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利弊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化学利弊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化学利弊论文

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利弊分析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进入了全新的阶段。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人文性与审美价值,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有利有弊,本文对大学语文都多媒体教学的利弊做出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利弊;分析;对策

一、多媒体教学概述

多媒体(multimedia),就是指多种媒体的综合,包括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在计算机系统中,组合两种或以上媒体的、能够实现人机交互信息交流的传播媒体就是多媒体。多媒体技术具有集成性、可控性、非线性、实时性、互动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广告、艺术、娱乐、商业、教育、科研等各个领域。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以混合式学习理论为依据,混合式学习,就是把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到同一课题中,实现传统学习方式与数字化学习方式的优势互补,同时,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启发、引导以及监控作用,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值得注意的是,混合式学习并不是单纯的用数字化学习方式来取代传统学习方式,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有其局限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宜生搬硬套,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因地制宜地运用信息技术。

二、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利弊分析

(一)激发兴趣与分散注意力

高校大学生,处于求知欲、好奇心特别旺盛的阶段,对新鲜的事物愿意投入很大的热情。而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模式,相较于其他学科较为枯燥,普遍不受学生的欢迎。在大学语文课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通过视觉、听觉等多方位的感官刺激,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确保他们的心思始终留在课堂,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保障课堂效率。但是另一方面,过于丰富的多媒体资源、过于色彩斑斓的图片与特效,很容易造成教学内容过于庞杂,导致重点不突出,甚至出现喧宾夺主、折本逐末的现象,虽然课堂气氛很活跃,但学生的注意力很可能已经被分散,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好。

阅读全文

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的文章写作得到质性的提升,一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二是学生的思维方法。其逻辑思维能力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养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可以有效深化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得学生在语文能力提升的过程中达到灵活思维,由此可见,思维能力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性所在,基于此本文主要是针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展开了探究分析。

关键词:逻辑思维;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在以往的母语教育中,思维训练尤其是逻辑思维训练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目前的中小学教育中,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依然是母语教育的短板,学生欠缺高品质的思辨性阅读,严密的逻辑思维表达更不容乐观。写作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所在,它不仅可以反映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对文化、自然、人文等知识的见解,使得学生拥有良好的素质发展。但是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每次作文讲评之后,都会说我想到了但就是没写,或者我也写了同一个例证,但点评时还是说服力不够。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困乏,归根结底,还是他们的平时写作思维锻炼不到位的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一不良现象,教师不仅要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认真研究近几年高考真题,还要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中得到思维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写作结构。

一、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写作可以说是学生进行客观事物、思想情感、传递知识的一个表达过程,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过程中从而进行自我内心世界的表达。[1]它不仅可以反映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可以体现学生的认知观,而对于高中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思维能力的培养中使得学生得到语言组织、表述能力的锻炼,从而为学生将来创设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服务社会、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阅读全文

高等院校采矿专业教育模式探析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迅速发展,对专业人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采矿工程专业中外典型高校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国外高校在招生录取、学生资助、学生培养、专业评估等方面的异同点,尤其重点分析了国外高校的经验做法。研究成果可为国内采矿专业及相关工程专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国外;大学;教育;比较

目前,世界的发展主要靠科技推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发展的第一要素是人才,大学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环节。因此,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大学教育的好坏基本决定了国家的科技实力。由于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因此都有不同的教育管理体制和教育模式,而中美是目前代表东西方不同教育模式的典型国家,对中美大学教育的分析可以取长补短,提升我国大学教育的水平。采矿专业是一个传统专业,目前世界上主要的能源和资源都由采矿行业提供,因此采矿专业在各个国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然不同国家由于资源的稀缺性或者无意过量开采本国资源,采矿行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人才任何时候对推动采矿行业的发展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都是中美两国采矿专业的著名高校,以此两校为例,比较分析东西方教育模式的特点和特色。

