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化学期中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有机化学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
摘要:有机化学作为高等院校中化学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大一新生最开始接触的专业课程之一,由于有机化学开始时间较早,为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中提供较好的基础,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奠定基础。为了能科学且分阶段融入思政元素,选择在学期初、中、后三个阶段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同时讨论每个阶段课堂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融入,结果表明,分阶段且循序渐进的方式能很好地融入思政元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政观念和提升学习兴趣。
关键词:有机化学;思政元素;课堂教学
有机化学在高等院校化学相关专业中作为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化学、生物化学、环境化学、食品科学、生物制药、分析检测技术等均将有机化学作为专业必修课,有机化学知识是学习各专业课程的基础。一般有机化学开设时间在一年级,学生处于刚入学状态,对全新知识有一定的兴趣,此时在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对学生未来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当前在有机化学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研究也是在近几年才开始[1-3],因此仍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完善。本文探索在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融入思政元素。选择在学期初、中、后三个阶段的课堂教学中探索如何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从而实现化学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互相促进,实现“立德树人”之最终目标。
1学期初了解有机化学课程中两个思政元素
1.1从有机化学定义的深度剖析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学期初进行第一节了解有机化学课程,在本次课程中,介绍有机化学的定义。为了帮助学生能更好理解有机化学,采用最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来介绍有机化学。狭义上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是指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含碳化合物,因此得到学生熟知的反应方程式(1):C+H2→CH4(1)反应方程式(1)表明,有机化合物甲烷(CH4)由无机物碳(C)和氢气(H2)组成,这样初步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有机化合物。但实际真实定义又是什么呢?这时候要求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中其他有机化合物的角度去思考有机化合物是否只含碳元素和氢元素。以实验室常见有机溶剂氯仿(CHCl3)为例,可以得到另一个学生熟知的反应方程式(2):CH4+Cl2→CHCl3(2)从反应方程式(2)中,学生意识到有机化合物不仅仅只含碳元素和氢元素,还有可能含有其他元素,这时候再给出机化合物定义:含碳氢的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学生利用这个辩证统一思想完成对有机化合物的理解,虽然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挑战,但实际上也是一种认知能力的提升。为了能让学生更深入领会有机化合物这一层含义,也为了帮助他们在后续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更好地理解辩证统一这一思想,课堂上又举了几个日常生活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甘油(丙三醇,化学式为C3H8O3)、氨基酸(含有碱性氨基和酸性羧基的有机化合物,化学式是RCHNH2COOH)、维生素A(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有机化合物,化学式是C20H30O)等。课堂上在给出这些日常生活常见的有机化合物时,引导学生从有机化合物体系中去思考和分析。同时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寻找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并写出其分子式,观察分子式中有哪些元素和总结与前面反应方程式(1)和(2)区别,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带着疑惑进行思考,最终提升学生对于有机化合物的认知水平。最后在课堂结束前向学生讲述有机化学定义: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是化学中极重要的一个分支。让学生对有机化学有了新的认识。
1.2从有机化学家故事中感受伟人的爱国精神和科研精神
实验学校一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一、班级基本情况和目标:
一年三班共有学生31人,其中男生18人,女生13人。学生大多数来自于高新区各个地段。这些学生自然状况参差不齐,但素质不错,进取心强。根据一年级新生的特点,本学期我班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一支有进取心、能力较强的班干部队伍,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逐步形成守纪、进取、勤奋的班风。
