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环保班会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初中政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灵活运用教材,促使学生多元化思维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初中政治教材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改版后的初中政治教材内容广泛、形式开放,诸如:名人名言、小知识、想一想、说一说等等小栏目,图文并茂,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供平台。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应灵活的运用教材,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分析能力、观察能力等促使学生开展多元化思维,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如:在学习“社会保护”教学内容时,其中涉及到“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笔者结合这一问题,以“网吧”为例,引导学生之间讨论、交流为什么不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网吧?怎样才能保证未成年人能够不出入网吧呢?结合社会、国家、未成年人自身来尝试分析一下原因。
这样运用教材中的内容,适当的进行转化,让问题呈现出简单化、清晰化,引导学生多角度的分析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交流过程中认识社会,懂得保护自我,同时笔者还适当的拓展了知识范畴,让学生结合实际分析哪些是初中生应该做的,哪些是初中生所不能做的。这样通过灵活运用教材,强化学生多元化的思维,渗透知识的同时深化了学生综合技能和素养的培养。
二、强化初中政治实践活动,深化学生的思维发展
以认识的角度来分析,学生的思维意识都是在强烈的求知欲条件下产生的。研究表明:强烈的求知欲能够促使人们不自觉的进行思考。而人们也会在这种求知欲的驱动下不断的行驶创新设计、创新思考等思维活动。可以说,求知欲是学生驱使学生思维发展的原始动力。而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莫过于实践活动,因此,笔者认为应强化初中政治实践活动教学,即: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设置社会实践环节,理论联系实际,在活动中引发学生开展思维,掌握政治知识,进而不断促使学生思维的持续发展。
如:在学习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时,笔者组织了“爱护家园、爱护环境”为主题的班会活动。首先,笔者让学生以本地区的环保问题为中心,来通过网络、报纸、电视媒体等多个途径收集环保措施好以及环境污染两方面的信息。其次,引导学生对这两方面的内容进行对比,在直觉上启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并让学生对此话题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做法,诸如: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环保的一系列措施等等。最后,让学生开展环保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更深入的了解社会环境存在的问题,同时以自我为中心开展一些环保宣传,可以尝试设计一些有效的环保措施向相关部门提出建议。通过实践活动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灵活性思维一直被不断的激发,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三、总结
环境教育教学中初中生物论文
一、认真研读教材,挖掘有效知识,巧妙渗透环境教育
由当前初中生物教材看,所选内容或多或少的涉及到了环境知识,为环境教育的渗透提供了有利的素材和有效的资源,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空气质量与健康》、《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等等.因此,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要想有效渗透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挖掘环保知识,并以此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把握生物知识,形成环保意识.譬如,教授《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时,可渗透重金属污染物随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吸收进入植物体,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的知识;学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时,可让学生探讨“生物圈二号”失败的原因,使学生意识到进行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学《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时,教师可以恰当地渗透水资源污染问题,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缺乏现状,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用水,培养学生资源保护意识;讲解有关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等环境污染与保护内容,可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治理措施以及预防手段,促使学生自觉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
二、联系生活实际,引导思考探究,有效加强环境教育