一、招生录取

美国大学入学招生相对较为灵活,且偏向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入学后也可随时转换专业。美国大学招生一般要求学生提供SAT、GPA成绩外,学校或老师推荐信、论文、获奖、参与社会服务、特长,等等,都作为录取的考量因素。另外,对提供的申请证明材料采取信任的原则,但如果后期发现造假问题零容忍,即使已经毕业也会取消学分和学位。国内目前大学录取还是采用统一的高考制度,高考成绩结合学生志愿进行双向选择。当然最近一些年也改革在优秀的大学采取自主招生制度,类似美国招生制度先进行综合测评然后学校自主选择,但刚开始仍然出现并存在许多问题。高考制度由于缺少面试环节及其它综合能力测评,唯成绩论英雄,导致高中生一心只学习高考文化课程,甚至不少复读生复习好多年,上大学后出现高分低能现象。硕士、博士招生由于增加了面试环节,招生效果会好很多。此外,美国的大学生从大一到大四期间可以随时换专业,当然也需要提前申请。不同专业之间相同的课程学分可以共享,不同的课程学分需要补修。这种模式自然有利有弊,频繁的更换专业除了需要多学很多课程外,还要为这些课程学分多交相应的费用,加之对毕业的要求较为严格,所以美国大学生按期毕业率并不是很高。国内目前学生一般在大二期间也可以申请换专业,但会有一定的比例限制。中美两种模式各有利弊,美国模式往往造成冷门专业学生数量太少,国家资助不够,专业教师转行,专业萎缩,许多院校采矿等相关专业一度停办。

二、学生资助

学生,尤其优秀学生是学校的主要资源,学校为保障学生能够安心学好习,都会出台一系列的奖学金和助学金政策。美国大学对学生尤其贫困学生资助力度很大,资金来源除了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外,主要依靠企业和个人的慈善捐助,尤其校友捐助。国内资助资金主要来自政府拨款,目前也出现了很多企业基金会和非政府组织的资助。对于硕士博士研究生差别比较大,美国研究生补助主要是导师的课题经费,导师的招生数量和课题经费挂钩,无关乎你是什么职称,讲师也可以招博士。而国内主要和职称及导师级别挂钩,研究生补助主要来自国家、学校和导师三方的共同资助。

阅读全文

新媒体出版在学术期刊知识传播中应用

【摘要】新媒体出版让学术期刊由原来的单向传播过渡到现在的立体式多向传播,传播渠道也呈现多元化、交互化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信息传播形式。文章首先阐述了新媒体时代的出版特点,其次剖析了新媒体出版在学术期刊知识传播中的三种典型形式,分析了新媒体出版对学术期刊知识传播的影响,最后深入探讨出版社在新媒体视域下强化学术期刊知识传播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新媒体;出版;学术期刊;知识传播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让信息传播方式出现了巨大的改变,很多行业的商业模式与运行机制均出现颠覆性的改变,出版行业亦是如此。出版行业对新媒体的应用还处于不断摸索与尝试的阶段,但新媒体出版已成为出版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1]。新媒体出版让学术期刊由原来的单向传播过渡到现在的立体式多向传播,传播渠道也呈现多元化、交互化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信息传播形式,既让读者与编辑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更加便捷,又满足了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领域读者的阅读需求,推动了学术期刊知识传播进程[2]。本文就新媒体出版在学术期刊知识传播中的应用路径进行探讨。

一、新媒体时代的出版

1.新媒体的定义

“新媒体”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但其蓬勃发展还是在互联网技术逐渐成熟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进行了定义:新媒体是一种信息传播媒介,其载体是互联网,其基础是数字技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出版单位通过移动媒体终端、网络媒体终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与信息。在新媒体面前,信息的接受者和传播者均处于同等的地位,在对等的情况下开展互动交流[3]。

2.新媒体出版的特点

阅读全文

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研究

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篇1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是医卫类高职院校药学及相关专业的必修课,是学习药物化学、药理学等课程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安全管理等职业素养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首先,高职院校大一学生的化学理论知识基础相对薄弱且学习兴趣不浓厚,实验操作水平不高,特别是对一些实验程序较为复杂、难度大,且有一定的操作风险的实验,学生缺乏实验的信心;其次,实验课前学生进行图文和视频预习的效果没有保障,课堂“教师讲和学生做”的模式不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实验模式辅助传统实验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更方便地反复学习和虚拟操作实验流程,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减少因错误操作带来的高消耗、高风险问题。

