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方法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化学教学方法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化学教学方法

化学教学方法优化

摘要:

怎样改善九年级化学教学,提升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面对和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因此,主要对九年级化学教学方法优化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阐述,旨在给其教学方法优化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

九年级;化学;教学方法;优化

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想要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实现设置的教学任务,通过采取适宜的教学技能和对策,将教学原则当作指导,设置一套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教学活动,教学方法属于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因素。因此,下面将进一步分析如何优化九年级化学教学方法。

一、总体掌握教材,完善课堂要素

当前时期的九年级化学教材,集文字和图像为一体,对于学生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学生对于教材十分感兴趣。在看到教材之后甚至会产生一下子将其看完的冲动,但是,当前九年级化学教材知识点分布十分散乱,不具备良好的系统性,学生即便看完教材也只是简单地了解部分与平时生活当中有着紧密关系的基础性化学常识,而对于化学专业方面的知识了解得较少,这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十分不利。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可以仅仅依赖教材的知识顺序实施单一的讲解,而是将课程标准以及其他各种类型的教材和材料一一进行比较,然后进一步分析,将知识重新整合起来,制订合理的课堂教学知识和情感目标,也就是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程度。在教学方式选取上,教师应该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若自己是学生那么希望教师使用哪种教学方式,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式自己是否喜欢或者说可以接受,以这个当做判定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不是适合的根据。在充分思考教学目标和思路以及方式之后再编写教案,这样能够再次梳理一遍教学过程,对于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十分有利。

阅读全文

化学实验全英文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

化学分析实验是分析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是实践分析化学“量”的概念的重要途径。本文探讨了国际化合作办学背景下化学分析实验课程的全英文教学模式与方法,总结了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建设过程的经验与不足,展望了化学分析实验全英文教学的前景。

关键词:

化学分析实验;全英文;教学方法

分析化学通过一定的测试方法,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测定物质的含量、确定物质的结构和存在形态及其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等,“量”是分析化学的核心。化学分析实验课是分析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学生提供了正确熟练掌握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并让学生在实践中强化对分析化学“量”的核心概念的理解[1]。中外国际化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也是目前国内各高校普遍开展的创新办学模式,通过整合国内外高校教育资源和理念,推进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专业人才[2]。国际化合作办学的重要特征是采用世界通用语言——英语构建国际化合作办学课程体系,并采用全英文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全英文的授课环境中接受专业知识和前沿信息的教育,培养学生采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的能力,以期尽快适应后续国外高校的授课模式。目前,国内一些分析化学教学团队已开展了分析化学理论课双语[2-4]或全英文[5]教学方法的有益探索,但关于化学分析实验课程全英文教学方法研究的报道较少。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于2010年正式开展了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的化学“2+2”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化学“2+2”学生第一、二学年在中山大学就读,第三、四学年在香港理工大学就读化学科技专业,学生在中山大学学习期间化学专业课程均采用全英语教学。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是化学“2+2”专业学生第一学年的专业必修课,与化学分析(全英)理论课同学期授课[5]。在前期化学分析(全英)理论课建设的基础上,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进行了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建设,并已对两届学生开设了该课程,研究了化学分析实验课程全英文教学方法,取得了初步的经验,现将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及方法介绍如下。

1课程特点

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是化学“2+2”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化学分析(全英)理论课紧密联系,是分析化学的“启蒙”课程之一,是修习后续仪器分析及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重要先导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计划学时数为54学时,内容涉及四大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及吸光光度法等相关内容的基本操作及实验。化学“2+2”学生在学习了化学分析(全英)理论课,掌握了化学分析基础知识后,通过该实验课程进一步熟练、掌握化学分析实验的英文术语及基本操作和技能,强化学生对分析化学“量”的核心概念的理解,从“会学”到“会用”,培养学生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和作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采用全英文教学模式,即采用精选的英文教材或讲义,指导教师在实验前有限的讲解时间内,在实验室现场使用英文完成授课与演示,并在实验过程中采用英文与学生交流,进行指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采用英文进行交流、讨论,采用英文撰写实验报告,参加英文试题的口试及实验操作考试。因此,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是具有很强即时性的实践课程,学生需要在听完短暂的实验前讲解后立刻动手操作,获得准确的测定结果,并撰写出科学的、逻辑性强的、简洁的实验报告。与化学分析(全英)理论课不同,学生无法在课后反复练习相关的实验操作,因此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要求学生有很好的专业外语“听、说、读、写”能力,即能听懂讲解,能与指导教师流利交流,能快速准确地阅读英文教材及文献,能准确流畅地撰写英文实验报告。然而,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在大一下学期开设,受众群仅修习过基础无机化学(全英)课程,并未形成较为完善的化学知识网络;同时,大一学生尚未学习化学专业英语的相关课程,专业英语能力薄弱。因此,如何让学生“会听”、“会讲”、“会做”、“会写”成为该课程成功与否的关键。任课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分析化学专业知识、实验技能及良好的英语功底外,还应能结合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特点,研究并采用合适的全英文实验课程教学方法讲授该课程,方能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获益。

