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化学专业培训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化学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科与研究生实验教学改革的建议,主要包括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创新意识、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强实验室建设等。通过不断完善实验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实践;创新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方面,是整个教学环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化学专业实验教学包括本科实验教学和研究生实验教学两个方面,本科实验教学对大学生技能和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研究生实验教学为研究生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适应时展,实验教学应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综合素质人才。
1化学专业本科与研究生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化学专业本科教学过程中,主要的实验课程包括基础化学实验(“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和专业课程实验(仪器分析及实验、化工基础及实验等)。目前只有基础化学实验课程建设较完善,而且在具体的教学中主要注重理论课程的教学,把实验教学作为整个教学环节的附属部分。除此之外,在实验教学中不重视学生对实验的预习,实验开始前由教师详细地讲授一遍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方法,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进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很多学生并不清楚实验原理。甚至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多名学生分成一组共同使用一套实验装置,造成部分学生不动手操作,直接抄录实验结果。在理论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大多用板书和多媒体的方式讲解实验基本原理,没有进行相应的演示实验,在课堂上学生无法清楚地看到实验现象,更没有机会亲手操作。学生用大量时间完成了理论课的练习题,但对实验的数据处理却显得束手无策[2],很多学生甚至不明白误差的定义,无法判断误差与错误的区别,也不会思考产生误差的原因[3],认为所有的实验结果都应该像理论课习题一样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和解题思路。化学专业本科生一部分毕业后会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然而一年级硕士研究生注重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没有安排具体的实验课程,以至于研究生完成基础课学习后进入科研阶段,需要重新培训文献调研的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延误了科研工作的进度。因此,突破化学专业传统教学模式,推进实验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2实验教学改革新模式构建
2.1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创新意识。对于本科实验教学,教师应仔细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针对实验基本原理部分的知识向学生进行提问,考察预习的效果。没有预习报告,或者照抄实验讲义的不允许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自己通过实验解决问题。要让实验系列的教师得到应有的重视,提高他们的待遇,激发他们的教学积极性。每学期安排实验系列教师参加各类专业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对于一年级硕士研究生,让他们提前进入实验室,以科研课题为导向,为他们开设相关实验课程。首先由专业教师讲解实验的科研背景,引导他们学习查阅相关文献,学会文献的跟踪和索引。完成文献阅读后,开展与科研课题相关的实验操作[4]。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尽量让研究生自行解决,进一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
牛羊养殖环境污染和防控措施
摘要:牛羊养殖是畜牧业中比较重要的部分,近年来,牛羊养殖业有了非常大的进步,给牛羊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收益,但是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只有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进行布控,才能够从最大程度上降低污染,进而更好地促进养殖业的发展。分析了牛羊养殖业中产生环境污染的几个重要因素,并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牛羊养殖;环境污染;防控措施
1牛羊污染造成的环境问题
1.1气味造成的污染
在牛羊的养殖过程中,会产生气味污染,这来自于牛羊养殖中产生的粪便和牛羊本身的气味。养殖场的养殖环境一般是封闭的、高密度的,在这种情况下,气味扩散会更加剧烈。并且,养殖人员专业意识较差,不对牛羊圈进行定期的清洁工作,这都会加重这些气味。这些气味不利于牛羊的生长,也对养殖户自身的生产经营带来影响。也对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威胁居民的身体健康[1]。
1.2排泄物造成的污染
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养殖户在牛羊养殖过程中会用大量的草料进行喂养,这会产生大量的排泄物。农村地区的养殖户所具备的专业的养殖知识较少,并且缺乏专业的排污治污设备,对牛羊的排泄物处置较随意,随便排放在土壤、河流中,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甚至还会渗透到地下,给地下水带来污染,直接影响到用水质量。除此之外,大量的堆积草料,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还会造成腐败变质,造成细菌、蚊虫的肆意繁衍,带来很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一、积极探索有益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途径
