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环境治理方案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大型灌区水环境治理方案探讨
一、灌区水环境恶化成因
1.城镇生活垃圾、污水不断增加,而配套处理设施不全
近20年来灌区沿途乡镇人口增长数倍,人口密集,再加上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都逐年增多。相比之下,乡镇配套的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增加缓慢,导致城镇生活垃圾和污水没有出路。部分乡镇将渠道两岸当成垃圾场,大量垃圾堆放于渠堤内坡及近岸土地上,甚至直接扔入渠道。这样不仅影响景观,发出恶臭,更严重的是垃圾渗滤液流入渠道会造成长期污染。一般暴雨过后,垃圾随地表径流进入渠道水体,会造成直接污染。灌区渠道因水量控制并非常年流水,每年的10月到次年的4月渠道断流,往往被居民倾倒的垃圾充填,不仅造成触目惊心的污染,也严重影响4月之后渠道的正常通水。
2.企业废水迅猛增加,污水净化技术配套不足
为了加快地方经济的发展,各地大量引进外商筹办企业,对工业废水排放量又估计不足,废水净化处理工作步伐没有跟上,导致大量废水未经处理即排放到灌区。某些企业主缺乏环境公德,即使购置了污水处理设施,也在利益驱动下不用,采用隐蔽的排污管道向渠道排污。据灌区管理部门调查统计,目前主要污染源来自鞋业、矿业、塑胶业、陶瓷业、养殖业,其中仅锦惠干渠1条渠道沿线就有鞋业1家、塑料粒子厂6家、养猪厂13家、矿厂2家、瓷厂1家、生猪屠宰场1家、水蚌加工厂1家,多数以渠道为污水出口。
3.农业化肥、农药的面源污染日益严重
灌区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灌溉方式又以漫灌为主,化工肥料并没有全部被田间作物吸收,残余化肥、农药经排水系统进入灌区水系。这种化肥、农药面源污染十分普遍,以致20世纪80年代田间水沟里能够捞到的鱼、虾等现在已不见踪影,甚至连蚂蟥都很少见了。农田氮肥带来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以及使用杀虫剂带来的难降解有机物和其他毒性物质,都能够渗透到地下水并可能排放到无衬砌的渠道中,随渠道水流向其他地方迁移。
管线探测水环境治理论文
1水环境治理各阶段中管线探测的作用
1.1可行性研究阶段
水环境治理的可行性研究阶段,管线探测技术的应用是以了解排水系统现状为基础,通过对治理区域相关资料的收集,来达到了解治理区域实际管线状态的目的。对于当前的治理工作而言,不少管网在长期敷设、改造和新建的过程中,其管线资料早已变得难以收集。而且,现如今水环境工程项目的技术要求相较于之前也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因此老旧的管线资料便难以适应现代化的建设要求。正因如此,管线探测也就起到了一个资料更新的作用,以保证项目的设计有理可依。同时,管理探测的结果对可行性研究也有极大的参考性,在对关键的点、线、面进行专项的实地核查后,水环境治理便能在初期建立起较为准确的管线数据库,并获得更为实际的管线状态图,这对于水环境治理中河道的治理以及污水截排工程等都是大有裨益的。另外,管线探测的相关数据还能用于可行性研究方案最终评估,以确保后期治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1.2初步设计阶段
水环境治理的初步设计阶段主要是针对可行性研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包括管网的完善方案、管道线路拟改造区域以及河道治理范围的确定等。当然,这一阶段中,为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同时降低实际施工的难度,了解拟施工区域的管线现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水环境的治理而言,施工线路及空间的选择,无疑都必须以掌握关键管线分布状态为基础。同时,要想针对施工区域的特性设计专项治理方案,也需要掌握全面、详尽的地下管线资料,并对相关管线数据、状态特征予以综合分析。这样看来,管线探测显然是水环境治理初步设计阶段的重要基础,其作用不仅仅是为方案设计提供数据参考,同时也能对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作予以校核,通过复测来进一步完善原有资料。当然,由于水环境治理中部分工程区域为条形带状,所以这一阶段的管线探测也就需要扩大范围,以全面了解工程区域内主要管线的状态情况。
1.3施工图阶段
一般来说,水环境治理的施工图阶段主要分为施工图设计与现场施工,这两项内容也基本集中在污水截排与河道治理等项目上。当然,其中的相关要点仍需要在充分了解实际管线状态的基础上予以落实。不过,此过程中管线探测将不仅仅起到数据参考的作用,而更多的作为一种标准来对实际施工予以约束。也因此,施工图设计对于对于地下管线资料科学性的要求更高,并且还必须参照高度可靠的项目研究成果,以防止任何突发状况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具体的施工中,如拟建排水管道标高设计错误、管道交叉或重合、暴力施工以及错误施工等,都可能使得水环境治理适得其反,不但没有有效解决水资源问题,反而极大的影响群众用水,甚至对其生命财产产生威胁。由此可见,管线探测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同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通过对疑难管线状态、设计误差范围以及管线埋设情况的直观反映,确立了实际施工的着手点与基本方向,并结合施工的安全性与科学性做出一定的约束。这样一来,不仅施工图设计能实现与实际区域的有效协调,而且整个水环境治理过程也将变得规范化,自然而然地施工的实效性便能得到最大化保证。
谈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基金管理制度
【摘要】目前,全国多个省(市)已经制定了相应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管理办法。在此背景下,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相关问题,从总体管理原则、各方职责、计提方式、使用方式、监管方式等方面,给出湖北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管理的部分建议。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基金;采矿权企业;弃置费用