阅读全文

高中化学教学方法优化策略

【摘要】如何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中体现出教师的作用,这是当下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结合工作经验并加以反思,对高中化学教学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方法;试验探究;优化策略

一、当前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高中化学知识的设计能够帮助学生较快地掌握基础知识。但是,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依然受到传统思想理念的影响,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导致越来越多的弊端问题凸显出来,影响了化学教学效果。目前的高中化学教学形式比较落后,传统的教学方案很难适应当票化学教学的发展需求,在课堂内容引导过程中,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学生处于被动的听课状态,阻碍了高中化学课堂的顺利开展。再加上化学教师对实验课程缺乏深入认识,很难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无法确保化学教学质量。化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教师没有为学生营造一个动手实践的机会,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拓展,无法全面掌握化学要点。教师过于注重学生成绩的提升,在化学教学内容设计时主要以高考要点为主,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得整个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学生产生了厌烦的思想情绪,影响了高中化学教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教师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是促进整个课堂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不然违背了高中化学教学方法根本目的。

二、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

1.将化学知识要点与日常生活有效连接。化学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条件以及生活质量等也有了较大的改善。高中化学教学中,将一些与化学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等于教学相联系,使学生的视野更为开阔的同时也使学生能够更直观的理解化学知识,实现知识的综合利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注重化学实验操作讲解。化学实验作为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完善,也要对化学实验的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改革。实践中,教师应结合实验教学的目标等来完善实验教学,将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基础知识教学以及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等来设计化学实验,并引导学生积极的成那样。在教学中,通过对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等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实验操作的技巧和规则,并且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使其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化学实验中。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实验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点评,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试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行改正,而实验的操作也能有效地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维能力了,通过实验的操作以及实验现象的观察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阅读全文

有机合成化学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有机合成化学是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提高与升华,是为以后从事有机化学方向学生准备的应化专业模块课程。本文主要针对目前有机合成化学教学课程知识点多而杂,内容相对枯燥,学时较少,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考试通过率低等问题,结合近几年本校应用化学专业的特点和学生水平的实际情况,通过对有机合成化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探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有机化学知识并且灵活应用。

【关键词】有机合成化学,教学方法,知识串联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现代教育不仅要求教师要传授经验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启发引导学生钻研问题和发现规律,培养学生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有机合成化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已学到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进行新型化合物的设计合成,通过掌握的方法及策略,灵活运用各种已有的知识手段,合成出具有不同结构和性质的有机化合物,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由于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有几千万种,涉及反应复杂,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有恐惧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有机合成的课堂教学中,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但是传统的有机合成教学方法与一般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类似,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较差,很难达到本课程的开课目的[1-2]。

1.有机合成现状分析

目前,我校应化专业有机合成化学的教材是黄培强等编写的有机合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纵观本教材的各个章节不难发现,在教材的开始和结尾均对合成策略进行了讲解。传统教学方法是分别对每一章的内容进行学习,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部分应用面不是很广的内容进行删减,最后以例题的形式对有机合成设计的基本思路进行讲解,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有机设计的基本思路。但是,我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现有的有机合成教材不能很好的适应同学们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机化学知识点多并且很难联系在一起,不利于学习记忆,特别是对于我们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其次,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同学平时不注意积累,不用心学习,并试图通过考前突击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再者,我们现行的教学方法也不能很好的适应有机合成化学的教学。通过以上几点分析,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要打消同学们的传统想法——靠考前突击达标,给学生灌输平时学习重要性的思想。另外,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既能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又能教他们以好的学习方法。下面我将针对以上问题主要从教学方法的改进方面,来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