知识源于生活,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教学内容,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融入生活实例,加强环境教育,灵活渗透环保理念,提倡绿色生活,让学生从生活小事做起,为节能减排尽绵薄之力,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比如学习《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呈现有关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系统的材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人类存在哪些影响全球的破坏活动?如水资源浪费、酸雨、土壤荒漠化、沙尘暴、汽车尾气、湖泊河流受到严重污染、工厂废气的随意排放而造成温室效应;乱砍滥伐,导致森林植被破坏等.然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面对上述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加以治理?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深化巩固知识.接着,设计小活动,合作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请你观察人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小习惯可能会影响甚至破坏生态环境?请你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我为环保献一策”的活动,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这样,通过思考、探究、合作、归纳、总结等活动,让学生明确人类的哪些活动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哪些活动可以破坏生态环境,认识到保护生物圈的责任,自觉形成环境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关注生物信息的兴趣,提高学生收集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三、注重实践活动,强化亲身体验,全面践行环境教育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打破课堂教学局限,注意拓宽教学渠道,开展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学习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通过亲身参与、实践体验,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形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全面践行环境教育.第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校园环境进行仔细观察,对学校受污染情况和环境绿化情况进行深入分析、调查统计,并指出其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和方案.第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向课外,开展实践学习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在实践体验中切实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组织学生开展公园、社区植树造林和水资源短缺、害虫鼠的危害、环境污染等情况实践调查活动,并撰写相关调查报告,以展示学习成果.第三,可以借助某些特殊日子,诸如2月2日“世界湿地日”、3月12日“植树节”,3月21日“世界森林日”、3月22“世界水日”、4月2日“世界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10月4日“世界动物日”等,开展环境保护相关专题讲座,通过手抄报、演示文稿、校报、墙报、板报、网络论坛、贴吧等形式加大环境教育知识宣传度,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迫切性,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或开展“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生活”的主题班会或者辩论会,组织“变废为宝”的环保创意制作比赛、“低碳生活科普知识”竞赛、“环境保护,从自我做起”演讲比赛等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环保教育,树立环保意识,共建绿色生活环境,提倡健康有机生活.
四、结语
小学德育中的情感体验教育浅析
小学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情感是一个人的思想和外界事物产生碰撞时所形成的内在感受,情感也是引发人类道德行为的起点。在小学德育工作中,仅仅依靠严密的制度、规范和奖罚措施等制约,是很难实现德育目标的。而情感体验作为一种实践,通常会促进学生对某一种行为或事物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在小学德育中渗透情感体验教育,让学生走入具体的道德行为中,感受道德的本质并对道德行为产生情感,可以为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注入活力。
一、通过主题活动,体验自尊情感
孩子的成长犹如一棵小树,不仅需要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分,还需要情感的雨露滋润。自尊,即自我尊重,是重要的人格特质之一,也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相信自己、认可自己。在每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成长中,自尊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小学时期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人格培养的关键时期。他们稚嫩的心灵往往会因为教师、家长、亲友、同学一句鼓励或肯定的话语激励,而产生朝着正确方向积极努力的强大动力。因此,通过设计主题活动让小学生体验自尊情感,可以使小学德育工作获得理想的成果。主题活动的设计,要突出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方面,要充分体现本校教学特色;另一方面,要结合自尊情感体验的内涵。主题活动的内容有多种形式。笔者在此推荐如下几种效果突出的案例:一是以“自尊、自强”为主题的手抄报活动。手抄报的内容,可以是学生看到的有关自尊、自强的故事,以及有关自尊、自强的名人名言等。二是开展师生留言活动,让留言成为师生沟通之路。