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备用金改革的背景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7]29号,简称“通知”)和财政部、原国土资源部、原环境保护部《关于取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基金的指导意见》(财建[2017]638号,简称“指导意见”)精神,湖北省财政厅和原国土资源厅于2017年12月和2018年5月联合下发《关于暂停收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备用金的通知》(鄂土资函[2017]1315号)和《关于取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备用金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的通知》(鄂财建发[2018]45号)。2018年6月原省国土资源厅召开了备用金退还工作部署会,并于2018年年底将省级收缴的备用金(被依法冻结的除外)全部退还给矿山企业所在市(州),要求市州积极稳妥推进备用金退还工作,并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新模式。在备用金退还后,如何规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管理,督促采矿权企业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义务,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长效机制,成为各级地方政府关注的重点,探索制定适合湖北省情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管理办法势在必行。
二、基金制度与保证金制度的区别
1.行政属性上的强弱不同。基金制度相比保证金制度而言,行政属性更弱。它不再由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收取,上缴财政,而是通过建立基金账户,由企业根据治理费用自主提取核销,计入成本;不再如保证金一样具有押金性质。2.采矿权企业自主性上的大小不同。基金制度进一步突显了采矿权企业作为治理恢复主体“主人翁”的精神,增强了其参与性;迎合了企业天然的“逐利性”,有利于企业以更加积极的方式预防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避免破坏式开采;创新创造更有效率的开采和治理方式,降低治理恢复成本。3.管理方式及资金来源的广泛程度不同。基金管理方式在天然属性方面更契合“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开发式治理、市场化运作”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的新模式,如果能进行市场化运作,将发挥市场化基金吸收社会资本、投资升值、接受捐赠等优势,有利于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和扩大资金池。综上,基金是前置管理,是积极的、多来源的;保证金是后置惩戒,是消极防御的、来源单一的。
三、实际退还及基金建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盐化工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措施研讨
1盐化工企业环境成本管理面临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国政府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观,要求企业在产品加工的过程中,要利用环保的材料,来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也要明确环境治理所需要投入的资金,为环境的改善提供坚实的基础。所以很多企业基于国家的这种要求,逐渐建立了环境管理的体系,企业之间也加大了环境治理设备的购买力度,逐渐加大了环境治理的投入资金,在企业生产的过程中,体现出的环境治理问题也越来越严峻。所以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提高企业环境治理的水平,本文通过对该地区企业的投入资金的统计,来分析企业的环境治理能力。通过对表2的观察可以发现,该地区的盐化工企业已经明确意识到了环境治理的重要性,并通过增加治理资金的方法,来加大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通过资金投入的增加,企业可以购买具备更加高效治理效果的仪器,来提高环境治理的效果,使盐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盐化工企业环境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
2.1体系结构的具体构建内容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建立无污染的生产体系,盐化工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生产水平,加大了环境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力度,并通过不断的考察和实践,最终确定了具体的构建内容。对于盐化工企业来说要想做好环境成本的管理工作,就必须对环境的成本进行计算和计量,在明确了实际需要投入的资金后,根据环境信息披露出的内容,对环境的成本加以控制。这时,需要企业的管理人员客观的对企业实际的经济水平进行评估,进而采取合理的目标制定方案和控制方案,在成本效益分析和完善控制措施的过程中,要体现出环境保护的内容,确保企业可以预留出足够的资金,来改善环境污染的情况。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和分析,确定成本绩效管理的方法,最后,设计出盐化工企业的指标模型,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大力促进员工的积极性,使其在工作中可以发挥出更多的潜能,提高企业生产水平的同时,也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2明确环境成本管理体系构建的目标
