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医学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环境医学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环境医学论文

高校医学期刊编辑提升研究生学术能力

“双一流”建设是政府与高校共同推进的一项大工程,在该战略背景下,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当前,国内几乎所有医学院校均将在专业领域核心期刊发表一篇论著作为研究生学位授予的基本条件之一[1]。在很多医学院校,甚至成为研究生奖学金及各类优秀评定的主要指标,这使得研究生作者的投稿比例越来越高。笔者对温州医科大学所属的《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温州医科大学学报》《肝胆胰外科杂志》等期刊近年来研究生作者的论文数量进行大致统计,发现研究生发表的论文均占了较大比例。但是在编辑工作实践中,笔者发现研究生作者群由于缺乏科研和论文写作经验,与其他作者群相比,稿件中总是存在各种问题。一直以来,充足、优质的稿源是高校医学期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期刊拥有和保持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但近年来不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使得国内的大量优质稿源外流。面对此种现状,高校医学期刊如何在“双一流”建设中通过相应的对策培养优秀作者群,拓宽稿源值得我们编辑深思。为此,笔者对《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研究生作者稿件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后,提出提升研究生学术能力的一系列策略,以期培养研究生作者群,增加优质研究生稿源,达到研究生作者群和期刊共发展的双赢效果。

1研究生作者稿件中的常见问题

1.1写作欠规范

医学研究生由于初涉科学研究或者进行科学研究的时间较短,论文写作经验不足,甚至不知道医学学术论文该如何写,所以稿件常存在写作不规范,可读性差的问题。笔者对杂志近两年来的研究生来稿进行分析后,发现写作方面欠规范主要包括:论文题目不准确,表述累赘,未能概括全文;单位和作者署名随意,中英文表述不对应;中英文摘要不够简练,未能体现全文的主要内容,甚至出现摘要内容和论文内容不符现象;前言内容阐述条理不清,写一大堆概念性内容,而未能阐述研究背景;研究方法表述不清,读者无法重复研究;医学专业术语混用,量和单位使用混乱,图表和公式使用不规范;文内语言表达不规范,语句不通顺;参考文献著录信息错误,著录项目不全,引用的文献无代表性等。

1.2科学性不够

稿件的作者只有大量地查阅相关资料,认真地研究、分析数据,并认真地在科学实验研究中进行探究,以最充分、最真实有力的实验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才能保证稿件的科学性[2]。显然很多初涉科研的研究生做不到以上要求,对相关研究领域的背景和研究进展情况不了解,常出现选择的实验方法不科学,得到的实验数据不准确,投到编辑部的稿件逻辑结构不清晰,论述缺乏依据,结论与结果混淆或者结论只是简单重复结果的内容,未能与其他研究结果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得出的结论无说服力等问题,导致论文的科学性不够。

1.3存在学术失信行为

阅读全文

大数据环境下的医学期刊与循证医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进入以数据说话的时代,大数据成为许多行业发展的助推器。循证医学是一种追求实证、寻找依据的医学方法,其有相对明确的目标,是采用最佳科学依据对病人的治疗方案做出指导的一种方式[1]。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循证医学紧密围绕临床决策,以客观的科学结果为证据,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价,将收集到的数据运用到临床治疗实践中,进而为病人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大数据环境下,循证医学注重研究数据的天然属性,为推动医学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助力。一本优秀的医学期刊需要体现高水平的学术质量、鲜明的办刊特色,同时还要有内容新颖的文章。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在传统办刊环境下,主要依靠编辑或编委的经验判断和选择,而在大数据环境下,可以依靠数据渠道。循证医学的思维树立、方法运用可有效帮助医学期刊筛选选题、优化组稿、精准选稿,彰显期刊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点,进而提高期刊的影响力,树立期刊品牌,使期刊得到广大读者、学术评价机构以及同行专家的认可。

