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钟教学设计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花钟教学设计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花钟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教学质量评价浅析

一、研究

(一)教学内容

对教学内容的评价分别从6个二级指标进行。总体来看,10节课教学内容的平均值为8.4分,这表明10节课教学内容选择与确定比较妥当。通过对6个指标的比较,我们发现,没有科学性错误这一指标得分最高,平均值为9.7分,说教师对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较好。教学内容能够围绕教学目标这一指标得分最低,平均值为7.7分,说明教师对教学目标对于其他子系统的指导作用认识不够充分,致使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不能明确地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例如,唱歌课《红河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设计为:学习歌曲《红河谷》,表现歌曲舒展、宽广的意境,初步了解北美洲音乐的风格,从而产生了解世界各地音乐文化的愿望。教学内容设计为:演唱、识读乐谱、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目标中“初步了解北美洲音乐的风格,从而产生了解世界各地音乐文化的愿望”的达成,必然要涉及音乐风格和音乐与社会生活两方面内容,但在教学内容设计中这两方面并未涉及,说明该课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的意识不够强。

(二)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分别从4个二级指标进行。总体来看,10节课教学过程平均值为8.2分,这表明10节课的教学过程安排比较合理。 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比例合适、教学方式方法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相适应这两个指标得分最高,均为8.4分,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对这两方面的处理比较妥当。1.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分析项目组采用S-T评价方法对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进行了分析。10节课学生行为占有率平均值为56.1%,教师行为占有率平均值为43.9%,这表明教师能够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从课堂教学模式来看,10节课中除1节器乐教学课为练习型外,其余9节课均为混合型,体现了音乐学科实践性、体验性的学科特点。2.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分析在教学过程的二级指标中,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评价最低,平均值为7.6分,说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方面的思考还有待加强。例如,唱歌课《茉莉花》(B)的教学时间安排:第一环节聆听导入(5分钟);第二环节学唱歌曲(包括竖笛演奏5分钟)(21分钟);第三环节拓展欣赏(11分钟)这是一节唱歌课,核心内容应为演唱,相关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应该较为充分。但课堂实录中第二环节学唱歌曲的实际时间仅为16分钟,占课时的40%;第一环节聆听导入和第三环节拓展欣赏的时间却用了16分钟,占课时的40%。学唱歌曲时间不充足,致使唱歌学习中的基本目标“唱会”都未能达成,课时结束时学生演唱不但存有音准的问题,而且不能较熟练完整地演唱歌曲,“能够比较熟练准确演唱歌曲”的教学目标未能达成。

(三)教学效果

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从4个二级指标进行。总体来看,10节课教学效果平均值为8.2分,整体教学效果良好。见图3。通过对4个二级指标的比较,我们发现教师对全体学生的关注程度平均值最高,为8.7分,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群体的学习情况,较好地面向全体施教。例如,在唱歌课《茉莉花》(C)教学实录中,教师不但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歌曲的教学,而且分别对男、女生进行了演唱声音的关注与指导,并适时进行了个体演唱评价反馈与指导。这表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全体学生的关注程度较高。但教学目标达成度平均值相对较低,为7.9分。结合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在符合学生实际的程度上得分较低,这说明部分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缺乏对学生情况的全面、有针对性的了解和分析,致使教学目标脱离学生实际,不易达成,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对教学目标达成度关注不够,动态调整教学行为的能力有待加强。

阅读全文

新课改音乐教学思路浅谈

新课程改革在音乐教学中倡导了一种新型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为新时期的音乐教学作了一个全新的注解。课改十六载,新的理念已融入了音乐教学。回首多年课改路,笔者有颇多收获与大家分享:

