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环境科学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绿色建筑技术研究中SCI期刊投稿策略
2011年国家科技部的我国“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提出了我国科技发展总体目标,并首次将SCI论文及其被引频次列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同时,通过CNKI知识元中的指标平台发现:从2011年开始,学术界对SCI及其投稿策略方面的学术关注度,出现了1969年以来最快的持续增速;而用户关注度从2008年达到最大值(用户下载量为1355)开始至今没有太大变化;学术传播度从2015年却出现下降。究其原因,无论是SCI平台利用的研究者还是其使用者,一直固有的关注点为JCR模块下的论文总量、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研究、使用者有:彭奇志、刘小鹏等、李建辉等、柳卸林等、胡惠芳、党亚茹、任胜利等)及其投稿审稿周期(研究、使用者有:高继平等、鲍芳等、王伟等、刘金芝、董翔、张润芝、陈淑云、胡惠芳等)等一系列指标。忽略了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后,在WOS平台下新开发的模块INCITES提供了一些新的分析指标(古兰•托来西等、林涛、郭冬梅、蔺梅芳等),能够使研究者更好地利用大数据进行科研活动。上述文献均未对期刊的影响因子与中国本土论文发文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模型分析,也未对期刊源的持久力即预警进行分析。本文试图在阐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本校)绿色建筑技术学科带头人论文产出宏观概况的基础上,通过其发表的期刊刊源的影响因子与论文发文量的二项式回归,对其发表的期刊研究方向和持久力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总结出三种(初级、中级和高级)投稿者的投稿策略。
1数据和方法
1.1数据来源
本文中的所有SCI论文检索结果都来自于ClarivateAnalytics公司的WebofScience数据库与其自带的分析工具及InCite,JCR(JournalCitationReports)和ESI(EssentialScienceIndicatiors)。所谓本校绿色建筑技术学科带头人主要指刘加平院士和杨柳教授。检索具体数据基础为WebofScience核心合集下的ScienceCitationIndexExpanded(SCI-EX-PANDED),时间为2000年至2017年12月。检索策略如下:(ad=(xianunivarchitecturetechnolorxianunivarchitecturetechnolorxianunivarchitecturaltech)orog=(xi'anuni-versityofarchitecture&technology))AND文献类型:(ArticleORReview),其精炼依据:作者:(LIUJPORYANGL)。即首先通过机构检索得出本校SCI总产出为2158篇,进一步限定作者,得到绿色建筑技术学科带头人2000年至2017年12月发表的论文检索结果。
1.2研究方法
2研究过程
2.1绿色建筑技术学科带头人科学论文的整体情况
确定核心期刊标准的方法
一、期刊标准
确定核心期刊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项,其一主办机构的权威性,其二文章作者的权威性,其三,文章的被引用率及文献的半衰期(测定文章内容新颖性的指标,一般科技文献半衰期较短,社科文献则较长)。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
1、在国际科学界,如何正确评价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已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而被SCI、SSCI收录的科技论文的多寡则被看作衡量一个国家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科技实力和科技论文水平高低的重要评价指标。
2.SCI即《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CitationIndex),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forScientificInformation简称ISI)创建、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该数据库通过其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来精心挑选有代表性的权威的科技期刊作为数据源,声称这些数据源包括了世界上90%以上的重要的科技文献,所以被它收录的论文具有较高的质量,代表了当时有关领域的先进水平。包括了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3700多种,使得SCI收录的文献能够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SCI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不但收录文献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以及出版信息等,而且还收录每篇论文引用文献的信息,建立了引文索引。不仅可以从文献引证的角度评估文章的学术价值,还可以迅速方便地组建研究课题的参考文献网络。SCI创刊于1961年。经过40年的发展完善,已从开始时单一的印刷型发展成为功能强大的电子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大型多学科、综合性检索系统。所以SCI不仅作为一部文献检索工具使用,而且成为科研评价和的一种依据。科研机构被SCI收录的论文总量,反映整个机构的科研、尤其是基础研究的水平;个人的论文被SCI收录的数量及被引用次数,反映他的研究能力与学术水平。
