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化学基础知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中化学分层教学模式实施探究
化学这一学科在高中一直是重要学科,也是难度较高的学科,这就体现了分层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为提高学生化学学科的学习效率,教师要根据学生们的个体差异,开展分层教学模式。本文具体分析了高中化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制定了分层教学的有效措施,希望为高中化学教师开展分层教学模式提供参考依据。“因材施教”是教育部门一直倡导的教育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们自身学习能力,有针对性的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出学生自身的优势,发现不足及时弥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中实施化学分层教学模式更好的落实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为化学学科难度系数高,所以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教学层次的划分,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提高化学学习效率,从而提高班级整体的化学成绩。
1高中化学教学现状
化学这门学科一直是提起来就让学生们头疼的魔鬼学科,自身就带让人感到恐惧的光环,这也为化学教师的教学增加了难度,如何让学生们克服恐惧,逐渐接受化学并努力学习是高中化学教学一直在不断探讨的难题。下面就来谈一谈高中化学的教学现状,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大部分化学教师依旧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知识的灌输式教学,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主要的学习任务就是死记硬背,即使没有搞懂其中联系,背下来也是好的,长此以往导致学生机械化学习。很多学生因此丧失了学习兴趣,抱着“反正也学不会,不如干脆放弃,把时间匀给擅长的学科,来拉高学习成绩”的心理,导致化学严重偏科,本人正在教的一个重点班和一个普通班,通过观察发现,普通班的大部分同学都抱着这种消极心理。高中化学在整个学科中占的比重还是比较大的,大部分老师把提高化学成绩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中教学态度严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逐渐适应教师的思维,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在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下只能慢慢放弃,由此可见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实际的学习要求了,所以我开始探究分层教学模式,明白了转变教学模式才是提高化学水平的主要途径。
2分层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
2.1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分层。个体差异是不可控的因素,无论哪一学科都会存在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教师抓住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化学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将学生划分三个层次。首先是优等生层,在这一层的学生基本都是适应能力强,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他们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好多知识一点就透,所以教起来比较省力;第二层是中等生层,这层学生处于中等水平,化学成绩极其不稳定,学习能力也不是很强,很容易受自身情绪的影响;第三层是困难生层,这层学生的化学基础差,学习能力平平,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从具体的经验看来,重点班的学生大多数处于优秀层水准,少部分是中等生层,无困难生层;而普通的少数几个符合优等生层,一部分为中等生层,大部分处于困难生层,两极分化极其明显。这样的分层是不能固定的,因为它是随着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变化的,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调整分层情况。针对每一层的特设定教学任务,让每一层的学生都能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学习,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逐渐提高学习效率,做好这点,化学成绩自然就会提上去了。
2.2课前进行合理的分层备课。前面将学生划分了三个学习层次,因为三个层次的学生学习水平和接受知识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所以要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备课,这样老师相对会累些,但对提高化学成绩是行之有效的。教师在熟悉教材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进行备课。对于优等生层的学生,他们基础知识扎实,学习能力强,他们的教学目标就是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能够举一反三;中等生层则是帮学生树立短期目标,巩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充分了解知识,逐渐积累;困难生层的学生的主要目标就是熟记基础知识,从基础的基础学起,慢慢的积累。确定了分层目标后,就要按照这个目标进行,确保分层教学有效的实施,一段时间后总结教学成果,寻找不足之处。
2.3实际的分层授课。在具体的课堂上,根据每个层次的不同目标进行授课。困难生层的学生要从基础入手,放缓学习进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学会基础的知识;中等生层则是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逐步加深难度,由浅入深有层次的学习;优等生层在讲解理论知识后,应用到实际中去,主要任务是增加做题量。每个层的课后练习题也要有所区分,优等生层会布置相对困难的练习题,中等生层和困难生层则以练习基础题为主,循序渐进,逐步巩固,慢慢增加做题难度。这样的分层对待可以很好的发挥学生个体差异,优秀的学生越来越优秀,基础差的学生巩固基础,逐渐追上优秀同学,既保证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机合成化学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有机合成化学是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提高与升华,是为以后从事有机化学方向学生准备的应化专业模块课程。本文主要针对目前有机合成化学教学课程知识点多而杂,内容相对枯燥,学时较少,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考试通过率低等问题,结合近几年本校应用化学专业的特点和学生水平的实际情况,通过对有机合成化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探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有机化学知识并且灵活应用。