一、研读教材,认真备课

以前在备课的时候一些教师往往眉毛胡子一把抓,到最后却又什么都抓不好。笔者通过课改和几年来各种出课、赛课的实践,摸索出在备课时,首先一定要认真研读教材、教参,确定基本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然后需要搜集材料: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搜集大量相关的材料,包括教案、课件、音视频等,这些都可能对下一步的备课产生灵感;接下来,要根据对这节课的理解来重新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并且要制定出粗略的教学过程。在教学中需要有哪些活动、需要什么样的音视频或图片材料等,都要详细列出来,然后再去搜集材料;经过第二轮的搜集之后材料基本已备齐,最后可以制定更加具体的详案,着手准备课件。在备课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内容不适合要及时调整。

二、精挑细选,合理运用

我们常说:“新时期的老师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口井。”所以,在准备一节课的时候,教师要搜集整理大量的资料,了解相关的文化知识,但是这些材料,并不是全部适合这节课。所以,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筛选,选择最合适的,真正能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的材料,无用的要坚决舍弃。尤其是视频材料,视频在选择的时候首先一定要符合本节课的内容,有很强的代表性,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其次才是清晰度和视觉效果,千万不要本末倒置。比如《劳动的歌》一课中,笔者选用了许多视频材料,可以说每一段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都是截取其最精华、最有代表性的部分。其中有一段“舂米”的小视频,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五秒钟,但是配上《杵歌》的音乐,再加上课堂上的语言描述,就把高山族边唱《杵歌》边“舂米”的劳动场景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比起教师干巴巴的描述,更直观、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三、教学设计,逻辑性强

这里所说的逻辑性,指的是教师在设计一节课的时候,教学主线一定要明确,设计思路要清晰。笔者在听课的时候通常有这样的感受,教师的语言很美、有亲和力,教学基本功很扎实,课堂上也非常“热闹”。但是,听完后总感觉各个知识点分散,存在许多与课堂无关的内容,不知道教学重点是什么。这就是教学设计的逻辑性不强,没有深入研究教材的问题。所以,不管是唱综课还是欣赏课,教学主线一定要清晰明确。比如在《劳动的歌》一课中,教师以劳动为主线,大胆进行教学内容的重构,为学生创设劳动时的情境,依据教学内容巧妙的设计了抬木头、舂米等学生喜欢的体验活动,并且在教唱歌曲的过程中,巧妙的用舂米的动作来给歌曲伴奏、数拍子,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整个课堂充满了愉快的劳动气息。而且,教学内容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探究体验,最终体现音乐学科审美育人、德育育人的目标。

阅读全文

中职机械基础有效教学分析

摘要:本文根据中职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学业水平测试精神,就如何进行好的教学设计,保证有效课堂教学,列举了“有效备课”的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有效备课;教学设计;机械基础;有效教学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开启了职业教育的新时代。新时代的职业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更要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上好课,首先必须备好课。有效备课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只有好的教学设计才能保证教学的实施与效果。机械基础的课程特点决定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是难以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的。教师的有效备课既要根据课程教学要求,又要更多地考虑教学细节和每个学生的情况。因此,新时代的教师首先要把课堂教学的立足点放在学生身上,花更多的时间备课,准备更多更好的教学素材,通过改进教学手段,使学生乐于学,自主学,学会学。在多年的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笔者从课前准备的角度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收到一定的效果,供同仁交流。

一、认真研究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研究学生,精心做好教学设计

根据教育部教职成[2009]8号文件精神,《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基础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机械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及工程技术类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懂得机械工作原理,了解机械工程材料性能,准确表达机械技术要求,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9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的通知》要求,机械基础课程是“加工制造类”专业基础知识考试课程之一。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仔细分析课程教学要求,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心理特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新时代的中职生受到更多的外界诱惑,尤其是网络对他们的影响,对移动设备的自制力普遍较差。大多数中职学生都是以“失败者”的心理进入职业学校的,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心理上的自卑,在行为习惯、学习基础、学习动力上都有所欠缺。作为教师,平时应多观察、了解学生,关爱学生,激励学生,使学生树立学好专业课程的信心。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发现他们的进步和优点,促使他们更好地进行自我约束。

