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化学工程课程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化学工程硕士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化工硕士课程改革要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符合科技文化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符合人才自身发展的要求。以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开展校内教学平台建设,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工程人才成长规律,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化工人才,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的指导下,对硕士研究生教育实践环节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结合化学工程专业的特点,重点从课程体系,课程教学,课程内容等方面对化学工程教育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课程体系;课程教学;课程内容
1化工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
在化工“课程体系”设置中一般将研究生课程分为三类,即学位基础课、必修专业课和选修课。学位基础课为研究生科研提供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最基本的科研创新能力。必修专业课引导学生通向应用领域,捕捉对前沿科研创新有用的信息。而选修课是针对学生的专业方向和个体掌握的知识的具体情况进行的补充。由于在实际情况中,学生研究的方向与所在的专业并不是完全一致的。课程体系僵化固化不能够及时的适应当届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近几年发表的高质量科研成果来看,有很多涉及到多学科的知识。知识的广度对科研的创新性越来越重要。一是学位基础课要设置与学科相关的多专业基础专业课,化工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无机化学,生物化学,环境化学等课程。二是必修专业注重实用性与前沿性,例如研读核心杂志。三是选修课设置跨学科的课程,化工专业的学生可以选修哲学、历史等其他专业的课程,在学习理科的理性思维的同时丰富精神内涵的文科学习也应该齐头并进,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结合对科研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老师研究啥就开啥”普遍存在,“因人设课”的做法被明令禁止,不能老师研究什么就开设什么课[3]。因此,如何设置课程体系应该从本校实际出发,具体的情况应该统计分析:(1)本校老师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及其专业程度;(2)各老师的个人资源例如老师认识的哪方面专业能力比较强的老师可以向学校推荐,学校负责协调以交流、外聘等方式请过来根据需要进行短暂或长期的教学;(3)学生的主观意愿,对各学科感兴趣程度通过分数来显示最后统计出来;(4)学校的科研硬件条件。多方面统计分析,细致的科学统筹规划化工课程体系尽可能的达到使学生拥有广阔深入的知识面,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从而增加学生的适应能力。
2课程教学的高效性
在“课程教学”方面,作为引领课程教学的化工教师管理团队是核心。一是要注重化工教师的质量,例如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定期培养提高。二是化工教师管理团队成员的组成,例如现任化工教师中筛选一些老师兼任工作助理来处理教学事务同时适当降低他们的教学任务。大力欢迎通过岗位招聘考试的化工毕业研究生来参与管理,选拔一些高素质研究生来参与管理。作为近期接受了本专业教育的化工毕业研究生可以站在比较贴近学生的角度来为化工教学提供不同于老师的视角,化工毕业研究生参与管理为化工教师管理团队注入了新活力,多角度看待化工教学避免化工教学陷入固化模式。三是健全管理机制,开放管理渠道,让教学管理在阳光下运行。对于开设的课程,化工管理团队要从课程目标定位、适用对象、预期目标等方面对教师进行指导,通过试讲、定时抽查等方式来监督,对于不合格的老师需要学习改进。通过监督管理来创新奖罚机制,使化工教师队伍形成竞争生动活泼不断提高的教师队伍。化工教师管理团队应该指导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加强案例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不要过分强调标准答案。化工教师管理团队需要加强教师对于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和讲解,防止避难就易,避重就轻,一般性的基础知识应该通过让学生自学、老师考核来提高学习积极主动性。作为学生榜样的老师,提高老师的责任意识,为学生提供榜样示范作用,以点带面带动学生提高责任意识。
3课程内容的合理性
工程教育下化学人才培养方案探究
[摘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对促进本科专业建设和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北部湾大学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为例,从专业定位、能源特色打造、学科基础能力培养、工程基础及实践课程体系、工程师综合素质培养课程体系等多个方面阐述了结合学校定位及所处区域特点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思路和探索,以期为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建设和专业认证提供参考。