1.意识先行。第一、强化学校相关负责人的意识。学校相关负责人要提高其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让教育回归人的本质,也让心理健康教育回归课堂,而不仅仅是课程表上欺上瞒下的一个象征性的文字符号。第二、教育者要有意识。教育者要能够积极参加专业培训。使自己走向专业化的心理教育的道路,丰富完善自己的教育理论,注重心理训练的实践以及案例的反思总结,这也是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最坚实而有效的一步。第四、家长要有意识。在这一点上,学校是家长产生意识的助推者。学校应适时组织家长学习有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尤其对于留守学生的监管人而言,无论定期举行家长会或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家庭背景,还是有关训练心理发展的活动、方法都要与家长进行讨论,进而制定方案。
2.行动跟进。第一、做好专业教师的培训。学校要加大培训力度,加大投资,在本校培养至少一名专业的心理教师。第二、做好各学科教师的延伸培训工作,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掌握基本的心理疏导及训练的方法,有效地控制好自己的教育行为。第三、做好教师的心理健康工作。教师要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愉悦的心境,和稳定平和的情绪投入到教育中去,优化教育教学环境。第四、做好评价工作。学校要建立包括各学科教学成果、师生的情感体验、健康水平测试等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体系。第五、做好各学科的渗透性教育。各学科教师要打破学科概念,发掘本学科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适时适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第六、做好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角色,他既是管理者,又是陪伴其成长的朋友,与学生的交往最为密切。因此,班主任的工作一定要勤、细、实、巧,要深入了解学生心理,根据不同学生地不同心理问题,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对学生实施教育。
3.文化陶冶。开展丰富多彩,健康高尚地各种文体活动,演讲比赛,团队活动,给学生心理发展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影响。并可通过橱窗、板报、专栏、手抄报等方式营造健康和谐的的校园文化环境,以陶冶学生的性情、促进其活动能力,集体生活与人际交往能力。
4.爱的滋养。“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出发点,把爱当做心理教育的催化剂、灵丹妙药,你会发现走进学生心灵是多么的幸福。所以,教师要善于发掘社会、学校、家庭的爱的教育资源,实施爱的教育,营造爱的氛围,让感受爱与奉献爱成为每个教师的工作方式和每个学生的生活方式。
二、结语
总之,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急需我们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做好从无到有的工作,之后不断的健全与完善,使之在农村中小学加以推广与普及,这样才能给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份关注,一份希望,也才能给无数农村学生以一份关爱,让他们健康成长。
信息化背景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探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幼儿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促进教学改革,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从而提高幼儿教学的质量,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在教师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学习,逐步提高自身的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在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经验,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具有专业素养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把信息技术与专业发展结合起来,让幼儿教师能够提高信息素养,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从而使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准具有与时俱进的现代化发展。本文介绍当前信息化背景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从而提出相应策略,促进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为更好地提升基础教育水平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一、信息化背景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1.幼儿教师信息化水平参差不全
幼儿教师的学历普遍低于其他中小学生的学历水平,所以在接触信息技术方面表现比较吃力,又没有升学的教学压力,只是在“看孩子”的阶段,从而不想接触新事物和新技术,从而导致幼儿教师信息化水平参差不全。
2.缺乏专业培训
教师的素质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内容,幼儿园教师教育分为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幼儿教师职前教育时间短,又缺乏实践经验,所以职后教育尤为重要,但是幼儿教师的专业培训只重视学习和技能的培训,而忽略了实践教学技能和信息化水平的培训,导致幼儿教师与时代脱节。
3.社会和学校不重视
酒店管理二元制课程体系设计
摘要
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完善,都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以现代学徒制和双元制为指导,设计适应职业能力培养的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将项目式培训、实习课程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制定企校主导联合育人的课程标准,加强企业文化熏陶,均有助于构建涉外酒店管理专业“二元制”培养课程体系,为现代学徒制下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关键词
高职教育;涉外酒店管理;二元制;课程体系
