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化工专业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化工专业职业教育论文
一、加强社会舆论的正面引导,抛弃错误成见
以前就有学生对我说过,虽然读的是化工班,但不会去化工厂。的确,如果对化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进行跟踪的话,工作最不对口的可能就是化工专业的学生。为什么呢?主要是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化工厂往往跟“难闻”“有毒”“危险”等联系起来,因此,几乎没多少学生心甘情愿毕业后去化工厂工作。而实际的情况是否是这样呢?通过我的走访,由于本地区对环境问题非常重视,采用突击检查的方式对化工企业进行抽查,一旦达不到要求,就要实施罚款加停业整顿的处罚,再加上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化工企业在工作的环境上已今非昔比了,不但没有难闻的气味,诺大的车间连来往穿梭的工人也没几个,工人都是在控制室通过计算机来分不同的操作段进行操作,只需每隔一定时间去车间巡视一下运行情况。所以要让广大家长和学生接受这个行业,就要让他们了解这个行业发展的现状。
二、改变现有的课程设置,结合企业需求开设课程
职业教育是为学生进入现实就业(创业)准备的教育,所以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根据人才市场的需要来安排,以便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毕业后能掌握先进技术,从而顺利就业。同时,课程结构也要合理,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际操作,从而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知识与综合职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原有的化工专业主要开设化学、化工原理、化工分析、化学实验、化工制图、化学工艺等基础性的学科,没有鲜明的特色。化工行业属于传统行业,突出的特点就是行业内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创新越来越重要。化工行业创新体现在专业技术创新上。化工行业对专业要求严格,是因为化工业技术含量较高,且门类繁多,不同产品的工艺、配方,国家标准各不相同,导致人才很难通用,也就是说对于化工人才,专业是否对口很重要而化工行业的分工是及其精细的,现有课程的设置没有具体到化工生产的哪一个领域,所以学生就业后很难马上投入工作,往往需要企业再培训。针对这一情况,结合本地区企业的特点,我们可以往化工分析或化工检验的方面培养学生。据了解,化工企业现有的化工检验或化工分析的人员,学历普遍不是很高,企业也非常愿意招收有对口知识的职高学生担任这一岗位。通过与企业挂钩,根据企业需要调整现有的专业课程设置,我们的学生完全可以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
三、加强实训课程,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
据了解,化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很高,但通过跟踪分析分析,其中很多人的就业质量并不高,稳定率也不高。据一项调查显示,用人单位给上“三险”的不足50%,毕业生签一年以下合同的有70%。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职业学校教学设施及实习实训设备的水平不高,毕业生能力与岗位实际存在距离是重要原因。而通过实训基地,营造职业的环境,加强企业文化的氛围,既是提高职业学校毕业生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目前职业教育的短板所在。我校原来由于教学设备的缺乏,教师上课只是演示,大量时间讲理论,学生看得多练得少,学习兴趣和效果都不佳。如果设备数量增加,那么实践多了,讲理论少了,在总课时大大减少的同时,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反而增强了,从而使学生具有熟练的岗位技能和综合的职业能力。根据管理学中的“木桶理论”,弥补实训条件薄弱这块“短板”必须投入资金,添置设备,加强实践教学,缩短与企业需求的差距。
作者:庞芳 单位: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
应用型化工专业毕业设计研究
摘要: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是完成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文章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工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研究对象,结合黄山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实际,探讨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期望能更好地推动本科院校化工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为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工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毕业设计教学;化工;本科
1引言
按照国家教育部的指引,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于培养地方性应用型本科人才[1]。黄山学院地处安徽南部著名旅游城市黄山市,是一所综合性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其办学定位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化学化工学院按照学校定位,努力培养与地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应用型化工人才。为确保化工人才培养质量,自2010年来,化工专业论文(设计)都是在实践或者实验中完成,从反馈情况来看,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更好地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笔者对近年来化工专业毕业(设计)工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黄山学院化工专业的师资、生源、办学定位和其他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对黄山学院的化工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可以为同类院校的毕业论文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2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对毕业论文(设计)认识不足。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认识不足。相当部分学生不能明白毕业论文(设计)的意义,只是把毕业论文(设计)当成一门普通的课程。学生没有意识到毕业论文(设计)对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意义,浑浑噩噩地对待毕业论文。