二、转变角色,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新时代的职业教育要求教师“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教师从教学主体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帮助者。教学设计中,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注意以有效的情境点燃学生的求知欲,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身边事为素材,创设有效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1.精心设计课堂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去思考例如,在学习棘轮机构时,可以向学生提问“在骑自行车时,脚踩自行车踏板向前行驶,而反转踏板时自行车为什么不会出现倒车?”例如,在“圆轴扭转的外力偶矩计算M=9550Pn”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汽车爬坡要用低速挡?”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用巧妙的引导,实现学习的有效性中职机械基础课程内各章节中有大量的识记类概念、特点、应用等基础知识。每次上课之前,教师要重点抓好课前五分钟。即指定章节,让学生强记、速记。在学生自主复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课前小测题目,以默写或小练习等形式加以巩固,检测学生的复习效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划出重点、指导学生对知识要点做好课堂笔记。同时,中职机械基础课程各章节内容看似松散,相互联系不大,但仔细研究会发现有些章节知识点大体相同。如在机械传动中不外乎工作原理、传动比计算、传动特点、应用等。但由于传动种类多,学生在学习时往往张冠李戴。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引导学生自己列表比较,教师只作补充完善。学生通过列表找出不同传动类型的异同点,比较各自的优缺点,从而得出各种传动的不同使用规律和应用场合,清楚各知识点的异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用心评价学生,让每一个学生会学、乐学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课堂上积极参与,还要引导学生课后在“超星学习通”上自主完成课程资源复习,并进行小组讨论,完成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注意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多鼓励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阅读全文

高中音乐教师对教学设计的视角建立

摘要:2017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方案、学科课程标准上做出了修订变化,新课标直接关系育人质量的提升,即在对音乐教师的教学上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发生了变化,教师在音乐教学上开始不断探索新模式、新方法、新形式,备课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基础环节,其重要性可见一斑。那么教师应当如何备课?笔者认为是当下教学过程中值得探讨和深思的问题。本文就高中音乐教师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的问题,以新课标为依据,以教师为研究对象,以旁观者的角度进行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2017版新课标;高中音乐;教师;教学设计

在我国2017版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较旧版从四点新增到六点,对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理念及目标作出清晰明确的阐述,旧版课标强调音乐的审美价值、音乐鉴赏与表演的范围,以及音乐在实践中的作用和创造力,强调群体的全面性以及个性的关注性;新课标新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标准,着眼于美育的功能以及情感体验,在实践的过程中深化情感,在普通高中开展实施音乐教育时更加关注课程选择、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的多样性,二者对比发现,2017版新课标对在普通高中开展音乐课堂更具有针对性,目标维度更具体。新课标的,为教师带来了新的教学思路与学习方向,在此理论的指导下,音乐教学的教学设计应当有新的变化,从综合教育思想和音乐功能及理念出发形成的具有价值的教学设计。设计课程的意图要有明确的认识,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教材研读