目前,我国正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是我国为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提出的新模式。重构课程体系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内高职校企合作涉外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大部分以知识理论逻辑为导向,未结合双元制职业培训教育理论。形成适应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是涉外酒店管理专业学校、企业二元主导联合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热点。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以及技能实践课的整合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涉外酒店管理专业“二元制”培养课程体系设计正是要解决该问题,以提高劳动者职业能力和素养,满足酒店行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人才的支撑需求。
1课程体系设计的理论依据
课程体系的建设要以先进职教观念为指导,建设符合当代高职发展要求的、全新的课程体系。现代学徒制、双元制是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影响较大的教育模式。
幼师教育论文:幼师院校环境教学强化策略
本文作者:李改 王彤 马满喜 单位: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幼师院校是培养幼教师资的摇篮,现在幼师院校的学生既是将来的幼儿园环境教育的老师,又是家庭环境教育的实施者,在将来的幼儿环保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双重角色,所以,随着各种环境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和冷静反思,社会上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和公众人物开始关注小学、幼儿园的环境教育以及幼师院校环保师资的培养。环境教育师范先行,环境教育教师先行,已成为国际共识和成功的环境教育经验。环保师资水平的高低是决定环境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在美国,为了提高教师的环境素养,1990年环境保护署与一些高校开展合作,开发培训计划使教师、学校行政人员都可以接受培训。早在2000年美国已有大约39.2%的中小学教师接受过环境教育方法的培训,有61%的教师参加过环境科学与生态知识方面的学习。澳大利亚在70年代,各州就已开始对教师进行环境教育方面的培训。西班牙的环保师资培训主要由大学和各自治区的教师中心来承担,自1972年以来,大学就开始从事职前教师培训工作,未来从事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师必须在大学的教育学院或教育系进行三年的环境教育学习幼师院校是培养幼教师资和幼教在职教师继续进修的专业学校,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师院校环境教育的重视程度及开展环境教育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小学、幼儿园环保教育的开展乃至全社会环保进程的推进。这就是幼师院校在培养、培训环保师资和开展环保教育方面的潜在的独特优势。
20世纪90年代,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师范教育由三级向两级过渡,一小部分幼师学校并入大学,提高了办学层次,但大部分幼师学校仍独立办学。因此,在1996年开始的轰轰烈烈的中小学、幼儿园和大学的绿色学校创建活动中,幼师院校的环境教育处于“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尴尬境地”和“边缘地带”。更为重要的是时至今日,全国范围内的幼师院校环境教育研究还没有全面启动,所以,幼师院校的环境教育已远远落后于小学、幼儿园的环境教育,这种现状与我国目前环境教育大发展的形势很不和谐。全国各地幼儿园环境教育蓬勃发展2008年,仅河北省省级、国家级的绿色幼儿园、小学数量占全省绿色中小学总数的56%。幼儿园、小学的老师,每学期要上环保课。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每年要组织幼儿园、小学的环保教具评比。目前许多幼儿园的环境教育实践有声有色,取得了不少成绩,如有的小学已参加了国际合作项目,加入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有的幼儿园的环保课题成为国家级立项课题。幼儿园环境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急需环境教育培训许多绿色幼儿园在创建绿色幼儿园活动中,已感到自身环境专业知识储备不够、缺乏环境教育理论的指导,在环境教育活动中很难突破和创新。所以,经常自发地到外地参观学习或参加环保部门组织的环境教育专业培训。但这一层次的培训内容太宽泛对幼儿园环境教育的指导缺乏针对性,没有针对幼儿心理和生理特点的幼儿环境教育理论普及和方法指导,培训效果不理想。
我国学校的环境教育经过40多年的努力和实践,开始关注环境教育的实效性研究。因此,幼师院校开展环境教育的目的,一方面研究幼师院校教育教学的特色和优势,探索适合幼师教育教学资源特点的环境教育培养方式,切实提高幼师院校环境教育的有效性,为幼儿园的绿色环境教育输送优质环保师资;另一方面幼师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在学前教育培训方面的独特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幼儿园环保师资培训工作,为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想理论基础和师资保障。尝试学生德育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的改革,构建幼师院校特色学生道德教育体系目前环境教育效果普遍不理想的根源就是德育评价环节的缺失。学生德育评价是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方向的“导航仪”,对学生具有规范、凝聚、激励、引领的功能。低碳生活作为一次全新的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要改变学生已经习惯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充分发挥德育评价对学生日常行为的导向、激励和促进功能,改革传统的学生德育评价,增加学生对节约资源的态度、认识和行为表现方面的评价,并将其纳入幼师学生日常行为表现和思想品德评定中,体现时代对学校德育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方面的新要求。
①确立新的幼师生德育标准。学生不仅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备健康的心理和亲社会行为,同时还要能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备感恩自然、关爱生命、珍惜资源的环境伦理和生态人格。②建立幼师新的德育评价奖励机制。在“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文明宿舍”、“文明班级”的评比中,明确将环境行为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在全校营造一种“低碳节能光荣”的良好氛围,激励更多的幼师学生参与到保护环境实践中来。③落实幼师新的学生评语内容。学生评语是班主任最常规的一项学生教育评定工作,也是实施低碳教育的重要环节。班主任在评语中要对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低碳节能情况如实地评价、教育和引导,体现学生评语的环保道德教育功能。不仅如此,而且学生评语也是学校与家长沟通联系的桥梁,这样,学校影响家庭,家庭带动社区,达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低碳教育效果。