2.2部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时间分配不合理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时间分配不尽合理。尤其是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地方性普通院校的各专业有相当多的学生打算继续深造[2]。例如,我校20化学工程与工艺学生共有69人,其中有47人参加了研究生考试,参考率为68.12%。研究生的笔试和面试都要耗费学生极大的精力,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在上课、考研复习、毕业论文、毕业实习之间分配时间,导致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紧张,论文质量下降。
高职化工专业反应设备课程改革
摘要:针对当前高职化工专业“反应设备操作与控制”技术技能课程改革建设进行实践研究。坚持高等教育发展观,遵循化工及其相关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特点,阐述了“反应设备操作与控制”课程改革原则、内容和措施,通过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化工专业;反应设备;课程改革
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是课程建设,课程建设的关键是技术技能课程改革。课程改革与社会的发展,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密切相关,同时也反映了高职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它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化工专业是我校的重点专业,专业教师通过化工技术类企业多次调研和协作交流,以化工企业技术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素质能力培养为本位,对技术技能课程“反应设备操作与控制”进行了全面改革。实践证明,改革后的应对反应设备课程内容更具有化工职业特色,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可以更好地满足化工行业技术岗位的需求,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1反应设备操作与控制课程改革的原则
针对原有高职化工反应设备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坚持高等教育发展观,遵循企业对化工技能人才需求的特点,按照“强能力、重实践,高素质,显特色,开放性”的原则对课程体进行改革。(1)强能力、重实践。建立以培养能力为基点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改革后的课程必须注重实践内容,全面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2)高素质。真正把素质教育延伸到反应设备课程内容的各个部分、教学的各个环节、从教育转向过程、从现在延伸到未来、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全面地促进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智力和非智力,知识与能力的发展。(3)显特色。“反应设备操作与控制”课程改革体现化工专业的办学特色,依托我校化工专业实训设施的优势,突出吉林市化工城的地域优势,走特色化办学之路,以培养专业人才。(4)开放性。突破课程界限,整合化工专业知识,建立开放的知识体系,为未来化工专业学生的工作发展和就业迁移奠定基础。
2课程改革措施
2.1项目带入课堂,以项目建设课程
化工专业安全教育路径浅析
一、要在课程理论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安全教育
在职技校课程安排中一般设有化工单元操作、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和化工安全技术基础等科目。这些课程往往被任课教师重“应知”,而忽视“应会”中的安全教育。教师在讲授专业课的同时,可以有计划、有意识地将化工安全教育渗透其中,包括化工生产的特点与安全、化工生产中的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防火防爆技术、工业防毒技术等内容。在讲授化工设备、化学品原料性质、工作原理等知识时,可要求学生按照正确的操作规程去实施操作工作等。如在化工单元操作教学中,教师针对化工类企业的高危险性特点,可以利用仿真训练进行。利用计算机仿真与化工仿真装置,逼真地模拟化工厂压缩机、流体流动与输送、吸收-解析、精馏、离心泵、反应器等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控制方法及事故处理方法。如在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及化工安全技术基础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部分课堂设在企业车间。在学生进车间前,教师先讲清车间生产的产品、工艺流程及其特点、车间人员结构、安全生产组织状况及活动情况、车间危险区域、有毒有害工种情况,讲清车间劳动保护方面的规章制度和对劳动保护用品的穿戴要求和注意事项,讲清车间事故多发部位、原因、特殊规定和安全要求,介绍车间常见事故和剖析典型事故案例,做到岗前安全早预知。教师还要教育学生以后在工作中要养成随时想一想“下一步要进行的作业存在什么危险”“如何才能避免这些危险”的习惯。严禁学生随意进入危险区域和乱动阀门、电气开关等。在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自我防护渗透其中,如交代清楚动力机械潜在的伤人危险。教师要教育学生遵守劳动纪律,穿戴好防护用品,小心衣服、发辫被卷进机器,手被旋转的刀具擦伤等。教师在讲授防爆电气设备时,要强调防火防爆的要害部位及防火防爆的特殊需要、遇到险情如何处理等,并教育学生应尊敬师傅、听从指挥。
二、利用一切资源提升学生安全素质
在企业生产中,“无知是最大的安全隐患”,人要有安全意识才会有安全行为,有安全行为才能保证安全。按照现有的教育常规和职技校培养人才的要求,学生通过两年的基础理论学习和专业培养,基本能满足岗位的基础作业需求,但从安全作业角度来说,现有职技校学生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远远不够。那么在安全教育中如何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呢?