一、医学期刊与循证医学

1.医学期刊需要循证医学

循证医学的出发点是临床医生需要科学可靠的依据来支撑自己的判断和决定。其核心思想是谨慎、明确、明智地运用各类依据,对个体病人的医疗方案做出决策。这些依据是人类此前研究的结晶,而不仅仅是一两位医生有限职业生涯中的有限经验。循证依据的实施意味着临床医生的实践与来自系统研究的最佳客观证据的有机结合。目前,医学理论知识层出不穷,关于某些专家经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量医学期刊中相互矛盾的报道屡见不鲜,且医生临床工作繁忙,缺乏足够的时间搜寻自己所需的信息。因此,一方面,作为读者的医生需要能帮助他们精准筛选和分析信息的期刊;另一方面,能满足读者需求的医学期刊就有可能拥有广阔的市场。在大数据环境下,医学期刊可以运用循证医学这一工具,生产证据,总结、加工、整合、应用数据,进而分析读者想看什么内容、什么文章是研究的热点、什么文章的内容具备高学术水平、办成什么样的期刊能满足读者需求等关键问题,以促进期刊的长远发展。

2.医学期刊是循证医学的主要载体

医学期刊登医学发展前沿的最新研究成果、热门的研究方向等相关文章,有审稿专家和医学编辑对来稿进行严格把关,对来稿中的医学研究可靠性及真实性进行甄别,对来稿的文字进行提炼,让投稿人发表的学术论文更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理论性。医学期刊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吸引临床医生和行业研究人员关注期刊,并将期刊作为获取专业信息的主要渠道。循证医学是对医学期刊所刊登研究成果的二次研究。医学期刊的内容是循证医学基础数据的来源。循证医学研究往往需要从几十篇甚至上百篇的期刊文章中调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寻找这些文章提出的共同证据,形成具有说服力的成果文章,并通过医学期刊予以展示,让临床医生和行业研究人员可以借鉴成果文章的相关数据。

二、发挥循证医学作用,提高医学期刊质量

阅读全文

医学期刊青年编辑统计学素养影响因素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各种统计程序的开发应用,医学统计学作为一门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帮助人们透过许多偶然现象分析、判断事物内在规律的科学,已经渗透到医学科研的各个角落,成为医务工作者解决医学科研问题的重要方法和工具[1];因此,医学科学论文中能否准确应用医学统计学,成为影响医学学术论文及所刊载期刊科学性、准确性、严谨性、影响力的直接因素[2]。医学期刊是记录、交流、传播医学科研成果的主要载体,是医学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风向标[3],应当传播准确的医学知识,为医务工作者提供科学指导[4]。医学期刊编辑作为医学科学论文的把关者,不仅需要具备期刊编辑应有的基本素养(丰富的医学知识、较强的社交能力、良好的医学信息学素养、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和英语水平、较强的医学伦理学素养、系统的出版专业知识及强烈的学术规范意识等),而且需要具备专业的医学统计学素养[5]。

1重要意义

1.1培养高质量作者队伍,充分服务科研

对于作者来说,编辑的统计学素养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他们产生积极影响[6]。具备高统计学素养的编辑通过对论文的实验设计、统计学方法及创新性进行评析,能够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可以帮助作者完善实验设计,合理使用科研方法,最终得到准确、严谨的科研结果,这对作者今后的科研工作及论文写作都有很大帮助[7]。有期刊专门开设了介绍统计学基本方法的栏目,刊登与其刊物关系紧密的统计学方法及常见统计学错误,希望提高作者规范应用统计学方法的能力[8]。编辑的正确引导对于“新手”作者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十分重要,编辑对于论文中医学统计学的高要求也可以推动“老手”作者不断进行知识储备的更新。编辑的统计学素养提高了,对作者也会产生很大的帮助,这种反馈激励机制可以高效强化作者的统计学意识,提升科研人员的统计学水平,进而有助于医学期刊培养高质量作者队伍,吸纳更多优质稿源,充分服务科研。

1.2促进青年编辑职业成长

研究[9]表明,多数医学期刊青年编辑由于自身编辑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性,工作信心降低,职业自我效能感缺失,遇到困难和挑战时,容易出现紧张、焦躁的情绪。医学统计学因其在医学论文中的重要地位,相关内容已成为医学期刊编辑审阅稿件时的重要工作内容,统计学素养低容易造成医学期刊青年编辑职业自我效能感的缺失,进而影响其职业成长。因此建立广博的知识结构,提升统计学素养,熟练掌握统计学知识,顺利发现稿件中的统计学错误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可以培养青年编辑的工作自信心,能提高其职业自我效能感,促进其职业成长。

1.3丰富编辑学内涵

阅读全文

循证医学中药学教学实践

[摘要]