【关键词】有机合成化学,教学方法,知识串联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现代教育不仅要求教师要传授经验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启发引导学生钻研问题和发现规律,培养学生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有机合成化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已学到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进行新型化合物的设计合成,通过掌握的方法及策略,灵活运用各种已有的知识手段,合成出具有不同结构和性质的有机化合物,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由于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有几千万种,涉及反应复杂,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有恐惧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有机合成的课堂教学中,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但是传统的有机合成教学方法与一般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类似,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较差,很难达到本课程的开课目的[1-2]。
1.有机合成现状分析
目前,我校应化专业有机合成化学的教材是黄培强等编写的有机合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纵观本教材的各个章节不难发现,在教材的开始和结尾均对合成策略进行了讲解。传统教学方法是分别对每一章的内容进行学习,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部分应用面不是很广的内容进行删减,最后以例题的形式对有机合成设计的基本思路进行讲解,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有机设计的基本思路。但是,我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现有的有机合成教材不能很好的适应同学们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机化学知识点多并且很难联系在一起,不利于学习记忆,特别是对于我们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其次,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同学平时不注意积累,不用心学习,并试图通过考前突击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再者,我们现行的教学方法也不能很好的适应有机合成化学的教学。通过以上几点分析,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要打消同学们的传统想法——靠考前突击达标,给学生灌输平时学习重要性的思想。另外,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既能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又能教他们以好的学习方法。下面我将针对以上问题主要从教学方法的改进方面,来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
2.将所学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
我们知道,整个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可以通过氧化-还原这一条主线串联起来,可以说大于百分之九十的知识点可以穿插在这一条主线上。另外,还可以将上述知识点进一步的编织成网,在我们遇到实际的合成问题时,可以从整个网络骨架上选择合适的可行的实验方法。结合本教材的具体内容,我对教材的章节进行了重新的整合。对具体内容进行整合归纳为如下五个部分:稳定碳负离子的反应;非稳定碳负离子的反应;辅助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有机合成设计。具体分配方案如下:根据教学内容对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的整合,即总体上将本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稳定碳负离子的反应包括:稳定化碳负离子的烃基化和酰基化和稳定碳负离子的缩合反应;第二部分非稳定碳负离子的反应包括:基于非稳定碳负离子的碳-碳键形成方法和元素有机化学;第三部分辅助反应包括:成环反应、有机合成中的保护基和不对称合成等内容。在组织学习方面以稳定碳负离子的反应;非稳定碳负离子的反应和辅助反应为讲解内容,带领学生在回顾基础有机化学知识的基础上将基本的知识点掌握,并尽可能的熟练,同时以经典的有机人名反应为知识点并进行人名反应的拓展及应用。这一部分即我们所说的“例”;随后,通过第二部分的氧化还原将前面的基础知识组织串联,编织成知识网,把尽量多的知识点进行汇总,使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从而使知识点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本部分内容即为我们所说的“理”,把所有的内容进行编制整理;最后,通过对有机合成的设计题目的练习及探讨,实现对已有知识网的应用,并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从而提高在实际合成题目中的综合应用能力,即我们所说的“用”。根据氧化还原知识点网络框架,我们计划重点在知识点的组织整合实施过程中采取以下方案:在对大部分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已掌握的内容进行整合,如首先以烷烃为出发点依次转化到烯烃、炔烃、醇/酚、醛/酮、羧酸等所需的基本条件,进而对所需反应条件的差别进行基本的区分归类,一般而言,进行单步的转化或以中间产物为目标产物的反应选择活性相对较低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特别是以活性较高的醛/酮为目标产物时,更应该注意氧化剂及还原剂的选择,而以活性相对较低的酸及其衍生物等为产物的反应,氧化剂及还原剂的活性则相对较强。另外,在有机合成中,竞争反应是永远存在的,这就不得不面对反应的选择性问题,如果我们需要的反应基团的活性高干扰基团的活性,可以按正常步骤反应,反之,必须考虑官能团的保护。
高中化学总复习有效性提高方式
摘要: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高中化学总复习属于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属于教师一直关注的重点内容,在进行高中化学总复习的教学过程中复习的方式较为单一及枯燥,无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成绩产生实质性的作用。因此,高中化学总复习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重点及难点内容不断对复习策略进行创新及探索,提高学生们高中化学总复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化学;总复习;有效性;提高方式