3.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SciencesCitationIndex),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1999年SSCI全文收录1809种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期刊,内容覆盖包括人类学、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等55个领域。收录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书评,专题讨论,社论,人物自传,书信等。选择收录(SelectivelyCovered)期刊为1300多种。
二、SCI-E与SCI的区别
(1)SCI-E是SCI的扩展版,SCI收录期刊3600多种,SCI-E收录期刊6000多种,被SCI收录的期刊应该都被SCI-E收,但反之却不成立。
农业期刊编辑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1农业期刊编辑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编辑工作自身规律性强并且对工作对象有较高的特殊要求,农业科技期刊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的过程中相关的编辑规律、知识和技能都会得到锻炼从而发展提高[14]。作为综合性极强的新型再创造劳动,科技期刊编辑的综合技能素质是促进期刊发展的期刊的重要条件。因此,编辑人员就必须具备多种综合能力。
1.1责任心
高度的责任心是农业科技期刊编辑的基本要求,只有编辑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才能公平公正客观的处理与作者的关系并且中立的审阅来稿,实事求是的在尊重作者前提下解读作者的观点,录用优秀的来稿。基层农村科技人员是农业科技期刊的主要投稿人员,因为有充分实践的前提和基础,这些投稿人见微知著,全面而又客观的把实践经验反馈到文字中。但这种类文章又极易出现智力创造性强但文字撰述表达较差的问题。编辑人员在审稿时要考虑投稿人员的现实条件,更加认真仔细客观的对待这种来稿,本着对科学尊重、对作者负责的态度,理性公正并且体谅宽容的对待这些来稿。
1.2知识面
一方面,科技期刊编辑应具有扎实的汉语语言学、文字学、修辞学、逻辑学等相关基础知识,并能熟练应用;有较高的文字表达能力,尤其会能进行科学论文的写作,并力求规范、准确、简明、通顺;能掌握规范的科学术语、专业知识和编辑语言;对以符号语言、计算机语言、数字语言和图表语言等人工语言做到熟练掌握;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另一方面,综合学科知识是农业科技期刊编辑的必备条件,要做到对农业学科结构体系和基本内容、学科发展历史,以及学科基本概念、范畴和基本研究试验方法都能有足够的了解掌握;了解本门学科当前重点前沿、不同学术观点和发展趋势,能够科学的鉴别与评价农业科技论文的优劣。活到老,学到老。农业科技期刊编辑要始终保持对书本知识的渴望,要把智力知识的拓展提升当成投资,本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每天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增长见识,开拓眼界,尤其拓宽对农业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作为编辑最基本的生存和工作环境,信息与计算机网络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现代信息技术知识也是科技期刊编辑必须掌握的内容。
1.3审读能力
医学期刊青年编辑统计学素养影响因素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各种统计程序的开发应用,医学统计学作为一门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帮助人们透过许多偶然现象分析、判断事物内在规律的科学,已经渗透到医学科研的各个角落,成为医务工作者解决医学科研问题的重要方法和工具[1];因此,医学科学论文中能否准确应用医学统计学,成为影响医学学术论文及所刊载期刊科学性、准确性、严谨性、影响力的直接因素[2]。医学期刊是记录、交流、传播医学科研成果的主要载体,是医学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风向标[3],应当传播准确的医学知识,为医务工作者提供科学指导[4]。医学期刊编辑作为医学科学论文的把关者,不仅需要具备期刊编辑应有的基本素养(丰富的医学知识、较强的社交能力、良好的医学信息学素养、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和英语水平、较强的医学伦理学素养、系统的出版专业知识及强烈的学术规范意识等),而且需要具备专业的医学统计学素养[5]。
1重要意义
1.1培养高质量作者队伍,充分服务科研