音乐课程应该是以音乐去理解音乐,对于音乐教材,首先教师要通读,对内容要有整体的概念,然后将教材进行细读、研读,形成知识框架,教师要反复欣赏、演唱、演奏音乐作品,因此在以新课标理论的指导基础下,教师应当做到:1.教学重难点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一堂45分钟有限的音乐课堂里,教师不应该试图将教材内容所有的知识难点都成为本堂课教学内容,导致教学内容笼统模糊,学生学习分不清重点、难点,教师应当有精准把控核心内容的能力,能够将一堂课最重要的部分拿出来,而不是无主次、无效的知识教授。以人音版布隆迪的《鼓舞》一课为例,若教学内容以学生能够掌握非洲鼓乐的节奏特点为主线,那最主要的核心是律动,思考如何引导到律动,教师可以开始以简单的节奏律动导入,围绕律动核心设计前后律动铺垫,从律动前引导的拍手跺脚捻指简单分类动作,到后面通过肢体融合所有动作完成一个成品,两者之间是有内在的联系的,而不是割裂的。作反面举例,若要讲律动,却以绘画旋律节奏走向的表达方式作为导入,难点就没有凸显出来,容易造成教学内容混乱、毫无主次等效果,因此教师要清楚明确课堂设计的内容,以及要考虑有限的课堂时间,形成自身优秀的教学风格,避免不要为了形式而出现形式的教学方法,避开不要非内容而设计教学环节。2.教师要建立起与音乐作品间的关系。新课标课程设计的依据是高中音乐课程将鉴赏-表现(唱、奏)-编创作为必修课程主干,体现音乐创造过程的共性特征,涵盖音乐实践活动的不同表现形式①。对教材中的音乐作品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做到两个领悟1)试图领悟作品与作者之间的关系;2)试图将自己走进音乐,教师与2017版新课标下高中音乐教师对教学设计的视角建立作品的关系。具体来说可以从音色、速度、力度、查阅创作背景等方面进行教学思考,教师首先要从呈现出的作品去理解作曲家的意图、从谱面上对所表现出的音乐作出领悟。以SY中学Z老师教授的《卡门序曲》一课为例,此曲结构是一首回旋曲,是由主部主题多次反复以及与若干个插部组成的,Z老师以主部主题和第二插部主题《斗牛士之歌》做对比分析时,以主部主题描绘的活动氛围、以及音乐配器为教学切入点,比如铜管乐的音色才能营造出这样恢弘的气势,并引导学生用“蹦”模仿演出主题旋律,激发学生听赏参与感,体验卡门序曲主部主题生气勃勃的场面气氛,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而第二插部主题《斗牛士之歌》是描写一位斗牛士凯旋的场面,Z老师在教学设计时考虑的是音乐在烘托主题形象上思考是以一个什么基调来出现?斗牛士他的出现,是一个文弱的形象还是自信英武的还是威风凛凛的?那么从音乐听觉、谱面分析可以感受到这是一种自豪中带有优雅的感觉、是有一种带有歌唱性的情感表达,弦乐的旋律演奏将人物形象、场面气氛、情绪表达的淋漓尽致。教师备课时还对历史西方斗牛的关系作了解,有助于学生对作品背景的梳理和理解。教学设计时教师所有的思路都应紧扣对音乐情绪的表达,从作曲家的角度去想配器,领悟作曲家与作品的关系,思考音乐的传递为什么会有不一样的,不同的音乐家有不同的理解,任何音乐作品都有作曲家深刻的思想感情,因此在音乐教学前是需要我们教师的理解,教师要反复聆听音乐作品,用音乐来学习音乐,教师要充分理解作品、领悟音乐内涵、领会创作心境,那么才能进一步思考学生可能会怎么去欣赏这个作品,真正完成教学。3.教师要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前有内容,后谈方法,教师要以完成上述内容思考为前提,再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可以从不同的题材、表现形式、风格、艺术特征和人文背景等方面入手,其中对比学习笔者认为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教学方法,以LC中学J老师对人音版《祖国颂歌》音乐片段进行欣赏时,J教师运用钢琴的高中低三个音区进行弹奏对比,让学生在三个不同音色音响听觉上对音乐作品要表达的情绪进行感悟和思考。教师在音乐作品鉴赏模块的教学上,要充分发挥引导的角色,以学生为主体,可以在开始做具体讲解,将逻辑性思维框架或者领悟式的学习方法进行教授,学生掌握方法后便自然而然能够过渡到由教师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其他片段进行自主学习、审美感知,在教学设计时就要对这个部分进行设计,在实际课堂中通过课堂互动,由学生进行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主动表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领悟与扩展。