构建“以艺术课为主体,文化学科为主导”幼师特色的环境教育学科渗透体系环境教育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征,以往幼师院校在环境教育学科渗透方面主要借鉴一般中学的经验:仅在史地政、语文理化生等文化课中渗透环境教育,而在幼师专业课——音乐、舞蹈、美术课中没有明确要求,环境教育渗透处于空白状态。这种学科渗透力量严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环境教育效果。①德国环境教育学者赖纳•多拉瑟在1996年指出:环境教育应“情感基础第一,不是认知第一”。幼师音乐、舞蹈等艺术课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具有强烈的情感功能,研究表明:音乐、美术、舞蹈教育具有独特的环境教育功能。②艺术来源于生活,又要服务于生活。当今人们的生活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音乐、舞蹈等艺术课责无旁贷地要反映这个时代的主题——环境教育。为了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国外的一些艺术家们也在纷纷创作新的艺术形式——艺术环保作品。③幼师艺术课的课时多,占学校课时总量的三分之二,可谓学校教学的半壁江山。而且音乐、舞蹈、美术等专业课也是幼师生将来从事幼教工作的专业技能和教学基本功,因此,在环境教育学科渗透、环保情感培养方面理应发挥主渠道作用。由此可见,幼师环境教育的开展不能机械地照搬他人的经验,拘泥于千篇一律的模式,而要从实际出发,充分挖掘自身环境教育资源优势,形成“以艺术课(情感教育)为主体,文化学科(环境知识传授)为主导”特色学科渗透优势,推动幼师环境教育的蓬勃发展。探索幼师院校环境教育培训教材建设,提高学前教育环保师资培训质量。#p#分页标题#e#
如今,各地环保部门也组织了一些环境教育师资培训,但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培训范围过于狭窄,只针对绿色幼儿园的教师,非绿色幼儿园被排除在外;培训内容陈旧,主要是一些领导讲话和经验介绍,缺乏幼儿园急需的环境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培训。因此,幼师院校在重视在校幼师学生的环境教育的同时,应加强学前环境教育师资培训的开发工作。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与学前环境教育师资培训配套的专业培训教材,所以,幼师院校组织力量研究编写学前环保师资培训的专业教材,是提高学前环境教育师资培训质量的关键。编写教材遵循的原则体现目前环境教育界普遍认可的著名的卢卡斯环境教育模式,即“关于环境的教育”、“为了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的教育”。突出幼儿环境教育理论的普及与应用内容。教材要借鉴国外环境教育理论,发挥幼师院校学前教育经验丰富的优势,做好幼儿环境教育理论的创新工作,为幼儿园的环境教育提供教师急需的、深受欢迎的环境理论指导。环境教育专业知识体现基础性。教材要立足于幼儿园环境教育的目的、目标和幼儿园环境教育特点,兼顾学前知识结构和层次不高,在充分考虑环境知识综合性、科学性的基础上,强调基础性,不宜专而深,宜广而博富有趣味性。本土性原则。教材内容要反映本地区环境状况、生态资源特点和突出的环境问题,为学前环境教育的开展提供实践资源。
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实验室安全管理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课题.在调研国外高校和企业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包含人(组织体系)、法(制度规范)、防(专业防护)、保(环境保护)、育(教育培训)、查(安全检查)等6个要素组成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介绍了清华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基于六要素模式的探索实践.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
国务院于2015年10月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于2017年9月公布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在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实验室安全管理如何实现世界一流、为学校全面发展保驾护航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同时,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培养人的安全素养也是重要的任务.遗憾的是,国内高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诸多问题,难以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国家的要求,比较国外一流高校和现代化企业也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原因是实验室安全建设落后于教学科研事业的发展,安全意识淡薄、观念陈旧、安全素养较差,主要表现在重科研产出、轻安全投入,安全管理机构职能不强、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不深入、程序规范建设不重视不落实、人财物资源不配套等,造成陋习顽疾难以根除.近年来,高校普遍加强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但安全管理模式尚处在初级阶段,完整性、系统性不强[1G3].研究并探索出适合我国高校特点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很有必要[4].美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局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18001)和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基础上建立的环境、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Environment,HealthandSfetay,EHS)在美国高校和企业运行了几十年,积累了丰富经验,可以为我国高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有益参考[5].本文借鉴EHS管理体系和欧美企业的管理模式[5G8],从组织体系、制度规范、环境保护、教育培训、专业防护、安全检查等方面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索,并在清华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进行了实践.