2.将所学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

我们知道,整个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可以通过氧化-还原这一条主线串联起来,可以说大于百分之九十的知识点可以穿插在这一条主线上。另外,还可以将上述知识点进一步的编织成网,在我们遇到实际的合成问题时,可以从整个网络骨架上选择合适的可行的实验方法。结合本教材的具体内容,我对教材的章节进行了重新的整合。对具体内容进行整合归纳为如下五个部分:稳定碳负离子的反应;非稳定碳负离子的反应;辅助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有机合成设计。具体分配方案如下:根据教学内容对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的整合,即总体上将本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稳定碳负离子的反应包括:稳定化碳负离子的烃基化和酰基化和稳定碳负离子的缩合反应;第二部分非稳定碳负离子的反应包括:基于非稳定碳负离子的碳-碳键形成方法和元素有机化学;第三部分辅助反应包括:成环反应、有机合成中的保护基和不对称合成等内容。在组织学习方面以稳定碳负离子的反应;非稳定碳负离子的反应和辅助反应为讲解内容,带领学生在回顾基础有机化学知识的基础上将基本的知识点掌握,并尽可能的熟练,同时以经典的有机人名反应为知识点并进行人名反应的拓展及应用。这一部分即我们所说的“例”;随后,通过第二部分的氧化还原将前面的基础知识组织串联,编织成知识网,把尽量多的知识点进行汇总,使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从而使知识点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本部分内容即为我们所说的“理”,把所有的内容进行编制整理;最后,通过对有机合成的设计题目的练习及探讨,实现对已有知识网的应用,并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从而提高在实际合成题目中的综合应用能力,即我们所说的“用”。根据氧化还原知识点网络框架,我们计划重点在知识点的组织整合实施过程中采取以下方案:在对大部分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已掌握的内容进行整合,如首先以烷烃为出发点依次转化到烯烃、炔烃、醇/酚、醛/酮、羧酸等所需的基本条件,进而对所需反应条件的差别进行基本的区分归类,一般而言,进行单步的转化或以中间产物为目标产物的反应选择活性相对较低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特别是以活性较高的醛/酮为目标产物时,更应该注意氧化剂及还原剂的选择,而以活性相对较低的酸及其衍生物等为产物的反应,氧化剂及还原剂的活性则相对较强。另外,在有机合成中,竞争反应是永远存在的,这就不得不面对反应的选择性问题,如果我们需要的反应基团的活性高干扰基团的活性,可以按正常步骤反应,反之,必须考虑官能团的保护。

阅读全文

初中化学教学方法浅谈

一、明确教学目标

关于化学这门学科在初中阶段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呢?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初中阶段的化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化学,学会一些基本的化学用语,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会用学到的化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学会一些基本的解题技巧以及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形成化学思想,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在明确教学目标后,教师就要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达到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来综合考虑,既要让学科知识被学生吸收,又要在学生的接受范围之内.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有些概念需要学生去理解和记忆,教师在课堂上要准确描述概念的含义,把一些有关系的或相似的概念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讲解,如混合物和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和单质等,明确各个概念的关键,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讲解时结合实例特别是生活中的实例效果会更佳,如在讲解营养素知识时,教师可把生活中我们常吃的一些食物列举出来,让学生说出这些食物主要含有哪些营养物质,或把一些食物随意搭配,让他们说出这种搭配是否营养均衡,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知识,也对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大部分理论都来自于实验,实验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化学实验现象是丰富多彩的,能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多利用不同且新奇有趣的实验现象来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我们在讲授知识的同时也要给学生留出练习的时间,让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将化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技能.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也影响到了学校教育机制的改革,教学方法随之发生了变化,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化学的世界是多彩的,用色彩鲜明的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更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见识到化学的魅力.有些危险或有毒的化学实验,也可以用多媒体来展示,完善学生的化学知识.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明确学生主体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是每个教师所努力的目标.

三、关注全体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每一位学生都是性格鲜明的个体,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全体学生.他们化学的学习成绩可能会有所区别,但都有其发光点,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每位孩子的特长,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这种特长来提高他们的成绩,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产生“我能行”的强烈意识.在化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关注的焦点,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充分发展每一位学生的潜能,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他们遇到阻碍时要及时伸出援手,引导他们解决困难,改正他们欠佳的学习方式.为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课堂提问是必要的,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分清层次,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不同层次的问题,给“后进生”表现的机会,使他们也能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注意考前指导

阅读全文

初中化学教学方法综述(6篇)

第一篇:初中化学教学方法探析

[摘要]初中生刚接触化学知识,难免在学习上产生困惑,因此,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好化学,为将来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初中化学教学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但是紧密结合初中化学特点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总结。实践证明,课前三备法、精讲点拨法、先学后教法、纲举目张法、教学评价法、点赞为主法等,都是适用于初中化学教学好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从事初中化学教学二十几年的任课教师,笔者见识了区内外众多经验丰富的化学教师的授课,了解了形形色色的教学方法,如少教多学法、杜郎口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给予笔者很多启发。笔者现结合自己的实践和探索,总结了如下几种初中化学教学方法。