1移动端仿真软件引入有机化学实验的实践

虚拟实验教学可以提供给学生高度仿真的虚拟场景,且具有可重复和共享的特点,近年来已在工程类[1-4]、大型仪器使用[5-7]、医药学[8-9]和化学[10-13]等实验教学和培训中有广泛应用,很多学校建立了虚拟仿真平台。相对于传统电脑端应用,移动端虚拟实验室降低了硬件投入和维护费用,智能手机的高度普及使其更易推广使用[14-15]。MLabs是大连理工大学研发设计的可移动端使用的虚拟实验软件[14],手机下载软件后,使用微信账号登录,只需要点击、输入和拖动等操作就可以完成虚拟实验,可操作性强,使用成本低;内容丰富,含有各类化学实验;界面清晰明了,主要分为工具栏和操作栏;简单易学,有利于学生尽快熟悉实验所需仪器,掌握实验进程。虚拟仿真实验主要在有机化学实验课前预习环节中使用[16],可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形成对实验过程的具体认识。然而,目前鲜有高职院校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虚拟仿真实验的应用实例报道,仅有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张杰提出将虚拟实验室应引入有机化学教学的建议,用于辅助实验教学[17]。笔者结合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在本校药学及相关专业的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引入了2个MLabs虚拟实验———简单有机搭建和乙酸异戊酯的制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操作水平。简单有机搭建设置在首个实验,包含了多种仪器的选择和蒸馏、回流、萃取、回流分水等实验装置的搭建,帮助学生在进实验室之前了解和熟悉仪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如何搭建装置等;乙酸异戊酯的制备实验设置在最后,该实验包含基础操作步骤较多,而且学生首次使用浓硫酸危险性相对较高,通过虚拟实验,学生能复习掌握基本操作、熟悉有机合成和提纯步骤、降低风险。