1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六要素
一般来说,安全管理模式应当包含主要要素,简洁而具有可操作性.基于EHS体系建立的企业安全管理模式,如德国拜耳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模式见图1,体现了简洁有效的管理目标,除了一般实验室安全,也覆盖了环境保护、职业健康等因素.实验室安全涉及化学、生物、辐射、特种设备等各个专业领域,涉及环境保护及人为操作等诸多问题.我国高校在目标定位、体制机制和社会历史环境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欧美成功运行的EHS体系不能简单移植,需要从培养人的根本任务上去审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围绕高校培养人的根本目标,针对实验室安全问题,需要建立组织体系,并以制度规范约束各方行为,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实验室安全素养,强化安全检查来落实整改.围绕人(组织体系)、法(制度规范)、防(专业防护)、环(环境保护)、育(教育培训)等主要方面着力,以查(安全检查)来监督落实,形成管理闭环,形成六要素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以此6个要素建立的模式见图2.人、法、防、保、育、查等6个要素互相关联.其中,人是最活跃的要素,管理者和参与者需要职责明晰,权属明确;法是进行实验室教学科研活动及实施管理的依据,是施行实验室活动所遵循的规则,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保障;防是按照具体专业领域的不同要求,开展针对性措施,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抓手;保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保证环境、职业健康的必要措施;育是实验室人员提高实验室安全技能、提升管理水平、促进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查是贯穿整个管理过程的常规手段与必要保证.
2清华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六要素模式的实践
清华大学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践中不但关注人、物安全,而且高度重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从贯彻落实高校培养人的根本任务的高度,按照人、法、防、保、育、查六要素安全管理模式,进行了实践.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路径
摘要:“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企业与学校、实践与理论、学徒与学生等相对要素均可视为这种职业教育模式中的“双元”,师资配置机制是其持久散发制度魅力的关键因素,法律规范制度的完善是其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双元制”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参照,以“双元制”审视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建设“双元制”模式下高素质职业教育师资队伍,需要塑造全社会“崇尚技能”良好风气、建立规范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完善继续教育等配套政策、以“双元制”为基准修订《职业教育法》。
关键词: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职业教育教师
“双元制”(DualeSystem)是德国职业教育模式的代名词,被视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促使德国职业教育模式成为世界瞩目和效仿的标志。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借鉴‘双元制’等模式……强化学生实习实训。”新时代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对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对制约“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发展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予以高度的重视。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解读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核心在于学生在正式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在不同教育阶段均有机会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在企业以学徒身份接受实践训练,在学校以学生身份接受理论学习,企业与学校、实践与理论、学徒与学生等相对要素均可视为这种职业教育模式中的“双元”。
(一)“双元制”开始的阶段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开始于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后学业的第一次分流。学校设置方式既保证了所有学生小学学业结束后都能进入初等义务教育阶段继续接受教育,同时也满足了学生兴趣发展和身心发展实际需要,更为实践能力较强的高素质技术工人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初中阶段结束后,毕业生还要进行第二次分流。德国高中设置有普通类高中和职业类高中。职业类高中基本以专门性的职业学校为主,即“双元制”体制中的学校一元。无论接受何种初等中学教育,毕业后均可按照个人意愿选择进入不同高中学习。从实际情况来看,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生主要来自主体中学和实科中学。德国学生在高中学业完成后,可以自主申请进入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学习。如果是选择就业,德国教育体制也能满足直接就业学生后续的深造需求,即设置有专科学校,满足继续教育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