1.强化学生的始业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在开学前,特别在新生进校时,教师应先设计有针对性的始业教育,修正学生存在的不安全行为。通过军训、解读《日常行为规范》、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职业心理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以增强安全意识。
2.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化解威胁安全的心理学生常存以下三种不正确的心理认识:好“表现”,易存盲目操作的自我表现心理;图省事,常把安全操作方法视为多余的侥幸心理;还有一种就是从众心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从师见习或顶岗作业。通过见习或顶岗,学生在企业里感受到师傅在工作中的严谨与规范。通过师傅的“手指口述”,帮助学生心想、眼看、手指、口述,确保规范安全作业。这不但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真实的职业环境,为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其安全素养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巩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可贵的是通过从师见习或顶岗化可以化解学生对安全生产的三种错误心理。
3.运用多种手段,合理配置,真正落实安全素质教育(1)化工专业课组长应结合企业实际优化课程设置。适当增加安全素质教育课程、现场安全技术相关课程和课时,同时经常邀请企业中经验丰富的安全管理工程师来讲授安全专题教育课。(2)教师利用视频资料,采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通过图文并茂的课程形式让学生感受事故的残酷,通过讨论和分析典型的事故案例,感受事故给员工个人及其家庭带来的痛苦与伤害,以及给企业的效益和声誉带来的负面影响等。又如通过参与企业的岗位安全知识、法律法规标准应用竞赛和参观个人防护演练、应急救援演练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安全教育与安全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安全教育初探
摘要:安全生产是化工企业的重中之重,提高学生安全素养是安全生产的前提。高职化工专业的安全教育课程要不断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从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职;化工;安全教育
1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化学工业高速发展。化学工业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化工产品也被应用到工业、农业、国防和生活的各个领域。然而化工企业属于高危行业,由于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面临的安全和环境问题十分严重。在生产中常会伴随着许多危险因素和环境问题,如果这些危险因素不及时消除,将会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威胁,甚至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确保安全生产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1-2]。2014年,教育部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联合了《关于加强化工安全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鼓励高等院校根据需求建设以化工安全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为特色的专业或扩大现有专业招生规模,推动高校化工安全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基地,加强化工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2影响企业安全生产的因素
导致化工企业事故频发的原因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的缺陷和环境的不安全条件,这四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3]。2017年化工行业事故总量依然很大,重大事故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其共性因素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又分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决策者、企业的负责人对安全生产不重视,对安全生产设备、设施投入较少,只注重经济效益,缺乏风险防控的意识,不清楚动火等特殊作业的安全风险,企业安全管理能力有待提高。企业的决策者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同样其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也决定企业员工是否重视安全。企业是否能够真正意义上落实主体责任,实现安全管理,关键在于企业的决策者。二是基层员工,他们是企业生产活动中的直接操作者,更是安全生产的直接接触者,往往他们一个意识的闪躲、一个小的操作失误,就会产生安全隐患。如果不能够及时排查与处理,就会成为事故引发的导火索,进而酿成惨祸。因此,提高基层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能够有效预防及减少事故的发生。(2)企业的法治意识差《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2014)、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机制建设、化工企业安全设计设施审查已经实施多年,而且每年各级安全监管部门都将特殊作业尤其是动火作业专项整治及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机制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但从事故原因看,这些措施在企业并没有得到真正有效地落实。(3)企业的风险意识差部分企业虽有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但在执行环节中却存在漏洞。对动火过程的风险辨识、分析、管控缺失,相关设备不进行隔离,不分析可燃气体含量,有的动火作业甚至不进行审批,总是怀有侥幸心理,认为事故不会发生。人是最直接和最容易引发事故的因素。化工企业要想从源头上减少及避免事故的发生,必须重视员工的安全教育。高职院校化工专业毕业生主要到一线从事化工生产和管理等工作,当学生的安全素质不符合企业生产操作要求时,就容易产生不安全行为,因此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对企业安全生产及发展尤为重要。
3高职院校的化工安全教育现状
