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基础知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化学基础知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化学基础知识

高中化学总复习有效性提高方式

摘要: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高中化学总复习属于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属于教师一直关注的重点内容,在进行高中化学总复习的教学过程中复习的方式较为单一及枯燥,无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成绩产生实质性的作用。因此,高中化学总复习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重点及难点内容不断对复习策略进行创新及探索,提高学生们高中化学总复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化学;总复习;有效性;提高方式

高中化学总复习过程中主要可以分成三个层次及阶段,最为基础的阶段为对学生进行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的精细分析及重点讲解,在进行基础知识的精细分析及重点讲解之后第二阶段为对化学知识网络进行科学、合理的构建,最后一个阶段为针对以往高考过程中出现的常考类型题及高考重点题等进行综合性的训练及讲解。从根本上提高高中化学总复习的有效性,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使得学生对高中化学知识产生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认识,针对重点及难点高考重点题型进行讲解及分析。

一、现阶段高中化学总复习现状及实施相关策略的教学意义

1.现阶段高中化学总复习的现状

在高中化学总复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在教师进行高中三年所有化学基础知识的精细分析及讲解的过程中极易产生一种觉得自己已经完全掌握基础知识,没有必要浪费过多时间及精力在复习上的错误思想,在化学教师进行总复习的阶段就会导致学生不重视教师的讲解,导致化学总复习的有效性得不到提升;现阶段的高中化学知识总复习的过程中一般采用的复习方式为不停地让学生练习各类的习题,强化自己的解题能力,但这种统一式的复习方式无法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差异进行差异性的强化复习,学生长时间的练习也会导致厌烦心态的出现,不利于复习的进行及发展,大多数的化学教师在最后的复习阶段采用统一题海战术进行复习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利于高中化学总复习有效性的提高。

2.高中化学总复习过程中实施相应提升有效性策略的意义

阅读全文

科研实践对物理化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摘要]通过举例说明物理化学基础理论在科研实践中的应用,研究了科研实践对学生物理化学学习的促进作用以及教师从事科研实践对物理化学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科研实践;物理化学;教学

物理化学是一门借助物理的基本原理,揭示化学基本规律的学科,也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具有理论公式多,推导复杂的学科特点。初学者往往感到抽象难懂,对数学知识要求高,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也往往认为理论知识学了没有用途,导致失去学习的兴趣。为了解决物理化学中抽象难懂的问题,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教师授课时列举一些与生活实践相关的现象,借助物理化学知识加以解决,但是这只是一些简单的应用,并且借助于互联网络都能得到容易理解的结果,但是对于有一定知识水平的大学生似乎显得过于简单,并不能激发他们对物理化学学习兴趣,解决他们对物理化学理论学习的困惑,展示理论知识与科学实践和生产实践的紧密联系,从而体现物理化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价值。另外,物理化学中化学规律和数学公式都是从科学实践总结出来的,能指导科学实践活动。因而,在物理化学实际教学中,除了要结合生活实践之外,教师应该适当阐述理论公式的实际科研来源以及这些理论知识在科学前沿研究和生产实践的应用价值,才能引导学生逐渐认识到物理化学知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通过科研实例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化学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科研能促进物理化学理论教学,也能促进学生对当前科研前沿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1科研实践对物理化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1.1物理化学理论在科研实践中的应用