为提高本院临床中药学的教学质量,在研究生教学中开展循证医学培训与锻炼。采用课堂教学与讲座相结合系统传授循证医学知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循证医学知识,教师带教过程中培养循证医学理念,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方式(PBL)与循证医学教学相结合,鼓励研究生撰写循证医学论文等教学方法,取得了丰富的教学成果。但目前仍存在以下教学难点:国内缺乏优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临床资料,研究生的统计学功底普遍薄弱,研究生缺乏自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的来说,循证医学有助于临床中药学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关键词]

循证医学;临床中药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方法;教学难点

循证医学,意为“遵循证据的医学”,是指应用现有最为可靠的研究证据,结合医师的临床技能及既往经验,在尊重患者的个人意愿的前提下,对患者做出的医疗决策与诊治方案[1]。自1992年GordonGuyatt于JAMA杂志首次提出此概念始,循证医学迅速与临床各学科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在不断丰富与完善自身体系的同时,更促进了传统临床教育模式的转变[2]。临床中药学是指在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以患者为主体,研究中药或其制剂在人体内的作用及机制与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有效性、安全性评价及应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3]。作为一个新兴学科,临床中药学的教学模式及内容尚处于摸索阶段[4]。本单位于2015年成立临床中药学硕士招生点,且于当年成功招生,依托本科室课题背景及首都医科大学教学资源,在研究生教学中,开展循证医学培训与锻炼,且硕果颇丰。现将循证医学应用于临床中药学教学的方法、成果及难点做一归纳总结,以供同仁参考引智。

1循证医学应用于临床中药学的教学方法

1.1课堂教学与讲座相结合系统传授循证医学知识

阅读全文

医学学术期刊编辑素养的要求

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在完成一项研究或想要分享一些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时都会撰写文章并向医学杂志投稿。医学学术期刊为学者提供学习讨论的平台,其运作机制保证知识的准确性和新颖性,同时也是证明作者工作首创性的依据,为推动医学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医学期刊种类众多,质量参差不齐。高质量医学学术期刊的论文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真实性、全面性、逻辑性、实用性、可读性,其形式应规范化。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较为重要的因素有作者、编辑、同行评议专家等。一名专业医学期刊编辑应该具有系统的医学、编辑出版方面知识,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1医学期刊编辑具有广泛的专业知识是论文创新性科学性和规范化的保证

接受过系统医学专业教育的编辑会对文章学术质量有一定的判断,初审阶段应避免将有严重缺陷的稿件送给同行外审专家审阅,稿件退修阶段需要编辑理解专家的审稿意见,并且整合不同专家的意见,简单明确地转达给作者,必要时还需要为作者进行解读。《首都医科大学学报》(以下简称《学报》)是一本综合性医学期刊,投稿作者主要是医学院校的科研工作者与临床各科室的医务工作者等。目前,学科交叉现象较普遍,临床医生会与基础研究人员合作,从分子水平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并尝试新的治疗方法。这就给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人能够了解所有的学科知识,因此必然需要团队紧密合作,取长补短,编辑还应该有终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编辑还应该了解相关统计学知识。很大一部分医学论文会涉及到统计学分析。尽管医学期刊聘请统计学专家审校稿件,但编辑仍需要给作者退修统计学审稿意见并核对作者修改情况,有时还需要向作者进行解释,例如,对超过两组的数据比较,即使结果是一样的,为什么不用%检验,而要用方差分析。近期在《学报》编辑部有关诊断评价数据的统计学培训课程中,统计学专家提到某篇稿件中作者得到较好的阳性预测值,计算过程本身并没有问题,但如果不再用Bayes公式进一步推算,它的适用范围只是针对特定的抽样人群,所以编辑在编辑加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文章结论部分不能扩大使用范围。此外,作为编辑,必须学习国家的出版政策法规,熟悉编辑出版的执行标准和规范,认真参加编辑资格考试,每年72学时的科技期刊编辑继续教育课程必不可少,尽量多阅读编辑方面的书籍掌握编辑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把有价值的文章用符合国家规定,行业认可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有利于文章的传播。

