的实验兴趣肯定大打折扣,甚至对科学课丧失兴趣。

阅读全文

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中地理空间思维培养

地理学科的综合思维是指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与能力,它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地理空间思维。人文地理具有宽泛性、综合性和时事性的特点。一节优秀的人文地理课不仅要生动有趣,还要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帮助学生构建整体性、系统性的思维模式。实践表明,构建区域背景、设计“大”问题、辅以材料、激活小组讨论、构建思路框架是培养地理空间思维的有效方法。在此,将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课为例,对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中培养地理空间思维的方法进行探究。

一、地理空间思维的内涵与特点

地理空间是物质、能量、信息的数量和行为在地理范畴中广延性存在的表现形式。地理空间思维则是对地理信息的感知、提取、概括和联接等。地理空间思维具有形象性、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地图是表达地理信息最常见的方式,可凸显地理空间思维形象性的特点。用地理信息进行空间行为决策的重要方式是“表述联接”,即空间信息用属性信息来表述,属性信息用空间信息来联接。二者是耦合的关系,体现出地理空间思维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二、在人文地理教学中培养空间思维的方法

培养地理空间思维,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多种信息的解读并建立信息关联,由此进行空间行为决策。在教学中,可参考以下几种方法。一是构建区域背景。区域的范围较大,能给学习者提供大量信息,因此以区域分析为背景进行地理空间思维培养更高效。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课,以贴合学生生活的苏州市为背景,利用大量的空间信息、数据信息和生活信息,进行归纳、演绎、抽象、综合,可促进学生空间思维的发展。二是设计“大”问题。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常会将知识点逐一分化,再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但这种细化型的提问,在培养学生系统分析能力上效果欠佳。而以更大的问题为导向,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利用素材和数据,对资料进行甄别、分析与整合,从而有效提高空间思维的综合能力。在解决“大”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尝试透彻地分析问题,这就是对思维最好的训练。此外,学生还可能受到启发而提出新的问题,更有利于发展地理空间思维。如本课提出的“大”问题是“探究姑苏区的未来发展方向”,鼓励学生对姑苏区的发展各抒己见,促进了学生主动去关注并思考身边的地理现象。三是辅以材料。“大”问题的解决需要从更多资料中获得数据。这些资料可以是学生课前收集的,也可以是教师在课前协助学生收集的。材料的形式不限,可以是图片、地图、数据等,但每种材料必须有主题,能体现出一至两个地理信息。如本课的辅助地图包括政区图、景点和文化产业园分布图;图表包括地价表、人口数据表、专利分布表、工业资产总额及增长图、零售总额分布表;文字材料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规划、医院和学校搬迁资料、学生对苏州的印象或感想。课例资料以地图、图片、图表、文字等形式呈现,从数据类型上看,既有空间数据也有属性数据。学生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选取、概括、分析、联接和整合,在此过程中培养地理空间思维。四是激活小组讨论。由于要解决的问题较大,而且数据较多,学生仅靠个人的力量很难在一节课内完成分析、整合数据并提出方案的任务,因此可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先进行问题细化和资料分化,再进行充分的分析解读,最后实现整合。如本课将“探究姑苏区的未来发展方向”这一“大”问题分化为四个小问题,分别由四个小组进行讨论,并进行数据的联接和构建。为了激发小组讨论的积极性,除了要将问题细化之外,更要合理地进行组织、分工与合作。小组长负责分派资料、整合讨论结果并代表本组发言;其他小组成员也都有自己要承担的任务,如根据分派的资料概括地理信息,其中记录员要负责记录每个组员的发言。总之,小组学习要求“人人有任务,个个要发言”。五是构建思路框架。如何将数据进行关联和分析,是培养地理空间思维的关键。思维过程通常包括一系列的分析和综合活动,是一种抽象、概括、归类、比较、系统化的过程。本课采用了SWOT分析法构建思维框架,将学生随机分为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风险(Threat)组,并开展小组讨论。各小组要选择合适的资料,在组内概括并提炼出每一组数据中的关键地理信息,再将信息整合到思维框架中,形成最终汇报稿。

