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概论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环境艺术设计概论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

环境艺术设计技艺型人才培养

【内容摘要】

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多元文化的日益繁荣,人们对环境艺术的需求更加多样,在此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也应做出相应的改变。针对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和新思想,各高校要以开放性的教学体系为核心,侧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文章围绕技艺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探讨了环境艺术专业教育的现状和改革方式,并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环境艺术;技艺型人才;高校教育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建立在环境科学和设计艺术之上的新兴学科,研究对象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的多个层面,在崇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今天,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加强环境艺术设计人才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各高校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艺术思维能力,最终塑造出适应于社会发展的技艺型人才。

一、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早期室内设计相关专业的基础上,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近年来,城市公共环境设计、生态环境设计等分支,成为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以环境为主体,围绕建筑内外空间展开的规划将景园和家居都纳入到了环境艺术的设计范围。目前,大多数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以美术设计理论为主的公共基础课程;第二部分是以建筑、园林、计算机等领域的相关技术为主的专业基础课程。从课程设置上来看,为了让教育紧跟时代的发展,各高校不仅要重视学生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还要从生态科学、材料科学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学生在技术上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阅读全文

论艺术设计人才培育平台的构建

1高校环艺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不同类型的环境艺术设计岗位的工作职责和需求也各不同,而环境艺术设计企业多数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这就需要一大批具有复合型环境艺术设计、制作和营销知识的专业人才。然而在有些高等院校环艺专业人才培养具体教学活动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培养模式,过分强调以单一岗位为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不注重跨专业、跨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复合专业知识、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融合艺术、生产、市场于一身的交叉性学科,目前仍缺乏大批富有实践经验的复合型师资力量。现有环艺专业教师毕业后从学校到学校,自身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和企业实际需求相比有很大的脱节与滞后,无法传授给学生最新最实用的知识与技能。而企业大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却因为有资历无学历等客观原因进不了高校担任专业教师,校方只能通过校外实习指导教师、讲座教师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短期教学,校外人才没有真正全程融入到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制订与具体实行中去。

2建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2.1校企融合确立环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顺应环境艺术设计产业发展趋势,紧跟环境艺术设计职业人才的需求变化,确立高等院校环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力求培养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和计算机技术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结构分析与设计、工程力学等基本理论;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查询专业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地进行工程勘测与设计的能力;具备解决现场施工技术问题、编制施工组织计划和进行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分析的初步能力;具有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与管理的基本能力,成为具备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2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和模块化教学的师资队伍

(1)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阅读全文

环境艺术设计原理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环境艺术设计原理是环境设计专业本科教学的核心课,也是重要的理论基础课之一。在信息化教学趋势中,将相对枯燥的理论课变得生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是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该文结合环境艺术设计原理教学实践,分析该课程的地位和特点,从课程内容、授课方式和考核方法等方面提出革新的建议,为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模式。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原理;教学改革

环境艺术设计原理是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第一门重要的理论课,此课程面向大学一年级学生授课,在内容上偏向基础理论的讲解和基本环境设计知识的渗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囊括了空间、设计和艺术发展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系统掌握环境设计的类型,空间处理的基本方法,色彩、照明、绿化的处理等基本知识;熟悉环境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掌握设计风格和流派以及当代设计大师的经典案例。因此,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为后续设计专业课程的开展打好基础,是教学实践研究的重要内容。环境设计专业在我国高校中已经开设30多年,环境艺术设计原理这门课程在环境设计专业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但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其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在过去一段时期,环境艺术设计原理课程在教学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无形中造成了学生忽视该课程和机械性记忆知识的现象,导致环境艺术设计原理对后续诸多课程的支撑性欠佳,部分内容存在与实践脱轨的现象。因此,研究环境艺术设计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为后续设计专业课程的开展打好基础,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环境艺术设计原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有待调整

原有的环境艺术设计原理课程将知识点拆解,主要通过背诵的形式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随着成果导向教育模式在高等教育中的推广,环境艺术设计原理课程在设置上重点支撑设计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研究等能力,重在培养学生对环境设计空间、形态、色彩、家具与陈设、设计流程与方法等知识的掌握。

2.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阅读全文

大学建筑基础课程改革透析

 

