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创新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化学创新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化学创新论文

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论文

一、通过演示实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随着高中课程教学的不断改革,教材中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创新探究性实验,可使学生在情景中进行科学探索,让学生处在一种主动分析知识,解决问题的状态。教师咋实验教学中应积极的利用这种变化,创新性演示化学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求知欲,还可以使学生自觉的成为课堂的主体。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中《糖类》的“科学探究”栏目有一个这样的探究性实验“:葡萄糖是醛糖,具有还原性。果糖是酮糖,是否也像葡萄糖一样具有还原性?请你设计实验探究果糖是否具有还原性”。而根据之前所学过的知识,葡萄糖具有还原性,因为它的分子结构中具有的醛基,而具有醛基的化合物都有较强的还原性。教材中也演示了两个证明葡萄糖有还原性的实验:一是葡萄糖溶液与新制的银氨溶液发生反应,有银镜现象;二是葡萄糖溶液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有砖红色现象。但是用果糖溶液代替葡萄糖溶液做同样的两个试验,却可以得到同样的试验结果。这是否与酮没有还原性相违背呢,在演示这样的试验时,应利用这种非正常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积极的去查找资料,激发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的根据教学试验中涉及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促使学生去查阅资料、去分析思考,这样可以避免让学生沉浸在“看热闹”的状态,让学生在问题的激发下,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化学知识来判断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和化学探究能力。

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提高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听到、看到,不如做到”,实践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中,教师不必事事亲躬,多给学生一些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去实践、去体验,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实验创新能力。例如,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笔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现在有一种混合气体,其成分可能是SO2和C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是H2S和CO2的混合气体。现在实验时有这样一些试剂和实验仪器供同学们使用,浓、稀2种品红溶液,浓、稀2种溴水,澄清石灰水,浓、稀2种盐酸溶液、试管气体发生装置,洗气瓶、试管洗气装置。请同学们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分析混合气的组成。问题提出后,笔者留下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探讨、交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设计出不同的实验方案。在这样的实验教学中,实验方案的设计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开放性、施展学生个性的平台,更好地提升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实验教学的创新,通过实验教学的创新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在创新和探究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提升学习能力,增强创新精神。

作者:徐月鸿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荷山中学

阅读全文

实验室化学试剂管理创新论文

1化学试剂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课题组对河北省几所高校化学试剂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实验室管理工作,尤其是化学试剂的管理。虽然化学药品库管制度相对较完善,拥有了规范的药品出入库记录,但是药品的采购、使用和处置过程仍存在诸多问题。

1.1试剂采购的管理方式粗放

一是各实验室各自购买所需试剂,相互之间缺乏沟通,没有进行必要的信息共享,没有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统一申购,尤其科研上用到的有些试剂实验室已有,仍重复购买,而且采购渠道复杂,导致实验室同类药品质量良莠不齐,给试剂管理和实验室安全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和潜在的隐患。二是没有对单位教学周期内教学、科研所需的试剂量进行详细而合理的预算,一般只是根据眼前的需要信手捏来一些看似“差不多”的数据直接购买药品。而实际上,统计、测算学生常规实验中单位学生数所消耗的试剂量,能够快速地预算合理的试剂采购量。试剂采购管理方式的粗放,采购数量的“自由”,采购渠道的纷繁复杂,使得实验资源无法得到优化配置,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1.2试剂使用全程监控制度不健全

化学试剂从库房被领出开始,直至化学试剂被使用、处置或销毁各个阶段,缺乏有效的监控和制度规范。化学试剂一经出库,便无人理会,化学试剂何时出库,出库量是多少,实用量是多少,余缺量是多少,剩余试剂去向何方,如何进行的处置等等,缺乏有效的监控,而每一个环节都应在制度的监控之下严密实施,否则,会对高校乃至社会产生极大的安全威胁。

1.3化学试剂遗留现象严重

阅读全文

加强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的必要性策略

摘要:科研诚信是学术研究的首要和基本问题,是学术创新的基石。研究生是学术研究的后备军,是学术研究创新发展的希望。因此,科研诚信是研究生成为合格的科研工作者必备的品质之一,也是建设良好学风的必然要求。要加强研究生的科研诚信教育,将科研诚信教育纳入到研究生的必修课之中,同时完善研究生科研诚信考核与处罚制度,改变功利性的管理模式和评价体系,才能培养良好的科研诚信学风,我们的学术研究才有希望,才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学术精品。