高中化学总复习过程中主要可以分成三个层次及阶段,最为基础的阶段为对学生进行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的精细分析及重点讲解,在进行基础知识的精细分析及重点讲解之后第二阶段为对化学知识网络进行科学、合理的构建,最后一个阶段为针对以往高考过程中出现的常考类型题及高考重点题等进行综合性的训练及讲解。从根本上提高高中化学总复习的有效性,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使得学生对高中化学知识产生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认识,针对重点及难点高考重点题型进行讲解及分析。
一、现阶段高中化学总复习现状及实施相关策略的教学意义
1.现阶段高中化学总复习的现状
在高中化学总复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在教师进行高中三年所有化学基础知识的精细分析及讲解的过程中极易产生一种觉得自己已经完全掌握基础知识,没有必要浪费过多时间及精力在复习上的错误思想,在化学教师进行总复习的阶段就会导致学生不重视教师的讲解,导致化学总复习的有效性得不到提升;现阶段的高中化学知识总复习的过程中一般采用的复习方式为不停地让学生练习各类的习题,强化自己的解题能力,但这种统一式的复习方式无法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差异进行差异性的强化复习,学生长时间的练习也会导致厌烦心态的出现,不利于复习的进行及发展,大多数的化学教师在最后的复习阶段采用统一题海战术进行复习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利于高中化学总复习有效性的提高。
2.高中化学总复习过程中实施相应提升有效性策略的意义
高考化学实验题特点及备考策略
摘要:化学实验题目是高中化学甚至是高考化学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重点分析了高中化学实验题的特点,以及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生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如何采取科学的备考策略,以提高学生化学学科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中化学;高考实验题;特点;策略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化学实验题呈现的新特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化学学科的改革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伴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新的高考形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改革,注重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激发,提倡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投入到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积极的学习实践中开展具体有效的合作探究学习,从具体的化学现象中能够有效而具体地概括出隐藏在化学现象背后的本质属性。改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实践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会创新。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化学实验题的突出特点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侧重基础知识的考察,检验学生基础知识的扎实性。随着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深入,高考命题的思路也逐渐发生了新的转化。新课程理念提倡要关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激发,注重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观察和发现问题能力的考查,注重学生积极探索和实践能力的考查,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发挥。基础知识是学生在具体的学习和化学实验中必须用到的,如化学实验器械的具体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这些知识点虽然小而琐碎,但是关系到实验过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若是没有很好的把握这些基础性的知识点,那么在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就无法作出具体而准确的判断,从而导致实验结果的巨大失误;在具体的化学实验中,判断某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某种物质的变化形式,判断某物质变化后的数量关系式等等,这些都是化学学习中最基本的知识点,同时也是学生在化学学习的实践过程中必须有效记忆和掌握,并且能够做到灵活运用的。只有做到基础知识的扎实稳固,学生在高考中才能取得优势地位。如在某高考实验题中给出的条件如下:化合物A为2.960g,在足量空气中充分燃烧,形成了2.4g红棕色固体B和无色气体E,固体B和盐酸反应后形成黄色溶液C,将其与KSCN溶液反应后形成了血红色溶液D;无色气体E加入H2O后形成无色盐酸溶液F,再将之与I2的KI溶液(棕红色)反应,最后得到无色溶液G(酸性变强)。根据物质的颜色、气味等能够有效地辨别物质的性质和属性,这也是化学实验中经常会用到的基础知识。在高考新形势的模式引导下,基础性知识的突出越来越明显。
(二)侧重具体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查。在高考化学实验题的考查中,关键是考查学生在具体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对具体实践操作过程的掌控能力。化学实验题的设置都会注意到学生对实验装置的操作问题、对实验器材的使用规范问题等的检测与考察,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实验操作中去,能否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实验的具体操作,能否有效地分析出实验操作过程中几种物质间化学反应的具体过程,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能否有效地判断出某中反应的过程是否完全,判定反应试剂中的成分等等。在高考实验题中,很多实验步骤题的考查都会放到关键性的位置,有的甚至放到压轴的位置。在具体的考查实践中会涉及到:如将装置变换为另一装置,导致的结果如何?有关某步骤的说法或操作错误的选项是?某容器的具体用法是?这些是化学实验考查中的常见内容,也是学生在学习和实验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