工程教育下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探究
[摘要]工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对于高校人才培养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笔者以化工专业为例,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新时代对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特点、工程教育对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助推作用、工程教育背景下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提升策略四个方面予以分析和讨论,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为工程教育在高校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借鉴。
[关键词]工程教育;化学;人才;培养
工程教育理念为我国高校加强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人才培养工作是高校的重要使命和责任,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工程教育理念引入到高校专业教育中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工程背景,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笔者以化工专业为例,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新时代对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特点、工程教育对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助推作用、工程教育背景下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提升策略四个方面予以分析和讨论,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为工程教育在高校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借鉴。
1新时代对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1.1新时代渴望拥有国际视野、拥有新知识的专家型人才。当前随着高校的扩招,很多高校入学学苗质量不容乐观。其次由于很多高校人才培养方式与企业所需的人才要求存在不同步,使很多毕业生很难胜任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很多学生在校期间没有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把很多的时间用在手机、网络和交友上。第三,一些高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有些陈旧,不能与时展所适应。因此,新时代渴望能拥有紧跟时代背景、拥有新知识的毕业生[1]。
1.2新时代亟需具有扎实专业背景,同时又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的是专业知识,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毕业后能力的发挥至关重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很多毕业生进入用人单位后,面临着实际的工程项目时,需要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高校对于学生的培养,一方面要进一步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同时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工程实践知识[2-3]。
1.3新时代呼唤高校人才能够利用专业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接受高等教育的他们,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更重要的是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高校而言,要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会更容易被社会所接受。
多举措提升化工专业毕业设计质量分析
[摘要]随着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对化工类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对学生的培养更侧重工程设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化工毕业设计作为化工实践培养环节最为重要的一环,针对其质量存在逐年下滑的情况,详细分析现状和质量不能保证的原因,将多种举措应用于改革和探索有效提升化工毕业设计的质量,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复合型化工人才做出贡献。
[关键词]化工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本科;教改化工类
专业人才的培养着重于培养工程设计的能力和训练系统实践技能。其教育内容非常注重合成、过程分析、设计、模拟与优化等教学内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1]。虽然是大学生在毕业前才开展的综合实践环节,但其综合了学生四年期间所积累的专业知识,不仅是一次所学知识的总结,更是学生能力一次升华的机会。毕业设计的质量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主要依据,也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毕业要求的重要支撑[2]。《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新工科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及质量保障等各方面提出了系统性的要求。随着我国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伴随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绿色化工”、“新安全生产法”、等重要政策法规,对传统工科教育模式的改造升级刻不容缓[3];通过对企业的调研及毕业学生的回访,发现企业对化工人才的要求也逐年升高,不仅要求毕业生具备工程设计、生产运行、技术开发、信息智能化等多方面的理解运用,同时也要对政策法规、技术管理、合作创新等方面有所突破。然而,目前高校对学生设计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明显不足,亟需开展系统化的改革与调整[4]。在这种情况下,为满足新时代企业对新型化工人才的需求,为提升地方院校本科生的工程能力,对化工专业的毕业设计环节进行综合分析和探索改革刻不容缓。因此,多举措全面提升毕业设计的质量对于完善人才培养模式,达标评价体系,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具有深远的意义。