二、活动安排:
第一周:学生报道,做好开学以及小学生一日常规工作。
第二周:学生进入正式上课学习阶段,做好学生各项资料的登记造册工作。给家长下发“学生补种疫苗通知单”。
第三周:挑选班干部,制订班规以及各项活动计划,强化学校以及班级的各项常规管理条例。开展主题联欢会:迎接“教师节”和“中秋节”的“迎双节”联欢活动。
第四周:以班级为单位,准备15以上的校运会检阅节目。一年三班初步选定歌舞表演《甩葱歌》。做好各项常规教学工作。
助理医师医学专业化学教学论文
1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是合法行医的前提
按照农村医学专业教学计划,生物化学属医学基础课,在第二学期开设,每周3学时,共54学时。临床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基础知识部分涉及生物化学内容一般有15个选择题(15分),题虽不多,但涉及面较广,难度较大。针对考试涉及知识范围而言,生物化学学时少、内容多,且抽象难懂,教学难度大;再者目前生源质量普遍下降,学生基础差,要学好生物化学更为困难。笔者通过多年教学的不断摸索、实践,采取以下措施,使生物化学日常教学与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紧密衔接,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生物化学成绩,学生毕业后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时,生物化学答题正确率、得分率普遍有了提高。
2生物化学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
2.1考纲引导教学法
第一次上课笔者就把当年新颁布的临床类执业助理医师生物化学考试大纲印发给学生,并明确告知学生,今后生物化学课程就是紧紧围绕这个大纲来教学的。每次开课前,先给学生展示本次课对应考纲要学习的内容,明确达成目标,按目标进行教学。
2.2内容摘要引导学习法
由于生物化学课时少,教学内容多,并且开课的第二学期节假日较多,会耽误一些课时;加之学生书写较慢,只顾抄笔记,影响了听讲,导致学期教学任务难以保质保量完成。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笔者将教学中学生要做笔记的板书,以及归纳总结的重要内容课前印发给学生,减少学生记笔记的时间,为学生赢得深入思考、记忆和做题的时间。
实效性教学管理论文
一、加大自身教研力度,突显教学引领实效性
“打铁先要本身硬”,作为教导主任,本身就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佼佼者,这样才能当好“排头兵”、“领头雁”。28年来,我始终没有脱离教学第一线,始终致力于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学生的学法指导,始终把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成绩置于首要地位。在我的课堂上,知识与能力并存、激情与幽默共生、教法与学法共赢。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2011年化学全县第一,2012年化学中考全县第二。因此获得了永吉县教学提质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学期内我至少做示范课两次,日常的课堂教学对全体教师开放。科学的教学环节,和谐的双边关系,良好的教学技能,深受老师的推崇。正是因为有了良好的业务素质,才使得教学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二、加大工作执行力度,突显教学计划实效性
俗话说“高度决定力度,力度决定影响力”,作为教学工作的组织者———教导主任,必须严格执行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使教研活动,日常管理有的放矢。本期教导处有效组织月考两次,做到监场,评卷双严格。个体、集体质量分析两夯实。组织学生竞赛3次,注重命题的基础性、新颖性、灵活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组织教研活动3次。第一周的骨干教师引路课,第二周的特岗教师汇报课,第九周的教师展示课,强化教研活动过程管理,实现布置、落实、总结、评价一条龙。组织集体备课7次,教导处定时间、定科目、定主备人、定备课内容。学科组长组织备课,组织听课,组织评课,做到个体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实现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反思系列化。教学检查是教导主任必不可少的工作,本期检查书案“明师心语”学生作业,听课记录等各3次。坚持检查的经常性,细致性和客观性。经验告诉我,制定计划容易,执行计划太难;执行计划容易,落实计划太难。经验还告诉我:精细的布置,严格的检查,客观的总结,能使教学计划有效落实。
三、加大欣赏教师力度,突显教学总结实效性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其实,好教师也是夸出来的。对此,教导处充分利用黄榆九年制学校的三类总结,即每周的工作总结,各类活动的总结,期中、期末的总结,大力弘扬教师的正能量,极力扩大教师的闪光点。例如,利用周总结,对废寝忘食、早来晚走、带病工作、取得阶段成绩的教师进行点名表扬。利用教研活动挖掘教师的潜能,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利用教研活动总结,对教学水平有所提高的特岗教师进行表彰,奖励,以增强年青一代的信心,激发年轻一代教师的工作热情。利用学生知识竞赛,为“学习高分”的学生,发奖状,发喜报,扩大正面影响的范围。利用期中、期末工作总结,对全体教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有效的评价机制弘扬正气,打击邪气,形成了良好的教研风气。现在我校的教风正,学风浓,干群关系和谐,师生关系融洽。“明师高徒”工作正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方向发展。事实证明:教导主任对一线教师要多一点信任,少一点狐疑;多一点尊重,少一点贬低;多一点赏识,少一点指责,让正气和政绩占领教学这块主阵地。
四、加大工作协调力度,突显教学秩序实效性