环境成本管理体系构建是提高污染治理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盐化工企业生产的最基本要求,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加大企业的生产力度,企业就必须明确管理体系构建的目标。进而在实践中逐渐加大环境治理的能力,明确环境成本管理体系构建的目标,也可以使盐化工企业掌握到现代化社会的标准和要求,在废水废气的排放过程中,会更加注重环境污染的问题,使盐化工企业可以在成本效益估计之后,制定出环保加工的方案。
环境检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性帮助
摘要: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一系列环境整治措施也应运而生。随着诸多环境保护措施的先后实施,环境污染问题逐渐改善。作为环境治理中的主要环节,环境检测意义重大,其顺利实施对于深入推动环境治理意义重大。
关键词:环境检测;环境治理;促进作用
1环境检测的概述
作为环境治理的重要环节,环境检测是借助相关检测设备及检测技术在合理的环境监测点开展环境样本采集监测从而得到检测点附近环境质量数据的过程。通过开展环境质量检测,能够科学分析被检地区的环境问题并能够对监测点环境发展趋势进行合理预测,从而将环境问题控制在可控范围内。环境检测技术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对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数据对比分析,能够为环境治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在环境治理过程中合理利用环境检测技术能有效改善环境污染,提升环境治理的力度和质量,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环境检测对社会的现实意义
开展环境检测的主要手段是通过运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及检测仪器对被检区域的环境质量进行科学监测并收集相关检测数据信息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做出对被检地区环境质量的科学评价。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开展环境检测有着显著意义。第一,开展环境检测能够科学收集被检地区的环境检测数据,为环境评估提供有力数据支撑。第二,开展环境检测能够及时掌握被检地区的环境变化,能够及时对环境治理作出迅速反应。第三,环境检测相关数据能够为被检地区环境治理工作指明方向,为开展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导向支撑。
3环境治理中环境检测的必要性分析
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思路
【摘要】目前国内城市硬质化河道占很大比例,普遍存在富营养化现象,生态功能基本丧失,水体自净能力弱,水环境治理难度大。本文在对城市水环境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后,提出了系统性综合治理、生态治理为主、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建管养并重的治理思路,并结合工程案例介绍了相关措施方案,对最终治理效果进行了评估。本文提出的治理思路和相关的工程实践对城市河道提升和改善水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水环境;劣Ⅴ类水体;生态治理;海绵城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国范围内相当比例水体的水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根据相关统计,2016年我国达不到饮用水源标准的Ⅳ类、Ⅴ类及劣Ⅴ类水体在河流、湖泊(水库)、省界水体及地表水中的占比分别高达28.8%、33.9%、32.9%及32.3%。在经济发达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小河流富营养化现象严重,水葫芦、浮萍等水生植物疯长形成河面绿毯,更严重的,形成黑臭水体,水域环境极差。水环境的好坏与区域污染负荷密切相关,一旦污染负荷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水质恶化将不可避免,水生态系统也将面临崩溃的风险。2015年4月,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要求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长三角区域力争消除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到2030年,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各省市也相继制定了工作目标,例如:上海市制定了《上海市2018—2020年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到2020年地表水环境治理明显改善,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8%,国考断面水质全面消除劣Ⅴ类,市考断面水质95%以上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Ⅴ类水。
1城市河道水环境特征
对于城市化地区,由于人口密度大、工业发达,污染种类和污染负荷一般都超过农村地区,因此城市地区的水环境治理难度更大、更复杂。在城市化进程中,自然河道应有的形态逐渐消失,河道水环境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有如下几点特征:a.河道护岸普遍硬质化,滨河缓冲带缺失。城市建设中,大量河道被填埋和侵占,水面率大大下降。而为了满足城市防洪、除涝、航运等功能性需求,河道被硬质化建设,大量建筑、道路紧邻河道修建,滨河岸带被大大压缩,甚至消失,无法发挥缓冲带功能,大量面源污染直接入河。b.河道水体非自然流动,水动力分布不均衡。出于防汛、排涝的需要,城市河道被分割成多个片区、圩区,通过外围控制口门进行引排水。由于排水路线的差异,导致河道水动力分布不平衡,在水动力较差区域,水体长时间得不到交换,水质恶化。c.水生态系统不健康,河道自净能力弱。由于城市河道硬质化,加上水深过大,水体浑浊,导致河道水生态系统处于不健康的状态,高等水生植物难以成活,生物多样性差,河道自净能力弱,一旦温度升高,藻类随之暴发,河道发绿甚至黑臭。d.河道污染负荷重,雨水管网中有大量污染物入河。在河道治理中,大量直排河道的污水口被封堵,但是城市河道周边情况比较复杂,特别在老城区,隐蔽的排污口或者污水错接进入河道的情况屡见不鲜,污染负荷大大高于河道自净能力。根据武汉理工大学姜应和教授对武汉市部分区域入河污染物的研究成果,在污水直排被控制的情况下,入河污染物(以COD计算)中:污水管道错接占比最大,达到38%;冲扫马路造成的污染占比约为18%;初期雨水污染占比约为10%;其他则包括阳台洗衣机排水、大气降尘等。