对于作者来说,编辑的统计学素养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他们产生积极影响[6]。具备高统计学素养的编辑通过对论文的实验设计、统计学方法及创新性进行评析,能够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可以帮助作者完善实验设计,合理使用科研方法,最终得到准确、严谨的科研结果,这对作者今后的科研工作及论文写作都有很大帮助[7]。有期刊专门开设了介绍统计学基本方法的栏目,刊登与其刊物关系紧密的统计学方法及常见统计学错误,希望提高作者规范应用统计学方法的能力[8]。编辑的正确引导对于“新手”作者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十分重要,编辑对于论文中医学统计学的高要求也可以推动“老手”作者不断进行知识储备的更新。编辑的统计学素养提高了,对作者也会产生很大的帮助,这种反馈激励机制可以高效强化作者的统计学意识,提升科研人员的统计学水平,进而有助于医学期刊培养高质量作者队伍,吸纳更多优质稿源,充分服务科研。
1.2促进青年编辑职业成长
研究[9]表明,多数医学期刊青年编辑由于自身编辑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性,工作信心降低,职业自我效能感缺失,遇到困难和挑战时,容易出现紧张、焦躁的情绪。医学统计学因其在医学论文中的重要地位,相关内容已成为医学期刊编辑审阅稿件时的重要工作内容,统计学素养低容易造成医学期刊青年编辑职业自我效能感的缺失,进而影响其职业成长。因此建立广博的知识结构,提升统计学素养,熟练掌握统计学知识,顺利发现稿件中的统计学错误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可以培养青年编辑的工作自信心,能提高其职业自我效能感,促进其职业成长。
1.3丰富编辑学内涵
期刊知识大全介绍
1.学术期刊分类
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核心期刊、中心核心期刊
2.学术期刊科目分类
社会科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自然科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
3.中国期刊方阵
“中国期刊方阵”的基本框架分为4个层面,形成宝塔形结构。第一个层面为“双效”期刊。以全国现有8135种期刊为基数,按10%—15%的比例选取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好的1000余种期刊,作为“中国期刊方阵”的基础。通过各省(区、市)和中央部委评比推荐产生。第二个层面为“双百”期刊。即通过每两年一届评比产生的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百种重点科技期刊。每届进入全国“双百”重点期刊数量控制在200种左右。第三个层面为“双奖”期刊。是全国“双百”重点期刊基础上评选出的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的期刊。此类期刊约100种左右。第四个层面为“双高”期刊,即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的期刊。此类期刊约50种左右。建设“中国期刊方阵”的运作步骤采取分级负责的形式,各省的“双效”期刊由省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按照规定比例推荐,入选期刊必须是省、部级以上优秀期刊,或有希望成为优秀期刊者。“双奖”和“双百”期刊通过评选产生。“双高”期刊由新闻出版总署、科技部确定,入选期刊均为国内知名品牌期刊。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建设‘中国期刊方阵’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由科技部负责组织的科技期刊的推荐评选工作已经结束。科技部于日前公布了评选结果,共评出716种科技期刊进入“中国期刊方阵”,高校期刊入选113种。其中,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期刊(双高期刊)40种,高校占7种;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提名奖期刊(双奖期刊)58种,高校占3种;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百种重点科技期刊(双百期刊)122种,高校占18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好的期刊(双效期刊)496种,高校占85种。《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选“双效期刊”。
4.学术期刊基本知识(SCI、SSCI)
学术期刊的倒逼转向与自我救赎
学术期刊是科研成果集中记录和交流传播的基本载体,也是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然而,随着中国学术期刊运营市场化、学术商品化、评价功利化、监管虚空化等倾向,中国学术期刊出现倒逼转向和自我救赎。
1学术期刊的倒逼转向
1.1制度逼迫