教师在给学生留言时,要做到“以生为本”,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并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赖,以便在留言中把自己的真实想法无所顾忌地告诉老师。作为教师,也要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给予学生赞赏、期望和激励,让每一位学生都感觉到自己在老师的眼里很重要。三是开展“自尊”主题的班会讨论。在讨论中,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说出自己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让学生改善不足,提升自己。主题活动开展的方式虽然有很多,但作为教师一定要把握好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到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同时也能接受自己不足之处,并下决心改变自己,从而实现人格的全面提升。
二、结合教学内容体验悲悯情感
悲悯情感是对人类的苦难感同身受的情感。有悲悯情感的人,不会轻视遭受苦难的人,而是怀有博大的爱,乐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看到别人幸福快乐自己也欣慰。有悲悯情感的人,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会养成关心别人、善待别人、体贴别人,尊重别人、爱护别人的美好品质。当然,悲悯情感体验,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来实现。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悲悯情感的教育内涵,在课堂中和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情感交流。通过对课堂教学实践的总结,笔者认为如下几种方法是值得借鉴的:一是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关于悲悯情感体验的报道和学生一起学习,比如描述贫穷地区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条件艰苦的文章,让学生认识到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需要帮助的同龄人,体会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从而激发学生的怜悯之心。二是通过创设恰当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与他人进行情感的碰撞,进而产生怜悯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去关爱和帮助老弱病残以及所有遭遇不幸的人,使美好品德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
三、通过集体活动,体验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每个人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每个人都要学会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不能仅仅是为了自己的欲望而生存,这样才能使社会和谐美好。社会责任感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社会责任感可以在班级集体活动中实现。在班级集体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应当引领学生去感受“自己是班集体的一份子,所有活动中取得的成功都是集体努力的结果,荣誉是属于大家的”。为了给自己的集体荣誉增光添彩,学生的责任感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就会竭尽全力为了实现集体的某一目标而拼搏。集体活动开展的形式比较丰富,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践内容来选择相应的活动形式。比如,结合学校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开展“班班创环保活动”,要求每个班级组织召开以“环保”为主题的班会,让每个学生都畅所欲言,提出自己对环保问题的“金点子”,增强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环保意识,鼓励学生注意随手收集废品,养成垃圾分类、不随手乱扔垃圾等良好习惯,在活动最后评选出“优秀环保集体”。通过此类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融入了班集体之中,充分感受到集体的荣誉跟自己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从而树立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技巧分析
摘要:小学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以及领导者,在班级建设以及学生成长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成长与成才,就必须重视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有效熏陶和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小学班主任要将德育作为自身工作的核心,在学生管理以及班级建设过程当中始终渗透德育思想,在实践当中总结和运用多元化的德育工作技巧,全面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技巧
素质教育进一步明确了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明确指出德育教育在学生的未来发展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小学班主任要始终摆正德育工作的位置,并且明确自身在学生德育工作当中所扮演的角色,充分承担其自身的教育责任,让德育之花开放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广大空间。小学班主任在教育实践当中要认真总结以及不断优化德育工作技巧,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一、充分尊重学生