2虚实结合教学实例

2.1教学过程

以经典合成实验“乙酸异戊酯的制备”实验为例,教学实施方案见图1。教学过程包含教师和学生任务,涵盖实验教学前、中、后等3个环节,按照“虚拟仿真-实操-虚拟仿真”的模式进行,在虚拟仿真中理解,在实际操作中熟练,在虚拟仿真反复训练中巩固。2.1.1实验课前———虚拟仿真实验前,教师先进行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醇、酸的性质和酯化反应等理论,完成过蒸馏、萃取等操作,大部分学生具备本次实验的预习和实验操作的基础。然后,实验课前1周在学委群内发布教学课件和预习任务。任务一要求学生手写完成预习报告,内容为本次实验的具体步骤;任务二是完成手机虚拟实验考核;任务三是结合预习报告和虚拟实验思考并书面解答课件上的4个问题:(1)合成反应式怎样写?(2)分水器的作用是什么?(3)15%碳酸钠溶液和饱和氯化钠溶液的作用是什么?(4)分液漏斗使用的注意事项有哪些?课前,学生书写预习报告,进行虚拟实验预习。打开MLabsAPP练习模式界面(图2(a)),点击乙酸异戊酯的制备实验项目,列出了具体的反应步骤(图2(b)),分为4步:量取反应物、搭建回流分水装置(图2(c))、分离混合物(图2(d))和蒸馏(图2(e))。进入虚拟实验场景,通过提示逐步点击进行操作,所有步骤和细节高度仿真,通过点击药品和量筒实现取样和加样;依次点击各仪器放到出现的橙色线条位置,则表示该仪器搭建好,按提示操作开关冷凝水、分水器、用锥形瓶收集馏分、开关热源、拆除装置等;萃取时注意分层后放液的界面;搭建蒸馏装置、收集138~143℃馏分、拆除装置、称产品重量等,操作时长约10min。练习模式操作完成后,学生基本掌握虚拟环境下的操作过程,再进行虚拟考试。最后完成预习任务三的4个问题。2.1.2实验课中———实际操作课堂的前15min,教师检查并记录学生的预习情况,90%的学生完成任务一预习报告书写,75%的学生完成任务二问题回答,所有学生完成了任务三虚拟实验考试,得分都在90分以上。然后,请学生回答任务二中的问题,教师进行补充。(1)合成反应的方程式为:CH3COOH+(CH3)2CHCH2CH2OH浓硫酸138~幑帯帯帯帯幐143℃CH3COOCH2CH2CH(CH3)2+H2(2)分水器的作用为将反应生成的水层与蒸馏出的有机层分离,使有机层回到反应器中,且除去生成的水,起到纯化产物和提高反应收率的作用。(3)15%碳酸钠溶液用于去除产物中的酸,饱和氯化钠溶液分离水相和有机相并防止乳化。(4)分液漏斗使用的注意事项有:用前检漏,装液时要关活塞,振荡液体后要放气,放液时要打开上方塞子,当下层液体流尽时,立即关闭旋塞,再从漏斗上口倾倒上层液体。最后,教师简要讲述实验步骤并演示分水器的使用,强调操作的难点和浓硫酸的取用等注意事项。教师讲授完成后,学生分组(2人/组)进行实验操作,步骤与虚拟实验一致,见表1,其中步骤二乙酸异戊酯的合成是关键步骤,图3左为虚拟实验装置,右为实际搭建装置。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巡查每个实验小组实验情况,参照表1中的评价标准进行过程评价,发现有不合格之处进行指正并评分,记录在实验登记表的实验过程一栏。实验操作完成后,教师对学生实验预习和操作进行小结:实验预习部分,所有学生完成了虚拟实验考试,得分在90分以上,学习积极性很高,只有少数学生没有写问题思考;操作部分,所有学生都完成,扣分点主要在分水器使用时水面上升未及时放液、蒸馏装置搭建不整齐或接口松动、萃取放液时不打开塞子或没有控制好液面等。最终实际产率偏低,在30%~60%之间。2.1.3实验课后———虚拟仿真课后,学生书写实验报告,主要内容为实验装置图、产率、注意事项和思考题,利用虚拟实验进行巩固。教师对学生本次实验进行评价,并进行教学反思。

阅读全文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日益完善和普及的网络技术正被广泛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新型教学模式逐渐兴起。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它实现了知识传播顺序的颠倒,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教育领域的普遍关注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快速推广。以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为研究对象,基于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教学的特征,探索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关键词]翻转课堂;传统教学;高职院校;商务英语

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的日益普及,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迭出,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为开展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契机,目前已涌现出翻转课堂、慕课和微课程等多种教学形式,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更多的教学选择,而且促使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对教学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本文依据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各自特点,结合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的人才培养目标,探讨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相结合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一、翻转课堂及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一)翻转课堂的缘起及定义

2000年,美国的莫林•拉赫等三人共同发表了一篇论文,在这篇名为《颠倒课堂:建立一个包容性学习环境途径》的论文中,他们介绍了在美国迈阿密大学开设经济学入门课程时采用“颠倒课堂”(Invertedclassroom)教学模式后所取得的成绩,并总结其多年实施翻转课堂的经验[1]。在美国K-12基础教育阶段,颠倒课堂常被称为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2]。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WoodlandParkHighSchool)的两位化学老师(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使用视频软件录制PPT并附上讲解声音,再将视频上传到YouTube,以解决因路程远而耽误上课的学生的补课问题。他们让学生回家观看教学视频来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他们则为学生提供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完成作业时遇到的困难,学生们都很喜欢亚伦和乔纳森的这种教学方式。这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为基础,老师在课堂上主要进行问题辅导,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化。该模式彻底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课堂知识传授,课下知识内化”或“白天教师在教室上课,晚上学生在家做作业”的束缚,而是将二者实施的顺序颠倒过来。2012年1月30日,他们为了帮助其他任教教师更好地理解翻转课堂理念,在林地公园高中举办了翻转课堂“开放日”,让更多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来观摩,这种做法有利于翻转课堂在美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推广。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大量优质教学资源不断涌现,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提供了资源上的支持,特别是开放教育资源(OpenEducationalRe-sources,OER)运动,如可汗学院微视频、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课件(OpenCourseWare,OCW)、TEDED视频、耶鲁公开课、MOOC网络资源、网易公开课等,这些资源对翻转课堂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推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翻转课堂及传统教学模式的各自特点