三、在人文地理教学中培养空间思维的评价方法

对于教学效果,一般可通过答题正确率进行评价或通过展示汇报进行评价。在人文地理课堂上,采用展示汇报的方式进行评价更加生动活泼,深受学生欢迎。在本课中,优势组的汇报是:姑苏区有三点优势,即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商业发达,文化创意产业起步早。其中,优势最大的是历史文化资源,因此姑苏区的发展重点是整合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历史文化的世界级名片。劣势组的汇报是:姑苏区人口增长缓慢,工业产值下降,工业科技创新不足。姑苏区工业衰退的趋势明显,将本区的工业外迁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整合土地资源,以独特的魅力吸引人口。机会组的汇报是:姑苏区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和规划,具有政策支持的优势;另外,医院和学校的外迁减轻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压力。风险组听取汇报后,提出了质疑:如果工厂、医院、学校的外迁导致姑苏区的人口大量外迁,而历史文化名片的打造主要吸引的是游客,常住人口的减少是否将对姑苏区的长远发展不利?学生们的汇报精彩纷呈,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评价方法以互评为主,自评为辅。互评结果在汇报结束后当场反馈给学生,评价结果使学生体会到了被肯定的喜悦。学生自评由教师课后审阅后再裁定,最后得出总评。这种评价方法操作简单,可及时进行评议,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实施比较高效。实践表明,构建区域背景、设计“大”问题、辅以材料、激活小组讨论、构建思路框架的方式能够将地理属性数据落实到空间上,使学生通过对地理信息的感知、提取、概括、联接和整合,有效训练地理空间思维,并形成自己的观点。这表明,在人文地理教学中通过以上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是有效的。

阅读全文

基础医学PBL案例教学中考核评估

摘要: PBL 案例教学中考核评估是促进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与传统考核方式不同,PBL 案例学习评估包括量化的学生学习表现评分及非量化的学习表现描述。西安交通大学 PBL 案例教学已进行多年,文章就考核评估的实际操作谈一些实践经验及体会与同行分享,如考核评分标准、学习行为记录、学习能力评估及评估中的注意事项,以共同促进 PBL 案例学习在医学院的推广。

关键词: 基础医学; PBL; 考核; 学习能力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从 2010 年开始,对八年制医学生进行区段整合式教学,其中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案例学习是区段整合课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基础医学阶段的 PBL 案例学习通常在大学三年级全年及大学四年级第一学期进行并完成。案例学习与该区段理论课时间段安排基本重合,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病案学习有利于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知识,但解决临床问题并不是临床前医学生的任务,此阶段更注重基础医学知识的综合分析及应用,如人体正常结构、功能、异常病理变化及机制。PBL 教学目的主要包括两方面效应: 其一为短时效应,意在激发学生对本区段整合课程内容的兴趣并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其二为长期效应,旨在培养及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生考核方面,PBL 案例学习环节具有独立的考核方式,并且与学习目的之长期效应密切相关。通常包括两部分: 即学生学习表现评分及学生学习表现反馈意见,前者为量化考核,后者为描述性考核[1]。与传统考核终结性评价模式不同,PBL 案例学习的考核评价目的不在评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在于评价学生在 PBL 学习过程中展现的学习能力及努力程度,同时通过学习表现反馈意见给予学生鼓励、意见及建议,促进学生的成长及自我提升。这种评估方式与传统模式不同,弹性大,主观性强,且更具有因材施教的意义,引导教师在评估中占主导地位。因而要求引导教师要善于观察及分析。近年来,PBL 学习模式越来越受到国内医学院校的重视,现已逐渐在各高校中展开。但缺乏经验的引导教师常对考核评估的实际操作感到困惑和犹豫。由于我校 PBL 案例教学已进行多年,笔者担任引导教师数年,现就考核评估的实际操作谈一些个人体会,与同行分享。