2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思路
消除河道黑臭是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的第一步,防止河道返黑、返臭,消除劣Ⅴ类水体以及进一步提升和稳定水质,都是急需解决的难题。传统水利工程的对象是混凝土、砖石等“非生命体”,而水环境治理面对的是水生植物、鱼类、微生物等“生命体”,治理思路必有很大的不同。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探究
摘要:山东省矿产资源相当丰富,是中国的矿业大省。随着开发利用各类矿产资源的速度越来越快,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也日益加剧,急需加强治理。文章主要探究加强山东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几点具体做法,助力山东提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水平。
关键词:山东;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措施
山东有悠久的采矿历史,全省大约有80%的原材料与95%的一次性能源依赖于开发矿产资源,其矿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关键的基础作用。而随着山东矿业经济的高速发展,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资源储备加速减少,不仅影响着山东矿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危及人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破坏社会稳定。鉴于此,加强山东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就成为一项首要任务。
1针对不同地质状况科学制定治理方案
1.1山东矿山地面减沉问题
山东矿山地面减沉问题采取科学的环境治理技术,包括:1)井下矸石填充减沉技术,这是一种顶板治理方法,即利用厂矿的尾矿、炉渣、砂石等材料把采空区填满,用以支撑围岩,减少甚至避免围岩的变形、垮落,预防发生矿山地质灾害;2)水砂填充减沉技术,这是山东现阶段常用的一种填充方法,除了一些急倾斜煤层选择自溜充填法以外,基本上都使用水力充填方法,其习惯性的称谓就是水砂填充,又称为湿式充填。
1.2矿山地表塌陷问题
论建筑企业构建水环境治理核心竞争力
摘要:就水环境治理项目在EPC总承包模式下,积累的一些项目实施经验,针对项目实施层面存在的共性问题,从建立技术支撑体系、提高水环境治理理念、聚焦产业联盟共建模式、识别项目风险和解决思路4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思考,为建筑企业向水环境治理领域业务延伸和专业化发展,如何构建水环境治理核心竞争力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水环境综合治理;EPC总承包模式;技术支撑营销体系
0引言
2020年疫情过后,人们对自身健康方面的问题更加重视和关注,健康意识逐渐增加,而对健康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环境。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但与此相伴随的生态环境也急剧恶化。环境污染正时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生态环境治理是实现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因此,根据水环境治理产业的发展定位和战略布局,建筑企业需要进一步构建水环境治理核心竞争力,对于抢占产业市场先机、履行央企社会责任、服务福祉民生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政策驱动和需求升级倒逼供给优化
2015年4月16日,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计划到2020年,全国水污染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到2030年,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到21世纪中叶,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2018年12月,重庆市政府印发《重庆市主城区“清水绿岸”治理提升实施方案》,计划到2021年,把原20条黑臭水体打造成鱼翔浅底的清澈河流、开放共享的绿色长廊、舒适宜人的生态空间,河流水质力争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及以上标准。综上,一方面,水环境治理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指导,且各地政府又不断提出更高的水环境治理目标,造就了水环境治理行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政策红利期,政策的刺激带来了市场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水环境治理行业是生态文明战略下的新兴产业之一,是推动绿色发展、带动经济增速的新的增长点。因此,在如此旺盛的市场需求以及用户需求升级倒逼的供给优化面前,建筑企业发展新兴环保产业亟须练好内功,加强水环境治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形成水环境治理EPC总承包专业优势,在未来的市场里赢得更好的发展前景。
2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