二、注重学情分析

教学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所以充分的预设是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保障。在上述叙述的基础上,课前学情在备课环节中也是十分重要的,虽然是无法完全预控的,但教师仍然在教学设计环节应当要做好各种可能性的思考。高中时段的学生已有自主的学习能力和一定的知识积累,作为一个现实的、具有创造力的个体,逐渐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体”,由于学生个体发展上存在着差异,比如兴趣爱好、思维方式、思维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等都存在不同个性,因此能够导致最终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因人而异。因此,此时关注课前学情就显得十分必要,新课标要求教学内容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特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需要将学生和音乐的关系以重点加以思考,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心智等方面的发展水平更接近成人化,教师可以自己最初的印象就是学生的印象进行教学设计,最好是已了解班级学生的基础下,并在实际教学时与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前沟通,以便能够及时调整一些细节小部分,将所设计准备的弹性空间能够发挥最大效率,加上教师自身经验的个性魅力,最终能让课堂迸发激情火花,充满乐趣。以GL市Z中学Z老师为例,老师在课前就很好的关注到班级学情,在人音版《京剧大师梅兰芳》课堂教学中的一项对比环节中,Z老师就能够做到明确邀请一位嗓子十分具有特色的男同学进行示范对比,顺利有效的过渡到戏歌的发声方法的教学部分;在提问环节也能够及时了解不同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进行高效的师生问答。GL市L中学L1老师的《越韵-梁祝》课堂是在比赛活动中展示的,教授的班级是不熟悉的班级,但是能够看到在课前准备阶段,老师有与同学进行沟通的行为,致使在后面的课堂师生互动环节十分出彩,在男女分组学习和表演部分时都十分优秀,另在身段体验时,老师还邀请一位学生一同配合,在表演结束后,当场采访表演学生的感受,该学生的回答也十分到位有趣。以上两个教学片段都明显的能看出,由于教师教学设计环节,能够在课堂教学上把握就比较大,收放自如,尊重不同学生的独特体验和回答,达成课堂中的动态生成,扩展学生自我创造的空间。及时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合理、高效的音乐学习。

阅读全文

初中生物实验微课程的制作和运用思考

摘要:新课程理念的逐步深入,促使生物教学愈发强化实验教学,旨在借此实现感性至理性认知的跨越.然而,生物实验教学较为抽象,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理解吸收.新时期,涌现出微课和翻转课堂等全新的教学模式,这大大推动了实验教学的进程.首先对微课进行了简析,然后介绍了生物实验应用微课的现实意义,最后探讨了微课制作与应用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实验;微课;制作;初中生物

微课和传统课堂之间的融合,能够大大提升学习效率,有利于日常学习.微课可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并要求教师合理筛选信息,深入探讨这两者的有效融合方法,只有这样,方可进一步提升学习成效.为此,本文关于生物实验微课制作内容的探究具有重大意义.

1微课简析

从内涵层面而言,微课教学技术即对理论教学相关重难点模块的有效整合,虽然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大面积应用,但教师仍占据着主导位置.微课技术应用始于西方国家,其教师经由微课把原有目标和内容加以整合,同时,应用至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可利用微课展示精致图片,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来提升学习自主性.在生物教学实践中,经由微课技术面向网络广泛搜集资源,为学生提供有效帮助,增强其实验操作能力.具体过程中,经由微课技术,全面把控学生的认知情况,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当前将微课技术应用于生物教学实践中,帮助教师摆脱了空间和时间层面的约束,使得广大学生无论在何种场合均能应用微课视频完成学习.

2生物实验应用微课的现实意义

2.1提升学习兴趣

阅读全文

酒店运营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摘要]OBE教育理念下酒店运营管理课程思政目标集中于情感成果、价值成果和学习成果,着力于培养学生协作精神、社会责任感、长远导向和职业道德。多重“三明治”式课程教学设计包括课程内的大“三明治”和模块内的小“三明治”思政教学设计。该文深入阐述了“学校教学周+酒店企业实践周+反思汇报周”(6+1+1)的大“三明治”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和“理论讲授+实验室模拟+理论内化”的小“三明治”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的交替循环中实现知行合一。