(三)考查学生基础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发掘。高考实验题的出题意图重点突出地表现在对学生探究能力的挖掘。历年高考化学题总会有一道题型是关于化学实验装置的设备用法的,如2016年的海南高考卷,某废催化剂含58.2%的SiO2、21.0%的ZnO、4.5%的ZnS和12.8%的CuS,某同学用15.0g该废催化剂为原料,回收其中的锌和铜,采用的实验过程如下:用废催化剂与0.5毫升的H2SO4反应,得出溶液浓缩结晶锌ZnSO4和7H2O;废渣和1.0molLH2SO4与6%H2O2,得出滤渣2和浓缩结晶铜CuSO4•5H2O,在接下来的问题设置中,涉及到每一次反应的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和现象,涉及到过程和细节性问题的出现等等。学生在具体实验过程中的探究能力,是指学生在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上展开的具体而有效的探索和实践的过程。学生通过对实验过程中出现某种意料之内或意外的物质进行探索和分析考察的过程,是学生在具体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对化学物质及其反应展开的具体而有效地分析和探索的过程。对学生这一能力的考查是建立在学生对化学学习和实验的观察和实践的基础上。
分层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的应用
摘要: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能够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使整体教学质量和效率有所提升,本文将主要探讨如何有效地将分层教学法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望能通过笔者的经验分享,为广大高中化学教育同仁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分层教学;高中化学;教学研究
1前言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分层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以及形式,能够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提升,让各个基础以及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够在化学课堂中实现个人的学习目标。从整体教学质量上看,分层教学也能够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率,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化学学习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在高中化学阶段采用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2.1素质教育的必要要求
化学教育至关重要,然而在传统的化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只将注意力放置在学生的能力提升上,缺乏对化学思维以及学习方法的教育,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遮蔽了化学作为自然科学本身的价值所在,运用分层教学法能够将更多的教育注意力放置在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层面上,摆脱了传统教育形式的束缚。
材料化学类课程体制的创建
作者:孙延一 瞿晓岳 王悦辉 钟建军 谢辉 马军现 刘建庄 单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1专业知识体系的调整
2006年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制定的《高等学校材料化学专业规范(讨论稿)》(以下简称“规范”)中所制定的专业知识体系对于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来说,显得内容偏多,理论偏深,要求偏理,工程意识不强,因此,结合我校应用型人才办学实际,对“规范”中所界定的专业知识体系中内容做了相应的调整,从而形成了我校材料化学专业发展的专业知识体系。该体系内容调整的思路和原则是:精简内容,保证基本理论和必要的基本知识,降低难度,突出应用特色,体现学科进展;达到学生具备继续学习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所学知识于工程实践的能力,适于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如“规范”中的量子力学基础、计算化学、电子论、材料科学中的数学等理论性强的内容一律删除。调整后,体系由化学基础知识、材料科学基础知识、专业方向知识三个部分所组成,其中化学基础知识包括基本的化学知识,化学原理、化学方法;材料科学基础知识包括材料的结构、材料的化学制备,材料的分析测试、材料的物理性质以及材料的成型加工等;专业方向知识包括高分子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能、加工以及应用等,详见表1。
2课程体系的设置
设置什么样的课程来贯彻实施上述专业知识是我们一直以来探索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改革问题。课程设置不同所获得的教育效果也就不同。在这方面各学校办学情况不同其做法也不一样[2-4]。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材料化学既然是研究材料的化学问题的科学,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理当强调化学基础的学习,只有具备厚实的化学基础,才有可能弄清材料的化学问题,并用化学方法去研究和解决材料的化学以及其他问题,未来发展才有后劲;另外,化学基础好更有利于学生就业。因此,我们设置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高分子化学、材料化学和材料科学基础、高分子材料等9门核心课程来完成化学基础、材料学基础和专业方向等三部分知识,并做到统一考虑内容取舍、不重叠,处理好课程的相对完整与课程间融合衔接;精简繁多的数学推导和叙述性的内容,做到“简明”而不弱化基本理论,以满足材料化学专业本科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要求;引进学科近展的新内容,反映学科发展的方向。在教学内容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材料等都紧密联系工业生产实际,渗透工程意念;分析化学以仪器分析方法为主;物理化学强化热力学基础和界面与胶体化学及其在材料化学中的应用;材料化学注重材料制备和分析测试;材料科学基础主要介绍材料的物理性质和材料的成型与加工(如表1所示)。
3课程标准的制定
教学的规范化、标准化是课程实施质量的保障,为此,我们陆续制定了上述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中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全面体现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理念和课程功能。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及其评估的依据,同时也是管理和评价课程、加强课程建设的基础,它的制定和实施,将全面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对于培养素质全面、富有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具有深远意义[5]。