阅读全文

诉讼法学参与式教学思考

 

1参与式教学理论在法学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参与式教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以实践为导向的、强调多方参与与共同协作的特殊的教学模式。在高等院校法学专业教学中,参与式教学理论有着广泛的空间。具体而言:   第一,参与式教学能够实现法学课程教师教学过程主导性和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有机融合。参与式教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过程,而对于学习者自身特性的重视无疑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建立平等的对话机制和宽松的交流环境;参与式教学强调多方协作,这有利于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多边互动的教学结构,从而集思广益,使教学过程充满了探究的乐趣;参与式教学提供了情景化的学习场域和氛围,这能够为学生知识的运用和检验提供模拟空间,有利于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参与式教学所具有的这些特点对法学课程教学无疑具有积极作用。   第二,参与式教学契合了法学学科实践性的特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实践性是法学学科所要彰显的个性,是法学学科存在和发展的目的与宗旨,即使是以相对较为纯粹的理论知识的传承而言,其中也隐含着“实践参与性”的特质。“法学知识终将是具体历史语境中的,以包含实践参与欲望的形式,对同样是存在于具体历史语境中的社会法律实践进行理论编织。”[3]58以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证据法、司法文书等为主体的诉讼法类课程以其与司法实践及学生未来职业实践的紧密关联性,更是成为法学学科实践性的典型代表。在法学教学中,恰当地、积极地运用参与式教学理论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其原因在于:法学教育尤其是诉讼法学教育具有传授法学理论知识和训练法律实务能力的二重性,法学本科阶段的教育既要使学生通过学习初步形成法治理念,掌握基本法学理论知识,又要训练学生形成运用法学理论分析和解决个别法律实务案例的能力。使学生参与到探讨、发现、体验、深化和运用法律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既有助于学生掌握法学基本理论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在实践中运用法律的具体能力。诉讼法学理论课程内容复杂深奥,操作性强,与实践联系紧密,将参与式教学方法运用于法学教学也有助于改变以往课堂教学教师“一言堂”、理论教学脱离实践需要等方面的弊端,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在严肃活泼的氛围中传授理论知识和培养实践技能的目的。   2参与式教学理论在诉讼法类课程中运用的具体方法   2.1创新参与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较以往有了较大变化,如今的大学生见多识广、思路开阔,他们不满足于教师在课堂上仅仅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而寻求与教师更多地交流。学生正处于精力充沛、对新生事物往往怀有较大兴趣的年龄阶段,这就要求教师要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状况,及时拓展和创新学生参与教学的途径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力争实现课堂上学习、课堂外交流的无缝衔接。   为实现这一想法,笔者充分利用了现代网络所带来的交流便利和学生们对于利用网络的兴趣。创设“网络学堂”教学平台,将教学内容、课后作业、讨论的问题等上传至网络学堂中,并利用其中的网络讨论版块,实现一个学生提问、多个学生参与、任课教师引导的积极活泼的参与局面;利用发达的网络技术,注册用于教学的公共电子邮箱,在第一次上课时即告知学生,鼓励学生就某些不愿公之于众的问题和建议,通过公共教学邮箱实现与教师私密接触,以弥补采用网络课堂私密性不足的缺陷。   2.2追踪社会热点,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法律是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的行为规范,法律的生命在于实践,法律的真意体现于社会实践中。诉讼法学相关课程与司法实践联系紧密,因此,教师要在课堂讲授过程中,以清晰流畅的语言、精练准确的法律术语来传授诉讼法学基本理论知识,更要紧密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化抽象于具体之中,将抽象的法学知识尽量以形象生动的事例呈现给学生。这样做便于学生通过具体事例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由于所举事例属于社会热点问题,案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时代气息,容易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从教学实践来看,追踪社会热点的方法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证据法学教学过程中,当介绍到“自由心证原则的运用要受论理法则和经验法则的限制”这一重要原理时,为加深学生的理解,笔者特地引用了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的南京彭宇案,展示了该案的判决书,对其中法官以经验法则来判决的利弊做了详细的分析。由于这一案件发生在学生身边,且案件影响极大,学生们发言踊跃,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热情,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3组织课堂讨论,强化学生参与行为   课堂讨论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学生课堂参与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讨论方式主要有案例讨论和专题讨论两种方式。