基础化学实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科学的基础化学实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可以让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水平得到提升,可以让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得到提升。本文首先对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现状作出阐述,然后对基础化学实验课程考核评价方法现存问题进行分析,针对问题的产生原因,提出一种基础化学实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并对其实践效果进行验证。
关键词:基础化学实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构建方法;实践效果
前言
化学本身是一门实验科学,在化学教学中,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化学知识理论水平和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基础化学实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是教师对学生化学实验课程学习水平进行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随着化学教育朝着社会化方向的深入改革,传统基础化学实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化学教学考核评价工作,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1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现状
现阶段,在我国各大高校中,可以发现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的开设可以让学生化学实验基本知识水平得到提升,可以让学生动手能力得到增强。但是教学效果依然没有达到理想目标,这主要是因为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主要对象为入学新生,此类学生大多习惯了初中化学学习模式、高中化学学习模式,对于教师课堂理论教学依赖性相对较高。在基础化学实验课程学习中,其具体表现为五个主要问题:(1)态度不积极。一些学生对化学实验并没有足够的兴趣,课堂听讲不够认真,对于实验考核也往往是敷衍了事。(2)动手能力不足。一些学生在实验中仪器和药品摆放、操作均存在问题,同时存在常识性错误。(3)预习准备不充分。在一些学生没有认真对待化学基础实验预习工作,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4)表达能力弱。一些学生实验操作较为规范,但实验报告的书写缺乏规范性,且在上台讲解实验内容时,不能够做到准确讲解,不能对自身实验流程进行完整表达。(5)探究能力差。学生需要在基础化学实验课程中进行自主探究、自主思考,但就目前来看,很多学生都往往没有对化学实验的自主探究能力,对于教师所讲所有知识都表示完全认同。在高校中,基础化学实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合理性会对学生基础化学实验学习水平造成影响,如果考核评价不够合理,就很难保证化学实验教学质量[1]。
2基础化学实验课程考核评价方法现存问题
略谈医学检验实验教学的改革研究
1实验教学的实施
1.1确定生物化学检验实验内容
在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改革中,有临床一线专家和校内专家组成改革小组,探讨和分析医疗卫生检验一线工作人员的现状和需求及检验行业发展趋势、临床生化检验的常规项目、临床一线检验人员工作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确定了如下生物化学检验的实验内容:①常用仪器操作训练,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②方法学评价实验,让学生对生化检验质量管理有充分认识;③常规生化项目检测,挑选各级医院均开展的临床常规生化项目为实训内容,而且将质量控制贯穿于临床生化检测项目之中。
1.2临床见习
在大一第二学期期末,由教师分组带领检验专业学生到附属医院见习一周,让学生亲身感触检验的场景和临床检验流程,并设置一些临床检验有关的问题供学生思考,要求学生做出见结。在第三学期期中选择一周的时间让学生再见习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授课的第一周再进行一次临床见习,让学生带着感知和问题走进生物化学检验课,让学生明确生化检验流程,带着“问题”去求知。
1.3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生物化学检验课总共106学时,其中实验课56学时。在有限的实验学时内,不能安排过多的基础技能实验操作及相关知识介绍,而这些内容又是具体项目检测的技能基础,笔者采取开设第二课堂来弥补基础技能教学的不足。①化学试剂的配制和保存实验工作中,配制试剂是一项重要内容,不管是日常工作还是科研工作,都必须熟练掌握试剂配制的方法、规程和要领。对于常用试剂也应了解各成分的使用、反应原理和配制后的质量性能及保存方法。为了使学生有机会参与实验试剂的配制过程,笔者利用课外时间,轮流训练学生参与有代表性的试剂,如:葡萄糖标准液、缓冲液和某一实验全套试剂的配制。在配制过程中,强调称量的注意事项,试剂溶解、分装、保存方法及瓶签的书写方式等基本规则,以达到训练的目的。②常用玻璃器材的选用、清洁玻璃器材是生物化学检验中必不可少的器材,它的清洁与容量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训练学生此方面的基本操作有清洁液配制、污染器材的合理化处理及玻璃器材的洗涤、烘干等。
以学生为中心下《生物化学》 课程改革
摘要:在“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指导下,《生物化学》课程逐渐摒弃了“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时时处处从学生角度考虑,旨在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体验。本文总结了《生物化学》课程改革实践中一些可取的思路、方法,并进行反思,以期为未来继续优化教学模式奠定基础。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生物化学;课程改革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于1952年提出的[1]。该理念认为教育活动中应重点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与潜能发挥,在教育过程中,教学中心要由“教师教”向“学生学”转变,即在学习中,学生是主体,知识是由学生“建构”的,教师起引导的辅助作用。在“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指导下,笔者对《生物化学》课程进行了初步改革。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些措施是比较有成效的。