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是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提条件,而且只有让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尊重,才能够让学生心平气和地感悟来自班主任的善意与支持,从而极大程度上降低德育工作开展的难度。班主任只有做到了尊重学生,并且始终将师生放在平等的地位,才可以更加客观地对待以及处理学生在学习生活当中的失误,并给予学生巨大的耐心以及宽容,进而获得学生的爱戴与喜爱;班主任只有做到了尊重学生,并用自己的真挚情感来打动学生的内心,才能够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解决德育工作当中的问题。对此,小学班主任要逐步提升德育管理技巧运用水平,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彻底转变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坚持师生平等的教育原则,并真正融入到学生群体当中来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小学班主任在与学生的沟通互动当中可以获得丰富全面的学生思想信息,掌握学生的学习需要,这样班主任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也让德育工作的效果得到提升。
二、维护心理健康
要想做好小学德育工作,小学班主任不应该让自己单一地成为学生思想的建设者,而是要主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更好地塑造学生的心理与思想,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德育工作的实施更富动力。所以小学班主任要把握维护学生心理健康这一重要的德育工作技巧,运用多样化的引导支持方法来督促学生健康成长,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以及完善的人格。第一,班主任要坚持因材施教。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全方位地把握学生在心理方面出现的问题,做到因人而异的心理健康支持实现对症下药,让因材施教的目标得以达成。第二,班主任要坚持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和层次虽然各不相同,但是每一位学生都有着各自的闪光点,都渴望来自班主任的呵护与尊重。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要避免急于求成,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耐心和支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进步,增强学生成长的动力。
学校三生教育理论实践
本文作者:杨立雄 单位:昆明市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
昆明市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是隶属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的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公办学校。学校2007年9月建成开学,可以说是“生”在了云南省教育厅实施“三生教育”、发展现代教育的崭新时代。学校开展实施“三生教育”工作以来,用扎实行动落实先进理念,使“三生教育”取得了实效。具体做法如下:
一、学习放首位
更新观念。通过学习,使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与省教育厅实施“三生教育”的决策部署同步。学校及时成立了学校“三生教育”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利用教职工大会、政治学习、党团活动、校会时间,组织教职工学习省、市关于“三生教育”的一系列文件。学校购买小学、初中“三生教育”全套教材配发全体教师,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听了罗厅长在昆明市的“三生教育”讲座,全体教师观看了于丹教授的《“三生”有爱》讲座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三生教育’课堂”专题节目,听了杨立雄校长作的《云南“三生教育”与台湾生命教育比较与思考》讲座。培训骨干教师。学校先后5次派出“三生教育”课专职教师共6人次参加云南省及昆明市的骨干教师培训,受训教师返回学校后,以专题讲座、示范课、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逐步构成了“省———市———校”三级培训网络。建设骨干团队。我校“三生教育”的教师团队以思想品德教师2人、生物课教师2人、心理与健康教育教师4人为主,全体班主任参与其中,并要求除“三生教育”专职教师外的其余教师也参与到“三生教育”的教学工作中。
二、课程是关键
开好“三生教育”课,在课程中拓展活动,并渗透进学科课程,与校本课程紧密结合。
1.抓“三生教育”课的落实。学校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将“三生教育”列入地方课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做到教材进书包,课程进课表,课时进总量,效果进考核、活动进社区,体验进家庭。并要求教师在“三生教育”课堂中必须有活动设计,突破“三生教育”在课堂中变成纯粹的教授。例如,我校五(2)班学生李一笑,小学一年级就到加拿大上学,2009年11月从加拿大来到我校上学,能说流利的法语,却没上过一节中文课程,期末考试他语文考32分,他却用别扭的中文,很工整地书写了“三生教育”课的体会:“昨天,中央台的新闻报道,五个贵州留守儿童在鱼塘里溺水死亡,让我很震惊。我联想到“三生教育”课里所说的要珍惜生命,如果他们知道怎么珍惜生命,那么绝对不会那么幼小就丢了生命。”
学生日常安全教育管理机制的构建
一、我院学生日常安全问题现状
(一) 对外来人员登记、晚归登记等执行力不够;体育运动安全常识、应急处理方法教育不够到位;饮水、饮食安全问题需要改善。
(二)针对学院公寓管理现状,公寓科管理人员提出存在的问题:1.宿舍安全方面:宿舍内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宿舍内排插质量差;宿舍区内学生电动车不规范充电;宿舍内固定插座安装不合理;学生安全意识淡薄。2.财物安全方面:学生宿舍丢失较多的笔记本电脑和手机。3.饮用水安全。桶装水存在安全隐患,如微生物超标、存在有害物质等,饮水机清洁与消毒,工作人员是否具备从业健康证等。
(三)针对学院校园安全现状,保卫科管理人员总结校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1.手机、电脑、电动车、山地车等偷盗现象;2.购买赃车及使用劣质车锁;3.宿舍内外来人员推销伪劣商品;4.校道行人交通意识淡薄。