一、存在的问题   在高等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建筑基础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建筑空间设计能力和训练造型能力的重要方法,已经在各个教学机构中普遍设置。就武汉工程大学而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也开设了如建筑初步、建筑设计、中外建筑史、建筑制图等相关的课程。可是随着课程的逐渐开展,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学生并未能像预想的那样通过建筑基础课程的学习,逐步掌握中小型建筑设计的方法,反而在后期的专业设计及毕业设计中直接暴露出建筑平面功能以及空间设计能力的不足。目前,环境艺术专业的建筑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问题。目前,适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建筑类教材很少,大部分教材都是针对建筑学、城市规划等专业,因此在内容上较为专业。就建筑初步课程为例,大多院校的建筑学专业多以田学哲主编的《建筑初步》为教材,课时的安排大概是上下两个学期来完成,上学期为建筑的基本知识和技法训练,下学期为建筑的形态结构和设计方法入门。而对于环境艺术专业来说,用两个学期来上这门建筑基础课程,显然是不合适的。目前的建筑初步课程的讲授主要是以教师的课堂教案为主,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后没有相关的教材来回顾和复习。   2.课程设置问题。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对于建筑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集中在第1、2两个学期,有建筑初步、建筑设计、中外建筑史、建筑制图四门,加起来总学时也仅为182课时。在这短短的182课时中,学生要从建筑的门外汉做到能够进行中小型建筑设计,则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特别是建筑设计这门课程,课时仅为44课时,面对种类繁多的中小型建筑,在短短的课时中让学生掌握其设计方法,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同时由于课时安排的不合理,一些必要的建筑基本知识如结构、构造等往往在教学中被忽略,这也直接导致学生在进行建筑室内空间或室外空间设计中,缺少建筑构造细节的处理,使原本精致的设计粗陋不堪。   3.教学方法问题。传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影响了学习的效果,为适应2l世纪社会发展的需求,学校的建筑基础课程教学方法也应根据自身情况提出新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探索更好的适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建筑基础课程及教学方法,有利于增学生的建筑设计能力,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的调整与结构体系的优化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是对环境艺术的学生进行建筑启蒙教育。课程的主要目的:   1.使学生能发现、了解和培养专业知识兴趣,寻找自身的专业潜能;   2.掌握规范的建筑设计的表达,熟练利用基本工具进行建筑制图、模型制作、掌握口头表达及文字交流能力等;   3.建立初步的设计理论体系及专业的基础知识;   4.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建筑观。   同时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与否,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由于环境艺术专业与建筑学专业还是存在本质的区别,因此课程结构的设置必须顾及经济社会需要和学生实际,应加强针对性和适用性,课程教学应够用、管用、实用,学生的知识结构侧重于通识而不侧重于精深,学生的专业素养侧重于适用而不侧重于前沿,学生的技术方法侧重于实用而不侧重于理论。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   针对学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情况,我们尝试以2011级新生作为改革试点,在建筑基础课程的设置及内容上做一系列的调整。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在课程内容上,增设建筑构造、材料相关课程;二是课程调整,建筑设计课程应进行拆分细化,比如分为小型公共建筑设计、住宅建筑设计,这样针对性更强,也有利于学生对于设计方法的掌握建筑基础课程由原来的两个学期调整到了三个学期。   在总的课程安排上比以往更合理,取消了中外建筑史课程,而将其内容放在了建筑概论中,增加了建筑空间造型、建筑材料与构造,同时将建筑设计课程拆分为了小型住宅建筑设计、小型公共建筑设计两门课程。课时也由原来的182增加到了266课时。   在一年级上学期安排了40学时建筑概论课程,主要来培养学生对建筑知识的兴趣,了解当代建筑的发展和流派。实践环节上安排学生进行建筑大师的作品分析及抄绘,这对于刚接触建筑设计的环艺学生来说是入门的捷径。学生可以自行选择感兴趣的建筑师的作品进行分析,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下学期则专门安排了建筑空间造型这门课,来解决学生空间造型能力的不足。在空间训练环节上,尝试让学生在掌握单一空间构成方式基础上,合理地将多个单一空间组合成有趣而生动的空间序列,将建筑空间引入空间构成,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空间三维性的同时,帮助他们用抽象的图示语言与其所表现的空间之间建立关系。在一年级的结束阶段,则尝试用学生熟悉的建筑环境进行空间设计。如选择他们每天生活的宿舍进行从“认知”到“制作”的系列练习。首先是通过教师讲解,再进行测绘,了解平时自己生活空间的大小和家具尺寸。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要求对宿舍进行改造设计,在形式上不予限制,创造出丰富而生动的空间形式,并通过模型制作表达出来。这种贴近生活的创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于今后的室内空间设计的学习有初步的了解。   在二年级上学期则开设建筑制图、建筑材料与构造基础课程,为今后建筑设计及建筑室内、景观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由于建筑材料与构造课程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很难掌握,因此应结合课程实践来完成。通过对市场建材的种类、价格等调研,使学生对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应用有充分的了解;同样构造做法的学习可以通过参观施工工地,现场讲授,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节点抄绘,则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在二年级下学期和三年级上学期则开设小型住宅建筑设计、小型公共建筑设计课程。考虑到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工作后接触住宅设计的比率较大,大多是在家装公司工作,因此专门从原来的建筑设计课程中分出来小型住宅建筑设计,让学生进行专门的学习和了解住宅建筑空间的设计方法。在课程作业安排上,考虑到课时较少的问题,采用个人与小组结合的方法。如个人独立完成图纸,合作完成模型,充分发挥学生相互学习和启发的作用。同时通过模型的制作,学生更容易从实际中了解建筑的基本形体、结构和空间尺度以及与人的活动的关系,建立基本的建筑概念。#p#分页标题#e#   综上所述,学校的环境艺术专业的建筑基础课程改革在目前也只是在探索阶段,在今后的改革实践中,还会有新的问题不断出现,但是只要我们在思想上重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探索更好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建筑知识掌握能力和建筑空间设计能力就会加强,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我们就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设计人才。