尽管物理化学科研实践的实验方法和手段比较复杂,但是常常使用了大学物理化学书本上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因而,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合适的科研实践活动将其应用到物理化学教学中,以提高学生对物理化学基础理论重要性的认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些基础知识,激发他们对物理化学学习的兴趣。这里我们以原电池的基本原理在科研中的应用来阐述物理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已有文献报道具有缺陷的碳纳米管浸入到一定浓度的氯铂酸或者氯金酸溶液中,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能够观察到在碳纳米管的边壁缺陷上快速形成金属铂纳米粒子或者金纳米粒子[1]。这金属离子自发还原沉积碳纳米管上的现象归因于金属离子与碳纳米管之间的原电池效应,电极反应分别是PtCl42-+2e-=Pt+4Cl-,AuCl4-+3e-=Au+4Cl-。根据电极电势的数学公式计算出PtCl42-和AuCl4-的还原电势以及碳纳米管的氧化电势,并比较它们的大小,从而能判断出金属铂或者金粒子是否能沉积在碳纳米管的边壁上。更进一步地研究表明利用原电池效应可以在碳纳米管的表面边壁上沉积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铜、二氧化钒等中间价态的金属氧化物,计算这些金属离子与碳纳米管之间的电极电势ΔE=φ(Fe3+/Fe2+)-φ(R-CNTs/O-CNTs)、ΔE=φ([Cu(NH3)4]2+/[Cu(NH3)2]+)-φ(R-CNTs/O-CNTs)和ΔE=φ(V5+/V4+)-φ(R-CNTs/O-CNTs),通过控制溶液的pH值和碳纳米管的结构等反应条件实现中间价态的金属氧化物沉积在碳纳米管的表面,关键是通过原电池效应合成的碳纳米管-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在催化加氢反应、苯酚羟基化反应等催化反应中展示了比其他方法合成的该种复合材料更加优异的性能,体现了合理的使用电化学方法合成材料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2-4]。尽管这些科研工作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考虑的因素复杂,但是在材料合成方面的基本原理仍然是物理化学中原电池电极电势的相关基础知识。实际上,物理化学中热力学、溶液中的化学势、物质的相图、吸附脱附、动力学研究等基本知识在当前的科研都有广泛的应用,利用这些基本知识来验证过程的可行性或者借助它们推断出物理化学及其相关学科中更深层次的机理或者原理[5-7]。因此,物理化学的基础知识在当前的科学研究工作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是学生为今后工作和学习所必须要掌握的。

1.2科研实践对学生物理化学学习的促进作用

阅读全文

材料化学类课程体制的创建

作者:孙延一 瞿晓岳 王悦辉 钟建军 谢辉 马军现 刘建庄 单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1专业知识体系的调整

2006年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制定的《高等学校材料化学专业规范(讨论稿)》(以下简称“规范”)中所制定的专业知识体系对于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来说,显得内容偏多,理论偏深,要求偏理,工程意识不强,因此,结合我校应用型人才办学实际,对“规范”中所界定的专业知识体系中内容做了相应的调整,从而形成了我校材料化学专业发展的专业知识体系。该体系内容调整的思路和原则是:精简内容,保证基本理论和必要的基本知识,降低难度,突出应用特色,体现学科进展;达到学生具备继续学习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所学知识于工程实践的能力,适于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如“规范”中的量子力学基础、计算化学、电子论、材料科学中的数学等理论性强的内容一律删除。调整后,体系由化学基础知识、材料科学基础知识、专业方向知识三个部分所组成,其中化学基础知识包括基本的化学知识,化学原理、化学方法;材料科学基础知识包括材料的结构、材料的化学制备,材料的分析测试、材料的物理性质以及材料的成型加工等;专业方向知识包括高分子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能、加工以及应用等,详见表1。

2课程体系的设置

设置什么样的课程来贯彻实施上述专业知识是我们一直以来探索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改革问题。课程设置不同所获得的教育效果也就不同。在这方面各学校办学情况不同其做法也不一样[2-4]。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材料化学既然是研究材料的化学问题的科学,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理当强调化学基础的学习,只有具备厚实的化学基础,才有可能弄清材料的化学问题,并用化学方法去研究和解决材料的化学以及其他问题,未来发展才有后劲;另外,化学基础好更有利于学生就业。因此,我们设置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高分子化学、材料化学和材料科学基础、高分子材料等9门核心课程来完成化学基础、材料学基础和专业方向等三部分知识,并做到统一考虑内容取舍、不重叠,处理好课程的相对完整与课程间融合衔接;精简繁多的数学推导和叙述性的内容,做到“简明”而不弱化基本理论,以满足材料化学专业本科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要求;引进学科近展的新内容,反映学科发展的方向。在教学内容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材料等都紧密联系工业生产实际,渗透工程意念;分析化学以仪器分析方法为主;物理化学强化热力学基础和界面与胶体化学及其在材料化学中的应用;材料化学注重材料制备和分析测试;材料科学基础主要介绍材料的物理性质和材料的成型与加工(如表1所示)。

3课程标准的制定

教学的规范化、标准化是课程实施质量的保障,为此,我们陆续制定了上述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中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全面体现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理念和课程功能。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及其评估的依据,同时也是管理和评价课程、加强课程建设的基础,它的制定和实施,将全面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对于培养素质全面、富有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具有深远意义[5]。