[关键词]酒店运营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实践

中国高校的首要目标是培养既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拥有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北京联合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是学校的特色品牌专业,2019年获准教育部首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全系教师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课程思政建设与思政课程改革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酒店运营管理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本科核心课程,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及实践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OBE教育理念下酒店运营管理课程思政目标设计

OBE(Outcome-basedEducation)教学是结果(或成果)导向的教学,强调学生的学习成果[1]。酒店运营管理课程将学生的学习结果分为知识、应用、整合、情感、价值、学习六个方面。其中,知识、应用、整合成果更强调对于酒店运营管理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情感、价值、学习成果更多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集体荣誉感等优良品质。学生除了能够描述酒店运营管理专业知识(知识成果),能够应用酒店运营管理专业知识来分析酒店真实运营管理案例,总结案例经验或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应用成果),以及能够触类旁通地分析酒店运营管理中存在的复杂问题,分析视角能从运营视角向酒店战略、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等视角进行延展(整合成果)之外,在情感、价值、学习成果方面需要达到以下思政教育目标。在情感成果目标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小组作业、团队调研等形式,提升团队合作意识及集体荣誉感,形成同伴情谊,能够就酒店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撰写调研报告,并做好分工,进行有效的、具有吸引力的成果展示。在价值成果目标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在酒店运营管理理论学习及实践活动中理解并遵守相关酒店管理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社会责任,培养工作韧性,具有长远眼光。在学习成果目标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利用MOOC及其他网络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提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凭借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学习国家政策,将职业道德准则内化为信念,并表现于职业行为和社会行为。

二、多重“三明治”式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及实践

“三明治”课程(Sandwichcourse)指“理论—实践—理论”的课程学习方式[2]。19世纪中叶,英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就已出现三明治课程,到20世纪80年代,三明治课程由工程和技术类专业,扩展至酒店管理、商业、医学、护理等专业。高校思政教育的思想性、政治性决定了学生应知行合一[3],在工作实践中去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思政应结合专业特点,加强产学合作,为学生创造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塑造品德的环境。具体到酒店运营管理课程的思政教学,采用了多重“三明治“式教学过程设计,即综合运用大三明治和小三明治课程设计。酒店运营管理课程分为酒店前厅运营、客房运营、餐饮运营、多部门运营协同四个教学模块。对于整门课程,采用大“三明治”式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而在各教学模块内,则进行了小“三明治”式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阅读全文

龟兹舞蹈教学微课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之中,互联网+教育目前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将信息技术与中高职院校舞蹈教学进行融合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重视,为此,文章选择了新疆艺术类中高职院校龟兹舞蹈教学作为研究对象,然后提出了微课课程体系构建策略,将龟兹相关内容背景以微课的形式,并在付诸实践的基础上对相关策略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希望能够促进新疆艺术类中高职院校龟兹舞蹈教学效率的提升,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关键词:新疆艺术类中高职院校;龟兹舞蹈教学;微课;课程体系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新疆艺术类中高职院校龟兹舞蹈教学也逐渐将微课引入到了教学之中,通过讲述龟兹背景,进而更好地实践教学。通过实践也发现,微课以其图文并茂、声形并举、且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而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近年来,因为新疆艺术类中高职院校龟兹舞蹈教学对微课的有效运用促使学生对龟兹舞蹈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学兹舞蹈教学效率的提升[1]。但是目前中国古典舞的分累中龟兹舞蹈处于构建中,受众群体少,然而自从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提出以后,龟兹又在丝绸之路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特殊的位置。因此,将微课充分运用于新疆艺术类中高职院校龟兹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促使其进行综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并且能够有效运用于其他艺术类专业学习的过程中[2]。所以,本文立足于微课在新疆艺术类中高职院校龟兹舞蹈教学中的运用经验,提出了构建微课课程体系的建议。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最早是由美国圣胡安学院的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所提出的,这一概念最早见诸文献是2008年,在刚开始的时候,人们将这个概念形象地称之为知识脉冲。在我国,微课得到运用和流行主要得益于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老师,他指出微课实际上是通过教学视频来传递学习内容的一种教学资源,换句话说,微课以教学视频为载体,在特定的教学和学习目的中,对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教学环节或者某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的过程。具体而言,微课实际上是一种在传统教学基础上,以互联网为依托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3]。作为一门通识教育课程,从当前具体特征来看,微课能够汇集教材和互联网等优势资源,利用图文并茂、声形结合、音画并举等形式来生动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同时还能够在动静结合之中,充分调动学生五官感受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刻的体验,所以,微课尽管在形式、内容等方面都非常精简,但是却起到了小中见大的作用。