二、构建学生日常安全教育管理长效机制
(一)构建学生日常安全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内涵
融合安全管理理念,形成固有安全文化。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特别是特殊、重点时期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控网络。提升安全知识、技能水平,增强事故预控和应急救援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
一、在剖析词句中渗透德育
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剖析重点词句,将暗含着德育教育意义的词句拿出来细细解析,让学生充分的读和品悟,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其实很大程度上,作者的思想感情都包含在这一句句的话中,通过这些话语的分析和品悟,学生可以更加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这样就会达到“春风化雨”的德育渗透效果。举例来说,在《我的战友》一课,作者细致描写了“我”的内心活动,比如“不敢朝他那儿看”和“忍不住不看”,这是一个矛盾的心理,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矛盾心理呢?我将这几个词汇指出来要求学生品读,并问学生,“为什么不敢看?”“为什么又忍不住不看?”学生纷纷发言“因为他十分担心的处境”,然后我抓住描写外表的重点句子:“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在烈火焚烧中却岿然不动?学生说,“因为怕被敌人发现”,之后我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去想象他的内心活动,在学生心中树立起光辉的形象,使学生不仅了解了战友之间那种心连着心的情谊,更受到不畏牺牲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无论在哪个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作文都是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作文是反应内心世界的一个直接载体,它要求学生表达真实的情感,表述真正的自己,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的作文能力,一方面也可以加强学生的德育效果。例如,低年级看图写话作文,根据图意“一位少先队员扶一位老奶奶过马路”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教师可指导学生看图明意,教育他们关心帮助老人是一种美德。又如教学第四册复习六“小熊真可爱”这一看图编故事作文时,我在学生编出了小熊拉着爸爸的胳膊不让他去砍树的基础上,给学生讲述了我国的环保现状,教育他们要保护树木资源,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在练习写简单记述文时我还注意在选材中渗透德育。如“写班上发生的一件事,”指导学生可以写“劝架”“成立图书角”“评选班干部”……从而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努力为集体作贡献,积极锻炼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等。在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书信等作文教学中也应渗透德育。
三、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渗透德育
德育教育并非只是挂在口头上的,并非只是课堂上的不痛不痒的教导,还需要在实践中得以强化,在各种课外活动中进行渗透。比如,我们可以开展一些爱国诗歌朗诵大赛,让学生比赛朗诵爱国主义的诗歌,在朗诵中加深爱国主义教育;或者可以开展主题班会,就目前班级或者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正面或者负面的德育素材进行深刻剖析,让学生对一些现象说出自己的看法,再说说如果是自己会怎么样去做;也可以开展帮扶工作,帮扶后进生,互帮互助,发扬乐于助人的传统精神;还可以带学生去敬老院为爷爷奶奶表演节目,这样可以强化学生关爱老人的意识……这些课外活动在实践中切实提升了德育的成效,强化了德育的实践性。
四、总结
感恩教育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重要性
一、感恩教育从小事做起,在生活实践中感恩
1.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传统美德孝为首。在双休日开展“今天我当家”,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经常对父母说说体贴或感激的话,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2.感谢老师的培育之恩。老师教给我们知识,教给我们做人的真谛,老师是我们人生路上的领路人。开展“垃圾不落地、校园更美丽”的感恩校园教育活动;自觉遵守学校各项常规,用自己的点滴进步报答老师对我们的付出;组织开展“绿叶对根的情谊”少先大队会;开展“感谢您,老师”、“爱就大声说出来”征文比赛,选出优秀作品在“红领巾广播站”播出,感谢老师教育之恩。
3.感谢他人的帮助之恩。同学朝夕相处,在生活和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支持。通过开展“我为同学做一件好事”和“说说我的好伙伴”活动,使少先队员们学会感谢同学,学会表达对同学的感谢之情。
4.感谢社会的关爱之恩。开展“我是道路安全员”和“我是环保小卫士”活动,组织雏鹰小队去社区清扫卫生、宣传科普知识,服务他人感恩社会;以“我与祖国共奋进”为主题开展演讲比赛并组织学生去北山烈士陵园进行清明祭扫,缅怀先烈,寄托哀思,使少先队员们在不断接受着祖国、社会的关心和帮助的同时,也学会回报社会的爱、祖国的爱。
5.感谢大自然的赐予之恩。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家园”主题活动,以“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开展环保、植树绿化活动,让全校少先队员了解当今世界各国在环保方面所采取的各种方法,并为环保献计献策;劝说家人、邻居告别污染,共同抵制“污染行为”,知道是大自然给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要从我做起。
二、感恩教育与各种重大节假日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