阅读全文

高考化学复习策略之见

一、进行有效的复习训练、夯实基础知识

笔者的教学工作发现,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出现的许多问题究其原因,就一个——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面对如今题型多变的高考试题,如果不注意夯实基础,而仅仅依靠“题海战术”,那复习结果也不理想。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复习时,精选化学训练试题,做到有效训练。那么什么样的试题才应该选择呢?答案是只有那些能强化化学知识重点的化学题才具有较高的知识价值,如理论基础、递变规律等等,这样的试题才应该选用。而那些只强调一些“鸡毛蒜皮”的化学题,显然是缺乏知识价值的,是不必选用的。只有突出复习的重点,才能提高复习的有效性。针对成绩较差的班级,还不能采用大量的高考套题进行训练。这是因为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做高考试题难度较大,海量试题会让他们渐渐失去信心,最后就会对化学这一学科产生抵触情绪,从而进入恶性循环甚至破罐子破摔,这样的复习就失去了意义。

二、化学实验复习掌握原理并能创新

尤其在实验简答题,学生的叙述更不规范,究其主要原因不是教师不重视,而是实验复习效果不显著。复习化学实验时,要学会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明确实验目的,把握实验原理:反应原理(解决实验为什么这样做)、装置原理(解决实验用什么装置做)、操作原理(解决实验怎么做)。我认为在实验复习时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加强:

(1)是注重基础,积极开放实验室,使学生牢固掌握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科学的实验习惯。

(2)是加强实验设计,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是加强开放性试题的训练,增强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在化学实验试题的评讲中,注重实验试题的规范解答,同时要给学生讲明为什么,教会学生正确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与学生一道讨论此试题还有没有改变的地方,如果有,又该如何回答?尽量不要以论题,要有所拓展。

阅读全文

高中化学分层教学模式实施探究

化学这一学科在高中一直是重要学科,也是难度较高的学科,这就体现了分层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为提高学生化学学科的学习效率,教师要根据学生们的个体差异,开展分层教学模式。本文具体分析了高中化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制定了分层教学的有效措施,希望为高中化学教师开展分层教学模式提供参考依据。“因材施教”是教育部门一直倡导的教育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们自身学习能力,有针对性的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出学生自身的优势,发现不足及时弥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中实施化学分层教学模式更好的落实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为化学学科难度系数高,所以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教学层次的划分,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提高化学学习效率,从而提高班级整体的化学成绩。

1高中化学教学现状

化学这门学科一直是提起来就让学生们头疼的魔鬼学科,自身就带让人感到恐惧的光环,这也为化学教师的教学增加了难度,如何让学生们克服恐惧,逐渐接受化学并努力学习是高中化学教学一直在不断探讨的难题。下面就来谈一谈高中化学的教学现状,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大部分化学教师依旧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知识的灌输式教学,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主要的学习任务就是死记硬背,即使没有搞懂其中联系,背下来也是好的,长此以往导致学生机械化学习。很多学生因此丧失了学习兴趣,抱着“反正也学不会,不如干脆放弃,把时间匀给擅长的学科,来拉高学习成绩”的心理,导致化学严重偏科,本人正在教的一个重点班和一个普通班,通过观察发现,普通班的大部分同学都抱着这种消极心理。高中化学在整个学科中占的比重还是比较大的,大部分老师把提高化学成绩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中教学态度严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逐渐适应教师的思维,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在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下只能慢慢放弃,由此可见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实际的学习要求了,所以我开始探究分层教学模式,明白了转变教学模式才是提高化学水平的主要途径。

2分层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

2.1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分层。个体差异是不可控的因素,无论哪一学科都会存在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教师抓住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化学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将学生划分三个层次。首先是优等生层,在这一层的学生基本都是适应能力强,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他们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好多知识一点就透,所以教起来比较省力;第二层是中等生层,这层学生处于中等水平,化学成绩极其不稳定,学习能力也不是很强,很容易受自身情绪的影响;第三层是困难生层,这层学生的化学基础差,学习能力平平,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从具体的经验看来,重点班的学生大多数处于优秀层水准,少部分是中等生层,无困难生层;而普通的少数几个符合优等生层,一部分为中等生层,大部分处于困难生层,两极分化极其明显。这样的分层是不能固定的,因为它是随着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变化的,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调整分层情况。针对每一层的特设定教学任务,让每一层的学生都能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学习,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逐渐提高学习效率,做好这点,化学成绩自然就会提上去了。