2医学期刊编辑具有临床或者科研工作经历是论文可读性的保证

向《学报》投稿的作者中,除了一些有经验的作者外,还有一些是初次投稿、写作尚不规范的研究生或者医务人员,编辑若经历过临床或者科研工作并且自己有过写作投稿经历,则可以更好地了解作者写作投稿的难点在哪里,从作者的角度出发,予以适当的引导。比如,如何列写作提纲,研究性论文应分为前言、材料方法、结果和讨论,对于已经完成前期的实验工作,首次写论文的人先从材料与方法入手可能更容易一些,结果部分不应该包括数据的解释而应将其放到讨论中,如何规范地列出参考文献,如何使用EndNote等写作软件等等。

3认真履行职责恪守编辑职业道德是论文真实性的保证

为了保证期刊的质量和公平的学术环境,《学报》采用双盲的审稿方式。编辑应认真履行职责,收稿阶段不能对熟人的稿件降低要求,送审阶段应避免送给有利益冲突的审稿人。同时,编辑应有意识地尽量杜绝剽窃行为而不能完全依靠审稿专家。出于想省事,有的压力,能力不足等等原因,剽窃行为屡禁不止,剽窃种类繁多,如抄袭文字、数据,窃取别人的想法等,前者可以通过使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避免。《学报》编辑部要求作者开具加盖公章的单位介绍信,并在收稿时先进行,重复比例在一定范围内的文章还需要编辑和初审领导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判断,决定是否送外审。而窃取别人想法的剽窃行为比较难判断,只能靠编辑、审稿专家的经验,或者制定一些严厉的政策避免。

阅读全文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

摘要:为提高对专硕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对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讨。分析了在专硕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课程压力大,学习效果差,科研训练不够,论文质量偏低,导师指导不到位。介绍了基于“互联网+”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多路径师生学习共同体,开发SPOC网络课程平台,建设在线课程,建立案例教学库,实现“互联网+”虚拟现实化,开通“互联网+”图书服务,共享多平台信息数据。找出解决方法,以促进专硕研究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地方医学院校;“互联网+”;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

2013年12月31日,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制度正式建立。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颁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2014]2号)文件,指出应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专硕研究生教育与规培制度衔接,实行“双轨合一”人才培养模式。

1专硕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1.1课程压力大,学习效果差

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国卫办科教发〔2014〕48号)文件精神,规培要求专硕研究生在临床培训基地规定的科室轮转培训时间不少于33个月。专硕培养制度与规培制度并轨后,专硕研究生的学习、实践和科研的时间安排要同时遵从两种制度的要求。专硕研究生三年的学制内,学习时间只有34个月,规培占据33个月,这意味着用于理论课程学习、科研任务、学位论文和各种考试的时间非常有限。我校为保证专硕研究生的规培质量,将课程学习都安排在第一学期的晚上及周末。然而,专硕研究生同时要参加繁重的临床轮转工作,往往因精力不足或值班而导致学生的课堂出勤率较低,学习效果较差。

1.2科研训练不够

阅读全文

提高医学科技期刊影响力探讨

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促使我国向创新型国家转变,社会对科技创新的依赖与日俱增,科学技术成果的创新性、时效性、前沿性也愈发被社会所重视。医学科技期刊作为先进医学成果的传播载体,也面临着提高期刊影响力的巨大挑战。期刊影响力是刊物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期刊综合学术水平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分析提升医学科技期刊影响力和促进期刊持续发展的内因和外因,从稿源质量、编校人员素质、出版效率、期刊信息化建设及政策等方面入手,寻求提高期刊生命力和学术影响力的方法策略。

1提升医学科技期刊影响力的内因

1.1吸收高质量稿源

源源不断的高质量稿源是提升期刊影响力和促进期刊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1],要做到“质”与“量”齐头并进,就要提高期刊的知名度,为此杂志社应加大以下2项工作力度。①积极参加本学科的学术交流活动,增加期刊本身的曝光度。参加学术交流不仅可以了解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而且能为宣传期刊本身提供机会;与相关领域的学者交流沟通,使他们了解期刊特色,利于拓宽高质量学术稿件的来源,进而达到提升稿件的“质”与“量”的目的。②主动利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媒体,定时定向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微博、贴吧、自主网站等社交媒介向本学科医疗工作者及相关领域专家推送有价值的图文,如前沿学科成果、学术会议纪要、医学论文写作技巧等“短而精”的内容[2]。只有不间断地提供和分享优质内容,才能提升刊物在网络上的知名度,进而吸收投稿,使编辑能够更好地从中遴选出高质量、高水平的稿件。