前者如上文所述有关彭宇案的讨论。这里主要谈一下专题讨论。   专题讨论是一种有计划的组织学生针对专门问题的讨论。其程序一般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先行确定讨论的专题,拟定初步的讨论方案,接下来由学生自由组合,分别收集相关方面的资料并进行初步分析,然后安排课时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针对专题进行专门讨论。由于这种讨论强调学生对于资料的自主收集和分析,而讨论的过程也使学生进一步澄清了对于相关问题的认识,从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对于学生辨别、讨论、合作能力的培养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运用专题讨论这种参与方式时,对学生的参与能力应予以充分关注。由于长久以来我国法学教育中学生们习惯于在教师安排下学习,参与能力往往不足,在参与过程中对专题讨论这种自由度较大的参与形式往往表现出不适应。基于这种情况,为增强学生参与的实际效果,教师适当的引导是不可缺少的。如针对学生资料收集能力的欠缺,教师需要在确定专题讨论方案以后,花费一定的时间,详细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各种专业搜索工具,如google学术搜索、读秀学术搜索以及图书馆各类专业数据库来实现数据资料的充分收集。#p#分页标题#e#   实践证明,教师适当的引导是提高学生参与技能、实现学生有效参与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另外,在专题讨论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对于讨论全局的掌控,既要启发学生开阔思路,畅所欲言,又要防止学生偏离主题,随意而谈,以充分实现课堂讨论这种参与形式的作用。   2.4组织模拟法庭,注重学生参与效果   诉讼法学相关课程与司法诉讼程序联系密切。诉讼法学的相关程序若在课堂上以单独的言语形式来讲授,未免过于枯燥。因此,组织模拟法庭,由学生参与扮演原告、被告、法官或者公诉人、辩护人的角色,对学生有着较大的吸引力,也是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构建自我知识的重要环节。由于模拟法庭对学生法学知识和参与技能的要求较高,因此一般应在较高年级的法学学生中组织,并应循序渐进地进行[4]。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一是在组织模拟法庭之前,有意识地组织和要求学生到法院旁听案件庭审过程,通过旁听案件庭审,现场感受法庭气氛和具体环节;二是组织学生观摩中国法庭栏目组编辑的“民事诉讼普通程序”、“民事诉讼简易程序”、“刑事诉讼普通程序”“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等视频,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于诉讼程序的了解;三是精心组织演练,针对演练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查缺补漏,总结经验;四是进一步明确任务,组织参加模拟法庭的学生正式演出。这一过程要求学生思路清晰,表达流畅,模拟现场庄重严肃,力求庭审过程的逼真性。   采用以上方法,结合诉讼法学课程的教学要求,我们曾组织法学学生模拟许某ATM机盗窃一案的庭审。   在这一案件的模拟中,除了学生参与扮演角色以外,还特地邀请了其他法学教师一起参与模拟法庭角色扮演,实现了教师和学生同场参与、互相交流、充分互动的参与目的。   3参与式教学理论运用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已有实践证明,以面向实践、师生共同行动的参与式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学科适用性和可行性,其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培养综合能力型学生具有现实意义[5]。通过有意识地将参与式教学理论运用于诉讼法类课程的教学,学生们对于诉讼法学相关课程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的程度较以往有明显提高,多数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教师的教学互动,与教师进行良好充分的沟通,教师教学的针对性也随之提高;在课堂以外,学生们开始愿意通过网络学堂以及电子邮箱、短信等形式与教师进行学业问题的交流,从而实现了课堂教学的课外延伸。在每学年学生评教活动中,学生们也对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的诉讼法类课程教学予以高度的评价,认为这种教学方式生动活泼、实践性特色明显。这充分展现了参与式教学理论在学生教学主体地位提升、教学目标整体性实现、教学效果多维度拓展等方面所具有的重大价值。但是从诉讼法类课程的教学实践来看,参与式教学理论在实践运用中还存在着诸多需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第一,受教学场所、教学资料、教学设施、教学计划等方面条件的限制,目前有关参与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与规范的参与式教学法还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过增元教授曾总结参与式教学法的4个特点[6]251-254,即:1)开放式的教学内容;2)提问式的授课方法;3)无标准答案的习题;4)论文形式的考试,这4个特点大体展现了较为规范的参与式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此为标准来反观参与式教学的实践,在诉讼法学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尚难以获得,教学资料的设计也遵循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学设施不能与参与式教学的要求相匹配。