阅读全文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研究(9篇)

第一篇: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空间涵义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的进步,人们对自身生活环境的要求也有所提升,这就使其环境艺术设计成了不可缺失的学科。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空间涵义构成是其主要的基础,只有把握好正确的认知,才能使环境艺术设计进一步提升。但目前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手法,还只是单单采用理论和图形的表面层次上,这对提升学生的构造立体思维和空间逻辑思维等相关能力都没有更大的帮助。文章对此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空间涵义构成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飞速的发展,人们对环境艺术设计的精神追求也在扩大化。人们对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视和关注程度也越来越多。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空间涵义构成是最为基础的课程,这是因为,空间涵义构成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空间创造能力。培养空间涵义构成是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基础。那么,如何提升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空间涵义构成,这是诸多学者要思考和面对的主要问题。本文阐述建筑空间和建筑设计的含义、空间涵义构成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特点和空间涵义构成在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完善空间涵义构成的教学,使其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重要的贡献。

一、空间涵义构成的相关含义

阅读全文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美学思想渗透

【摘要】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以研究人与空间的和谐共生为目标。现代设计美学作为一门开放的体系,将其审美活动的特性与审美对象的不同形态融入环境艺术专业的课程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提高美学理论意识在专业课程中应用的自觉性,以独立思辨的专业视角完成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学习。

【关键词】环境艺术;专业;美学;公共空间;人性化

0引言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综合性专业,内容涵盖美术、园林、景观、建筑及心理学和设计学等内容,其综合性的特点与现代科技发展带来的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密切相关。据对十余所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研读,可知目前国内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基本一致,都是要培养具有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以及创新能力、具有设计思维和表现能力的专业人才。教学体系由基础素养、专业知识、学科发展动态和趋势、设计思维和表达、创新能力培养等教学模块组成,除思政、体育和计算机等基础课程之外,造型、建设设计、环境心理学、陈设设计、装饰材料与应用、空间设计、园林设计和环境生态学等专业课程构成了整个教学体系。课程纵深且横向交叉发展,涵盖材料学、人机工程学、传播学、管理学、经济学、创造学和美学等学科内容。这些核心专业课程侧重实践性教学,以理论、案例和个人审美修养的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美学与城市建设概述