二、微课在龟兹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实验这样认为,无论是谁,总是会情不自禁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因此,这一现象也可以有效地运用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微课不同于传统的课程教学体系,它能够将学生将要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有效地呈现在视频载体上,让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随时切换自己所需要的内容,着就让学生能够在更为广阔的空间中来获得关于龟兹舞蹈学习的内容,从而进一步提升其学习的兴趣。

阅读全文

品德与社会课堂有效教学浅析

一、坚持认知、体验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精心设计和优化教学过程

高效率的课堂讲究合理的教学设计,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同样如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需要坚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基于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就要坚持认知、体验以及实践三者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要精心的设计和优化教学的每一个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构建高效率的课堂教学。例如,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的环节上,就要把自主、合作以及探究等学习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例如,在教学《寸金难买寸光阴》这节内容时,上课伊始,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自己拍摄的录像《一分钟》:起床时间到了,小英赖床一分钟而错过了公交班车,只好步行上学,但是到了学校花了30分钟。“小英只晚起了一分钟,为什么会迟到30分钟呢?”学生讨论后,知道了这主要是因为小英赖床惹的祸,更重要的一点是,学生们知道了这样一个道理,尽管只是短短的一分钟,也是不应该浪费的,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钟,因为每一分钟都可能是无价的。

二、突出课堂生活性,体现生活的教育性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其主要的特点就是集品德教育和社会基础知识为一体。孩子们自身的品德修养和社会性成长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正如我们经常所说的一样:“生活本来就是一部无字的教科书”。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该把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真实的走进小学生们日常生活当中,让他们从自身的日常生活看起,从自身的角度去看待这个社会。例如,在探究《平安回家》这一章节内容中,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掌握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出校园,到社会大课堂中去体验。学生边走,教师可以边向学生们介绍沿途交通标志的一些名称、作用、意义,在马路上行走的时候应该注意的一些交通规则等,让他们边听边记。通过这种社会性的体验,学生们也很快明白生活中处处都是有规则的,如果不讲规则,不守社会秩序的话,人们就不可能正常生活的。如此,通过结合学生们日常生活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们在所处生活认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本课的学习任务,而且还利于教师把抽象的道理生活化,实施无痕教育。还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

很多教师都存在这样一个误解,就是认为小学生年龄小、身心发展不成熟,在教学时,总是采取“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但是这种枯燥、机械的教学方式根本不可能让学生学到一些实质性的品德知识的,也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此,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教师不要只局限在传统式的教学模式上,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每一位小朋友都能积极的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让他们在活动中都能够学有所得。  例如,在教学《温馨一家人》这章节中的“我也会当家”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班里开展角色扮演的游戏活动,组织学生通过表演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为了带动课堂的气氛,教师可以先在班里挑选几名热情度比较高的学生来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让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爷爷”“奶奶”、“我”、“爸爸”“妈妈”以及“客人”等。接着,把“我”重点将当家的实践活动表现出来,比如打扫卫生、叠被子、陪老人下象棋、陪客人聊天等。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既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又能锻炼他们的表演能力,让学生们在表演中很好的领会这一节内容的要点。

四、音乐渲染情境,激起情感共鸣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