一、课前三备法

课前三备法即备课标、备教材和备学生的教学方法。从一般意义上来讲,这不应该算一种教学方法,但全面且充分的课前准备对教学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因为只要能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都可称之为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课前备课标、备教材和备学生被视为一种教学方法。以教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为例。首先,备课标。知道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的联系和区别;熟悉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的基本方法和原理;学会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科学的分离与提纯。其次,备教材。这是一节专题复习课,知识较零散,教师必须将知识系统地串联起来,并且由浅入深地讲解。第一,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实验来理解分离和提纯两个概念;第二,方法指导,解决除杂质问题应遵循总的原则;第三,让学生从做题中归纳总结出分离混合物的方法,物理方法涉及过滤和结晶,化学方法是除去杂质,即从除去固体中的杂质、除去气体中的杂质和除去常见的酸、碱、盐溶液中的杂质这三个方面让学生进行练习,并总结归纳出解题的方法。最后,备学生。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基础来备课。如果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教师设计的题目不宜过难,这样学生比较容易做出来,也会有成功的体验,增强对化学的兴趣。另外,在备课时教师要考虑到小组学习的分配,把基础不同的学生穿插在一起,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帮助基础差的学生。这样,基础差的学生得到了帮助,而基础好的学生也得到了提升。

二、精讲点拨法

阅读全文

高职职业化学教学方法改革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培养具有高等职业技术技能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教学现状以及改革创新的原则入手,从现有的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方法与教育理念等方面入手分析,为适应高职教育对人才的需求,提出高职化学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以更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化学教学;改革

一、当前高职院校化学教学的现状

随着高职院校的化学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很多问题。从学生素质看,高职院校生源大多是高考低分段的学生,学生基础普遍较差,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有厌学情绪。从教材使用看,高职院校在制定化学教材时,没有考虑学生的文化素质,所采用的教材在实用性、适用性、趣味性较差,不完全适合学生文化水平;部分教材早已过时、陈旧,甚至是高中化学的重复讲解;部分教材又参照本科教材内容、理论偏深,高于高职学生化学学习的需求。从老师与教学手段看,高职院校大多是由中专升格而成,教师也大多是原中专老师转型而来,而院校的教师培训相对滞后,造成高职院校老师的化学授课手段单一,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几乎没有设置或现代教学手段很难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从教学仪器看,高职院校大部分是从原中专、技校升格而来的,忽视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导致实验设备跟不上教学要求,实验条件的不理想,使得任课教师不得不放弃部分实验项目,造成实验课教学与企业的现行需求脱节。从考核方法看,高职院校在化学教育只注重考试成绩结果、轻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能力,学生消化吸收的少,靠的是死记硬背,不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缺乏导向性,易形成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最终造成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背道而驰的局面。

二、高职化学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应遵循的原则

(一)根据职业教育特性,坚持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的特性决定了高职教育既有其高等性,又有其职业性。它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应用性技术人才。所以坚持素质教育,是当前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当今社会的时代需求。这也决定了高职教育不仅仅重视化学知识的教育,还要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方面下功夫,把传统的以知识教育为主转变到素质教育上来,转到核心素养教育方向上来,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阅读全文

高校绿色化学教学方法和途径

[摘要]“绿色”是21世纪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词,世界各国都非常普遍关心和重视可持续性发展,并将这一指导方针应用到全社会的生产、生活乃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本文在深入阐述绿色化学在教学中的意义基础上,探讨了高校绿色化学教学方法和途径,并给出一些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绿色化学;高校教学方法;途径

“绿色化学”这一词是从20世纪末开始出现并广泛应用。它的出现符合人类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是通过利用化学的技术及方法来尽量消除或减少化学产品在设计、制造和应用中所产生的有害物质。作为高校的化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将绿色化学融入到高校化学教学的全过程中,并努力进行课堂的教学改革。

一、绿色化学的内涵

绿色化学可以理解为环境无害化学或者是清洁化学,其内涵为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及化工产品生产中,采用化学技术和方法将生产与使用中产生的有害物质降到最低,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类的危害。其着眼点放在了生产的源头就开始消灭污染,并在生产过程中降低一切环境污染的可能。比如,开发新的绿色合成试剂替代现有的化学试剂;再比如,用水替代有机溶剂或者是彻底革除掉溶剂,或者摒弃使用一些石油化工原料而用生物制品作为替代等等,绿色化学最早被化学工业发达的美国率先提出并使用。这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是对传统化学思维方式的发展和创新,同时它也是更高层次的化学。目前,许多国家都将绿色化学作为未来化学发展的主要方向。

二、绿色化学的教学意义

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但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给人类带了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甚至是生态危机。比如,海洋污染、土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等,如果不提高环保意识与采取措施,人类就会遭遇可怕的生存危机。因此,绿色化学应运而生。高校的化学教育是为了培养更多化学领域的高素质人才,将绿色化学融入到高校的化学教学中,能使这些人才牢固树立和提高绿色化学环保意识,养成绿色化学的习惯,将来可以在所从事化学工业的工作中将绿色化学的概念和思想推广开来,为人类的环保事业提供更多的帮助。所以说,高校的化学教育者肩负重任,要在化学教学中积极地引入绿色化学教学模式,做到普及和宣传绿色化学,并开始研究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更好地融入绿色化学教育,树立和提高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和环保意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