初中化学读题能力的培育
一、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教学中读题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学生读题能力的提高可以使学生通过对化学习题的解读,加深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效率。与此同时,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融会贯通,有助于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综合能力。许多学生在进行化学习题练习和解答的过程中,难以将课堂所学的化学理论知识有效利用,找不到答题的关键所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读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帮助学生迅速找到试题解答的关键点,有效提炼习题中的关键数据,为进一步解题提供有利的依据。
现阶段,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化学学习是一个有趣的过程,基础知识的掌握也相对简单,实验教学设计的开展,大大增强了学生对化学教学的兴趣。但在实际试题解答的过程中,却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化学教学的整体效率。在新课标教学背景下,加强对学生读题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试题中隐含的化学理论知识,并加以综合利用,从而达到高效、准确的答题效果。
在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和化学阶段性模拟考试的演练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存在解题时间安排不合理的情况,导致学生阅读题目过于仓促,在完全理解题目的状态下作答,致使解题出现错误。初中阶段化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读题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在有限的解题时间内明确题目中所蕴含的已知条件和最终需要计算的结果,运用所学化学概念和相关理论,从化学的涵义出发,探寻解题途径,掌握相应题型的解题方法。
二、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教学培养学生读题能力的策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新课标的主要内容就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最终实现新课标的教学目的。随着课程改革逐步推进,初中化学教学目标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进行基础知识和理论的教学,还要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学科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技巧。
在初中化学教学的题目解答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题目中所包含的数据和其他信息,引导学生回顾相关化学理论知识,提炼解题所需要的试题信息。同时明确解题要求,根据题目要求计算的结果作答。如小明在整理房间时不小心将醋大凡在火炉旁,醋和玉米杆燃烧后形成的草木灰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泡,猜测形成的气泡是何种气体?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小明取少量草木灰和醋进行验证气体的化学实验,他所选用验证气体的装置是怎样的?实验需要用到化学药品名称为?在这一探究性化学题目中,教师首先应指导学生进行盐酸化学性质的回顾,并让学生题目中所产生气体进行猜测,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会主动学习教师分析化学题目的方法,以促进学生读题能力的提高。
知识教学中高中化学论文
一、要对化学中的三维目标要求有深刻的理解
在当前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对课程模块进行了有效的设置,具有多样化、可选择性的特点,构建出一种技能与知识、方法与过程、价值观与情感观相结合的化学课程目标体系。在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化学教师必须对三者有所兼顾,不能忽略任何一个方面。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在提倡方法与过程、价值观与情感观的这个背景下,还必须注重技能与知识这一方面,避免教学出现忽视某一方面的极端表现。提倡方法与过程并不是说不追求结果,如果教学是没有效果的,那么教学也不是完整的。
二、对教材认真研究使能力与知识的结合点能准确掌握
在化学教学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对基础知识有更深的掌握,使学生自身的能力可以与知识相结合。如果一个学生不会做练习题,这种情况就是没有真正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或是基础知识水平较为低下,这也能够反映出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的知识进行强化,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开发。所以,必须对教材进行良好的研究,对能力与知识之间的关系进行良好的处理,当前化学教学的重点就是将知识作为载体,运用让学生解决问题这一方法对学生学习的能力进行培养。例如学生在学习乙酸酸性这节课的时候,比较熟悉这种弱酸,在当前高中化学课程中,明确要求学生必须对乙酸的性质及作用有深入的了解。在教材中,对乙酸的酸性进行验证的实验有两种:一是乙酸和紫色石蕊试液之间的作用,二是碳酸钠溶液与乙酸之间的作用。在教材中对验证乙酸酸性的实验进行设置,并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对乙酸的酸性有一定掌握,最主要的是以这些实验作为一种载体,让学生对物质的酸性进行证明的实验方法以及基本思路进行学习,可以全方位地对物质酸性的本质有一定的认识。掌握能力与知识的结合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三、引导学生及时总结知识的规律,构建科学的方法
教师必须对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学习过程有一定的关注。引导是当前普遍应用的一种方法,在新课程的理念之中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加才能够全身心投入,从中获得情感体验,步入良好的学习道路。但是,当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水平较低,教学中的部分规律和知识学生无法深入理解、发现、完善、总结,也不能熟练进行应用。教师的一个主要的作用就是要引导学生对这些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认知知识的规律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强化化学习题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