[关键词]专业认证;能源化学工程;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工程师素养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属于战略型新兴产业专业,北部湾大学毗邻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和中国化工园区20强的钦州石化产业园,区位优势明显,以广西优先重点发展石油与化工千亿元产业为契机[1],北部湾大学申请开办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并于2015年开始招生,已为社会和企业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有力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但在进一步满足国家、行业、企业的需求和毕业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求方面,专业的建设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和瓶颈,制约着专业向高水平高质量高层次方向发展。这些问题和瓶颈主要有以下几点:(1)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定位不清晰,难以准确全面的体现行业企业的需求;(2)专业能源特色不明显,与同属化工与制药类学科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区分度较弱;(3)在课程设置方面,侧重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较少,且体系化程度弱;(4)对学生在工程师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关注不足,毕业生离合格工程师的要求差距较大;(5)课程教学方面,侧重于学科和教材导向,考核方式单一,对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关注不够,导致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偏弱。国内很多高校和专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类似问题并进行了深入研究[2-7]。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以《华盛顿协议》为基础开展的对工程教育本科专业的认证工作,贯彻OBE(Outcome-BasedEducation,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促使专业培养出能够胜任行业、企业工作的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8]。北部湾大学能源化学工程教研室开展了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此次修订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注重学生的工程师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广泛收集了行业、企业意见和建议,几易其稿,得到了最终的2020版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下简称2020版人培)。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次修订工作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总结。
1专业定位
北部湾大学作为一所新建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于广西区内,特别是北部湾经济区。学校毗邻的广西钦州石化产业园对能源化工人才需求旺盛,但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招收的学生高考分数普遍不高,毕业后选择直接工作的比例很高,考研率偏低。以上这些因素决定了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必须选择合适的定位和培养目标,经过深入调研和分析,将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修订为:立足北部湾经济区,服务区域能源化工产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拥有一定创新意识,具备扎实的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知识,较熟练掌握能源化工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专业技能和研究方法,能够在能源化工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运行与管理、工程设计、工艺和技术的改进与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并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另外,针对毕业生5年左右达到的预期目标,专业从人文素养、专业能力、社会能力、自我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细化。并依据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对课程结构进行了深度优化,构建了合理的课程支撑体系。
2专业能源特色的打造
在旧版人才培养方案中,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较为接近,没有体现出专业本身的能源特色,对于地方能源化工产业的支撑不足,为此,此次修订过程中将能源特色课程的优化作为了首要目标。针对钦州石化产业园中石油石化企业众多的现状,并且近年来中国石油广西石化二期、华谊、桐昆、恒逸、四川能投等企业陆续进驻和开工建设现代煤化工项目、芳烃及乙烯项目,对相关能源化工人才需求旺盛,为此除在《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导论》中通过理论和实践向学生介绍能源化工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外,在专业必修课方面在第五学期开设《石油炼制工程》、《现代煤化工技术》和第七学期开设《能源催化转化原理》,讲解石油一次加工和二次加工、煤制油、煤制甲醇、煤制二甲醚、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新型煤化工技术以及在这些工艺过程中的催化技术。在能源化工专业实验中优化了油品、煤性质分析实验项目和工艺转化综合实验,在选修课方面第六、七学期开设《石油化工工艺学》、《高分子材料》两门侧重讲解石化下游技术和产品的课程。除石化企业外,北部湾经济区内还有大量生产新能源电池及其原材料、生物质能源相关产品的企业,因此学生掌握新能源方面的专业知识也是非常必要的,为此专业在第七学期开设《新能源技术与应用》、《储能技术概论》、《生物质能源技术》、《新能源材料》四门选修课程,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掌握多种类型的新型能源的知识。将《能源化工专业实验》调整为2学分、2周的集中实践课程,以方便耗时较长实验项目的开展。在内容方面,优化开设的实验项目,涵盖两方面的实验内容,一方面主要开展石油、煤相关原料及产品性能测试实验,另一方面主要开展能源化工转化的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项目,有效保证了课程的能源化工特色。
化学工程专业实验室的改革与探索