2.2课前进行合理的分层备课。前面将学生划分了三个学习层次,因为三个层次的学生学习水平和接受知识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所以要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备课,这样老师相对会累些,但对提高化学成绩是行之有效的。教师在熟悉教材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进行备课。对于优等生层的学生,他们基础知识扎实,学习能力强,他们的教学目标就是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能够举一反三;中等生层则是帮学生树立短期目标,巩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充分了解知识,逐渐积累;困难生层的学生的主要目标就是熟记基础知识,从基础的基础学起,慢慢的积累。确定了分层目标后,就要按照这个目标进行,确保分层教学有效的实施,一段时间后总结教学成果,寻找不足之处。

2.3实际的分层授课。在具体的课堂上,根据每个层次的不同目标进行授课。困难生层的学生要从基础入手,放缓学习进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学会基础的知识;中等生层则是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逐步加深难度,由浅入深有层次的学习;优等生层在讲解理论知识后,应用到实际中去,主要任务是增加做题量。每个层的课后练习题也要有所区分,优等生层会布置相对困难的练习题,中等生层和困难生层则以练习基础题为主,循序渐进,逐步巩固,慢慢增加做题难度。这样的分层对待可以很好的发挥学生个体差异,优秀的学生越来越优秀,基础差的学生巩固基础,逐渐追上优秀同学,既保证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阅读全文

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思考

摘要:在新课改影响下,新的教育理念被广泛应用在教学中,初中化学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化学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化学创新能力。但是,当前化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果这些潜在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学生则很难学好化学知识,也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初中化学教师要从实际教学入手,优化教学理念,开展有利于培养初中生化学创新能力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化学教育和指导,强化初中化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化学教学;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学习难度较大,也是初中生新接触的一门学科。因此初学化学知识时,学生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为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除此以外,在初中化学课程中,有许多实验内容需要学生动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更好理解和总结化学知识和结论。但是,由于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学生的化学创新能力难以得到有效培养,也很难实现预期的化学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出初中化学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并且针对这些困难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对学生化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当前,部分初中化学教师受传统教学以及中考的影响,认为学生的成绩高于一切。基于此,初中化学教师更为侧重理论知识的教育,而对学生化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加以重视,甚至有些教师根本不理解化学创新能力包括哪些方面,学生仅仅是被化学知识点包围,很难获取一些有效培养和提高化学创新能力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方法效果不明显

阅读全文

农业院校化学教育研究

1社会发展新时期化学基础课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功利性看待化学课

现在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一部分来自社会,一部分来自父母或其他人。他们普遍认为化学是高中就学习过的学科,大学时期不用深入学习化学内容,而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能够增加自己就业机会的学习方面。例如,食品科学工程专业的学生问道:“化学和我们食品专业有什么联系吗?食品专业将来会用到化学吗?”这时,如果教师不能直接回答化学与食品科学的具体联系,那么学生就会认为学化学没有太大用途,他们也不再认真对待化学。另外,有部分学生经常旷课,当被询问理由时,他们有的说是在外面公司实习,和化学课时间冲突;有的说是学生干部,有其他任务在身而比较繁忙,并且那些任务可以让他们获得更多的综合测评分数,能在奖学金评比的时候比其他同学更有优势等。这些看似合理的理由其实无不透露出学生的价值取向,他们认为在课堂上听老师讲化学这样的基础学科,对于他们将来的发展而言没有直接看得见的“好处”。所以,他们宁可去做一些利益更大的事情。

1.2学校和院系不重视化学基础课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转型时期,国家需要培养出大批能够为经济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才。因此,在大学校园里也开展了许多课外活动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拓他们的眼界。令人遗憾的是,在学校和院系大力开展的活动中,与基础课的学习相关性很少,更多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短暂的经济利益和其他功利性的好处,而不是从长远的角度去培养学生。例如,学生组织的活动有创新创业大赛,他们会设计和企业需求相关的项目进行社会实践,形式上看很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是从内容上看,想出色地完成项目,学生往往缺乏必要的科学基础知识。最终的结果是组织的活动都流于形式,没有达到课堂内外相结合的预期目的。