1框架化学习保留主干删减支路
《生物化学》课程开设在大一第二学期,为生物学相关专业的学科基础课,要求学生用一学期72学时将绝大部分知识完全掌握是不现实的。以往的教学中,学生都反映生物化学难学,知识点很多、很杂,要学的内容很多。一般授课到学期中段,进入动态生物化学内容,就会有一半学生跟不上了,而且越落越远。小知识点都明白,但放到大的知识体系中,建立前后知识的联系就太难了。改革后的《生物化学》课程分为三大部分,对于每一部分各章之间、每一章各节之间的关系,教师要为学生建立整体框架,使得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加明显,前后知识的关联也建立起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把握框架,每一章都要求学生绘制框架图或写反思。随着课程的推进,在老师的引领下以及学生之间相互的学习,他们的整体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课程后期每一张框架图风格各异,但都有清晰的逻辑表达,通过老师引导、学生建构的方式,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层次划分能力、感知重点能力、逻辑思考能力都在提高。虽然具体的知识讲得少了,但学生站得更高了,能“观全局”,相信未来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或备战考研时,他们能在自己建立的框架内,迅速找到“索引”,继续深化学习。
2增强鼓励反馈机制为学习注入动力
为什么有些学生不爱学习,却会沉迷网络?换位思考一下,也不难理解。传统形式的学习只有意义感,没有愉悦感,一般人很难坚持。因此,如何让学习变得有趣是关键。这就需要老师“润物细无声”的引导。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中,教师应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一种积极、和谐的学习气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教师应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给予学生理解和尊重[2]。教师要将鼓励反馈机制引入到学习中,增强学习的愉悦感,促使学生更主动的投入学习。《生物化学》课程的鼓励反馈机制包括:平时增强和学生的联系;课上增设习题、抢答、投票等互动;及时批改作业,通过评语进行鼓励;公布积分排行榜等。课程中,教师应主动增强和学生的联系,通过QQ、微信等渠道和学生联系,询问他们对课程的建议、遇到的困难,并对于他们在课堂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课上利用超星学习通,设置习题、抢答、投票等互动环节,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通过评分给予学生反馈。上学期《生物化学》课程一共布置了11次作业、10次分组任务,全班61人,10个组,共评分、写评语771次。每次批改作业几乎都在一周内完成,目的是及时给学生反馈,给他们信心、鼓励,提出继续努力的方向。
临床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探讨
摘要:“有机化学”是临床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文章结合临床药学专业和本校学生的特点及自身教学经验,通过因材施教、优化考核方式、构建网络学习平台、CBL和PBL等教学法综合运用,发展教、学、研深度融合的教学方式,分层次教学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有机化学;教学;课程网站;临床药学
0引言
有机化学是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反应机理等问题的一门学科。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中学化学就有如下题目:“蒸馒头时,在发酵的面团里加入一些纯碱,其作用是什么?”答案是既除去面团里发酵生成的酸,又通过中和反应生成的CO2使馒头蓬松而体积增大,生活的点点滴滴渗透着有机化学的知识。“有机化学”是临床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同时也是医学专业的基础课。它对于后续课程,例如“生物化学”“药物化学”“临床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微生物学”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
1目前“有机化学”教学面临诸多问题
1.1部分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
自2003年起江苏省实行“3+2”高考考核机制,对于江苏考生来说,必考的3门科目是:语文、数学和英语,化学并不是必考科目,这就直接导致了大一新生化学基础参差不齐,水平悬殊。未选考化学的大一学生普遍有以下4个特点:(1)思想压力大;(2)知识接受速度慢;(3)理解程度低;(4)考试成绩差,高分段学生人数偏少,平均分偏低[1]。深知自己化学功底差,担心考试挂科对奖学金评定和毕业造成影响,对于“有机化学”课程普遍有畏惧心理。同时,由于高中基本没有学习化学,知识结构上存在盲区,在化学解题技能方面所接受的训练也不够,未学会走,直接学习奔跑,学习过程中困难重重。例如“有机化学”第一章的内容分子轨道理论是个难点,同时也是一个重点,在后续章节中都有渗透,但是化学功底薄弱的学生却在此频频翻车,学的云里雾里。加之“有机化学”相对抽象,知识点繁多,而课时量少,多重打击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得学习的兴趣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