摘要:化学工程专业实验室的改革发展,必需在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前提下, 着重抓好实验用房的基础规划建设, 实验用仪器设备和实验项目的规划建设、 实验用教材建设和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培养建设,以适应当前高等院校实践教学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化学工程专业实验室、改革、发展.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高校化学工程专业实验室作为培养高极科技应用型人才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实践性场所,已经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了。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纵观我国各地高校化学工程专业实验室的改革,不难发现各地高校化学工程专业实验室的改革有的已经初见成效,有的才刚刚起动, 各地高校化学工程专业实验室的改革发展水平有高有低,这就需要我们各个高校化学工程专业实验室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尽快构建起一个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有较高水平的化学工程专业实验室,以便更好的培养一大批用得上、信得过、提得起的新一代工程应用型人才及经济管理型人才[1]。
化学工程专业实验室是化工类院校成立的一个最老的专业实验室,一般具有相对雄厚的专业技术基础,比如我校的化学工程专业实验室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和发展,现已将其改造成一个拥有上千万资产,实验技术和仪器设备相对比较先进,能够同时开设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化学工程、生物工程、制药工程、轻化工程、化工原理七个方向的专业和基础实验的大型的综合型实验室——石油化工工程实验中心。化学工程专业实验室的改革引起了国内许多相关的部门的重视,为此,对化学工程专业实验室的改革和发展进行必要的研究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2-3]。
化学工程专业实验室的改革发展要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否则,就会对化学工程专业实验室的改革和发展带来难以估量的困难和损失。从以往的经验来看,由于思想认识、发展方向和目标不明确、不统一而给化学工程专业实验室的改革发展带来很大损失。
化学工程专业实验室的改革发展初期会遇到思想认识、发展方向和目标不明确、不统一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化学工程专业实验室的改革发展应该向精而细的方向发展,根据各个专业建设需要建立相应的化学工程专业实验室,做到精而越精,多学科,全方位的进行改革和建设,形成本校自己的特色专业;另一种观点认为,化学工程专业实验室的改革发展应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以培养大工程观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紧紧依托石油化工行业和地方支柱产业,为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实践能力、综合知识、系统思维、协作品质和创新精神而将现有的各个专业方向的化学工程专业实验室进行必要的整合,从而建立起一个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实验中心,以便更好的培养一大批用得上、信得过、提得起的新一代具有大工程观的工程应用型人才。这个实验中心所服务的对象不仅仅是本专业方向的学生,它将对全化工系和整个学院的同学开放,在满足本院学生需求的情况下,并对兄弟院校的学生开放,从而达到实验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目的,使我们的实验室产生综合的社会效益。例如,我院化学工程专业实验室的教师在主管领导的带领下,参观走访了多所兄弟院校,认真的实习和吸收兄弟院校化学工程专业实验室改革发展的经验成果,在征询本院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师的意见的前提下,一致认为化学工程专业实验室的改革发展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以培养大工程观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紧紧依托石油化工行业和地方支柱产业,为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实践能力、综合知识、系统思维、协作品质和创新精神而将现有的各个专业方向的化学工程专业实验室进行必要的整合,从而建立起一个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有自身特色的、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实验中心[4]。
在化学工程专业实验室的改革发展统一了思想认识、发展方向和目标后。化学工程专业实验室的改革于2000年开始在一定范围内展开,先将有机化工、石油加工和化学工程三个方向的化学工程专业实验室进行整合为一较大的实验室——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室,将分散在各个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实验维持费、实验技术人员集中统一起来,以求在一定范围内初步达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教学效果、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经过三年多的实践证明,这样的改革是有效果的,成绩是显著的。为此,2004年,对化学工程专业实验室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和重组,并成立了以系主任、书记为领导,各化学工程专业实验室技术人员为骨干,对分散在各个教研室的化学工程专业实验室房间、仪器设备、实验维持费、实验技术人员改革和重组。并对化学工程专业实验室改革和发展所涉及的各项指标和内容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充分的思考。由于化学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目标的思想认识的统一,使得化学工程专业实验室在抓住机遇的同时得到了快速推进和发展,现在一个新型、高效、集约的大型综合实验室已初具规模,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初步显现。由此可见,化学工程专业实验室的改革发展在发展方向和目标上思想认识的统一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化学工程专业实验室的改革和发展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建设.