1 PBL 案例学习概况

我校基础医学区段整合式教学中共包含 19 个案例。每个 PBL 案例分为 4 个情境( 幕) ,2 周内分3 次安排 4 学时完成每个案例的学习。第 1 次课安排 1 个学时完成第 1 幕及第 2 幕的分析讨论,第二次课安排 2 个学时,1 个学时完成前 2 幕的学习汇报,另 1 个学时完成第 3 幕及第 4 幕的讨论,第三次课安排 1 个学时完成后 2 幕的学习汇报。四个学时中讨论环节及汇报环节各占一半。每个 PBL 案例四幕包括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社会人文、医学伦理等知识点[2]。每个学习小组 8 人左右。第一个学期伊始,按照男女各半、来源地不同等原则进行随机分组。此后的两个学期,则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将积极发言的学生与偏安静寡言的学生组合分组。小组成员通过讨论提出主要问题及次要问题,分配问题后于课后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并组织汇报材料,然后在下一次课 1 个学时内合理安排时间汇报所有问题。每次 PBL 案例学习将随机选出一名学生担任主席,负责主持学习进程; 另选一名学生担任书记,负责记录讨论内容,整理小组学习资料。案例学习最后一次课结束时,主席与书记负责对整个案例的总结回顾; 案例学习完成后,他们共同完成案例大报告及机制图[3]。上课期间引导教师适当给予引导,主要工作是记录下小组内每个学生在讨论及汇报阶段的学习行为,这些原始记录将用于考核评价。教师在每次课结束前对小组出现的共性问题提出意见及建议。例如在 PBL 学习初期,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错误是最常出现的共性问题,教师在课上及时给予纠正即可。这些内容将不再出现在每个学生的学习表现反馈中。

2 PBL 案例学习中学生的学习评估

我校在借鉴台湾阳明大学 PBL 案例教学体系基础上,建立了本校的考核标准[1]。考核前 4 项包括分析讨论阶段、汇报讨论阶段、小组回馈能力及小组的互动、沟通及专业态度。前二者考核个人表现,后二者均为团队合作方面,考核小组学习表现。前二者占比高,各为 40 分,其中评分标准为优 37-40;良 31-36; 中 26-30; 及格 20-25; 差则低于 20。后二者占比低,各为 10 分,其中评分标准为优 9-10;良 7-8; 中 5-6; 差则等于或低于 4。第 5 项为各小组成员总分。由于评分过程中各组引导教师占主导地位,主观性强,故组间会出现较大范围的差异。为缩小组间差异,考核设置了第 6项,即小组的整体表现评估,且评分在 86-90 分之间选择,这一分值的限定一方面为引导教师提供了学生评分范围参考,另一方面它与小组平均分之比,即第 6 项与第 5 项平均值之比,被用来作为系数调整各学生的评分。而第 5 项与系数相乘后的分值才是学生最终得分。另外针对请假的考核标准为: 若请假,该次成绩不算,该个案成绩以其他两次成绩计算。该个案三次当中有两次请假,该个案成绩不予以计算。针对缺席的考核标准为: 缺席该次成绩 0分,该个案以教师评分的成绩×2 /3,若该个案三次当中有两次缺席,该个案成绩以 0 分计算。针对迟到的考核标准为: 在调整后的成绩基础上,迟到超过五分钟,每五分钟扣该个案成绩一分。最后学生请假应事先告知组长,并转知引导教师,事后提供假条[1]。评分依据在于引导教师的课堂记录,教师根据课堂行为,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态度,给出相应评分。下面我们将从 4 个评分环节分别讨论课堂行为的记录及学习能力的分析。

阅读全文

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民主生活会工作方案

根据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关于认真开好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的通知》(干组字〔2020〕16号)精神,为开好我局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以下简称“专题民主生活会”),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会议主题