关键词: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必要性;应对措施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研工作越来越重视,科研诚信的政策制度和管理措施进一步完善,科研不端行为不断被曝光和处理,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被曝光和处理者,有业已成名成家者,有冉冉升起的学术新星,亦有准备进入科研领域研究生们。科研不端行为必须受到应有的处罚,才能净化学术环境,促进学术发展。但面对一桩桩科研不端事件,我们不仅仅叹息误入歧途者的可惜,更应该思考如何避免新的科研失信事件的发生。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做的工作很多,涉及到科研的各个层面,但总的来说,一靠制度,二靠教育。随着科研诚信制度的逐步完善,加强科研诚信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尤其是作为准学者的研究生们,更应该接受严格的科研诚信教育,知道哪些行为不可为,才能在以后的学术生涯中遵守学术规范,严守学术道德底线,杜绝学术不端行为。

一、科研诚信的内涵

科研诚信是指“在开展科学研究或学术研究过程中的真实性和可信性”〔1〕,是学术研究的首要和基本问题,是学术创新的基石。科研诚信不但体现在科学研究的成果中,也体现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违背科研诚信的行为被认为是科研不端行为。科研不端行为包括“在建议或申请、实施研究和交流、报告和呈现成果的整个研究过程中,以及在评议、评价和报道研究及其成果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伪造、篡改或剽窃及其他严重背离广泛认同的研究行为的情况”〔2〕。在科研过程中,研究人员或因承受较大的科研压力,或受到巨大利益的诱惑,或因知识、方法、能力的缺陷,背离学术研究的基本伦理原则,从而做出科研不端行为。近年来,随着科研诚信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互联网科学技术的进步,科研不端行为屡屡被曝光,产生广泛而恶劣的社会影响,给科研诚信和伦理带来极大的挑战。

二、加强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从事科学研究要遵守学术规范,要做到科研诚信,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每一个科研人员都能自觉地做到科研诚信,因为有些学术道德规范、科研行为准则需要通过学习来了解,并且在日后漫长的科研生涯中时刻告诫自己要遵守最基本的学术道德规范,避免懈怠,拒绝诱惑,和学术不端行为说不。因此,科研人员要自觉地了解、理解和遵守相应的学术规范,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实践。对于准备进入学术研究领域的研究生们,加强科研诚信教育更具必要性。

阅读全文

提升科技期刊质量与影响力的建议

科技期刊承担着人类文明传承,引领科技发展,荟萃科学发现等使命任务,是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体现与标志。然而,近年来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在人才引进、学科评价、绩效评定、师资考核等方面过分注重国外SCI期刊的权值,对国内期刊论文则相对弱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期刊在综合质量和影响力方面与国际同领域期刊存在一定差距。今年,因中美贸易摩擦,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对华为学者进行限制的插曲也为发展我国高水平期刊敲起了警钟。“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这一指示精神是对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待,也是对我国科技期刊的一种鞭策。提升科技期刊质量、扩大期刊论文影响力是科技期刊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响应号召的发展方向。本文将从编委会设置、审稿人定向选取及其活力激发、新媒体介质使用与推广以及不拘一格录用文章等方面探讨提升期刊质量和影响力的具体举措。