新工科下反应工程课程改革与实践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高品质阶段,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也遇到了新的难题,并阐述了新工科的发展思路。本文重点强调对新工科背景下的《反应工程》课程进行的思考内容,以促使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专业认知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新工科;反应工程;课程改革
1定位与目标
1.1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定位
2017年2月,教育部提出了关于“新工科建设”的意见,形成了包括《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等文件并在全国推广,化学工业是一个极其创造能力和挑战能力的工业领域。要让其与工艺专业相结合必须进行改革。当代的化学工业都具有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人才密集等相应的特点,因此才会对相应化学工程类人才的要求提到更高的水准。为了与新世纪化学工业的发展奠定一个更加牢固的基石、广泛的、符合大化工专业的前提下才产生了化学工程和工艺专业。国家如果要更加全面的发挥设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质的作用,就要搞清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基本任务和性质,从而来根据需求制定符合其的学习计划和培养人才的目标,这才可以培养出具有以上两个专业特色,符合大数据需求的高新型技术人才,以此来为国家增光添彩,而不是一味地去寻求数量从而忽视了质量,培养出半吊子的技术人才。
1.2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目标
要想搞好化学工程与工艺就必须了解其相应的目标,这其中就是建立起动力学模型和传质模型以及选择好形式来满足其相应的特点和与之相对应的要求。并且需要确定好最有效的操作,达到最节省资源。这才是真正所需要的。所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作问题的能力与跨界型创新的能力是新时代新工科最基本的任务。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设计探索
摘要:毕业设计环节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教学阶段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结合石河子大学与华东理工大学“1+2+1”联合培养生的实际情况,探索实践大四前完成毕业设计工作。分析了目前毕业设计环节在培养模式上存在的选题盲目性、培养片面性以及指导教师工程经验不足等缺点。根据“新工科”教育范式对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要求,结合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特色,依托“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联合培养生与本校生共同进行统一任务的毕业设计,进行了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建设一支由高水平教师、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组成的双师型指导教师队伍,从而更好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及职业素养。
关键词:毕业设计;持续改进;新工科;融合发展;联合培养
引言
自党的十八大召开,我国加速升级转变经济产业,提出“新工科”就是国内面临新经济蓬勃发展对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新挑战的积极回应。当前,石油和化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能源产业、基础原料产业和支柱产业,但始终面临着节能降耗、保护环境、清洁生产和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和要求。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新发展概念,这对整个油田开采及化工过程中“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开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油田工作者及石化工作者的专业知识水平、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意识以及创造性思维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新工科理念的日益深入,产学研协同育人计划项目的实施,为传统工科专业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如何使传统专业能够适应和服务于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的发展,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跨界整合能力、高素质的各类交叉复合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是当务之急。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立足上海,面向全球,服务全国,培养符合行业发展和区域社会经济建设需求,能够承担社会责任、具有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化学工程与工艺技术人才。石河子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面向西部,在新生入校时考试选拔优秀学生赴华东理工大学开展大二、大三两年的联合培养,大三结束后返回石河子大学学习生活。石河子大学长期重视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的工程能力培养,自2005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首次招生以来,从内涵建设上始终强调化工人才关键还应拥有良好技能与工程实践能力,含终身学习、自我发展能力,独立工作、解决问题能力,工程过程设计、工程过程开发的能力。经过联合培养近十年的实践,这一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高校联合培养模式实施效果极好,成效显著,从人才培养、师资建设(访问进修、学历提升)、专业影响力等多方面综合提升了石河子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办学水平,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化工人才服务于地区经济发展。更为突出的是本专业2013年成为国家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7年1月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成为新疆第一个正式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并于2020年通过第二轮复评,专业的快速发展和建设成效,得到了认证专家的充分肯定与好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所依托的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2011年获批硕士授权点,2012年获专业硕士授权点,2017年成为新疆自治区高原学科,2017年成为国家一流学科,2018年获批博士授权点。然而,如何在发展中能进一步重视持续改进综合集中实践课程的毕业设计环节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进一步思考。因此,如何在高校培养中能有效提高体现这些能力的毕业设计质量,这对提高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1.毕业设计的现状