2015年8月18日,主持审议通过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指出学术期刊是“双一流”建设的孵化器。2015年11月3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5部委联合《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科协发学字〔2015〕83号)》,学术期刊是原始创新的重要平台。2015年12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4号),健全激励创新的学术评价体系和导向机制。2018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简称“两办”)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通知(中办发〔2018〕6号),探索建立基于道德操守和诚信情况的评价退出机制。2018年7月3日,“两办”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改进科技人才评价方式,加强事前事后监督评估。在学术期刊管理归属上,2018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新闻出版管理职责划归中央宣传部。
1.2竞争逼迫
ScienceCitationIndex(简称SCI)和SocialScienceCitationIndex(简称SSCI)等国外索引数据库建立的初衷是对科研成果进行多方位的评价研究,从影响因子校对学术期刊的排名,以此进行绩效评价,从而评判学术水平,已成为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甚至拥有权威地位。中国现有的学术评价体系中,SCI/SSCI等期刊在项目申报、项目验收、绩效考核、职称评定、荣誉评选等政策中出现了过渡神化,越来越成为中国各高校及科研院所等衡量其基础研究实力的评价标准,甚至出现“唯SCI/SSCI论”的现象,使得其对优质稿源的竞争成为我国学术期刊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同时,国内部分科研工作者为了彰显自身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和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刻意并片面追求自身及其研究成果的国际化,大量高质量的原创成果和优秀成果纷纷转化为英文论文涌入SCI/SSCI期刊,其中大量期刊的影响因子较低、影响范围有限。LetPub《2017年中国高校发表SCI论文综合排名报告》指出,2017年中国科研人员发表SCI论文已达33万余篇,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国外SCI/SSCI期刊对国内科研工作者优秀成果“袭夺”直接推动了针对中国科研工作者的“吸血期刊”和“掠夺者杂志”,致使论文造假灰色产业链呈现“职业化”,撑起了中国论文大国的虚假繁荣。同时,也造成了国家巨额科研经费的外流。而中文期刊论文服务国家实践发展需求的学术价值和认可度被严重低估,严重冲击了中文期刊的可持续发展。应尽快改变现行的唯SCI/SSCI衡量科研能力的扭曲现实,改革学术成果认定和“学术帽子”评选,从重视期刊级别与影响因子转向重视基础科学论文的原创性、科学性、创新性和应用科学的社会效应、文化效应和经济效应等应用评价[2]。
1.3自我逼迫
科研院所主办期刊影响因子提高策略
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值,是期刊引证报告中的一项重要数据,一般影响因子越大,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越大[1]。我国是期刊大国,目前有期刊9000多种,科技期刊6000多种,数量上仅次于美国,这些期刊主要由杂志社、高校、科研院所、学会等主办[2]。那么如何从众多科技期刊中脱颖而出,成为出类拔萃的优秀期刊是值得每个科技期刊认真思考的问题。现以长江水产研究所主办期刊《淡水渔业》为例,结合刊物影响因子现状分析原因、查找问题,从办刊者角度出发,探讨提高自身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方式方法,为刊物未来的发展提出指导建议,也给其他同类刊物以借鉴。
1方法
本文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平台,以《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为依据,统计了2013-2017年《淡水渔业》的期刊计量指标、复合影响因子、学科排名、年发文量、年度平均时滞的变化情况,并针对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原因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期刊计量指标
期刊引用计量指标和来源期刊计量指标进行评价科技期刊质量和学术水平[3]。可被引文献量反映了能被学术创新文献引证的一次发表文献。复合总被引、他引总引比显示了期刊论文被其他更多期刊引用的情况,反映了期刊被读者使用的程度。基金论文比也是期刊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刊物报道和关注的重大课题多,对影响因子的提升将产生积极影响。从2013~2017年统计数据看(表1),《淡水渔业》在每期页码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可被引文献量从2014年开始呈每年递减趋势,相邻年份发文量最大差达到10篇。复合总被引在2015年和2017年出现了明显的回落,表明刊物被引情况不稳定,呈波动变化。而他引总引比和基金论文比几年间比较稳定,没有明显变化。这些计量指标表明5年间刊物不仅没有任何进步和发展,甚至有些指标还有退步。
2.2期刊影响因子变化情况
期刊编辑防范学术不端的必要性