1设置青年编委会,发挥青年学者的创造力

期刊编辑委员会(以下简称编委会)是把控期刊质量的关键核心环节,其对期刊的发展、学术影响力的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国内期刊倾向于遴选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与学术地位的资深专家作为编委会成员。不可否认,资深专家在研究方向把控以及论文创新评价等方面具有更为精准的判断与认知。然而,这类专家往往身兼数职,而且教学科研任务较为繁重。因此,他们在期刊运行与建设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另外,他们对具体的理论细节方面关注较少,而这是目前大部分期刊论文创新点的核心所在。因此,目前来看,由资深专家构成的编委会与涉及具体理论细节的投稿论文之间存在一定的断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为期刊注入新的活力,可以在传统期刊编委会的基础上设置青年编委会[1-2]。一方面,国家一系列高层次人才计划也将年龄限定为青年科技工作者,例如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年龄上限为40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计划年龄上限为38岁;中国科协青年托举工程、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年龄上限为32岁等。这也表明国家对青年科技工作者创造力与发展潜力的认可。青年科技工作者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创造性强,一般在科研一线并紧跟学术前沿,科研成果产出也较为丰硕。另一方面,青年科技工作者也有较为强烈的学术服务意识。因此,设立期刊青年编委会可以充分发挥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活力与创造力,并在传统编委会对投稿论文宏观把控的基础上对论文创新细节进行更为精准的评判,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期刊论文质量。同时,青年编委可以担任责任编委或邀请客座编委定期组织相关专题征稿,紧跟热点问题,使期刊成为相关领域的活跃地与集约地。期刊编辑部方面也要有意识地增强青年编委的责任感与荣誉感,也为青年学者的成长提供一定的平台。例如,可以给青年编委发放聘用证书,在期刊主页设置编委简介等栏目,为青年学者申报人才计划提供相关佐证。另外,可以定期举办编委会的学术交流,一方面使不同领域的青年学者产生思想碰撞,另一方面也能发挥资深编委对青年学者的传帮带作用。国内期刊《航空学报》《雷达学报》等已经在青年编委会设置方面率先进行了尝试。国内综合大学学报可以利用综合大学丰富的学术人才储备,积极探索与实行青年编委会制度。

2拓宽审稿人选取渠道,激发审稿人积极性

论文同行评议是论文出版发表之前的重要环节,而审稿人是论文质量的把关者。保证审稿人水平以及提升审稿人积极性也关系到最终期刊的质量以及期刊的出版周期[3-4]。目前国内期刊在审稿人选取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期刊的审稿工作甚至由执行主编或者编委会成员直接承担。正如前文所述,编委会成员多为业内资深专家,其在论文分发送审层面都可能存在时间限制,更不遑去处理繁重的论文细节评阅任务。另外,有些期刊即使由编委会选取审稿人送出外审,也一般选择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教授。由于知名专家教授事务繁忙,相关评阅往往不能按时返回,从而影响了论文的出版周期。国外一些行业顶级期刊在选取审稿人时一般是根据其在该领域的具体发文记录来确定的,并未过多注重职称、资历或者国别。事实上,一些高年级的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或者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往往是最为优质的审稿候选人。因为他们受过系统的科研学术训练、发表过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而且一直跟踪学科发展前沿,对具体的理论细节和发展动态具有较为准确的认知。因此,期刊编委会在选取审稿人时可以将重心放在这部分人身上。对于一些综合大学学报,可以在校内通过与研究生院合作,建立博士学位论文作者数据库,与科研学术成果管理单位合作,建立高水平学术作者数据库。将投稿论文关键词与上述作者数据库所对应的关键词进行匹配,进行精准审稿人选取,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质量并能加快论文出版周期。提升审稿人的积极性也很重要。国外一些权威知名期刊的审稿往往是义务的,没有任何酬劳,然而审稿人往往以能够为这些期刊审稿为荣。当然,提升期刊影响力是调动审稿人积极性的最根本措施,但是期刊也可以通过其它渠道,主动作为来提升审稿人的责任感与荣誉感。例如,可以通过评阅的质量和数量选拔年度期刊杰出审稿人,择期举办学术交流活动,邀请杰出审稿人与编委会一起进行学术交流,并发放奖励证书等。另外,可以在每年的年底专门致谢审稿人公告并公布年度的优秀审稿人名单,或者给相关审稿人邮寄期刊样刊。总之,就是使审稿人的幕后工作得到充分的尊重与展示。同时,国内期刊可以合作,打造类似于Publons的能够提供权威的审稿人成果认证的同行评议记录平台,审稿人可在平台中记录、展示和分享他们的同行评议,并获得官方的权威认证。