1化工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1课程知识体系处于割裂状态,理论与实践不能同步
要做好一篇优秀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学生需要对基础核心课程,如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工艺学,化工热力学、分离工程、化工制图、仪表自动化、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过程模拟、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工设计等课程的知识有整体及专业的认识和学习。目前各个课程教学情况是各自为政,学生学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于某一门课程对于整体项目设计中处于什么地位没有清晰的认识,各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联动还很缺乏,教师在现有课时能够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已经很困难,想要与其他课程联系起来有难度。教师也满足于耕耘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不能够将专业涉及的各个方面串联起来,每位老师代课集中并且侧重一两门课,缺乏沟通和讨论。另外,课程教学内容偏重理论,教学理念及内容比较陈旧,缺乏现代工程的理念,也不适应工程实践需求[5]。
1.2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局限,单一化,课题数量偏少,且立意陈旧
化工专业毕业论文环节改革初探
摘要: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化工专业毕业论文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就平顶山学院近三年来化工专业毕业论文环节的改革中遇到的问题、采取的措施和改革的效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以期为同类院校工科专业毕业论文环节的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工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论文环节;改革
“新工科”概念自2016年提出以来,教育部组织高校进行深入研讨,形成了“复旦共识”和“天大行动”。立足本土,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是新工科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毕业论文环节是高等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性环节。本文主要对近三年来平顶山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化工专业)毕业论文环节的选题、指导与评价等三个方面的改革与实践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一、选题环节的改革
1.改革前选题环节存在的问题。选题时间上安排不尽合理。选题时间与研究生入学考试、期末考试等时间冲突,学生对选题的重视程度较低,选题较随意;教师面临期末考试出卷、监考、改卷和年终各种教学、科研总结等任务,投入精力有限。选题与化工专业背景有一定偏差。选题偏理科化,体现“工科”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的部分较少,一些看似研究内容很丰富的题目,实际是各种表征数据的堆砌。选题的实际应用性导向不强,研究结果与实际需要相关度低。2.选题方式的改革。选题时间提前,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管理。在大二上学期,为本专业学生安排相应的论文指导教师,采用互选的方式,每个指导教师带3-5名学生。选题方式上多样化。除导师指定外,学生可以经调研后,自选相关题目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尽可能到企业生产一线去选题。平顶山学院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下属的尼龙科技,飞行化工、氯碱发展、京宝焦化,以及河南金大地、许昌龙兴达煤化等化工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与实践基地,对于结合生产一线选题十分有利。3.选题改革的成效。通过选题改革,尽早让学生与校内导师建立联系,学生很快熟悉本专业的学科背景和发展方向,找准自我定位;另一方面在导师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影响下,学习和思考能力得到提升。从实行三年的效果来看,大部分同学与自己的导师建立了深厚友谊,各方面能力和素养都有较大提高。选择与企业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的题目激发了学生对毕业论文环节学习探索的积极性,成效较好。
二、指导模式的改革
1.改革前指导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入实验室晚,第八学期开学后学生才进入实验室,有关实验的各项准备并不充分,学生自己对课题思考十分有限,主动性、积极性都没有被很好的调动起来,创新能力培养不够。创新必然是在实践活动中展开的,有不确定性,必然有成功也有失败。过于强调实验的必然“成功性”,指导教师没有去发现、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存在仅是为完成一件任务而开展相关实验的现象。2.毕业论文指导模式的改革。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指导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好电子通讯手段与平台,如QQ,微信,E-mail,既保证在指导时间上充足和自由,又可以全过程控制好毕业论文进度。实施项目化管理。从毕业论文伊始,就把整个过程大的框架给学生讲清楚,列好步骤,明确每一个环节的目标,全过程进行项目式目标管理。过程中,学生要根据一开始就制定好的时间节点,向校内和企业导师汇报结果,交流问题,并提出看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组建校内导师直接负责的研究课题小组,实行组内阶段性汇报,校内老师要做好引导与把关,安排固定时间集体交流,与企业导师进行互动、答疑和指导。3.指导模式改革的成效。采用校内和校外“双导师”培养模式,加强了学生被指导关注的程度,学生从企业导师的指导中更易于获取走向未来工作岗位的一手资料,实践能力和视野得到提高。项目化、目标式管理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十分明显,一些平时比松闲散的学习习惯得到纠正,通过每周一次的定期汇报,形成了小组内互相争先、奋发向上的学习氛围。通过课题组小集体的探索学习模式,把他们的思维聚焦转移到实验及相关理论研究上,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和研究热情。