而在教学评价方面,由于教师在整个教学计划的拟定以及考试方式方面没有充分的话语权,大多数诉讼法类课程仍只能采用传统的卷面考试方式。换言之,参与式教学即使可以在诉讼法类课程中加以运用,但其也往往局限于教学过程的部分环节,而不能深入拓展到整个过程中去。   尤其是评价方式的限制,使学生和教师仍旧要最终回归到传统的方式中去,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第二,学生学习中的“搭便车”现象。“搭便车”现象是奥尔森于1966年发表的《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所概括的集体行动困境的形象表述。奥尔森认为,集体行动的成果具有公共性,所有集体的成员均可从中受益,即使那些没有分担集体行动成本的人也会如此。因而在有着“搭便车”的可能时,一个自利的人并不会为集体利益作出贡献,而这也将陷集体行动于困境之中。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由于诸多参与行为要依赖学生群体的集体合作,如小组学习、课堂讨论等,在这一过程中“搭便车”现象就可能出现,即部分学生并不能实现积极主动地参与,而是向其他同学“搭便车”,以应付教师的检查。因此这部分学生虽表面上也可能参与教学过程,但表现很不积极,这样就不能实现“参与”教学。   从根源上看,参与式教学中“搭便车”现象的产生或源于学生对教学内容兴趣的弱化,或源于教学组织活动的低效,或因为缺乏足够的激励措施。因而实践中应根据具体情形作恰当应对,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一是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展现诉讼法类课程对于学生自身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强化学生对诉讼法类课程的学习兴趣;二是强化学习小组的作用,学习小组的负责人通常要选任那些有责任心、热情活泼、沟通能力较强的学生来担任,教师要及时与小组负责人沟通,了解小组成员学习讨论的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形作出相应的处理;三是强化对参与教学的学生的激励措施。这种激励措施,不完全体现在学习成绩的评定方面,而是要贯穿参与式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同化和加深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使感情激励与成绩激励紧密结合。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对防范参与式教学中“搭便车”现象具有积极的作用。   第三,教师教学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从前述参与式教学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参与式教学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要具有开放、平等的心态,教师不仅是教学知识的提供者,同时也是学生成功体验的共享者;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成为具有反思精神的研究者;教师固然要具有丰富的法学学科知识,同时也应在教育学、心理学等其他人文社会知识方面有所涉猎;除此以外,参与式教学的运用还意味着教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教学的准备工作,课堂教学中要具有较强的课堂调节掌控能力,在课堂之外也要对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关注。这都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参与式教学的开展必然是教师不断学习、研究和发展的过程,就此而言参与式教学是真正能够实现“教学相长”的一种教学方式,因而也是值得教师花费时间与精力去认真加以实践的。#p#分页标题#e#

阅读全文

土木工程教学模式研究(9篇)

第一篇:高校土木工程生产实习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

在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是就目前来说,我国的大部分高校中,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上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样也就影响了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效果。因为为了转变这一现象,就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增强管理的效果,提高管理的质量。基于此本文针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模式进行了简要研究,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

高校;土木工程;生产实习;教学模式;研究分析

前言:

对于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来说,是一项操作性较强的实践教学方式,其主要是帮助学生巩固好课堂上的知识,以此来丰富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加深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出发点,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增强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且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主要体现出了专业的针对性与实践性。在素质教育背景的影响下,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