美学作为一种人文科学,是主要研究审美现象和审美规律的学科知识体系。人对审美的追求是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产生,它与人类自我意识相关联,是对生命体验、生活意义及人生价值的体现。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的发展和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已经成为一个城市先进程度的标志,而城市公共生活空间的无限放大,使人们对基本生活和情感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美”成为公共精神的感性表征。但当前城市急速扩张,安全、技术和资金虽然已经不再是发展的障碍,但是忽略“美”的同步建设,一直是城市的自然性和功能性抑制着审美的发展。理解美与艺术在现代城市建构中的主导作用,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如何在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中融入美学思想,也成为当前环艺专业教学和实践中亟待解决的课题。

2环艺专业课程教学中美学思想的渗透

阅读全文

谈以赛促学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 对“以赛促学”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介绍了高校参与设计竞赛的背景,发现“以赛促学”能够推动课程改革,进而对“以赛促学”教学模式进行构建,要明确竞赛目的,注重专业内涵延伸,坚持实践与创新并重,善于利用作品展的常规化、制度化。将环境设计教育与实际设计大赛相结合,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与实践有一定的可控性,能够促进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的提高,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以赛促学; 环境设计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1 高校参与设计竞赛的背景

通过“以赛促学”的形式进行环境设计教学,国外也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研究。1947 年,在西班牙进行了全国性的技能比赛,赛后达成了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引领,强调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大力支持年轻人参与竞争,激发年轻人对职业的热情的共识,从而推动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和设计者之间相互交流经验。国外艺术设计教育课程实用性强,与未来职业联系密切,强调设计的对象是大众,要为大众服务,要符合大众的生活方式,要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支持学生参与专业技能大赛。各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都紧密联系产业发展,根据院校的具体情况、办学性质以及产业发展,可通过赛事的引领有针对性地培养设计专业人才。近年来,我国设计院校十分重视设计观念的培养以及设计思维的训练,各种设计大赛层出不穷。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国办发 [2015]36 号) 中明确指出: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活动; 支持高校举办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鼓励创新,发展个性,追求原创,这成为了当今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孜孜追求的目标,也为深化高等教育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和构建可持续的艺术设计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方向。

2 “以赛促学”推动课程改革

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传承了德国包豪斯的设计教育的理论体系,即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不但能够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而且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素养,还可以熟练掌握实际操作能力[1]。“以赛促学”的本质要求是指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将环境设计赛事、艺术设计教与学合为一体,通过环境设计大赛内容进行有目的性的设计专业理论学习、专业设计实践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对环境设计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在环境设计方面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建立是符合新时代需求的教育教学方式,通过“以赛促学”把环境设计思想和设计概念变成现实,把抽象的设计理论变成具体的物质形象。通过设计竞赛能够提升学校自身的研发设计能力和知名度,使学生在设计实践过程中掌握技术发展规律,认识艺术设计的本质,通过设计实践由感性入手,培养未来设计者的探索和创造能力,使环境艺术设计更贴近人性,推动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良性发展。

3 “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构建

阅读全文

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优化措施

摘要:对慕课背景下的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优化措施进行探究。具体是在概述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设置现状的基础上,对现阶段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期间存在重技轻道、教学方法单一化显著两大主要问题成因进行解析,最后对慕课在《3DsMAX三维效果图制作》与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希望在慕课的协助下,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质量将会显著提升。

关键词:慕课;艺术设计类课程;课程教学;优化措施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中,互联网在社会各个行业中的应用有效地提升了人类的工作效率。慕课即为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为新时代中衍生出来的一类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有效的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新体系建设与优化目标的实现注入活力,本文进行详细解析。

1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设置情况

艺术设计实质上就是把艺术的形式美感整合进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设计过程中,使其具备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双重特征。对艺术进行设计的宗旨在于为个体服务,可以被视为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种衍生品[1]。在教育领域中,艺术设计为一门独立性色彩浓烈的艺术学科,专研内容与服务对象和传统艺术门类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此外,艺术设计也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与社会、文化、市场、科技等众多因素相关联,伴随着上述因素的变化进程,其审美标准也做出相应的调整。新时期下,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改革应紧扣我国市场经济与世界经济发展模式,去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艺术设计人才,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与应用法相也应以消费者的现实需求为基点[2]。参照国家有关规范,职业院校中专业的创设,务必紧扣地方产业结构,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并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理念。

2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问题与原因分析

2.1问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