专题民主生活会的主题是: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听取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成效考核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从更高层次贯彻落实对江西脱贫攻坚重要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筑牢脱贫攻坚全面排查整改工作战果,坚定信心、乘势而上,一往无前、尽锐出战,以坚实的态度、严实的作风、扎实的举措,对标对表中央反馈意见,从严从实落实整改措施,不折不扣抓好整改工作,以整改的实际成效,确保全省脱贫攻坚质量高、成色足、可持续,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确保江西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党中央和全省人民交上满意答卷。

二、会议时间及地点

拟于2020年4月29日8:30在水利局四楼会议室召开县水利局党组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会期1天)。

三、参会人员

县水利局党组班子成员及其他科级党员领导干部;邀请县督导组成员莅会指导;邀请3至5名党员群众代表列席。

阅读全文

规范会议管理制度

一、会议类别

(一)上级会议。

包括省市县级层面、跨部门协调会与会办会。

(二)系统内部会议。

包括全系统会议、全局干部大会、科室(单位)负责人会议、各项业务工作会议和会办会。

二、上级会议

接到上级会议通知后,办公室及时报告主要领导,确定参会人员。办公室根据主要领导安排做好会议通知、会议材料、车辆安排、请假备案等协调工作。

阅读全文

脱贫攻坚专题民主生活会实施方案

一、会议主题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听取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压实整改主体责任,聚焦专项巡视发现的问题,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剖析思想、查摆问题,对照问题找差距,真认账、真反思、真整改、真负责,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增强巡视整改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二、会议时间

会期半天。

三、参会人员

局党组书记、局长、局领导。

四、主要议程

阅读全文

建构主义理论下大学英语论文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

20世纪90年代,建构主义理论开始在西方教育界形成,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及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Vygtsky)。在皮亚杰对于儿童认知规律研究基础上形成的认知结构主义认为,人类的认知和学习活动是自我主客体间动态平衡的双向建构过程。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在已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构建起新的认知,从而使自己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而以维果斯基的主要观点的社会结构主义则强调社会环境对学习者的重要影响,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

二.建构主义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在以构建主义理论为框架的英语阅读教学中,课堂教学的中心应该是学生,教师只起到导向作用,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课堂教学组织好。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展开对话、促进合作学习等方式,给学生提供平台来拓展自己对事物的认知。教师既要在学生表现优秀时给予适当的鼓励,也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发现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从而真正地发挥主导者、向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学生则必需通过合作学习或者对话交流,激活自身原有的对世界的认知结构,并使自己对事物的认知更加丰富和充实,找到新旧知识的不平衡点,从而实现新知识体系的主动构建。

1.读前创设情境

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根据每个单元设定的题目,创设类似的情景,使学生能将原有的信息结构和新的知识点联接起来,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学生与话题相关的原有知识越多,阅读理解的难度就越小。在具体教学实践当中,可以通过“brainstorming”或者“discussion”环节来实现。由教师引导学生对相关话题进行积极思考、讨论,并激活学生大脑中原本储藏的相关的背景知识。背景知识对阅读起着重要的作用。背景知识不仅指文化背景、作者生平、人物介绍、相关的英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以及风土人情,还指人们掌握的各种知识,包括语言知识本身及已有的各种生活经验、经历,可统称wordknowledge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背景知识,并适当地穿插新的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构建新的知识系统。学生也可通过其他方式掌握背景知识。如可依靠大量中、英文阅读积累,多读有关两方国家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的读物,特别是希腊、罗马文化和圣经故事。或者可以通过查阅有关工具书参考了解有关背景知识。同时,学生应该积极主动进行课外阅读。阅读的文章应体裁多样,可以包括叙述、说明文、议论文等等。阅读中应注重实用性的材料,例如广告、词典、产品说明书、商品目录、火车时刻表、外贸信函等。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掌握阅读所需的各种背景知识。

2.读中自主协作学习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