1.3在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化学基础薄弱

化学课是高中开设的必修课程,现在全国的高考试卷实行各省份独立出题,每个省的高考大纲对于化学知识和化学能力的要求不太统一,导致的结果是各省份的学生化学基础差别很大。特别是当今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就把原有的高中化学课本中的有些章节完全删除,有的省份高中化学课程干脆改成了选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修几个章节的化学课,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的高中化学基础知识非常欠缺。现在给学生讲元素周期律这一章节,问学生在高中是否已经学习过元素周期律中低周期的有关元素,以避免重复讲学生知道的内容。令人吃惊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举手说高中没有学过元素周期律,这一章节的内容完全没有涉及过。这样,大学化学课堂必须从头开始给学生讲元素周期律这样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化学知识。

阅读全文

谈开放教育中的基础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内容摘要】自国家开放大学现代远程开放教育项目实施以来,电大教育的办学水平虽然有所提升,但在各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上,却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而针对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也随之在开放教育领域全面展开。基于此,本文以开放教育中的基础化学课为例,对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实践策略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基础化学课课程改革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能够对开放教育中的基础化学课教学效果提升有所促进。

【关键词】开放教育;基础化学课;教学改革

化学基础课程在高等教育领域虽然属于比较常见的专业课程之一,但由于开放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教育模式与普通高等教育存在着明显差异,因此在开放教育中,要想化学基础课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在普通高等教育化学基础课教学的基础上,对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展开创新,而对于开放教育基础化学课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探索,自然也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开放教育中基础化学课的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开放教育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教育对象、教育观念、教育资源与教育过程的开放性,以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虽然同样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但其教育对象、教育过程却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因此对于开放教育领域的教育工作者来说,要想有效实现对基础化学课的课程教学改革,首先就必须要认识到开放教育的特殊性,同时在此基础上将开放教育中的基础化学课程教学目标明确下来,这样既能够明确课程教学改革指出明确方向,同时也可以为具体改革措施的落实提供指导。例如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由于开放教育的教育对象以成人为主,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同样是以培养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为目标,因此在化学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中,就不能仅从系统化学教育的角度来设定课程目标,而是要将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等列为课程目标,使学生能够通过对基础化学知识的学习真正实现知识视野、能力素养的全面提升,并为现实生活与工作提供切实帮助。

(二)创新实践教学形式。受开放教育的教育对象开放性特点影响,基础化学课学生的化学学科理论基础大多都比较薄弱,整体科学素养也相对较差,如果仅围绕化学基础知识展开相关教学活动,虽然能够帮助学生扩充理论知识储量、巩固学科知识基础,但却很难使其科学素养得到太大的提升,并不符合基础化学课的课程目标要求。因此在基础化学课的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还需积极创新实践教学形式,以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为基础,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维、形成科学精神,最终实现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例如在学习热力学第一定律时,教师就可以先带领学生分析定义、表达式等基础知识,待学生基本掌握基础知识后,再从化学科学史的角度展开课外教学延伸,讲述埃瓦特、柯尔丁、赫尔等人从事热化学研究并逐步总结出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故事,同时鼓励学生结合这些化学史故事及化学家事迹,表达自己对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思维的认知,并将理论思考与科学修养结合起来,实现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而在完成阶段性学习后,则可以为学生提供如食盐精制、印染厂废水处理等社会实践活动项目,鼓励学生从中选择一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活动展开社会实践,利用自身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来完成实践任务。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对化学基础知识拥有更深的理解,同时还能够深刻意识到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实现动手操作能力、实践探究能力等多方面素养的有效提升。

(三)重视自主学习指导。当前开放教育的课程教学大多通过远程教育或远程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时间相对较少,无论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是对学习实践任务的完成,往往都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实现。但由于开放教育对教育对象的要求非常低,很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都十分薄弱,其自主探究学习效果也并不理想,因此要想保证教学质量,实现基础化学课课程目标,教师还需进一步提高对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视,并在教学期间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自主学习指导,使其能够逐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自主学习活动的有效展开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例如在学生拥有一定工作经历、理解能力相对较强的情况下,可针对其学习时间较少且不固定的特点,将各种基础理论知识整合起来,配合相关多媒体课件、练习题、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共同上传至网络平台上,同时鼓励学生下载网络平台上的学习资源,随时随地借助学习资源完成自主学习活动,使其能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并将零碎的空闲时间有效利用起来。而针对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不足、学习自觉性较差的情况,则可以将其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定期组织学习小组研讨活动,督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将研讨活动表现作为平时成绩,纳入到学期考核中来。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