国际科技期刊屡次曝光震惊学术界的学术不端论文撤稿事件,引发国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极大关注;但相较于引人瞩目的国际期刊撤稿事件,国内期刊的撤稿显得悄无声息。比如郭佳楠剽窃论文在CNKI消失,刊载刊物连撤稿声明都欠奉。张培福等统计发现,《近代中医》期刊“一稿多刊”的作者占全部样本作者的73.1%,重复刊发的文章数占样本作者发文总数的10.4%。某作者2015年2月15日和20日分别在《江苏理工学院学报》《中州大学学报》发表了题名同为《数字化出版视域下传统科技期刊的发展思考》的文章,内容几乎完全相同。事实表明,国内科研出版环境并非天朗气清,也存在大量剽窃、抄袭、伪造篡改、自我抄袭、重复发表的稿件。107篇学术不端论文撤稿后,中国科协约见SpringerNature出版集团大中华区总裁指出:期刊与编辑对学术不端撤稿事件负有责任。科技期刊编辑作为学术论文出版最终的把关者,既肩负着科研成果出版的重任,又肩负着维护科研诚信的使命,是阻止学术不端行为的最后一道防线,工作举足轻重。很多科技期刊编辑在工作实践中摸索、思考、总结了大量高价值防范学术不端的技巧和方法,然而,没有刻意的培养和训练,再有价值的技巧和方法也仅限于文献。笔者工作之初,由于没能及时树立学术不端防范意识,又缺乏工作经验,对返回审稿意见迅速、评价正面的审稿专家充满感激,不曾意识到其间可能存在学术不端;因此,本文中,笔者阐述培养和加强期刊编辑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意识和能力的必要性及策略的一些浅见,以期对与笔者一样的新编辑顺利成长为更好的学术守门人有所帮助。
1收益巨大,学术不端行为难以根除
学术论文作为科研成果的载体之一,是许多国家科研规划机构、高校和科研单位都认可的、可以明确界定科研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的要素之一。发表足够的学术论文能使作者进入“充裕的科研经费、大笔的奖金、迅速地晋升、各种头衔及名誉的获得和更充裕的科研经费、更大笔的奖金、更迅速地晋升、更多的头衔和名誉的获得”的良性循环,发表学术论文已成职业刚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依靠抄袭、剽窃、篡改数据无异于“空手套白狼”,利润何止300%,必然诱导学术不端行为发生;因此,我国科技部、教育部、基金委等部门对撤稿事件的彻查和雷霆手段,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学术不端。但国内期刊界应有悲观而冷静的认识:只要学术论文依旧是衡量科研能力的刚性条件,的巨大利益回报就不会结束,就不应心存学术不端能彻底消除的幻想。阻止学术不端行为将是一场持久战,每位期刊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增强防范的意识和能力。
2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并非万能
调研结果显示,很多科技期刊利用中国知网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来防范投稿者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该系统强大的识别重复字段的功能确实极大地提高了期刊编辑排除抄袭论文的效率,但同时也有人指出这项技术目前对图表和重义篡改还无能为力。吴昔昔等指出,很多低重复率的文章源于作者有意识“修饰”“加工”和“改装”,或者剽窃他人观点、套用他人设计思路等。赵秋民、陆宜新发现,只要作者改换抄袭剽窃内容和观点的描述次序、句式等,即可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中“隐形”。笔者曾利用学术不端检测技术定量测试一段篡改的文字,在没有原文作为“触媒”的条件下,即便是简单的字序更改都能避过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检测[23]。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技术逐步成了一柄“双刃剑”,在正直的人手中是帮助净化科研出版环境的工具,在别有用心的人手中是规避期刊学术不端防范工作的利器。很多作者利用付费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提前检测论文,根据结果精确修改来规避期刊的学术不端检测;所以,期刊编辑在防范抄袭行为上过度依赖该系统而降低对稿件内容的警惕不可取,必须时刻保有防范意识,才能当好学术传播的守门人。
3学术不端行为日益隐蔽
出版物数字化和网络化以及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使用之后,原文复制粘贴的学术不端文章基本能被期刊拒之门外,但技术的更新使得造假伎俩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难以识别。比如:机构和作者利用期刊网络采编系统漏洞操纵期刊同行评审,通过虚假邮箱顶替专家为自己的论文审稿,提供有利的评审意见;利用翻译平台(Google翻译、Baidu翻译等)将复制的中文翻译成英文,再将英文翻译成中文,略做修改以规避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检测;利用释义工具查找一个词的解释或同义词对原词进行替换,造成不重复但重义的抄袭;将他人论文中的文字描述绘制成图片和表格瞒天过海。识别这些学术不端行为不仅需要期刊编辑警觉的防范意识,还需要期刊编辑过硬的识别能力。随着国家对学术不端行为责任人惩罚力度的加大,以及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手段的更新,学术不端还会更加隐蔽和复杂。期刊编辑必须从一开始就树立防范意识,掌握识别技巧,以应对日益艰巨的防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