1.2提高学术稿件的编校质量

编辑的专业素养直接决定了稿件编校质量的高低,对于编辑来说,获取职业资格只是国家对编辑本身基础业务能力、出版理论能力及法律法规应用能力的认可,仅仅是编辑入门的第一步。在从事细分专业领域的编辑工作后,应对本学科的知识内容重新进行系统性学习[3]。特别是医学期刊编辑,部分不是医学专业科班出身,隔行如隔山,很容易在编校过程中出现原则性差错。为了避免失误,提高编校质量,应做到以下2点:①编辑部可邀请学科内专家学者对编辑人员进行定期专业培训,在医学基础、医学英语、统计图表及学科前沿进展等方面都应继续学习,重在通过解决编校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来消化吸收这些知识,从而切实地提升业务水平,为保证编校质量奠定扎实基础。②与评审专家之间保持沟通也是提升编辑编校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促进和培养编辑人员的业务水平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4]。医学期刊的评审专家队伍通常由年富力强、思维活跃的中青年专家和经验丰富的资深老学者共同组成,与这些评审专家交流稿件审理问题时要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对于不懂之处要及时请教,通过答疑解惑,反复琢磨,内化于心,从而逐步提升编校质量和水平。

1.3提高出版效率

阅读全文

如何提升临床医学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

【摘要】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临床医学硕士学位工作做为学历教育的一种补充方式,既为医疗人员搭建了继续医学教育的平台,也为医院提供了提高医疗水平和科研水平的平台,可有效提高医疗卫生水平。但是由于同等学力人员的自身工作特点以及其他因素,其学位论文质量参差不齐。针对这一现状,从学校、导师、同等学力人员三个方面提出提高临床医学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硕士学位;临床医学;学位论文;论文质量

1背景及现状

198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博士学位进行试点工作的意见》,我国开始试点进行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硕士、博士学位暂行规定》,正式开展在职人员申请学位工作。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使得在职人员申请学位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1]。201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和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管理工作的意见》,对培养单位提出了明确要求,以提高在职人员培养和学位授予质量。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下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201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的试行办法》,为临床医生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制定了详细的办法。正在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或已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临床医师可以申请同等学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而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临床医生大多是从事多年临床工作的骨干,其临床技能已达到较高水平,不能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因此不能申请专业学位,只能申请学术学位。但不管申请学术学位还是专业学位,临床科研能力都是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所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经过统计我校2007-2018年的数据(只有学术学位)分析发现,申请临床医学硕士学位的同等学力人员共有4030人,其中29.8%的人员通过国家的英语和医学综合两门统考,26.8%的人员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13.2%的人员进入论文盲审阶段,而最终只有12.2%的人员取得硕士学位[2]。相较于全日制研究生,存在同等学力人员的培养过程不完善、培养质量不过关、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导致同等学力人员的学位论文质量普遍较差[3]。在各省硕士学位抽检中,同等学力人员的论文出现不合格的比例较高。同等学力人员日常忙于临床工作,其英语水平有待提高,科研水平也亟待提高。如何提高同等学力人员的科研和学术水平,让他们的学位论文质量达到与全日制研究生“同质化”[4],是摆在多数高校面前的重要难题。基于这种现状,笔者从学校、导师、同等学力人员自身三个方面提出提高临床医学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对策。

2学校加强质量监控

2.1加强科研设计方面课程考核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明确规定了授予硕士学位的一项要求即是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临床医学硕士学位就是要具有临床科研能力,要具有学术研究的兴趣,能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展开相关研究[5]。而这些能力的初期是通过课程学习或听讲座获得,后期是通过跟随导师具体做课题或写论文获得。一方面要对科研设计课程主讲教师的资格进行认证,既是临床方面的专家教授,也是科研课题成果突出的学者。而真正具备带教此门课程资质的教师并不多,因此要鼓励具备任课资质的专家积极参与该课的授课;另一方面要将科研设计课程做为同等学力人员的必修课程,并加强对学习该课程的知识内容掌握程度考核,这样便于他们在今后的科研设计中能够灵活运用科研设计方法。另外要加强医学论文写作、医学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考核,课程重点应该是结合案例说明相关内容,教会同等学力人员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开展问题研究时准确运用统计学知识和方法,按正确方式方法书写论文[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