3利用新兴媒介,助推期刊推广普及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以微信、QQ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介质为学术期刊的推广提供了新途径[5-6]。一向以严谨、规范为著称的学术期刊似乎与微信、QQ等娱乐快消品有些格格不入,这也是国内诸多刊物未开展相关渠道推广的一个原因。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此类新兴媒体介质在人们(包括科研人员)日常生活中占据了大量时间。同时,学术期刊作为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直接承载者,也可以通过此类新兴媒介担当其相应的社会责任。因此,相关期刊应当打破传统思维,以开放的态度拥抱新兴媒介,用好期刊推广的新兴阵地。具体而言,期刊可以设立相应的公众号,定期推出网刊目录以及每篇文章的摘要,图1为《自动化学报》在其公众号上推出的最新期刊目录与文章摘要。另外,对于一些国际、国内热点或者突发问题,期刊可以摘取期刊以往发表的相关论文在其公众号上进行推广,并邀请领域专家进行点评,或者直接邀请专家对相关问题从学术角度进行评述,从而使得期刊成为相关学术问题讨论的主阵地,进而扩大期刊的收稿数量。同时,在一些严谨、专业的学术论文推广之外,期刊也可以利用自身丰富的论文作者资源,面向普通大众开展专业问题的科普工作,提升我国人民的知识文化水平,从而发挥期刊的社会责任。

阅读全文

学风建设主线创新探索

一、以学风建设为主线的学生工作模式解析

以学风建设为主线创新学生工作模式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涵:一是以培育优良学风为主要目标,二是创新方法,采取新的手段,开发新的途径,为学风建设服务。三是所有围绕学风建设的工作要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要单打独斗,而要形成一个综合化的工作体系。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下称管理学院)从本院学生具体情况出发,以引导学生“爱学习,会学习”为主题,以学风建设为主线,大力倡导“博学、好问、慎思、笃行”之风,创造性地提出“654321”学生工作模式。“6”指鸿鹄梦工场开展的六大工程,即“旗帜工程”“双导工程“”引领工程”“而立工程”“阳光工程”“温暖工程”六大工程,主要指教育载体;“5”指依托的五支队伍,即辅导员、班导师、专业导师、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含学生导学和班导师助理),指教育主体;“4”指“鸿鹄好声音”“鸿鹄大展台”“鸿鹄真风采”“鸿鹄新论坛”等四大载体和平台,和六大工程一起形成载体体系;“3”指“教师引导、朋辈帮扶、环境熏陶”的三大基本实施路径,指教育路径;“2”指一个现实场所(“鸿鹄梦工场”即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占地60平方米的专用场地)和一个虚拟场所(“鸿鹄梦工场”专门网站),指教育环境;“1”指在学生中开展的“鸿鹄英才培训计划”,指教育载体。

二、“654321”学生工作模式的运行机制

“654321”工作模式并非简单的数字集合,它是教育者、教育方法、教育路径、教育环境、教育载体等教育要素的有机整合。横向上,教育者、教育方法、教育路径、教育环境、教育载体等各个要素都能形成一个内部有机联系的子系统。纵向上,教育者、教育方法、教育路径、教育环境、教育载体等要素能形成一个以学生建设为主线的学生工作立体系统。这一立体系统有其内在合理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主力军“作用,全面有效开展学风建设工作

辅导员不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主力军”角色,在学风建设中也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它的“主力军”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统领整个学风建设工作,负责计划、组织、实施、监督、保障。二是直接负责相当大的一部分工作,这是由辅导员普遍综合素质较高、业务能力强、经常与学生打交道等特征决定的。比如,管理学院的辅导员不仅负责统筹整个学风建设的工作,还具体负责实施“双导工程”“而立工程”等六大工程,以及整个“鸿鹄梦工场”中心的运行、“鸿鹄梦工场”专门网站的维护。三是在指导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扮演教育者角色、开展朋辈帮扶工作方面发挥着最显著的作用。管理学院不仅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主力军”作用,还以“教师导航、学生导学”为工作思路,将专业教师、班导师、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纳入学风建设的教育主体体系,形成以“引导教育、朋辈帮扶”为主要功能的教育者队伍。具体来讲,在整个学风建设的过程中,辅导员扮演总导演的角色,负责统筹日常的学风建设管理;班导师是班级学生学习习惯、学习精神、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直接教育者和影响者,是学风建设的关键力量,一个班级学习风气、学习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受到班导师的影响;专业导师通过“双导工程”“鸿鹄英才计划”发挥强有力的引导教育作用,也是“教师导航”中的重要力量;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通过协助辅导员进行日常学风建设管理(如班级考核、自习抽查、成绩管理等)以及导学工作、党团教育工作发挥朋辈帮扶的作用,它们也具有教育者的功能。这几者既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作用,同时又相互联系,形成内部合理的教育者体系。