(1)毕业设计的设置。设置较为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满足化工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设计要求保证每位同学都经历大设计(10周,6学分)和大论文(14周,8学分)的综合实践训练。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教育中,始终重视设计指导教师队伍的建立,需要专业基础扎实、工程能力厚实、教学经验丰富的中青年队伍。化工专业自2005年学院建院同年招生,教师经过专业培训、科研和教学实践的积累,已形成了具有较强的工程知识背景和科研方向、稳定的工程教育课程、工程设计和工程实践的教学和研究团队。为进一步使化工专业学生能更系统地掌握工程设计的专业基本知识。专业培养方案分学期第三学期开设“化工设计概论”和第六学期开设“化工设计”,改变了以往设计理论教学集中进行,将集中教学和分组指导相结合,尤其是毕业设计的进行和“化工设计”课程的开课同步进行,特别是围绕“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针对性强,效果好。同时,为了提高化工类工程软件在毕业设计应用效果,在第六学期开设“化工过程模拟”课程,更进一步培养学生掌握工程软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通过采用Aspen软件教学,提高学生对设计深层次认识,可与应用相结合扎实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开发能力,为培养基础扎实、适应性广的化工高素质人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针对于联合培养生,用共同的毕业设计环节衡量评价与本校学生能力的达成,高效促进我校教师设计水平的提升。
(2)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目前,普遍高校的毕业设计在选题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片面性。化工毕业设计选题由教师拟定,难以统一评价选题的难易,不能针对学生因材施教,学生缺乏对自己能力正确评估,开展效果不佳。因此,因该专业毕业设计是以每年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为契机,进行毕业设计的选题以及按照设计大赛的要求组队完成各项设计任务,所以学生在第六学期就开始进行毕业设计且利用课后时间进行相关的设计工作,在七月中下旬进行设计作品的最终提交参赛,第七学期再对设计作品进一步完善,最终上交留档。毕业设计培养存在片面性。个别学生态度不够端正,有“等”“靠”“混”心理,认为专业系及学院为了毕业率、学位率,毕业设计环节的指导教师不会为难总会通过,不从自身能力及毕业要求出发主动的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影响质量和自身能力的培养进度。同时,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学生更多是关注毕业设计的最终成果,在过程中易忽略图纸、文档等规范性等细节,人才培养中的踏实严谨能力欠缺。指导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尚显不足,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因毕业设计属于一个开放实践环节,学生自主学习很重要,并能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充分展示成果。在毕业能力培养中,常忽视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沟通交流等能力的培养,而经常将原因归结于学生个人。因此,对指导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要求应提高,教师自身工程设计能力做到了与时俱进,对于引导学生、提升学生的毕业要求达成度是具有关键作用的。
化工本科生计算机培养思路
本文作者:欧阳曙光 王世杰 韩军 何选明 史世庄 徐珍 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深入到各个专业领域。将计算机技术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了众多以计算机应用为核心的新技术、新手段和新兴学科。将计算机科学、数学应用于化学形成了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又称计算机化学)这个新兴化学分支学科[1],主要研究领域有:化学数据库技术、化学结构与化学反应的计算机处理技术、化学中的人工智能方法、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计算机辅助合成路线设计等[1-3]。
将计算机与应用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交叉融合形成了化学计量学这个新兴化学分支学科[1-4],其基本任务是研究运用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优化化学量测过程,并从化学量测数据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用的化学信息[4]。将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化学信息处理形成了化学信息学这个新兴化学分支学科。它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化学信息进行表示、管理、分析、模拟和传播,以实现化学信息的提取、转化与共享,揭示化学信息的实质与内在联系,促进化学学科的知识创新[5-6]。
计算机在化工领域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和深入,比较典型的应用有: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化工过程分析与开发(计算机仿真)、化工过程设计(工艺计算,计算辅助绘图)、化工过程控制、化工信息管理和化工文献检索与管理[7-15]。在这个背景下,化工类的工程技术人员如果没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其对工作岗位的胜任程度。当前大学阶段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主要集中在低年级阶段,在高年级阶段由于教学重点转移到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往往忽视了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继续培养,造成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本研究以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例对化工专业本科生高年级阶段强化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进行一些初步探索,以期提高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1优化培养计划
1.1增设《计算机在化工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化工中的应用》定位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专业修选课,其内容包括绪论、观测数据分析与处理(以MATLAB为工具软件)、计算机在化工过程分析中的应用、计算机在化工过程设计中的应用、计算机在化工过程控制中的应用、网络上的化学化工资源和常用化学化工软件。该课程由计算机和化工专业的一些相关课程交叉融合而成,教学时数为36,其中14学时为上机实践学时。其任务是结合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特点,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化工领域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掌握应用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掌握应用计算机进行化工过程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应用计算机进行化工过程设计的方法,掌握各种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工作原理和优缺点,掌握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取化学与化工资源的方法,掌握常用化学化工软件的使用方法。