(二)以“双导工程”为核心工程,着力优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作风

阅读全文

化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一、“有机合成化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课教学内容落后

目前,北京林业大学院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林产化工专业的“有机合成化学”课程是以2004年版王玉炉主编的《有机合成化学》教材为主。它包含了有机合成的重要反应、选择性反应等内容,体现了当前的合成反应内容,但该教材缺少林化产品应用的实例,因此需引入新的教材充实教学内容。

(二)实验课教学内容和实验方法陈旧

林产化学工业是以森林资源为原料进行化学加工利用的工业,是森林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取人类生活和生产所需要产品的工业。当前“有机合成化学”实验课程的授课内容为“樟脑氧化合成樟脑醌”的实验,其选题和采取的实验方法都已较为陈旧,不能满足当前林产化工行业科技发展的需要。而且实验设备数量有限、老化等原因使得实验测试分析方法单一、落后,从而导致实验数据误差增大、高质量的设计性实验无法正常开展。

二、“有机合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改革

阅读全文

学术期刊的媒体融合发展模式

当前,互联网技术与数字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传统出版与新兴媒体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双方拥有各自优势并且互相融合,以寻求更好的发展。在媒体融合时代,无论是编辑业务流程、期刊编排设计,还是传播、经营,期刊流通的各个流程都发生了整合和改变,信息得到更精准的传播与分享。学术期刊担负着引领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为了更好地发挥服务社会、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作用,学术期刊需要提高优质论文的传播率,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学术期刊品质,探索传统学术期刊的媒体融合发展模式。

一、我国学术期刊发展的问题

1.期刊社整体实力较弱,数字化转型陷入困境

我国虽然拥有不少大而强的品牌化期刊,但从整体上来看,大多数期刊的发行体量小,期刊社群分散,出版实力欠缺。在数字出版快速发展的当下,学术期刊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的挤压,不仅内容和版权资源被抢夺,而且利润也被分割。在利润空间越来越薄弱的趋势下,学术期刊想要转型升级,经费成了重大问题。媒体融合需要的技术庞杂,包括网站搭建技术、数据库技术、检索技术等,这些都需要专业的人才。而传统的期刊编辑难以胜任这一工作,期刊出版单位陷入人才难招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术期刊的转型。

2.出版全流程缺乏互动

学术期刊是学术的集散地,是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学术期刊出版的重要环节是内容的生产和传播。在内容的生产环节,我国大多数期刊仍旧以传统采—编—发的流程运营,尤其是学术期刊这类专业性强的期刊,在出版的整个流程中,编辑、作者、读者极度缺乏交流互动。在读者层面,编辑缺乏与读者的信息沟通,作者与读者更是长期处于隔断状态,作者的学术成果只能机械性展示,而读者也只能被动地接收信息。在讲求知识服务的媒体融合时代,服务好作者与读者,无疑是优化学术期刊生产、传播的重要方向。

3.单一的出版形式导致优质稿件流失

阅读全文

校中厂厂中校模式下畜牧兽医论文

1走出去、把教室搬到工厂,创办“厂中校”

(1)从2010年至今,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系

先后与中粮集团、温氏集团、天津宝迪集团、北京德青源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北裕丰京安养殖有限公司、河北万雉园农牧有限公司等6个国内外知名的大型畜牧生产企业进行校企深度合作,联合开设“订单培养班”,学生在校内学习2年后,即将“教室”搬到畜牧生产企业,进行为期1年的“顶岗实习”。学生“边学边做、学工交替”直至毕业,开创了具有畜牧兽医专业特色的“厂中校”。

(2)非订单培养班实行2.5+0.5的学年分配

即在校内学习2.5年,剩下0.5年,学生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选择自己将来毕业后要去的企业“顶岗实习”。全系学生都要有至少一次暑期“顶岗实习”经历,即利用暑假时间去企业实习。暑期“顶岗实习”的企业可以是系部推荐的,也可以是自主选择的。

(3)通过创办“厂中校”,使实践教学更加贴近企业岗位需求

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和职业经验的获取,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实现学生实训、就业与企业零距离对接。这种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使企业由此得到了自己急需的人才,学校也解决了相关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学生提前实现了预就业,真正达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受益的目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