新工科下反应工程课程改革与实践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高品质阶段,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也遇到了新的难题,并阐述了新工科的发展思路。本文重点强调对新工科背景下的《反应工程》课程进行的思考内容,以促使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专业认知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新工科;反应工程;课程改革
1定位与目标
1.1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定位
2017年2月,教育部提出了关于“新工科建设”的意见,形成了包括《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等文件并在全国推广,化学工业是一个极其创造能力和挑战能力的工业领域。要让其与工艺专业相结合必须进行改革。当代的化学工业都具有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人才密集等相应的特点,因此才会对相应化学工程类人才的要求提到更高的水准。为了与新世纪化学工业的发展奠定一个更加牢固的基石、广泛的、符合大化工专业的前提下才产生了化学工程和工艺专业。国家如果要更加全面的发挥设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质的作用,就要搞清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基本任务和性质,从而来根据需求制定符合其的学习计划和培养人才的目标,这才可以培养出具有以上两个专业特色,符合大数据需求的高新型技术人才,以此来为国家增光添彩,而不是一味地去寻求数量从而忽视了质量,培养出半吊子的技术人才。
1.2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目标
要想搞好化学工程与工艺就必须了解其相应的目标,这其中就是建立起动力学模型和传质模型以及选择好形式来满足其相应的特点和与之相对应的要求。并且需要确定好最有效的操作,达到最节省资源。这才是真正所需要的。所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作问题的能力与跨界型创新的能力是新时代新工科最基本的任务。
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
摘要:本文以西藏大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为案例,并在充分考察企业对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生的要求的基础上,归纳和总结了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培养人才的要求,针对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以及学校人才培养要求对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的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对课程设置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探索了该专业培养本科人才的新模式。
关键词: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培养目标
对我国而言,化工产业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产业结构中占据着极大的比重。化工产业属于资源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与产业之间具有比较高的关联度,而且化工产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与人民生活、社会发展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这些产品能够直接地应用在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之中,对带动社会经济发展和促进有关产业的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想更加有力地推动化工产业的发展,必须要为化工产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为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储备。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其问题
从最近几年的发展现状来看,很多地方性的本科高校都开始慢慢地转型,很多地方型高校开始着重研究和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希望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针对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来看,目前针对这一专业提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模块式人才培养模式、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等,另外还创造性地提出了“校企合作,开门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当前这些人才培养模式来看,不同的培养模式具有不同的侧重点,不同培养模式的优缺点也是不同的。例如“校企合作,开门办学”这种培养模式,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能够更好地应用到实践过程之中。但是,西藏的高校同内地的高校之间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在西藏的高校里,即使在大学处于同一个班级里,但是其上大学之前接受的教育背景也是不同的。相同专业相同年级的大学生在上大学之前的受教育背景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第一种类型,民语言班、这类学生在上大学期间主要使用的语言是传统的民族语言,在参加完高考之后进入相应的大学,还要再接受为时一年的预科才能够进入对应专业。这里的预科主要是向学生教授中国汉语,并且要求学生必须要通过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第二种类型,双语班。这种类型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既使用汉语也使用本民族语言;第三种类型,汉语言班。
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思路及举措
本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基于相关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充分的调研基础上,对调研所得结论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依据调研结论,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